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精品】

很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精品】
很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精品】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合6篇

在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学生调查报告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目的、时间等

调查的目的: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调查对象: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调查的主要内容:兼职的种类、目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兼职的收入情况等。

调查工作时间安排:20xx年5月6日确定调查内容.目的及调查对象,并制订出调查问卷;5月7日,发放问卷,进行实际调查;5月8日,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采用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人员分工:

问卷设计:全体成员

问卷调查:全体成员

调查报告:柯晓玲韩英

问卷统计,数据整理及插图:杨丽鹿园园

调查计划及提纲:焦恒

调查提纲

二、调查问题类型及现状分析: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问卷的一些情况.

▲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对现象分析(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a. 调查同学们对待兼职工作的态度,这是决定因素。(1.2)

b. 针对已从事过兼职工作的同学,调查他们从事此项工作的目的,再与其收获进行对比,看看兼职是否对他们有益.(4.7.13.16)

c. 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等因素将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否有勇气去面对,将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这是对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进行检测。同时,学校是否该帮助呢?(8.9.10.11.12)

d. 调查家长对同学们从事兼职工作的态度,这对同学们是否从事兼职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15)

e. 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都具有各种各样的特长及不同的性格,这将直接导致从事兼职工作的种类不同及寻找兼职工作的途径不同。(3.5.14)

f. 在大学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学们是否能处理好学习与兼职工作间的关系呢?这是对同学们综合能力的检测。

▲第三部分,对调查报告进行小结。

针对大批在校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经历的事实,我们利用五一长假开展了一次题为“大学生兼职状况”的社会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一年级20份,二年级30份,三年级5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100%,总体来说,被调查男女生人数基本相等。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兼职的类型、目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收入情况等内容。调查发现:

三、看待兼职的态度

1 有无必要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6.9%的男生,52.9%的女生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而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兼职的均占0%,其余的则认为可有可无。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30.9%,35.2%,60.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非常有必要,其余同学均认为可有可无。

2 是否从事过兼职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14.3%的男生,11.8%的女生经常兼职,75.5%的男生,78.4%的女生偶尔兼职,10.2%的男生,9.8%的女生从未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即绝大多数同学偶尔兼职,少数同学经常兼职或从未兼职。具体如下:

总的来看,由于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女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意识到就业形势愈来愈紧迫,认为非常有必要兼职的同学比例显著增长。

四、寻找兼职的途径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与此同时,各年级差异性不大,基本与总体情况相符。

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五、从事兼职的类型及范围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80.8%的男生,40.7%的女生做过家教,分别有16.3%的男生,78.4%的女生做过促销,分别有13.2%的男生,29.4%的女生发过传单,同时,还有少数同学从事过礼仪、家政、餐饮等兼职工作。

从年级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分别有65%,75.5% ,98%的同学做过家教,分别有5%,7.5%,26%的同学做过促销,分别有20%,30%,16%的同学发过传单。

总的来看,同学们兼职的种类比较单一,而且性别差异较大。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时间有限,同学们只能选择耗时少,收入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验较少,工作能力有限,诸多用人单位不予考虑。

六、从事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均有90%以上的同学认为兼职对学习的影响因人而异,只要注意调整,能够二者兼顾,还有小部分同学说不清楚二者是否会相互影响。

从事兼职的目的及收获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45.2%的男生,37.3%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赚到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钱,颇有成就感;分别有43.6%的男生,60.8%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分别有11.2%的男生,1.9%的女生认为兼职可以拓宽交际面。

总而言之,绝大部分同学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认为兼职的收获主要是赚钱和积累社会经验,少数同学认为可以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

兼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不论从性别还是从年级来看,超过70%的同学偶尔遇到过困难,20%左右的同学多次遇到过困难,只有极少数同学从未遇到过困难。

所遇到的困难当中,基本不包括性别歧视,而有部分同学认为引起兼职困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佳,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过于刁钻。

遇到困难时,80%左右的同学积极想方设法解决,10%左右的同学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还有极少数同学不知所措。

家长对子女从事兼职的态度

总体来看,50%左右的家长基本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顾虑;25%左右的家长完全同意子女从事兼职,并予以鼓励;20%左右的家长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还有极少数家长完全不同意子女从事兼职。

七、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8%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41%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小结: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的兼职经历。通过调查,同学们大都希望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家长们基本同意子女兼职并予以支持。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有些同学还被欺骗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特长,善于交际,能力突出,能够将兼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另外,同学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鼓励指导同学们从事兼职,使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使用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现在,高中在校生携带手机的越来越多。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校园内携带手机及使用情况,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做法,4月日,校教育处组织了《学生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情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0份,实收有效答卷3850份,问卷上不要求填写任何个人信息,确保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调查结束后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统计,分析研究。

