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功心法

行功心法
行功心法

行功心法

第一节:开启穴位

1.气贯长虹:两脚并行开立,大于肩宽,两眼平视远方,舌尖抵上颚,嘴微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两臂徐徐侧平举,两掌外旋上举,抬头望长空,舒展两臂,拉拔脊椎;转腰左右三次,打开劳宫穴、百会穴,涌泉穴,拉开胆经、肾经、膀胱经。

2.凤凰回头:两掌交叉合抱于腹前(男左掌在里面,女右掌在里面),左转腰,重心移右脚,回头后视右脚跟;右转腰,重心移至左脚,回头后视左脚跟;左右转腰三次,打开两肾,任督二脉,保养护理脊椎、颈椎、腰椎。

3.怀抱八卦:两掌在胸前开合(开时看右手,合时看前面),马步分掌,蹲起反复做三次。打开膻中穴、肺经。

4.狮子摇头:向右转,左右云手三次,打开肩井穴、丹田、肾俞穴,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

5.翻江倒海:做到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打开全身穴位,左掌腋下反插,右掌肋下反插,眼看右掌,两掌平云做一次;右掌肋下反插,左掌肋下反插,俯身,活络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两掌肋下反插,眼看右掌,俯身仰身,两掌平云做一次。

6.金鸡独立:右金鸡独立:挑掌、托掌、蹲,右手按好,提左腿,挑掌、托掌,主要打开涌泉穴、玉枕穴,促进小腿平衡,神经系统的平衡,肌肉的控制能力,两拳环打,拳眼相对。

第二节:太极桩功

左、右弓步:右后脚尖打开45度,左脚向前偏左落地,脚尖向前,两脚横向距离是肩宽距离。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主要训练步法的沉稳,功架的准确。先做左弓步:1揽雀尾双按、2搂膝拗步、3玉女穿梭(左手在上面)、4揽雀尾挤(左手在外)、5揽雀尾棚(左手在外)、6野马分鬃(左手在上)、7斜飞势(左手在上)、8单鞭、9闪通背、10双峰贯耳、11打虎式(左手在上)、12穿抹掌(右手穿抹)、13弯弓射虎(左手在上)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太极拳十三势、《十三势歌》、《十三势行功心解》注解 古传太极并无套路,原始骨架就是十三式,分别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十三字组成,它概括了太极拳的主要法则,为武当派张三丰祖师所创。 内家太极拳正确的练功方法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基础功夫最为重要,就如上学一样。先学笔画,然后组字,再懂字意后造句、作文……,数、理、化等也是如此;随着你读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等作出不同阶段的组合、认识、掌握与升华…… 在太极图中,太极修点,也就是阳鱼的阴点、阴鱼的阳点;阳鱼为动功,阳鱼中的阴点为动中之静功,是肢体形外三合之功,也称“知人功夫”。 阴鱼为静功,阴鱼中的阳点为静中之动功,是精气神内三合之功夫,也称“知己功夫”、“丹田功夫”,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补的体现。 太极拳求的是跟顶劲也称通臂劲,其劲道走向为以脚催膝、以膝催胯、以胯催腰、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腰为轴、以意领气,意到气到、形神俱到的过程。 “太极十三式”为定、进、退、顾、盼、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共十三式。 其过程为:无极生无极桩,因《无极修真》主张修的是先天真元,即:内

气运行、身识应对、感觉应对、情志掌控等等,然后通过导引、调心、调式、调息使神意合一,融通于肢体以便挖掘自身潜能,使气机随意而动,从而做到无处不是手,无处不丹田的功法过程……。 “无极”从形态上讲是无动状态,属阴;而“太极”是大动状态的开始,属阳。故“无极桩”没列入太极十三式内。 无极桩生中定式,中定式生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五式之体,通过五式之体的训练正肢体筋骨,聚合身体散乱之精气,平衡自身阴阳,使五脏六腑精气神旺盛,以调和内外三合之功夫。 然后通过推手、喂手、听劲、懂劲以感觉对方的劲道走向,加强自身的身识应对,使形神兼备,心意统一。 然后以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为用,在保持太极运动理法的基础上,通过推手完善内外三合的实施,以神意运用做到打放自如,无处不丹田,无处不太极的手法,给太极散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举手投足时的每招每式都能用于技击,每一动作式子都有拳意的贯穿,以神意运用自然而动都能形神俱妙,都能符合太极十三式的要求,以自我不同的体悟认识,化生自我风格的套路,以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夫结果,如挖掘浅能、去病、养生、延年益寿、自卫防身等。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需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

