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质七大手法及8D报告

品管七大手法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其实,质量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之上的组织性的质量管理;二是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质量控制。

组织性的质量管理方法是指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员工作方式的角度进行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之上,主要内容有制定质量方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QC小组活动,各部门质量责任的分担,进行质量诊断等。

统计质量控制是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了很大发展,现在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

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

(一)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

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

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科学管理强调的是以管理的技法来弥补以往靠经验靠视觉判断的管理的不足。而此管理技法,除了建立正确的理念外,更需要有数据的运用,才有办法进行工作解析及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何建立原始的数据及将这些数据依据所需要的目的进行集计,也是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础工作。

举个例子:我国航空市场近几年随着开放而竞争日趋激烈,航空公司为了争取市场除了加强各种措施外,也在服务品质方面下功夫。我们也可以经常在航机上看到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此调查是通过调查表来进行的。调查表的设计通常分为地面的服务品质及航机上的服务品质。地面又分为订票,候机;航机又分为空服态度,餐饮,卫生等。透过这些调查,将这些数据予以集计,就可得到从何处加强服务品质了。

(三)排列图(柏拉图)

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的名字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他发现当时意大利80%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定律。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质量管理。排列图是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向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这种方法实际上不仅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问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80%以上。柏拉图是根据归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项目别(层别)分类,计算出各项目别所产生的数据(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在工厂或办公室里,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也可换算成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项目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项目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统计表才能画制成柏拉图。

柏拉图分析的步骤;

(1)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2)纵轴虽可以表示件数,但最好以金额表示比较强烈。

(3)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期限间尽可能定期。(4)各项目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5)绘上柱状图。

(6)连接累积曲线。

柏拉图法(重点管制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状况下,去抓重要的事情,关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判断得来的,而是有数据依据的,并用图形来加强表示。也就是层别法提供了统计的基础,柏拉图法则可帮助我们抓住关键性的事情。

(四)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因果分析图是一种充分发动员工动脑筋,查原因,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也特别适合于工作小组中实行质量的民主管理。当出现了某种质量问题,未搞清楚原因时,可针对问题发动大家寻找可能的原因,使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

所谓因果分析图,就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图解,即以图来表达结果(特性)与原因(因素)之间的关系。其形状像鱼骨,又称鱼骨图。

某项结果之形成,必定有原因,应设法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因。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的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原因图又称[石川图]。因果分析图,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种阶段,特别是树立意识的初期,易于使问题的原因明朗化,从而设计步骤解决问题。

(1)果分析图使用步骤

步骤1:集合有关人员。

召集与此问题相关的,有经验的人员,人数最好4-10人。

步骤2:挂一张大白纸,准备2-3支色笔。

步骤3:由集合的人员就影响问题的原因发言,发言内容记入图上,中途不可批评或质问。(脑力激荡法)

步骤4:时间大约1个小时,搜集20-30个原因则可结束。

步骤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响最大,再由大轮流发言,经大家磋商后,认为影响较大予圈上红色圈。

步骤6:与步骤5一样,针对已圈上一个红圈的,若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两圈,三圈。步骤7:重新画一张原因图,未上圈的予于去除,圈数愈多的列为最优先处理。

因果分析图提供的是抓取重要原因的工具,所以参加的人员应包含对此项工作具有经验者,才易秦效。

(2)因果分析图与柏拉图之使用

建立柏拉图须先以层别建立要求目的之统计表。建立柏拉图之目的,在于掌握影响全局较大的重要少数项目。再利用特性原因图针对这些项目形成的原因逐予于探讨,并采取改善对策。所以因果分析图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连接柏拉图使用。

(3)因果分析图再分析

要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追根究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问题之主要原因找出来以后,再以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拟具体实验方法,找出最佳工作方法,问题也许能得以彻底解决,这是解决问题,更是预防问题。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企业均有它追求的目标,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总会有许许多多有形与无形的障碍,而这些障碍是什么,这些障碍何于形成,这些障碍如何破解等问题,就是原因分析图法主要的概念。

一个管理人员,在他的管理工作范围内所追求的目标,假如加以具体的归纳,我们可得知从项目来说不是很多。然而就每个追求的项目来说,都有会有影响其达成目的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这些原因就是阻碍你达成工作的变数。

