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奥数培优教案(下册)找规律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优教案(下册)找规律
六年级数学奥数培优教案(下册)找规律

图形中的数列公式的运用,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每一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例1】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棒 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 根.谈谈你发现的规律. 练习1:

1.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下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⑴ 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第100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⑵ 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2.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比赛.如图所示: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n 个“金鱼”需用火柴棒的根数为( ) A .26n + B .86n + C .44n + D .8n 3.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 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 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

中由 个基础图形组成.

【例2】如右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摆第二个要 枚棋子,摆第三个要 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

专题:找规律

(1)

(2) (3) (1)

(2)

(3)

例2

练习2:

1.如下右图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 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摆第一个“小房子”要 个 石子,摆第二个“小房子”要 个石子,摆第三个

“小房子”要 个石子 ,摆第10个“小房子”要 个石子。 2.右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第一个“上”字 第二个“上”字 第三个“上”字 如果按照以上规 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

第四、第五个“上” 字分别需用 和 枚棋子 3.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长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 5个长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长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一共有 个长方形.

【例3】将连续的正整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7行、第7列的数是____.

练习3:

1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2008所在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2.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2016所在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3.请你认真仔细观察,按照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合适的图形。

x

(1) (2)

(3)

……

……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一定的规律组成, 其中第①个图形有1颗棋子,第②个图形一共有6颗棋子, 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6颗棋子,…,则第⑥个图形中棋子 的颗数为( )

A .51

B .70

C .76

D .81

2.下图是由棋子组成的“正”,则第n 个图形 需要的棋子枚数是( )

A 、6n+1

B 、6n+4

C 、7n+3

D 、7n+4 3.下列图案是晋商大院窗格的一部分, 其中“○”代表窗纸上所贴的剪纸,则 第个图中所贴剪纸“○”的个数 为( ).

A.3n+1

B.3n+2

C.4n+1

D.6n-1 二.填空题

1.按右图规律摆放三角形:则第(4) 堆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第(n)堆 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___.

2.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 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 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

中由 个基础图形组成.

3.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 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 .

三.解答题

1.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按照这个规律分析第⑩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有多少个?

2.如右图,每一幅图中均含有若干个正方形,

第①幅图中含有1个正方形;第②幅图中含有5个正方形; …按这样的规律下去,则第(6)幅图中含有多少个正方形.

n

(1)

(2) (3)

……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教案含答案)

第一讲:规律性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说明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经常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通过分析、猜测、验证,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或者称之为找规律,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二、考点总结 找规律问题在小升初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但考题的分值较低,多以填空题型是出现。这是为了考验我们是否能在最短时间里找到数字间的奥秘,即是在考察我们的数感和归纳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们日常积累分不开的,正所谓见多识广吧。所以找规律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养成细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归纳能力。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提炼思想 找规律是奥数里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很多难题都是靠这种方法解决的,要求我们能够观察数列或数表中每一个数自身的特征(如奇偶性,整除性,是否为质或者合数等等)、相邻数之间的差或商的变化特征(常见的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复合数列等

等),有时候还需要考虑连续多个数之间的和差倍关系,甚至对于某个自然数的余数数列等等,所以同学们要好好的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争取在奥数的学习中能够克服难题,取得进步。 例题精讲 模块一、数论部分 【例 1】下面各列数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数,请将它们找出来: (1)3,5,7,11,15,19,23,…… (2)6,12,3,27,21,10,15,30,…… (3)2,5,10,16,22,28,32,38,24,…… (4)2,3,5,8,12,16,23,30,…… 【解析】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是:15,10,5,16。因为:(1)除了15其余都是质数;(2)除了10其余都是3的倍数;(3)除了5其余都是偶数;(4)相邻两数 之间的差依次是1,2,3,4,5,6,……,成等差数列。注:本题答案不唯一, 只要学生说明白道理就算正确。 【例 2】在下面的一串数中,从第五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四个数字之和的个位数字,那么在这串数中,能否出现相邻的四个数依次是2,0,0,8 ? 1,9,9,9,8,5,1,3,7,6,7,3,3,9,2,7,1,9,9,6,……【解析】运用奇偶性进行分析,这些数的奇偶性依次是: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奇,奇,奇,奇,偶,……四个奇数一个偶数循环 出现,而2,0,0,8均为偶数,必定不会出现在相邻的位置上。 【例 3】数列1,1,2,3,5,8,13,21,34,……一共2005项,其中共有多少个是6的倍数? 这串数从第三个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所以这是一个菲波那契数列,这串数除以6的余数依次是:1,1,2,3,5,2,1,3,4,1,5,0,5,5,4,3,1,4,5,3,2,5,1,0,1,1,2,3,……,注意:计算余数的时候不用把原数计算出来,可以直接用菲波那契数列的规律计算余数,如前两个数是5,2,则下一个数是(5+2)÷6的余数为1 。余数数列从第一个起,每24个循环一次,每一次循环中有两个数是6的倍数,而2005

