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汽车学汇总

拖拉机汽车学汇总
拖拉机汽车学汇总

油器用细孔(d=~),多孔(i=6~12),高压(20~150MPa),大喷射角(140~160o)保证。2球型燃烧室:强涡流,靠油膜蒸发混合,工作柔和,起动困难,1~2喷孔,喷油压力高,低速排烟大。

3ω型燃烧室:形状简单、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工作粗暴;要求采用进气涡流,空间混合,喷油压力高, 4 ~6喷孔,喷射角140~160o

1、涡流速度高,可降低喷雾质量,轴针式单喷孔。

2、高速性能好,n增加涡流强,充气效率高,α=~。

3、Pc高(~),Pz低(~),噪音低。

4、着火延迟期短,Tz下降NO、HC、微粒低、排污低。

5、对油品要求低。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是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

铲形燃烧室

开式空间混合

双涡流燃烧室

直喷燃烧室

ω形燃烧室

半开式U形燃烧室,空间油膜混合

球形燃烧室,油膜蒸发混合

2、分隔式燃烧室:

主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有切向通道

副燃烧室

予燃室:有多孔通道

2什么是气缸间隙,活塞环的边间隙和开口间隙。

气缸间隙:活塞在气缸内,裙部最大直径与缸壁之间的配合间隙。

活塞环的边间隙:活塞环在环槽内的轴向间隙。

边间隙过小:活塞环易卡死在环槽内,不起密封作用。

边间隙过大:加剧活塞环的泵油。

活塞环的端间隙:活塞环在气缸内开口处的间隙。

端间隙过大:易漏气和上窜机油。

端间隙过小:易加大摩擦阻力或拉缸。

3简述活塞环的泵油原理。

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活塞下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上端面,在环的下部和内侧间隙中,充满从缸壁上刮下的机油;当活塞上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下端面,将机油向上挤压,最后泵至燃烧室被燃烧,增加机油消耗。活塞环边间隙越大时,泵油越严重。

4什么是配气象位。气门重叠角和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对发动机有何影响。

一、配气相位

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延续时间所占用的曲轴转角,称为配气相位。

气门间隙:给气门受热膨胀留有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顶置式的气门间隙在气门杆与摇臂头之间;侧置式的气门间隙在气门杆与挺柱之间。气门间隙过小:气门密封不严,气门漏气。

气门间隙过大:气门开度减小,进气阻力增加,充气量不足。

气门间隙过大过小,都会使发动机功率不足,油耗增加。

进气门间隙为~毫米,排气门间隙为~毫米

5 1号泵与单体泵在油量调节机构上有何不同。

单缸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采用垫片调整,增加或减少泵体与齿轮室盖之间的垫片数,供油时间可延迟或提前。

Ⅰ号泵是改变凸轮轴与滚轮体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逆凸轮轴旋转方向转动喷油泵体,供油提前角增大;顺凸轮轴旋转方向转动喷油泵体,供油提前角减小。

Ⅱ号泵采用改变喷油泵凸轮轴与驱动齿轮的相对固定位置来调整。

6简述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1、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2、泵油过程:分进油、供油和回油三个阶段。

进油阶段:柱塞下行,当柱塞上缘打开柱塞套上的进、回油孔时,柴油经两个油孔进入柱塞上腔。

压油阶段:柱塞上行,当柱塞上缘将进、回油孔关闭时,柱塞上

方形成密闭油腔。柱塞继续上行,压力迅速升高,克服出油阀弹簧的

弹力和高压油管内的剩余油压,而打开出油阀,经高压油管向喷油器

供油。

回油阶段:柱塞继续上行,供油一直延续到柱塞斜槽上边缘与回油孔相通时,柴油由柱塞的轴向孔、径向孔、回油孔流回低压油腔,柱塞上方油压

迅速下降,供油停止。

7简述1号泵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调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组成:驱动盘、推力盘、钢球、拉板、压盘、调速弹簧、起动弹簧、校正弹簧、支承轴、供油拉杆、调速手柄等组成。

工作:

1、手柄不动,负荷改变:

负荷增加,转速下降,F球

F球=F弹,达到新的平衡,转速稳定。

负荷减小时,转速增加,F球>F弹,在离心力作用下推动压盘、拉杆外移,供油量减小,输出功率下降,当输功率与负荷相应时,F球=F弹,达到新的平衡,转速稳定。

2、负荷不变,手柄位置改变:

手柄后移,F弹>F球,弹簧推动压盘、拉杆内移,供油量增加,转速上升,离心力增加,F球=F弹,达到新的平衡,转速稳定。这时的功率和转速提

高。

手柄前移,F弹

和转速降低。

8简述喷油器喷油压力的调节方法。

工作原理:喷油泵供油时,柴油由油道进入环形油腔中,对针阀产生向上推力,针阀升起,打开喷孔,高压柴油呈雾状喷入燃烧室。喷油后油

压迅速下降,调压弹簧使针阀落座切断油路,喷油停止。

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有调压弹簧的予紧力决定。当调整弹簧的预紧力时,喷油压力改变。

9简述231化油器各工况下的工作过程。

化油器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一) 化油器各工作装置

1.主供油装置

功用:保证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随节气门开大而变稀,并在中负荷下近于最经济成分。

组成:由主喷孔、泡沫管、空气量孔和主量孔组成。

工作:工作时,节气门开度逐渐加大,喉管的空气流速逐渐提高,

汽油-浮子室-主量孔-泡沫管-主喷孔喷出,

空气-空气量孔,空气渗入油中形成泡沫。由于空气的渗入,喷油量

减少,混合气变稀,符合理想化油器特性。

2.怠速装置

功用:保证在怠速和小负荷时供给α=-的浓混合气,稳定怠速工况。

组成:由怠速喷孔、怠速过渡喷孔、怠速调整螺钉、怠速量孔、怠速空气量孔、怠速油道及限止螺钉等组成。

工作:怠速时,节气门近于全闭,喉管处真空度很低,主喷孔不喷油。

汽油经主量孔-怠速量孔-怠速油道-怠速喷孔喷出。

空气-怠速空气量孔

由怠速向小负荷过度时,节气门开度稍大,怠速喷孔和过渡孔都喷油,以

满足发动机提高怠速转速工作的需要。

当节气门开度增大到使主供油装置喷油时,怠速喷孔和过渡喷孔喷油量减少。

当节气门开度增加到中等负荷工况时,主供油装置正常工作,怠速装置停止供油。

怠速调节螺钉,用以改变怠速喷孔的通过截面积,调节喷孔处燃油的流量,

改变混合气的浓度,调节怠速转速。

3.加浓装置

作用:在大负荷和全负荷时额外供油,保证混合气

浓度,使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

型式:有机械式和真空式两种。

(1) 机械式加浓装置:

组成:由加浓量孔、加浓阀、弹簧、推杆、拉杆、

摇臂等组成。

工作:节气门开启时,拉杆和推杆下移。当节气门

开度达到80%-85%时,推杆顶开加浓阀。汽

油从浮子室-加浓阀-加浓量孔-泡沫管,与从主量孔来的汽油汇合,

由主喷孔喷出。

当节气门开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功率的增长等于零,这种现象称为“功率停滞”。机械式加浓装置的加浓作用点,就开始于节气门开度的“功

率停滞”时。

(2) 真空式加浓装置

组成:由空气缸、活塞、推杆、推杆弹簧、加浓阀和加浓阀弹簧等组成。

工作:当中小负荷时,节气门开度小,在节气门后真空作用下,活塞压缩弹簧上移。加浓阀被压紧关闭油口,真空式加浓装置不起作用。

当大负荷时,节气门后真空度减小,在弹簧作用下活塞和推杆下移,推

开加浓阀,燃油由浮子室-真空加浓阀-加浓量孔-炮沫管-喷孔,加

浓混合气。

4.加速泵

作用: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及时供给一定量的燃油,加浓混合气,以适应加速的需要。

组成:由油缸、活塞、活塞杆、弹簧、连接板、拉杆、进油阀、出油阀等组成。

工作:当节气门迅速开大时,活塞快速下移,油缸油压迅速增大,使进油阀紧闭,同时顶开出油阀, 汽油由加速油缸-加速油道-加速喷孔-喉管,加浓

混合气。

在拉杆急速下降时,通过弹簧使活塞下降慢,弹簧受压缩。当拉杆停止下移时,弹簧伸张使活塞继续下压,加速泵喷油时间延长。

5.起动装置

作用:发动机在冷态下起动时,供给发动机较浓的混合气,以保证发动机的顺利起动。

组成:由阻风门、弹簧和拉钮等组成。

工作:起动时,阻风门关闭。阻风门后的真空度较高,主供油装置和怠速装置都供油。经阻风门小孔和阻风门边缘的空隙流入的空气量较少,混合气

很浓,起动容易。起动后,为避免混合气过浓,应开启阻风门,

关小节气门,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下工作。

10什么是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供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过大过小对发动机有何影响。点火提前角、爆燃和早燃,

可燃混合气成分,用过量空气系数α或空燃比R来表示。

理论上,1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5kg。

进入汽缸的实际空气量实际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α= =

理论空气量 15

进入汽缸的实际空气量实际空气量

空燃比R= =

燃油质量 1

α=1或R=15时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合气。

α<1或R<15时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浓混合气。

α>1或R>15时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稀混合气。

α=~或R=16~17时,经济性最好,称为经济混合气。

α>或R>17时,由于混合气过稀燃烧速度降低,造成化油器回火。

当α=或R=21时,混合气因过稀而不能燃烧,称为燃烧下限。

当α=~或R=13~14时,混合气燃烧速度高,热损失小,输出的功率最大,称为功率混合气。

当α<或R<13时,由于燃烧不完全,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在排气管中被高温废气引燃,产生排气管“放炮”。

