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e 7 Module 6 unit2课堂实录

Grade 7 Module 6 unit2课堂实录
Grade 7 Module 6 unit2课堂实录

Grade 7 Module 6 unit 2

Let’s go to the cinema. 教学实录

营丘镇河头中学滕立苹Step 1:

T: Class begins.

M: Stand up.

T: Good morning, class.

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Nice to meet you.

S: Nice to meet you, too.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Thank you .Sit down please.

T: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to you .My name is Teng Liping, I’m from Yingqiu Zhen Hetou Middle School. Look at the picture, It’s my favourite movie, do you like it? Let’s go to the cinema. I don’t like Taijiquan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aijiquan class?.....(Show the pictures.)

S1: Yes ,I’d like to.

T: Ok , let’s go to the cinema, but at first let me check your new words.

S1: Write out the new words.

T: Well done! Then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check out the right sentenses.

S2: Read and check.

T: (Check the answers) Great! Now please listen and match the sentences.

S2: Listen and match.

T: Ok, now let’s listen and repeat.

S : Listen and repeat.

T: Class, I’ll give you 2 minutes to read the passage, please read it and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S: Read and find.

T: Ok, stop her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S: No.

T: Then I have some questions for you.

T: Well done!

T: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Work in pairs. Talk about them.

For example:

------- When is the football match?

-------It’s on Saturday morning.

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In pairs they say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won more stars) T: Ok, stop here. Let’s have the next one: Please read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 Fill in them.( each student will won a star.)

T: now it’s groupwork time :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your own invitations.

S: Write and show.

T: Stop here, let’s think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 have a summary )

T: Now, your homework...

T: Then let’s check which group is the best. Yes Group Seven is the best, congratulations! And I think Group Two need to work harder, OK?

S: OK.

T: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Class is over. Good-bye class. S: Bye-bye.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复习背诵1--6的口诀。 我们已经学过那些乘法口诀?请大家背一遍。 2.电脑出现七巧板拼成的小船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屏幕。(电脑配音:大海大海,像只摇篮,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 师:小朋友们,你看,这么多帆船把大海点缀得多美呀!像这样的一艘帆船还可以用几个三角形拼成了。 二、合作探索,总结规律。 1、合作探索,试编口诀。 (1)师:摆一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如果摆2只、3只、4只、5只、6只、7只小船呢?请你填在书上第70页的表格里。 小船的只数 1 2 3 4 5 6 7 三角形的个数 (2)指名汇报,板书。 (3)学生回答时老师谈话:2只船要几个三角形?生:14个。师:14是怎么算出的?生:7加7等于14。师:7加7是几个7相加?生:2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21里面有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7个7是()?

(4)算三角形的个数时,你想到了什么?(7的乘法口诀)怎样编出7的乘法口诀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5) A、1只船是7个三角形拼成,所以只需要1组7块三角板就拼好了,(板书:1个7)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1×7=7) C、3只小船要几个三角形?21是如何算出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个7相加。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3×7=21) ………… 交流完后全部校对表格,看看哪些同学全部做对。 (4)师:你能根据这几个7的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请前后四人为一组,合作编出7的乘法口诀,要求:每组组长安排每位同学要编哪几句口诀,编完后用黑水笔记录在小纸条上,一张小纸条上只写一句口诀。 (5)完成后,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所编的口诀。 交流时提问:你是根据哪一个算式编写的那一句口诀。 展示完后若顺序不正确的,继续提问:这些口诀正确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让全班排列顺序。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编对了吗?请大家在桌面上从小到大排一排这些口诀!并齐读自己编写的口诀! 2、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师:为了迅速计算乘法,我们编出了口诀。老师也编好了,老师的第一条是什么? 随意出示一句口诀(不公布),让学生猜一猜,若学生猜错了,就用“大一点”,“小一点”,“大多了”,“小多了”等形容词引导学生发现老师手中的口诀! 第二条呢?………(让学生自主地巩固和熟悉7的乘法口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你发现“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呢?有7句,前一个乘数是1、2、3……后一个乘数都是7,每相邻两句之间都相差7。 师:如果我忘记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那怎么办?如果忘记五七三十五呢? 师: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请你谈一谈。(师生互相交流。) 师:那三七二十一这句话谁有好办法能记住呢?(生答)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5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目标(1)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口诀,记口诀;难点是应用口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画手激趣。谈话:(教师伸出自己的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请你们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这张纸上。好吗?(教师指导学生把左手按在纸上,右手画)学生在小组里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2. 数手指。谈话:老师这里有我们学校5位老师画的手指图(出示手指图)好看吗?(师:你们画的小手也很可爱!请同学们看自己小组的作品,你能数出你们一共画了多少个手指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一只手是5个、10、15、20、25。师:(出示表格图)说:你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这样的表格,你能根据你的手指图把这个表格填完整吗?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指的个数学生看图边数边填表。反馈:能说说你是怎样填、怎样想的?(学生可能一边数一边填,也可能一边加一边填)提问:同学们想的方法都很好,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能想出更简便的算法吗?(用乘法算)谈话:很好,下面我们就用乘法算