word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15棋盘的覆盖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一15棋盘的覆盖 本教程共30讲 棋盘的覆盖 同学们会下棋吗?下棋就要有棋盘,下面是中国象棋的棋盘(图1), 围棋棋盘(图2)和国际象棋棋盘(图3)。 用某种形状的卡片,按一定要求将棋盘覆盖住,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 实际上,这里并不要求一定是某种棋盘,只要是有关覆盖若干行、若干列 的方格网的问题,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 棋盘的覆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不能覆盖的问题,二是有多少 种不同的覆盖方法问题。 例1要不重叠地刚好覆盖住一个正方形,最少要用多少个右图所示 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形由3个小方格构成,所以要拼成的正方形内所含 的小方格数应是3的倍数,从而正方形的边长应是3的倍数。经试验,不 可能拼成边长为3的正方形。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少是 6(见右图), 需要用题目所示的图形 36 - 3= 12 (个)。 F r I r 图2

例2能否用峠个形如匚□的卡片将左下图覆盖? 分析与解:在五年级学习“奇偶性”时已经讲过类似问题。左上图共有34个小方格,17个1X 2的卡片也有34个小方格,好象能覆盖住。我们将左上图黑白相间染色,得到右上图。细心观察会发现,右上图中黑格有16个,白格有18个,而1X 2的卡片每次只能盖住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所以17个1X 2的卡片应当盖住黑、白格各17个,不可能盖住左上图。 例3下图的七种图形都是由4个相同的小方格组成的。现在要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4X 7的长方形(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图形),那么,最多可以用上几种不同的图形? 分析与解: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考虑。显然,只用1种图形是可以的, 例如用7个(7);用2种图形也没问题,例如用1个(7),6个(1)经试验,用6种图形也可以拼成4X 7的长方形(见下图)。 能否将7种图形都用上呢?7个图形共有4X 7=28 (个)小方格,从 小方格的数量看,如果每种图形用1个,那么有可能拼成4X 7的长方形。但事实上却拼不成。为了说明,我们将4X 7的长方形黑、白相间染色(见右图),图中黑、白格各有14个。在7种图形中,除第(2)种外,每种图形都覆盖黑、白格各2个,共覆盖黑、白格各12个,还剩下黑、白格各2 个。第(2)种图形只能覆盖3个黑格1个白格或3个白格1个黑格, 因此不可能覆盖住另6种图形覆盖后剩下的2个黑格2个白格。

三年级奥数找规律(图形规律)

1 第 4讲找规律(图形规律) 数学故事/游戏 有一个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3、4、5、6、,有3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立方体的每一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6 2 5 1 4 3 1 4 3 例题 1. 观察图 5-4 中各组图形的规律,填出问号处的图形 . (1) (2) 2.下图表示“宝塔”,它们的层数不同,但都是由一样大的小三角形摆成的.仔细观察后,请回 答:(1)五层的“宝塔”的最下层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2)整个五层“宝塔”一共包含多少个小三角形? 3.下图是由9个小人排列的方阵,但有一个小人没有到位,请你从下面图10—2中的6个小人中,选一位小 人放到问号的位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几号? 4. 图 5-3所示的两组图形中的数 各自都有规律,请先把规律找到, 再添上空缺的数. (1) 5.根据下面的图和字母的关系,将 ad 的图补上. 6.左下图中共有 12 个小图形,每一个不同的小图形表示 1~9 中的一个数码,每行的三个图形表示一个三 位数,四行表示四个三位数:146,521,658和692.问第二行表示哪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 练习 1.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 练习 2.按规律填图. 如果变成那么应变为 练习 3.在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图形(). (1)(2)(3)(4)(5)(6) 练习 4.观察下图中各图形的规律,填出“?”处的图形.

