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潘晓成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认为生态移民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扶贫效率的作用。但要提高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达到既“移得出”又“稳得住”,必须协调处理好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迁出地与迁入地农户意愿、最低生活安置与最低生产安置的关系,并应根据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推行不同的移民安置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移民 政策绩效

一、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背景

三峡工程涉及工程性移民的区域涵盖湖北省、重庆市19个区县(2005年新建制)。该区域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三峡库区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区,区域内沟壑纵横,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整个库区河谷平坝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由于高山岭谷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较大规模人口向区域内、区域外的平原、城镇流动,并随人口流动出现举家外迁趋势。至21世纪初,政府逐步介入并主导这一趋势,将“生态移民”作为扶贫的重要方式加大投入,使库区高山岭谷地带的农户成规模、有序搬迁。

(一)库区生态移民界定和阶段划分

1900年美国学者考尔斯将群落迁移的概念导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就其内涵而言,生态移民是迫于生存环境压力而进行的人口自然迁徙过程,与工程性移民具有本质区别:(1)工程性移民具有强制性,而生态移民具有选择性,生态移民体现“生存权利优先”。(2)政府对工程性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偿性,而对生态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助性。政府对生态移民的投入不具有对实物损失的赔偿性质,而是对维持生态环境的鼓励行为,国家投资体现为补助性质。

在三峡工程库区,区别生态移民与工程性移民有利于掌握严格的政策界限。按照对生态移民的概念界定,库区生态移民分为两种类型:(1)自然外迁。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农村人口大流动出现的居住地迁移,表现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山岭谷居住人口向城市和平原集中,这一自发行为反映了农户对居住环境选择的理性。据2003年对重庆市奉节县部分村调查(见表1),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农户的自发外迁比例仍然很高。(2)政府驱动外迁。从2000年开始,库区政府(扶贫部门)通过向高山贫困户发放补助款的方式,鼓励高山贫困户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平坝区迁居,初衷在于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存条件。以后随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国家有计划地推进库区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移民不断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奉节县至2005年,通过重庆扶贫系统组织生态移民总户数达到845户,共3224人。

(二)库区生态移民动因

(1)库区生存安全是人口自然迁移的主要原因。极低的收入水平、极差的生活质量、恶劣的生存环境危及山区人民的生存安全。在收入水平较低、农户承受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的状态下,农户在居住环境选择上表现为风险规避趋向;在民工外出潮中,部分农民非农收入提高,从而产生了离开

8

1

潘晓成: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条件艰苦的原居住地,自发地向本地城镇和务工地搬迁。(2)扶贫成本高和库区生态安全是政府驱动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政府驱动生态移民的动机源于国家对库区特困村的扶持中改水、改路、改电的基础投入巨大、效率低。因基础条件约束,脱贫户返贫率高,从而在局部区域推行“迁居扶贫”模式。在三峡水库水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水库生态环境建设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因库周高山岭谷贫困区大部分处于长江支流的集雨区,也是库区生态脆弱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政府对生态移民的重视程度提高,移民规模逐年扩大。

表1 农户自发外迁调查

村名平均海拔户籍情况外迁情况外迁户外迁人口外迁户出县(米)户数(户)人口数(人)户数(户)人口数(人)(%)(%)(%)

五坝村 120031********* 6.3 6.3 1.6

射淌村100080028002898 3.5 3.50.3

庙坝村90069424301552 2.2 2.20.1注:外迁标准以赡养人口随户主外出不归1年以上计

(三)库区生态移民形式:对奉节县的调查

2000年奉节县对原长安乡岩下村18户、52人进行了整村搬迁。平安乡晏坪村1社6户17人全部搬出居住多年的“老鸦洞”。2001年,奉节县对原桃树乡成功进行了一养(五保户)一留(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两头牵(投亲靠友和插花安置)的尝试。2003年,在草堂镇欧营村安置高山村(林政村)贫困户28户118人;在吐祥镇双龙村新建一个移民新村,新开垦土地28亩,迁入高山贫困户44户、160人,另插花安置25户;在新店乡兴建高山移民一条街,安置贫困户60户,215人;在新贺乡搬迁20户、46人。2004年,全县又在太和乡、吐祥镇集中搬迁和安置高山贫困户110户、385人。在实施山区农民迁居脱贫工程中,奉节县根据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四种安置模式: (1)集中安置。即在乡内或村内选择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安置迁居贫困户。(2)插花安置。在乡内或村内分散安置迁居贫困户。(3)梯度安置。将村内条件较好、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搬迁到集镇或集中点,将其空闲的房屋和土地有偿转让出来,用于安置更加贫困的户。(4)就地安置。将五保户或“三无”贫困户就近安置到敬老院或调整到已搬迁出的高山贫困户原有住房中居住。

