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一、精彩补白。(30分)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世界。

2、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常常根据一些_______来预知天气变化。天上出现钩钩云,人们便知道要_________;燕子________,大雨不久到;________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3、风是有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可以用来测定风向。

4、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够提前预知天气变化,那么人们的正常生活会受到_________。

5、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____________。

6、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_____________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7、加热一杯水,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便会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20分)

1、除了天气预报可预知天气外,没有别的方法来预测天气。()

2、天气预报是通过非常先进的手段而得到的,所以不会出错。()

3、一般情况下,小燕子低飞,预示着大雨将要来到。()

4、风向仪指向北方,说明风是有力量的。()

5、旗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说明风是有力量的。()

6、天气只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不可能影响天气变化。()

7、气体就是气体,液体就是液体,固体就是固体,它们的状态不可能改变。()

8、水的沸点在什么时候都是100℃。()

9、晾衣服时,把衣服摊开,有利于衣服晾干。()

10、冰、水和水蒸气只是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三、择优录用。(12分)

1、秋天的早晨,会看见植物的叶子上有露水,这些露水是()。

A、从天空掉下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有人洒过水的。

2、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到天气预报的情况。

A、算卦

B、猜测

C、看电视

D、无法预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固体,冰只能变成液态水

B、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C、冰变成水时会放出热量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水的温度有关

B、水蒸气凝结时会放出热量

C、水蒸气遇冷可能会变成液态水也可能变成冰

四、看图填空。(18分)

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及相应的条件。

水蒸气

(气体状态)

水冰、冰晶

(液体状态)(固体状态)

五、对答如流(20分)

1、举例说明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10分)

2、怎样测量一块糖的体积。(注:糖可以溶于水)(10分)

冀教版第二学期科学期中检测答案

一、1、变化 2、观察天气变化的经验地上雨淋淋低飞青蛙 3、力量物体的飘动

4、生活生产影响

5、固态液态气态可以改变

6、水蒸气蒸发蒸发沸腾

7、沸腾水蒸气

二、1、× 2、× 3、√4、√ 5、√ 6、× 7、× 8、× 9、√ 10、√

三、1、B 2、C 3、B 4、A

五、1、略 2、提示:用薄塑料膜把糖包起来,再测量。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AB卷

擂鼓镇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A卷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 一、我会填空(1x36分) 1、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6、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7、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 8、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个等级,风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定。 9、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 10、水在℃时会开始结冰,而冰在℃时会开始融化成水。 11、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时气温最高,和气温偏低。 12、风向是指,可以用来测量。 13、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个等级,风速可以用来测定。 14、、、等物体能溶解在水中。、、等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15、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1分) 1、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火焰。() 2、教室内的温度总是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高。()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加热时,一般都用酒精灯的焰心来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8、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9、从西北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10、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天气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1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三、我会选择。(13分) 1、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2、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 B、测量水管 C、雨量器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日期:。 一,填空 1,塑料梳子梳过干燥的头发后,靠近碎纸屑,发现;再次靠 近头发,发现,这种现象叫做。 2,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摩擦其中一个气球,用摩擦部位接触另一个气球,发现;如果两个气球接触部位都摩擦。再次 发现。 3,一般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是正,负电荷。 4,物体显示带电是因为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 5,形成电流的基本条件是和。 6,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上带电。 7,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和。 二,选择 1,()是由于静电形成的。 A,脱毛衣时听到的“啪啪”声。B磁铁吸起铁屑C,梳头发的干塑料梳子吸引头发 D,胶水粘贴纸张E,闪电F,毛皮摩擦过得气球粘在手上。 2,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毛发时,梳子() A 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 3()中存在着电路。 A,电视机B,气球和头发之间C,毛皮和气球之间D,电熨斗E,电灯 三,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电,那将会是什么样的? 等地:。日期:。 第二节,点亮小灯泡日期:。 活动一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是小灯泡亮起来,画出电流的路径。 活动二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1,家用电器有:。

