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加拿大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加拿大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加拿大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

1.加拿大的各类高等教育相互贯通,形成“立交桥”。

加拿大有163所公立及私立的大学,有183所公立和私立的学院。大学主要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学院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通过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高中)之后,可以自主选择大学和学院,学生按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校。近年来,加拿大选择学院就读的学生约占总数的55%,选择到大学就读的约占45%,大学与学院没有高低之分。学院办学学制从一年至四年不等,有证书、文凭、学士、研究生班等多种形式,其中证书课程是直接面向岗位需要设置;文凭课程分两种,一种是学习2年或者3年,较系统完整地学习某个专业的课程,拿到毕业文凭后可直接就业,另一种是学习2年拿副学士学位,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转学分到大学读书,所学的课程不是某个专业完整的学习。学士课程一般是学四年,研究生班文凭主要针对已拿到本科(或专科)及以上文凭的学生,为了能更好就业而设置的1-2年的课程,有的学术类学士、硕士、博士毕业后不好找工作,就来读此类研究生班,读完后因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因此找工作就比较容易。加拿大学生高中毕业后可有三种选择,一是读学院,便于就业;二是读大学,往学术方面发展,继续读硕士、博士,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或到高校当教师;三是直接就业,到公司就业当学徒,在工作中学习,到学院或工会培训中心进行课程及技能学习,也可以到学院就读,攻读专业证书或毕业文凭。大学和学院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兴趣,以及各高校的要求选择就读,也就是说,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立交桥”是通畅的,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次选择的机会。

2.转学分及质量标准的认定。

在加拿大就读学院与就读大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其原因有:一是大学“宽进严出”,淘汰率非常高。加拿大的高校录取没有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而由各高校自行确定标准录取学生,高校会根据对各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把握,按高中毕业成绩及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录取。而进入大学后则是“宽进严出”,即便是被加拿大一流大学录取的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其淘汰率也是十分惊人的,一般大学一年后会有30%~40%的学生会因成绩不达标而退学,考入了大学并不是进入了“保险箱”。二是学院学生转学分进入大学的渠道畅通。一些选择进入学院就读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达不到大学的入学条件,而是出于就近择校方便及学院收费低等原因而选择就读,学院与大学之间转学分是由双方学校院系级专业负责人在定期协商的基础上由学校签订课程转学分协议,具体明确转学分的课程、名称、内容、标准及成绩要求等。在学院两年内学习的

转学分课程最多可转60个学分到大学,超出两年的学分不得转入大学,学生学完一年的课程后就可以提出转学分申请,大学批准后就可以转学。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部门牵头对省内学院与大学之间课程转学分进行专门协调,并在教育厅网站开出专页向社会公布,以利于学生择校择专业择课程。大学会根据对学院专业及课程教学质量的评判,明确转学分的具体成绩要求,也就是说,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的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学院转学分的成绩要求是不一样的,各大学会根据各学院的教学质量适时调整转学分课程的成绩并督促各学院提高转学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这种做法非常务实。

(二)政府主导,引导高校提高办学质量

加拿大的联邦政府按照宪法规定不直接管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隶属省政府管理,高校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安大略省教育部门对公立高校的办学质量主导性强,并通过第三方评估、审核,引导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定期检查教学质量,以符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各高校注重以自评为主,强化自律,自建评价体系,教育部门适时通过第三方评估公办院校并对社会公布以下五个指标:学生毕业率、学生就业率、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政府引导高校差异化发展,要求高校在发展战略中明确全面发展的基础、方向、优势、重点发展的学科及专业,政府鼓励高校立足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不提倡高校间恶性竞争,争夺资源。公办高校开办的专业,一般在战略规划中都有明确,政府认可后给学校拨款,若学校在发展中要开设新专业,经政府认可后才会拨款。学校若要自办专业,不必经政府认可,自筹经费即可。教育部门要求高校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和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审核体系两个资格框架下自主办学,并认为在统一资格框架下办学才能确保学生毕业时会拥有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确保不同学校之间培养学生质量的一致性。

1.如何开办新专业。

公立高校必须参照政府的规范要求去做,从证书课程、初级文凭(两年制大专)、高级文凭(三年制大专)、本科、研究生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均要明确入学要求、学制、培养计划、目标,并要有具体的描述,不能泛泛而谈。对开办新专业除报上述材料,还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职业学习成果;二是要有帮助学生就业的软技能;三是要有通识教育课,即人文社会科学开设哪些课程,从而培养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全球化社会的要求。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明确为专业能力、软能力和通识教育三个部分,在上报专业申办申请书中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对软能力和通识教育的要求是相同的。在安大略省不同高校同一专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软能力主要是指沟通、判断、人格发展、人际交流、计算、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识教育主要指公民教育、社会文化理解力、

