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全套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全套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全套教学大纲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课,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处于妊娠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能协助完成接生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和/或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整体护理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实习、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生理产科及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为教学重点,授课过程中及时融入专业国内外最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把现代护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应用到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2、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3、了解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熟悉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掌握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和识别病情变化、配合临床检查、做好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4、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妇女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完成接生过程。

5、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和分娩期并发症或/和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

6、学会合作,关心他人,爱护病人,并具有热情、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7、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二、考核方式

《妇产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考试课,将根据学科特点,课堂课堂提问、操作考核、单元测试、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70%和30%。

三、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妇产科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当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3、了解妇产科护理学发展简史、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史;当代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目的及学习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当代妇产科护理发展趋势;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目的及学习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有关妇产科护理学发展的新动态。

【授课学时】 1学时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盆的组成和标记、卵巢的功能、月经的临床表现及其周期性变化;

2、熟悉内、外生殖器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

3、了解骨盆的形态与结构、内外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骨盆底的结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与相应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女性骨盆的组成、分界及标志,内生殖系统解剖及功能形态;内外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

3、学科专业新进展: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在临床上的发展应用状况。

【授课学时】 1学时

第三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的概念、宫底高度测量、预产期的推算方法、分娩先兆的判断、对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妊娠各期的诊断要点、各项产前检查方法;

3、了解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妊娠期营养、分娩的准备。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妊娠生理;妊娠期母体变化;妊娠诊断;妊娠期营养;妊娠期管理;分娩的准备;

2、重点、难点:

重点: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早期、中晚期妊娠诊断,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难点:妊娠期妇女的产前检查方法。

3、学科专业新进展:产前诊断技术的创新。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四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分娩的概念、影响分娩的因素、临产的诊断、产程分期、对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分娩机制。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影响分娩的因素;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枕先露分娩机制,临产诊断,产程分期及各产程妇女的护理;

难点:枕先露分娩机制;各产程妇女的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分娩期妇女护理的新进展如分娩镇痛等。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五章产褥期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产褥期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产褥期的基本概念、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及常见问题;

3、了解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正常新生儿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产褥期妇女的临床表现、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有关产褥期妇女及新生儿护理的新进展如新生儿游泳及抚触等。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六章高危妊娠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高危妊娠的概念、危妊娠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高危妊娠的监护措施;

3、了解高危妊娠的范畴、处理原则、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高危妊娠及监护管理;高危妊娠的处理原则及护理;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高危妊娠的胎心监护及实验室检查,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复苏;

难点:高危妊娠的胎心监护、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复苏。

3、学科专业新进展:临床有关高危妊娠妇女的的监护措施。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七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期并发症的基本概念、对伴有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妊娠期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了解各类并发症的诊断检查。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流产、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量异常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流产、异位妊娠、妊高征、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护理。各种流产类型的鉴别,妊高征的分类及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鉴别;

难点:各种流产类型的鉴别,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的鉴别;子痫的处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有关妊娠期并发症诊断及护理的新进展如腹腔镜的使用等。

【授课学时】 4学时

第八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常见妊娠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了解妊娠合并症的病理生理、合并症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贫血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妊娠、分娩及产褥与心脏病的相互影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原则、护理,妊

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原则及护理;

难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护理措施。

3、学科专业新进展: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新进展。

【授课学时】4学时

第九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异常分娩的基本概念、催产素的使用、相应诊断检查、对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产力、产道、胎儿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异常对母儿的影响。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原因、临床表现、对母儿的影响、处理原则和护理;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对母儿的影响;

难点:子宫收缩力异常的护理、产道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对母儿的影响。

3、学科专业新进展:胎儿常见发育异常的原因、表现及临床处理。

【授课学时】 4学时

第十章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分娩并发症的基本概念、对分娩期出现并发症的妇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分娩期常见并发症的原因、病理生理、分类、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了解胎膜早破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护理。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产后出血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羊水栓塞的病理变化过程、急救和护理要点;

难点:羊水栓塞的病理变化过程、急救和护理要点。

3、学科专业新进展:分娩期并发症诊断及护理的新进展如产后出血的介入治疗和护理等。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产褥感染、产褥病率的概念、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产褥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3、了解产褥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产后心理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心理障碍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区别和联系,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产褥感染妇女护理的新进展及产后心理障碍的治疗和护理新进展。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女性生殖器炎症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传染途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病因、病理、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概述、外阴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外阴炎及各种阴道炎的护理、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子宫颈炎的分度和分型、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各种阴道炎的鉴别诊断及护理;