2,用电池做电源的电器有:。 3,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 一填空 1,电池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电池的一端是餇帽,称为,另一端是锌壳,称为。 2,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时,就会发生,这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小灯泡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 等地:。日期:。 日期: 第三节简单电路 活动一尝试用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画出电路图。 活动二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多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画出两种方法的电路图。 1,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 2,电池盒的作用(). A 固定电池和导线 B 固定小灯泡 C 固定电池和小灯泡 等地:。日期: 第四节电路出故障了日期: 1,用“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电路的。 2,一个电路中,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电池没电了,还可能是或者等原因。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小灯泡,检测器上的小灯泡亮了,说明电路的故障不可能是() A 电路中的小灯泡坏了 B 灯座的问题 C 电路中的导线没连接好或电池没电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2)班张金盼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常见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铁四个单元的内容组成,本册内容主要围绕“性质和变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征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客体的设计。 二年级教材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开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和螺丝,并引导学生会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渐带领同学们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山川、物体、科技产品。第三单元则引导学生认识秋和冬两个季节的自然现象,第四单元则详细介绍了“磁铁”这种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产品。结尾处“科学擂台-磁铁玩具”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工具、磁铁等知识进行形式活泼、多样的动手实践,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后举例的顺序,或者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引入学习,希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部分教学的特点,达成教材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

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常见的工具: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学会使用常见工具和简单的仪器,进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需要徐泽合适的工具,并体会各种仪器的不同。 过程方法:能在对工具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对选用的工具进行大胆猜想,在探究活动中对猜想进行验证,并能将探究结果和同学分享 科学态度:对常见的工具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工具,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并会使用工具维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单元人工和自然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一、精彩补白。(30分)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世界。 2、在有天气预报之前,人们常常根据一些_______来预知天气变化。天上出现钩钩云,人们便知道要_________;燕子________,大雨不久到;________呱呱叫,大雨必来到。 3、风是有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可以用来测定风向。 4、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够提前预知天气变化,那么人们的正常生活会受到_________。 5、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____________。 6、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_____________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7、加热一杯水,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便会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20分) 1、除了天气预报可预知天气外,没有别的方法来预测天气。() 2、天气预报是通过非常先进的手段而得到的,所以不会出错。() 3、一般情况下,小燕子低飞,预示着大雨将要来到。() 4、风向仪指向北方,说明风是有力量的。() 5、旗杆上的红旗迎风飘扬,说明风是有力量的。() 6、天气只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不可能影响天气变化。() 7、气体就是气体,液体就是液体,固体就是固体,它们的状态不可能改变。() 8、水的沸点在什么时候都是100℃。() 9、晾衣服时,把衣服摊开,有利于衣服晾干。() 10、冰、水和水蒸气只是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三、择优录用。(12分) 1、秋天的早晨,会看见植物的叶子上有露水,这些露水是()。 A、从天空掉下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有人洒过水的。 2、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到天气预报的情况。 A、算卦 B、猜测 C、看电视 D、无法预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是固体,冰只能变成液态水 B、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 C、冰变成水时会放出热量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水的温度有关 B、水蒸气凝结时会放出热量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电》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连线。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2、选择 (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 B、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 C、静电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2)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原因是( B )。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3)电路是指由___、____、___、电器元件等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B )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 2、点亮小灯泡 1.连线题。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2.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并且在不亮连接下打“╳”。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

请你分析以上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的共同特点: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 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连接方法小灯泡能亮起来。 3.画一画。请在右面的图中, 用红笔画出电路的路径。 3、简单电路 1.画出下面实物图的简单电路图。 并且用红笔标出电路的路径。 2、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线当作导线连一连。

4、电路出故障了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出故障了。 2.下图是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小灯泡,方法正确的是图( B )。 5、导体与绝缘体 2、判断 (1)√(2)√(3)√(4)√(5)√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身边的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 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 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 雄狮锋利……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 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把这张白纸分成两张,怎样才能整齐地分开?