当α=或R=6时,因缺氧不能燃烧,称为燃烧上限。

供油提前角:供油提前角是喷油泵从供油开始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曲轴转角。

供油提前角过大:工作粗暴、油耗增加、功率下降。

供油提前角过小:燃烧在上止点后进行,补燃增加,排温上升,热效率下降,动力性和经济性下降。

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是指从火花塞点火开始至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的曲轴转角。

点火提前角过大,燃料在压缩过程中燃烧,活塞上行消耗功过大,有效功减少,爆燃倾向增加。

点火提前角过小,着火延迟期增加,燃烧在膨胀过程进行,最高压力和温度降低,热损失增加,有效功减少。

爆震燃烧

火花塞跳火以后,在远离火花塞的未燃混合气受燃烧膨胀气体的压缩温度升高,加之燃烧火焰的辐射热,使某点温度达到着火条件形成火焰中心。火焰以1000-2000米/秒的速度传播,这就是爆燃。

表面点火

因燃烧室内局部过热或高温积炭将混合气点燃而引起的燃烧,都称为表面点火。

表面点火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之前时,称为早燃;发生在火花塞点火以后时,称为后燃。

早燃或后燃,都会引起最高压力和压力升高比加大,并引起爆燃。

11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有何不同,为什么。

12写出295发动机的润滑油路。

一、柴油机的润滑系

油底

限压阀的开启压力为640—680kPa,回油阀调整到标定转速时的主油道压力为190—240kPa,旁通阀的开启压力为340—440kPa。

二、汽油机润滑系

油底

机油泵限压阀的开启压力为588kPa。机油粗滤器旁通阀的开启压力为g

/cm2

13什么是负荷特性、调速特性和速度特性,各有何用途。

速度特性

当油门固定不变时,发动机各性能指标,随n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速度特性。

目的:研究n 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找出Nemax、Memax、gemax所对应的转速,确定经济转度范围;为调整调速器提供依据。

负荷特性

内燃机的转速保持不变,各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负荷特性。

目的:确定内燃机各种负荷的经济性,从而标定其功率和油耗。

调速特性

在调速器作用下,柴油机各性能指标,随转速或负荷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

为调速特性。

目的:了解发动机在调速器作用下各性能指标之间关系,变化规律及调速器和校正器的工作质量。

14为什么说调速特性是一段特殊的负荷特性和一段特殊的速度特性的组合。

曲线分析:调速器特性曲线可分为两端:

Ⅰ段是AB段,是在调速器作用下测取的,为调速器工作段,∵n变化较

小,可粗略地看作为一段特殊的负荷特性。

Ⅱ段是BC段,是超负荷时油门不动,调速器不起作用测取的,为外特性

曲线。(校正时起作用有时油量变化)。可粗略地看作为一段特殊的速度

特性曲线。

∴调速器特性,可以看作一段特殊的负荷特性和一段特殊的速度特性的组合,可间接分析负荷特性和速度特性。

15轮式拖拉机实现转向的条件是什么。

实现转向的条件:

1 两前轮的偏转产生转向力矩(转向操纵机构完成)。

前转偏转,地面对前轮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P 对后轮中心C产生转向力矩(Ma)。Ma=PL。在Ma作用下行驶中绕O点圆弧转动。

R为转向半径。R=+Lctga

2 两前轮偏转角度不等(转向梯形完成)

转向时,为使两导向轮无侧滑的纯滚动,两导向轮的轴向延长线必须交于转向中心O,两轮的偏转角必须不等,并且内侧角a>外侧角β。

L OA ctg L OB tg c ==

αβ ,L M L OA OB L OA L OB ctg ctg =-=-=-αβ 设计定型后L M =常数, 即常数==-L M ctg tg c αβ 即转向中,两导向轮的余切之差必须保持一个常数(M/L )

即必须保持上式关系,这是两前轮实现纯滚动的条件。

3 两后轮转速不等(差速器完成)

因为内侧轮阻力大于外侧轮(差速器作用), 所以外侧轮转速大于内侧论转速。 转小弯时,单边制动。

16简述差速器的差速原理。

差速器的运动学特性(转速分配)

ω0-差速器的角速度。ωx -行星轮自转角速度。

ω1-慢速侧半轴角速度。ω2-快速侧半轴角速度。

A -半轴轮的节园半径。

B -行星轮的节园半径。

1、 直线行驶:

两驱动轮阻力相等 因为a 、b 点阻力相等

ωx =0 ω0=ω1=ω2

所以差速器只公转、两驱动轮转速相等。

2、 转弯:(右转)

两驱动轮阻力不等,即a 、b 两点阻力不等,内(右)侧阻力加大(b 点>a 点)ω1不等于ω2(ω1<ω2)

因为a 、b 点阻力不等产生力矩,行星轮开始自传,并随壳体一起公转。 a 点:半轴轮转向与行星轮相同(向内)。

Va=ω0A+ωx B …….①. 式中:ω0A ….公转速度;ωx B …..自转速度。

b 点:半轴轮转向与行星轮相反。

Vb=ω0A -ωx B …….②.

∵ Va=ω2A ,代入①式,ω2A =ω0A+ωx B ,同除A 。

A B

x 02ωωω+=…….③ ∵ Vb =ω1A ,代入②式,ω1A =ω0A -ωx B ,同除A 。 得

A B

x 01ωωω-=…….④ 求两驱动轮的角速度和: 0X 0X 0212A B A B ωωωωωωω=-++

=+…..⑤ ∴

22

10ωωω+=.....⑥ ω1+ω2=2ω0 当ω1=0时,ω2=2ω0…..⑦

当ω0=0 时, ω1=-ω2……⑧ 17简述蹄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踏下踏板,总泵活塞右移,将液压油压出进入分泵,分泵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外移,撑开制动蹄,使制动蹄压向制动鼓,产生制动力。

一、蹄式

组成:制动鼓、制动蹄、凸轮、柱簧、连接片。

工作:凸轮撑开两蹄,压向制动鼓,摩擦制动。

(1)自动增力:左蹄:摩擦力与撑开方向相同,自动增力;右蹄:摩擦

力与撑开方向相反,自动减力。

(2)单片受力:蹄片在其长度上单位压力不等,按正弦曲线变化,中间大,两蹄小,磨损不均。

(3)连接片:能使蹄磨损均匀些,并自动补偿磨损间隙。

18什么是前轮定位,其作用是什么。

19耕深的调节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耕作深度的调节:高度调节;位调节;力调节;

一、高度调节:农具靠地轮对地面的仿形来维持一定的耕深,当调节地轮改变地

轮与农具工作部件底平面之间相对位置时,可改变耕深。

农具重量多部分地轮承担。比阻一致时,耕深均匀,比阻不一致时,松软土,地轮下陷较深,耕深大;硬土,地轮下陷较浅,耕浅。油缸处于

浮动状态。

二、位调节:农具靠液压悬吊在一定位置,工作中,农具相对拖拉机的位置固定

不变,只有搬动位调节手柄才能调节农具的离地高度。

平地,土质不等,耕深一致;不平地面耕深不一致。

三、力调节:根据农具所受到的阻力不同,经力调节总成反应到液压系统,使农

具自动调节工作深度。

20列表说明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1位调节的工作过程

位调节装置:由位调节手柄、偏心轮、位调节杠杆、滚轮、内提升臂、扇形凸轮、栓簧等组成。

提升:搬动位调节手柄向后移动,偏心轮左移,在滚轮作用下,杠杆顺时针转动,克服拉簧力,杠杆凸起,离开主阀,主阀在弹簧作用下被全部推出,处于提升位置。回油阀右移堵死回油孔,单向阀开,油液进入油缸,提升。

泵→主阀二槽→回油阀→单向阀→油缸。

提升中立:农具提升,内提升臂顺时针转动,扇形凸轮升程减小,杠杆在拉簧作用下逆时针转动,将主阀压入5毫米处于中立。回油阀打开,油泵卸荷。单向阀关闭,油缸油液不进不出。

下降:手柄前移,偏心轮顺转,滚轮离开凸轮,在拉簧作用下,杠杆逆转,凸起部将主阀全部压入,油缸回油孔开,主阀一槽与回油阀后腔通,回油阀左移,回油孔开,单向阀关。

泵→主阀二槽→回油阀前部→回油孔→油箱。活塞内移,农具下降。

下降中立:农具下降,内提升臂逆时针转动,经滚轮使杠杆顺时针转动,杠杆凸起离开主阀,主阀在弹簧作用下外移堵死油缸回油道,单向阀关,油缸油液不进不出中立。回油孔开,油泵卸荷。

2力调节的工作过程

组成:力调节手柄、偏心轮、拉杆、拉簧、推杆、力调节弹簧、弹簧杆。

提升:将力调节手柄后移,偏心轮逆转,在推杆作用下,杠杆顺转,克服拉簧力,凸起部离开主阀,主阀外伸,回油关,单向阀开,农具提升。

农具出土,阻力减少,弹簧左移,在拉簧作用下,力杠杆右移。弹簧杆左移量较小,杠杆右移量也较小,不能使主阀中立。

农具的提升使内提升臂顺转,凸轮离开滚轮,拉力下,使杠杆右移,将主阀推回中立位置。

下降:力手柄前移,偏心轮顺转,拉簧作用下,力杠杆逆转,将主阀压入,回开,单关,农具下降,入土,推杆与弹簧总成间出现间隙。

农具入土,阻力加大,压缩力弹簧,弹簧杆右移,消除间隙,后推动推杆右移,杠杆顺转,离开主阀,主阀外伸于中立位置。

耕深的自动调节:

当推力增加时,弹簧再压缩,推杆右移,杠杆顺转,离开主阀,主阀外伸提升,阻力减小,推杆左移,杠杆下端右移,推主阀于中立位置。

当推力减小时,弹力大于推力,弹杆左移,杠杆下端右移,将主阀压入,农具下降。当阻力大于弹力时,弹杆右移,使杠杆顺转离开主阀,主阀外伸于中立位置。

这样利用弹力与推力相互平衡,保持一定耕深。

力调节弹簧的双向作用

浅耕时,上拉杆力弹簧受拉,杠杆下端右移,主阀压入,农具下降。

耕深加大,拉力减小,弹簧推杆右移,杠杆下端左移,主阀外伸于中立。

力调节手柄的使用

力或位调节手柄在下降位置时,力、位杠杆都在主阀上,其中一个无论怎样动也不能提升。

(1)使用一个手柄时,另一个手柄必须处于提升位置。

(2)用力调节时,可以用位调节手柄控制提升高度。

(3)使用力调节时,上拉杆应连接在力调节总成上;使用位调节时,上

拉杆应连接在拉销上。

21列表说明分置式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

提升:手柄上提,主阀下移,回位弹簧压缩,定位钢球定于上槽中。

泵→回油阀→P →主阀第三环槽→B →油缸下腔,活塞上移提升,

油缸上腔→A→第五环槽→T→油箱。

中立:

手柄下移至中立位置,A 油道由五六环带密封,B油道由三四环带密封,缸油不进不出,W油道于第一环槽通。

油泵→节流孔→W →第一槽→第二槽→出油孔→油箱。压差下,回油阀弹簧压缩,回油阀打开。

油泵→回油阀→回油孔→油箱

压降:

手柄下移一档,主阀提升,定位阀定于下槽,回位弹簧仍压缩。

油泵→回油阀→第五环槽→A→油缸上腔,活塞下移,强迫下降,油缸下腔→ B →第三环槽→出油孔→油箱。

因为槽浅,下降深度由手控制,松手回位。

若下降到底不松手,油压升高,油-节流孔-安全阀-油箱。

经节流孔出现压差,回油阀开,油-回油阀-回油孔-油箱。

浮动:

手柄再下移,主阀上升最高,定位球定于套筒最下端,回位弹簧仍压缩。

A油道经最下端与油箱通;上下腔无压力,浮动。

B油道→第三环槽→出油孔→油箱

W油道开,油泵→节流孔→第二环槽→第五环槽→出油孔→油箱。

回油阀开,油泵→回油阀→回油孔→油箱。

不能自动回中,由手柄控制。

22绘简图并说明泰山—12拖拉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

1、油泵的工作过程

偏心转过,弹簧作用下,柱塞下行,上腔容积增大,压力下降,单向阀关,球阀开,油经进油孔进入上腔为进油过程。

偏心轮作用下,压弹簧,柱塞上行,上腔容积减小,压力上升,单向阀开,球阀关,油被压出进入分配器,为压油过程,连续动作。

2、分配器的工作过程

提升后扳手柄,主阀转动,一个凸起关回油孔,分配器进油孔与油缸进油孔通。

油液:油泵→进油孔→油缸孔→油缸→活塞后移提升,当节流阀打开时,提升终了。

中立手柄于中间位置另一个凸起关油缸孔,进油孔与回油孔相通。

油缸不进不出,农具高度不变。

油泵→进油孔→回油孔→油泵卸荷。

下降手柄前移,油缸孔、进油孔、回油孔都相通。

泵→进油孔→回油孔→油泵。

缸→阀中心孔→回油孔→油泵。

23写出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4简述机械振动式调压器的工作原理。

25简述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一、蓄电池点火系的工作原理

断电器触点闭合:

低压电流由蓄电池正极电流表点火开关电源-开关接线柱附加电阻开关接线柱初级线圈“—”接线柱断电器触点搭铁蓄电池负极。

初级电动势为20V左右;次级电动势为1500~2000V,不能击穿火花塞间隙跳火,次级不能形成回路。

1、断电器触点打开:

初级磁场迅速消失,次级电动势为15000~20000V,击穿火花塞间隙跳火。

次级电路为:次级线圈中央高压线配电器分缸高压线火花塞搭铁蓄电池电流表点火开关电源-开关接线柱附加电阻开关接线柱初级线圈次级线圈。

初级线圈产生的200~300V自感电动势向电容器充电, 保护了触点。

2、火花放电过程:分为电容放电过程和电感放电过程。

电容放电是分布电容放电, 包括次级线圈的匝间电容、高压线与机体间的电容、火花塞电极间的电容等。电容放电时间短,约1微妙,但电流大,约

几十安培。

电感放电是次级线圈的磁场放电,时间长,约几十毫秒,但电流小,约几十毫安

26简述离心式和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调节装置的工作过程。

①离心式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作用: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

组成:由分电器轴、托板、销轴、飞快、销钉、拉簧、拨板等组成。

工作:工作中,分电器轴通过托板带动飞快转动,飞快的销钉带动拨板和凸轮转动。当转速升高时,飞快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拉簧拉力向外甩开,销钉推动

拨板并带动凸轮相对分电器轴转动一角度,使凸轮提前顶起触点,点火提前

角增大。当转速降低时,飞快离心力减小,弹簧将飞快拉回,使凸轮反向转

动一角度,点火提前角减小。

②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

作用:随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

组成:由拉杆、膜片、弹簧、真空管、外壳等组成。

工作:工作中,当负荷减小时,节气门开度小,右气室真空度增大,左气室的大气压力克服弹簧弹力将膜片推向右侧,拉杆带动底版和触点逆凸轮旋转方向转动一角度,点火提前角增大;当负荷增大时,节气门开度增大,右气室真空度减小,弹簧的弹力将膜片推向左侧,拉杆带动底版和触点顺凸轮旋转方向转动一角度,点火提前角减小。

③辛烷值校正器

作用:根据所用燃料的辛烷值不同,改变点火提前角。

组成:由带有刻度的固定板、带有箭头的调节板和定位螺钉等组成。

工作:松开定位螺钉,将调节板连同分电器壳一起将指针向“+”方向转动一角度,点火提前角增大;反之,指针向“—”方向转动,点火提前角减

小。

27简述单作用和双作用离合器的工作过程。

工作:

分离:踏下踏板,经杆件,分离轴承前移,先消除自由行程间隙,然后压缩弹簧使压盘后移,压盘离开摩擦片,产生分离间隙(两侧),摩擦力消失,

动力切断。

结合:松开踏板,压盘后移将摩擦片压紧在飞轮上。 弹力-压盘-摩擦片-飞轮。

摩擦传力:飞轮-摩擦片-离合器轴,动力结合。再松,分离轴承后移产

生自由间隙

工作:

分离:踏下踏板,分离轴承前移,消除自由间隙(2mm )后压动杠杆使主压盘后移

主压盘离开主摩擦片,产生分离间隙,切断行驶动力。这时主压与

联动销间的 2mm 间隙基本消除。再踏,完全消除2mm 间隙后,

经联动销,带动副压盘压缩碟簧后移,产生分离间隙,切断动力输

出。

结合:松开踏板,碟簧作用下将副压盘压向副摩擦片,动力输出结合。

飞轮-副摩擦片-副离合器轴再松,主压盘前移,压向主摩擦片,行驶行驶驱动力结合,产生2mm 间隙,飞轮―壳体―主压盘―主摩擦片―主离合器轴

28简述碟形弹簧的变形特性。

碟行弹簧

碟行弹簧,非线性,其特性跟截面高与厚度之比有关,即H /h 通常取

222ππh H

;

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时两弹簧弹力均为Pa ,当摩擦片等量磨损L2后,弹簧伸长等量L2,弹簧力下降为PC 略小于Pa,能保证可靠工作。螺旋簧.弹力下降为P ′C 远小于Pa ,弹力不足,打滑,无力。

彻底分离时:弹簧近一步被压缩,变形量增加L1,碟簧弹力下降为Pb πPa,

轻便省力。螺旋簧,弹力上升为P ′b , P ′b φ Pa ,操作费

力。

特点: 1. 相同磨损量下,碟簧弹力变化小,工作可靠.