难点:盆腔炎的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学科专业新进展:临床各种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用药及护理新进展。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十四章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失调的基本概念、对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评价;

2、熟悉常见月经失调疾病的分类、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3、了解常见月经失调的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闭经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各种月经失调的病因及鉴别;

难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病理生理、闭经的处理措施。

3、学科专业新进展: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十五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护理诊断及评价和化疗病人的护理;

2、熟悉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常见化疗药物及其毒副反应;

3、了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种类、病理。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良性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葡萄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处理原则及护理;常见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化疗病人的护理;

难点:化疗病人的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临床有关化疗病人的护理新进展。

【授课学时】 3学时

第十六章腹部手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妇科肿瘤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评价。腹部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措施;

2、熟悉常见妇科肿瘤的种类及其主要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3、了解常见妇科肿瘤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主要转移途径和临床分期。妇产科腹部手术的种类及手术适应证。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

2、重点、难点:

重点: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卵巢肿瘤的并发症、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3、学科专业新进展:有关妇科肿瘤学的发展如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及微创手术的开展等。

【授课学时】 4学时

第十七章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外阴、阴道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护理诊断及评价;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术

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

2、熟悉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了解外阴、阴道疾病的病因、病理、分类和临床分期。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外阴癌、尿瘘、子宫脱垂妇女的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外阴癌、尿瘘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子宫脱垂临床分度、处理原则及护理;

难点:外阴癌、尿瘘妇女的术后护理。

3、学科专业新进展:有关外阴癌、子宫脱垂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十八章妇女保健(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妇女各期的保健重点、妇女劳动保护法规、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了解妇女保健工作的组织机构。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概述;妇女保健工作范围;妇女保健统计;

2、学科专业新进展:妇女保健学的建立及妇女保健在社区中的应用进展。

【授课学时】 0学时

第十九章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孕症的概念和不孕症妇女的整体护理;

2、熟悉不孕症的诊断检查内容;

3、了解不孕症的常见病因和分类、常见辅助生育技术。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不孕症;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不孕症的概念、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难点:不孕症的护理评估。

3、学科专业新进展:辅助生殖技术的进展。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二十章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的适应证、

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

2、熟悉各种避孕方法的避孕原理、副反应和并发症及其防治、绝育方法及其护理要点;

3、了解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各种避孕方法和绝育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计划生育妇女的一般护理;避孕方法及护理;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2、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避孕、工具避孕尤其宫内节育器的优缺点及护理,终止妊娠方法的适应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难点:各种避孕方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

3、学科专业新进展:避孕方法新进展。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二十一章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自学)

【目的要求】

1、熟悉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的物品准备和操作方法、实施护理技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2、了解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的目的、适应证。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会阴擦洗/冲洗;阴道灌洗;阴湿热敷;阴道或宫颈上药;坐浴。

2、学科专业新进展: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新进展。

【授课学时】 0学时

第二十二章妇产科诊疗及手术病人的护理(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妇产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护理要点;

2、熟悉妇产科常见诊疗技术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3、了解妇产科常见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教学内容】

1、讲授的知识与技能: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活体组织检查术;穿刺术;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牵引术及臀位助产术;剖宫产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诊断性刮宫术;内镜检查术;输卵管通畅术;

2、学科专业新进展:妇产科诊疗护理技术新进展。

【授课学时】 0学时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期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包括病理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等多门课程,同期开设的课程还有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它是一门融临床护理与女性保

健与预防于一体的临床课程;与儿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有些内容有密切关系,也有重复,如“产褥期管理”一章中的新生儿护理和“高危妊娠”一章中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等内容均与儿科护理学密不可分;“妊娠合并症”一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均渗透着内科护理学内容;本学科中手术前后护理与外科护理学手术前后护理重复;孕期保健、围绝经期妇女护理等内容与社区护理学中内容具有重复性。教学中应与相关学科充分协商,妥善处理好相应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或遗漏。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

2、张新宇. 《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月。

3、胡晓玲.《妇产科护理学》第1版.武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4、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5、刘彩霞,郭权.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

6、邓六六,何永源. 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会阴切开缝合术及护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3月。

7、杨玉英,刘毅.卫生部医学CAI课件:《孕期保健和正常分娩》.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1月。