二、三峡库区生态移民绩效分析

(一)分析方法及样本来源

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评价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假定:(1)农户的移民选择趋向具有理性,对不同方案的选择预期追求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经济目标;(2)政府理性以投资预算最大化为目标;(3)生态移民以不改变迁入地农户个人福利状况为条件。政府与农户、迁出地与迁入地农户通过契约关系明确移民关系,在三方自愿的情况下,假定契约成本为零。在以上假定条件下,生态移民对农户构成三种成本:生产成本、生活成本、搬迁成本。搬迁成本是生态移民过程中居住地变动所增加的成本,包括房屋建设和生活设施投资、新增人情支出等。生态移民中,农户收益由个人经济收益和享受社会公共福利收益两部分构成。经济收益由土地经营收益和非土地经营收益两部分组成,土地经营收益是种植业收益和畜牧业收益;非土地收益由农户务工收益构成。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在生态移民政策模式的选择中对农户搬迁中的各种补助投资构成政府成本支出,其收益体现在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上,包括实现农户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条件改善等多重目标的绩效上。

本文采取问卷、走访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奉节县150户生态移民户获得样本数据。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分组,采取对比方法对生态移民的不同情况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二)生态移民效果评价

对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进行评价,需要建立与政策目标设计相应的综合评价体系。本文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建立对库区生态移民政策评价的三个标准:(1)家庭经营收益(I);(2)生态环境收益(IE);(3)政府公共投资收益(IG)。提高三个方面的收益可资用于对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评价提供

9

1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

参照。

11家庭经营收益(I)分析。对生态移民家庭经营收益的调查表明,库区生态移民的家庭经营收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见表2)。据调查,150户移民前人均土地经营面积为1.5亩,人均土地经营收益为349元;移民后人均土地经营面积为1亩,家庭经营收益高于移民前,并在移民后几个年度呈现较快上升趋势。实践表明,由于山区农民从事其他产业项目的能力较弱,生态移民要达到“移得出、稳得住”的目标,必须在移民后落实新的承包地,保证移民后有稳定的、不低于移民前的土地经营收益。

表2 奉节县150户生态移民家庭经营收益状况

搬迁时间户数人口数人均年纯收入(元/人)

(户)(人)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200018 52 382 496 880 1030 1480 1810 2100 20022811836336843056099014101630 200344155378380460710102019802280 20046021037132047866878012301760

21生态收益(IE)分析。居住在高山岭谷区的农户生产、生活成本不但表现为个人货币支出,而且因为负外部性带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为对生态资源耗损的非货币成本(CE)。生态收益可定性为生态移民对环境资源占用和耗损的减少程度(IE=CE),体现在:(1)高山岭谷生态脆弱区土地产出水平低,自然灾害频繁使农业生产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农户盲目开荒、粗放经营成为规避风险、维持家庭人口基本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生态移民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防止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所产生的环境问题。(2)实施生态移民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结合搬迁实施“生态家园”工程,推行沼气代燃料,发展“庭园式”循环经济,减少了在生活环境恶劣条件下对森林植被、水源的破坏。

(3)由于生态移民是农户和政府之间的双向选择行为,愿意搬迁的人口越多生态效益越明显,愿意搬迁的人口越少生态效益就越不明显。

31政府投入绩效(IG)分析。(1)用奉节县三个集中搬迁的村数据进行分析。三个村生态移民按人计算,每人补助投资3386元,按户计每户投资10000元,国家对三个村的生态移民共补助搬迁费108万元。在搬迁后,所有的生态移民户饮水、交通、用电等基础条件得到了改善。如让所有的搬迁户在原居住地享受同样的公共福利则国家需成倍增加投资(见表3)。(2)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生态移民在搬迁后享受到了迁入地的公共福利,并不减少迁入地原居民户的福利水平。这意味着政府对迁入地道路、水源和电力的投入对更多的人提供了消费机会,政府对公共品的投入更具效率。据调查,库区小城镇具有吸纳更多人口的就业环境和基础环境,这为实施生态移民创造了条件。

表3 生态移民与就地扶贫的国家投资对比

村名户数人数国家对搬迁补助投资X(万元)国家对就地扶贫的预计投资Y(万元)对比X/Y (户)(人)平均每户平均每人合计补助水投资路投资电投资合计投资(%)

岩下村 18 52 1.170.40 21 5120 5017512.0

笋河村4092 1.150.5046161801020622.3

保庆村501750.820.2341111807026115.7

合计108319 1.000.341083248013064216.8

(三)生态移民模式对比分析

生态移民是农户和政府共同选择的结果,衡量生态移民政策目标是否实现应以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政府的优惠条件而从生态脆弱区迁出为标准。在农民收入较低且乡情淳朴、亲情浓厚的山区,农户抗风险能力弱,而稳固的邻里关系、亲戚交往是有效的抗风险手段。据调查,迁入地的环境吸引力(稳定的生产条件、更多的从业机会、更多的公共福利)和个人支付的搬迁成本是影响农户选择的主要因素。在迁入地具有较强的环境吸引力状况下分析农户的选择意愿。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搬迁成本(由国家补助投资和个人投资两部分构成)中国

2

潘晓成: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家投资的比例,纵轴代表生态脆弱区愿意移民的比例。假设国家补助为0时,移民比例为0;国家补助为100%时,即搬迁成本全部由国家负担时,移民比例为100%,意味着所有的人在不负债的情况下都有移民的愿望。随着搬迁成本中国家投资所占比例提高,个人负债水平降低,移民比例也随之提高。图中两条曲线反映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移民趋向的影响,农户收入水平越高,

