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过程

经过: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前期: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3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

(二)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补充: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评价——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

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由与同盟会保持密切联系的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策划,在起义计划泄密的非常情况下,1911年10月 10日,由革命士兵熊秉坤、金兆龙率先起义,并取得成功。革命党人建立第一个省级政府——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

3、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受武昌起义的鼓舞,全国十几个省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实行了政治制度的创新。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补充:(1)辛亥革命背景: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新政失败。

(2)“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2009江苏历史卷,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基督教国家”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2.(2008上海历史,A组11)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解析】C 太平天国运动利用了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将基督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而创出的一种宗教,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3.(2009江苏历史卷,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A 从材料可以看出“基督教国家”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

4.(2008上海历史,A组11)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解析】C 太平天国运动利用了拜上帝教,而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将基督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而创出的一种宗教,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5.(2009广东历史卷,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解析】D 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6.(2009高考重庆文综,1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B 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的日本;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是德国人瓦德西;排除②和③,选B项。

7.(2009高考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解析】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8.(2007海南卷,15)15.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的寓意是()

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解析】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五族共和,实现民族团结之意。答案:C

9.(2008年广东理基,63)“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解析】A.考查信息解读能力。抓住材料中的“会党”和“共和”等信息分析解答。

10.(2008年广东单科,1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B 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

11.(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7)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1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A 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 项不是原因。

13.(2011·广东文综·16)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 Array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

图5

【解析】A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日记中的关键词“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等入手,可以年影射出该乡村知识分子的立场守旧,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但不足以表明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以及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排除B、D;同时材料真实反映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化,故排除C。故选A。

1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解析】D 回答本题首先需对“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的事件有一定了解,1279年元军猛攻广东崖山,南宋军队大败,战至最后左丞相陆秀夫对年幼的皇帝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不畏强暴宁死不屈可歌可泣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本题选D项。

15.(2011·四川文综·17)图5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

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

图5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解析】C 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末“新政”骗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应该理解为“民智未开”背景是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所谓“民智未开”即应该用专制制度来统治人民。用时间限定词排除A,用材料中驳斥观点一说可排除B、D。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16.(2011·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A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政体的复制品。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实行联邦制、中国也没有超过日本、袁世凯专制独裁,说明B、C、D表述错误。

17.(2011·上海文综·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解析】D 图片信息显示的是《民报》,而《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故选D。18.(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解析】A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所以A符合题意。

19.(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

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解析】B 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

20.(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5)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B.陈玉成C.李秀成D.石达开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id额再认再现。根据信息“1862、上海、洋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李秀成攻上海遭洋枪队。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答案】C

21.(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答案】D

2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6)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就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析】从题干中的“介绍两个月前”说明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图中文字“妇孺登艇,男子闻令即退”仅能反映出美国的公民教育的成就和妇女地位变化,不能反映民国初斯的中国,反映应是其倡导人性向上,因此,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23、图6为太平天国颁发给农民的由契。内有某人“自置田一十

八亩”,“每年遵照天朝定制,完纳米银,不得违误”等文

字。这则材料可以说明太平天国

A.未严格执行《天朝田亩制度》B.普遍实行土地公有的制度

C.实现了“有田同耕”的理想D.与地主相勾结残酷剥削农民

24、1912年,孙中山曾咨文参议院,以宋教仁所拟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作为立法依据,被参议院拒

绝。理由是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参议院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A.霍布斯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棱

25、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本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

列各项正确的是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材料题

1.(2011·福建文综·3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所承;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得中国佬”图16 “我们应该在中国做什么”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6分)

答案:(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2.(2011·上海单科·38)辛亥革命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11分)

.标题部分(3分)

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③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④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3.(2009海南历史卷,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

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

个人,也都够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5分)

【答案】

(1)西方列强侵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官府的态度。(5分)

(2)反洋教是抵抗侵略的斗争;传教士有为列强侵华服务的性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5分)

4.(2009海南历史卷,27)(10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

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

个人,也都够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5分)

【答案】

(1)西方列强侵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官府的态度。(5分)