一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 1. 尝试编口诀。提问:(指图中的一只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板书:1个5 1 × 5 = 5 再问:你能根据1 × 5 = 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五得五)强调("一"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是"1",前面的"五"表示相同加数是5,后面的"五"表示乘积是5。):一般来说编口诀的时候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所以是一五得五,而不是五一得五。根据这个口诀我们还可以写出哪个乘法算式?(板书:5×1=5)师:那两只手、三只手、四只手、五只手可以怎样列式编口诀呢?请小朋友根据你画的手指图,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在下面的练习纸上。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商量。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指名说出乘法并编出乘法口诀引导提问: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4. 记忆口诀。谈话:真棒!这可是我们自己动脑编出的口诀啊!那就一起来开开心心的读读自己编的口诀。(齐读)看谁先能记住它们?记住的请举手。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齐背5的乘法口诀。反馈:你们记忆力可真好,那你能告诉我是怎样记的吗?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中可能出现: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的,第二个字都是五,所以是一五、二五、三五这样子的。每句口诀的积总比上一句多五,得数的个位上都是0、5、0、5这样有规律的排下去的)师:通过编口诀,老师想提醒大家一下:(口诀写成大写,得数没满十要用得字,等于十或超过十就不用写得字)师:既然大家都记住了口诀,现在我们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1)师生互对(拍手对口令)(2)男女互对(3)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填写表格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过了哪些乘法口诀吗?(生:1到6的 乘法口诀) 2、1的乘法口诀有几句?(生:一句)是什么?(生:一一得一) 2的乘法口诀呢?谁来说一说?……6的乘法口诀呢?(指明背乘 法口诀) 3、看样子,我们的小朋友前面的乘法口诀学得真不错。今天我们的 课堂上来了一位好朋友,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拼图(出示三角拼的小船图) 4、数数看,拼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生:7个)也就是1个7 是多少?(生:7)

如果拼两只小船呢?是要用几个三角?(生:14个)你是怎么计算的?(生:7+7=14) 如果拼三只小船呢,需要几个?(生:21个)你是怎么计算的?(生1:7+7+7=21生2:14+7=21) …… 如果拼7只小船呢?(生:49个)你是怎么算的?(生:42+7=49)5、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快就填出了表格,我们一起来把填的数字 读一遍。(生读:7、14、21、28、35、42、49) 6、看屏幕想一想:14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几个7?35是几个7 相加?49是几个7相加? 7、看屏幕自己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3个7是21……7个 7是49. 8、这些数字都和几有关啊?(生:7) 9、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 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编写7的乘法口诀 1、你会自己编7的乘法口诀吗? 2、请小朋友们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最后再写一写(生自己编口诀) 3、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编的乘法口诀。(展示纠正) 4、这是我们自己编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好吗?(生读师贴口诀)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20

