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材全解全析》

第一章高一数学(上)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本章内容概述

【考纲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关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考点剖析】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也是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集合的思想、集合的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轨迹、方程和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其次,数学离不开变换(等价的或不等价的)和推理,而变换与推理又离不开四种命题、充要条件、逻辑联结词等逻辑概念,因为它们是全面理解概念、正确推理运算、准确表述判断的重要工具.

集合与逻辑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柱石之一.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如数理逻辑、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统计、拓扑学等都建立在集合与逻辑的理论基础之上.

本单元的知识点在集合与逻辑的理论中都是最基本的,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都很丰富,如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总之,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考中考查基础、考查能力与考查进一步学习的潜力的很好的命题材料. 【知识结构图】

§1.1集合 预备知识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

实数分类

课本知识导学运用

课本知识诠解 重要提示

1.集合的相关概念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而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如果a 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或a

A).可见,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间是从属关系.给出一个集合A 和一个元

素a ,a 要么是A的元素,要么不是A 的元素,二者必居其一.

有理数 无理数

分数 无理数

3.集合的分类

按集合元素的个数,集合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空集用符号表示.

4.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

重要提示

1.集合是现代数学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它的基本思想已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人、物、数点、式子、图形等.

2.列举法的优点是可以明确集合中具体的元素及元素的个数.列举法常用来表示有限集或有特殊规律的无限集.其中表示有特殊规律的无限集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表示清楚后才能用删节号.

3.{x∈A|P(x)}有时也可写成{x∈A:P(x)}或{x∈A;P(x)}.

4.图示法的使用对象具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列举法.其特点是:①元素一般是有限个;②元素不重复,不遗漏,不计顺序地列举出来;③元素间用“,”隔开.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一般格式为{x∈A|P(x)},其中,x是集合的代表元素,A是x的取值范围,P(x)是确定x应满足的条件.{x∈A|P(x)}即表示使命题P(x)为真的A中诸元素之集.例如,{x∈R|x≤5},若从前后关系来看,集合A已很明确,则可使用{x|P(x)}来表示,例如{x|x≤5}.

为了形象地表示集合,常常画一条封闭的曲线,用它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这种方法叫图示法(也称韦恩图法).

5.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表示成N*或N+.

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基础例题点拨

【例题1】下列各题中,分别指出了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适当的方法把这个集合表示出来,然后指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组成中国国旗图案的颜色;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3)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组成的一切自然数;

(4)平面内到一个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l(l>0)的所有的点P.

【解析】(1){红,黄},有限集;

(2){珠穆朗玛峰},有限集;

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处理有关抽象集合问题时,却有着独特作用.

(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即自然数集包括数0;

(2)Q、Z、R中排除0的集分别可表示为Q*、Z*、R*.

随笔:

一拖二

拖1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不超过10的非负偶数的集合.

答案:{0,2,4,6,8,10},有限集;

(2)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答案:{x∈N|x>10},无限集;

(3)方程x2-4=0的解集.

答案:{-2,2},有限集;

(4)方程(x-1)2(x-2)=0的解集.

答案:{1,2},有限集.

(3){1,2,3,12,13,21,23,31,32,123,132,213,231,312,321},有限集;

(4){p|PO=l}(O是定点,l是定长),无限集.

(2){x ∈N|x >10},无限集;(3){-2,2},有限集;(4){1,2},有限集.

【思路点拨】对于有限集并且集合中的元素比较少时,一般采用列举法表示,并且不必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对于有限集中元素比较多,以及无限集,通常采用描述法表示.

【例题2】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1,5};(2){x|x 2

+x-1=0};

(3){2,4,6,8};(4){x ∈N|3<x <7}. 【解析】(1){x|(x-1)(x-5)=0};

(2)??

????????+---251,251;

(3){x|x 是大于1,且小于9的偶数}; (4){4,5,6}

【思路点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格式是{x ∈A|P(x )}.因而(2)、(4)是描述法,(1)、(3)是列举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可以互相“转化”.

重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方法技巧 重难点

1.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的重要应用.正确表示集合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后面的知识,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满足集合的互异性.

2.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集合的元素类型多是以数、点、图形或集合等形式出现.对于已知的集合,必须知道集合元素的形式.如集合{y|y=x2+1}表示函数的所有函数值即{y|y ≥1};集合{x|y=x2+1}表示函数 拖2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1,0,1,2};

答案:{x ∈Z|-2<x <3=;

(2) {x ∈Z|

16

-x ∈N }; 答案: 由于16

-x ∈N*,故x-1必为6的正约数,∴x-1=1或2或3或6,从而x=2或3或4或7,∴{2,3,4,7};

(3){x|(x+1)x-32

(x2-2)(x2+1)=0,x ∈Q }

答案: {-1, 3

2

}.

拖3指出下列集合的异同点. A={x|y=x2-1} B={y|y=x2-1} C={(x,y)|y=x2-1}

答案: A 与B 均表示数集,其中A=R,B={y|y ≥-1}即B 表示不小于-1的所有实数,而C 表示抛物线y=x 2-1上的点的集合.

的所有自变量的取值即{x|x ∈R },它们都是数集;集合{(x ,y)|y=x 2

+1}表示抛物线y=x 2

+1上的所有点,是点集.

易混易错点 1. 易混点

(1)数集与点集的区别

用描述法表示数的集合时,其一般格式为{x|P(x )},即竖线“|”的前面是一个字母;而用描述法表示点集的一般格式为{(x ,y)|P(x ,y)},即“竖线|”的前面是一对有序实数.

(2)元素与集合的区别

对于任一个字母a ,没有将其写在大括号内或写在封闭的曲线内,则a 表示元素,而{a }表示含有一个元素a 的集合.

(3){a ,b }与{(a ,b)}的区别

{a ,b }表示双元素集,即含有两个元素a 和b ,而{(a ,b )}表示单元素集,即点集.

(4)0与{0}、0与、与{}的区别

0表示一个元素0,{}表示含有一个元素0的单元素集,表示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表示含有一个元素

的单元素集.

2.易错点

(1)忽视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集合元素有三大特征:(1)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元素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只能选其一.同时,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所表示的意义是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如“漂亮的花”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漂亮的花”没有明确的客观标准,也就难以判断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范畴;(2)互异性:一个集合里的任何两个元素是不相同的,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能算一个元素,如{x|x 2

-2x+1=0}用列举法只能表示为{1},而不能写成{1,1};(3)无序性: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其元素的排列是不讲次序的,如集合{1,2,3}与{2,1,3}及{3,1,2}均表示同一个集合.

随笔: 拖4下列集合表示空集的有( )个 (1){y|y 2+1=0} (2){(x,y)|x 2+y 2=1} (3){x|ax 2+x+1=0} (4){x ∈Q|(x 2-3)(x4-16)=0} A.1B.2

C.3

D.4

答案: A,只有(1)是空集.