十三势歌

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张三丰拳论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十三势行功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

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

王宗岳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杨澄甫注 一、以心行气,务令沈气,乃能收敛入骨 注: 心以精神意气之总称,乃指走架时一拳一动以精神为主动,驱使其气,即每一开合之,开时必须直行之,则自然沈著而有缠劲,其气就自然而收敛入骨髓矣。 二、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注: 用功既久,气能随意而运动,则身之运动,为意之运行,其根乃在心(精神意气)因以心行其气也,所有屈伸起落,务须曲线缓和,毋使身用内发生稜角之病,是之为顺遂,如 此则身可从气,而气可从心矣。 三、精神能提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头略拔,则谓虚灵顶劲,精神自然而连带提起矣,亦即头顶上有掤劲之谓也。头顶上有掤劲,则可减去身之重量,其转动自然轻灵,而无迟重之虞矣。 四、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注: 每一动作其身手均有主宾之,如能随机换意互为主宾,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是之谓灵,意左则左为实,意右则右为实,能如意而倒换之,意气不滞住某一点,是为活,内中顺遂,是之谓圆,能保顺遂以倒换,亦即虚实之变化也。 五、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注: 头顶悬起为调整身之中正法,中正者,必须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有偏倾,只能支撑他之一方有掤劲,失去其余之七方矣,故气向下沈,则意不浮躁,而身体安定舒展,自然中正不偏,能得中正何方来何方即可支撑之,故无论如何变化之动作,而身体均须中正内 行之。 六、发劲沈著松净,专主一方。 注: 此言凡发劲时其身平均须在掤劲中沈著行之,尤须不淮发丝毫努责作用,如无努责为之”松”,体会空洞谓之”净”,如斯松净沈著之劲,而具弹性,方有发之可能也,发时双手本系相对而相异,以求保持身体之平衡,然双手虽由相对相异之方向而发,然发时之双手仍应有虚实之,须一手为主,一手为宾,即一手轻,一手重之谓也。 七、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履、挤、按、即干、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王宗岳《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降低功图法计产误差的方法王秀芝

油气田地面工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0814661599.html,) 第31卷第12期(2012.12)〈仪表电气〉 降低功图法计产误差的方法 王秀芝 大庆油田采油四厂 摘要:分析影响功图法计产误差的主要因素,根据功图载荷变化情况,研究出4种不同油井计产误差的修正方法,降低了计产误差,提高了功图法计产的准确度。功图正常的井,功图法计产误差较小,可实现单井计量。但是特殊类型的功图,计产误差较大,影响措施效果及开发方案的制定。对供液不足功图应用“S ”修正法,蜡影响功图应用“A ”修正法,抽喷、接近抽喷或油管漏失功图应用“P ”修正法,可有效降低计产误差。应用修正法后计产误差降低13.3个百分点。该方法可推广到全部抽油机井,效果较好。 关键词:抽油机井;功图法;计产;误差;修正doi:10.3969/j.issn.1006-6896.2012.12.028功图法计量技术只应用于环状流程、井口挂接流程等简化流程不能单独计量的井计产,其减少了用工总量并降低了投资。但与容积法计产对比,误差最大的井达到800%,严重影响指标的完成,给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带来难度。因此,缩小功图法计产误差,增强功图法计产适应性,十分必要。 分析影响功图法计产误差的主要因素,根据功图载荷变化情况,研究出4种不同油井的计产误差修正方法[1],降低了计产误差,提高了功图法计产的准确度。 1功图法计产现状 统计功图法与容积法(流量计量油计产)计产方法,计产误差在30%以内的井,占测产总井数的41.9%。分析认为,功图反映正常、最大、最小载荷线与理论载荷线接近时,功图法计产产量相对误差较小。 例如某1井功图计产26t/d,容积法计产为29t/d,计产误差仅为10%。功图量油曲线见图1。 分析发现有4种非正常功图计产误差较大。 1 某1井功图 2修正方法 根据功图载荷变化情况分析研究计产误差大的 原因,进行修正,提高计产准确性。2.1蜡影响功图计产 例如某2井容积法计产量油2~3t/d,而功图法计产为10t/d,计量误差为233%~400%。功图量油曲线见图2。 2某2井功图 分析认为:功图蜡影响时,造成功图面积增加,计产产量偏高。此类功图计产修正方法是扣除蜡影响面积增加的产量。公式为 A 修正=A l A s ×100% 式中:A l 为理论功图面积(无量纲);A s 为实测功图面积(无量纲);A 修正为修正后功图计产面积百分数。 修正后的产量为10×0.326=3.3t/d,计产误差降到10%~65%。 2.2低产低效井供液不足功图计产 例如某3井,容积法计产为2~3t/d,功图法计产为7t/d,计产误差为133%~250%。供液不足井实测活塞的有效冲程低于实际冲程,因此按泵筒的充满程度“S 法”进行修正,降低误差。 - -57