二、探究与发现 1、小组探究:把一张白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齐地分开? 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锋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考一下,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课上练习 所做事情是否需要工具所需工具的名称开铁罐头盒 冷冻食品 去远方旅游 观看星空 随时了解国外小朋友 的信息 做健康检查

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 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2、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五、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1、图中分别在使用什么工具?这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六、小结: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就某一类工具,搜集准备一些不同时期工具的图片或资料,了解这类工具的发展过程。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上学期小学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我会填; 1、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 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6、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 7、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个等级,风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定。 8、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9、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火焰的各个部分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焰。() 2、教室内的温度总是和教室外的温度一 高。()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加热时,一般都用酒精灯的焰心来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8、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 的。() 9、从西北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 风。() 10、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天气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1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12、我们身体的各部分器官看起来好象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关系密切。… () 13、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在操场上的温度是一样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电》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堂练习 1.连线题。 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2 (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 B、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 C、静电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2)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原

因是( C )。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C、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3)电路是指由( B )等电器元件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 2、点亮小灯泡 活动记录 1.(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用直线连一连各部分的名称。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2)猜测电流是怎样移动的,试着用铅笔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图略 2.尝试用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把连接方法画在表中 (1)装置图略 (2)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是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3.在图中用红笔画出电路的路 径,并标出电流的方向。 课堂练习 1.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发光?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下图中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2.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把调查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用什么电”一栏,请在相应的空格中画“√”)。 3、简单电路 活动记录 1.画出下面实物图的简单电路图,并且用红笔标出电路的路径。 2.尝试用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者4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干电池组成电路,并画出简单电路图。

冀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七课《秋天到了》教学设计

7、秋天到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记录、分辨、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科学小观测、小制作等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变化中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通过制作秋天树叶标本,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3、情感与态度:“一叶知秋”,通过秋风、秋叶秋果、秋歌秋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通过制作秋天树叶标本,鼓励学生乐于参与,学会合作。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与秋天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在夏天到秋天的自然变化中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探究。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秋的脚步》 2、平时留心观察反映秋天特征的景物。每人准备水彩笔一盒。 3、准备故事《天变凉了》。 教学过程: 一、传递秋天的信息。 1、赏秋天。 小朋友,瞧,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他就是——爱

爱鸽(课件演示),他带来的见面礼是什么呢?原来,他是来向我们传递一个新的信息——秋天到了。 秋天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欣赏了五彩斑斓的秋景图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2、吟秋歌。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我们高兴,我们惊奇,我们欢呼,有一首儿歌正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吧! 采用多种方式读儿歌。(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激情,在朗读中抒情,读出对秋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观察秋天 1、找秋天。 秋天来到了校园里,你都看到哪些变化? 秋天来到了池塘里,瞧,池塘里的荷花怎么样了? 秋天来到了田野里,瞧,田野里的水稻怎么样了? 秋天还到了哪儿去了呢?它又给哪些景物穿上了新装呢?让我们一起来找秋天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讨论:秋天来到了我们身边,说说自己看到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并共同完成一幅“秋色图”。 2、说秋天。 各组派代表交流找到的秋天,并将图画贴在黑板上,教师给找得好、说得好!画得好的几个组送上红五星。 3、师总结“找秋天,说秋天”活动的收获和意义。

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卷

四年级科学期中考试卷 (期中:天气、溶解)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70分) 1.小明明天准备去郊外秋游,担心由于天气原因去不了。晚上看到天气预报的形式图后,他很高兴。小明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是()。 2.天气预报说明天深圳的气温是17-25℃,这个25℃的气温一般出现在()左右。 A.6点 B.14点 C.17点 3.测量当地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应该是( )。 A.室内 B.室外阳光下 C.室外距地1.5米的百叶箱内 4.天气预报中有许多气象术语,意思正确的是( )。 A.云量超过50%的天气都称为“阴” B.24小时内降水5-20毫米为小雨 C.“降水概率”是对出现降水可能性大小预测 5.小明在学习天气单元时,为了长时间观察记录各种各样的大气情况,通常将这些天气情况记录在( )上。 A.天气表 B.天气日历 C.日历表 6.小明在观察天气时,要从( )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气温、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B.云量、风向 C.气温、降水量 7.起风了,小明发现一张纸片从操场的东南方飞向西北方,这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8小明对风向的几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风就是东北向西南吹来的 B.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C.红旗飘向西就是西风 9.操场上的红旗展开,如右图,此时小明在记录风力时,应该用数字( )表示。 A.“0” B.“1” C.“2” 10.小明总结了几点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下雨 B.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C.降水量的多少用毫升表示