8、王晨虹,林秋华,陈建林.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剖宫产术》.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10月。

9、刘淑亚,佟丽波.医学视听教材:《妇科检查与体征》.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1992年2月。

10、张怡.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人工流产》.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1月。

所属学院:护理学院

学院院长:王荣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五日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学分:,总课时:54 (理论:40 ,实践:14 )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妇产科护理学为护理学专业课,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女性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妇产科护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妇女自我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帮助他们维持健康,增进健康,减轻病痛,促进康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处于妊娠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能协助完成接生过程。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和/或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整体护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在教学实践中以职业伦理道德作为指导行为的准则,并认真完成个案护理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整体护理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课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实习、多媒体和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生理产科及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为教学重点,授课过程中及时融入专业国内外最新进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把现代护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应用到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整体护理。 2、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3、了解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熟悉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掌握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包括观察和识别病情变化、配合临床检查、做好治疗的配合与护理)。 4、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妇女实行整体护

妇产科护理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试题一 1.关于子宫的位置与形态,正确的为 D A.位于盆腔下方 B. 形如扁梨形 C. 容积为2ml D.前与膀胱,后与直肠为邻 E. 子宫峡部非孕时长3cm 2.保持子宫前倾位置的一对主要韧带是 C A.圆韧带 B. 阔韧带 C. 主韧带 D.骨盆漏斗韧带 E. 子宫骶骨韧带 3.与后穹隆顶端贴接的部分为 E A.宫颈口 B. 附件 C. 膀胱 D. 直肠 E. 直肠子宫陷凹 4.关于骨盆外测量径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髂棘间径为两侧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 B.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侧坐骨结节外缘间的距离 C.骶耻外径为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D.髂嵴间径为两侧髂嵴外缘间的距离 E.耻骨弓角度由左右两耻骨降支组成 5. 某孕妇,妊娠41 周,为防止“过期妊娠”入院引产。入院前嘱病人按医嘱口服己烯雌酚三天,其作用是应用雌激素功能中的 B A. 促进子宫发育,肌层增厚 B. 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C.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 D. 促进输卵管蠕动 E. 对下丘脑,垂体的正负反馈作用 6. 产科复查一般不再检查的项目是 E A. 测体重 B. 测血压 C. 胎方位 D. 听胎心音 E. 骨盆外测量 7. 正常胎心音的速率是 D A .60-80 次/ 分 B .80-100 次/ 分 C .100-120 次/ 分 D .120-160 次/ 分 E .160-180 次/ 分 8. 妊娠24 周后听胎心音的听诊部位,错误的是 D A. 骶右前位,母体脐上右侧 B. 枕右前位,母体脐下右侧 C. 枕左前位,母体脐下左侧 D. 骶左前位,母体脐下左侧 E. 肩先露,母体腹壁脐周围 9. 正常的胎动每小时 B A.1-2 次 B.3-5 次 C.6-8 次 D.9-12 次E13-16 次 10. 某女士,足月妊娠临产后,因某些原因,需阴道检查,结果为:扪及胎儿的小囟门在母体骨盆的左前方。 A A. 枕前露 B. 额先露 C. 面先露 D. 臀先露 E. 肩先露 11. 枕先露分娩中,胎头俯屈后下降通过产道,正常情况下是以胎头的 C A .枕额径 B .枕颏径 C .双顶径 D .双颞径 E .枕下前囟径 12. 第三产程一般不超过D A.5min B.10min C.20min D.30min E.40min 13 确定已进入第二产程的表现E A. 胎膜已破 B. 宫缩频而强 C. 肛门稍松弛 D. 产妇屏气用力 E. 肛查: 宫口开全 14. 显示胎盘尚未剥离的是A A. 子宫底上升 B. 子宫收缩呈球形 C. 阴道少量流血

遗传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101 学分:4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 教学目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了解遗传学在工、农业等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阐述有关遗传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遗传学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 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 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 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重点:遗传学发展里程碑 ㈡讲授内容: 第一节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遗传、变异与选择在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遗传学的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学的建立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生物进化领域,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及人类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解释和验证方法; 2.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分离线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4.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煤矿地质学》测试试题