(2)反洋教是抵抗侵略的斗争;传教士有为列强侵华服务的性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5分)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关于1851年到1864年的那场历时14载,转战18省,先后攻 占600多座城市的太平天国运动众说纷纭,然而关于这场战争,孰对 孰错,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一方面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另一方面,太平军也对江南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能否认太平天 国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但也无法过分歌颂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无论如何,洪秀全也算得上晚清衰世中为数不多的大人物,只不 过因为是个令人怀疑的造反者,所以倍受争议。一个取得半壁江山的 人物、一个导致数千万生灵涂炭的人物,其行为的根源当然不能简单 地归结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大病之后的幻觉,或者某个《劝世良言》中 的“神启”。社会根源和个人的成熟愿望,都是导致起义的重大理由。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洪秀全颁布革 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 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 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 愿望。纲领内容的完 备性和深刻性,使太 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 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 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 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 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 来,《资政新篇》则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洪秀全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囯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带领起义军英勇地和英、法军队等进行抗争。与此同时,起义冲击了孔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这场战争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克止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生(太平天国诸王为繁华迷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诸王彼此暌隔,猜忌日生)太平天国以宗教发动、组织群众,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为太平天囯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梦想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原因 ①鸦片走私猖獗,银价上涨。 ②手工业者破产。 ③巨额赔款使人民负担加重。 ④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后激化 经过 酝酿组织一发动起义一永安建制一突围北上一定都天京一颁布纲领一北伐、西征一东征(全盛时 期),天京变乱一太平天国助御战一天京陷落 结果及原因 失败。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力最过于强大,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新特点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侵略; 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位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时间长,规模大,提出了农民阶级的上地革命纲领《天朝田 亩制度》) 意义 ①加速了清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③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 ④开始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具有深远影响。 ⑤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教训 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3、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 4、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8、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856年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 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运动教训: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 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1、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2、再破江南大营使天京根本解围,这是太平军正确战略的胜利。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3、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意义:(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消灭了百万清军,促使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向汉族地方势力分化,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削弱。战争也促使土地回归农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之勇敢作战,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1.《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三)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1.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作用。 2.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失败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一是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资政新篇》提出的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二是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三是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会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3.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二是政治上任人唯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简要过程 经过:太平天国由南到北发展。前期:从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到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东征,1853年达到全盛时期;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防御战;洪仁王干主持朝政,发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失败。 (二)传统的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前者主要反封建,后者主要反帝国主义。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打击了封建势力和侵略势力。 局限性: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启示:农民运动应该由新的阶级来领导,由新的思想武器来武装,才有出路。 补充: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土地。评价——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 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打上了洪仁玕在香港生活经历的烙印,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第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复习 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唐山董静杰贾宝军 考点综述 本主题在复习中,可以围绕以下三条主线进行,即: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中国人民抗争;三是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探索史)。 外国列强的侵略 19世纪中晚期,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法等西方列强连续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如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不断加剧,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的抗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矢志不渝的精神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左宗棠收复新疆到黄海大战邓世昌率领将士以身殉国,无不彰显着中国军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些抗争,才使得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没有得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推动力。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以洋务派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它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但由于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告终;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最终结果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的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的中国近代史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们从辛亥革命的失败吸取教训,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阵地,向尊孔复古逆流发起了冲击。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内容,也为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纵观近代化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代思想文化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化探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落后的面貌。 影响:以“自强”“求富”为旗帜的洋务运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梳理 外国列强的侵略 1.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清政府闭关锁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其内容是: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历时14年,纵横18省,给封建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武装干涉也作了坚决的回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过于拔高农民起义的作用,认定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不符合史实。近年来,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历史起了破坏作用,这场战争导致千百万人死去,生产力遭到破坏。这就涉及到评价标准问题。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其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它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农民阶级虽然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农民起义有其理由和正义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农民起义的胆量和气魄,也体现了其动机和理想追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扫荡大半个中国,规模大,历时长,影响深远,是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清朝的统治秩序进行了空前猛烈的扫荡,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攻克之区,“官宦人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经过太平天国的打击,清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削弱,同时也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催生了洋务派。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在某种程度上抗击了外国武装干涉,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反对外国殖民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国建立独立、平等、友好往来的关系;他们坚持民族尊严,维护主权完整,严禁鸦片,根本上否定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们英勇顽强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企图的作用。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此外太平天国还主张对外开放,表示愿意与各国友好交往,发展正当的外交、外贸关系;赞成发展资本主义,洪仁玕《资政新篇》,洪秀全表示赞成,在“兴舟辑之利”,“兴器四技艺”,“兴银行”,“兴宝藏”等旁都批了“钦定此策是也”,“此策是也”等,表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思想深处是有接受资本主义的要求的,尽管这种思想倾向很微弱,还不可能左右当时的历史进程。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中外反革命势力相结合,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了农民革命。洪仁玕牺牲前也认识到这点,他说:“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独可长久支持” 太平天国是中国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可是这场曾经咤叱风云的运动从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仅仅只维持了十四年的时间就覆灭了,这引起后人无尽的深思。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而最根本的教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腐败。从中也可以得出另一个启示,那就是:农民英雄们不可能找到解救中国的方案。