人际沟通理解、艺术审美、科学技术知识等能力。在设计专业时,学校要列出证据证明以上能力培养全部已纳入培养计划,才能得到教育部门认可。百年理工学院将“全球公民与公平”纳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以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维护公平正义,这成为百年理工学院的一大特色。以上材料报第三方机构评审,第三方机构拿到报告后会根据专业名称、市场需求、学校办学能力、学生情况、学习成果与学习目标是否一致进行审核评估,并报教育部认可后才能拨付经费给学校,在整个过程中,学校要证明自己的方案可行及优势,并与政府签订协议。

在学校层面,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经过“五关”审查,即:教研室及系、二级学院专业委员会、校内教学大纲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校董事会审定,校教务处执行。这当中每一关的任务都是挑刺,这样就可以杜绝课程及内容的重复和遗漏等情况发生,其中邀请第三方专业委员会来监督指导很重要,专业委员会成员一般都是请行业内专业人士、雇主及培训部门负责人,他们要检查教学大纲是否符合行业协会标准,也会到校听课并提出意见。

2.专业评估。

专业评估分两类:一是年度专业评估。学校根据招生人数、学生情况、学校办学能力、市场需求、专业能力、软能力、通识教育等情况,依靠主要指标开展评价,并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纳入年度评价。二是以五年为周期的专业评估。专业评估时,系部要提供材料证明人才培养的过程及成果与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评估组会开展问卷及访谈调查,向教师、学生及专业咨询委员会了解情况,了解市场对专业的需求,了解课程开设与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是否一致,了解教师教学及学生成果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意见。评估组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弄清原因及核心问题。此评价是实效性强、相关度大、深入度强的评估,它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及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需求。

各省教育部门对所辖公办高校的拨款专业均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对各专业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成果要求,并与办学宗旨相适应。不同高校同一专业的办学质量均是一致的,因为各校会认真按照制定的标准严格执行。各校间达成共识——凡经过专业评估认证过的学校,专业办学的质量是可以相互认可的,对此大家不会心存疑虑。

3.院校办学质量评估。

校院评估是对学校的综合性评估,学校在自评报告中要明确专业质量如何保证,专业教学如何与政府要求相一致,如何开展教学、教学评估,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如何监管教学质量,如何提供和分配教学资源,院校办学质量评估中关键绩效指标有五项,即:学生毕业率、毕业生就业率、雇主满意度、在校生满

意度、毕业生满意度。以上各项指标均由第三方机构完成,所有高校均重视这五项指标,从这些指标中可以看出高校办学的质量水平与层次,这些指标也会影响到政府的拨款。

(三)教学突出能力导向和素质提升

1.将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融入到教学中。

只有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建设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如何把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是一件很有“门道”的事情。在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将课程教学内容与提升学生素质紧密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体。如在财务管理课程大纲中就明确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即:分析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社会影响能力,公民意识、可持续发展及国际视野,并结合课程内容在学习成果中明确了对四种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对学习成果还分了层级,通过制定“能力培养、学习成果、成果级别”表,将学习成果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提升要求明细化、精准化,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明确了具体操作路径和目的地。其核心意图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素质,从中也能清晰地看到把能力、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学习之中。

2.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传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学院一般采用小班教学,人数为30~35人,教师与学生了解深入,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教

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卡普兰诺大学的教师认为被动学习的人“挂科”比主动学习的要高1.5倍。因此他们强调要将主动学习观贯穿到学习的方方面面。而什么是主动学习呢?这就要讲一下“学习金字塔”,即:人们学习就像金字塔一样是分层级的,听课、阅读、看视频、看展示、讨论、动手实践、帮助他人学习是由低到高逐级向主动学习的高层次递进的。而其中的讨论、动手实践、帮助他人学习属主动学习的范畴。因此,在教学中注意采取讲课、学生讨论、团队完成项目、学生演讲、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教学。如:卡普兰诺大学旅游学院的教师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布置了一个团队作业,要求班上同学5、6人组成一组,自行设计制作一个“旅游景区开发实物模型”,其中一组同学经过查资料、构思、讨论、确定方案、购买材料、模型制作,最终做出一个功能分区明确、设备齐全、景观美丽的景区实物模型,被老师评定为优秀。学生通过制作实物模型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了景区规划开发、经费预算、动手制作、团队合作,提高了沟通交流、合作、决策、计算等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事物的激情与能力。