《七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证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7的乘法口诀记忆较为熟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以及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对7的乘法口诀方法的探究。 2、计算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谁会背诵学过的乘法口诀? 2、你能根据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吗? 二三得六 ( ) 三六十八 ( ) 3、看到下面的算式,说出你用的哪句口诀? 4×5 4×3 6×2 二、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三、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七巧板,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相关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这是七巧板。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这七个神奇的版块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7幅不同的美丽的图案,并让学生说说它拼的像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在这么美丽的七巧板中也隐藏着许多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吧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①观察图案,独立完成填表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一个图案有7块,那两块图案呢 生:2个图案有14块 师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14或2×7=14 师:说得很好。 师:3个图案呢? 生:21块。 生:3个图案有21块。 师:你能把话说完整,值得大家学习。 师再追问:你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7+7+7=21 师:还可以怎么算? …… ②探索7的乘法口诀 (1)写出乘法算式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需。新课程 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 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 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 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 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 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 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 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 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 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 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 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 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 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 陈述出来。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1)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大洋小学韦思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掌握口诀的特征。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口诀,熟练地运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 3、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数学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会如何编7的口诀,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相关的问题。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七巧板吗?这可是个神奇的玩具,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老师也想把我知道的讲给大家听。(出示幻灯片)听了老师的介绍相信同学对七巧板更有兴趣了,古时候的玩具现在流传到同学们的手中了,那你们想不想也玩一玩呢?那就开始吧,看看哪位同学拼出的图案最多。 二、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聪明的孩子们摆出了这么多的图案,真了不起呀,老师也用这个七巧板摆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看看七巧板都摆出了些什么图形? 2、数一数,共有几个图案?每个图案由几块板拼成的? 3、一个图案用了7块,填7,表示几个几呢?表示1个7(板书) 4、2个图案共用了几块?(14块) 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7相加) 6、师:3个图案有多少块?你是怎么想的? 三、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观察数的特点,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观察这三个数发现了什么规律?如果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该怎么列呢? (3)生独立填后师问,填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4)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7,列式为1×7=7, 2个7是14,列式为2×7=14,后边该怎么列式呢? (5)这些算式都和7有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 2、尝试编写口诀 (1)你们能根据这些乘法算式,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编的口诀写在纸上。 (2)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编好的同学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3)交流编好的口诀。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读给大家听一听?小朋友编的口诀跟他一样吗?我们一起读出来。(师出示口诀) 3、探究口诀记忆的方法 (1)读了这7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7的口诀有这么多的规律,你能用这些规律来试着记记这7句口诀吗?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记记。 (3)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齐背、指名背) (4)在背的时候你觉得哪几句容易记住一些?哪几句难记一些? (5)看来难记的口诀只有三句,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 (6)其实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上面也用到过7的乘法口诀,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孙悟空西天取经)老师先把这句话读一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里面用到了哪两句7的乘法口诀? 4、游戏巩固 口诀我们已经记住了7的乘法口诀,那下面我们来做个对口令游戏吧:(师生对、生生对)。 四、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口诀,愿意吗? 1、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口算,并说出口诀。 (2)看指针说口诀和算式。 (3)帮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难点】:能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我能点亮这颗星”。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除法的初步知识,如果出几道以前学的知识,你能会做吗? 生:能 师:请说出算式地得数和用的口诀。 2×=43×=64×=8 ×3=12×4=205×=15 2、分一分。把6个圆片平均分一分。(实物展示) 师:把6个圆片平均分一分你有几种分法? 生:把6个圆片每3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2份。

生:把6个圆片平均每成6份,每份有1个。 生:把6个圆片6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 生:把6个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把6个圆片平均分的几种情况全部想到了。猴妈妈听了大家精彩的发言,特别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遇到了一点小难题,你们能帮帮猴妈妈吗?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1) 1、挂图出示情境图“猴妈妈分桃”。 2、观察回答: 师: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图中猴妈妈摘了12个桃。 生:桌子上摆着12个桃。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桌子上有12个桃,一个猴宝宝分到3个。(2-3人说一说)师: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宝宝? 师:你会列算式吗? 生:12 ÷3=4?(板书12÷3=4(只)

师:你都能算出来了,那他算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帮他验证一下吧,(拿出学具摆一摆)学生独立操作 3、展示结果 生:他算得正确 师:如果我们不用摆的方法,你有其他的好办法吗?小组内讨论讨论,看哪个组的办法好! 4、展示算法。 学生以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种:第一个人分3个,12-3=9; 第二个人分3个,9-3=6; 第三个人分3个,6-3=3; 第四个人分3个,3-3=0正好分完。 第二种:学生用学具分,分成4个3。 3+3+3+3=12。 第三种:我可以用圈一圈的办法。 第四种:想乘法算式的过程。把乘法算式中的积当成除法算式的被除数,把两个因数分别当成除数和商。 第五种:想:三()十二,三(四)十二,商是4。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猴妈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录像课教学案例分析.doc