一、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内携带手机的学生共占52.83%,22.73%的学生一直带或经常带手机。在手机的存放问题上,25.12%的学生放在宿舍,20.75%的学生选择随身携带但上课关机,还有4.13%的学生选择随身携带上课也开机,即在携带手机群体中,随身携带的占近50%。由此看出,我校学生手机持有率较高,使用较频繁,对部分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且造成消极影响20xx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20xx关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1)在携带手机的作用方面,53.0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3.82%的学生认为手机只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36.8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另外,有6.62%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2)在对待学生校园内携带手机的看法上,25.90%的学生选择家长支持,选择家长坚决反对的占 .95%,47.64%的学生选择家长认为无所谓,还有4.49%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因为孩子看到同学带极力要求没有办法才为其购买手机。

(3)关于手机的消费问题,价值500元以上的手机占大多数,其中1001元以上的占12.75%。每月的消费金额以上的占9.06%,即18%左右的携带者月消费超过元。

以上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并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学生购买手机仅为满足个人虚荣心的需要。而手机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中学生来说,算是一种高消费,这样的购买动机势必引起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三、在手机用途上,中学生使用手机用于家庭联系的占48.49%,用于和校内同学、校外人员联系占10.61%。有15.9%的同学收发过无聊短信,并有2.99%的学生通过手机接触淫秽等不健康信息。从这项统计来看,手机的使用对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不必要的短信、电话,势必会分散其学习的精力,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不健康的信息更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2。

四、在校园内公用电话的问题上,56.13%的同学认为公用电话太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22.51%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使用校园内的公话。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适度增加公用电话数量,充分满足学生需要。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我校学生在使用手机的动机和用途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其危害性主要有:部分学生上课时间开机,违规使用手机,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也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学生使用手机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高中生正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学生使用手机,会造成攀比的心理,不利于良好消费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必要的短信、电话,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又能确保学生和家长联系方便,建议学校在校园内增设公用电话。学生不再携带手机进入学校。

微商是这两年新兴的一种职业。微商通过朋友圈平台销售产品,门槛较低,是不少想要兼职赚取零花钱的大学生的最爱。根据调查显示,近30%的微商从业者都是在校的学生。大学生微商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大学生又是怎样看待微商这个行业的呢?

1.大学生做微商的理由更多的是发现别人都在做微商,因此跟风也成为了微商代理,顺应目前发展的趋势。大部分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了进入了微商这个行业。

2.大学生做微商的目的也比较简单,大部分是仅仅想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也有一部分认为微商也是勤工俭学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做微商是为了获得了一些社会经验,为日后踏上社会做准备。

3.许多大学生微商做这一行的时间都不长,大部分的大学生微商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并没有做满一年。

4.大学生微商销售的产品以化妆品为主,三成的大学生微商选择了化妆品为经营内容,

当然也有不少大学生选择了服装、食品等作为销售的产品。

5.约有近五成的大学生以络进货的渠道,也就是说,大学生微商的产品质量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经过络代理层层圈钱,赚到手的利润并不多。

6.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仍有近五成的大学生微商表示,如果重新选择,仍然会选择微商这个行业。

7.其他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微商产品大多数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虽然对微商产品保持一个质疑的态度,但看到喜欢的产品仍然会查看详情。目前大学生可能会购买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护肤品了,食品、服装、装饰品都成为了大学生选购微商产品的新的热点。

三天的农村实践活动让我们对于三农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几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思考总结,得出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报告。

第一部分:现状特点

珠江镇五里村是一个当代农村的典型。在五里村调查三天,我们从五里村的发展现状看到了我国当代农村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几十年来,农村的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变化。目前,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我们调查采访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种植蔬菜等粮食的目的是自己食用,且规模不大。而像柿子、玉米等非主食类作物的比例较多。另外,枣子等干果的种植也有一定的发展。

二、生产方式发生不同程度变革。目前农村的生产种植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程度主要有生产的规模决定。既有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大棚种植,也有规模不等的私人种植。我们采访的农户由于种植规模有限,所以没有过多地使用现代化耕作设备;但是我们了解到,在大型的农场中,大型机械的运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三、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显着发展。农民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五里村的马飞是一位有名的枣子大王。他培育的超级大枣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是凭借对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加上踏实的作风。他们都是当代先进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我国农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的干将。而普通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是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表现。在短短三天中,我们接触到许多当地农民。他们和我们交谈时,对一些现状的分析都比较客观和透彻,阐述了他们对于我国基层农村政策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观点充实了我们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次调查是以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对象,着重考察其日常消费情况。也许我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为考察福

州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做的此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1月3日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在福建农林大学下安区桃四、桃六宿舍楼下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0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50。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1)有的同学宁愿节衣缩食,仅仅为了一部现时流行的手机。男同学主要在名牌服饰或名牌运动鞋上花销大;女同学通常买名牌衣服或名化妆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向同学借钱购买,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不过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

(2)在调查报告中,52%的同学在“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中选了质量,24%的同学选了价格,14%的同学选了名牌,10%的同学选了其他。由此可见,质量、价格、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3)大学生的消费基本上都是父母,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2、作为大学生但节约意识淡薄