【例题3】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平面内的所有点

B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C .平方小于1的实数

D .高一年级个子高的同学

【错解】本题容易错选A.因为不知道是指哪个平面.

【易错分析】判断所给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其理论依据是集合元素所具有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本题选项D.中的对象含糊不清,所谓“个子高”没有明确的客观标准. 【正解】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知选D.

(2)忽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例题4】若-3∈{x-3,2x-1,x2-4},求实数x 的值.

【错解】依题意有-3=x-3,-3=2x-1或-3=x 2

-4,解得x=0,x=-1或x=±1,∴x 的取值为0,-1,1. 【易错分析】利用确定性解出所有的可能值,再要进行检验看是否满足互异性.

【正解】依题意有-3=x-3或-3=2x-1或-3=x 2-4,解得x=0,-1,1,经检验当x=-1时,2x-1=-3=x 2

-4,不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x=0或1.

(3)不能正确表示集合,两种表示方法混淆使用

【例题5】可以表示方程组 的解集的是( )

A.{x=1,y=2}

B.{1,2}

C.{(1,2)}

D.{(x ,y)|x=1,y=2}

E.{(x ,y)|x=1且y=2} 拖5给出下列5种说法:

x+y=3

x-y=-1

(1)著名科学家组成一个集合; (2)1,

3

2,

4

6,|2

1

-

|,0.5这些数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 答案: 中集合只有3个元素,(

(3){0}是空集;

答案: 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4)数轴上离原点很近的点可组成一个集合;

(5)集合{x|x=2k-1,k ∈Z }与集合{y|y=2s+1,s ∈Z }表示的是同一集合,其中正确的说法的序号是. 拖6求实数集{1,a,a 2-a }中a 的数值.

答案: 依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a -a?a 1a -a?1a 解得??

?

?

?

??≠≠±≠≠2

0251a a

a a a 且,故a 的数集是除0、1、2,251±外的一切实数.

拖7如图1-1-1(1)和(2)分别给出了集合A 、B,试用除图示法以外的方法给出集合A 、B.

答案:图1-1-1(1)给出的集合A 中的元素的共同属性是:它们都是质数,且在小于18的范围内,所以A={小于18的质数}.

图1-1-1(2)给出的集合B 是一个无限集,它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实数,∴B={x|-1≤x ≤3}. F.(x ,y)|?

??

??

?==21y x

G.{(x ,y)|(x-1)2

+(y-2)2

=0} 【错解】答案出现A 、B 或D.

【易错分析】方程组的解?

??==21

y x 是一个点,因而解集是一个点集,应注意选项的等价性.

【正解】应选C 、E 、F 、G.

【思路点拨】C 表示的是列举法,F 表示的是描述法,而E 、G 与F 等价.对于D 中的元素有无数个点,表示常函数x=1及常函数y=2两条直线上的所有点.

方法技巧

1.正确选用集合的表示法

集合有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在使用中各有利弊.列举法使人对集合中的元素及其属性一目了然,但有时较繁,对无限集无法使用,有局限性;描述法虽然简捷明了应用范围广,但对其中元素属性的认识还得借助自己的理解,往往容易出错;图示法形象直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题6】试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小于1的所有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角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3)所有非零偶数;

(4)所有被3除余数是2的数.

【解析】(1){x||x|<1=;(2){(x ,y)|y=-x ,x <0=; (3){x|x=2k ,k ∈Z ,k ≠0}或{x|

2

x ∈Z ,且x ≠0};

(4){x|x=3k+2,k ∈Z }或{x|x=3k-1,k ∈Z }.

【思路点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也是数,因而是数集.描述法表示集合有三种语言形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因而(3)也可表示为{所有非零偶数},这是描述法的文字语言.当用符号不易表示集合元素的公共属性时,可用文字语言描述集合.

图1-1-1

随笔:

拖8已知集合A={小于6的正整数},B={小于10的质数},C={24和36的正公约数},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1)M={x|x ∈A 且x ∈C }

答案: A={1,2,3,4,5},B={2,3,5,7},C={1,2,3,4,6,12}

∵x ∈A 且x ∈C ∴x=1,2,3,4,即M={1,2,3,4} ∵x ∈B 且x

C ∴x=5,7,即N={5,7}.

(2)N={x|x ∈B 且x

C }

随笔:

2.根据“元素在集合中”解题

【例题7】已知集合A={-1,2,3,a 2

+2a-3,|a+1|},其中a ∈R,(1)若5是A中的一个元素,求a 的值;(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得A中的最大元素是12?若存在,求出对应的a 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解析】(1)若a 2

+2a-3=5,则a 2

+2a-8=0,∴a=2或a=-4;但此时都有|a+1|=3,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a ≠2且a ≠-4; 若|a+1|=5,则a=-6或a=4,此时a 2

+2a-3=21,符合题意,故所求a 的值为-6或4.

(2)若存在这样的实数a,则a 2

+2a-3=12,且|a+1|<12或|a+1|=12,且a 2

+2a-3<12,由于|a+1|=12时,a 2

+2a-3=(a+1)2-4=140,∴后一种情况不存在,由第一种情况解得a=3或a=-5,即这样的a 值存在,且a=3或a=-5.

【思路点拨】利用“元素在集合中”这一概念来确定某些待定系数时,一要进行相应的分类讨论,二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这是由集合中元素的“三性”所决定的,若一旦忽视,将出现错误.

名题活题创新探究 例题分析解答

【例题8】已知集合A={x|ax 2

+2x+1=0,x ∈R },其中a ∈R. (1)若1是A中的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A; (2)若A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组成的集合B; (3)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试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集合A表示的是方程ax 2+2x+1=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集,问题由此转化为方程的有解,求解讨论问题. 拖9已知集合A={x|x2+px+q=x},集合B={x|(x -1)2+p (x-1)+q=x+3},当A={2}时,求集合B.

答案: ∵A={x|x2+px+q=x }={2},∴方程x2+px+q=x 有两相等实根x=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p-1)=2+2q=2×2解得p=-3q=4.

∴B={x|(x-1)2+p(x-1)+q=x+3}={x|x2-6x+5=0}={1,5}.

随笔:

拖10已知集合A={x|ax+b=1},B={x|ax-b >4},其中a ≠0,若A中的元素必为B中的元素,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答案: ∵A 中的元素是x=1-

a

b

-1,依题意知

a

b -1∈B ,∴a ·

a

b -1-b >4,即1-2b >4,∴b <-

2

3.

随笔:

【解析】(1)∵1是A的元素,∴1是方程ax 2

+2x+1=0的一个根,∴a ·12+2·1+1=0,即a=-3,故方程为-3x 2

+2x+1=0,∴x 1=1,x 2=-3

1

,此时集合A={-3

1

,1}; (2)若a=0,方程化为2x+1=0,此时有且仅有一个根x=-

2

1;

若a ≠0,则当且仅当方程的判别式Δ=4-4a=0,即a=1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 1=x 2=-1,此时集合A有且仅有一个元素,由可知B={0,1}.