太平天国历史概述

太平天国历史概述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与历次农民战争不同的施政纲领,初步担负起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些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具有十分明显的进步意义。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次农民战争,也带有农民阶级本身的弱点,最后失败也是正常的。史学工作者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探讨与争鸣,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要把它骂倒骂臭,太平天国是骂不倒的。太平天国史的厄运,在一个学术讨论会上,一位朋友听到社会上有些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议论后对我说:“看来太平天国不行了。”我说:“太平天国作为一次运动,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不行了。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它却是永远存在的,至于学界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褒贬,那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当然,我明白这里说的“太平天国不行了”是指对这场运动的评价。确实,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对太平天国运动大有骂倒之势。理由概括起来大约有这么几条:一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曰太平天国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任意烧毁经书;三曰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邪教。我把这些贬评说成是太平天国的厄运,是因为这些贬评来势很猛,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有学者、教授,也有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者,也有党政机关干部,文章发表不少,但很少有过争论。讲的是否事实,是否客观,也很少有人去问个究竟。有些历史研究者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以为对方不是搞专业历史研究

的,因而又常常不屑一顾。其实,对一个历史问题,突然多头并发来阐述一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简单认识问题,而是一种思潮了,它的出现必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思想界和学术界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一些探讨,必要时澄清一些问题,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听之任之的态度总是不可取的。其实,在对太平天国的贬评中,有许多观点还是可以作具体分析的。如关于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的说法就有欠客观。清中叶以后,生产力已十分落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农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社会日趋萧条和贫困。而鸦片战争的爆发,门户失禁,鸦片可以任意输入,严重摧残人民的健康。加上白银外流,国家财政也十分困难。就生产力而言,此时的中国比欧洲整整落后一个社会形态,欧洲处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而中国则仍然停滞在自然经济阶段。太平天国运动触动了这种停滞不前的生产力。他们曾经想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来改造旧的生产力,不论效果如何,其动机还是应该肯定的。至于说它破坏传统文化,烧毁经书也应作具体分析。在近代中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反传统运动,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一次是五四运动。它们所反对象都是孔教和儒学学说。只不过五四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武器,而太平天国则因没有掌握科学的武器而使这次反传统的斗争减少了应有的效果。但它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反传统斗争,其历史意义也是不容否定的。长期以来,孔教和儒学就像一座大山把中国人民压得透不过气来,太平天国敢于举起义旗,确实是要有巨大勇气的。这是进入近代后中国出现的由农民战争领袖发起的一次反传统斗争,尽管出现了不加分析地“敢将孔孟横称

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斗争史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 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 义和团运动 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清政府态度产生变化:镇压——招抚——剿灭 3、评价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但它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革命既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序幕,虽然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 历史意义。 第一,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2)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起义,捻军起义及各族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最早实践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第三,太平天国严厉批判孔子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联系封建社会特点中的文化特征理解) 第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太平天国将士们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第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洋务运动产生的重要历史条件。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作用不是体现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上,但它能体现在同洋务运动即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发生的历史联系上。太平军横扫了清朝的反革命武装八旗、绿营,极大地削弱了清朝的统治,是汉族地主武装和汉族地方势力兴起的重要契机,如果不是清朝原来军队腐败无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暴露无疑,就不会有湘军的出现,也不会有同治中兴的自强运动。 第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后来中国革命事业具有深刻的影响。太平天国英雄们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业绩,鼓舞着中国人民继续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对后来的人民革命斗争具有显著的影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就以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以洪秀全为榜样,为中国革命而奋斗。 第七,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也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第八,太平天国领导者的主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当时主张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发展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对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经济来说,无疑是进步的。 第九,太平天国连年战争,造成中国人口大量流失,使生产力遭到破坏。江南繁华之地繁华不再,江苏、浙江两地人口锐减。