(1)伙食费。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常参加的部门聚餐或同学聚餐、同学生日等。

(2)购买服饰或护肤着装等形象的费用。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普遍现象是男生不买则已,一买就买最好的,品牌的。女生是一买衣服护肤品就不停,有些衣服买了对它三两天热度,过几天就在淘宝上对其他衣服感兴趣了。

(3)通讯费用和恋爱费用过高。根据调查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手机,他们的手机价位一般都在500--1600元之间,月消费在40- 之间,消费者的月手机话费也与其月生活费相挂钩,生活费用少的话费也相应较少。另外,社交活动(包括谈恋爱)已成为大学饿得一项必修课。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交通(异地恋)、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同时,有的学生是因为远程恋爱或同学朋友在外地的,煲电话粥是经常的事,这导致他们的通讯支出超过了平均水平。

(4)其它消费。据调查,有许多男生都有吸烟的习惯,所以有部分花在买烟上。而女生则多花在化妆品、护肤品、零食上。

3、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1)调查统计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父母供给以及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只有较少部分大学生是通过打工、兼职获取生活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出现多样化的特点,但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常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学生们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实现自立。

(2)在问卷中问道:当钱不够用时的解决办法。自己存钱的占12%,直接向父母要钱占46%,向别人借了再说占28%。从上面的数据中可知学生们的自控能力还是可以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没钱时直接向父母要或向别人借,说明他们的储蓄观念淡薄,虽然不能批评他们的不对,但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也是非常必要的。

(3)在消费态度上,过半学生愿意打工。部分农村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和奖学金等途径来获取部分收入,补贴日常开销。

(二)调查问题分析

1、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消费方式中存在毫不在乎肆意挥霍,同时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同学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这样你追我赶,相互攀比,导致了高消费不断升温。

2、在消费结构上基本合理,但娱乐性消费在增长。学生的消费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包括饮食、交通、通讯等,其中主要是用于伙食。大学生在月消费有剩余的情况下,倾向于将剩

下的购买物质品,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相对而言,大学生伙食消费的比例在下降,而在休闲娱乐、旅游、通讯以及其它方面的消费比例在上升,特别是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内容基本都是恋爱、看电影、玩游戏、上等等。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助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铺张浪费、追求享受、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而且往往会耽误学习,严重影响学业和成才。

3、家长的过分溺爱促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一部分大学生因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不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造成子女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一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同,为了面子奢侈地消费,父母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过得好竭力满足子女。同时,长期性,众多的吧、KTV 等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现在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受到外来价值文化的熏染,商家媒体不断推销和吹捧的消费行为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影响他们的消费倾向。

三、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努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做到计划消费,杜绝“月光族”的形成,有自己的储蓄。

2、注重培养自己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二)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长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教他们花钱的方法,及时过问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不要任凭子女花钱,把好防止奢侈消费的第一道关。并且以身作则,杜绝不良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三)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引导教育

1、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2、我校应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其他同龄人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督促自己做到不乱花钱,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使整个校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抓好学生行为培养,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他们要自觉追求有利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四)社会要规范大学生市场消费秩序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社会在满足大学生消费市场需求的同时,应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消费环境,使我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四、结语

本次调查让我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对我们的现实消费有很多的现实指导意义,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实惠,更经济的消费。从问卷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些消费上的问题等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大学生活中注意花钱的节制,注意节约,该花的地方不要犹豫,不该花的地方尽量节省。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得我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和一般社会青年的特点。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虽然这次调查的只是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的学生,范围不是很广,但我以后会努力扩大调查的范围,努力为研究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提供参考。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唤起全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关注,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供来自我们学生自己的意见。

本次调查的目的有2个:

1.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索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主流方向,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做探究与分析,最后给出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合理化建议。

2.通过本次调查,让同学们再一次准确认识到目前(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本次调查的主题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具体有以下2个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盒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理,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

2.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尚处在职业生涯的准备或起步阶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学,完善,可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形式为:

1.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调查,络调查)。

2.向辅导员,职业规划师和学长询问意见建议与心得体会。

3.查阅相关资料。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一共设计了三道关于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并从大一的学生和络问卷中随机调查了份样本,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问题1:您认为大学生应该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学习,为以后的事业、深造做准备

b.以学习课程为主,兼顾社会锻炼

c.着重参加学生会等,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

d.直接参与社会

选项 a b c d

数据 14 118 13 5

问题2:您是否对本专业进行深入了解?

a.已有深入了解

b.了解一般

c.基本不了解

选项 a b c

数据 7 99 44

问题3:您将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a.毕业以后就业

b.毕业以后考研

c.毕业以后出国深造

选项 a b c

数据 44 83 23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的结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学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88%)依然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一新生认识到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并将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的学识来增加自己在未来就业中的身价砝码。但与此同时,只有9.3%的同学选择“尽全部精力学习”,而更多数同学选择了“以学习为主,兼顾社会锻炼”这一方式进行大学生活的安排,可见同学们普遍接受了“大学生活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一个阶梯这一观点”,但同学们依然能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导作用,做到了本没有过分夸大所谓“能力”的作用而放弃学习。