抗风险能力越强,对负债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在国家补助标准一定的情况下,农户经济收入较低时,愿意搬迁的比例为Y A,在农户经济收入较高时,愿意搬迁的比例为Y B,Y B>Y A。分析表明,国家对搬迁补助的标准越高,愿意选择移民的人越多;在国家补助标准既定的情况下,农户收入水平越高,选择移民的人越多。

图1 国家补助标准与生态移民关系

根据调查资料对生态移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模式下农户个人支付搬迁成本和负债的情况(见表4)。在国家补助标准基本一致时,插花安置和梯度安置模式下农户所支付的搬迁成本最低,负债的程度最低;实行集中安置形式的个人支付成本最高,负债的情况则较为复杂,经济收入较高的农户负债较少,而真正从生态脆弱区迁入的贫困户则承担了较重的负债。

表4 不同安置模式的成本分摊

模式户数人数平均搬迁成本(万元)平均国家补助(万元)平均农户支付(万元)平均负债状况(万元) (户)(人)每户每人每户每人每户每人每户每人就地安置 50 190 1.050.280.700.190.350.09

插花安置3341272 1.210.320.800.230.410.090.090.02梯度安置63245 1.320.340.800.210.520.130.200.05集中安置3981517 2.400.63 1.200.32 1.200.330.500.13

农户对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负债担心是影响生态移民的关键因素,对不同的生态移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集中安置模式能够充分地反映生态移民和政府投资的政策效应,是地方政府最愿意实行的生态移民方式,但集中安置模式的搬迁成本最高,个人负担的搬迁费用比其他的形式高,在农户收入较低的情况下,生态移民将增加债务,从而限制了低收入农户的选择。(2)就地安置是对当地特殊的救助对象进行扶持性安置,但量小面窄,在生态移民的政策效应上具有局限性。(3)插花安置模式下农户的选择余地较大,农户一般选择有固定联系和人情交往的迁入地农村入户,在国家扶持下农户积极性较高,但依靠农户自主联系迁入地的情况较复杂,有联络渠道的农户数量有限,单一依靠插花安置影响到生态移民的实际效果。(4)梯度安置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固定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迁出区域可为生态脆弱区或集镇边缘区)可进入集镇和集中迁入地,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户可安置在集镇周边。在国家补助既定的情况下,梯度安置可以降低农户负担的费用,降低搬迁户的债务。但是,梯度安置模式在实际操作上比其他的单一模式更为复杂。

三、三峡库区生态移民问题剖析

(一)生态移民政策双重目标的协调问题

生态移民具有双重目标:一是政府对改善库区生态脆弱区环境质量的政策目标;二是农户通过搬迁提高经济收入的目标。实现生态目标体现为公众利益(社会目标),是政府制定生态移民政策的最根本出发点;而农户的收益目标(个人目标)是影响移民安置质量的关键。以上两个目标的同时实现是衡量生态移民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由于库区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实际操作中两个目标难于协调一致。主要表现在:(1)三峡工程库区是人口密集区,人口聚居呈立体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支流沿线,通过生态移民可减轻生态脆弱区的资源破坏,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但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户通过种养业安置,从人口较少的高山区迁到低山人口密集较大的地区,加剧了对迁入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压力,影响

1

2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

到生态移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实际效果。(2)从高山峡谷地区迁入集镇的农户缺乏从事非农产业的技能,从业能力弱;迁入人口密度更大的低山地带,从事传统的种养业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生产规模受到限制,搬迁户经济收入增长缓慢。

(二)迁出地农户意愿与迁入地农户意愿的协调问题

生态移民的成功除了要尊重迁出地农户意愿外,还要尊重迁入地农户的意愿,两者之间的协调一致是确定移民小区规划和影响搬迁户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对接需要召开两地的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意向,政府要成为两地的中间人,发挥好媒介作用,并采取对迁入地适度补偿和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1)由于三峡工程库区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较少,条件较好的低海拔地段环境对人口的容量小,生态移民客观上加重了迁入地农户对土地、水源、山林等稀缺资源占有的紧张程度,迁入地农户对生态移民缺乏激励甚而排斥人口的迁入。(2)生态移民涉及到农户经济和社会行为方式的调整,在迁入地享有与其他农户相同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的权利是搬迁户调整行为方式、建立新的稳固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调查中发现,各迁入地对搬迁户在资源占有、收益分配、社会公益等方面存在歧视性规定,是导致生态移民“难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最低生活安置补助与最低生产安置补偿的协调问题

搬迁户享有与迁入地农户同等居住条件的情况下,需要确定国家对生态移民的最低补助标准;保证搬迁后从事种养业的移民收益水平不降低,需要在迁入地划定相应的耕地面积并明确土地使用权,两者之间的协调是生态移民“迁得出、能稳住”的关键。(1)最低补助标准确定:库区生态移民近年主要由扶贫部门从扶持贫困户的视角推进,对生态移民的补助偏低,各区县对搬迁成本的补助标准也不相同。但是,从生态移民改善库区环境质量的政策目标出发,生态移民表现为获得公众利益的购买行为,政府的补助应成为公平交易下的支付行为,政府的最低支付额应使搬迁户的损失得到足额的补偿。由此,政府最低补助标准的确定等于原居住地房屋和附属物现价之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原居住农户住房标准较低,收入水平不高,要减少农户的负债,实行梯度移民,政府的补助可分类评估,并按照迁入地同面积农村房屋的现价适度提高补助标准。(2)最低生产补偿按维持搬迁户农业收益水平确定土地面积。农户收益由土地和非土地收益两部分构成,在农户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生态移民对非土地收益影响不大,最低生产补偿需要在土地收益不变的前提下确定搬迁户在迁入地的耕种面积。

