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高中化学

评课稿,高中化学
评课稿,高中化学

篇一:化学万能评课稿

化学评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生自学完溶液ph的测定方法后,由学生测定了十几种溶液ph.以及,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本节课在开始时,实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跟酸的反应,有点不妥。因为学生对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两种碱不是很熟悉。若将该实验在探究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后完成,用它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就更加完美了。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初中化学评课稿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

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亮点一:教师能够从故事“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的著名屠狗洞”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出示“科学与迷信”。

亮点二:教师能够对3个演示实验(1、向长短不同的两支点燃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3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成功进行,采取对比的实验,使实验现象明显,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说明了教师的在讲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一个感性的教材。

亮点三: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实验中,教师将每次的实验品(小花)展示在黑板上,效果清醒,从而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亮点四: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不足之处:

1、有点紧张,语言不够清晰、简洁。

2、在做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实验中,教师用的瓶子是白色不透明,学生不清楚里面装的液体是什么颜色,很容易产生误解。

3、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也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于关于二氧化碳的每条化学性质,都应该由实验得出结论。所以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做一下实验。

本次化学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多留意教学上的细节方面,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基础。

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实验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也不要太过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多媒体的作用

化学方程式计算评课稿

本次化学教研活动听了经验丰富的候明辉老师的一堂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堂新课。候老师是按照这样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的

1.知识回顾: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为后面的计算教学奠定基础。

2.新知识传授:计算类别;例题讲解;学生练习;强调解题注意事项步骤进行的。

3.课堂小结:重点强调基础的步骤。本堂课的优点如下:

1.学生随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2.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解题的基本步骤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4.多次强调书写步骤,把本课的重点体现出来。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本堂课虽然体现了基础性,但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拔高题,这样优秀生没有“吃饱”。建分层教学。

《分子

化学评课稿:

和原子》评课稿

这节课,我认为张老师充分体现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节课的导入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起:学生能闻到清新剂的香味,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把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提出来了。

第二,对分子特征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知识点的提出,运用了非常具体的数字和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那么学生在这些非常具体的数字中就了解到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对分子是不断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处理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去探究。比如,在探究氨水滴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红,而不将氨水、酚酞混合,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用大烧杯罩住后,大烧杯里面的酚酞仍变红,大烧杯外的不变红。通过这一现象,学生必须就会想到是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酚酞才会变红,这样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总结出来了。同样地处理分子间有间隔时,董老师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同样多的石块和沙子混合会怎样,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25ml水和25ml 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小于50ml.将宏观和微观恰当地联系了起来,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分子间有间隔”这一事实。

张老师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提出,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的,对水的蒸发和水分解学生已经很清楚,这是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利用具体的小问题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在这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及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有无变化。并且充分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最后的知识网络总

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张老

师若将最后知识网络的提出让学生总结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平面彩图加以充分运用,

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

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与指正。

篇二:高二化学评课稿

高二

化学评课稿:《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

李明

“反应条件对化学

平衡影响”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基础之上来学习的。作为

原理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它的形成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

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循环进行归纳、演绎等

逻辑推理的能力。

安晓雷老师的这节

课,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平衡常数的概念、意义,基础之上的,其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感

性认识获知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平衡常数角度分析温度为什么能影响化学平

衡,归纳总结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然后让学生理性分析预测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

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提出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获得信

息——验证预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与

能力。最后本节课教师给学生点出外界条件改变引起的化学平衡的移动有两种情况,新的平

衡状态一种是平衡常数改变,另一种是平衡常数不变的,这样为部分学生将来在研究有些题

目中提到的等效平衡建立基础。最后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来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

就这节课在实施过

程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通过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本节课更加注重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预测、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获得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

合,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课的结束时通过合理设计习题,既巩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

育,让学生知道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

有细节问题。比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放给学生的有些大,如果能把各种情况列出来给学

生,效果会更好些。另外还可以多用图表,来简化内容,节省时间。

篇三:最实用的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

< >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作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