概括太平天国历史过程

概括太平天国历史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1、阶级矛盾尖锐——主要原因(引申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反封建) 2、外国的入侵战争赔款、经济入侵(引申出太平天国反帝性质) 3、自然灾害两广地区严重(太平天国爆发于广西的直接原因)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社会矛盾发展了,危机加深了,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二、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1)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引出思想特点)(2)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 (3)教义: ①“皇上帝”唯一真神论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③打倒“阎罗妖” 注意比较拜上帝教与基督教思想的不同,从而分析其反封建性。 2、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准备) 三、兴起 1、金田起义1851年 2、永安建制(点出太平天国有着浓厚的封建色彩) 3、攻占武昌 4、定都天京(正式与清朝对峙) 四、高潮 1、《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土地: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②产品:圣库 ③评价: A、积极: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局限:太平天国追求的是一种落后的小农生产。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是一种空想。平均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在革命初期,农民无田无粮,平均主义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在革命初步成功后,农民分得部分田地,它又易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军事全盛 (1)北伐: (2)西征:鄱阳湖口大捷 (3)东征: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小结: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这次农民战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1)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帝国主义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备的。由于其反帝又反封,所以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2)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把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用宗教形式宣扬反封建思想。 (3)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尽管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平均主义不可能实现,但明确的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阶级梦寐以求的愿望。 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尽管它有诸多新特点,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革命指导思想,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因此它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它最终也不可能给中国指出光明前途.大事年表

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

尽管太平天国后期尽毁古书之事有所收敛,但洪秀全唯洪氏教义独尊、大搞蒙昧主义的政策并无改变,删书衙的成立便是明证。 然而,不少论者不同程度地承认太平天国此种违反人性、摧残文化的专制蒙昧政策,但又常常从这里引申出所谓太平天国政权的反封建性、革命性。由太平天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政策,我们看到太平天国政治上并非人人平等,实行的是等级森严的制度;经济上亦无平均主义,实行的是官僚特权和农民“照旧缴租纳粮”;文化上是消灭传统文化,唯洪氏教义独尊。“酝酿大起义的时候,洪秀全可以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等思想作为发动群众的武器;可是,做了天王以后,他又要用…三纲?思想作为维护自己政权的武器。”(注:茅家琦、方之光、童光华:《太平天国兴亡史》,第15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盛名之下的太平天国,不少民众和下层将士们由原先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转变成了对腐朽、骄奢的天国新贵们的怨尤。 第三,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不容否认 谈到太平天国的历史影响或历史意义,人们总是习惯于使用诸如“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大大削弱了清朝统治势力”,“它揭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等评语。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农民造反运动,太平天国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清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影响了晚清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但是无视太平天国运动实质上仍是一场旧式的以改朝换代为指归的农民战争的历史事实,坚持认为太平天国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人民大众的觉醒,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马克思在1862年深入了解了太平天国的真相后,曾深刻地指出:“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注:马克思:《中国事件》,《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1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马克思在这里给太平天国一个准确的定位,那就是毫无建设性的破坏。如果硬要说洪秀全们具有建设性的话,那么这种建设性仅仅表现为对偶像的置换——由敬中国的孔子变为拜西方的上帝,由拜多神变为只拜一神。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但是,它使整个社会付出的历史代价却又是惊人的。它的破坏性表现在许多方面。文化的摧残无须赘述,单是人口的罹难、土地的荒芜就让人触目惊心。在太平军与清军的旷日持久的争战中,无数生灵惨遭涂炭。由于太平天国战争的主要战场正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导致五省直接死于这场战争的人口竟达5400多万,另外因饥荒或瘟疫而间接死于这场战争的人口数也达数千万之巨。(注: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第109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东南富庶之地一时哀鸿遍野,道馑相望,这种惨绝人寰的劫难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即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空前的。不妨让我们看看相对中立的外国观察者对战后浙江和皖南的考察见闻:“尽管土壤肥沃,河谷地带已完全荒芜”,“不时可见到临时搭凑的小屋,暂为一些可怜的穷人的栖身之处”,“无论是河谷中的田地,还是山坡上的梯田,都已为荒草覆盖,显然没有什么作物能在这枯竭的土地上繁衍”,“很难想象对生命财产的破坏有比这个地方更可怕的,可是这些地方只不过是遭遇同样命运的广大地区中很小的一部分。看过像这样的地方,人们才能了解东亚的种族在感情极度冲动的时候,是能够摧残破坏到什么地步”,“在太平天国叛乱中幸存的人口的百分比,一般说每百人中仅有三人幸存。西天目山庙中以前有四百和尚,乱后仅三十名幸存,但乡村和城市中幸存的比例更低。大多数人是在逃往深山后死于饥饿的,但死于太平军之手的男女及儿童数量也极大。”(注:葛剑雄等:《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第97-98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对于这场战争的浩劫,自然争战的双方都有责任,我们更不能将战争的灾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 自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重,中国的民族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各阶级都对国家的出路感到迷茫,不断进行着探索,并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先后出现了农民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这些运动,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是这一次次的探索与失败确是为国家的出路提供了借鉴,让人们跟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必须走的道路。而最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851年,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爆发了。这就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她从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正是建立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1864年天京沦陷结束,历时13年。 如果对太平天国运动从总体上进行评价,那么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运动为历史为社会所提供的新东西。太平天国的许多历史功绩是无法否定的,是客观存在的。 第一,太平天国运动和历次农民战争所不同的是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自己的纲领。这个纲领基本上没有实行。但在革命进程中,它却是当作一种理想被提出来的,曾经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且为历史提供了新的东西,是可贵的。太平天国的另一个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如鼓励兴舟辑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兴宝藏;主张让

