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047229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学分:3 学时:54

授课对象:教育学院教育系三年级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始终坚持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态度,以“研究”的序列逻辑而不是以“方法”的逻辑展开。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着力于培养本科生“做”研究的实践取向,要求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同步进行,强调“即学即练,即练即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二、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课堂教学:48 学时

2.课堂讨论:2次

3.教育(或教学)实践:2次

4.课外辅导、答疑:2 次

5.课外阅读:各章提供的拓展阅读内容

6.课外作业:6 次

7.其他教学环节:6学时(研究实践)

三、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2.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3.指导学生即学即练

四、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和研究报告

2.期末考试: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闭卷考试

五、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引论

[教学要求]

1.对待教育研究树立起严格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2.理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3.明确完整的研究过程序列是什么样的。

[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一、科学是什么

二、教育是什么

第二节教育研究之源流

一、方法是什么

二、研究是什么

三、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第三节研究过程的序列

一、起始过程

二、形成过程

三、分析-结论过程

[课时安排]3学时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来源和类型以及问题课题化内涵和路径。

2. 理解课题选择的实质性原则。

3. 掌握文献选择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第二节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提出研究问题

二、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

三、研究的伦理考虑

第三节文献检索与选题

一、文献检索的价值与作用

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课时安排]3学时

第三章理论界定和研究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研究为什么首先需要有理论界定,理论界定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

2.理解理论作为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的涵义。3.掌握如何就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理论界定和研究的设计。

[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一、为什么要有理论界定

二、理论是什么

三、理论与研究

四、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

五、教育研究的理论界定示例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结构

二、研究的设计

[课时安排]3学时

第四章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以个案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的优势及其特点。

2.理解观察、访谈、写作三种技术的特征及其适用情形,能针对具体的研究

问题迅速抉择研究技术。

3.能运用观察、访谈、写作三种技术形成有效研究资料。

4.能从教育研究类型的角度理解教育人种志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5.能把自己的研究问题纳入相应的研究类型,并完成研究。

[课程内容]

第一节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的技术一:观察

一、观察法的特征及其适用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三、观察的实施

第二节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的技术二:访谈

一、访谈法的特征及其适用

二、访谈法的类型

三、访谈的实施

第三节个案方式形成研究资料的技术三:写作

一、理解写作

二、写作与教育研究

三、通过写作形成研究资料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教育人种志研究

一、田野研究与人种志研究

二、教育人种志研究

三、教育人种志研究的实施

第五节教育叙事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二、为什么需要教育叙事

三、“叙述”什么样的“故事”

四、如何展开叙事研究

第六节教育生活体验研究

一、理解生活体验研究

二、为什么需要生活体验研究

三、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研究

[课时安排]9学时

第五章以测量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

[教学要求]

1.形成关于个案和测量的理论理解。

2.理解和测量、量表、测验的涵义、类型、区别与联系。

3.熟练掌握问卷测验、观察测验及评定量表的设计、修订和测量的实施。[课程内容]

第一节测量概述

一、测量是什么

二、量表

三、测验

第二节问卷测量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评估与修订

三、问卷设计案例:教师专业意识品质测量问卷

第三节观察测量

一、观察测量案例:弗兰德互动分析

二、观察测量的要素

第六章干预方式形成研究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干预性研究方式存在的必要性。

2.理解实验研究的本质,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

3.理解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的关系。

4.理解行动研究的价值和操作要领,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能够自觉进行行动研究。

[课程内容]

第一节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案例

二、行动研究概述

三、教育行动研究

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及适用范围

六、实施行动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的案例

二、实验研究概述

三、自变量操作、因变量观测和无关变量控制

四、实验设计模式

五、实验结果的解释

六、解释型教育实验——探索教师适用的实验研究方式[课时安排]6学时

第七章定量资料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对定量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2.掌握利用SPSS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课程内容]

第一节统计的理解

一、统计是一种语言

二、统计是一种规律

三、统计是一种思想

四、统计是一系列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第二节统计描述与推断

一、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

二、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

三、数据关系的推断

四、SPSS概述

第三节假设检验

一、基本原理

二、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z检验

三、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四、检验

第四节统计分析

一、回归分析

二、聚类分析

三、因子分析

[课时安排]9学时

第八章质性资料的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整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具体步骤。

2.认识类属分析与情境分析方法的特点,学会结合两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3.掌握质性资料分析可以具体使用的手段。

4.理解质性资料分析中的一般原则:自上而下原则、饱合原则和理论化原则。[课程内容]

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概述

一、质性研究及其一般过程

二、质性研究形成的资料

第二节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过程

一、质性资料分析概述

二、质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三、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质性资料分析的一般原则

一、自下而上的原则

二、适当饱合的原则

三、理论化原则

[课时安排]3学时

第九章非介入性研究

[教学要求]

1.了解非介入性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

2.理解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符号分析的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和分析步骤。3.掌握内容分析、话语分析和符号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课程内容]

第一节内容分析

一、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的概述

二、内容分析的步骤

三、内容分析的示例

第二节话语分析

一、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的概述

二、话语分析的步骤

三、话语分析的示例

第三节符号分析

一、符号分析(semiotic analysis)的概述

二、符号分析的步骤

三、符号分析的示例

[课时安排]3学时

第十章研究结果的呈现

[教学要求]

1.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学会撰写研究报告

2.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并学会撰写符合格式要求的论文。3.理解叙事文体的基本要求,并学会撰写叙事文体。

[课程内容]

第一节报告文体

一、报告文体的写作要求

二、报告的构思

三、报告的格式

四、报告的类型与案例

第二节论文文体

一、论文写作的要求

二、论文的格式

三、论文的类型与案例

第三节叙事文体的研究报告撰写

一、叙事文体的写作要求

二、写作构思

三、叙事文体的格式

四、叙事文体的类型与案例

[课时安排]3学时

六、学生自学内容

各章提供的拓展阅读。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宁虹主编《教育研究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主要参考书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叶澜、施良方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潘慧玲,《教育研究方法论:观点与方法》,台湾:心理出版社,2004年

4.[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5.W.L.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M.D.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潘慧玲,《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M]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W·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9.林生传,《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统整与分析》,台湾:心理出版社,2003年

10.J.R. Fraenkel & N.E.Wallen,《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蔡永红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1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陈桂生主编.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3.

14.[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郑金洲等,《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6.萧瑞麟,《不用数字的研究——锻炼深度思考力的质性研究》,台湾:台湾培生教育出版社股份有限

公司,2006年

17.A.Strauss & J corbin,《质性研究概论》(俆宗国译),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7年

1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 B.Johnson & L.Christensen,Education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Approaches,

New York:Pearson Education,2004.

2.N.Denzin & Y. S. Lincoln,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s,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2003

3.Norman K.Denzin and Yvonna S.Lincoln(eds),The Sage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Sage

Publications,2005,

4.Richard Pring,Philosph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New York: continuum,2004

5.John Schostak(2006):Interviewing and Representation in Qualitative Research,NY: Open University

Press

6.Max van Manen, Researching Lived Experience, Ontario: the Althouse Press,1977

7.Don McEachern(1984):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writing[J],Phenomenology+Pedagogy, No.3,1984

8.Bogdan, R.C. & Biklen, S.K.(198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9.Jack R. Fraenkel,Norman E.Wallen.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Sixth

Edition).New York,200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