《煤矿地质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中国矿业大学2014~2015学年第 1 学期 《煤矿地质学》试卷(A)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节理与解理 答:节理——断裂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破裂面断开,但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节理构造。 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2.层理构造与层面构造 答:层理构造—是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构造,主要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沉积构造类型。 层面构造—不同性质沉积层的分隔界面称层面,常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 泥裂、印模和结核。 3.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 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成层或非成层的岩石体:宇、界、系、统、阶、时带。每个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时间间隔):宙、代、纪、世、期、时。 4.煤的变质作用 答:褐煤在地下受到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影响转变为烟煤或无烟煤的地球化学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答: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内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称外力地质作用,按外应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洋的地质作用,按其发生的序列可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产后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产褥感染 (一)概念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发病率约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至10天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造成产褥病率的原因以产褥感染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如急性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 (二)病因 1.诱因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如产妇伴有贫血、产程延长、胎膜早破、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手术分娩或器械助产等。 2.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自身感染,正常孕产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二是外来感染,有外界的病原体侵入生殖道而引起的感染,常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诊疗器械等接触病人后造成感染。 3.病原体产妇生殖道内有大量的病原体,以厌氧菌占优势。产褥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有:需氧性链球菌属、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厌氧类杆菌属、支原体、衣原体、白色假丝酵母菌等。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可以致病。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多由于分娩时会阴部损伤或手术产引起感染,表现为局部的灼热、疼痛、下坠感、伤口边缘红肿、脓性分泌物。阴道、宫颈感染表现为黏膜充血、溃疡、分泌物增多并呈脓性。产妇可有轻度发热、畏寒、脉速等全身症状。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轻型者表现为恶露量多,混浊有臭味;下腹疼痛、宫底压痛、质软伴低热。重型者表现高热、头痛、寒战、心率增快、白细胞增多,下腹压痛,恶露增多有臭味。有些产妇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局部感染经淋巴或血液扩散到子宫周围组织而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累及输卵管时可引起输卵管炎。病人出现持续高热,伴寒战、全身不适、子宫复旧差,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腹部疼痛和压痛。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进一步扩散至腹膜,可引起盆腔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病人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如高热、恶心、呕吐、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因产妇腹壁松弛,腹肌紧张多不明显。如脓肿波及肛管及膀胱可有腹泻、里急后重和排尿困难。 5.血栓性静脉炎来自胎盘剥离处的感染性栓子,经血行播散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多于产后1~2周继子宫内膜炎后出现反复发作寒战、高热,持续数周。临床表现随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病变常为单侧性。髂总静脉或股静脉栓塞时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出现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和疼痛(称股白肿)。小腿深静脉栓塞时可出现腓肠肌及足底部疼痛和压痛。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出现肺、脑、肾脓肿或肺栓塞。当侵入血液循环的细菌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时,可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感染性休克症状,如寒战、高热、脉细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可危及生命。 (四)治疗原则 1.支持疗法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和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 2,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的选择要依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注意需氧菌与厌氧菌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感染严重者,首选广谱高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必要时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提高机体应激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MISTERY OF HUMAN HEREDITY COURSE TEACHING PROGRAM 总学时数:36学时面授学时数:14 学时数:22 学分:2学分 适应专业:全校成人教育各专业 执笔者:庄尔铮 编写日期:2005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校级公共选修课,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懂得一点遗传学基本知识。介绍生物学基本知识、遗传学基本规律、人类性状的遗传、遗传疾病的分析及预防、遗传工程、克隆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遗传学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并且成为生物科学中的领先学科。人类遗传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上下代形态、生理等性状的传递方式及其亲代和子代间、子代同胞兄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与规律,为遗传病的防治与优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学生缺乏生物学、医学的基础,要求: (一)、教学过程: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2、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实例讲解。 3、应用多媒体教学,图片、VCD、动画片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注意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对学生的要求 1、通过学习,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一定的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认识人类性状的遗传和遗传病的起因、发病规律。 5、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们应对自己作一个评价,建立起自信心,从心身两方面 都得到锻炼,正确对待自己。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你从哪里来(2节) 基本内容 第1节:主要讲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配子的形成、受精,重点讲述染色体在遗传上的作用。 