在第三道题目中,我们直接向受访者询问了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研的道路,将近三成的同学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15.3%的同学选择了出国进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把重心放在学习上的意义:一是在院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在职业市场中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二是为将来的深造做准备。

做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在第二道题目中,我们想被调查者询问了有关对本专业了解方面的问题,只有4.7%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将近七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虽然打算毕业以后进行深造,抑或就业,但对自己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自己的专业)还是了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见,虽然很多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学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细节工作。

总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且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初步的规划,但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去了解,学习以及掌握。

主要客户群体为大学生.[总结大学生的特点,方便针对主要客户群.

1.主要客户群体为大学生.[总结大学生的特点,方便针对主要客户群而提高销售量] (1)闲暇时间多(2)参加社团人数多,社团数量多(3)部分属于底消费人群 2.总结商铺特点. [针对特点,对症下药] (1)商铺地理位置人流量不平衡 (2)商品单调 (3)商铺面积小 3.策划 (1)宣传(让商铺提高知名度最基本的方式) *可派发传单*可张贴宣传单于人流量大的地方*商铺的门面装饰也很重要,吸引更多的眼球*网络宣传,登陆商铺周围院校的校园网与BBS发帖宣传*可制作网站,让学生网上购物,货到付款,免费送货*可开拍拍点与淘宝点*尽量利用网络资源 4.辅助计划 (1)可与人流量大的商铺进行商铺联盟,进行双赢(例如:在电影院消费满多少元,可到任主的商铺享受XX优惠等,相反,到任主商铺消费到电影院又有XX优惠等) 注:优惠形式与策略,任主可按照自身情况与盟友自定 (2)可与学校各社团协定器材制定店,可降低利润,进行薄利多销,这也是自定的,学校对于这 类消费品的需求较多 3.商品定向 (1)尽量种类繁多,质量优质,价格适中 (2)提供多店大学生英语过级习题与书籍,证书考试习题与指南等 5/店铺面积利用 (1)可提供多于空位,摆放阅览桌(供购书后浏览) (2)可提供饮料销售 (3)设置上网(可让自带笔记本的任上网,可适量收取一定费用) 6.服务 (1)对待客人必须礼貌相对,与客人打成一片,结识更多的学生 (2)必须诚信经营 (3)保持店铺卫生与舒适度 7.总结 销售是存在一定过渡时期的,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守业更难,必须坚持与努力并行.希望这份文案对任主友帮助,祝生意兴隆 8.特别提醒 一些小型制作(如宣传单设计与网站制作等可叫校内相关专业学生兼职制作),费用较低,可减少开销 定期做市场调查,方便商品定向与价格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一些约定俗成的 行为规范,这就是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本文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了具体阐述并详细的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从众心理;群体规范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选就餐地点,哪儿人多去哪儿。网上买东西,同样的物品,看哪家店销售量大就去哪家购买。选旅游景点时,依据是哪儿人多去哪。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就属于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爱扎堆”。一些人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之下放弃自己原本所坚持的意见,改变自己的意见,去采取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也跟着去做什么,即使所做的事毫无益处。我们总认为一个人改变不了世界,一个人在团体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在团体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无形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就是个人在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上与团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相一致。 1.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1.1 从众 近年来,大学的校园里攀比、奢华之风盛行。各种各样的消费,无论大件的手机、电脑,还是小件的衣服,亦或是许多在校园里盛极一时的消费品,比如新百伦NB(New Balance)跑鞋等,都能在学生中找到从中消费的迹象。大学生攀比之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许多同学穿名牌服饰,不是名牌的衣服不能入人之法眼,而且在各种节日时总是讲排场,邀请众多的同学、朋友吃吃喝喝,即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乐观,但还是以小充大。其实一些同学本不是十分乐于大手大脚的消费,但随着学校的风气的变化只好随波逐流。 1.2 学习从众 学习从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同一个宿舍或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勉励,集体的进行学习,集体考研或者考一些国家承认的证书,虽然这是积极地学习从众的表现。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不同,所要走的路也不同,这种跟风虽然是积极的,但不是理智的,学生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的去选择考

大学生群体分析

大学生群体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个庞大的群体。从中国实行扩招大学生开始,全国现有近230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接近3000万。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消费对象。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很独特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 大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分布在18~24岁,分析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细分市场,又有很大的差异性。 一、大学生的差异性: 1.家境富裕的学生,其生活费用不仅能满足自己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还能有更多的娱乐消费、旅游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他们倡导高消费。 2.家境中等的学生,其生活费用能满足其学习生活费用。而其娱乐等其他费用受到较大限制。 3.家庭条件偏低的学生,生活费用较少,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甚至需要借款以完成学业,心理承受着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不少人因此产生自卑心理。 二、大学生行为分析:

第一种,大学生的依赖性。大学生是一个无固定收入(一般做兼职)或无收入的群体,所以其无论是学费、生活费还是娱乐费用都是依赖于家庭的支撑,靠父母供给。 第二种,大学生的独立性。大学生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既然自己成年了,花父母的钱就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大学生自己会打工挣收入,做兼职、家教在大学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第三类,多数大学生是依赖、独立两种心理行为并存的。 三、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有: 大学生费用来源主要包括家庭亲友供给、打工做兼职收入、奖助学金、贷款等1.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包括餐费,生活用品费用等,但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需要也不一样,大学生消费大致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2.学习消费。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费、考证消费、学习用品和电脑消费等。其中学费因学校地区和专业不同也有所区别。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等等,相应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等也是学习消费。不少大学生会在考证上下功夫是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3.娱乐消费。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最经常做的事情是上网、逛街、打台球,遛旱冰、KTV等等。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研究分析

大学生群体消费心理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也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在一定消费观念影响下,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1.消费的不平衡性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也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据资料调查显示:月消费水平最高的是来自省会和大城市的大学生,其次是来自地级市的大学生,再次是来自县级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表1: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每月学费、生活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 少于4/1 4/1 4/2 4/3 4/3以 上 其他 直辖市和省会城 市 30.1 32.7 27.6 3.6 5.6 0.5 一般城市23.7 38.4 24.3 4.5 9.0 0.0 镇17.4 30.4 32.6 10.9 7.6 1.1 农村9.0 13.0 33.0 17.0 27.0 1.0 2.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表2 大学生消费结构图 生活费用学习消 费娱乐消 费 人际消费合计 伙食服饰日用通讯交际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一、心理问题的概念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是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跨越了几乎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独木桥来到令人羡慕的象牙塔,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学着适应社会等等。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身份角色的大幅度改变,使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以适应;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难于抉择而产生巨大的困惑。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被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矛盾等等。“如果这些矛盾过于激烈和持久,则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高中时代,学校为了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升学率,在鼓励学生时经常以“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这类考上大学一了百了的言论误导学生,导致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真的“轻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把学习当作副业,沉迷于交友、网络、玩乐,然而又迫于学分压力,只在考试的前两星期或前几天突击,造成精神高度紧张。而另一种极端则是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进度快、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而且任课教授往往上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模板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则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帮扶策略。 自 20XX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

年轻群体消费特征

年轻群体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 一、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心态 1、百善孝为先 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遵守孝道,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诠释着对孝的理解,他们更加看重家庭与父母,也更多的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据调查有将近90%的学生表示以后“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82%左右的学生“将来一定会结婚成家”,另外只有不到46%的学生认为“家庭生活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无关”。 2、爱是一种责任 如今的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也有更新的认识,他们觉得“爱是一种责任”、“爱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与爱情两样都肩负着责任。 3、集体主义精神 在生活方式上,虽然受到一些西方个人主义的侵染,虽然他们力求独特的个性,但大学生们深知个人是如何也离不开集体的,因此他们表示对我国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加崇尚。 二、年轻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分析 1、追求时尚但有注重实用 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青年消费者内心丰富,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勇于创新,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与世俗偏见,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追随时代潮流。因此,这部分群体是比较容易冲动的群体。 ● CTR 大郑州调查对年轻群体生活形态调查数据显示:对“经常有冲动购物的欲望”这句生活形态语句赞同比例近15%.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 不论是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住行消费, 还是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 不论是休闲娱乐消费, 还是人际交往消费, 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又由于对潮流有着敏锐的领悟力, 加上社会活动的增多, 他们在讲究实用的同时也追求品位和档次。因此,对于新产品有冲动但通常透着理性的判断。 ●CTR 大郑州调查对年轻群体生活形态调查数据显示:对“很乐意尝试新上市产品”这句生活形态语句完全赞同比例 2468101214 完 全赞同比 较 赞 同 不 反 对 也 不 赞 同 比 较 反 对 完 全 反 对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姓名:** 学号:** 班级:连锁**班 学院:保定** 当代大学生消费群体心理与行为分析论文摘要: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倾向。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时又明显存在着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的误区,需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引导和帮助。 一、导言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和。 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它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大学生的感知和鉴别能力是比较强的,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大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也比较高,他们有着比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过其购买决策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大多属于纯消费体,经济能力有限,所以购买时格外慎重,表现出犹豫不决的现象。 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以指个人的性情或脾气,也可以指个人心情随情境变化而随之改变的倾向,亦即个体的反映倾向。大学生中多为多血质和黏液质,而胆汁质和抑郁质只占一小部分。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例如,一个人在任何场合都表现出对人热情、与人为善,这种对人对事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就是性格。大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步入社会,其消费经验有限,所以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多属于情绪型消费者。大学生要做到不受广告影响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个消费群体中属意志型消费者的较少。大多数大学生是理性的,也属于理智型消费者。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中国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一般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对大寻声的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掌握当代大学生一般特点(正式群体特点与非正式群体特点)及其规律对于加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认真研究这些新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德育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工作,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将从当代大学生这样一个群体出发来研究其特点使大家能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把群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式群体。另一类是非正式群体。 一、大学生正式群体的特点 所谓正式群体就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级、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年级组、班级以及班级内的学科小组、学习小组、劳动小组、文体小组等都是正式群体。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这些正式群体的目标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群体活动开展得丰富多采。对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式群体活动中的成员不是被动消极的参加者,而是具有独立性、主动性的主人翁。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和组织等工作,使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得到充分表现,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的正式群体不同于小学、中学和高中学生的班级正式群体,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立性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心理断乳期,摆脱束缚、趋于独立是其同辈群体的鲜明特点,由此,大学生正式群体同样会呈现独立性的特点。然而,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长期以来,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一直受到教师及家长的引导、督促、监控,其习惯、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成人的价值观念。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厚,知识的积淀,以及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开始审视成年人赋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此时,他们除了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外,逐渐地热衷于挑战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有时甚至于故意站在成年人价值的对立面,表现出群体特有的叛逆,并与成年人发生争执。大学生正式群体的独立性是大学生群体趋于成熟的标志,是个体成长的必然。 2.可控性 大学生正式群体建设,从来就是大学德育关注的焦点。教育者常用多种手段加以控制、