(3)集合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包括两种情况:

A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由(2)知a=0或a=1; A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即A=

,此时a ≠0且Δ=4-4a <0,∴a >1,由此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a|a ≥1或a=0}.

知识链接

集合论起源于康托尔,是从最简单的概念出发,利用纯粹的推理而建立起来的重要数学分支.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的运算及其性质的数学分支称为“集合论”.

康托尔:(1845~1918)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函数三角级数表示惟一性的研究引发他对无穷点集的探索,于1872年提出以柯西序列定义无理数的实数理论,1874年提出集合概念,证明有理数集可列而实数集不可列;1878年建立势(基数)概念,提出连续统假设,指明无穷集自身与真子集间有一一对应.

能力达标检测

1.下列条件所指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A.与

2接近的数B.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C.大于2而小于3的有理数D.旦夕祸福与不测风云

答案: C 提示:“接近”、“著名”、“旦夕”、“不测”均是模糊概念.

2.对于关系①32

{x|x ≤

17},②3∈Q,③0∈N,④0∈

,⑤{π}与{3.1415926}表示同一集合,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个.

随笔: A.4B.3C.2D.1

答案: C 提示:①中32=18>17,②中3是无理数,

,0

,⑤中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故只有①与③正确.

3.集合A={x ∈R|x 2

+x+1=0},B={x ∈N|x(x 2

+6x+10)=0},C={绝对值小于2的质数},D={(x,y)|y 2

=-x 2

,x ∈R,y ∈R }其中是空集的有( )个.

A.1

B.2

C.3

D.4

答案: B 提示:A=,B={0},C=,D={(0,0)}.

4.下列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A.M={(1,2)},N={(2,1)}

B.M={1,2},N={2,1}

C.M={y|y=x-1,x ∈R },N={y|y=x-1,x ∈N }

D.M=(x ,y)

2

1

--x y =1,N={(x ,y)|y-1=x-2} 答案: B 提示:A 中M 、N 都是点集,但是不同的点;C 中M=R,N={-1,0,1,2,…};D 中M={(x,y)|y-1=x-2且x ≠2}即(2,1)

M,但(2,1)∈N.

5.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 ,b ,c ,若它们能构成集合A={a ,b ,c },则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答案: D 提示: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两两不等.

6.由实数x ,-x ,|x|,2

x ,3

3

x -

所组成的集合中,最多含有( )个元素.

A.2

B.3

C.4

D.5

答案: A 提示:2x =|x|=

()()

00<-≥x x x x ,3

3

x -

=-x 当x=0时只有一个元素0,当x ≠0时,只有x 与-x ,故最多含2个元素.

7.集合A={一条边为1,一个角为40°的等腰三角形}中的元素个数为( ). A.2B.3C.4D.无数个

答案: C 提示:分四种情况:(1)底边为1,顶角为40°;(2)底边为1,底角为40°;(3)腰为1,顶角为40°;(4)腰为1,底角为40°,故选C.

8.已知集合M={(x,y)|x+y=2},N={(x,y)|x-y=4},那么,集合{x|x ∈M 且x ∈N }为( ). A.x=3,y=-1B.(3,-1)C.{3,-1}D.{(3,-1)}

答案: D 提示:方程组的解集是点集.

9.设a,b,c 为非零实数,则A=

|

|||||||abc abc

c c b b a a +

++的所有值组成的集合为( ). A.{4}B.{-4}C.{0}D.{0,-4,4}

答案: D 提示:按a 、b 、c 的正负分类讨论.

10.集合{3,

49

,37,25 ,…}可表示为( ). A.{x|x=n

n 2

12+,n ∈N*}B.{x|x=n n 3

2+,n ∈N*} C.{x|x=n n 12-,n ∈N*}D.{x|x=n

n 1

2+,n ∈N*}

答案: D 提示:取n=1,2,3进行排除.

11.集合A={(x,y)|y=-1+x-2x2,x ∈R,x ≠0},若点P 的坐标(x,y)∈A,则( ). A.P 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B.P 在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 C.P 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D.P 在第二象限或第三象限

答案: B 提示:y=-1+x-2x 2=-2(x 2-

x 21+161)-8

7

=-2(x-

4

1)2

-

8

7≤-

8

7,其图像落在第三、四象限.

12.集合A={x|x=2k,k ∈Z },B={x|x=2k+1,k ∈Z },C={x|x=4k+1,k ∈Z },又a ∈A,b ∈B,则有( ). A.a+b ∈AB.a+b ∈B C.a+b ∈CD.a+b

A 、

B 、

C 中任何一个

答案: B 提示:A 表示偶数集,B 表示奇数集,C 表示被4整除余数为1的集合,奇数与偶数之和必为奇数.

13.集合{2x,-x+x 2

}中x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x ≠0且x ≠3提示: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2x ≠-x+x2.

14.设M={x ∈Z|

x

-512

∈N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 答案: {-7,-1,1,2,3,4}提示:由x

-512

∈N 知5-x=1,2,3,4,6,12.

15.定义A-B={x|x ∈A 且x

B },若M={1,2,3,4,5},N={2,3,6},则N-M=.

答案: {6}提示:在N 中排除又属于M 中的元素2、3,故只剩下6.

16.n 是正整数,若不超过n 的正整数中质数的个数与合数的个数相等,这样的n 称为“怪异数”,则“怪异数”的集合是.

答案: {1,9,11,13}提示:当n=1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0;当n ≥3时,每增加一个质数至少增加一个合数;当n=9时,质数与合数的个

数都为4;当n=11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5;当n=13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6;当n=17时,合数增加了14、15、16三个数,即合数有9个,而质数只增加1个;当n >17时,每增加1个质数必至少增加1个合数,所以质数与合数个数不会相等.故“怪异数”为1,9,11,13. 17.已知{x|x2+ax+b=0}={3},求a 2+b 2+ab 的值.

答案: ∵{x|x 2+ax+b=0}={3},∴3是方程x 2+ax+b=0的相等实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a=3+3,b=3×3,解得a=-6,b=9,∴a 2+b 2

+ab=36+81-54=63.

18.设A={(x,y)|

2

1x y - =1},B={(x,y)|y=1-x 2

},若集合C={(x,y)|(x,y)∈B 且(x,y )

A },用列举法表示C.

答案: 依题意知B 是抛物线y=-x 2+1上所有点的集合,而A 是抛物线y=-x 2+1上除去点(-1,0),(1,0)外的所有点的集合,故C=

{(-1,0),(1,0)}.

19.已知集合A={x|mx 2

-3x+2=0,m ∈R },(1)若A=,求m 的取值范围;(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m 的范围.