如何将追求的项目一一地罗列出来,并将影响每个项目达成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也整理出来,并使用因果分析图来表示,并针对这些原因有计划地加以强化,将会使你的管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同样地,有了这些原因分析图,即使发生问题,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更快速,更可靠。

(五)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柱状图,它是表示数据变化情况的一种主要工具。用直方图可以将杂乱无章的资料,解析出规则性,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对于资料中心值或分布状况一目了然,便于判断其总体质量分布情况。在制作直方图时,牵涉到一些统计学的概念,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分组,因此如何合理分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分组通常是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字是分组数和组距。

(六)散布图

散布图又叫相关图,它是将两个可能相关的变量数据用点画在坐标图上,用来表示一组成对的数据之间是否有相关性。这种成对的数据或许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原因一原因的关系。通过对其观察分析,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也是常见的,例如热处理时淬火温度与工件硬度之间的关系,某种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与材料强度的关系等。这种关系虽然存在,但又难以用精确的公式或函数关系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图来分析就是很方便的。假定有一对变量x 和y,x 表示某一种影响因素,y 表示某一质量特征值,通过实验或收集到的x 和y 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上用点表示出来,根据点的分布特点,就可以判断x和y 的相关情况。

在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中,许多现象和原因,有些呈规则的关连,有些呈不规则形有关连。我们要了解它,就可借助散布图统计手法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七)控制图

控制图又称为管制图。由美国的贝尔电话实验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年首先提出管制图使用后,管制图就一直成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在质量管理方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有控制界限的图,用来区分引起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偶然的还是系统的,可以提供系统原因存在的信息,从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控制图按其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图,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中有关质量特性值的变化情况,看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再一类是供管理用的控制图,主要用于发现生产过程是否出现了异常情况,以预防产生不合格品。

统计管理方法是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否则的话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是:1 )数据有误。数据有误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人为的使用有误数据,二是由于未真正掌握统计方法;2 )数据的采集方法不正确。如果抽样方法本身有误则其后的分析方法再正确也是无用的;3)数据的记录,抄写有误;4 )异常值的处理。通常在生产过程取得的数据中总是含有一些异常值的,它们会导致分析结果有误。

以上概要介绍了七种常用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这些方法集中体现了质量管理的“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进行判断和管理”的特点。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这些方法看起来都比较简单,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灵活地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8D工作方法

8D是解决问题的8条基本准则或称8个工作步骤,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9个步骤:

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

D1:小组成立

D2:问题说明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D5:选择和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

D7:预防再发生

D8:小组祝贺

D0:征兆紧急反应措施

目的:主要是为了看此类问题是否需要用8D来解决,如果问题太小,或是不适合用8D 来解决的问题,例如价格,经费等等,这一步是针对问题发生时候的紧急反应。

关键要点: 判断问题的类型、大小、范畴等等。与D3不同,D0是针对问题发生的反应,而D3是针对产品或服务问题本身的暂时应对措施。

D1:小组成立

目的:成立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有配给的时间并授予了权限,同时应具有所要求的能解决问题和实施纠正措施的技术素质。小组必须有一个指导和小组长。

关键要点: 成员资格,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目标;分工;程序;小组建设

D2:问题说明

目的:用量化的术语详细说明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外部顾客抱怨,如什么、地点、时间、程度、频率等。

“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

方法:质量风险评定,FMEA分析

关键要点:收集和组织所有有关数据以说明问题;问题说明是所描述问题的特别有用的数据的总结;审核现有数据,识别问题、确定范围;细分问题,将复杂问题细分为单个问题;问题定义,找到和顾客所确认问题一致的说明,“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而原因又未知风险等级。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目的:保证在永久纠正措施实施前,将问题与内外部顾客隔离。(原为唯一可选步骤,但发展至今都需采用)

方法:FMEA、DOE、PPM

关键要点: 评价紧急响应措施;找出和选择最佳“临时抑制措施”;决策;实施,并作好记录;验证(DOE、PPM分析、控制图等)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目的:用统计工具列出可以用来解释问题起因的所有潜在原因,将问题说明中提到的造成偏差的一系列事件或环境或原因相互隔离测试并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方法:FMEA、PPM、DOE、控制图、5W1H法