11.小明用两个口径不同的简易雨量器(右图)同时收集雨水,下列正确的是()。 A.甲装置收集的雨水高度较高 B.乙装置收集的雨水高度较低 C.甲和乙收集的雨水高度相同 12.下列三种云中,()常常在高空中形成。 A.层云 B.积云 C.卷云 13.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B.卷云通常与雨天相联系 C.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4.小明把液体A倒入液体B中,充分搅拌。过了一会儿,液体A慢慢地浮在液体B上面。请你判断,液体A能否溶解在液体B中()。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15小明将少量食盐、面粉、沙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并静置,最后杯底没有沉淀物的是()。 A.食盐 B.面粉 C.沙 16.分离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应该选择的方法是( )。 17.小明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 )的做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水可以漫过滤纸边缘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时,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劲的底端尽量靠近下面的烧杯壁 18.小明用少量的两种物质做溶解实验,观察到如下状态,1号和2号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是()。 A.1号溶解,2号不溶解 B.1号不溶解,2号溶解 C.不能确定

四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规划设计

四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规划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承担着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要使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布置。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发展能力、矫正教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特制定以下作业规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 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上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作业的设计原则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1、身边的工具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做事情一般要使用一些工具,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科学探究目标: 1、能找出一种把一张纸分成两张的工具。。 2、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教室里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说明自己在做同一件事情时,使用与不使用工具的体会。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常用的工具。 教学准备: 开瓶器、钳子、剪刀、铁丝、未打开盖的瓶子、白纸、投影仪、绳子、布条或纸条、各种工具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师:人的身体不如大象强壮,力量不如牛马强大,牙齿不如猛虎雄狮锋利…… 但人的智慧却比其它动物高得多,人们发明和使用工具。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能够做许多其它动物不能做的事情。 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它们对人类有哪些帮助?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每组发一张白纸。 把这张白纸分成两张,怎样才能整齐地分开? 二、探究与发现 1、小组探究:把一张白纸分成两张,可以用哪些工具整齐地分开? 2、老师提示: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刀片是锋利的,注意不要割伤手指。 3、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 探究结果,教师评价。 5、师生交流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不同感受 三、体验工具对我们的帮助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切断铁丝、撕开布条、观察细小物,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使用和不使用工具有什么不同吗?让我们思考一下,体会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的区别。 课上练习所做事情是否需要工具所需工具的名称开铁罐头盒冷冻食品去远方旅游观看星空随时了解国外小朋友的信息做健康检查师生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选择这一工具的原因。 (从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用力大小,工作效果等方面说一说工具能给我们带来那些便利?) 四、寻找教室里的工具 1、教室里有哪些工具?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一、我会判断。(共20分,每题2分) 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因此使用滑轮组,不仅能省力,同时也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2.增加厚度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经济上不合算。() 3.和筷子一样不费力的杠杆,还有剪刀。( ) 4.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 5.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6.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工具。() 7.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8.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9.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10.硬的材料一定比软的材料抗弯曲能力强。( ) 二、我会选择。(共30分,每题2分) 1.下列常用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镊子 B.筷子 C.钳子 2.下列选项中,( )没有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 A.自行车的刹车 B.盘山公路 C.螺丝钉 3.下面不属于滑轮组的优点的是( )。 A.省力 B.省距离 C.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4.木质横梁,横梁越粗,抗弯曲能力就越( )。 A.强 B.弱 C.无法判断 5房屋中的横梁和立柱同时受压时,( )容易弯曲和断裂。 A.横梁 B.立柱 C.无法判断 6选择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 )。 A.纸的宽度 B.纸的厚度 C.纸的长度 7.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厚度有关