第2节:主要讲述胎儿形成(播放VCD)、遗传与变异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Experiment of genetics 课程编号:131301322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33 实验时数:33 学分:1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遗传学实验课是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遗传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理论和实验技术,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客观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培养21世纪教学和科研人员奠定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以及动、植物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均有联系,所以在上述课开出后有利于该课的顺利开出。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大蒜根尖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各时期动态变化[1];细胞的固定、解离、压片方法[3]; 实验二、细胞的减数分裂 植物花粉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1];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制备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和技术[3]; 实验三、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3];显微摄影技术[1]; 实验四、果蝇生活史及形态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1];果蝇几个突变型的形态特征[3]; 实验五、小白鼠骨髓染色体制片技术 小白鼠骨髓细胞制作染色体标片[3];空气干燥法基本技术[1]; 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剖取果蝇唾腺技术[3];制作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方法[3];多线染色体的特征[2]; 实验七、果蝇的单、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三点测交实验 果蝇的杂交技术[3];统计处理方法[3];伴性遗传和非伴性遗传区别[1];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3]; 实验八、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名词解释 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两轴平行者称 纵产式,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99.75%。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仅占足月妊娠分娩的0.25%。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于暂时的,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3.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 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4.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 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5.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 体。 6.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是一种综 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7.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一分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 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 8.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9.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 产儿,出生时体重多小于2500g,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 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11.前置胎盘: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孕28周后若胎 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12.异常分娩:影响产妇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 因素。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几个因素间不能相互协调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又称难产。 13.产褥感染:是指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 化。 14.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后的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 时间4小时,有2次达到或超过38摄氏度。 1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 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存在。 16.闭经:是妇科常见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通常根据既往有无月经 来潮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7.葡萄胎: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形成大小不一的水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普通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遗传分析方法;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学习和掌握育种学及其它生命科学课程等专业课程的遗传学分支理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和技能,阐明和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以及与遗传有关的人类健康问题。 2.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最新的遗传学成果,更深入理解遗传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跟上遗传学发展的步伐, 3.能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染色畸变以及细胞质遗传和群体遗传规律。 4.能深入分析基因分离、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三个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理解遗传过程中的核质互作关系;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微细结构。 5.能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基因定位、鉴定变异的有关方法;掌握数量遗传统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1绪论2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4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45基因的连锁与交换66数量性状遗传分析57染色体变异58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49核外遗传分析410细菌的遗传分析411病毒的遗传分析312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2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遗传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基本理论和定律均由实验而来,基本上遵循由现象或实验结果提出基本概念,然后进行假设,再进行验证,最后用来解释现实现象或指导实践这一规则,学习时把握这种规则能收到好效果;对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也需要对以果蝇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的经典实验有所了解,这些实验本身就是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理论课教材每章后面有习题,这些习题以思考题和分析题为主,对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教材中内容有很大帮助,需认真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动态,。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及其自学相结合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煤地质学复习重点