3.教学注重过程管理,考核严格。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水平在北美是高水平的。这种高质量与严格要求和严格考核分不开。如:进大学一年后一般会有30%~40%的人因为成绩达不到升学的平均绩点(GPA)要求而退学。第一年学生成绩达不到要求,学校会给予警告,下次成绩再不过关,就得转到大学认可的学院去学习,对低分科目进行补学,成绩过关后又能继续升学。有的学院规定,如果一门课程连续两次成绩是C甚至D,则需经系同意才能继续学习,否则,劝其退学。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考核一般由平时作业及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团队作业、讨论等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一般约占总成绩的30%左右,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那种平时玩、期末苦一下,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在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有的学校上课3周以后,就要评出学生10%的成绩,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适应学习及存在什么问题,对学生早提醒、早警示,也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心中有数。这种注重平时考核的机制逼迫和引领着学生们把刻苦学习的劲头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这种考核机制下的学习效果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师资队伍建设落实落细,形成长效机制

卡普兰诺大学引进专业课教师注重有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一般要有7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历,并真心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在学历上一般要求比所教学生高一个档次即可,并不一味追求高学历。在引进所有教师时均要求上示范课,教师入职头两年要指派2名老教师与本人组成3人团队,听课并进行具体指导。学院对专业教师在科研上没有硬性要求,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全职教师每年一般要教8门次课,每周约4小时左右上课及辅导,一年上课300多小时。所有教师每五年必须要提供教案交教学委员会进行评价,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整改。学校把每年的5月确定为教师培训专门月,通过一个月的培训,教师要写出报告,说明自己的收获及对教学改进的设想。

每年每个教师要有学生、同事、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的听课评价,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均要听30分钟的课,并给教师打分,满分5分。对在校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得4分以上,若分值低,系主任会写信给教师本人希望他改进,若第二次听课仍低于4分,会安排专门教师来指导,若再有第三次打分低于4分的情况,教师就得走人。

教师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分类实施,长期坚持。汉博学院对在职、兼职、青年教师以及听课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教师均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同时学校有专门机构及人员会适时与教师沟通、听取意见,根据教师诉求组织培训。对教师的培训细分成若干层次,针对性强。如:如何备好课,如何使用PPT,如何出考卷,如何评判学生成绩等。

(五)以学生为中心的全员服务工作到位

卡普兰诺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帮助学生成功制定战略规划并实施,并从始至终坚持两条理念:一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及其需要出发看待专业学习,进行专业设计;二是学生成功是全校所有人的职责。帮助学生成功不只是某几个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教师和员工人人有责,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帮助学生成功的目标,教师负责教学,学生课后需要的服务就要由其他员工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评价,应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对学生帮助大,而不要等到期末才来检查要求学生,那时可能为时已晚。教师发现学生有问题,要与相关人员联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全员合作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功。

通过建立学生成功中心,在图书馆提供各种学习服务,拓展对原住民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支持,让他们学习生活更便利。营造浓厚的让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课外时间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需要组织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感和融入感。比如:开展如何选课、如何找工作等辅导及邀请校友返校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学校还通过开展就业辅导、数学辅导、英语辅导、提高写作能力、一年级新生适应项目、同辈辅导、专业学习技能辅导(如何考试复习、如何管理时间)等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或水平。其中,同辈辅导是指建立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的长效机制,实施的效果非常好,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学校还邀请专门部门在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及访谈活动,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并将调查情况反馈给教师本人以改进教学。建立跟踪学生成功的数据系统及研究工作来提高学生的成功率。建立体验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就业,服务社会。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在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展学习交流,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讨论,寻求能真正帮助到学生的途径和办法。教师努力营造鼓励学生提问的氛围,创造双向交流的良好环境,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重视国际合作交流,培养全球公民

加拿大现有3600多万人口,990多万平方公里,人少地多,生源有限,高等教育水平在北美堪称一流。加拿大许多省把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加拿大高校均高度重视国际教育合作,紧紧围绕培养全球公民,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增加学校收入来开展工作,同时也为加拿大引进高素质人才,补充社会劳动力提供保障。

道格拉斯学院把国际合作交流看作是培养全球公民,把世界先进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的有效举措。认为教育国际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国际教育不但是一种手段,更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目标是让单面人变成全面人。要把国际上的联系变成伙伴关系,只有当对国际教育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达成合

作。该院用国际教育牵头改进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现技能和思路与国际标准接轨。

卡普兰诺大学在国际合作中展现出成熟老练的处世风范,坚持三条标准:一是要与所在省的岗位需求计划相符合。国际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出的学生要好就业、可创业,能创造更多的岗位;二是要与所在省的科技发展计划相符合。人才培养要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服务、旅游、资源开发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结合,开办专业要有产业发展需求,要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三是要与省国际化发展战略方向符合。省里对国际化人才流动,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都有明确的先后排序,学校要顺应这一需求,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引进、输出人才。