2 (2) 练习5.下面的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中的两个构成的.观察各图形与它下面的数之间的关系, 则“?”应当是几? 课后练习得分__________________ 1.下图中已经画出了三个图,请将第四个图补全. 2. 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5.图8-1中的3个图形都是由A、B、C、D(线段或圆)中的两个组合而成,记为A*B,C*D,A*D.请你 画出表示A*C的图形. 6.右上图中,每个圆代表一个数码,每横行的三个圆从左到右看做一个三位数,四行表示的四个三位数是 890, 784,361,256. 那么, 代表的五位数是几? 3. 观察图 5-9 中各组图形中数的规律,填出“?”处的数. 个性化补充练习 (1) 【思考题】如图,请按照已有图形的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 (2) 4. 按规律填画图. 如果变成那么应变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我班学生整体看来,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较大,我班学习优秀、反应灵活的学生有,但个别学生仍存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学上有困难,不过学习还是很努力的。因此,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将继续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促使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所提高,为后面的总复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一年级奥数教案——找规律填图形教师版

第四讲 找规律填图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题,即让你根据已知的图形,找出要求填入的图形。这就需要根据已知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推算,找出规律,确定所填的图形。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感到学数学的乐趣,而且还能从小培养我们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解:不难看出,每组的规律是前两个图形合成第三个图形,于是?处应该是 下面是两串有规律的珠子,其中一段装在盒子里看不到,请画出盒子里串的珠子。 解:(1)观察第一段珠子,发现白色珠子每次分别有1个,2个,3个……黑色珠子每次1个,于是盒子里应当是1个黑色的、4个白色的。 (2)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白色珠子的规律是1个,3个,5个,7个,而黑色珠子是2个,4个,6个,于是盒子里应当是2个黑色的、3个白色的。 在下面的小方格里画出一些动物骨架的简图,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动物 身体骨架变化是有规律的,根据图中出现的规律,你知道空格里应该画什么样的动 物骨架吗? 挑战例题 ? 例1 例2 例3

解:仔细观察,发现动物骨架的三部分分别有规律。 (1) 身子可以分为向上弯、向下弯、平直,共3种。 (2) 腿可以分为2条、3条、4条,共3种。 (3) 脚分为直线、圆圈、没有,共3种。 根据第三行缺少的,我们知道,应当是向上弯的身子,三条腿,圆圈脚。如下图 根据前面图形变化规律在问号处画图。 解:如图规律知道在?处应当是一个六边形,每个顶角都有一个圆圈。 解:观察横线和竖线的规律,可以看出每一行中,横线都是 1,2,3条,而竖线是第一列1条,第二列2条,第三列3条。于是“?”处应当是3横3竖,如图: 在问号处应填下面一行中四个图的哪一个? 解:观察发现每个图形中圆圈和黑正方形的位置都不相同,按照每一个出现过的位置,问号处应当选A 。 在下面图中,按照前两个图的规律,在第三个图的空白处填一个合适的图形。

小学奥数图形找规律题库教师版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规律时,应抓住一下几点来考虑问题: ⑴图形数量的变化;⑵图形形状的变化;⑶图形大小的变化; ⑷图形颜色的变化;⑸图形位置的变化;⑹图形繁简的变化 .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为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 解决问题? 板块一数量规律 【例1】请找出下面哪个图形与其他图形不一样 ? ⑴ (2) (3) ⑷ (S ) 【解析】 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边上一点,组成一个复合图形 ?所不同的是,第四个图形是一个六边 形,而其它几个都是四边形,这样,只有( 4)与其它不一样 【例2】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O O O O. O O, △ 6 r △△ ° ■丨 △ 【解析】 横着看,每行圆形的个数一次减少,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不变 ?因为圆 形 的个数是按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处应填一个圆形。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 △ △ △ △ △ △ □ △ ? □ □ △ □ □ □ 【解析】(方法一)横着看,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加,但每行图形的总个数 不变?因为三角形的个数是按 4、3、?、1的顺序变化的,显然“? ”处应填一个三角形△ ? (方法二)竖着看,三角形由左而右依次减少,而正方形由左而右依次增加,三角形按照 4、?、2、1 的顺序变化,也可以看出 “?”处应是三角形△ ? 【巩固】观察图形的变化,想一想,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 ”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图形找规律