2.碟簧在超过最大变形量后,弹力下降,操作省力. 29绘简图并说明泰山—12、25、50变速箱各档位的传递路线。 组合式变速箱

(1)利用高低档滑动齿轮作副变速(太-25)

主变速箱为一个间单变速箱;副变速箱由高低档 双联齿轮和高低档滑动齿轮

组成。

构造:1轴为输入轴 2轴为输出轴,还

有中间轴和 倒档轴。Z5与Z11

为常啮合齿轮。

工作:

高档:Z11与Z12直接啮合。

1档,1轴-Z1-Z7-Z11-Z12-二轴。

2档,1轴-Z2-Z8-Z11-Z12-二轴。

3档、1轴-Z3-Z9-Z11-Z12-二轴。

4档、1轴-Z4-Z10-Z11-Z12-二轴。

低档:

1档,1轴-Z1-Z7-Z11-Z5-Z6 -Z

外齿-二轴。

2档,1轴-Z2-Z8-Z11-Z5-Z6 -Z

外齿-二轴。

3档、1轴-Z3-Z9-Z11-Z5-Z6 -Z外齿-二轴。

4档、1轴-Z4-Z10-Z11-Z5-Z6-Z外齿-二轴。

倒档:低倒,1轴-Z2-Z13-Z14-Z8-Z11-Z5-Z6 -Z外齿-二轴。

高倒:1轴-Z2-Z13-Z14-Z8-Z11-Z12-二轴。

(2)利用行星齿轮机构作副变速(太—50)

构造:1轴,2轴,变速齿轮,行星轮机构主要有:太阳轮,行星轮,星轮架,结合套组成。

4个主动齿轮和4个被动齿轮,分别啮合时完

成四个档位。

当结合套的外齿与轮架内齿啮合时为四个低档。

当结合套的内齿与太阳轮啮合时,为四个高档。

结合套的移动还可实现两个倒档。共十个档位。

工作:

低档:

1档,1轴-Z4-Z8-中间轴-Z10-Z11-

Z15-Z14-2轴。

2档,1轴-Z3-Z7-中间轴-Z10-Z11-Z15-Z14-2轴。

3档,1轴-Z2-Z6-中间轴-Z10-Z11-Z15-Z14-2轴。

4档,1轴-Z1-Z5-中间轴-Z10-Z11-Z15-Z14-2轴。

倒档:1轴-Z3-Z9-Z8-中间轴-Z10-Z11-Z15-Z14-2轴。

高档:

1档,1轴-Z4-Z8-中间轴-Z10-Z13-2轴。

2档,1轴-Z3-Z7-中间轴-Z10-Z13-2轴。

3档,1轴-Z2-Z6-中间轴-Z10-Z13-2轴。

4档,1轴-Z1-Z5-中间轴-Z10-Z13-2轴。

倒档:1轴-Z3-Z9-Z8-中间轴-Z10-Z13-2轴。

(3 ) 横轴式变速箱:(太-12)

构造:5根轴13个齿轮1轴为离合器轴5轴为输出轴5轴齿轮与从动齿轮组成中央传动齿轮副。3轴左边Z5副变速(高低档)滑动齿轮。右

边为主动齿轮。

2轴副变速主动齿轮。4轴为主变速滑动齿轮。倒档无高低之分。

工作:低档:

1档,1轴-Z1-Z2-Z3-Z5-Z8-Z11-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2档,1轴-Z1-Z2-Z3-Z5-Z6-Z9-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4档,1轴-Z1-Z2-Z3-Z5-Z7-Z10-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高档:

3档,1轴-Z1-Z2-Z4-Z8-Z11-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5档,1轴-Z1-Z2-Z4-Z6-Z9-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6档,1轴-Z1-Z2-Z4-Z7-Z10-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倒档:1轴-Z1-Z2-Z3-Z9-Z12-Z13-Z14-Z15-中央传动。

30简述电起动机的工作过程。

工作:接通开关,线圈通电产生吸力,吸引铁芯内移推动接触片与接线柱连接,电流进入电动机转子转动;同时,铁芯的内移经拉杆和拨叉推出啮合器与飞轮啮合。起动机转动带动发动机起动。

断开开关,线圈电流和磁场消失,起动机停转,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啮合器退回,与飞轮脱开啮合。

31简述二接线柱和三接线柱高压线圈的接线方法。

三接线柱式:“电源—开关”接线柱与驾驶室的电源总开关连线相接;“开关”接线柱与起动开关相接。“—”接线柱与断电器接线柱相接。在“电源—开关”和“开关”接线柱之间连接有附加电阻。

两接线柱式:“+”接线柱有两根线,一根白线为欧姆的电阻线,与电源总开关连线相接;另一根蓝线与起动开关相接。“—”接线柱与断电器接线柱相接。

附加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附加电阻起到稳定初级电流的作用。起动时,初级电流不经过附加电阻而由蓄电池直接经“开关”接线柱进入初级线圈。

32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区别是什么

在内燃机的理论研究中,为分析循环中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过程的方便性,不考虑实际循环中各种损失的循环,为理论循环。

理论循环的假设:

(1)以空气为工质,在循环过程中,工质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工质不需更换。(2)燃烧和排气过程,以工质从热源吸热和向冷源放热来代替。

(3)压缩和膨胀过程在绝热情况下进行。

(4)工质的比热是常数,不随温度压力变化。

33写出冷却系大小循环时水的循环路线。

小循环:当水温低于343K-349K时,主阀门关副阀门开,冷却水不进入散热器,而从副阀门经旁通孔直接流回水泵。冷却水在水泵和发动机水套之间进行循环,称为小循环。

冷却水的循环路线为:水泵-机体-缸盖-节温器副阀门-机体水孔-水泵。

大循环:当水温在358K以上时,主阀门全开,副阀门将旁通孔完全关闭,冷却水全部流经散热器,在散热器与发动机水套之间进行循环,称为大循环。

冷却水的循环路线为:水泵-机体-缸盖-节温器主阀门-散热器-水泵。

当水温在343~350K时,主阀门部分开放,部分冷却水流入散热器,大小循环同时进行。冷却水流经散热器后,水温可降低10K左右。

34简述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排气过程

从排气开始到气缸压力降至大气压力为止的这个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

从气缸压力达到大气压力开始直至活塞到达上止点为止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从活塞到达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为止的这个时期,称为惯性排气阶段。

排气结束时,缸内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

(二)进气过程

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气体进入气缸。同时受到缸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而缸内压力升高,直至进气门延迟关闭,进气结束。进气结束时,由于存在进气管道阻力,气缸压力稍低于大气压力。

35柴油机与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有何不同

(3)混合气的形成方式:有空间混合式和油膜蒸发式,由燃烧室形状而定。

空间混合:燃油喷入燃烧室空间,利用燃油的均匀分布和油粒的细微度,与高速气流进行混合。

油膜混合:将燃油喷在燃烧室壁面,利用壁面的高温分层蒸发与高速气流混合。一、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

柴油的粘度较大,不易蒸发。采用高压喷射、高温蒸发和强涡流旋转混合。

混合气的形成特点是:

1、混合气的形成在燃烧室内进行,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

2、由于燃油喷射的不均匀,燃烧室内混合气的形成不均匀。

3、混合气的形成时间短,当柴油机转速为2000转/时,混合气的形成时间为

~秒。

4、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重叠进行,边喷油、边混合、边燃烧。

5、强烈的气流运动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混合

二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

一、混合气的形成

简单化油器由浮子室、浮子、针阀、喷管、量孔和节气门等组成。

当空气流经喉管时,因截面积减小,流速增大,压力降低。汽油在真空吸力作用下,自浮子室经喷管喷入喉管处高速运动的气流中,被气流冲散。汽油在随空气流动中蒸发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过程从化油器开始,直至压缩行程接近终了点火开始时结束。36影响换气过程的因素是什么

二、影响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因素

(一)配气定时

气门过早开启和过迟关闭会降低充气效率和发动机功率。进气迟闭角对充气效率影响最大。每种发动机有一套适应的配气定时。

配气定时由配气凸轮的外廓尺寸和正时齿轮的安装位置保证。使用中须正确调整气门间歇,确保配气定时。

(二)换气系统的结构

进、排气系统的气流阻力对充气效率的影响较大。气流阻力与尺寸、结构形状和使用情况有关。进、排气管和气门的通道截面大,管道内壁光滑,拐弯过度圆滑,则气流阻力小。空气滤清器滤芯阻塞时,则气流阻力较大。

适当加长进气管长度,可提高充气效率。在一定转速下,不同管径的进气

管其最佳长度也不同。管径粗,最佳长度大;管径细、最佳长度短。排气管

以短而粗为好。

(三)转速和负荷

1.转速:当负荷不变,转速增加时,进气管内气体流速增加,气流阻力增大,进气压力减小,充气效率下降。反之,充气效率上升。

2.负荷:当转速一定,负荷变化时:柴油机负荷增加机件温度上升,使进气温度

增加,密度减小,充气效率下降。反之,负荷减小时,使进气温度减小,气体密度增加,充气效率上升;汽油机负荷减小时,节气门开度变小,节流损失增加,充气效率下降。

拖拉机汽车学A卷-试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拖拉机汽车学( A )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0 分) 1.活塞环的端间隙指的是活塞环( )的间 隙。 A. 放入汽缸后切口处 B. 自由状态时切口处 2.活塞环的边间隙指的是活塞环( )的间隙。 A.切口处 B.与汽缸之间 C.与环槽之间 3.气门间隙过大将造成( )。 A. 汽缸漏气 B. 气门早开 C. 气门晚开 4.气门间隙过小将造成( )。 A.汽缸漏气 B.气门开启延续时间缩短 5.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大将造成( )。 A .离合器打滑 B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6.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小将造成( ) C.轴承预紧力、二轴轴向位置、啮合印痕 10.简单式差速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是( )。 A.差扭不差速 B.差速不差扭 C.即差速又差扭 11.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 )。 A. 耕深均匀性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 耕深均匀性好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 耕深均匀性差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2.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位调节法耕作时,( )。 A .耕深均匀性好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 耕深均匀性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3.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4.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 ) A. 耕深均匀性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 耕深均匀性较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5.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 )。 A. 耕深均匀性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 耕深均匀性好 , 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16.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位调节法耕作时,(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7.轮式拖拉机带牵引农具作业时,驱动轮增加的载荷( A.小于 B.等于 18.轮式拖拉机带悬挂农具作业时,驱动轮增加的载荷(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9.驱动轮滑转滚动时,轮子的滚动半径(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20.轮子滑移滚动时,轮子的滚动半径( )轮子的理论半径。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A. 离合器打滑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C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增加 7.变速箱互锁机构的作用是( A. 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用 8.变速箱自锁机构的作用是( A. 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9.中央传动调整的内容是( )。 B. 防止脱档 )。 B .防止挂倒档 )。 A.轴承预紧力、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B.轴承间 隙、 C.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 C. 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用 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C.与环槽之间 C.气门晚开 C.离合器不能可靠传递动力 )从动轮减小的载荷。 C.大于 )从动轮减小的载荷。 )轮子的理论半径