四、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表现生态效应和扶贫效应两个方面

生态移民对改善库区生态脆弱区环境状况具有较好的效果,政府应加大生态移民的工作力度。但是,生态移民的效果受到政府补助投资、农户收入水平以及迁入地环境容量的多重影响,确保库区生态移民取得良好效果,政策上必须从移民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大的灵活性。政府补助和农户整体收入水平越高,愿意移民的比例越高;迁入地环境容量越大,移民安置效果越好。生态移民搬迁需要进行生活安置和生产安置,政府对生活安置进行补助,同时,在生产安置方面需要在迁入地重新明确搬迁户的土地使用权。要在库区更大范围内推行生态移民政策,应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加快城郊和低海拔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闲置耕地利用率。

(二)根据移民区的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移民模式

集中安置的标准高,政府对公共设施投入的效率高,但在搬迁户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移民负债率高,安置稳定性差;插花安置和梯度安置有利于充分利用迁入地土地、住房等闲置资源,降低移民户的负债,增强移民安置的稳定性,但插花安置需要政府对迁入地农户适度的补偿,而这部分补偿资金基本上转化成迁入地原居住农户的收入,大部分不能用于对公共设施的改造,从而导致政府对公共投入的效率损失。

(三)生态移民是政府与农民之间公平的交易行为,政策的施行需要尊重迁出地农户和迁入地农户的意愿

国家补助越高农户迁出的比例越高。除了国

2

2

赵晓强等:贫困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利用率研究

贫困地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利用率研究

———贵州省X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调查

□赵晓强 张雪梅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X县农户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和利用率的实证研

究,发现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可以避免参合人群的逆向选择,但对最贫困群体的排斥率

较高;贫困地区乡镇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对新型合作医疗的利用有很大的影响;农村新型合作医

疗提供的服务内容对农户的参合率和利用率也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参合率 利用率 实证研究

一、贵州省X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现状

X县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全县辖18个乡镇,250个行政村,2282个村民小组,1983个自然寨。全县总人口3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5.4%。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60%。2004年人均纯收入1166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十五”期间国家规定的人均生产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865元的贫困线标准,X县2004年末有贫困人口16.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47.7%,其中,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有10.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7%;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有6.7万人,占19.6%。

X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实行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办法,2005年全县应参合人数291285人,实际参合人数147493人,参合率为54.14%;应参合户数为67069户,实际参合户数是40469户,户数参合率为61.58%。按照中央对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要求,X县采取农户、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各出10元/人的筹资方式,其中地方政府10元的比例是省、州、县4:3:3。X县共筹集资金481.4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资金148.2万元,县财政配套到位参合经费48.14万元;州财政配套48.1万元,省财政配套64.2万元,中央财政配套160.5万元。

X县的合作医疗基金分为个人帐户和统筹资金两部分,个人帐户以户为单位,每个参合人员每年缴纳10元建立个人帐户,用于小额医药费用报销。个人帐户基金可累计入下年使用。统筹资金由中央、地方

家对搬迁成本的补助外,保证既“移得出”又“稳得住”,还需要对农户进行生产补偿。提高生态移民政策绩效需要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制定对农户的最低生活安置和最低生产安置补助标准。

参考文献

11张坤明等1可持续发展论1中国环境出版社,1999

21海金玲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1上海三联书店,2005

31祁俊生等1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简明教程1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1包晓斌1中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1中国农村经济,2004(1)

51李文华等1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1化工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6) 责任编辑 李玉勤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M onthly) No16/2006

M AI N C ONTE NT S

The R eform of the Rural T ax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Issues in the“Post-T ax E ra”

…………………………………………

Research Project Group for Rural Re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4)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taxation system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along with s ome of the new problems during the reform are raised.This project group suggests that additiona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epen the rural reform in the“P ost-T ax Era”

……………………………

What Are the K eys to Build the N e w Socialist Countryside?JIANG Changyun(7) The target of building the new s ocialist countryside is a milestone from which the Chinese g overnment has turned to a new polic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e key in this process is to realize a fundamental trans formation in ways of production and lifestyle in rural areas.It is im2 perative to give priorities to training new-type farmers,increasing farmers’income,accelerating the s oci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Mainstays are to be strengthened in this endeav or:T o deepen all-round re2 forms,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support and service system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migrant w orkers from rural areas,and to advance m odern agricultur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since the R eform:An Evaluation on R elevant Policies …………………………………………………………………………………………

JIANG Wentao(11) The policy changes of the com puls ory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since the refor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author describes this process with four characteristics:lack of systematical considerations;poor en forcement;low level of equality;and often lip-service from the local leadership.The recent changes have shown s ome positive signs as pace of the reform has been quickened