关键要点: 评估可能原因列表中的每一个原因;原因可否使问题排除;验证;控制计划

D5:选择并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目的:在生产前测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以确定所选的校正措施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同时对其它过程不会有不良影响。

方法:FMEA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资格;决策,选择最佳措施;重新评估临时措施,如必要重新选择;验证;管理层承诺执行永久纠正措施;控制计划

D6:实施永久纠正措施

目的:制定一个实施永久措施的计划,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并纳入文件,以确保根本原因的消除。在生产中应用该措施时应监督其长期效果。

方法:防错、统计控制

关键要点: 重新审视小组成员;执行永久纠正措施,废除临时措施;利用故障的可测量性确认故障已经排除;控制计划、工艺文件修改

D7:预防再发生

目的:修改现有的管理系统、操作系统、工作惯例、设计与规程以防止这一问题与所有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关键要点:选择预防措施;验证有效性;决策;组织、人员、设备、环境、材料、文件重新确定

D8:小组祝贺

目的:承认小组的集体努力,对小组工作进行总结并祝贺。

关键要点: 有选择的保留重要文档;流览小组工作,将心得形成文件;了解小组对解决问题的集体力量,及对解决问题作出的贡献;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

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方法

8D(8 Disciplines)问题解决8步法

8D的原名叫做8 Disciplines,意思是8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原始是由Ford 公司,全球化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ISO TS16949、福特公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FORD的零件,必须采用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查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Formulate and Verify Corrective Actions):拟订改善计划、列出可能解决方案、选定与执行长期对策、验证改善措施,清除D4 发生的真正原因,通常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方式说明长期改善对策,可以应用专案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并说明品质手法的应用。

Discipline 6. 改善问题并确认最终效果(Correct the Problem and Confirm the Effects):执行D5 后的结果与成效验证。

Discipline 7. 预防再发生及标准化(Prevent the Problem):确保D4 问题不会再次发生的后续行动方案,如人员教育训练、改善案例分享(Fan out) 、作业标准化、产出BKM、执行FCN 、分享知识和经验等。

Discipline 8. 恭喜小组及规划未来方向(Congratulate the T eam):若上述步骤完成后问题已改善,肯定改善小组的努力,并规划未来改善方向。

适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解决各类可能遇到的简单或复杂的问题;

8D方法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让整个团队共享信息,努力达成目标。

8D本身不提供成功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但它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亦适用于过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

面对顾客投诉及重大不良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8D法是美国福特公司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种方法,曾在供应商中广泛推行,现已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产家)广泛采用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最好的、有效的方法。

1.优点

发现真正肇因的有效方法,并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真正肇因,执行永久性矫正措施。

能够帮助探索允许问题逃逸的控制系统。逃逸点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控制系统在问题再次出现时的监测能力。

预防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帮助系统将问题控制在初级阶段。

2.缺点

8D培训费时,且本身具有难度。

除了对8D问题解决流程进行培训外,还需要数据挖掘的培训,以及对所需用到的分析工具(如帕累托图、鱼骨图和流程图,等等)进行培训。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及8d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qc七大手法及8d”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0717135492.html,的支持! QC七大手法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查检表(Check List)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1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 8D 8D 的原名叫做 8 Disciplines,意思是8 个人人皆知解决问题的固定步骤。原始是由Ford 公司,全球化 2 品质管制及改善的特殊必备方法,之后已成为QS9000/ ISO TS16949、福特公 司的特殊要求。凡是做 FORD 的零件,必需采用 8D 作为品质改善的工具,目前有些企业并非 FORD 的供应商或汽车业的合作伙伴,也很喜欢用这个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解决品质问题,成为一个固定而有共识的标准化问题解决步骤。 Discipline 1. 成立改善小组(Form the Team):由议题之相关人员组成,通常是跨功能性的,说明团队成员间的彼此分工方式或担任的责任与角色。 Discipline 2. 描述问题(Describe the Problem):将问题尽可能量化而清楚地表达,并能解决中长期的问题而不是只有眼前的问题。 Discipline 3. 实施及确认暂时性的对策(Contain the Problem):对于解决 D2 之立即而短期行动,避免问题扩大或持续恶化,包含清库存、缩短PM时间、加派人力等。 Discipline 4. 原因分析及验证真因(Identify the Root Cause):发生 D2 问题的真正原因、说明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品质工具)的应用。 Discipline 5. 选定及确认长期改善行动效果