目标人群 大学生分析

(一)校园市场分析 校园市场概况 高校校园市场规模巨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消费市场。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北京高校数量为131所,学生数量近200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其影响力是广泛而深远的。 一、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的主要后备军,将是未来市场的高端消费群 大学时代的爱好兴趣乃至价值取向,将决定人的一生,一个人大学时代深埋在心中的品牌意识,也将影响到未来消费偏好。在大学生中培养自己未来的市场,已为众多有远见有胸襟的企业形成共识。 二、大学消费市场是一个空前巨大的市场 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年年均消费额在12000元以上(不包括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超过全国城镇年均人收入,这意味着北京大学生年消费额超过200亿人民币,已不仅仅意味着未来的消费者,而是触手可及的庞大市场。 三、大学生的消费取向将影响家庭消费取向 随着90年代大学是生的崛起,大学生往往是当前家庭结构的核心,大学生意见将影响家庭的消费行为。校园内的市场推广,影响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影响范围不仅仅是北京,而是全国各地。 四、校园市场的推广具有集中、高效的特点。 在封闭的大学环境下,大学生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在消费行为上相互影响,形成信息扩散的效果。使校园推广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校园市场具有如此大的优势,但校园市场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市场,学校以教书育人为主业,加之传统教育理念对社会实践社会交流的排斥,造成许多学校对商业活动采取抵制态度,许多社会内通用的市场推广方式在校园内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熟悉校园状况,拥有校园渠道,具备丰富校园推广经验的专业公司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协青堂作为行业典范,将为企业提供全面立体的校园解决方案。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

课程论文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近几年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他们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但又没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在许多方面较青少年更为成熟,但是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在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其年龄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的心理特征。