机械工程材料试题及答案二

机械工程材料试卷二一、名词解释:(10分) 1、固溶强化; 2、加工硬化; 2、合金强化; 4、热处理; 5、细晶强化;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30分)

三、分析(20分) 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 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 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 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 4、表面淬火目的 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四、选择(20分)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 (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 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 (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 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 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 8. 二次硬化属于(d) (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 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 (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b)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提高抗腐蚀性,防止晶间腐蚀(c)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10.推土机铲和坦克履带板受到严重的磨损及强烈冲击,应选择用(b ) (a)20Cr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ZGMn13—3经水韧处理(c)W18Cr4V淬火后低温回火

拖拉机汽车学汇总

油器用细孔(d=~),多孔(i=6~12),高压(20~150MPa),大喷射角(140~160o)保证。2球型燃烧室:强涡流,靠油膜蒸发混合,工作柔和,起动困难,1~2喷孔,喷油压力高,低速排烟大。 3ω型燃烧室:形状简单、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工作粗暴;要求采用进气涡流,空间混合,喷油压力高, 4 ~6喷孔,喷射角140~160o 1、涡流速度高,可降低喷雾质量,轴针式单喷孔。 2、高速性能好,n增加涡流强,充气效率高,α=~。 3、Pc高(~),Pz低(~),噪音低。 4、着火延迟期短,Tz下降NO、HC、微粒低、排污低。 5、对油品要求低。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是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 铲形燃烧室 开式空间混合 双涡流燃烧室 直喷燃烧室 ω形燃烧室 半开式U形燃烧室,空间油膜混合 球形燃烧室,油膜蒸发混合 2、分隔式燃烧室: 主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有切向通道 副燃烧室 予燃室:有多孔通道 2什么是气缸间隙,活塞环的边间隙和开口间隙。 气缸间隙:活塞在气缸内,裙部最大直径与缸壁之间的配合间隙。 活塞环的边间隙:活塞环在环槽内的轴向间隙。 边间隙过小:活塞环易卡死在环槽内,不起密封作用。 边间隙过大:加剧活塞环的泵油。 活塞环的端间隙:活塞环在气缸内开口处的间隙。 端间隙过大:易漏气和上窜机油。 端间隙过小:易加大摩擦阻力或拉缸。 3简述活塞环的泵油原理。 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活塞下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上端面,在环的下部和内侧间隙中,充满从缸壁上刮下的机油;当活塞上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下端面,将机油向上挤压,最后泵至燃烧室被燃烧,增加机油消耗。活塞环边间隙越大时,泵油越严重。

应用题练习(二)

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共45个头,146只脚,问笼中鸡兔各几只? 鸡17;兔:28只 在操场上停放39辆车,包括三轮车和自行车,两种轮子的总和为96个,问三轮车和自行车各多少辆? 三轮:18;自:21 在操场上停放自行车和小汽车共40辆,轮子共120个,问自行车和小汽车各多少辆? 各20辆 用2元钱买8分钱邮票和4分钱邮票共34张,问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8分:16张;4分:18张 李教师领着全班同学去划船,已知全班64名同学,共租大、小船只10条,恰好都坐满,大船每条坐10人,小船每条坐5人,问大船、小船各几条? 大:3条;小:7条 小军用6元钱买5角和2角邮票共18张,问这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5角:8张;2角:10张 丽丽的存钱罐里有2分,5分硬币共143枚,共421分钱,问存钱罐里2分和5分各多少枚? 2分:98;5分:45 三年一班44人去公园划船,他们租了大小船共9条,大船每条坐6人,小船每条坐4人,正好坐满,问他们租大、小船各几条? 大:4;小:5 一只松鼠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4个。雨天每天可采16个,它一边采了8天,共采了168个松子,问这8天中几个晴天几个雨天? 晴:5;雨:3 鸡兔同笼共66只,兔脚比鸡脚多48只,问鸡、兔各几只? 鸡:36只;兔:30只

小明和小胜两人参加数学竞赛,试卷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或者不做一题倒扣2分,两人都将20道题全做了共得了151分,其中小明比小胜少得21分,问两人各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小明对15道;小胜对18道 鸡兔同笼共100只,鸡比兔少16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鸡:64只;兔:36只 某小学生参加环境知识抢答比赛,已知抢答规则是:每个参赛者从100分开始算分,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30分,这名同学一个抢答了10道题,得200分,问他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对:8道; 小明参加少儿数学智力竞赛抢答题,已知抢答的规则是:每个参赛者从100分开始计分,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5分,小明共抢答了15道题,得205分,问小明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对12道; 鸡兔同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几只? 鸡:63;兔:37 鸡兔同笼,鸡的只数是兔的3倍,鸡、兔共有110只脚,问鸡兔各几只?鸡:33;兔:11 方阵问题 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外层每边有15人,问最外层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用棋子排成一个实心方阵,最外层有64粒棋子,问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粒棋子?这个方阵共有多少粒棋子? 用棋子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有32粒棋子,问次外层有多少粒棋子?次外层每边有多少粒棋子? 用棋子排成一个中空方阵,方阵共有4层,最外边每边有10个棋子,求棋子的总数?

《拖拉机汽车学》期末复习题资料

《拖拉机汽车学》期 末复习题

《汽车拖拉机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上止点是指活动活塞在汽缸中运动,活塞顶部所处位置(B) A、离曲轴中心最近 B、离曲轴中心最远 C、一个行程 D、工作容积 2、活塞行程是指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所经过的(D) A、时间 B、面积 C、体积 D、距离 3、燃烧室容积是指活塞顶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间容积,此时活塞(C) A、正在运动 B、静止 C、位于上止点 D、位于下止点 4、若发动机工作顺序为 1-3-4-2,当第一缸处于压缩行程时,第四缸处于(A) A、排气行程 B、吸气行程 C、做功行程 D、压缩行程 5、单位有效功率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燃油量为(D) A、燃油消耗量 B、有效燃油消耗量 C、燃油消耗率 D、有效燃油消耗率 6、活塞环的端间隙一般为(D) A、0.04-0.15mm B、0.5-0.6mm C、1-2mm D、0.25-0.8mm 7、活塞环的种类有(A) A、气环与油环 B、平环 C、锥形环 D、扭曲环 8、顶置式气门配气机构,进、排气门都安装在(C) A、汽缸的侧面 B、推杆上 C、汽缸盖上 D、凸轮轴上 9、汽油机在工作时,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装置是(B) A、输油泵 B、化油器 C、喷油器 D、汽油箱

10、在柴油机的工作顺序,定时、定量、定压将雾化良好的清洁柴油喷入燃烧 室,并将它与空气迅速而良好地混合和燃烧的系统是(D) A、润滑系 B、冷却系 C、点火系 D、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11、喷油泵柱塞供油量的大小决定于(C) A、预升程 B、剩余升程 C、供油有效升程 D、减压升程 12、调速器的功能是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油量,使(A) A、柴油机的转速基本上保持不变 B、柴油机的转速提高 C、柴油机的转速降低 D、柴油机的转速保持不变 13、在汽油机上,输油泵保证连续不断地将燃油输向(D) A、喷油器 B、喷油泵 C、油箱 D、化油器 14、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以调节冷却强度的是(B) A、水泵 B、调温器 C、风扇 D、缸盖出水口 15、在拖拉机、汽车上被广泛采用的起动方法是(B) A、人力起动 B、电起动机起动 C、柴油机用汽油机起动 D、柴油机用汽油起动 16、离合器分离过程中,踏板总行程是(C) A、工作行程 B、自由行程 C、自由行程与工作行程 D、分离间隙 17、中央传动、差速器、最终传动及半轴登部件组成了(A) A、后桥 B、传动系 C、变速箱 D、制动器 18、一般拖拉机的转向节立轴内倾角为(B) A、50° B、3°~9° C、180° D、30°

拖拉机汽车学B卷-试题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拖拉机汽车学(B)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摩擦式离合器由()四部分组成。 A.飞轮、压盘、从动盘、压紧弹簧 B.主动部分、从动盘、压紧弹簧、分离踏板 C.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操纵机构 2.前轮定位的内容是()。 A.转向节立轴内倾、转向节立轴前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B.转向节立轴内倾、转向节立轴后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C.转向节立轴内倾、转向节立轴后倾、前轮内倾、前轮前束 3.蹄式制动器的特点是()。 A.有增力作用、操纵较轻便、制动效果不够稳定 B.有增力作用、操纵费力、制动效果不够稳定 C.有增力作用、操纵较轻便、制动效果稳定 4.与蹄式制动器相比,盘式制动器具有()。 A.散热性差、热膨胀量小、操纵方便、浸水后制动器效能降低较小 B.散热性好、热膨胀量小、操纵方便、浸水后制动器效能降低较大 C.散热性好、热膨胀量小、操纵方便、浸水后制动器效能降低较小 5.采用转向离合器的履带拖拉机转向时,() A.拖拉机平均速度不变,最小转弯半径等于B B.拖拉机平均速度不变,最小转弯半径大于B C.拖拉机平均速度降低,最小转弯半径等于B 6.高度调节、力调节、位调节三种工作深度调节方法中,()对拖拉机驱动轮有增重作用。 A.力调节、位调节 B.高度调节 C.三种方法 7.浮式的带式制动器,拖拉机制动时()有自动助力作用 A.前进和倒退均 B.前进时 C.倒退时 8.东风—50液压系,农具在下降过程中,主控制阀处在()位置,回油阀处在()位置。A.下降,关闭 B.下降,打开 C.中立,打开 9.全浮式半轴指的是()的半轴。 A.只传递扭矩,不承受弯矩 B.即传递扭矩又承受弯矩C.即传递扭矩又承受水平和垂直弯矩10.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按曲轴转角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和补燃期四个时期。 A.后燃期B.明显燃烧期C.缓燃期 11.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分为()阶段。 A.三个B.四个C.五个 12. 纸质机油滤清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滤器效果好、 过滤阻力()、成本低等特点。 A.小B.较大C.大 13. 低压充气轮胎的充气压力为()MPa。 A.0.10-0.15 B.0.15-0.45 C.0.5-0.7 14.偏转前轮转向的车辆在转向时,内侧偏转角α比外侧偏转角β()。 A.小B.相同C.大

拖拉机汽车学.