答案: (1)若A=,即方程mx2-3x+2=0无解,∴Δ=9-8m <0,即m >

8

9. (2)A 至多有一个元素,包括A 为空集和A 中只有一个元素两种情况,若A=,3x+2=0,即x=

3

2,当m ≠0时,方程mx 2

-3x+2=0有两相等实根,

∴Δ=0

m=

89综合可知m ≥8

9

或m =0.

20.已知A={a-3,2a-1,a 2

+1},其中a ∈R,(1)若-3∈A,求实数a 的值;(2)当a 为何值时,集合A 的表示不正确?

答案: (1)由-3∈A 知a-3=-3或2a-1=-3或a 2+1=-3∴a=0或a=-1,经检验可知a=0或a=-1均可.

(2)要使A 的表示不正确,则a-3=2a-1或a-3=a 2

+1或2a-1=a 2

+1或2a-1=a 2

+1=a-3,分别解得a=-2或a 2

-a+4=0或a 2

-2a+2=0,而a 2

-a+4=0和a 2

-2a+2=0均无解,故a=-2.

21.设集合A={x|x=m 2+n 2

,m,n ∈Z },若a,b ∈A,证明:①ab ∈A ②

b

a =p 2+q 2

,其中b ≠0,p 、q ∈Q.

答案: ①∵a,b ∈A,∴可设a=m 21+n 21,b=m 22+n 22,其中m 1,m 2,n 1,n 2∈Z,

∴ab=(m 2

1+n 2

1)(m 22

+n 22

)=(m 1m 2)2

+(n 1n 2)2

+(m 1n 2)2

+(m 2n 1)2

=(m 1m 2+n 1n 2)2

+(m 1n 2-m 2n 1)2

∵m 1,m 2,n 1,n 2∈Z,∴m 1m 2+n 1n 2,m 1n 2-m 2n 1∈Z,∴ab ∈A. ②由①知a,b ∈A,∴ab=m 2

+n 2

,m 、n ∈Z

∴2

22

222??

? ??+??? ??=+==b n b m b n m b ab b a ,∵b ∈A,∴b ∈Z,

b n b m ?∈Q 令p=b

m ,q=

b

n

,∴p,q ∈Q,∴

b

a =p 2

+q 2

,b ≠0,p,q ∈Q.

22.集合A={x|x=3n+1,n ∈Z },B={x|x=3n+2,n ∈Z },C={x|x=6n+3,n ∈Z },(1)若c ∈C,求证:必有a ∈A,b ∈B 使c=a+b;(2)对任意的a ∈A,b ∈B,是否一定有a+b ∈C ?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 (1)设a=3m+1,b=3n+2,m,n ∈Z,则a+b=3(m+n)+3,显然当m+n=2k,k ∈Z 时,a+b=6k+3∈C,令a+b=c ∈C,则a=3m+1,b=3n+2时c ∈C.

(2)由(1)可知,当m+n 为偶数时,a+b ∈C,当m+n 为奇数时,a+b=3(2k -1)+3=6k

C,可见对任意的a ∈A,b ∈B,不一定有a+b ∈C.

参考答案

【一拖二】1.(1){0,2,4,6,8,10},有限集;(2){x ∈N|x >10},无限集;(3){-2,2},有限集;(4){1,2},有限集. 2.(1){x ∈Z|-2<x <3=;(2)由于

1

6

-x ∈N*,故x-1必为6的正约数,∴x-1=1或2或3或6,从而x=2或3或4或7,∴{2,3,4,7};(3){-1, 3

2}.

3.A 与B 均表示数集,其中A=R,B={y|y ≥-1}即B 表示不小于-1的所有实数,而C 表示抛物线y=x 2

-1上的点的集合. 4.A,只有(1)是空集.

5.(5).其中(1)中“著名”和(4)中“很近”均是模糊概念,没有明确标准,(2)中集合只有3个元素,(3)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6.依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有?????≠≠≠a -a a 1a -a 1a 2解得??

?

?

?

??≠≠±≠≠2

0251a a

a a a 且,故a 的数集是除0、1、2,251±外的一切实数.

7.图1-1-1(1)给出的集合A 中的元素的共同属性是:它们都是质数,且在小于18的范围内,所以A={小于18的质数}. 图1-1-1(2)给出的集合B 是一个无限集,它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的实数,∴B={x|-1≤x ≤3}. 8.A={1,2,3,4,5},B={2,3,5,7},C={1,2,3,4,6,12} ∵x ∈A 且x ∈C ∴x=1,2,3,4,即M={1,2,3,4} ∵x ∈B 且x

C ∴x=5,7,即N={5,7}.

9.∵A={x|x2+px+q=x }={2},∴方程x2+px+q=x 有两相等实根x=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p-1)=2+2q=2×2解得p=-3q=4. ∴B={x|(x-1)2+p(x-1)+q=x+3}={x|x2-6x+5=0}={1,5}. 10.∵A 中的元素是x=1-a

b

-1,依题意知

a

b -1∈B ,∴a ·

a

b -1-b >4,即1-2b >4,∴b <-

2

3.

【能力达标检测】

1.C 提示:“接近”、“著名”、“旦夕”、“不测”均是模糊概念.

2.C 提示:①中32=18>17,②中3是无理数,④中没有元素,0

,⑤中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故只有①与③正确.

3.B 提示:A=

,B={0},C=,D={(0,0)}.

4.B 提示:A 中M 、N 都是点集,但是不同的点;C 中M=R,N={-1,0,1,2,…};D 中M={(x,y)|y-1=x-2且x ≠2}即(2,1)

M,但(2,1)∈N.

5.D 提示: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两两不等.

6.A 提示:

2

x =|x|=

()()

00<-≥x x x x ,3

3

x -

=-x ,当x=0时只有一个元素0,当x ≠0时,只有x 与-x ,故最多含2个元素.

7.C 提示:分四种情况:(1)底边为1,顶角为40°;(2)底边为1,底角为40°;(3)腰为1,顶角为40°;(4)腰为1,底角为40°,故选C. 8.D 提示:方程组的解集是点集. 9.D 提示:按a 、b 、c 的正负分类讨论. 10.D 提示:取n=1,2,3进行排除. 11.B 提示:y=-1+x-2x 2

=-2(x 2

-x 21+161)-8

7=-2(x-

4

1)2

-

8

7≤-

8

7,其图像落在第三、四象限.

12.B 提示:A 表示偶数集,B 表示奇数集,C 表示被4整除余数为1的集合,奇数与偶数之和必为奇数. 13.x ≠0且x ≠3提示: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2x ≠-x+x 2

. 14.{-7,-1,1,2,3,4}提示:由

x

-512

∈N 知5-x=1,2,3,4,6,12. 15.{6}提示:在N 中排除又属于M 中的元素2、3,故只剩下6.