六年级奥数公开课教案

奥数强化训练 1.某人到花店买花,他只有24元。本打算买6枝玫瑰和3枝百合,但钱不够, 只好买了4枝玫瑰和5枝百合,这样他还剩了 2元多钱。请你算一算,2枝玫瑰 和3枝百合哪个的价格高? 2.某校人数是三位数,平均每个班级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该校人数最多可以达到多少人? 3.在正方形边长为10㎝中,画了两个1 4 圆,图中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差多少?

4.梯形ABCD 中,AD=4㎝,ABD S ?=16㎝2,AED S ?比EBC S ?小24㎝2,求梯形ABCD 的面 积。 5.在梯形ABCD 中,AE ∥CD ,△B O E 比△AOD 4的面积大,且EC=25 BC ,求梯形ABCD 的面积。(单位:㎝) 6.如图,∠BOA=90°,以AO 为直径画半圆交OD 于E ,如果图中①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7.31453×68765×987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多少? 。

8.444344421L 200022222除以13所得的余数是 。 9.哪些数除以7能使商与余数相同? 10.在1,2,3,…,29,30这30个自然数中,最多能取出多少个数,使取出的这些数中,任意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7的倍数。 11.有一个九位数abcdefghi 的各位数字都不相同且全都不为0,并且二位数ab 可被2整除,三位数abc 可被3整除,四位数abcd 可被4整除,……依此类推,九位数abcdefghi 可被9整除.请问这个九位数abcdefghi 是多少? 12.已知正整数a 、b 之差为120,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其最大公约数的105倍,那么a 、b 中较大的数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奥数之找规律(一)

第一周找规律(一) 专题简介: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当的数。 1,4,7,10,(),16,19 分析: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一: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5)3,6,12,(),48,(),192 (6)2,6,18,(),162,() (7)128,64,32,(),8,(),2 (8)19,3,17,3,15,3,(),(),11,3

1,2,4,7,(),16,22 分析: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 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二: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 (2)1,4,9,16,25,(),49,64 (3)3,2,5,2,7,2,(),(),11,2 (4)53,44,36,29,(),18,(),11,9,8 (5)81,64,49,36,(),16,(),4,1,0 (6)28,1,26,1,24,1,(),(),20,1 (7)30,2,26,2,22,2,(),(),14,2 (8)1,6,4,8,7,10,(),(),13,14

(完整版)小学奥数找规律

小学奥数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 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 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 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2)2,4,10,28,82,(),() (3)94,46,22,10,(),() (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3) 5 10 9 14 7 12 11 16 9 14 13 (2)9 43 71484281649 3 27 12 4 36 36 12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54-6=48(千米/小时).

奥数 二年级 讲义 小二教案 7 01[1][1][1].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1.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2、3、4、5、____; (2) 1、3、5、7、9、____; (3) 12、10、8、6、4、____; (4) 15、12、9、6、____; 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2、4、5、7、8、10、____; (2) 1、3、4、6、7、9、10、____; (3) 15、12、10、7、5、____; (4) 13、9、6、4、____; 3.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5、 2、6、 3、7、 4、8、 5、____; 4.远处走来两队可爱的小狗,小明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小狗身上都有编号,这时一队小狗的主人开始嚷嚷,他说自己丢了一只狗狗,另一队小狗的主人数了数自己的狗狗,发现多了一只,但是到底是哪一只呢,好伤脑筋呀,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吗? 第一队:1、3、7、9、11; 第二队:1、4、5、7、10、13; 5.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6.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7.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3、5、8、10、13、15、18、_______、23; (2) 1、2、4、7、11、16、_______、29; (3) 1、5、3、5、5、5、7、5、_______、_______、11; (4) 101、19、92、28、83、_______、_______、46;