…………

Building the N e w Countryside and E ffective Supply of H um an C apital C AI Li’an and LIU Xia(15)

The Policy Perform ance for the“E cologically-resettled Migrants”in the Three-G orge Project Area …………………………………………………………………………………………

P AN Xiaocheng(18)

C ost-benefit method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icy to resettle the“ecologically

migrants”in the Three-G orge Project Area.The author’s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igration has played an im portant role to im prove the area’s environment and alleviated poverty of local people.Several relationships must be em phasized:ecological effect vs.economic benefits;willingness both of the out-g oing farmers and the recipient villagers;minimal requirements for life and production;etc.Necessary com plementary mea2 sures must be taken for different kinds of migrants

The Rural N e w-Type Cooperative Medicare in Poverty R egions:F armers’P articipation and Visits ———A C ase Study in a County of G uizhou Province ZH AO Xiaoqiang and ZH ANG Xuemei(23)

…………

…………………………………

Rural Debts in H ubei Province:A Survey CHEN Chibo and HU Zhenhu(28)

The Rural Social C apital:Their Characteristics,Changes and Impacts on the I nform al Finance

……………………………………

in Rural Areas CHENG Kun,P AN Chaoshun and HUANG Yaxiong(3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s ocial capital and its effects on the operation of rural in formal fi2 nance is analyzed at micro,mes o and macro levels.The conclusions are:the rural in formal finance is endo2 gentic;both the parties in the in formal finance pursue maximum pers onal rewards,and the interest rates of the in formal finance im plicitly reflect both the parties’future obligations and expectations.The capital of the in formal finance flows s o far mainly am ong friends(or at least acquaintances);with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in rural netw orks,the capital flow is likely to expand its sphere

(推荐)高二地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最后,教材用了一幅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和一组数据,形象而具体地阐明了三峡水库对改善川江航运的作用。 ◆知识纲要 自然原因 三洪灾成因 峡人为原因 工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 程防洪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 建防洪效益减轻洞庭湖淤积 设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 的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意发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义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和航运长江航运的重要地位:“黄金水道” 作三峡水库对川江航道的改善作用 用其它效益: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重要图释 1、图5.3“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 (1)读图后,说出长江中游的主要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2)分析“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水流不畅,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堤防漫溃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农田、企业、城市、交通要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治理荆江的措施主要有: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完成了几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 (3)在图上找出主要分洪区。 2、图5.5“长江三峡图” (1)掌握长江三峡的组成、名称及其在图上的位置:

说明:①长江三峡的长度数据有多种,如192千米、193千米、204千米208千米等。 ②有的著作中把大宁河宽谷划入瞿塘峡,把香溪宽谷划入西陵峡。 (2)在图中找出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位置。 【学习策略】 1、注重图文结合,要从长江流域的整体去看三峡工程的位置、洪水的成因及其防洪效益、三峡电站的输电范围、三峡工程对川江航道的改善等问题。 2、注意高、初中知识的联系,例如,对长江洪水的成因就要联系高、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 一、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1、长江三峡:指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的200千米 左右的河段。江水在这里切开地貌上的三个背斜构造,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谷,峡谷之间被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长江三峡即为这些峡谷和宽谷的总称。 2、长江三峡地区:指自宜昌到重庆的三峡工程淹没区(包括葛洲坝库区)及周围地区,称为三峡地区。它大致以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移民安置范围为界线,从湖北宜昌到库区回水末端的重庆市,包括沿岸的20多个县(市、区),实际上就是三峡库区。 二、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规模 1、位置: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是三峡工程的下游而不是长江 ............. 下游 ..)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 2、规模: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经典例题1] 下列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交界处的有()A.长江三峡B.长江三峡地区 C.葛洲坝工程坝址 D.三峡工程坝址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题目。识记重要地理名称空间分布的方法基本、有效的方法是“地图法”。考生应经常运用地图熟悉地理事象地理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和空间联系。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的末端,自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自西向东形成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大峡谷。三峡地区是指宜昌到重庆三峡工程淹没区及周围地区。葛洲坝位于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位于湖北西陵峡三斗坪。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6年第6期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分析及建议 □潘晓成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政策绩效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认为生态移民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扶贫效率的作用。但要提高生态移民的政策绩效,达到既“移得出”又“稳得住”,必须协调处理好生态效率与经济效率、迁出地与迁入地农户意愿、最低生活安置与最低生产安置的关系,并应根据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推行不同的移民安置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移民 政策绩效 一、三峡库区生态移民背景 三峡工程涉及工程性移民的区域涵盖湖北省、重庆市19个区县(2005年新建制)。该区域地处四川盆地以东、江汉平原以西、大巴山脉以南、鄂西武陵山脉以北的山区地带。三峡库区以东为渝鄂边境山地,以西属四川盆地边缘低山丘陵区,区域内沟壑纵横,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整个库区河谷平坝仅占总面积的4.3%,丘陵占21.7%,山地占74%。由于高山岭谷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较大规模人口向区域内、区域外的平原、城镇流动,并随人口流动出现举家外迁趋势。至21世纪初,政府逐步介入并主导这一趋势,将“生态移民”作为扶贫的重要方式加大投入,使库区高山岭谷地带的农户成规模、有序搬迁。 (一)库区生态移民界定和阶段划分 1900年美国学者考尔斯将群落迁移的概念导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移民的概念。就其内涵而言,生态移民是迫于生存环境压力而进行的人口自然迁徙过程,与工程性移民具有本质区别:(1)工程性移民具有强制性,而生态移民具有选择性,生态移民体现“生存权利优先”。(2)政府对工程性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偿性,而对生态移民的介入具有补助性。政府对生态移民的投入不具有对实物损失的赔偿性质,而是对维持生态环境的鼓励行为,国家投资体现为补助性质。 在三峡工程库区,区别生态移民与工程性移民有利于掌握严格的政策界限。按照对生态移民的概念界定,库区生态移民分为两种类型:(1)自然外迁。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农村人口大流动出现的居住地迁移,表现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高山岭谷居住人口向城市和平原集中,这一自发行为反映了农户对居住环境选择的理性。据2003年对重庆市奉节县部分村调查(见表1),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农户的自发外迁比例仍然很高。(2)政府驱动外迁。从2000年开始,库区政府(扶贫部门)通过向高山贫困户发放补助款的方式,鼓励高山贫困户向基础条件较好的平坝区迁居,初衷在于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存条件。以后随三峡水库水位提高,国家有计划地推进库区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移民不断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如奉节县至2005年,通过重庆扶贫系统组织生态移民总户数达到845户,共3224人。 (二)库区生态移民动因 (1)库区生存安全是人口自然迁移的主要原因。极低的收入水平、极差的生活质量、恶劣的生存环境危及山区人民的生存安全。在收入水平较低、农户承受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的状态下,农户在居住环境选择上表现为风险规避趋向;在民工外出潮中,部分农民非农收入提高,从而产生了离开 — 8 1 —