B.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只与物体的形状和厚度有关 8.研究发现,把“一”字形纸折成“口”字形后,纸的抗弯曲能力( )。 A.增强 B.减弱 C.无法判断 9.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 )。 A.更加美观 B.使桥承受更大的压力 C.减少造桥的材料 10.下列关于拱形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强纸拱承重能力的唯一方法就是抵住拱足 B.在拱足两边堆上科学书,实质上抵消拱的外推力,从而使纸拱承载更大的重量 C.拱形结构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在桥梁和房屋建筑中都经常用到 11.人的脚能承载人体的重量,是因为( )。 A.脚部肌肉发达 B.脚上的骨头多 C.足骨构成的足弓呈拱形 12.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是( )。 A.圆柱形的瓶身不仅可以使瓶子受压均匀、不易变形,还可以省料 B.在相同条件下,拱形的承重能力比球形更好 C.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 13.( )不是三角形框架结构的特点。 A.节省材料 B.稳定性好 C.容易变形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梁应该平着放 B.钢轨制成“工”字形只是为了美观 C.鸡蛋近似球形,属于拱形的结构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钢索桥的是( )。 A.赵州桥 B.江阴大桥 C.金门大桥 三、我会连。(共16分) 把下列物品与其主要应用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汽车方向盘斜面扳手 斧子滑轮盘山公路 螺丝钉杠杆镊子 钓鱼竿轮轴塔吊的吊钩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元单《电》、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连线。1 下雨前天利用太阳干电池使 、选择2 冬天脱衣服(1)关于静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梳头的时候A、静电只存在于非生物中,比如梳子、气球等。 尺子在身B、静电只存在于生物中。通电后电视C、静电存在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人身体上也带有静电。 (2) 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但是物体却不显示带电原因是( B )。 A、因为静电不是电。 B、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C、静电很弱小,人类感觉不到。 (3)电路是指由___、____、___、电器元件等连接而形成的电流通路。( B ) A、电源、开关、导线。 B、电源、用电器、导线。 C、电源、用电器、开关。 、点亮小灯泡2

.连线题。1 玻璃泡 灯丝 金属架 连接点 .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并且在不亮2连接下打“╳”。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 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请你分析以上能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的 共同特点: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连接方法小灯泡能亮起来。 请在右面的图3.画一画。中, 用红笔画出电路的路径。

、简单电路3 .画出下面实物图的简单电路图。1 并且用红笔标出电路的路径。 、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用线当作导2 线连一连。 、电路出故障了4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出故障了。 我猜测这些地方可能会出故障 (1)小灯泡坏了; (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 (3)导线里面断了; (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工具: 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桌椅、铅笔、橡皮等 2、常见的工具的功能及用途: 剪刀的特点及用途:剪刀有两个刀刃,两刃交错可以开合,是剪布、纸、绳等的片状或线状物体的便捷工具。 3、剪刀与刀和钳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刀都有刀刃 钳子能绕固定轴转动,省力 不同点 刀只有一个刀刃,且没有支点。剪刀有两个刀刃且有支点钳子的头部厚重,未开锋。剪刀刀刃锋利 3、一般拧螺丝时,多数螺丝是往右拧时是紧,往左拧是松即顺时针是拧紧,逆时针是松 4、连线 十字螺丝一字螺丝内六角螺丝六角螺丝 一字螺丝刀扳手、活口扳手十字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刀 5、举例说出常见的自然物体和人工制造的物体 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工制造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 提供了很多便利。 7、纸的制造过程:木屑——制浆——抄纸压光——纸张 8、举出废物再利用的例子: 废旧的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以及废掉的电池、手机、电脑都可以再利用

8、秋、冬季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秋季天气变凉了,人们都穿上长袖长裤了,谷子、玉米、南瓜等 很多农作物都成熟了,人们还可以收获苹果等食物。很多树叶开 始变黄或者变红,大雁南飞,蝴蝶也不见了。 冬季天气寒冷,还会下雪,人们开始穿上厚厚的衣服。熊、蛇、 青蛙等动物开始冬眠。落叶树木开始休眠,常绿植物生长减慢, 草木枯黄。 9、常见的磁铁的形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磁 铁可以直接或者隔着一段距离吸引含有铁、镍的材料。 10、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磁极,若一块磁铁摔断了每一段仍 然存在着两个磁极。若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形成新的磁铁,这 块新磁铁仍然存在两个磁极。 11、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静止后两段分别指向南北,指南的一 端叫做南极,也叫 S 极,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也叫 N 极。 12、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左右两端,环形磁铁的磁极在上下两面。 13、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4、指南针里的指示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标有红色或 者其他特殊标记的一端是N 极,指向北方。 15、在使用指南针时要先把指南针水平静置,等待指针停止转 动,然后转动底盘,让“北”与N 极重合,最后根据刻度,确定 周围方向,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与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36分) 1、在课堂上,我们研究过的物质中,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溶解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_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 4、实验证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5、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把食盐和水进行分离。 1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 16、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_____个等级,风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测定。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11分) 1、使用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火焰。() 2、教室内的温度总是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高。() 3、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4、一杯100毫升的水里能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5、有些固体液体能溶解在水里,但气体却不能溶解在水里。() 6、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7、加热时,一般都用酒精灯的焰心来加热,因为它的温度最高() 8、所有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9、从西北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10、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天气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1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三、我会选择。(13分) 1、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2、在记录风速的时候,数字“1” 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3、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集水漏斗 B、测量水管 C、雨量器 5、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上,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那么它在水中一定是()分布的。 A、不均匀 B、均匀 C、上少下多 7、()的方法可使方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A、把方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方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方糖切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 8、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食盐。 A、20克 B、35克 C、100克