加拿大的学院在国际教育合作上坚持以我为主,服务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市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加拿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对国际合作目标清晰,思想重视,认识到位,队伍专业,管理规范,举措得力,吸引力强,我们所到高校的国际生达学生总数的10%~30%,其中,中国和印度学生居多。

二、启发和建议

(一)尽快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适应国情的“立交桥”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比如严进宽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导致许多青年学子在步入大学后的人生最佳学习时段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各层(类)学校之间无法很好衔接的“断头路”问题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发展途径不畅。这些瓶颈问题是制约我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走向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国家层面尽快完善政策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坚定走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十分明显,社会认可度也比较高。我国处于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推进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虽然目前高职发展的社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强。作为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我们必须坚定发展的定位与定力,努力练好内功,以奉献促社会

认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拿大的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高校的发展定位实际、各展优势、错位发展。专业定位面向市场需求,灵活而丰富,满足社会需要。课程设置定位行业需要,以行业标准来决定课程内容及教学内容。从中看到,我们已经实施了多年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与其相符,但深度还不够,具体保障机制不到位,这就要求学校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细做实,切实把先进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中。期间要面向未来,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要把行业企业融入人才培养真正纳入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构建富有实效的沟通实施机制,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具体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我们有了新的理念,需要把这些理念化为具体的措施,一一落实,抓出成效。

(三)建设师资队伍培训长效机制,分层分类组织实施

加拿大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常性地开展系统的内部培训,值得借鉴。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下一步应将校编制内教师、外聘教师的培训纳入一盘棋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培训规划,分期分层分类分级实施,形成长效机制。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学生评教中存在问题的教师要组织专门培训,要把教师培训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强化针对性、实效性。把师德师风建设与能力建设融入培训要求之中,要细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切实让受训教师拓展视野,提升境界,增强修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具体教学技能。要把抓提高教学质量从重点抓学生向抓教师与学生并重转变,切实把教育人先受教育的思想落实到师资队伍培训中。

(四)突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

1.研究学生核心能力,融入课程标准。

加拿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学院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通过评估引导各校将具体能力、素质培养写到课程标准之中。任何事物发展均有规律可循,在把握规律中抓住重点是关键。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要培养学生具有哪些核心能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教学中往往是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传播,而弱化或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应具体哪些关键能力研究不深,把握不够。教师虽然在辛苦授课,但对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能力不够清晰、具体、明确,这个重点若把握不好,课堂就是灌输的场所,而不是思想迸发和能力提升之地。卡普兰诺大学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值得借鉴。该校在课程中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素质有非常具体的成果描述,如:培养

学生沟通能力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能当好团队领导,又能当好团队成员,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培养学生批判能力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作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的思想,敢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本质,树立问题导向的意识,将发现问题与大胆创新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提问题,深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决策及创新能力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整合学习的知识、方法来分析判断决策,并以结果为导向,大胆创新,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由此可以借鉴加拿大高校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创新决策能力、批判能力、公民意识、可持续发展及国际视野等作为课程教学的要求,认真分析各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认真加以细化,写入课程标准,让教师们清晰而明确,并通过做作业、测验、团队合作项目、小组讨论、演讲等方式,加以落实。

2.深化课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

要以教学课堂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要坚持在面授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其创新能力。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提升教师对课堂讨论、团队作业等教学环节的认识水平,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组织示范观摩课,将课堂讨论及团队作业等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加以落实。要克服将课堂讨论、团队作业等当做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的错误认识。要把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能力、分析决策创新能力、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等的培养融入其中,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参加课堂讨论、团队作业等过程中去感受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从而学会如何求同存异,抓住要害,统一思想,大胆创新,在学习讨论与团队合作中拓展视野,提升培养,扩大胸怀,提升能力。

3.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成果考核。

国内高职院校学风不太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平时刻苦学不如期末按教师划的重点苦背、苦做。在加拿大所学课程期末考试占30%,期中考试占25%,团队作业占20%,平时作业及小测验占15%,课堂讨论占10%,加大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只要方法得当,严格执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改革上可以加大对学生平时成学习的考核分值,采取多形式的考核方式评定成绩,严格标准,不搞期末“一锤定音”的考试,并将此想法落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五)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战略的推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资金、技术、人才走出国门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支撑,目前高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我们尽快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国内外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相应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三周的考察培训,全团17所高职院校与加拿大的院校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上均有了不同程度合作的意向:合办专业、学生双向短期交流、教师双向交流、教师证书课程引进、课程标准引进、“3+N”模式的探索等。总之,国际合作交流的大门已经开启,更进一步的工作正在深入,此次赴加拿大的学习考察定能在不远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中国现行教育状况和未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K