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 什么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 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 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从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来看, 生态移民主要不是由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地区的开发等经济因素引起,也不是战争、宗教活动等非经济因素等所致;而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 因生态环境因素所致。从移民的目的来看, 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 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 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 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 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移民定义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 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中国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已实现了移民。 生态移民意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里约热内卢宣言中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所有人都享有较高的生活素质,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并且推行适当的人口政策”。同时,联合国1982大会宣言也指出:“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地区应予恢复,用于能配合其自然潜力并符合受损害居民福利的用途”。 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随着2011年5月陕西南部三市移民搬迁工程的开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胡经国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指示 在2002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继续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1年7月16~18日,国务院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三峡工程整体和全局、关系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距2003年6月第一期蓄水只有19个月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哪!” 二、库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从2000年起,国土资源部组织进行了库区20个县(区、市)1∶5万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库区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滑坡灾害的基本情况。到目前(2002年10月)为止,已经查出三峡库区两岸存在崩塌、滑坡2490处。此外,还有大小泥石流沟47条。 现已查明,在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库岸线上,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库岸总长度约为440公里;需要实施工程防护的库岸总长度约为139公里。 1982年以来,库区两岸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70余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余处。 三峡库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原因,主要有: 1、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容量有限。就地质灾害而言,三峡库区可以说是“先天不足”。 2、降水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更加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

三峡工程——移民政策评估报告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评估项目名称:三峡移民工作 评估报告书 评估人:王国建 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2月8日 一.评估对象: 三峡工程中移民的安排措施,安置移民后的生活及安置地政府工作状况二.被评政策信息的收集 坚持依法移民是三峡移民工作的内在要求,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认真进行研讨和探索。重庆市直辖以后,担负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这一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尽快建章立法,规范移民搬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库区各级政府及移民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在坚持依法移民方面努力探索实践,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促使移民政策法规工作全面起动,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抓基础,建章立法,促使移民工作迈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抓重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抓保障,加强移民法律服务和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抓焦点,深入开展移民政策法规宣传。 出自:“坚持依法移民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三峡移民政策法规工作纪实”作者:郎诚 三峡移民工作也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三峡移民安置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环境容量的概念,根据库区生态承载能力,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制定移民安置规划和有关政策。在移民安置方式上,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探索了完善移民社会保障的试点,促进了124.5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及其生产生活恢复。 在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后,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库区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移民和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峡工程可持续发展已经作出开展后续工作的决策。 出自:“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移民政策在探索中完善”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立项投资融 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概论 (1) 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 一、建设内容 (19) (一)土建工程 (19)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0)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二)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运营期污染源 (30)

浅谈中国牧区生态移民

浅谈中国牧区生态移民 ----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例 中国西部牧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之一。长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东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西部牧区由于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移民规模大、时间空间跨度大,使得该地区移民的后续发展问题成为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关键。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其主要经济基地就是草原。而随着生态移民的深入推进,牧民不得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进入城镇寻求新出路,成为新一代社会弱势群体。期间,党和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扶持移民进驻城镇。但因文化差异和劳动技能、收入来源极为单一,不少牧民生活相当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后续产业问题,多数牧民面临产业选择艰难或个体经营困难,这也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最大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牧区政府和决策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除了政府的移民住房、草牧场补贴、转移技能培训等移民安置政策外,还要对症下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设置一道“后续产业安全网”,从根本上长久地保持移民生活安定,使移民“留得住、稳得住、能致富”,争取生态恢复和牧民群众生活富裕“双赢”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态移民概念的界定 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 从导致人口移动的因素来看,生态移民主要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容量和承载能力,是生态环境因素所致,它与由于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变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新地区的开发等经济因素引起的移民不同,也不同于战争、宗教活动等非经济因素等所致的移民。生态移民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电子版本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 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 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 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 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