中化学第章,第节,第

课时的内容。在此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本节课的学习为

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

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2、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难点是:

四、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是根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采用实验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以及学生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篇四:高中化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化学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鲁科版xx年级必修x(或选修x)第#单元的第#节第#课时,本节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与高中化学的始终,本节是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介绍为今后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掌握、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导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与导学法相结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和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让学生结合导学稿中(回顾与思考)环节进行自学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3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请学生先分组讨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课堂矫正、拓展延伸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等等之类

环节5课堂小结、巩固迁移

在学习本节教学内容后进行简单的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并通过练习在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篇五:关于高中化学的四点“评课”建议

关于高中化学的四点“评课”建议

作者:吴彦军

《课程教育研

来源:

究·中》2014年第01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角色变了,“评课”的关注点也应该随之变化。本文主要从教材处理、教师评价、学生参与、时间分配四点,对高中化学的“评课”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评课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9-01 “评课”是中小学教研中常见的活动,高中化学评课也是高中化学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

一。传统的“评课”主要是用于甄别教师的能力,其结果多与教师的评优、职称晋升等相关,所以在“评课”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把目光放在授课教师身上,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教材这些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却被忽略不计。本文认为,“评课”的真正目的在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果,以“评”促“教”。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高中化学“评课”给出四点建议。

一、教材处理

虽然,我国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但是在使用时还是应该因地制宜,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就是现代课程论所说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相反,教师的工作是带有很大程度的创造性的,教材只是教师进行创造的主要依据而已。

对高中化学来说,“评课”首先要突破的就是授课要完全遵照教材或大纲内容的传统观念。在“评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师是否能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另外,在“评课”之前,作为“评课人”要先知道什么是好的教材处理方法,例如注意课程衔接、“先物质,后理论”、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等等。

二、教师评价

不论是在传统还是新型的“评课”,教师都是焦点,对于教师的关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理论

这里的专业理论除了化学知识外,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教师正确课堂教学的指导和保障,并且能够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评价观念,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以特定的学生为对象,在限定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效果而是用的语言。在“评课”中要注意教师是否有过多的口头禅,例如“是不是”、“对不对”、“是吧”等等。还要看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展现出教师饱满端庄的教学态度,是否具备丰富新鲜的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出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否展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板书也是课堂语言的一部分,板书是否美观精巧也是“评课”的内容。

3.教育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提倡“以学为主”的教育方法。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甚至还做出硬性指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分钟。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来说,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仅仅意味着“少讲”,而是应该追求“精讲”;化学教师追求目标不是“量”,而是“质”,应该由学生去做的,老师绝不包办,但学生不能理解的,老师应该给与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

4.问题设计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问题设计。“评课”要求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利用问题,渐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变通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创设情境,增强提问环节的课堂气氛。

5.课堂组织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中化学内容繁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多且枯燥,所以“评课”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善于利用这些教学方法,使化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课堂组织能力的强弱主要与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是否钻研教材,是否掌握好学生

的心理等因素有关。教师只有对这些因素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并按部就班、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授。

三、学生参与

高中化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理解和应用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直接关系到化学课堂教学的成败。“评课”要求教

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课堂反应的积极程度和课堂参与的程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自觉提问。另外,虽然化学属于理科的课程,看似与人文无关,但是仍然要考查教师是否与学生共同探索,真诚交流;是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人格品味。

四、课堂时间分配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在课堂中如何做到时间分配,关系到课堂的效果与效率。良性的时间分配,是在有效的输入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输出。每节高中化学课的课堂时间至少要分为以下几部分,教师精讲点拨、课堂练习、师生交流、学生独立自学、各小组讨论等等,且各部分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要合理,建立真正高效的化学课堂。

五、结语

“评课”的目的在于指出优点和评其不足,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还关系到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评课”涉及的内容很多,但要有侧重点,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前述四大方面,所以要切记在琐碎的问题上吹毛求疵,或者抓住教学中的偶发问题不放手。另外,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还应该建立并健全发展性“评课”体系和师生共评体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