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村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生到村工作促进了农村干部队伍优化。选拔优秀大学生都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调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大学生村官”的积极作用

(一)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特别是农村中青年农民不断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党员和村级干部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一些地方村组织后继乏力,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匮乏。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激发活力。他们的到来,调整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带来了新的知识技术、工作方式和精神面貌。大学生“村官”到任后,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摸爬滚打、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实现抱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

(二)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和谐农村建设

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村官经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在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见识也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三)有利于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民的领路人,是农村各种复杂矛盾的协调和解决者。而当前农村工作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制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工作起来很难有大的改观与突破。大学生村官是新思想、新文化的载体,大学生村官的“言行举止”将有利于打破农民僵化、保守的观念

,把年轻人充满朝气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村,给农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开拓他们的视野,有于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

毋庸置疑,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农村各方面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大学生村官”现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自身也面临诸多的困境。

(一)“大学生村官”面临身份与法律冲突的困境

大学生担任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还有一些地方把招聘的“大学生村官”确定为村民委员会干部候选人或直接任命为村干部,这与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相悖,使得“大学生村官”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大多又不是村委会成员。这模糊的角色困境,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这也是当前制约“大学生村官”计划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思想扎根不到位

农村需要的是真正愿意扎根基层的干部,农民渴望的是真心带领他们致富的领头人,对于“见多识广”的农村干部和村民们来说,早已对驻村、驻队、挂职等概念司空见惯。而“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模糊身份,使得这些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 “大学生村官”们,因法律或当地的规定,始终难以进入村里的决策层,只能干些辅助工作,没有决策权,大事干不成。有的大学生村官到村后把到农村任职看成是一个“跳板”。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只是在农村消磨时间等待两年后的考核录用为公务员。没能充分的调动邓大学生村官们的积极性,造成人才的浪费。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经常被乡镇政府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从村里“借调”出去,有人甚至一年到头都在乡镇政府的办公室,更谈不上为村里发展有什么作为了。

(三)对农村的认识不到位

无论是生长在农村还是生长在城市的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的问题,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意识不强,所学知识以及自身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四)角色转换不到位

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缺失由学生到农民的思

想过渡,要么学生气太浓,要么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官”,
没能及时找准位置,进入角色。

三、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培训与教育

第一依托各级党校,对大学生进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第二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村务、党务相关政策法规专题集中培训,促使其尽快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第三,通过县、乡两级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期组织参观考察,集体解剖后进村,创办“大学生村官论坛”等方式,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村情、社情,提高处理宗族派性、信访、宅基地、计划生育等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第四,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结合农村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农、林、牧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各类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二)给大学生村官压重担子

要敢于让大学生村官独立承担具体工作任务,让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摔打、锻炼、提高,树立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有效载体进行宣传引导,激励到村任职大学生向先进看齐。同时,要注重营造宽松的环境,他们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重引导,帮助总结汲取教训。

(三)多岗交叉锻炼

让大学生村官充当农村建设“四大员”:
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实用科技知识的推广员、远程教育网络的辅导员、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的推进员。任职之初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合理确定第一任职岗位,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工作的思想。试用期满以后,要根据他们工作中的表现,尽量安排他们到不同的岗位任职,以确保他们在村工作期间,全方位了解掌握农村村务、党务和经济等不同工作内容。同时,建立以村为主、多岗位锻炼的“1+Ⅹ”模式,分批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参与所在乡镇的信访、治安、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安排他们到村企挂职锻炼,打牢从事基层工作的基础。

(四)严格考评标准,促进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

要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成后备干部来培养,按照村干部、党政机关干部双重标准管理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责任制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指导、评估奖惩工作。坚持

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走群众路线,多下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杜绝新“无为群体”的出现。对考核不胜任者实行待岗、乃至劝退、解聘,从制度上促进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总之,现在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新农村,走上了“村官”的岗位。国家培养我们,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国家的时候了,我们肩上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神圣使命。我们是党中央撒向农村这块土地里一颗子实饱满的种子,我们只有饱吸泥土的芳香,在农村这块天地上长成丰收的硕果,才能无愧于我们头上芝麻绿豆的头衔,才能无愧于大学生这个神圣的光环,也才能无愧于群众的信任和他们的一句“谢谢”。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个决定使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了当好村官的信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