一、情绪波动大,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活与中学完全不同,校园活动更为丰富,大学生也开始逐步接触社会。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他们对周围环境和对个人的认识的发展有密切关联。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 大一新生基本上刚进校,对学校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和较为谨慎的阶段,情绪波动的原因多为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孤独和对新生活的不适应。这个阶段他们为了尽快适应环境,加上刚入校进行各种入校教育,加强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会对周围的人群和自己不满的事情有意忍让,不会轻易让自己的情绪暴露出来,因此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控制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大二大三的大学生情绪波动尤为明显,自我怀疑的频率显著提高。经过了大一的适应和对学校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个时候各种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处理诸如人际关系冲突或者其他类似问题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更为复杂,再加上他们对自身要求较大一有显著提高,因此情绪波动较为明显,挫败感、自我怀疑是最常见的问题,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常常让大二大三学生无比困扰。 处于大四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洗礼,他们的社会化程度相比较而言可能更高,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也相对较为深入,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水平较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会表现不同阶段的特点。 二、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成熟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低估自己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95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查问卷(初稿)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问卷 各位同学你们好!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特征,为同学们提供更适合的培养模式,书院设计了本项调查问卷,希望能得到各位同学的支持。 本项调查不记名,各题目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凭读过题后的第一印象在合适的选项前面打“?”,并在 回答完毕后确认是否有漏选的情况。 你的性别:□男□女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你来自于:□城市□农村 政治面貌:□党员□积极分子□团员□群众你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 1、能否适应来自不同地区同学的生活方式? A能 B基本上能 C不能 2、在同学或朋友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你会主动地去关心帮助他(她)吗? A会 B不会 C视情况而定,能帮就帮 D只对跟自己要好的人关心帮助 3、你认为交友中最注重哪些因素?(限选2个) A性格 B兴趣爱好 C处事作风 D个人能力 E学习成绩 F长相 G家庭情况 H其他 4、你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如何? A能自如地和所有人打交道 B一般 C有些方面需要提高 D不好,和人交往时不知所措 5、上了大学,你和家人一般谁主动联系对方: A自己 B家人 C都主动 D很少和家人联系 6、在大学里,你认为学习重要还是交际重要? A学习 B交际 C同等重要 D都不重要 7、你在每天的生活中玩手机的时间是? A 0.5小时以下 B 0.5-1.5小时 C 1.5-3小时 D 3小时以上 8、对一件你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爱好,你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做下去? A 几天 B 几周到数月 C 半年以上 D 一直在坚持 9、当老师错怪你时,你的反映是 A事后找老师解释 B当面与老师争辩 C忍气吞声 D没发生过这种事 10、比起去户外锻炼或者游玩,你更愿意呆在宿舍上网、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电视剧? A 总是这样 B 经常这样 C 偶尔这样 D 很少这样 E从不这样 11、你正在恋爱吗? A 是 B 没有 12、你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是: A支持 B是自己的事,自己理 C正常现象 D反对 E没想过 13、你选择配偶的条件(限选两个):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9级4班1044409122 马丹 [摘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虽然生理、心理日趋成熟,但由于处于从被动生活到主动生活过渡的状态,且大学是个微型社会,人际关系比中学复 杂,加之面临毕业后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心理困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就会造成各种 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进行及时的关注,发现其 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寻求恰切有效地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应对策略 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法的巨大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就业考研的挑战等因素,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马家爵事件到药家鑫事件等等屡见不鲜的大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的违法犯罪问题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小觑,一旦解决不当或不及时,常常会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更要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常见发生问题及发生概率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1]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14%的人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2]根据以上定义和数据,又加之网上大量调查问卷及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心理问题应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只占一小部分。大学生心理困扰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2.关于学习、就业或考研抉择的焦虑症。 3.关于人际交往矛盾的恐惧症。 二、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表现 每个问题总有其特殊的表征与产生原因,下面笔者将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表征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关于环境适应困惑的抑郁症。 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要数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而抑郁症的产生多是因环境适应性差导致。这类病症主要出现在新生群体中,多出

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 案例: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具有不同的个人特点和消费观念。但具有追求个性,注重自我的表现。新猎奇且对新鲜事物维持兴趣的时间普遍较短,偏好独特性等共性。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是由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第二代独生子女为主构成,这是一个特殊而又蕴涵巨大消费潜能的庞大群体。其特殊性体现在他们是与中国计算机和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有数据显示,这一群体消费能力强,人均年消费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企业如何把握好在高校扩招的条件下不断扩张的大学生市场,是企业今后要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的消费重点在日常购物(生活用品,服饰、化妆品等,占62.47%)上。大学生消费者较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在休闲娱乐上的金钱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但是大学生们花费在他们主要任务———学习上的金钱,却只占了不大的一个比重。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本不把金钱花费在有关学习的消费内容上。 大学生消费状况分布 分布占比 服饰日化(67.95) 学习(17.18) 休闲娱乐等(14.87) 20%以下(4.46)30以下(21.58)1次(30.22) 便宜(22.26) 20%-40%(23.16)30-50元(34.53) 2次(43.38) 实用(42.19) 40%-60%(62.47)50-100元(37.41)3次(21.58) 时尚(17.92) 60%以上(9.91)100元以上(6.47)4次以上(4.32) 品牌(17.63) 大学生消费群体十分注重个人外表上的消费,如衣着服饰、化妆品、护肤品等。

(1)产品类型:护肤品 (2)根据细分变量:识别变量和行为变量进行细分。例如:年龄:20-25,职业:大学生,居住区域:大学校园,需求特征:满足心理和环境需求,信息渠道:朋友推荐,资料查询等。 40%左右的学生将自己每月生活费的20%-30%消费在了衣物、化妆品方面。 因此是个不错的商机。 ①价格方面:大学生选购商品的主要导向思维还是以实用为主,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主流。但是大学生同样是充满个性的一代,在价格符合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会在商品品牌、商品品味上有所挑剔。 ②中西结合:由于有更多渠道经常接受新事物和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对西方文化并没有他们的前辈那么极端推崇,同时他们也不排斥传统中国文化。 ③贴近大学生本身:他们更加注重产品对自身的相关性,重视与个人的联系。创新意识:大学生消费者较总体人群对新产品或新概念的接受能力更高。 选择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对各细分市场评估后进而确定进入的细分市场。目标市场选择的本质是不同细分市场和企业资源之间的匹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地发挥企业现有能力或资源的作用,同时考虑细分市场的竞争强度,以取得在目标市场的比较竞争优势。 根据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行为特征,对于护肤品这个市场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市场了。 营销道德的认识 营销道德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要素。遵循营销道德的营销行为,能使营销人员、企业和顾客利益保持一致,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违背营销道德的营销行为,使企业利益预顾客利益相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损社会公众利益。