中国现行教育状况和未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1874年(134年前),英国在世界上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把人类6000多年的远古农业时代一下推进到了工业时代,使英国在19世纪致富了100年。清朝的慈禧太后把英国送给她的发电机看成是怪物,没有运回来就推到了大海里,使中国在大海里沉睡了100年,以致落后于西方国家100年。194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把人类推进到了信息时代,为此,美国在20世纪致富了100年。而21世纪,我们可以认定,将是中国利用互联网致富的100年, 现在,电脑已进入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远程教育也开始慢慢辐射到了每一个角落,不管你能不能看到,不管你是不是相信,这都是历史的必然,它都会如同阳光一样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在,全世界都盯着中国这块大蛋糕,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吗?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我们不仅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和需要,同时也忽略了许多对现时代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比如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个人对生命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不是花无数的时间在郁闷苦恼上面或者是无所事事上。这些都是对社会对人很重要的课程。 中国的思维,课程来源与书本,还有学校的教育。特别是中学,在升学面前课程更是成了枯燥无味的永远定式,而国外的推荐免试或自主招生在我们国家更是几乎没有。课程除了为应试准备外好象没有多少别的目的,老师讲课永远离不开大纲或者考试范围。教材更新很慢,更是缺乏对现代文化知识的学习,物理,化学,地理也是有新内容却没新思想,都数十年了还是那一套。 现在我国的各项事业(特别是经济事业)都发展很快,要勇于打破那种定式用新的思维阐释经典的知识,用新知识和新思维充实课程。大学就不说了,大家也该清楚了,产业化的高等教育,尴尬的大学生群体,好象创新跟大多数学校无关,2000年后的版本的书跟1991年左右的没有差别的,这个版本不同难道就是更新么,搞不懂。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且不说政府浪费几千亿的他的主人人民的血汗钱,投入大学的钱更是连他的一半的效用都没发挥。 大学是向社会的过度的前沿,然而现在却是那么的脱离社会,美国的大学都是有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学到的真正在社会上有用,把社会引入学校课堂,他们有高效的和社会联系的评价体系是否投入有了更好的收获,我们这样做过么,他们很多大学的模拟法庭的判决可以推翻法院的判决,他们可以为企业制定工业的标准和规则,他们的教育体系是和社会一体的,而我们远非如此。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过去的100年中还没有获得过任何一项诺贝尔科学奖。 截至2004年,美国共有27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 为什么欧美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大之外:早在2001年度美国财政预算草案中,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853亿美元,其中约50%用于基础科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引言 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将是其教育的开端与基础,在其出生之后,家庭将是其第一个所处环境,同时家庭作为个人同社会之间的桥梁,那么家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因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就由此突出,其将是无可替代的。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之中,曾明确的提出了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因此也就要求农村的家长要将家教理念树立正确,同时要尊重子女的意见,并且还要使其教育方法科学正确,要培养起孩子的良好习惯。那么因此对于监听教育的相关问题也就显得非常之突出。因此本文将着重对农村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并针对此类问题作出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过去的一些时间段里,因为社会节奏的极速加快,所以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而越来越快,对于这一点而言,其不单只是在城市得以体现,在农村亦是如此。在农村,一些家长常常因为忙于赚钱,因而也就使得孩子多是由家长双方的父母来带,自己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因而也就使得大多数家长同其子女之间常常是缺乏沟通及交流的,因而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不过幸运的是在今日,大多数地区已经将原有的由孩子祖辈扶养孩子的现象已经得以改善,几乎都是由孩子父母来带孩子,但也随之便产生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就要求了孩子父母本身要具备很多的素养。(二)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现下的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其家长已经开始重视起了对于子女的教育,这当中也包括了启蒙教育。很多的年轻家长往往会在孩子三岁之前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教育,如识字、数数等等。而在三岁之后也通常是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将以前的那种只以吃和穿为主要目标,而忽略教学的情况。那么在孩子正式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之后,很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是重视的,去孩子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且几乎都是竭尽所能的去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而除了上述的之外,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也是投入了很多的资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分析4页word