1盆形:进气无涡流,以空间混合为主,雾化质量以高细微度及均匀分布实现。喷油器用细孔(d=0.15~0.35mm),多孔(i=6~12),高压(20~150MPa),大喷射角(140~160o)保证。2球型燃烧室:强涡流,靠油膜蒸发混合,工作柔和,起动困难,1~2喷孔,喷油压力高,低速排烟大。 3ω型燃烧室:形状简单、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热效率高;工作粗暴;要求采用进气涡流,空间混合,喷油压力高, 4 ~6喷孔,喷射角140~160o 1、涡流速度高,可降低喷雾质量,轴针式单喷孔。 2、高速性能好,n增加涡流强,充气效率高,α=1.2~1.3 。 3、Pc高(0.7~0.8MPa),Pz低(5.5~6.5MPa),噪音低。 4、着火延迟期短,Tz下降NO、HC、微粒低、排污低。 5、对油品要求低。 1、直接喷射式燃烧室:直接喷射式燃烧室是将柴油直接喷入气缸。 铲形燃烧室 开式空间混合 双涡流燃烧室 直喷燃烧室 ω形燃烧室 半开式U形燃烧室,空间油膜混合 球形燃烧室,油膜蒸发混合 2、分隔式燃烧室: 主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涡流室:有切向通道 副燃烧室 予燃室:有多孔通道 2什么是气缸间隙,活塞环的边间隙和开口间隙。 气缸间隙:活塞在气缸内,裙部最大直径与缸壁之间的配合间隙。 活塞环的边间隙:活塞环在环槽内的轴向间隙。 边间隙过小:活塞环易卡死在环槽内,不起密封作用。 边间隙过大:加剧活塞环的泵油。 活塞环的端间隙:活塞环在气缸内开口处的间隙。 端间隙过大:易漏气和上窜机油。

端间隙过小:易加大摩擦阻力或拉缸。 3简述活塞环的泵油原理。 活塞环的泵油作用:活塞下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上端面,在环的下部和内侧间隙中,充满从缸壁上刮下的机油;当活塞上行时,环紧贴环槽的下端面,将机油向上挤压,最后泵至燃烧室被燃烧,增加机油消耗。活塞环边间隙越大时,泵油越严重。 4什么是配气象位。气门重叠角和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过小对发动机有何影响。 一、配气相位 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延续时间所占用的曲轴转角,称为配气相位。 气门间隙:给气门受热膨胀留有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 顶置式的气门间隙在气门杆与摇臂头之间;侧置式的气门间隙在气门杆与挺柱之间。气门间隙过小:气门密封不严,气门漏气。 气门间隙过大:气门开度减小,进气阻力增加,充气量不足。 气门间隙过大过小,都会使发动机功率不足,油耗增加。 进气门间隙为0.25~0.35毫米,排气门间隙为0.3~0.4毫米 5 1号泵与单体泵在油量调节机构上有何不同。 单缸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采用垫片调整,增加或减少泵体与齿轮室盖之间的垫片数,供油时间可延迟或提前。 Ⅰ号泵是改变凸轮轴与滚轮体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逆凸轮轴旋转方向转动喷油泵体,供油提前角增大;顺凸轮轴旋转方向转动喷油泵体,供油提前角减小。 Ⅱ号泵采用改变喷油泵凸轮轴与驱动齿轮的相对固定位置来调整。 6简述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1、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2、泵油过程:分进油、供油和回油三个阶段。 进油阶段:柱塞下行,当柱塞上缘打开柱塞套上的进、回油孔时,柴油经两个油孔进入柱塞上腔。 压油阶段:柱塞上行,当柱塞上缘将进、回油孔关闭时,柱塞上 方形成密闭油腔。柱塞继续上行,压力迅速升高,克服出油阀弹簧的 弹力和高压油管内的剩余油压,而打开出油阀,经高压油管向喷油器 供油。 回油阶段:柱塞继续上行,供油一直延续到柱塞斜槽上边缘与回油孔相通时,柴油由柱塞的轴向孔、径向孔、回油孔流回低压油腔,柱塞上方油压 迅速下降,供油停止。 7简述1号泵调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调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组成:驱动盘、推力盘、钢球、拉板、压盘、调速弹簧、起动弹簧、校正弹簧、支承轴、供油拉杆、调速手柄等组成。 工作:

(完整word版)拖拉机汽车学试题及其部分答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拖拉机汽车学》试题库 说明:1.试题库共有五类大题,140个小题。 2.试题涵盖了本课程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3.选题时应注意各主要章节和各类型试题的合理搭配。 一、选择题(各2分) 1.活塞环的端间隙指的是活塞环( A )的间隙。 A.放入汽缸后切口处 B.自由状态时切口处 C.与环槽之间2.活塞环的边间隙指的是活塞环( C )的间隙。 A.切口处 B.与汽缸之间 C.与环槽之间 3.气门间隙过大将造成( B)。 A.汽缸漏气 B.气门早开 C.气门晚开 4.气门间隙过小将造成( A )。 A.汽缸漏气 B.气门开启延续时间缩短 C.气门晚开5.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大将造成( B )。 A.离合器打滑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C.离合器不能可靠传递动力 6.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小将造成(A)。 A.离合器打滑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C.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增加 7.变速箱互锁机构的作用是( A )。 A.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B.防止脱档 C.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用 8.变速箱自锁机构的作用是( C )。 A.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B.防止挂倒档 C.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用

9.中央传动调整的内容是( A )。 A.轴承预紧力、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B.轴承间隙、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C.轴承预紧力、二轴轴向位置、啮合印痕 10.简单式差速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是(B)。 A.差扭不差速 B.差速不差扭 C.即差速又差扭11.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 A)。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2.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位调节法耕作时,(C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3.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 B )。 A. 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4.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 B )。 A. 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较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5.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 C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拖拉机汽车学(下)

1.说明拖拉机、汽车变速器的主要功用与类型。 变速器的功用是在内燃机转矩和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拖拉机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速度,以适应各种工况需要;在内燃机曲轴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拖拉机汽车能倒退行驶;在内燃机不停机的情况下,通过变速器能使拖拉机汽车较长时间停车。变速器的上述功用可以概括为“增扭减速、变扭变速、倒车停车”。 变速器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三种。 2.说明机械有级式变速器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主要有两轴式、三轴式和组合式。 (1)两轴式变速器:一根轴上的齿轮是固定不能轴向移动的,另一根轴上的齿轮则可轴向滑动。轴向移动滑动齿轮使不同对的齿轮啮合就可得到不同的传动比。 为了得到倒挡,需要在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加上一根倒挡轴,上面装有倒挡齿 轮。主动轴上的齿轮与倒挡上的齿轮啮合即可使从动轴反转而得到倒挡。 (2)三轴式变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与中间轴上的一个齿轮经常啮合,移动第二轴上的各滑动齿轮使之与中间轴上相应的齿轮啮合,就可得到不同的传动比。移 动第二轴上最前面的滑动齿轮,使齿轮上前端的啮合套与第一轴齿轮的内齿啮 合,就可由第一轴直接驱动第二轴,不经齿轮传动。为了得到倒挡,在这两根 轴上均有对应的齿轮供倒挡选用。 (3)组合式变速器:目前多采用由两个简单变速器构成的组合式变速器。这样用5对齿轮就可以得到6种传动比。但这种结构在工作时由于齿轮对数多、效率低, 且结构复杂,操纵杆件一般高两根变速杆。 3.试述机械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操纵机构包括常规操纵机构、便于换挡机构(同步器)以及负载换挡机构(负载换挡式变速器)变速箱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档行为,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箱内不同的齿轮工作。如在低速时,让传动比大的齿轮工作,而在高速时,让传动比小的齿轮工作。 4.阐述同步器功用及类型。 功用:一是接合套与接合齿圈尚未达到同步时,锁住接合套,使其不能与接合齿圈啮合,防止齿间冲击;二是促使接合套与接合齿圈尽快达到同步,缩短变速器换挡时间。类型分为常压式、惯性式和自行增力式 5.试分析锁环式惯性同步器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主要由接合套、花键毂、锁环、滑块、定位销和弹簧等构成。 6.试述液力变矩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主要由泵轮、涡轮、及导轮构成。液力变矩器工作时,环形空腔中的工作油液不仅绕变矩器轴做圆周运动,而且在循环圆内沿一定的方向循环流动,故可以使内燃机的转矩经泵轮传到涡轮直至输出油。由于导轮的作用,使得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的变化能够自动改变涡轮输出转矩的大小,满足车辆不同运行条件下的不同要求。