四年级科学作业下册(1)

第一次 1、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2、由电源、用电器、导线、

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电路一般由电源、电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第二次 1、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第三次 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2、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

压就是1节电池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第四次 1.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

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第五次 1、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2、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 是不同的。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冀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题 一、问答题 1、哪些物体像橡皮筋儿一样,形状改变后还能恢复? 答:弹簧、海绵、跳跳床。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复。 2、由冬到春的季节变化,对人类及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答:经过寒冷的冬季,春天的气温开始回升,天气变得暖和,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薄薄的春装,农民开始耕种,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多了起来,植物发芽、生长,开始新的生长周期,动物已褪去厚厚的皮毛。重新活跃起来。 3、说一说植树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一,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二,净化环境,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三,林木可以防止和减弱噪声。四,给工业制造提供原料。五,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4、争做绿色小使者倡议书。 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让我们共同倡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强化环保意识,爱护动植物,让文明与美丽永驻我们的家园!1)、不踩踏草坪,不摘花折枝。2)、爱护动物。3)、少开车,多走路。4)、多用环保袋,少用塑料袋。 5、要保护珍稀动植物,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向全社会倡议保护我们周围的珍稀动植物。二,制定保护珍稀动植物计划书。三,不使用珍稀动植物制品。四、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6、怎样把草种到土壤中。?种到土壤中有哪些好处? 答:准备一个小小的盒子或旧饮料和盒,在里面放适量的土壤,再将准备好的草种埋入土壤中,浇上水,此后每天都要给它浇水,。一周之后,它就会发芽了。绿色植物的根系需要生长在土壤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而且土壤还具有固定根系的作用。 7、找一找,还有哪些植物在土壤上安家。 答土豆,花生,玉米,小麦,山药,杨树,柳树等。 8、怎样做才能使植物茁壮生长呢? 答:首先保持植物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水分,光照,同时给植物施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才能让植物茁壮生长。 9、怎样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答:物体所在的方向一般分为东南西北,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参照物,通过参照物确定物体的方向,进而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气体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云量)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风向标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北 )向( 南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层云 ) 、(积云)和( 卷云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雪).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B)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D.咬碎并搅拌

四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电灯的人是() 2、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物质同时具有()种电荷,分别是()电荷和()电荷。 3、在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头发的时候,梳子带()电荷,头发带()电荷,当梳子和头发靠近的时候,会发生相互()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打雷时闪电 B、手电筒使用的电池 C、脱毛衣时的啪啪声 D、以上都不是 2、如右图所示,將这两个带电的小球相互靠近,出现的现象是() A、相互远离 B、相互靠近 C、先远离再靠近 D、先靠近再远离 3、若上题中的小球所带的电荷都是负电荷,则出现的现象是() A、相互远离 B、相互靠近 C、先远离再靠近 D、先靠近再远离 4、將两个小球用棉线拴在一个小木尺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由此实验现象可知,两个小球所带的电荷是()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5、若用另外两个小球用上题的方法做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两个小球所带的电荷() A、同种电荷 B、异种电荷 C、可能是同种电荷,也可能是异种电荷 三、简答 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第二课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要使小灯泡发亮的连接方式是:电流经过(),形成(),灯泡就会发光。 2、日常使用的电有()和()两种。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V交流电,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是()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二、选择题 1、电池使用完后,应该() A、随便丢弃 B、燃烧 C、集中处理 2、下图所示的几种电路,灯泡不能亮的是() 3、下列用电器中使用直流电的是() A、电视机 B、冰箱 C、音响 D、小灯泡 4、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 A、断路 B、短路 C、通路 D、都不能使电池报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