煤地质学 植物残骸堆积的学说(或理论)及其依据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1)原地生成说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至上的直立树干。 2)异地生成说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 什么是泥炭化作用、腐泥化作用 1)泥炭化作用:植物物质经受生物化学分解及合成的复杂的过程且最终形成泥炭的作用 2)腐泥化作用:低等植物(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滞流还原环境和厌氧微生物参与下,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的富含水分的有机软泥(腐泥) 的过程称为腐泥化作用 什么是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残值化作用 1)凝胶化作用:指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泥炭化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胶体物质(凝胶和溶胶)的过程。 2)丝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微生物参与下不断被分解、化合、聚积,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泥炭的过程 3)残值化作用:中水介质流通较畅,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称为残植化作用 比较凝胶化作用、丝炭化作用与残值化作用发生的条件 1)凝胶化作用:①较为停滞的、不太深的覆水条件下,②弱氧化至还原环境,在厌氧细菌的参与. 2)丝炭化作用:①沼泽覆水程度发生变化;②沼泽表面变得比较干燥,氧的供应较为充分;③氧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参与下由于失去被氧化的原子团而脱氢、脱水,碳含量相对地增加 3)残植化作用:①水介质具有流动特性—敞流沼泽②长期有新鲜氧供应,发生氧化作用③稳定组分聚集 煤化作用的阶段划分与基本特点 1.泥炭化作用阶段: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 2.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特点:①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②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③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④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⑤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⑥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化作用的演化主要是受温度的高低、经历的时间长短及压力的大小所决定的。 什么是希尔特定律它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希尔特定律:在地层大致水平的条件下,每百米煤的挥发分降低约%,即煤的变质程度随埋藏深度的加深而增高,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妇产科护理学 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7.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 8.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9.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1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二、简答题 1.预产期的推算方法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如为农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2.临产标志 ①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②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 ③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三个产程划分 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从临产开始至宫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 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4.胎盘剥离征象 ①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5.硫酸镁注意事项 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 ②呼吸不少于16次/分 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 ④应随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及时予以解毒。 6.宫缩乏力对母儿影响 ⑴对产妇的影响①体力损耗②产伤③产后出血④产后感染 ⑵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7.产后出血处理原则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详细)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讨论稿) 2013年11月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医学生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阐释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遗传保健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和人类遗传学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既应掌握五大类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特点,也应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和遗传病再显危险率的估计,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理解所学内容,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基本理解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遗传病案例贯穿全程;课堂讲授与课外练习并重,文献检索与英文阅读并进,知识面拓展贯穿全程。。 四、建议教材 《医学遗传学》(第三版),顾鸣敏、王铸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五、参考书目 1. 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2. 左伋主编,顾鸣敏、张咸宁副主编,《医学遗传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3. Robert Nussbaum, Roderick R. McInnes, Huntington F. Willard. Thompson & Thompson Genetics in Medicine, 7th edition, Saunders Elsevier, 2007 六、主要参考网址 1. 上海市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03866.html,/jpkc/med_heredity/index.asp, 2.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03866.html, 3. 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03866.html, 4. 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03866.html, 5. 人类基因组委员会:https://www.360docs.net/doc/0813803866.html, 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临床药学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与人类遗传相关的疾病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其在人群中的危害,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随着人们对遗传病的认识不断深化,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种类日渐增多,这不仅涉及生物化学、生理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的各学科,而且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的影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通过对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的讲授,是学生掌握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简要的临床遗传咨询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鉴别和应对遗传性疾病打下基础。 二、理论知识 1.绪论 掌握内容: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了解内容:遗传病的误解;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掌握内容:常染色体和异染色质,性染色质,Lyon假说。 了解内容: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 3.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内容:遗传印记;基因突变: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了解内容: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mRNA的转录与加工:hnRNA、戴帽、加尾、剪接(GT-AG 法则);单一顺序(结构基因)、重复序列、多基因家族(拟基因)。 4.单基因病 掌握内容:系谱符号及系谱分析;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征;肯定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 了解内容:可变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近亲婚配的危害;遗传异质性的临床意义;Bayes法估计再发风险。 5.线粒体遗传病 掌握内容:线粒体基因的功能和遗传特征。 了解内容: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线粒体突变与疾病。 6.多基因病 掌握内容:多基因病的特点;阈值学说;多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的Edward 公式;多基因遗传病的加性效应和Carter效应; 了解内容:遗传率的计算方法。 7.染色体病 掌握内容:Denver体制;正常核型的书写方法(简写);ISCN关于异常核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医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从而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基本原则,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遗传学问题。 三、课程衔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医用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等。与本课程同期开设的课程为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有文字教材一本,学习指导书一本,讲授重点、难点的录像教材一套。 学生应在预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看录像教材,并做好笔记,以便复习。 学生必须参加实验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54,电视学时18,实验学时18,学分3。 大纲正文 第一章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医学遗传学及其研究领域 (一)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二)医学遗传学各研究领域 二、遗传病概述 (一)遗传病的概念 (二)遗传病的分类。 三、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般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各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 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第二节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一、基因的概念 二、基因的类别 三、基因的分子结构 四、人类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基因的功能 一、遗传信息的储存 二、基因的复制 三、基因的表达 (一)转录 (二)翻译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四节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机理 (一)碱基置换 (二)移码突变 (三)整码突变 (四)染色体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三、基因突变与遗传病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基因的概念;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第01章在线测试 A B C D 、关于阴道,下列哪项错误( A B C D 、关于子宫,下列哪项错误( A B C D 、成熟女性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是( A B C D 、下列哪项不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邻近器官( A B C D