8D方法,QC7大手法

品质管理 8D方法、QC七大手法 8D方法,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方法,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其应有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它提供了一套符合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对于统计制程管制与实际的质量提升架起了一座桥梁。 此课程,旨在教给企业制程能力偏低时的解决问题方法,面对顾客投诉及重大不良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任何从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找到疾症,正本清源,提升管理 水平。 ★ 8D工作方法的介绍 ★主要步骤包括: ☆ D1:小组成立 目的:成立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有配给的时间并授予了权限,同 时应具有所要求的能解决问题和实施纠正措施的技术素质。小组必须有一个指导和小 组长。 关键要点:成员资格,具备工艺、产品的知识 ☆ D2:问题说明 目的:用量化的术语详细说明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外部顾客抱怨,如什么、地点、时间、程度、频率等。 “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 方法:质量风险评定,FMEA分析 关键要点: (1) 收集和组织所有有关数据以说明问题 (2)问题说明是所描述问题的特别有用的数据的总结 (3)审核现有数据,识别问题、确定范围 (4)细分问题,将复杂问题细分为单个问题

(5)问题定义,找到和顾客所确认问题一致的说明,“什么东西出了什么问题”,而原因又未知 (6)风险等级 ☆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目的:保证在永久纠正措施实施前,将问题与内外部顾客隔离。 (原为唯一可选步骤,但发展至今都需采用) 方法:FMEA、DOE、PPM 关键要点: (1)评价紧急响应措施 (2)找出和选择最佳“临时抑制措施” (3)决策 (4) 实施,并作好记录 (5)验证(DOE、PPM分析、控制图等) ☆ D4:确定并验证根本原因 目的:用统计工具列出可以用来解释问题起因的所有潜在原因,将问题说明中提到的造成偏差的一系列事件或环境或原因相互隔离测试并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方法:FMEA、PPM、DOE、控制图 关键要点: (1)评估可能原因列表中的每一个原因 (2)原因可否使问题排除 (3)验证 (4)控制计划 ☆ D5:选择并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目的:在生产前测试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审以确定所选的校正措施能够解决客户问题,同时对其它过程不会有不良影响。

质量管理QC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QC七大手法 课程收益 ·理解质量管理7种工具的基本概念 ·熟悉传统QC七大工具培训手法的数据收集、特性及应用 ·藉由QC七大工具学习奠定统计品管的基础,为推行统计品管及预防品管做好准备·方便、实用的品管手法,能真正应用于品质数据的分析,致力于品质监控及改善·藉由案例解析和试做,教导及带领学员具备实务应用的能力 课程大纲 一质量管理7种工具概述· QC7种工具概念 · QC7种工具的特点 · QC7种工具的应用发展二查检表 ·何谓查检表 ·查检表能解决什么问题·查检表分类 ·如何设计查检表 ·如何设计查检表 ·实战训练 三层别法 ·何谓层别法 ·层别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层别角度和注意事项四柏拉图 ·何谓柏拉图 ·柏拉图能解决什么问题·柏拉图之作法及应用·实战训练 五特性要因图(鱼骨图)·何谓特性要因图 ·特性要因图能解决什么问题·作特性要因图方法 ·实战训练 六直方图 ·何谓直方图 ·直方图的作法及应用 ·实战训练 七散布图 ·何谓散布图 ·散布图能解决什么问题·散布图的作法 八管制图 ·何谓管制图 ·管制图的作用 ·管制图的种类 · x一P管制图的作法 讲师介绍刘老师 长期任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质量经理,20年制造业业工作经验,参与了公司了ERP的建立和精益生产的6西格玛项目,并委派到德国总部系统学习质量管理。 专长领域 APQP、PPAP、FMEA、SPC、MSA、QC七工具、8D、QFD、质量成本、供应链管理、VDA6.3、VDA6.5、供应商质量评估、审核、各大主机厂特殊要求等课程培训与辅导。 工作经历 20年汽车仪表、传感器、发动机零部件工厂工艺、研发、质量工程及质量经理岗位现场工作经验,擅长工厂内部质量体系推进,新进质量与管理工具在工厂内部推进,按照顾客的要求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开发、评审、培育供应商,有很丰富的质量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经验。 授课风格 William在质量管理培训领域有丰富的授课经验,讲授公开课暨企业内训逾百次。同时也受聘与BSI等认证机构,讲课主要特点是能针对不同的企业特点、学员层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注重实用,把握基础,避免常见的枯燥无味的灌输型讲课,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和课堂练习、点评,帮助学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提升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QC七大手法培训内容