汽车拖拉机2复习题 (1)

第一章思考题 1.传动系统的基本功能 1)减速增矩:将发动机的高转速、小扭矩转变为驱动轮的低转速、大扭矩.应当有适当的传动比 2)变速变矩:当车辆的使用条件变化时,要求其牵引力和行驶速度也能变化,与之相适应。 3)改变方向:当车辆的发动机为纵向布置时,发动机曲轴与驱动轮轴互相垂直,需要改变动力传递方向。要实现车辆向前行驶或倒车,需要改变驱动轮旋转方向。 4)平顺离合:实现发动机无负荷启动、车辆平顺起步、顺利变换速度挡位、发动机不熄火情况下停车。能接通和切断动力传递路线。 2.后轮驱动汽车、轮式、履带式拖拉机的动力传递路线 汽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 轮式: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中央传动、差速器、最终传动、半轴。履带式:组成:离合器、传动轴、变速器、中央传动、左右转向离合器、最终传动。 3.离合器的分离过程、接合过程、摩擦力矩的变化过程 分离过程:踩下踏板,分离轴承向前移,分离杠杆拉动压盘,弹簧被压缩,压盘向后移。 摩擦面之间出现分离间隙Δ1+Δ2,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接合过程:松开踏板,弹簧伸展,压盘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表面。 离合器又处于接合状态。Δ1+Δ2消失,出现Δ。 ?离合器经常处于接合状态,称为常压式离合器。 离合器接合的摩擦力矩变化过程: ?随着弹簧对压盘压力的逐渐加大,摩擦力矩也逐渐加大。 ?当摩擦力矩未达到阻力矩时,从动部分不动,存在相对滑磨. ?当摩擦力矩能克服阻力矩时,从动部分开始转动,但转速低于主动部分,继续相对滑磨。 ?当摩擦力矩超过阻力矩时,主、从动部分转速一致,滑磨结束,传递的转矩等于阻力矩。 ?滑磨过程使车辆平顺起步,但造成摩擦副发热、磨损。 ?当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变薄时,自由间隙Δ变小。 ?踏板总行程: ?自由行程——消除自由间隙Δ ?工作行程——产生分离间隙Δ1+Δ2 ?当自由间隙等于零时,离合器打滑,接合不可靠。 ?如自由间隙过大,则分离间隙变小,分离不彻底。 ?自由间隙要调整适当。 4.联动双作用离合器、双联离合器的特点 联动双作用离合器——主、副离合器只用一套操纵机构,并且按顺序操纵。双联离合器——

拖拉机汽车学课程总结

1.国产拖拉机编号:0表示两轮驱动2表示履带式4表示四轮驱动 SH500 50表示50马力0表示两轮驱动 2.汽车拖拉机的总体结构:发动机底盘电气悬挂 第一章发动机工作原理 1.名词解释:上止点:活塞离曲轴中心最远时,活塞顶部所处的位置 下止点:活塞离曲轴中心最近时,活塞顶部所处的位置 活塞行程: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所经过的距离S 燃烧室容积:活塞在上止点时,活塞顶部和汽缸盖之间的容积 工作容积: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扫过的空间容积 总容积: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顶部与汽缸盖之间的容积 排量: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 2.工作原理: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排气行程 一个循环包括四个行程,曲轴转过720° 3.多缸机工作顺序:1-3-4-2 1-5-3-6-2-4 (做工间隔角) 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 1.功用:做功时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进气压缩和排气中,将曲轴的旋转 运动变为活塞的往复运动,实现工作循环和能量转换,并输出动力。 2.组成:活塞组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3.活塞:工作环境恶劣,与气缸配合的时候留有一定的间隙 4.活塞环:气环汽缸密封(防止气缸内的气体窜入油底壳)散热 气环的三隙:背隙侧隙边隙 油环布油刮油活塞上面,气环在上,油环在下 5.连杆组:连接活塞与曲轴,传力并改变运动方式(连杆大头注意配对安装) 6.曲轴飞轮组:曲轴功用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把连杆传来的切向力 转变为扭矩,对外输出功率 7.飞轮:将活塞在做工行程中传给曲轴的能量储存起来,使曲轴转速和输出扭矩尽可能的均 匀,安装离合器并输出动力,帮助克服短时间的超负荷 8.机体零件:汽缸垫(装配时注意卷边朝上) 汽缸盖拧紧时,应该由中央向四周分几次进行,最后用测力矩扳手拧紧,在拆 卸时候,操作正好相反。 第四章换气系统 1.功用:按照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准确地供给足够数量的干净的新鲜空气,及时并尽可能地 排出废气 2.组成;进排气系统配气机构 3.空气滤清器:清除流向气缸中所含的灰尘杂质 4.配机机构:按照各缸的工作过程和顺序,定时的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及时的吸进新鲜空 气和排出废气;当气缸处于压缩和做功行程时,气门应该有足够的密封性 5.气门组:进气门直径大于排气门直径,气门与气门座要配对加工 6.气门间隙:在内燃机冷状态下,当气门完全关闭,气门杆尾端和摇臂短头平面之间的距离 7.配气凸轮轴:凸起高度决定气门升程,相互位置与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响应,外廓形状决定 气门的开闭规律 8.配气相位:进排气门开启关闭时刻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了进气充分,排气彻底,气门在 实际工作中总是提前打开,滞后关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车的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车的世界》教案 《车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车的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一类——各种车辆,大致了解它们的功用,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文明乘车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认识各种车辆,及与车有关的人和物,掌握课文中的1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打破书本内外、课堂内外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 3.注意从课本到生活实际的拓展和延伸。 4.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策略: 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语文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更主要的是从小

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小公民”。 教学重点: 分层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过程扎实有效。 教学难点: 注重书本与课内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教学资源: 课件(字词)、车的图片、字词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环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 自学质疑 预习收获板 1.通过预习,我认识的车辆有(),了解的交通法规有()。 2.我还收集了关于车的资料和图片。 3.我还知道了车字旁的字与()有关。 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预习,初步掌握课文内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提高学习效率扫除障碍。

研习案 合作 探究 精学训练 检测矫 正 一、我是自学小能手 1.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随机纠正字音。 3.学习字词。 ①出示词语:火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小轿车、救护车、消防车、洒水车、卡车、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马车、拖拉机。 ②学生自由练读。 ③指名读词语,纠正字音。 ④开火车读词语。 ⑤齐读巩固。 4.学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识公共车电面包卡机 ②谁有好的方法帮大家记住这个字?学生讨论并回答。 ③用最喜欢的一个字,组一个词,造一个句子。 5.把生字都放进词语里,再读一读。

拖拉机汽车学(上)

第一章内燃机基本构造与原理 1、(1)按所用燃料分类内燃机按燃料不同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石油液化气机、沼气机、天然气机等。 (2)按每循环活塞行程数分类按每个工作循环中活塞运动行程数不同,内燃机分为二行程内燃机和四行程内燃机。 (3)按汽缸数分类根据内燃机汽缸数量不同分为单缸内燃机和多缸内燃机。 (4)按进气方式分类按内燃机进入过程中的进气状态不同,分为非增压内燃机和增压内燃机。 (5)按冷却方式分类按内燃机的冷却介质与方式不同,分为液冷式内燃机和风冷式内燃机。 (6)按着火方式分类根据内燃机可燃混合气着火方式不同,分为压燃式内燃机和点燃时内燃机。 (7)按转速分类根据内燃机转速的高低不同,分为高速内燃机和低速内燃机。 (8)按汽缸排列方式分类根据气缸是否直立与多缸内燃机的各汽缸排列关系,分为立式内燃机、卧式内燃机、V型内燃机、对置式内燃机等。 (9)按用途分类根据内燃机用途不同,分为汽车用内燃机,拖拉机用内燃机,船用内燃机和工程机械用内燃机等。 2、汽油机和柴油机总体构成包括(1)机体组件与曲柄连杆机构其功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柄的螺旋运动,并将作用在活塞顶部的燃气压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输出。 (2)换气系统其功用是定时开关进、排气门,实现气缸的换气;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保证进气清洁;降低排气噪音。 (3)燃油供给系统其功用是将汽油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各种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燃烧室,以满足汽油机各种工况下的要求。 (4)润滑系统其功用是将汽油压送到内燃机各运动件的摩擦表面减少损毁,带走热量清洗磨屑,密封和防止零件锈蚀。 (5)冷却系统其功用是冷却受热机件,保证内燃机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工作。 (6)启动系统其功用是启动内燃机。 (7)点火系统其功用是定时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柴油机没有) 3、(1)上、下止点 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为上止点;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 处为下止点。在上、下止点处,活塞的运动速度为零。 (2)活塞行程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S称为活塞行程。曲轴的回转半径R 称为曲柄半径。显然,曲轴每回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活塞行程。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回转中心的内燃机,其S=2R 。 (3)燃烧室容积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气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其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也叫压缩容积。 (4)气缸工作容积 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 (5)气缸总容积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为气缸总容积。 (6)压缩比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ε 。压缩比的大小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程度。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就越高。 (7)内燃机排量 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内燃机排量