16.{1,9,11,13}提示:当n=1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0;当n ≥3时,每增加一个质数至少增加一个合数;当n=9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4;当n=11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5;当n=13时,质数与合数的个数都为6;当n=17时,合数增加了14、15、16三个数,即合数有9个,而质数只增加1个;当n >17时,每增加1个质数必至少增加1个合数,所以质数与合数个数不会相等.故“怪异数”为1,9,11,13. 17.∵{x|x 2

+ax+b=0}={3},∴3是方程x 2

+ax+b=0的相等实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a=3+3,b=3×3,解得a=-6,b=9,∴a 2

+b 2

+ab=36+81-54=63. 18.依题意知B 是抛物线y=-x 2

+1上所有点的集合,而A 是抛物线y=-x 2

+1上除去点(-1,0),(1,0)外的所有点的集合,故C={(-1,0),(1,0)}. 19.(1)若A=,即方程mx2-3x+2=0无解,∴Δ=9-8m <0,即m >

8

9

. (2)A 至多有一个元素,包括A 为空集和A 中只有一个元素两种情况,若A=,3x+2=0,即x=

3

2,当m ≠0时,方程mx 2

-3x+2=0有两相等实根,

∴Δ=0

m=

89综合可知m ≥8

9

或m =0. 20.(1)由-3∈A 知a-3=-3或2a-1=-3或a 2

+1=-3∴a=0或a=-1,经检验可知a=0或a=-1均可.

(2)要使A 的表示不正确,则a-3=2a-1或a-3=a 2

+1或2a-1=a 2

+1或2a-1=a 2

+1=a-3,分别解得a=-2或a 2

-a+4=0或a 2

-2a+2=0,而a 2

-a+4=0和a 2

-2a+2=0均无解,故a=-2.

21.①∵a,b ∈A,∴可设a=m 2

1+n 2

1,b=m 2

2+n 22

,其中m 1,m 2,n 1,n 2∈Z,

∴ab=(m 2

1+n 2

1)(m 22

+n 22

)=(m 1m 2)2

+(n 1n 2)2

+(m 1n 2)2

+(m 2n 1)2

=(m 1m 2+n 1n 2)2

+(m 1n 2-m 2n 1)2

∵m 1,m 2,n 1,n 2∈Z,∴m 1m 2+n 1n 2,m 1n 2-m 2n 1∈Z,∴ab ∈A. ②由①知a,b ∈A,∴ab=m 2

+n 2

,m 、n ∈Z

∴2

22222??

?

??+??? ??=+==b n b m b n m b ab b a ,∵b ∈A,∴b ∈Z,

b n b m ?∈Q 令p=b

m ,q=

b

n

,∴p,q ∈Q,∴a 〖〗b=p 2+q 2

,b ≠0,p,q ∈Q.

22.(1)设a=3m+1,b=3n+2,m,n ∈Z,则a+b=3(m+n)+3,显然当m+n=2k,k ∈Z 时,a+b=6k+3∈C,令a+b=c ∈C,则a=3m+1,b=3n+2时c ∈C. (2)由(1)可知,当m+n 为偶数时,a+b ∈C,当m+n 为奇数时,a+b=3(2k -1)+3=6k C,可见对任意的a ∈A,b ∈B,不一定有a+b ∈C.

【课本习题】 练习P5 (略)

1∈N ,0∈N ,-3

N ,0.5

N ,2N ; 1∈Z ,0∈Z ;-3∈Z ;0.5

Q ,2

Z ; 1∈Q ,0∈Q ,-3∈Q ,0.5∈Q ,2Q ;

1∈R ,0∈R ,-3∈R ;0.5∈R ,2∈R.

练习P6页

(1){x ∈N|x >10},无限集;(2){1,2,3,6},有限集;

(3){-2,2},有限集;(4){2,3,5,7},有限集.

(1){x|x是4与6的公倍数},无限集;(2){x|x=2n,n∈N*},无限集;

(3){x|x2-2=0},有限集;(4)x|x<11〖〗4,无限集.

习题1.1

1.(1)(2)(3)∈;(4).

2.(1){红,黄},有限集;(2){珠穆朗玛峰},有限集;

(3){1,2,3,12,13,21,23,31,32,123,132,213,231,312,321},有限集;

(4){P|PO=l}(O是定点,l是定长),无限集.

3.(1){x|(x-1)(x-5)=0};(2)-1-5〖〗2,-1+5〖〗2;

(3){x|x是大于1且小于9的偶数};(4){4,5,6}.

§1.2子集、全集、补集

预备知识

1.集合的概念: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合.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课本知识导学运用

课本知识诠解

重要提示

1.子集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记作A B(或B A).

2.集合相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3.真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 B,并且A≠B,我们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用图形语言可表示为:

图1-2-1

1.子集的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B若a∈A,则a∈B”.也可用,也可以用;也可用,也可用.

2.用数学符号表示集合相等的概念为“A=B若a∈A,则a∈B;且若a∈B,则a∈A”A B且B A.

A是B的真子集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Bk若a∈A,则a∈B,且至少存在一个元素b∈B,但b A”.

4.当A=时,A的表示是错误的.

5.A在S中的补集CSA可用图表示为:

4.子集与真子集的相关结论

(1)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故有,A,A A成立;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相等关系满足传递性,即:

若A B,B C,则A C;

若A B,B C,则A C;

若A=B,B=C,则A=C.

5.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1)全集:如果一个集合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2)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 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CSA,即

CSA={x|x∈S,且x A}.

(3)补集的特殊性质:

CSS=,CS=S,CS(CSA)=A.

基础例题点拨

【例题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析】集合{a,b a},{b},{a,b},a},{b}是{a,b}的真子集.

【思路点拨】若集合A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个数有2n-1个(即去掉与集合A本身相等的那一个).写出子集时,可通过含有0个元素(即空集),1个元素,2个元素,…n个元素的子集依次写出.

【例题2】填空:

(1)如果全集U=Z,那么N的补集C U N=;

图1-2-2

随笔:

一拖二

随笔:

拖1写出符合条件{1}A{1,2,3,4}的所有集合A。

答案:{1,2},{1,3},{1,4},{1,2,3},{1,2,4},{1,3,4},{1,2,3,4}.

提示:由于{1}A,可见1必为A的元素,且A中至少含有2个元素(包括1),故只考虑在2,3,4中含有一个、二个或三个的三种情形.

随笔:

拖2求集合A={x|-2≤x<3=在下列各集合中的补集:

(2)如果全集U=R,那么C U Q的补集C U(C U Q)=.

【解析】(1)由于整数是由自然数和负整数组成,所以当全集U=Z时,C U N={x∈Z|x<0}.

(2)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由于U=R,所以C U Q表示无理数,从而C U(C U Q)=Q.

【思路点拨】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全集改变了,则补集也应相应地改变.

【例题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x|x≤10};

(2)2∈{x|x≤10};

(3){2}{x|x≤10};

(4)∈{x|x≤10};

(5){x|x≤10};

(6){x|x≤10};

(7){4,5,6,7}{2,3,5,7,11};

(8){4,5,6,7}{2,3,5,7,11}.

