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新课改中更好的使用多媒体

在新课改中更好的使用多媒体

简介:多媒体系统突破了信息表现方式的单一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了优化的学习环境,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新课改中更好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当今教育技术手段的两大世界性热点,他们带来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传统的知识传授,基本都用语言描述为主,即使采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等电化教育手段,由于其交互性不强,学习者只能被动接收或有限地控制信息资源,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习主动性不强。多媒体网络技术则是教育工作者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象、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之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主要特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录音、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图、声、像并合的教学方式。所谓研究型音乐教学,从小学高段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探究性的音乐教学形式,它主要是以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研究”化,即按照“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来完成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学习任务。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有效信息,满足研究型教学对信息量的需要。

研究型教学十分注重让学生收集、分析资料。课前预习时,老师经常会布置学生去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呈现、交流资料,在对信息的筛选、处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源,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我在指导学生开展《家乡的民歌》等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就通过网络,广泛地了解了在家乡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生平,领略了家乡民歌的丰富多彩,增加了许多关于婺剧的基础知识。在平时的音乐课教学中,我也经常要求学生展示各种通过网络收集到的材料。如上京剧、越剧的欣赏课时,学生就收集到了京剧的产生、京剧的四大行当与脸谱、越剧节的演出盛况、各剧种的代表演员等各种信息,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体现研究型教学“探究性”的特点。

多媒体系统突破了信息表现方式的单一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了优化的学习环境,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我在指导学生欣赏《丰收锣鼓》时,针对第一个班级学生光听音乐难以深刻体会到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一状况,调查分析出原因是现在的学生由于对劳动生产很陌生,缺乏生活体验与感受,所以很难引起丰收的情感共鸣。因此在给第二个班级授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中央民族乐团演奏《丰收锣鼓》的实况,还穿插了农民喜悦地采收劳动果实、欢庆丰收的篝火晚会以及反映丰收喜悦的舞蹈片断录像,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入迷,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件或几件乐器随音乐进行想象演奏来表现丰收后的心情,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脸上洋溢着兴奋无比的光彩——一种深深陶醉在音乐情感中而不由自主焕发出来的光彩。

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曲时,我发现学生虽也喜欢唱这首歌,但歌声总是平淡无味。我就根据歌曲内容选取了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伐木工人、芦苇、群山、鹿和羊、雄鹰、草原与森林的12幅画面,把它们与歌的录音编辑在一起,并恰当地插入有关演唱难点的歌谱,使歌谱、歌声、画面融为一体。课件“音画同步”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欣赏着绚丽多彩的画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优美的景色之中,便有了主动攻克难点、唱好歌曲的欲望,演唱就更入情、更真切,那歌声不再干巴巴的了,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歌声中有流水潺潺、有稻花飘香、有雄鹰飞翔。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能更加直接便捷地进行“交互”,体现了研究型教学“民主性、主体性”的特点。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教育工作者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象、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之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主要特点,形象、生动、直观,有利于形成交互的学习氛围,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网络系统中,这种人机交互功能体现得尤其明显: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界面向网络中的学生规定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或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学习者在教师监控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空间监视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解决问题最直接的相关问题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进行直接的交互,学生能通过网络空间交流信息,发表个人的不同观点,分析评价他人的看法,学习者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无拘无束,充分体现民主,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保证。研究型教学特别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

间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宽松、融洽、愉快、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敞开思维的大门,主动地思考、探究,敢问、敢说、敢做,才能创新与超越。同时,研究型教学也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学生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有自觉的潜意识,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把课堂教学以及课题研究中获得的信息“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系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之以渔”,起点拨作用,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主人、主体、主角”三主人格放在突出位置。很显然,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更能充分地实施研究型教学。如音乐创作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就能更好地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与个别学生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给与帮助和指导,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创作活动告一段落后,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评议,学生在这种平等、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合作的机会,体现了研究型教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的特点。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和有效的方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传授知识,又要指导合作小组借助于网络对学习问题进行合作、探讨,甚至竟争、辩论等。合作学习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查阅,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放到网络的资源中心,学习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知识掌握的需要,直接从网络资源库中查询所需的信息资源。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由学习的主题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参加合作学习的人数、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系统的性能等。

总之,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更能体现小学音乐研究型教学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对音乐教育的要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