D、内层为盆膈,为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 2、关于骨盆,正确的的是() A、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髂骨组成 B、骨盆界线以上为真骨盆,又称骨产道 C、骨盆倾斜度过大可影响胎头衔接 D、女性骨盆较男性骨盆宽而浅 3、关于子宫韧带,下列哪项错误() A、圆韧带起自子宫角前方,止于大阴唇前端 B、阔韧带为一对翼形的腹膜结构 C、主韧带牵引宫颈向后向上,保持子宫正常位置 D、宫骶韧带起于宫颈前上方,止于第2、3骶椎前筋膜上 4、关于子宫峡部,下列哪项错误() A、为宫体和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B、非孕期长1cm C、峡部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D、未产妇为圆形,经产妇为横裂形,分为前、后两唇 5、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雄激素 D、促卵泡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雌激素对下丘脑既有正反馈又有负反馈作用。 正确错误 2、黄体可以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正确错误、输卵管壶腹部有拾卵作用。 正确错误、主韧带间接保持子宫处于前倾位。 正确错误、大阴唇受伤后易出血,形成大阴唇血肿。 正确错误 A B C D 、末次月经第1d A B C D 、早孕出现最早的症状是() A B C D

A、6~7周 B、8~10周 C、12~16周 D、32~34周 5、关于脐带,下列错误的是() A、一旦受压,阻断血流,可导致胎儿宫内窒息甚至死亡 B、一端连于胎儿腹壁的脐轮,一端附着胎盘的母体面 C、表面被羊膜覆盖 D、内含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下列观点,哪项正确() A、妊娠期由于松弛素的作用,关节、韧带连接较松、子宫增大,身体前倾,活动不便,应避免运动。 B、妊娠中期体重增加每周应不少于0.3kg,不大于0.5kg C、12h胎动数在30次以上,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 D、足部背屈可缓解孕妇下肢肌肉痉挛 2、关于胎心音,错误的是() A、正常胎心率:120~160次/min B、妊娠24周前,胎心多在脐下正中线处听到 C、头先露可在母腹脐上两侧听取 D、横位可在脐周听取 3、有关预产期推算根据,正确的是() A、从受精之日起月份减3,日数加7 B、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 C、胎动开始出现的时间 D、宫底高度 4、下列哪项符合妊娠8周时的表现() A、晨起恶心,呕吐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 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 heredity 变异 variation 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 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 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 变异variation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 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 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 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 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 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 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 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 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重点不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 而是研究基因在抗体和抗 原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2. 从遗传学研究的层次划分 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频率的改变的遗传学分支。

妇产科护理学(专科)

妇产科护理学作业题 第一部分:基础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娠期血容量增加,达到高峰的时间 A妊娠20-24周B妊娠28-30周 C妊娠32-34周D妊娠38-40周 ()2、妊娠中晚期体重的改变,正常的是 A每周增加少于0.3gB每周增加超过0.5g C每周增加不少于0.3g,不大于0.5g D每周增加不少于0.5g,不大于0.8g。 ()3、胎头衔接的径线是 A双顶径B枕额径C枕下前囟径D枕颏径()4、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是 A输卵管 B卵巢 C腹腔 D宫颈 ()5 、下列哪项不是灌肠的禁忌症 A阴道流血 B初产妇宫口开大3~4厘米 C剖宫产史 D胎膜已破 ()6、早产的处理哪项不正确 A分娩前给Dex B分娩前给VitK1 C产程中吸氧D胎儿较小,不必会阴切开()7、产后24小时出血超过―――毫升为产后出血 A 300毫升 B 400毫升 C 500毫升 D 600毫升 ()8 、下列哪项不属于产褥感染 A急性输卵管炎 B子宫内膜炎 C急性乳腺炎 D股白肿 ()9、产后宫颈内口关闭的时间为 A产后24小时 B产后2~3天 C产后3~5天 D产后7~10天 ()10、阴道侧壁涂片的取材位置是

A阴道上1/3侧壁 B阴道上2/3侧壁 C阴道下1/3侧壁 D阴道下2/3侧壁 ()11、下列哪项不是卵巢肿瘤的并发症 A破裂 B感染 C恶变 D卵巢巧克力囊肿 ()12、青春期与更年期功血的共同治疗原则不包括 A止血 B调周期 C促排卵 D纠正全身情况 ()13、绒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A脑 B肺 C肝 D阴道 ()14、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两侧下腹部疼痛 B腹疼于经前开始,经血通畅后迅速缓解 C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D经期腹痛伴肛门坠痛 ()15、引起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是 A放射线损伤 B产伤 C癌症扩散 D药物腐蚀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孕妇卧床休息和睡眠时,应取————卧位。 2、某孕妇LMP为2008年3月1日,则其EDC为————。 3、决定分娩的因素有————、————和————。 4、前置胎盘分为完全性、部分性和——————————。 5、NST试验阳性是指20分钟内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加速大于—次/ 分。 6、妊娠合并肝炎的病人退奶时不宜用—————————。 7、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和月经期。 8、子宫肌瘤可分为——————、——————和————————。 9、绒癌与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区别是————————————。 10、妊高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子宫峡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