【解析】(1)不正确.因为数2不是集合,所以不能作为某一集合的子集;

(2)正确.因为2是集合{x|x≤10}中的元素;

(3)正确,因为{2}是集合{x|x≤10}的真子集;

(4)不正确.因为是集合,不是集合{x|x≤10}的元素;

(5)不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正确.因为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7)正确.因为集合{4,5,6,7}中的元素4与6不属于{2,3,5,7,11};

(8)正确.因为集合{4,5,6,7}中不含有{2,3,5,7,11}的元素2,3与11.

【思路点拨】注意元素与集合之间只能用“∈或”,集合与集合之间不能用“∈或”,特别注意也是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1)B=R;

答案:C B A={x|x≥3或x<-2=;

(2)U={x|-4≤x≤4};

答案: C U A={x|-4≤x<-2或3≤x≤4=;

(3)D={x|x≤3}.

答案:C D A={x|x<-2或x=3=.

提示:通过画数轴作出B、U、D(分别作)的范围,从中去掉A的范围,剩下的即为所求补集的范围.

随笔:

拖3下列六个关系式:

(1){a,b}{b,a};

(2){a,b}={b,a};

(3){0};

(4)0∈{0};

(5)∈{0};

(6)={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6

B.5

C.4

D.小于4

答案: C提示:(1)-(4)正确,(5)、(6)错误.

随笔:

【例题4】设U=Z,A={x|x=2k,k∈Z},B={x|x=2k+1,k∈Z}求C U A,C U B.

【解析】C U A=B,C U B=A.

【思路点拨】整数由奇数和偶数组成.

重难点突破

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方法技巧

重难点

1.重点: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以及补集的概念,元素是这几个概念的本质所在.两个集合A、B之间具有A B,A B,A B,A=B 这四种基本关系,而这些关系都是由A、B集合中的元素来决定的.所以解决集合间关系的问题,应从元素着手,进行分析处理.

2.难点:能够正确写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个集合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如{1,2}∈{x|x{1,2}},即{x|x{1,2}}中的代表元素x是,{1},{2},{1,2}.

易混易错点

1.易混点

(1)正确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

①∈与的区别:∈是用于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如1∈N,-1N等;而是用于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的,如N R,R等.但有时一个集合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②{}与的区别:{}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此,有0∈{0},0,{0},{0}.

③{}与的关系:{}是含一个元素的集合,所以∈{},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有{},

{}成立,但是不成立的.

④与的区别:包含两种情况和=.如A B用图形可表示为

随笔: 随笔: 拖4已知A={1,2},B={x|x ∈A},C={x|x

A},指出A 、B 、C 间的关系.

答案: B={x|x ∈A }={1,2}=A,C={x|x

A }={

,{1},{2},{1,2}}∴A=B∈C.

提示:A={1,2}的子集有4个,即

,{1},{2},{1,2},∴A是C的一个元素.

随笔:

图1-2-3

而A

B 仅表示第①种情形.

(2)补集与差集的区别

集合A 与集合B 之差或集合A减集合B,记为A \B,即A \B={x|x ∈A 且x B }.

而C A B={x|x ∈A 且x

B }中要求B 是A 的子集,在A \B 中,B 不一定是A 的子集,当B 是A 的子集时,有

C A B=A \B.

(3)全集的“绝对性”与补集的“相对性”

全集具有某种“绝对性”,即所研究的集合必须是全集的子集,无一例外,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它可以临时具体给出,也可遵从预先的约定.如在研究数集时,常把实数集R 看做全集,而在平面图形的研究中,则以平面点集为全集等.

补集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只有认准相对的集合U,才能确定补集.换言之,一个集合总是全集的子集,但可以是不同集合的补集.补集离开了全集是毫无意义的.

2.易错点

(1)忽视空集在解题中的作用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含有参数(待定字母)的子集问题,在分析题目时一定要讨论空集的情形. 【例题5】若A={x|-3≤x ≤4},B={x|2m-1≤x ≤m+1},当B A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错解】∵B A,∴ ,解得-1≤m ≤3,

∴m 的取值范围是-1≤m ≤3.

【易错分析】对于B 的集合中m 的范围没有确定,即2m-1不一定比m+1小,因而B有可能为

,故应分两种情形讨论.

随笔:

2m-1≥-3

m+1≤4

拖5设M 、N 为非空集合,定义集合M-N={x|x ∈M 且x N},则M-(M-N)=( )

A.N

B.M

C.{x|x ∈M 且x ∈N}

D.{x|x ∈M 或x ∈N}

答案: C提示:可举特例,如M={1,2,3},N={2,3,4}.

随笔: 拖6已知集合A={x|x 2+(2-a)x+1=0},若A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 ∵A

R+,则A 可能有下列两种情况:

(1)若A =,则方程x 2+(2-a)x+1=0无解,∴Δ=(2-a)2-4<0,解得:0<a <4;

(2)若A ≠

,则依题意知方程x 2+(2-a)x+1=0有两个正根,设两正根为x 1,x 2,则 , 即 解得a ≥4.

综合(1)(2)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a >0.

随笔: 【正解】∵B A,∴B 可能为及B ≠

两种情况.

①当B=时,m +1<2m-1,解得m >2; ②当B ≠

时,欲使B

A,则有

,解得-1≤m ≤2. 综合①②可知m ≥-1.

(2)忽视全集中元素所具有的某种特性

补集是相对于全集而言的,全集改变了,则补集也随之而变,因而注意全集是正确求出补集的前提. 【例题6】已知全集U={x ∈P|-1≤x ≤2},集合A={x|0≤x <2},集合B={x|-0.1<x ≤1}. (1)若P=R,求C U A 中最大元素m 与C U B 中最小元素n 的差m-n; (2)若P=Z,求C A B 和C U A 中所有的元素之和及C U (C B A). 【错解】(1)C U A={x|-1≤x ≤0},∴m=0, 又C U B={x|-1≤x ≤0.1或1≤x ≤2}, ∴n=-1,∴m-n=1 (2)C A B=

,C U A={x|-1≤x ≤0},C B A=

.

【易错分析】集合中的P 显示了全集中元素所具有的某种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着不同意义的集合,解题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正解】(1)C U A={x|-1≤x <0或x =2}, ∴m=2,

2m-1≥-3

2m-1≤m+1 m+1≤4

Δ≥0

x 1+x 2>0 x 1x 2>0 a 2

-4a ≥0

a-2>0

1>0

又C U B={x|-1≤x ≤-0.1或1<x ≤2}, ∴n=-1,∴m-n=3;

(2)∵P=Z,∴U={-1,0,1,2},从而A={0,1},B={0,1},∴C A B=,其中没有元素,∴元素和为0,而C U A={-1,2},其元素和1,∴所求

和为1.

又由于A=B,∴C B A=,从而

C U (C B A)=C U

=U={-1,0,1,2}.