行功心法

行功心法 第一节:开启穴位 1.气贯长虹:两脚并行开立,大于肩宽,两眼平视远方,舌尖抵上颚,嘴微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两臂徐徐侧平举,两掌外旋上举,抬头望长空,舒展两臂,拉拔脊椎;转腰左右三次,打开劳宫穴、百会穴,涌泉穴,拉开胆经、肾经、膀胱经。 2.凤凰回头:两掌交叉合抱于腹前(男左掌在里面,女右掌在里面),左转腰,重心移右脚,回头后视右脚跟;右转腰,重心移至左脚,回头后视左脚跟;左右转腰三次,打开两肾,任督二脉,保养护理脊椎、颈椎、腰椎。 3.怀抱八卦:两掌在胸前开合(开时看右手,合时看前面),马步分掌,蹲起反复做三次。打开膻中穴、肺经。 4.狮子摇头:向右转,左右云手三次,打开肩井穴、丹田、肾俞穴,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 5.翻江倒海:做到一动无有不动,节节贯穿,打开全身穴位,左掌腋下反插,右掌肋下反插,眼看右掌,两掌平云做一次;右掌肋下反插,左掌肋下反插,俯身,活络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两掌肋下反插,眼看右掌,俯身仰身,两掌平云做一次。 6.金鸡独立:右金鸡独立:挑掌、托掌、蹲,右手按好,提左腿,挑掌、托掌,主要打开涌泉穴、玉枕穴,促进小腿平衡,神经系统的平衡,肌肉的控制能力,两拳环打,拳眼相对。 第二节:太极桩功 左、右弓步:右后脚尖打开45度,左脚向前偏左落地,脚尖向前,两脚横向距离是肩宽距离。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主要训练步法的沉稳,功架的准确。先做左弓步:1揽雀尾双按、2搂膝拗步、3玉女穿梭(左手在上面)、4揽雀尾挤(左手在外)、5揽雀尾棚(左手在外)、6野马分鬃(左手在上)、7斜飞势(左手在上)、8单鞭、9闪通背、10双峰贯耳、11打虎式(左手在上)、12穿抹掌(右手穿抹)、13弯弓射虎(左手在上)

十三式行功心解

十三式行功心解----武禹襄

[洪公浅释](行功是对坐功而言) 原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随,乃能便利从心。 我国讲养生的书,多以气为主,现在亦叫气功疗法,可见气血虽然并重,没有气是不行的,只要气流通舒畅,血的新陈代谢机能自然健全。 以心行气,就是用理想行气,气沉着,就是中气,于人有益,气浮了,就是横气,于人有害。气常沉着,就能收敛到骨髓里边,人便健壮。 用气运动身体,不用拙力,处处顺遂,则身体骨骼全是柔和的,自能动作便利,从心所使。这里讲内里的气如何运行,和外边的形体如何运行,是内外的关系。 原文: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人的精神在脑部,从外形来讲,以百会穴为主,精神振作,则全身轻利,如同顶上有绳悬起来的一般,这是讲顶劲的,是全身上下的关系。 原文: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化虚实也。

这是换裆劲的方法,人的腿经常在运动时要一个偏虚,一个偏实。在由虚到实,由实到虚的过程,必须转换。即裆裆劲于身向右转时,则右松左紧,紧松不太过了,才能灵,才有圆活之趣。一转的偏了,就成直线,当然就不圆,而不活。所以这是讲下盘变化的,也是讲左右旋转的。意气是合理的劲,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 原文: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凡是发劲,前手发劲,后手塌劲,两手的劲和方向要成为一线,自然可以沉着松静。试看射箭时,弓弦和箭杆,和弓的动作,可以体会此理。 这是讲前后的配合手法。 原文: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身要中正安舒,必须重心稳定,但在运动时,要求重心稳定,就必须腰转时裆劲换的圆活,手劲配的相称。能这样,则四面八方如何来劲,全可旋转应付。支撑二字嫌太死板,不可误解,我们可以改为“周旋八面”,这是讲身法。 原文: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九曲珠之行气是缠劲,螺旋劲,是方向的变化;百炼钢之摧坚,是时间的速快。 原文:形如搏鸟之鹗,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 外形动作如鹗之速灵,内神专静如猫之安逸,山岳江河是加倍形容。 (鹗è:性情凶猛的鱼鹰——编者注) 原文: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十三势与老子《道德经》五十章