8.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9,61,,63,94,,18; 9.观察前面的两个三角形里面的数字有什么排列的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0.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1.观察规律,在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 12.观察规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 1 1 2 1 1 2 1 1 1 1 1 2 2 1 3 1 2 2 1 1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 校:钦堂中心学校 六 年 级: 级 班 学 学 数 科: 张 国强 教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 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

(完整版)小学奥数找规律

小学奥数 找规律 、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 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 1,2,3,4, 双数列:2, 4, 6, 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 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 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 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3, 6, 9, 12,( ),( ) (2) 1, 2, 4, 7, 11,( ),( ) (3) 2, 6, 18, 54,( ),( ) 练习 1: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 ) 2, 4, 6, 8, 10,( ),( ) (2 ) 1, 2, 5, 10, 17, ( ),( ) (3) 2, 8, 32, 128,( ),( ) (4 ) 1, 5, 25, 125,( ),( ) (5) 12, 1 , 10, 1, 8, 1,( ), () 【例题 2 】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 合适的数。 (1) 15, 2 , 12, 2, 9, 2,( ), () 2)21, 4, 18, 5, 15, 6,( ),( )

(3) 2 练习2: 按规律填数。 (1) 2, 1, 4, 1, 6, 1,( ),( ) (2) 3, 2, 9, 2, 27, 2,( ),( ) (3) 18, 3, 15, 4, 12, 5,( ), ( ) ⑷ 1, 15, 3, 13, 5, 11,( ), ( ) (5) 1, 2, 5, 14,( ),( )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2, 5, 14, 41 ,( ) (2) 252, 124, 60, 28,( ) (3) 1, 2, 5, 13, 34,( ) (4) 1, 4, 9, 16, 25, 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 2, 3, 5, 9, 17,( ),( ) (2) 2, 4, 10, 28, 82,( ),( ) (3) 94, 46, 22, 10,( ),( ) (4) 2, 3, 7, 18, 47,( ),( )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27_ 12 ; 4_ 36 361 12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1页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101页例4、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会利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插图的放大图和有关习题的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55=16040= 255=404= 2.求未知数x. x6=15615x=120 3.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部分内容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探究例4 1.出示例4的月饼图并提问:你能根据插图提出哪些问题?2.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18个月饼和3个盒子) (2)18个月饼,准备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个?怎样列式解答?183=6(个) (3)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分小组改编应用题并思考:把上面第(2)题改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说明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本组改编的题目和对思考题的理解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另外两个算式板书在黑

奥数 一年级 教案 第05讲 找规律填数字 教师版讲课稿

第五讲 找规律填数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类题,让你根据已知的数,找出不知道的数,填在○或□里。这就需要你根据这些已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规律,推算出应该填写的数。 按规律在□里填数。 ① 2、4、6、□、10、12、14 ② 1、4、□、10、13、16 ③ 1、2、3、5、8、□、□、34 解:①是我们最常见的偶数数列,直接可以得到□中填8 ②是等差数列,相邻两项的差是3,容易得出□中填7 ③是我们所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于是□中应当填入13和21。 找出规律在()内填写合适的数。 (1)1,2,4,( ),( ),( )…… (2)1,2,4,( ),( ),( )…… (3)1,2,4,( ),( ),( )…… 挑战例题 例1 例2 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 Fibonacci )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在斐波那契的代表作《算盘书》中介绍了非常有趣的一组数,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这是《算盘书》中结果最丰富的问题。因为它来源于兔子的繁殖,也叫“兔子数列”。 如果每对大兔子每月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之后变成大兔子,那么一对小兔子一年之后可以变成多少对兔子?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右图中 表示小兔子, 表示大兔子): 第1月有1对小兔子,总数为1; 第2月1对小兔子变成1对大兔子,总数仍为1; 第3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总数为2; 第4月1对大兔子生下1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3; 第5月2对大兔子生下2对小兔子,1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5; 第6月3对大兔子生下3对小兔子,2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8; 第7月5对大兔子生下5对小兔子,3对小兔子长大了,总数为13; …… 这样增长下来,兔子的总数形成了一列数1123581321345589,,,,,,,,,,……, 其中前两个数是1,以后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数之和。我们把按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第几个数就叫第几项。例如上面的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第1项是1,第4项是3,第10项是55。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同时充满着许多的规律,认识数列,就是认识这个世界规律的开始。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完整30讲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1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也就是说,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最新整理小学奥数找规律填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1.按规律填数。 (1)12345,23451,34512,(),51234; 【点评】:根据前后数字出现的规律,都有1,2,3,4,5,并且数 字的出现都是从小到大,然后循环的,首位数字分别是1,2,3,所 以第四个数字的首位应该出现 4. 【答案】:45123 (2)109,10099,1000999,(),10000099999; 【点评】:给出的数首位都是1,第二位开始有变化,第一个是1个0, 第二个是2个0,第三个是3个0,那么第四个应该是4个0,后面 的9出现的个数和0出现的个数是一样的。 【答案】:100009999 (3)401,4011,40111,(),4011111; 【点评】:本题和第3小题类似,首位都是4,第二位都是0,从0 后面开始有变化,后面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1. 【答案】:401111 (4)5,55,555,5555,();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后一个数依次比前一个数多一个 5. 1