大学生考研群体分析

大学生考研群体分析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很多的群体划分,例如,以考研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自身的特点。喜欢逛图书馆、上自习室、独自看书等,他们都为了一个目标—考研,所以才从众多大学生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关键词:考研学历就业 正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对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很多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使得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考研已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力图通过考研来创造理想的工作岗位和更加美好的前程。 1、考研群体的特点: 考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考研群体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考研群体人数逐渐增加。在大学里,图书馆里的人越来越多,自习室里经常有人很早就到了只为占到好的座位,他们都在废寝忘食地为考研而奋战。第二,报考名牌大学的人很多。在考研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很好的学校或专业,就算地区偏远也还是坚持报考,比较看重名牌大学的牌子。第三,在考研群体中,女生要比男生多,尤其是在师范院校,很多女生更愿意考研。 二、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因: 首先,本科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不断地扩招,使得本科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中的就业岗位却没有随之增加,从而造成大学本科毕业生 “供过于求”。这也就意味着,本科学历的受重视程度也不会与以往相同了。所以就有很多大学本科生选择考研来逃避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考研群体的产生和壮大。 其次,硕士研究生扩招。近几年很多高校开始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很多高校放低了招研究生的标准,某些高校的某些院系专业,甚至出现了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人数的现象。这种情况必然会向众多的大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考研变简单了。这样,就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群体。 此外,对高学历的向往。有些二本院校,虽然出来的大学生也是本科文凭,但在就业中,与那些重本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历上明显处于弱势。所以,很多大学生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学历以更好的规划未来。 另外,从众心理。促使考研群体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考生的从众心理。其实,在考研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并没有怀抱着非常强烈的考研意愿,他们之所以选择报考研究生,可能只是因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报告主送单位:XXX 报告提出日期:XXXX年XX月XX日报告提出单位:XXXX

关于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的调查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的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特殊群体有他们的特点,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取得经济的而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大学生消费也难免有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也展开此次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调查的方法及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大多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支持。大学生群体处于未成熟与成熟的过度时期,消费经验少,时常发生冲动消费。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对南宁职业技术学院3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

男生18名,占调查样本总量的60%;女生12名,占40%。我们的问卷主要设计有四个月消费范围:300元以下、300—400元、500—800、800以上,其中月消费在300元以下和300—400元之间的学生很少,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的占总量的73%,月消费在800元以上的占总量的27%。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中主要有伙食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人际交往、感情投入、形象消费、现代通讯工具的消费等方面。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新观念 1 消费倾向多元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的时代,步入着一时代的大学生不在满足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任然是其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手机、旅游、电脑等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在调查中,在问及“您的消费项目?”时,有83%的人选择了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着说明了当今科技的发达也深深影响了大学生消费,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与发展。 2 追求时尚与潮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及管理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自发趋群性 人是群居动物,求同存异只是一种更好更成熟的生活态度,而在大学时代大学生们更趋向于趋同排异,进而趋同方与被排斥方均会主动结成非正式群体以与对方保持对抗而非单人与群体间对抗。而在组成群体的过程中又会在群体成员交往中主动互相了解,结成新的非正式群体。 2.社会助长 只要其他人在场,即使个体之间互不相识或无竞争存在,也可以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助长影响。大学阶段,大学生的观察力上升以及自尊心等的提升导致了对自身及他人的关注程度达到从所未有的高度。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通过对他人他事的观察及模仿,进而升华自我价值观体系。而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类似的社会生活经历等亲和力更促使了这一过程。比起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成员更容易交换各自的想法,感受等以用来互相激励、激发。3.从众行为 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段,而未经世事也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存在过多幻想,对自身认识不完善,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较差,自我维护的欲望强烈,对于他人的评价非常注重,自我维护意识强烈,对他人的看法、暗示等往往全盘接受。通常为了维护自己或提升自己而保持与群体的同调性。因此大学生对群体的依赖性更强,从众行为倾向也更加明显。可分为表面从众内心抗拒及表面内心都从众两种。 4.情感约束力 相比于正式群体建立在完整的组织与纪律上,非正式组织更多的建立在群员间的感情基础上。密切积极的交往、相互信任、相互依赖被默认为群体接纳的信号。相反的,则会渐渐被排除在组织之外。情感约束力强时则非正式群体稳定性较高。而当成员间发生矛盾时这种联系往往会被削弱甚至导致非正式群体的解散。 5.有自然形成的领袖。 每一个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领袖人物”,他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靠威信自然形成,即所谓的“自然领袖”。“自然领袖”或许既不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也一般,但必定具有果断、讲义气、重交情等个性品质,从而得到有些同学的钦佩,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受到成员们心理上的拥戴。成为非正式群体的发起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言行往往左右该群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