对《7的乘法口诀》录像课教学案例分析 “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的潜意识里,“口诀”只是单纯为“计算”而存在的。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得以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价值”却遭到严重抑制。通过观看《7的乘法口诀》这一节录像课,强烈地感受到该课对“乘法口诀”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 课堂实录 ]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课件出示:森林背景下的“白雪公主”和七个拿着气球的“小矮人”。)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她是谁呢?她还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1: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师: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合)1,2,3,4,5,6,7。(课件在每个小矮人下方出示相应的编号。) 师:每位小矮人手上还拿着一个气球。(课件在前三个气球中分别出示“7”“14”“21”)请同学们看看,这三个气球上的数是怎么样排列的? 生2:每一次都加上了7。 生3:它们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生4: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2个7相加,生三个数是3个7相加。 师:接下去几个气球中的数该怎样排列呢? 生5:21接下来应该是28。 师:你怎么算的? 生5:21再加上1个7就是28。(课件在第四个气球上出示:28。) (紧接着,后面三个气球上的数“35”“42”“49”也在师生对话中动态生成了。) 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

几个7?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屏幕上的这些数都跟哪个数字有关系呀? 生:(合)7!(教师板书:7) 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数,说说1个7是7,2个7是14…… (学生齐说: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师:如果今天我们要学乘法口诀,老师知道你们肯定能猜出来是学—— 生:(合)7的乘法口诀!(教师完善板书:7的乘法口诀) [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引入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节,有效的引领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氛围中生成探究材料,通过气球图上出示的数字,按规律找数,感知口诀原型,激发了学生编口诀的欲望。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数学获得了“邀请”(情感层面)和“感知”(认知层面)双嬴。]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师: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生:(合)能! 师:老师相信大家!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面说一说,并请组里的一位同学把大家编的口诀写在白纸上。你们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好不好? (学生开展编制口诀的数学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巡回指导。) 师:请告诉老师,你们编了几句口诀? (学生汇报,结果显示所有的小组都编出了7的口诀。) 师:大家都编出了7句,真能干!哪一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编的口诀? 生1:(把写有口诀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汇报)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师:同意这个小组编的口诀吗?

7的乘法口诀公开课教案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拼摆七巧板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经历对7的乘法口诀的验 证过程,培养学生对新知的质疑、探究、验证、类推加深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2、通过小组和同桌互相帮助的学习方法,填写7的表格,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3、通过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习 兴趣,会用7的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具:课件 学具:七巧板一幅一张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分四个队,有四个好听的名字,分别是桃子、葡萄香梨、桔子队,,回答声音响亮,发言积极,小组讨论积极等都可以得分,每次得5分。下课后看哪队得分高,评出优胜队。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 开火车:(哪列火车愿意开) ] 三六一二得 二三得二四得 三四三五 四五四六 2、根据口诀说出算式 三五十五 ( 3× 5=15 5× 3=15) 四五二十 (4× 5=20 5× 4=20) 二五一十 ( 2× 5=10 5× 2=10) 五五二十五 (5× 5=25) 3、根据算式说出你用的哪句口诀 ) 4×5 5×3 5×2( 4、教师追问:“我们使用的口诀,都是大乘数在前还是小乘数在前满十要说一十,如果不到十就说得几,超过十就直接说出积。) 5、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想奖励给小朋友们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故事引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听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xx年暑假里,我怀着一颗探求的心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这里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通过对高效课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形式、模式及其开展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的紧迫性,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还应有以下四个环节: 一、深挖教材,搭建学生的“舞台”。 课堂是全体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小学各科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紧密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搭建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如:创设情景对话、编排歌谣、开展竞赛、对对碰碰等等,解决好小组合作的问题,就如倡导的杜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一样,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使人人能在“舞台”上展露风采,让课堂真正成为汇萃学生闪光点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 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和谐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确定与学生的关系。在纪律管理上,是师生关系;在学习中,就是朋友、伙伴、合作关系。学生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上