家庭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受教育程度在提高子女品质、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出来。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居民家庭教育投资观念不断加强,从整个社会到单个居民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当前家庭的普遍观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出现盲目、过度现象。 一、我国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 1、家庭文化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广大家长在普遍重视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大前提下,对家庭的文化投入和对子女时间精力的投入多被疏忽了。据我对衡阳城市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抽样调查统计:家长每天在家看书读报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不足一半,两个小时以上的则只有5.1%,将近60%的家长从未参加过业余进修或自学,藏书量超过200本的家庭只占14.5%。试想一下,身处于文化沙漠,花朵们从何吸取健康成长必需的养料?教育包括教育者、教育措施和受教育者三个要素,忽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缺乏对提高教育者素质的投资,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投资效益的。家长作用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提高其育人素质尤为重要。 2、智力投资过滥与德育投资不足并存。有些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的投资,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投资。他们认为,只要为子女提供足够的金钱,舒适的生活、学习条件,似乎就已经万事大吉了,很少去关心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有些家长甚至向子女保证,只要能好好学习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包括整理个人内务,就连学

校组织的义务劳动都一律包办,从而造成了智力投资过滥与德育投资不足并存的局面。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极易导致子女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集中表现为缺少爱心、耐心,自私、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性格脆弱,缺少克服困难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抵御不健康习气的免疫力。现实中有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家庭中忽视道德教育以及教育观念不当有很大的关联。 3、投资效果不明显。父母对于家庭教育的金钱投入,不可谓不是倾其所有,全情投入。但在广大家长普遍重视对子女教育金钱投入的大前提下,对家庭的文化投入和对子女时间精力的投入恰恰被疏忽了。很多家庭,花上?f元豪华装修,却没有一个像样的书房、书架;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父母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没有自己的成长目标;只要书本知识的学习,却无视生活中的学习、实践与创新,没有学习中的自我改变,与时俱进。而事实上,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家长的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投入是何等重要。 二、改进家庭教育投资的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正确认识子女教育投资问题。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的投资理论和方法,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减少决策当中的盲目性。其次,要客观看待子女的能力,提出适当的期望目标,不要用”揠苗助长”的方式盲目投入。要改变”家长制”作风,对子女的成长进行全方位关心,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了家长还应为子女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心理环境,不能一味地对他们施加压力,

我国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2009-03-13 20:52:46| 分类:教学系列|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显得重要,而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的孵化器。因此,近年来,国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大力推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需求的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良好的基础,加之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我 国未来教育将呈现以下五种趋势: 一是中国教师高等教育化。教师教育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义务教育的普及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延伸而不断提高。从世界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历史看,各国基本都循着由中等师范学校到师范专科学校再到高等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的路径发展,教师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师教育体系逐步调整,教师教育重心下移、层次上移,以满足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提出的更高要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以高等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体系。 二是中国的教师来源多样化。虽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为主,但是,现在国家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他有条件的大学培养中小学教师。因此,大学与中小学结合共同培养教师的模式已经充分呈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它已成为教师教育模式的一个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过去计划经济下,师范类院校定向式培养中学教师、为国家支

撑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的局面已经面临被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所取代,这给我们的师范院校生存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这对师范类院校来讲既存在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挑战在于,大学对于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将不再是终结性培养,我们的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模式应如何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机遇在于在新形势下,原有教育机构已经满足不了教师职后培养培训的要求,今后教师职后培养师范类院校大有作为。 四是教师培养目标的学者化。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看,培养目标经历了由经验型教师到技术型教师再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而培养目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培养人才总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需求。传统的教师教育强调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经验,目前世界教师教育除了要求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外,在培养规格定位上更加突出了教师的教育改革能力、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 力和研究能力的要求。 五是教师任用实现证书化。许多发达国家为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普遍实行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互不替代。今后在我国谋求教师职业也需要具备两类证书,首先要有符合要求的学历学位证书,其次要有符合要求资格认证证书,具备了这两种条件才有执教资格。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家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彭建兰来源:中国家庭教育录入:Admin 字体: 一、家庭教育现状 步入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二,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三,亿万家长家庭教育实践越来越理性化。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2000年2月1日****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求家庭社会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2000年3月2日岚清同志在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重要谈话报告会上强调“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0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 2001年10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处提到家庭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了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家庭教育的任务、要求以及实施措施。 最近,中发〔2004〕8号文件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外形势的新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

务。强调“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家教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家教工作的逐步转向科学性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2.家庭教育学术活动越来越活跃 家庭教育学术动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从1998年始,每年一次。04年年会于2月19日-20日在召开,主题为“廿一世纪的亲职教育”。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即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及子女教养的知识,以便父母扮演其适当角色的教育过程。 (2)家庭教育模式指导研讨会。家庭教育发展,要求家庭教育指导不仅限于家教知识、方法的一般性指导。它进一步要求家庭教育需按不同地区、不同水平、不同家长等情况进行分别指导,才能提高家教质量。03年2月24-25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组织在召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在全国征集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论文209篇,选出近100篇论文作者参加研讨会,并编写完成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研讨会论文汇编。 (3)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于04年5月在召开首届《中国家庭教育论坛》。论坛上有来自、、天津、、、、、等地的十几名专家学者发言。专家们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教现状及发展、家校合作、家教、流动人口家教研究、家校合作研究等家教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4)十万家长点评家教案例。2003年它轰动了全国,它受到了国众多家教专家的好评,我国家教权威、师大学忠心教授说:“‘市开展的家庭教育案例点评活动,是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过程中的一个创举。‘‘市十万家长点评案例活动”是由市教育局、市妇联、市广电