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三峡工程的效益分析 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洲、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一)防洪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中国重要商口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卸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以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枝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 m3/s和105000 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 m3/s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和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

2018-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生态移民搬迁实施方案 贵州省最新生态移民搬迁政策全文 一、书记县长挂帅,解决部门合作发力问题 为做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田阳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担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县城建组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高规格配置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搬迁户核准工作组、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工作组等五个专门工作组,明确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负总责,负责抓好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 落实田阳县恒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田州镇老乡家园”项目业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良好工作格局,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问题节点: 部门合力编制项目规划、方案。 依照上级要求,我县较早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制201X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201X—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并由县小城镇开发建设和扶贫生态移民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城移办)牵头组织发改、住

建、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结合工作职能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完成材料收集、修编、审核等工作,确保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规划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定后,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 部门合力落实项目选址、征地补偿问题。 “老乡家园”项目启动以来,各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决项目选址、征地 问题,其中国土局具体负责项目用地报批、修规工作;住建局具体负责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作;财政局具体负责落实征地补偿款;田州镇政府及拆迁办具体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项目经三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补偿 工作,于201X年12月31日顺利开工建设。 部门合力整合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除建设安置住宅楼外,我县通过整合交通、国土、住建、教体、人社、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卫生、文广、电力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和各项扶贫 资金,依照现代化小区模式同步推进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部门合力简化群众报名程序。 为方便群众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项目报名,在城移办牵头下,县扶贫办、县房管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多次讨论协商、制定,出台了符合项目特点的 购房管理办法,明确凡是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只需到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报名 登记处填写并提交住房申购户审批表、购房流程表等相关材料,部门审批等相 关手续将由县城移办统一处理,审批通过的搬迁户将统一发放《田阳县扶贫生 态移民工程(老乡家园项目)住房购房资格通知书》确定其购房资格,以最便捷 的手续为移民群众提供方便。 部门合力核准搬迁对象。 为防止“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发生, 201X年“老乡家园”项目优先搬迁 对象为我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整村(屯)搬迁的农 村人口,以确保此部分群众搬迁问题得以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三峡库区移民计划及经费的管理,提高移民经费的使用效益,妥善安置好库区移民,根据《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批准三峡工程水库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及切块包干方案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经费是三峡工程总投资的组成部分,是专项用于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的补偿经费,全库区移民补偿投资概算总额为400亿元(1993年5月价格水平)不得突破,今后只考虑物价因素调整(具体调整办法另定)。 第三条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移民计划及经费管理,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 (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移民局),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移民经费,统筹安排全库区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川、鄂两省负责本省切块包干方案范围内的移民计划和经费安排,由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川、

鄂两省的计划要具体到项目和任务。列入计划的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均应按批准的移民规划标准和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第四条为确保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完成,库区各级人民政府及移民管理机构实行以阶段性任务为目标,以年度计划为基础的领导分级负责制。阶段性移民任务由省长负责,年度计划任务由县长负责。移民工程管理实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依据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和“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移民进度与工程进度相衔接;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移民宜早不宜晚”的原则,以确保大江截流和坝前水位高程135米、156米、175米阶段蓄水要求为目标,来编制移民年度计划。 第六条移民年度计划按以下程序编报下达。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网站、网页、互联网应用程序等互联网媒介,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推销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每年九月底以前,由川、鄂两省移民管理机构分别提出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好处,最次要是会合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十分无效控制大水。中国事十分典范的西北季习尚候,降雨散布十分不平均,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来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各人照旧浮光掠影。三峡工程建筑当前,宏大的调理库容,可以十分无效进步卑鄙的防洪规范,并且还可以无效地延缓河道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天然调和相处十分须要的步伐。长江中卑鄙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髓地域。但空中广泛低于大水6-17米,端赖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维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仍到约10年一次,大水威力微弱。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大水,确保中卑鄙平安。遇千年一遇大水,共同分洪区分洪,可防止发作毁坝的危害。汗青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间接确保中卑鄙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富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平安的保卫神。中国的汗青便是治河的汗青,大水不治无法使国失掉安宁。也便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分,别的方面都照旧可以替换的,唯独防洪不行替换的,三峡工程部建筑的话,在大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无效的手腕,江汉地域人与天然无法做到调和相处。

三峡建坝后,滚滚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停止反调理,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致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度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顿525万人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要地本地,至天下各大负荷中央的输电间隔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将来天下各大电网联网中央。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天下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进步电网运转质量和效益。因而,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将来的电力调理中央。 三峡工程建筑对交通方便,经济开展比拟落伍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一时的好时机。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才能缺乏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吞没一切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许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本钱可以大大低落,年单向航运才能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构成,对开展和昌盛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域经济,黑白常有利的。