【答案】:55555 (5)3,8,23,68,(); 【点评】:观察每个数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三倍少1,第三个数是第二个数的三倍少1,第四个数是第三个数的三倍少 1. 【答案】:203 (6)150,135,120,(),90,(),(); 【点评】:后面一个数分别比前面一个数少15. 【答案】:(105),(75),(60) (7)1,3,6,8,16,18,(),(),76,78; 【点评】:本数列两个两个分成一组,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2,每组和每组数又是有关系的,每组第一个数是前一组后面一个数的两 倍。 【答案】:(36)(38) (8)16,48,24,72,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分别是第一个数乘以3得到第二个数,第二个数除以2得到第三个数,后面都是这样的规律. 【答案】:(108),(54) (9)11,12,15,(),27,36; 【点评】:本题的规律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分别是1,3,5,7,9 【答案】:(20) (10)3,2,6,4,9,16,12,128,(),(); 【点评】:本题是个双数列,奇数位上的数分别是3,6,9,12,都是3的

四年级奥数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推算(一) 找规律推算,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数的排列规律,利用规律来推算出结果。要正确地推算出结果,我们要仔细观察、思考,并发现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推算,使复杂计算变得简单。 例1. 根据1×1=1,11×11=121,111×111=12321,....推算1111111×1111111的结果。 例2. 根据2+4=2×3,2+4+6=3×4,2+4+6+8=4×5.....那么2+4+6+8+.....+98+100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例3. 计算1+2+4+8+.....+2048+4096。 例4. 计算1×1×1+2×2×2+3×3×3+......12×12×12。 举一反三练习 1. 根据9×9=81,99×99=9801,999×999=998001,...,推算999999×999999的结果。 2.根据下面三个算式之间存在的规律,在()中填入适当的数。 1×5+4=3×3 2×6+4=4×4

3×7+4=5×5 10×14+4=()×() ()×()+4=20×20 3、观察等式:1×2×3×4+1=5×5,2×3×4×5+1=11×11,3×4×5×6+1=19×19,...,若 97×98×99×100+1=N×N,则N等于几? 找规律推算2 例1.有一列数:2, 4, 7, 11, 16,...,第10个数是多少? 例2.有一串数:1, 4, 9, 16, 25,...,它们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第20个数比第10个数大多少?例3.有一列数:2, 5, 10, 17, 26,...。第10个数是多少? 举一反三练习 1、有一列数:1,8, 27, 64,...。第10个数是多少? 2.找规律,想一想,第6个数是多少? 2356481,35647812, 56478123,.....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行程问题 众所周知,未来的教育,倡导开放式学习,把学习的地点扩展到社会、网络;倡导探索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倡导合作式学习,通过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导多学科之间的整合、相互应用。未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究活动,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这两个方面,我依据维果茨基的支架理论,应用美国JAV A互动教学软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实践《行程问题》第一课时的学习。 《行程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4~5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但是以前学习的这种应用题,都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这部分教材开始,将要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这里以相遇问题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有方向问题,出发地点问题,还有时间问题。学生要全部掌握这些是比较困难的。本册教材的重点是教学两个物体相向运动的应用题。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

2、解决问题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确解答求路程的应用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相遇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义。 课前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单个物体运动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

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