未来教育体制改革建议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 钱学森先生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每提到科技要发展、祖国要强大时,就必然提到教育要革新、人才要培养。2005年7月30日,他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他所强调的杰出人才,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和发明创造的人才和帅才,他认为科学精神的灵魂就是创新。 今年夏天当他又见到温总理时,虽然他已97岁高龄,心中想说的话很多,但主要牵挂的还是中国的教育事业,因为他深深地感到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青年”。当今,科技和教育将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因素。钱学森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缩短学制,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 大成智慧教育的方案 如何尽快提高人们的智能和品德,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钱学森几十年来,尤其是近20年来,着力探索与思考的重大课题。他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凝聚着无限关爱与希望。他认为这是件大事,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当年研制、发射“两弹一星”。 他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幻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成智慧学”与以往关于智慧或思维学说之不同,在于“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总体设计,群策群力,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 1997年春,钱学森在对科学与艺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哲学与科学技术以及微观与宏观、部分与整体等进行综合思考以后,更为明确与全面地阐述了“大成智慧”的实质与核心。他说:“我想我们宣传的…大成智慧?……就在于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整体(形象)思维与细部组装向整体(逻辑)思维合用;既不只谈哲学,也不只谈科学;而是把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结合起来。哲学要指导科学,哲学也来自科学技术的提炼。这似乎是我们观点的要害: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 钱学森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考虑得十分具体。他认为,中国人很聪明、又勤奋、能吃苦,只要制度合理、教育得法、组织得好、具备一定条件,就没有什么高科技难关是攻不下来的,“两弹一星”的成功,就是一例。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从全国来看,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应该说仍严重滞后。需要高度重视,好好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也要认真吸取旧中国一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强调,教育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新的科技革命、社会革命相继到来,整个社会结构都会发生变革,我们在制订教育方针时,一定要向前看,像邓小平要求的那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全球性、国际化的教育标准,用世界范围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充实教育的内容。尽快革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制度、增加教育经费。 为解决师资难的问题,钱学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包括下岗、退休的)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鲜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C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和科学地探讨和认识这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与基础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井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支持,包括211工程、省部共建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布局思路,在一大批中小城市中建立了以这些地方城市为名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平稳地实现丁高等学校的学费制度从计划经济下的全部由政府提供,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经过非常艰苦的改革以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完全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另外,反映这种变化的还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局面,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已经具有了比较广泛的,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一大批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体制、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初步具有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展模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约束”逐步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并形成了举办主体、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新体制。 第二,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我们还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

未来教育的展望

未来教育的展望 【摘要】自21世纪以来,未来教育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现代教育出发,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式并通过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来进行未来教育的展望。从国际与中国两个角度揭示未来教育的理念、未来教育所运用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等,更好地了解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状、未来、教育、特点、国际化、竞争力、打破束缚 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世纪。经济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来源于教育。因此,推行教育改革、推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未来教育”这一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知晓,其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 (一)中国教育现状使人担忧 1.传统的教育文化根深蒂固、顽固不化。中国教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传统的极权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教育价值导向。家长,被认为是最可能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人。然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有多少家长能从平等的人格角度去面对,从内心深处去安抚孩子,宽慰孩子的差异?很多情况下是感觉自己没面子,很生气,接下来就是报怨孩子学习不够努力,甚至责打孩子。每年新闻报道,父母因学习成绩把孩子摧残之死,以及孩子不堪忍受父母不仁道的层层高压而弑母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看起来是为孩子好,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权威性。 2.学生思想一元化。从小单一的“成绩好,一切都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麻痹学生的精神,限制思想自由。使学生仅仅成为知识传承的载体。 3.人才评价的标准化带来人才培养机械化。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格式化、僵硬化使得标准化的答案一卷定终身。清华美院著名书画家陈丹青面对僵化的选才制度,没办法选培自己理想的人才,叹息和等待后,愤而出走。而无视人才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追求,只重结果不管过程,只管形式不重视内容;只管标准不重独特性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大行其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也因此,社会上“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传统教育体制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灌输被填鸭的从属地位。其主动性、内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教育部倡导的素质教育背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留英博士。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起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主要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英国加迪夫大学名誉副校长。 高考招生制度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很多家庭的利益,而且涉及到了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制度的更新、教育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相关教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复杂。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现在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从1998年到2013年的1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显著。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增长6倍多,普通高校数量增长一倍多,专任教师数增长了两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3年底达到34.5%,高考录取率达到76%。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基础教育发展也非常快。到