QC七大手法培训內容 在工作場所中所發生的品質、成本、生產量等問題可藉由下列七種有效且全然的方法解決之: 1、柏拉圖 2、特性要因圖 3、層別法 4、查檢表 5、直方圖 6、散佈圖 7、管制圖 註:也可將3.圖表和7.治理圖合併為一項,再加上層別法一項總合也是七項。 一、柏拉圖 (一)、何謂柏拉圖 將一定期間所收集的不良數、缺點或故障之發生數等數據依

項目別、缘故別加以分類而按其大小順序排列之圖形。 1、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V.Pareto)所發明的。 2、美國J.M.Juran─少數重要項目(Vital Few)20%。 ─多數輕微項目(Trivial Many)80%。 (二)、柏拉圖的特徵 1、以數據為依據,對問題點這判斷更明確、更科學化。 2、专门容易把握全體的品質狀況。 3、能把握何種類的不良最多。 4、能把握除去那些不良,就能減少全體不良的百分之幾, 是進行重點治理,重點改善专门好的利器。 (三)、柏拉圖的作法 1、決定主題,收集數據。 2、依缘故或現象整理數據,計算出各項目之累計次數。 3、按大小順序排列,並計算其累積缺點數─其他項置於 最后。 4、計算累積百分 累積百分比 100% 總缺點

累積缺點數 5、繪出橫軸及縱軸─各項於橫軸所佔之寬度相同 ─縱軸之長度、單位名稱、最高點、刻度線 6、繪直方柱─寬度相同,不留間隙。 7、繪出累積缺點數曲線。 8、圖形之右界加上縱軸,並標出累積百分比刻度─ 0~100%。 9、記入重要事項。 (四)、注意事項 1、由大到小排列,其他項列在最后一項。 2、柱寬限制且等寬。 3、其他項不可高於第三項。 4、累積百分比折線。 (五)、柏拉圖的用途 1、一目了然具說服力。 2、了解各項在全體中所佔的比率。

qc七大手法及8d

QC七大手法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1. 查检表(Check List)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 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 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 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 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 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 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6. 直方图(Histogram)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介绍

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介绍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老七种”。 何为QC七手法: QC七手法又称为QC七工具,一般指旧QC七手法,即层别法、检查表、柏拉图、因果图、管制图、散布图和直方图。是质量管理及改善运用的有效工具。

QC手法的适用范围:QC手法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计划管控、员工思想意识行为管理、质量管控、成本管控、交期管控、士气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效率管理、绩效考核、日常管理等等),但主要用于品质管理及改善。七大手法口诀: 因果追原因、检查集数据、柏拉抓重点、直方显分布、散布看相关、管制找异常、层别作解析。因果图(特性要因图、石川图、鱼骨图): 定义: 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为特性要因图,又叫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

用途说明:1.整理问题。2.追查真正的原因。3.寻找对策。制作步骤:1. 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特性的选择不能使用看起来很抽象或含混不清的主题。2. 决定大要因——须是简单的完整句,且具有某些程度或是方向性。3. 决定中小要因。4. 决定影响问题点的主要原因。5. 填上制作目的、日期及制作者等资料。应注意事项:1.脑力激荡。2.以事实为依据。3.无因果关系者,予以剔除,不予分类。4.多加利用过去收集的资料。5.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依5W2H原则执行。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QC七大手法及应用

QC七大手法及应用 2009-10-17 13:34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 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 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 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 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 相对而言,新七大手法在世界上的推广应用远不如旧七大手法,也从未成为顾客审核的重要方面 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 1.查检表( Check List )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柏拉图( Pareto Diagram )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特性要因图( Characteristic Diagram )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散布图( Scatter Diagram )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管制图( Control Chart )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直方图( Histogram )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层别法( Stractification )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层别法 一、定义 层别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将多种多样的资料,因应目的的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