拖7已知全集U={|a-1|,(a-2)(a-1),4,6},(1)若

C U (C U B)={0,1},求实数a 的值;(2)若C U A={3,4},求实数a 的值.

答案: (1)∵CU(CUB)=B,∴B={0,1}且B

U ,从而 或 ,解得a=1或a=2.

经检验当a=1时,|a-1|=(a-2)(a-1),违反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应舍去, ∴a=2.

(2)由C U A={3,4},知3∈U,从而|a-1|=3或(a-2)(a-1)=3,解得a=4或a=-2或a=

2

13

3-±,经检验当a=4时,(a-2)(a-1)=2·3=6,不合

题意,舍去,故a=-2或a=

2

13

3-±. 随笔:

(3)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对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一定要进行检验,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例题7】已知A={1,3,a },B={1,a2-a+1},且B A,求a 的值.

【错解】∵B

A ,

∴a 2

-a+1=3或a 2

-a+1=a,解得a=-1,2,1.

【易错分析】应将所求得的a 值代回原集合进行检验,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性质. 【正解】∵B

A,∴a 2

-a+1=3或a 2

-a+1=a,解得a=-1,2,1.

∵当a=1时,A={1,3,1},这与集合的互异性相矛盾,∴a=-1或a=2.

方法技巧

1.正确理解子集概念,根据子集概念解题

【例题8】已知集合A={x|0<ax+1≤5},集合B=x|-2

1<x ≤2,(1)若A 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B A,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A 中不等式的解应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若a =0,则A=R;

②若a <0,则A={x|

a 4≤x <-a 1=; ③若a >0,则A={x|-a 1<x ≤a

4

=.

(1)当a <0时,由A B,则

a 4>-2

1

-a

1≤2

a <-8 1

|a-1|=0 (a-2)(a-1)=1 |a-1|=1

(a-2)(a-1)=0

∴ ,解得a <-8;

当a >0时,由A B,则

拖8已知A={x 2,xy,x },B={1,x,y}且A=B,求实数x,y 的值.

答案: ∵A=B,故有两种情况: (1) (2) 解得 或 或 又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x ≠1且y ≠1,∴

随笔: 拖9已知集合A={x|x 2+x-6=0},集合B={y|ay+1=0},若B

A,求实数a 的值.

答案: A={2,-3},当a=0时,B=,显然满足B

A ;当

B ≠

时,B={y|y=a

1

-

},要使B

A,则a

1-

=2或a

1-

=-3,解得a=2

1-

或a=

31,经检验可知a=0或a=21-或a=3

1. 随笔:

∴ ,解得a ≥2.

综合可知,a 的取值范围为a ≥2或a<-8. (2)若a =0时,显然B A ;

若a <0时,由B A,有

∴ ∴-2

1

<a <0.

若a >0时,由B A,有

∴ ∴0<a ≤2

综合可知,此时a 的取值范围为-

2

1≤a ≤2.

【思路点拨】有关不等式解集问题避免出错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合理运用数轴帮助分析.同时对含参数的问题分类讨论要全面.

-

a 1≥-21

a

4≤2 a ≥2

a ≥2 a 4≤-21

-a

1>2

a ≥-8 a >-

2

1 a 1-

≤2

1- a

4≥2 a ≤2

a ≤2 x A2=1 xy=y x 2

=y xy=1 x=1

y ∈R

x=-1 y=0 x=1 y=1

x=-1 y=0.

2.利用集合相等关系解题

两集合相等,则要求两集合不仅个数相等,而且元素要一模一样.

【例题9】已知集合A={a,a+d,a+2d },B={a,aq,aq2}(a 为常数),若A=B ,求d ,q 的值. 【解析】由A=B,得

(1) 或 (2)

由(1)消去d,得aq2-2aq+a=0

根据已知条件,显然a ≠0,d ≠0,解得q=1,但当q=1时,a=aq=aq 2

,这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故q=1舍去. 由(2)消去d,得2aq 2

-aq-a=0

随笔: 拖10三个实数既可用集合{1,

b

a ,b}表示,又可用集合{0,a+

b ,b 2}表示,求a 2005+b 2004的值.

答案: 依题意知0∈{1,

b

a ,

b }

a

b =0或b=0,但当b=0时

b

a 无意义,故

b

a =0,从而a=0,又由1∈{0,a+b,b2}知a+b=1或

b 2=1,由于a=0即b=1或b 2

=1,但当

b=1时,{1, b

a

,b }={1,0,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不符,∴b ≠1,从而b 2

=1,∴b=-1.

∴a

2005

+b 2004

=1.

随笔: ∵a ≠0,q ≠1,∴q=-

2

1代回(2)得d=-

a 4

3. 【思路点拨】利用集合相等关系中元素相等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常需检验,看结果是否符合集合元素所具有的三个特性.

3.由补集的“相对性”灵活处理问题

【例题10】已知全集U={1,2,3,4,5},A={x ∈U|x 2

-5qx+4=0};(1)若C U A=U ,求实数q 的取值范围;(2)若C U A 中有四个元素,求C U A 及实数q 的值;(3)若A 中有且仅有两个元素,求C U A 及实数q 的值. 【解析】(1)由C U A=U 知A=,即方程x 2

-5qx+4=0的解不在U 中. 由12

-5q+4≠0得q ≠1; 由22-5q ·2+4≠0,得q ≠

5

4

;

同理由3,4,5不是方程的根,依次可得q ≠

1513,q ≠1,q ≠25

29;综上可得所求范围是{q|q ∈R,且q ≠

1513,q ≠1,q ≠5

4

,q ≠

25

29

};

(2)由C U A 中有四个元素,∴A 中的方程有一个解在U 中,由(1)的结论可得: 若q=1,则A={1,4}矛盾,∴q ≠1;

若q=

54

,则A={2},此时C U A={1,3,4,5}; 若q=15

13,则A={3},此时C U

A={1,2,4,5};

a+d=aq

a+2d=aq 2

a+d=aq 2

a+2d=aq

若q=

25

29,则A={5},此时C U A={1,2,3,4}.

(3)这两个元素设为x 1,x 2,则x 1,x 2为x 2-5qx+4=0的两根,∴x 1x 2=4又x 1,x 2∈U,故当且仅当q=1时,C U A={2,3,5}. 随笔: 拖11已知全集U={2,3,a 2+2a-3},A={|a+1|,2},C U A={a+3},求a 的值.

答案: 当a+3=3时,得a=0,此时有U={2,3,-3},A={1,2}则C U A ≠{3},故a=0不符合,舍去.

当a+3=a 2

+2a-3时,得a=2或a=-3.当a=2时,U={2,3,5},A={2,3},此时C U A={5},∴a=2满足条件;当a=-3时,U={2,3,0},A={2,2}不符合,舍去. 综上所述,知a=2.