拖拉机汽车学试题及其部分答案

拖拉机汽车学试题及其 部分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拖拉机汽车学》试题库 说明:1.试题库共有五类大题,140个小题。 2.试题涵盖了本课程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3.选题时应注意各主要章节和各类型试题的合理搭配。 一、选择题(各2分) 1.活塞环的端间隙指的是活塞环(A )的间隙。 A.放入汽缸后切口处 B.自由状态时切口处 C.与环槽之间 2.活塞环的边间隙指的是活塞环(C )的间隙。 A.切口处 B.与汽缸之间 C.与环槽之间 3.气门间隙过大将造成(B)。 A.汽缸漏气 B.气门早开 C.气门晚开 4.气门间隙过小将造成(A )。 A.汽缸漏气 B.气门开启延续时间缩短 C.气门晚开 5.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大将造成(B )。 A.离合器打滑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C.离合器不能可靠传递动力 6.摩擦式离合器自由间隙过小将造成(A)。 A.离合器打滑 B.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C.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增加 7.变速箱互锁机构的作用是(A )。 A.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B.防止脱档 C.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用 8.变速箱自锁机构的作用是(C )。 A.防止同时挂两个档 B.防止挂倒档 C.起止动作用和全齿长啮合作用 9.中央传动调整的内容是(A )。 A.轴承预紧力、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B.轴承间隙、齿侧间隙、啮合印痕 C.轴承预紧力、二轴轴向位置、啮合印痕 10.简单式差速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是( B)。 A.差扭不差速 B.差速不差扭 C.即差速又差扭 11.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A)。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2.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位调节法耕作时,(C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3.当土质均匀,地面起伏不平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B )。 A. 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4.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高度调节法耕作时,(B )。 A. 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较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15.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力调节法耕作时,(C )。 A.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B.耕深均匀性好,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差 C.耕深均匀性差,发动机负荷稳定性好 16.当地面平坦,土质不均匀时,用位调节法耕作时,(B )。

拖拉机汽车学习题集(上册) (2)

绪论 1.解释SY6480。 2.简述汽车分类。 3.简述拖拉机的分类。 4.简述汽车总体构造。 5.汽车底盘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第1章内燃机基本构造与原理 一、填空题 1.往复活塞式点燃发动机一般由、、、、、 和组成。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转二周,活塞在气缸里往复行程次,进、排气门各开闭次,气缸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次。 3.二冲程发动机曲轴转周,活塞在气缸里往复行程次,完成工作循环。 4.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有、等;经济性指标主要是。 5.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称为。 6.汽车用活塞式内燃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和 这样一系列连续工程,这称为发动机的一个。 二、解释术语 1.上止点和下止点 2.压缩比 3.活塞行程 4.发动机排量 5.四冲程发动机 6.爆燃与表面点火 7.发动机有效转矩 8.发动机有效功率 9.发动机热效率 10.发动机转速特性、外特性 11.发动机负荷 12.发动机燃油消耗率 13.发动机工况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由于柴油机的压缩比大于汽油机的压缩比,因此在压缩终了时的压力及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压力比汽油机压力高。() 2.多缸发动机各气缸的总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 3.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越小,经济性越好。() 4.发动机总容积越大,它的功率也就越大。() 5.活塞行程是曲柄旋转半径的2倍。()

6.经济车速是指很慢的行驶速度。 ( ) 7.通常,汽油机的经济性比柴油机差,从外特性中的e g 曲线比较,汽油机e g 曲线比柴油机 e g 曲线平缓。 ( ) 8.发动机转速过高过低,气缸内充气量都将减少。 ( ) 9.发动机转速增高,其单位时间的耗油量也增高。 ( ) 10.发动机最经济的燃油消耗率对应转速是在最大转矩转速与最大功率转速之间。( ) 11.同一发动机的标定功率值可能会不同。 ( ) 12.在测功机上测定发动机功率时,是在不带空气滤清器、风扇、消声器、发电机等条件下 进行的。 ( ) 四、选择题 1.发动机的有效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称之为( )。 A 、指示功率 B 、有效功率 C 、最大转矩 D 、最大功率 2.发动机在某一转速发出的功率与同一转速下所可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称之为( )。 A 、发动机工况 B 、有效功率 C 、工作效率 D 、发动机负荷 3.燃油消耗率最低的负荷是( )。 A 、发动机怠速时 B 、发动机大负荷时 C 、发动机中等负荷时 D 、发动机小负荷时 4.汽车耗油量最少的行驶速度是( )。 A 、低速 B 、中速 C 、全速 D 、超速 5.汽车发动机的标定功率是指( )。 A 、15min 功率 B 、1h 功率 C 、12h 功率 D 、持续功率 6.在测功机上测量发动机功率,能直接测量到的是( )。 A 、功率 B 、功率和转速 C 、转矩和转速 D 、负荷 五、问答题 1.简述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 2.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所用的压缩比为何 不一样? 4.汽油机与柴油机各有哪些优缺点?为什么柴油机在汽车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5.解放CA6102型发动机,其活塞行程为114.3mm ,试计算出该发动机的排量。(提示:CA6102 发动机的缸径为101.6mm )若知其压缩比为7,问燃烧室容积是多少升。 6.为什么柴油汽车对道路阻力变化的适应性比汽油车差(提示:外特性曲线)? 7.试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为什么汽车发动机将会广泛采用柴油机(提示:外特性曲线)? 第2章 机体组件与曲柄连杆机构 一、填空题 1.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是 、 、 和 。 2.机体的作用是 ,安装 并承受 。 3.气缸体的结构形式有 、 、 三种。CA6102汽油机和YC6105QC 柴油机均 采用 。

二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

1、整理床铺 教学目标: 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逐步养成每天整理自己床铺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小被子、小枕头和小床单各一。 学生:每人带一块手帕、一块大橡皮或沙包、一块布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整理床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折叠被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㈠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每天起床穿好衣服后第一件事情应做什么?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第1课《整理床铺》,齐读课题。 ㈡看图说话,激发情趣 1、我们大家一起看图,翻开第1页上面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解放军叔叔房间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整理得怎么样? 2、小明的床铺整理得怎么样? 3、你的床铺是谁整理的?你是怎么整理自己的床铺的? ㈢学习整理床铺 1、老师示范,边整理床铺边讲其方法。 2、练一练。 3、小结。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整理床铺。那么,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首先要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好,若有时间的话,还要帮助父母的床铺也整理好,这样,既能把我们的小手练得更灵巧,又能让父母高兴。 ㈣作业 从今天起,每天早晨整理床铺。

2、洗碗筷 教学目标: 学会洗碗筷,逐步养成做家务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 学生:少量的碗筷、一块清洁的洗碗布、一盆清洁水。教学重点: 学会洗碗筷的方法 教学难点: 擦洗碗筷时双手配合用力适当,擦去油渍冲洗干净。教学过程: 一、采用故事引入,启发学生要学会洗碗筷。 二、学洗碗筷 1、示范洗碗筷 看录像 2、说说洗碗筷的过程,板书: 一、擦洗、二冲洗、三擦干 3、学生学洗碗筷 4、比赛洗碗筷,并说明注意安全 5、同学们现在我们学会了洗碗筷,你准备怎么做? 6、如果碗筷油渍很多,怎样才能洗得干净。 三、整理。

总装底盘知识平台学习手册(二)——制动系统(一)

第一章制动系统 一、概述: 制动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由于汽车本身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制动故障引起的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5%。可见,制动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系统。要了解制动系统,就要从制动系统的目的说起,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够比较系统的了解制动系统和掌握一些常见的故障分析方法。 (一)、制动的目的: a)下坡制动。防止不必要的加速 b)减速制动。降低车速 c)驻车制动。让车不发生不希望的移动。 (二)常见的制动装置 知道了制动的目的,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常用的制动装置,一说到制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制动器。但是摩擦式制动装置只是一种制动装置,还有一种常用的就是发动机制动,也就是常说的倒拖,利用发动机排气时候以及运动中的机械阻力作为制动力,经过变速器放大后,起到制动作用,发动机制动对缩短制动系统的作用十分大,这也是为什么行车时要禁止空挡滑行的原因。另外卡车上面还有一些装有电磁制动器的。 二、常规制动的原理和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车身(或车架)相连的非旋转元件和与车轮(或传动轴)相连的旋转元件之间的相互摩擦来阻止车轮的转动或转动的趋势。 图2.1、汽车制动系统 当需要汽车减速时,驾驶员脚踏下制动器踏板,通过推杆和主缸活塞,使主缸油液在一

定压力下流入轮缸,并通过轮缸活塞推使制动蹄绕支承销转动,上端向两边分开而以其摩擦片压紧在制动鼓的内圆面上(对盘式制动器,高性能的制动块在轮缸作用下沿滑道压紧在制动盘上)。不转的制动蹄(制动块)对旋转制动鼓产生摩擦力矩,从而产生制动力。 从图2.1我们大致的也了解了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因为在实际问题分析和应用中,故障现象往往是和零部件本身的工作原理有关系的,因而在这里也大致介绍一些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制动主缸 制动主缸安装于驾驶室(或其附近),能够将驾驶员施加在制动踏板上的力以及真空助力器产生的力转化为相应的油液的压力。整个过程,制动主缸本身相当于一种能量的转换装置,将简单的机械力转化成方便传递的液压力。 图2.2 补偿孔式单腔主缸 上图为单腔制动主缸的示意图。随车汽车的发展,车速大幅度增高,为了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国家在交通法规内提出了硬性要求,规定现代汽车的行车制动装置均要求采用双回路的制动系统。双回路制动系统的制动主缸为串联双腔制动泵,相当于两个单腔主缸串联在一起。 当制动时,储油壶的制动液从进油孔进入到活塞进油腔内,橡胶皮碗前进到堵住补偿孔之后,压油腔内压力上升,直到出油阀打开,制动液的压力顺着油管传到轮缸,开始制动。松开踏板后,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塞开始后退,此时制动液压力较高,制动液推开回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