湖北三峡移民后续工作调查探究实践报告

“青春共进担重任,知行磨砺共成长”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实践主题: 湖北宜昌三峡移民后续工作探究 团队领队: ____ 彭博依 __________ 主题归类: ____ 服务三农 ______ 所在单位: ____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__ (盖章)

摘要 “高峡出平湖”,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主体部分于2009年建成完工。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真正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却在于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为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对三峡移民实施了开发性移民方针。 截至2009年底,三峡工程库区已累计搬迁安置城乡移民129.64万人。可事实上,移民工程建设的难度却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已搬迁安置的移民,不仅丧失了原来便利的江滩水域和低缓肥沃的耕作条件,同时也因搬迁后无法快速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缺乏必要的现代劳动技能与生存手段,从而无法稳定就业,失去了绝大部分经济来源。如何为移民营造充分的就业环境,如何为移民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如何让移民们真切感受到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活的革命性改变,是被广泛关注,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移民后续工作建设刻不容缓。 为了深入探究移民的后续工作建设,发觉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对外经贸大学实践小组宜昌分队赶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秭归县城、郭家坝镇王家岭村,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发现,躬行实践的态度,在此三地开展了社会实地调查。本次实践是大一学生初次尝试,整个过程采取了问卷调查、移民采访、政府访问、实地走访、文献采纳、数据分析、论文写作手段,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移民村为线索,还原移民真实生活状况,分析移民真实想法,提供可靠的后续移民工作的建议措施。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三峡工程背景介绍,以了解三峡工程之庞大和移民前期安置的现状,凸出移民后续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二是移民现状概述,通过真实地记录我们的调查过程的重点信息,反映移民生活的现状;三是移民工作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的文章。钱伟长在文章中指出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用的常规武器足以使三峡溃坝,这将使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入绝境。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钱伟长的的结论是:〝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谁敢动三峡大坝?用什么武器又能动三峡大坝?不但超级大国敢动三峡大坝,就是小国也敢动三峡大坝,甚至国内千万〝孤狼〞也可能动。动三峡大坝可以用核武器,导弹,甚至一艘船或几公斤炸药。X李登位之后,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升级,为数众多的中国人都支持攻打钓鱼岛,鹰派军官放言很自信,取钓鱼岛如囊中取物。但是发动突然攻击之前,中国须先在三到四天内放空三峡水库,以免达摩克利斯剑落在自己头上,而在短期内迅速放水又会造成超级洪水,形成与三峡溃坝同样的灾难效果。点击看大图一、日本敢动三峡大坝?按照中国军事专家的观点,拿下钓鱼岛易如反掌,日本海军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况且

中国海军新增了航空母舰,又有核武器做后盾;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观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打钓鱼岛是索回自己的领土;纵观网路意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都支持早打钓鱼岛;中国政治家们更是走在舆论的最前面。问题是,为什么至今不敢动钓鱼岛?中国不但不敢动钓鱼岛,就是和菲律宾等国有争议的一些南海小岛,中国也不敢动。为什么?二、三峡大坝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打仗和下围棋是一个理。你想围杀对方的几个棋子,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棋子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威胁。门前不清,断然没有先进攻对方的道理。围棋中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宁失一子,莫失一先〞。自从建造了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在军事战略上是先手丧尽,受制于人,这棋很难下。按照军事评论家杨浪的观点,三峡大坝成为敌方定点威胁的目标,就像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敢打钓鱼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你敢打南海小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夺回钓鱼岛利小,三峡大坝失事损失重大;夺回钓鱼岛,发起军事进攻者在明处,受世界舆论谴责;不用核武器不用导弹就可导致三峡大坝失事。肇事者在暗处,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三、三峡溃坝的军事灾场效应杨浪认为,三峡大坝下游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屯兵之地。根据1988到1989年资料,该地区驻军占陆军空降师的百分之百,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师的百分之二十八,装甲师的百分之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关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报告 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上游40公里处,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电站为坝后式,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由升船机和双线五级船闸组成。 在发电方面,三峡水电站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年发电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电量的 1/10,相当于 7座 240万千瓦的火电站和一个年产5 000万吨原煤的巨型煤矿及相应的铁路运煤能力。 在航运方面,可从根本上改善宜昌到重庆660公里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工程建成后,险滩淹没,航深增大,航道加宽,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将从目前的1000万吨增加到5 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左右。 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会议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决议同时要求,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当中的影响要素是不行无视的,三峡工程的兴修,次要障碍的要素是文物奇迹的维护、生态维护以及大范围的移民。三峡一带曾经被证明,埋藏着数目十分宏大的文物,许多都是极端贵重并且是如今为止没有发明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开工以离开蓄水这段工夫,基本不行能有充足的工夫把这些贵重的文物发掘出来。据报道,真正发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非常之一,也便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贵重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酸心的事变。另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胜景奇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吞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汗青文明方面的大毁坏。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环境带来影响。①上游水位抬升,使得长江沿岸大面积陆地被淹,一些物种将不复存在;下游水位降低,水流量减少,使得下游气候也将出现变化。②工程建成后长江上游水流速度相对减缓,上游泥沙淤积及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泥沙对三峡大坝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胁。③由于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