随笔:

【思路点拨】从本题的求解中可以很鲜明地看出补集的“相对性”,对于方程x 2

-5qx+4=0而言,本题只考虑它是否有1,2,3,4,5这几种解,而对其余情况不予考虑,如对于(1),若由Δ<0去求q 的取值范围,则是一种错误的解法.事实上,即使在Δ≥0的条件下,只要x 不属于U,集合A 也是空集.

名题活题创新探究

例题分析解答

【例题11】设a,b 是整数,集合E ={(x,y )|(x-a )2

+3b ≤6y },点(2,1)∈E,但点(1,0)E,(3,2)E,求a,b 的值.

【分析】点(x,y)∈E,则点(x,y)满足E中不等式;点(x,y)E ,则点(x,y)不满足E中不等式,满足其反面.

【解析】∵(2,1)∈E,∴(2-a)2

+3b ≤6① 又∵(1,0)E,∴(1-a)2

+3b >0②

(3,2)

E,∴(3-a)2

+3b >12③

由①、②得-(1-a)2

<3b ≤6-(2-a)2

即6-(2-a)2

>-(1-a)2

,整理得2a+3>0 ∴a >-2

3

同理联立①、③解得a <-

2

1∴-

2

3<a <-

2

1

又a ∈Z,∴a=-1,代入①、②得-4<3b ≤-3,∴b=-1. 【例题12】设集合A={1,2,3},B={x|x

A },试判断A 与

B 的关系,并求出所有的x 中的数字之和.

【分析】B 是集合A 的所有子集x 为元素构成的集合.

随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2.会正确地计算和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法: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10 3 5角 × 3 × 3 1 0. 5 元÷10 1 0 5角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练习册(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套练习册(含答案) 基础巩固: 一.填空题: 1.两个因数的积是10.2,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100倍,积是()。2.两个因数的积是121.5,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10倍,积是()。 3.根据38×45=17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8× 4.5=() 3.8×45=() 0.38×450=()38×0.45=() 4.5.04千克=()千克()克 0.6时=()分 3.8平方米=()平方分米 0.56千米=()米 5.在○里填上“>”、“<”或“=”。 47.6×1.01○47.6 6.4×0.99○6.4 5.43×3.8○54.3×381×0.95○0.95 6.2.47×0.09的积有()位小数。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订正)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订正: 2.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订正: 3.0.125×8与8×0.125的积相等。…………() 订正: 4.11×1.3-1.3=11×0=0。…………() 订正: 5.大于0.6小于0.9的小数只有两个。…………() 订正: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0倍,积()。 A.扩大2倍 B.扩大10倍 C.缩小2倍 D.缩小10倍 2.1.01×36=() A.3.636 B.36.36 C.363.6 D.3636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0×0.6= 6.03×1000=0.15×7= 0.1×0.1=0.24×0.5= 6.45×0.01= 5.4+3.6= 1.25-0.25=10.2×4.5= 2.5×6=0.6×0.15=9×0.25= 2.5-2.5×0.1=0.125×4= 1.25×8×0.5= 2.列竖式计算是。 27.6×0.458.35×3.5 17.04×0.26 5.08×0.25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精选教育类相关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与练习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单元总复习(精选)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小数乘以整数,先把它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有几位小数,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话,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求积的近似数,先按照小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最后用约等号“≈”连接。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1)加法交换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1) a-b-c=a-(b+c) (2)a-(b-c)=a-b+c 乘法:(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1) a÷b÷c=a÷(b×c) (2) a÷(b×c) = a÷b÷c 小数乘法(一) 1、用竖式计算。(第一行要验算) 2.52× 3.4 1.08×25 0.12×0.44 0.042×0.54 0.76×0.32 0.25×0.046 2、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写出后面每栏中的积。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先按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积的末尾与因数的末尾对齐) 乘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积的近似数 (1)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把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四舍五入”(大于等于5向前一位进1,小于5舍去)。(2)进一法(3)去尾法 计算钱数时,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4.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 - b×c 除法: 除法性质:a÷b÷c=a÷(b×c) a÷b÷c= a÷c÷b 第二单元《位置》 1.竖排为列,横排为行。 2.列数,一般从左往右数;行数,一般从前往后数。 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后补0继续除。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商随着扩大或缩小。(同大同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或扩大,商反而扩大或缩小。(大小相反) 除法中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2.商的近似数 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3.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总复习知识点 一、小数乘法和除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例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0.25104 ÷ ÷④125.625125 ??③226.80.108 ?②2.4 2.544 例2 明明和乐乐去文具店买笔芯,明明买4支黑色的和5支蓝色的,共付5元钱,乐乐买4支黑色的和6支蓝色的共付5.6元。每支黑色笔芯多少钱? 例3 7.9468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 变。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 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一、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或者S=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三角形的周长 =三边之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9、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 二、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 + 减数 7、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0、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三、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亩≈平方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米 = 1方 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时间单位: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四、定义、定理、性质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 ×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 +b)×c=a×c+b×c 或者a×(b+c)=a×b+a×c 计算减法也可用 (a-b)×c=a×c -b×c 或者a×(b-c)=a×b -a×c 6、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 a-b-c=a-(b+c) 7、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a÷b÷c=a÷(b×c) 8、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三、带合适的单位 带面积单位时,先考虑面积的大小,再看括号前面数的大小。果园、广场、体育馆一般带公顷,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公顷)。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较大的面积如一个区、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都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如:洛阳市的面积约是15230(平方千米)。河南省的面积约是17万(平方千米)。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64(平方千米)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 22要写成 53 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 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 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3、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 直接开方法:如果方程能化成x 2 =p 或(mx+n )2 =p(p ≥0)的形式,那么可得x=p ± 或mx+n=p ± (2) 配方法:步骤:第一步,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是1);第二步,把常 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第三步,配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第四步,把方程左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的形式,即(x-k )2 =h(h ≥0);第五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3) 公式法:Δ=b 2-4ac 叫做方程ax 2 +bx+c=0(a ≠0)根的判别式。当Δ>0时,方程 ax 2 +bx+c=0(a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ax 2 +bx+c=0(a ≠0)有两个相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小数乘整数: 1、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3表示的3倍是多少或3个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在前面用“0”补。 二、小数乘小数: 1、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就是求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2、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在前面用“0”补。 3、乘法的验算:一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必须去掉,把小数简化;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 三、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两个数都小于1的数相乘,积比两个数都小。 四、求积近似数的方法只有一种:四舍五入法(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 五、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六、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除法性质:a÷b÷c=a÷(b×c) 七、乘法中的变化规律 1、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积不变。 2、积变化性质:①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b倍(0除外),那么积放大或缩小(a×b)倍。 ②一个因数扩大a倍,另一个因数缩小b倍(0除外),那么积先乘a再除以b。 "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一、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商的近似: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也可以用进一法或去尾法。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是同步变化。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另: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比原数大。 必须记住:a×=a÷100 a÷=a×100 …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的循环节是32.在循环节的首末点上小圆点即可。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从第一位就循环的。混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不是从第一位就循环的。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