百万富翁兴办银行;鼓励创造发明,允许发明者自专其利等。其进步意义十分明显。 第二,初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在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初期。他们则把予头直指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倡平等思想。给清王朝以深重的打击。至于反对帝国主义,太平天国的旗帜也是很鲜明的。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太平天国的反帝反封建,在近代中国起了开启作用,是应当给予充分重视的。 第三,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主张万国皆通商。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鸦片输入成为合法,在中国许多地区鸦片泛滥成灾。因此,对鸦片输入的态度,成为外交上是否独立自主的试金石。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对鸦片输入的态度是很强硬的。在和外国人的往来方面,太平天国的政策则十分灵活,他们积极主张和外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杨秀清便向英人表示,在太平天国辖区里做生意,可以“自由出入,随意进退”。外国人或“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第四,太平天国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太平天国扫荡了清朝的八旗和绿营,清朝依靠汉族地主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的支持,维持住它的濒临绝境的统治。到太平天国失败後,全国兵权、财权都分握于曾国藩一系的湘军和李鸿章一系的淮军人物的手裏,造成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 一、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②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③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准备: (1)组织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借此发动组织群众。 (2)理论准备: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撰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号召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统治。 (3)实践活动: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组织拜上帝会,发展会员,并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的领导核心。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2)东乡称王: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3)永安建制: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初步建立政权。 (4)定都天京: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三、《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的革命纲领。 (2)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②规定土地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与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③规定产品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加之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作保证,因此,根本无法实施。 四、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1、北伐: 目的:推翻清政府统治。 时间:1853年。 将领:林凤祥、李开芳。 战果:北伐军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兵力,为太平天国东征、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失败主要原因:太平天国战略失误,孤军深入,给养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此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 从正面来看,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土地改革,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同时涉及经济制度。军事方面,主张为理想而奋战,太平天国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同时使清政府在利用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的同时见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后来的洋务运动文化思想方面,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世界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从负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无论怎样,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经验教训: 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虽然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等社会改革方案,但前者陷于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后者又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都无法实现。将改革中融入宗教迷信思想,但宗教毕竟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不可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其次,在战略上的错误领导也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生不逢时”也是网络上一种客观看法,太平天国面临的敌人不仅有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有入侵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纠结的是,这也正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根本爆发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告诉今后的领导者们,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只有既反封建,又反对资本主义列强,才能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领导者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科学的领导宗旨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的开辟正是吸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教训而取得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