去年,我国基础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亿6千万,高等教育是3000多万,加起来我国在学的学生超过3个亿。基础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已经超过了40万所。校均学生规模,高校增加了2倍,超过1万人,生师比也比过去增长了一倍。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已经达到4%,总额超过了2.2万亿人民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层次类型结构,如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层次,以及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现实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短缺,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太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根本途径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大学。而办一所好的大学,除了经费充足,改善硬件条件和软件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有优良的教师队伍、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而这些要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199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87万人,2014年达到727万人,2015年预计达到750万人。毕业生人数增长这么快,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长。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界矛盾下移,质量和公平问题更加突显。比如大家非常关注的,社会上存在的办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作者:————————————————————————————————日期: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 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 针对性的 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 绪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思考.docx

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家庭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理论界和教育界的重视。针对调查现状及问题分析,笔者提出了相关建议,明确加强家校联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亲子关系;家校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85-1 我国长期形成的普遍的家庭教育观念往往是,家长只负责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准时上学不迟到,按要求参加家长会等等诸如此类的仅仅是配合学校教育的工作。随着我国全社会对教育的普遍关注以及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己经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而不仅仅是根据老师的评价来评价孩子,都希望给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来弥补学校教育的种种不足。同时,他们也逐渐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把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孩子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也是当前教育资源的一大改变。 一、家庭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1.家庭环境仍需改进。 在很多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度较低,这导致有些孩子信任自己的老师多于信任自己的家长。这是由于现在家庭多是双职工家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做功课,导致与孩子的交流减少。 2.亲子关系缺少民主氛围。 众所周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家庭的和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提倡让家长与孩子成为朋友伙伴,而不仅仅是长辈与小辈的关系。这种思想的传播使得我们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角色的双重性,一方面是子女,另一方面又是朋友。但接受并改变这种思想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很多家庭中还是会出现父母主导孩子的现象。 3.家长的传统观念有待改善。 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考得功名。然而事实是:文凭、学历只能证明你的学习程度和经历,只是说明你成为某种人才的可能性,并不能证明你的素质。你的素质如何,只能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现代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发展时,分躯体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在实际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来看待,而不是只注重孩子在躯体、情感、道德和智力发展的某个方面,只有这样,孩子的素质才会提高,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325万人。不少中国人认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大学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若从高考录取率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统计表明,2013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9%,而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但若从毛入学率看,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适龄人口中绝大多数青年没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这还不包括数以亿计的成年人因为过去高等教育规模小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具有接受成年人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生源不足问题困扰着高校的办学;另_方面,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受众还只是很少部分群体。何去何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政策选择

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趋势相向而行,加快大众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化进程,推进大学自主办学,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显著提高。①在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与其他国家一样,人口、经济和大众化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平问题;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便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上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满足近30%的适龄人口上大学的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不能继续无视人口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年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教育不是一种消费,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教育为我们孩子、家庭、民族、国家和世界准备着未来。教育必须面对未来,并对未来负责,虽然对我们大家来说,预测未来,并非易事。 让我们尝试列出一些对未来的看法,例如: ⑴预计在40年以后,将会有90亿人口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⑵人类将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⑶全球化将进一步变成现实,不管人们是否欢迎它; ⑷科学和技术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未来要靠教育。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使人类受益。⑴.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改善和进步;⑵.以不同方式获取海量信息的人数会增加;⑶.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任何学习者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育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飞跃,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可能。如何让这种科技来带动教

育的改革,实现教育质量飞跃,将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世界上有24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亿三千万人,通过三亿五千万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在中国,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18.9%。2010年末统计,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2.68亿人,2012年估计要达到5亿用户。中国已有八十万个网站,在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35%,而广播电视几乎可以到达每一户中国家庭。获取和存储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便宜。以储存为例。在过去的30年里,储存一百万字节储存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千倍。在1973年它的价格接近十万美元,是购买一座房子的价钱,而现在购买它的钱,只够买一听可乐饮料。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教育的确在进步,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的扩充,几乎没有运用开放大学和网络学院的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沈瑞民教授的报告

2019年整理--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

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激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激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激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激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激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激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

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激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激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激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激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激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激”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激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激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激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