二年级数学:创境激趣-第三册《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合作探究(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数学:创境激趣-第三册《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合作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二年级数学:创境激趣-第三册《6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合作探究(教学方案)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引入部分我创设了一个砸金蛋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到这么多颗星星,你能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估计的等问题引出新课。 2.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 教材的编写是在学生完全不知道6×9得多少这样一个背景下,通过学生先估计大约有多少个方格,再得出准确的结果,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而学生的现实是:很多孩子已经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6

的乘法口诀,甚至可以很熟练地背诵出来,但是否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呢?我把这节课的重点由不知道口诀大家来编写,变为知道口诀大家去想办法验证。只有学生亲自走完由似懂非懂到真正理解的全过程,才会记忆深刻、长久。这样也培养了学生不仅对知识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3.在学生探索过程中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体验学习的乐趣。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验证口诀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合作交流的活动,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完善自我认知。通过讨论汇报实现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4.使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口诀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口诀,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练

苏教版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___》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7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理解、记忆乘法口诀,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3、培养学生解决身边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练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么在开始上课前,我们首先来复习,(出示复习题)那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助老师回答这些问题? 选两句,用口诀。

2.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棒,今天7的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城堡里面玩,同学们想不想去7的王国里?在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些老朋友,它们都是谁呢?七星瓢虫、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七巧板、彩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阶段 1.师:城堡里有个调皮的小精灵,她用三角形摆了一些小船,一只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7个 2、提问:如果小精灵想摆2只这样的小船,它需要准备几个三角形呢?(14个)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指名) 师:很好,你预习了7的乘法口诀,那我们还可以怎样算呢? 师:同意吗?可以算7+7=14,也就是要求2个7相加,对吗?这种方法真不错!提问:如果3只、4只、5只、6只、7只这样的小船呢?你会算一算吗?填在书本上,比比谁又对又快! 3、指名交流 提问:三只这样的小船需要用多少个三角形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已经知道了2个7相加等于14,所以这一格,3个7相加只要用14再加7就是21了。 那4只小船要用多少个三角形呢?21加7等于28。 5只小船呢?28加7等于35。 那么6只呢?42。 那7只小船要用多少个三角形呢?49。 师:小精灵夸奖大家回答的非常好,它还问大家,你能从这张表格中,看出3个7是多少吗?5个7呢? 现在难度变大了,看谁反应更快。21里面有几个7?42里面有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指名说) (回答的真好) 三、编写口诀,探索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堂实录 师:今天周老师要跟大家上一节新课,老师带了非常漂亮的表扬信,想要吗? 生:想要? 师:老师带来了几道题想要考考大家。看谁回答的又响亮又准确。把口诀补充完整。 生:三三得九。 师:好,我们开火车。 生:四六二十四、四九三十六。 师:不要紧张大声再回答一遍。 生:六七四十二。 师:刚刚声音又响亮,又正确的的同学我先挑一位发表扬信。那还有几道口算题,算出来以后,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生:6乘2等于12,二六十二。 生:2乘5等于10,二五一十。 师:请坐。 生:三三得九。 师:括号里填几,括号里是? 生:括号里填3,口诀是三三得九。 师:接下来的也这样说,好吗?

生:五乘六等于三十,口诀是五六三十。 师:发给你一张表扬信过来。 师:刚刚的题目都没有难倒你们,猴妈妈就想请你们来帮帮忙。 他去火花果山采回来了12只桃子,他就想把这些桃子,每只小猴分三个,那么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我们把题目读一读。 生: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请同学们把除法算式写在1号本上。 生:12除以3等于。 师:同意吗?列对除法算式的请举手。 生:同意。 师:谁能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呢? 生:12就是12个桃子,3就表示每只小猴分3个。 师:能把整个算式连起来说一遍吗? 生:把12个桃子平均分,每个分3个。 师:谁能更清楚的说一遍?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每只猴子3个,能分给几只小猴?全班一起说一遍? 生: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每只猴子3个,能分给几只小猴? 师:那到底能分给几只小猴呢?这么多小手举起来,说明大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老师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2——6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在学生经历“观察——尝试——交流——欣赏——应用”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到学习数学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始终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里老师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并认真地实施,力求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掌握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有一个良好的情景。”《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学习数学知识。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是每一位老师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节课中,老师在上课伊始创设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里拿一个气球,前面3个气球上分别写着数字7、14、21,让学生观察,接着把后面4气球上数填完整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设计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初步感知识7的乘法口诀所有的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也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巩固应用这个环节,老师还创设一个富有人文性的古诗情境,告诉学生《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中也有乘法口诀,让小朋友找找看。学生在这个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数学与人文的结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在新授环节,老师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2——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已交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浆,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究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老师让学生根据每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做转转盘游戏等练习,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教案

7的乘法口诀优质课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7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竹沟小学祝廷香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例1选择了学生已经熟悉,非常喜欢的“用七巧板拼图”,设计了拼图活动,给出了七个拼好的图案,用表格的方式要求填出1个图案、2个图案、3个图案、4个、5个……7个图案,各用了多少拼块。接下来,教材给出总结乘法口诀要完成的内容。左边从上往下给出了1×7、2×7、3×7……7×7等算式,中间是要总结的口诀,右边是用口诀可以写出另一组乘法算式。做一做,安排了用7的口诀计算的练习题。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2.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编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记忆、巩固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准备七巧板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闯关游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学)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作为奖励,老师要带你们去美丽的海底看一看,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海底各种各样的鱼类),这些鱼美丽吗?我们用七巧板也可以拼组成。 师:用几块呢?同学们一起数一数。 生:7块 师:如果拼成两条鱼,四条鱼,七条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拼1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拼2条鱼要用几块拼板是几个7(生说师填).你能像这样自己填完这个表格吗(书72页) 2.观察表格,说发现 师:师生一起完成表格,引导学生说出1个7是7,2个7是14, 3个7是21,4个7是28,5个7是35,6个7是42,7个7是49,你们填对了吗?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xx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人为本。潜心读文本;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潜心精心灵活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结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

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

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优选稿

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下面大家安安静静的听。看能想起什么?2分钟 生:西游记、孙悟空、唐僧、猪八戒...... 师:对这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刚才那部动画片啊那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孙悟空!他很正义,打妖怪! 师: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幻灯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 齐读: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 生:7的乘法口诀。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师:(出示幻灯片七巧板)认识它吗? 生:认识,七巧板! 师:对,这是古时候的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出示名称) 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 生:七块!

师: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老师也摆了一些,想看吗(幻灯演示) 师:老师摆的怎么样? 生:很漂亮。 师:那么我一共摆了几个图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出示编号)生:...... 师: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生:7 师:(出示:7) 师:摆2个图案呢? 生:14块 师:(用了14块七巧板)你是怎么得到的? 生:2×7=14, 师:2×7=14表示什么意思?哦,2个7是14,也就是7块再加7块是14块。 师: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请你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给你的这张表格里。

《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7的乘法口诀》课堂实录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计算课,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难上,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教师教学也十分乏味。前不久在学校的一次教研中,有一位十分年轻的男老师是这样引入这一教学内容的。 [片段一] 引入: 一块七巧板拼出各种美丽图形入手, 师:老师用1副七巧板拼出了1条漂亮的小鱼,这里一共有几块积木? 生:要7块板积木,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生:乘法算式17=7,71=7。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生: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全会背了。 生:老师我也会背了。 (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我们都知道了7的口诀,教师置之不理,装作没听见似的,继续往下教) 师:这时又游来了一条鱼,现在有几块积木?(4条鱼)

生:二七十四,72=14,27=14 接着教学完成7的乘法口诀。 [反思]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片段一所描述的现象。于是在课后,我访谈了他们班的学生,问了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课后是这样说的: 生1:7的乘法口诀我已经会背诵了,老师不教我也会。 生2:在老师没有教之前,我1-9的口诀都会背,而且我还会用口诀来做乘法算式题。 生3:我觉得学习口诀好枯燥,因为在家里妈妈已经教过我口诀了。 生4:我对口诀的意思不是很理解,有几句口诀我还记不住,我想请老师教我记口诀的方法。 是的,学生明明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哪几句,教师却装作不知道,生怕破坏了自己的预设。教师这样做,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孰不知,这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将会大打折扣。 有关学生的学习起点问题,有学者将其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来设计并实施教学内容,是毋用置疑的。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