十三势与老子《道德经》五十章 ———我的练功体会(二) 在太极拳历史上,都以口授身教,即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经典拳论首推王宗岳拳谱《太极拳论》《十三势(又名长拳)》《十三势行工歌诀》较全面阐述了太极拳,由著熟入门引路渐悟懂劲至阶及神明,与技击应用,到健身益寿延年,修身锻炼时时刻刻注意争项。并明确太极拳乃神意运动。用意不用力,在用神用意时应无过。应以弱为强,又不能不及。神意由分离至合后,关键要充塞通身方为懂劲和拳理,功法等。 一代宗师李亦畲在《太极拳小序》一文也明确了这一论点“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李亦畲这一论点是亲身经历的结论。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书“写在前面的话”文中提及“1852年,武禹襄先生益受陈清平而得其精要,始知与原学的拳艺异同。随后,又于其兄处获得最古典的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谱》而甚是欣喜,归里后,即招来其甥李亦畲至家曰:“现在真东西(拳谱)在咱们这儿,只需在身上验证了。”于是禹襄先生格物致知,详尽了王谱之理,豁然贯通并颇有发悟,而独创一派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的武氏拳。 综观现代太极拳修练者,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关键问题。修练者先应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与其它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决定了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著熟”并不是“招熟”,招熟的出现使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入歧途,每日都有在一招一势上努力,出现了学杨式再学陈、吴、武、孙等多种拳式为一身的练功者。太极拳是内家功夫,应求神意在自身体内行功为重要,不能在外形上练苦功。外家讲究外形快,内家注重心意快;外家练筋骨皮肌肉之力,内家要求放松卸净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内家讲究体内由神意发出的内劲,肌肉收缩的力。内家要将它卸至无,即王宗岳《太极拳论》首提的“无极”。太极拳是神意运动,有“用意不用力”的指导性理论,太极拳不但要“用意不用力”还要越柔软然后才能越坚刚。反其道貌岸然而行之,是不可思异学说。 招熟的出现给太极拳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它的出现使太极拳练法与外家拳和体育没有了区别,所区别只是现代太极拳的慢,其它外家拳与体育也都讲究。辨别是否太极拳锻炼正确,只有自身验证是否用意不用力,与越柔软后体内越稳重坚刚,神意能否充塞通身,即武禹襄拳论,“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与“著熟必须心悟,不能口传。心知方能身知,身知胜于心知。徒心知尚不能适用,待到身知,方能懂劲。懂劲洵不易出”。神意能充塞通身,即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神明阶段,神明只是太极拳成功阶段,不是最高境界。神不明意怎行拳?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王宗岳讲的非常明确,“虽势有区别(即虽招有区别)。。。。。。非关学力而有也”。(即非关太极拳功力而有也)。是否达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标准应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为准。即对方主攻时那怕只有一根羽毛重量,我都能舍已从人跟着走,即“引进落空”。对方虽轻(因是有备而来),这时我是否粘着对方弱点。那怕轻的只有蝇虫落下其运动之方向你都能辨别清,顺其弱点认定方向发之。心神明白了对方来势与弱点,推手就不会顶抗。是否顶抗就是太极拳修练正确与否的标准。要学好太极拳,辨别太极拳理法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特别现代名师随处可得,理论书籍五花八门各有其说,这就得靠爱好者多思考

太极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太极养生_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要领 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北京迈凯奇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 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 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乾坤盘球

武术推荐太极拳理论文章

太极拳心法 太极拳论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沈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武禹襄的《太极拳论》全文如下: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吾。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拳经总歌 陈王廷著(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功图量油法

2003年的寒冬,国内第一个“功图法量油”示范工程,长庆油田分公司西峰油田2个计转站121口油井。。。。 “功图量液”最大的贡献不是真正实现了利用油井功图计量产液量,而是大大提升了油井生产工况的诊断水平。 ……油井生产工况的诊断……。 1、作为生产工况分析的一种方法; 2、但并不是最简捷的分析方法,用起来很不方便。 示功图是通过示功仪记录抽油机每完成一次抽油过程(上冲程和下冲程)电流变化,从而计算出抽油机井载荷变化的图示。示功图单井自动量油技术计算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93%,最大相对误差为20.26%,最小相对误差为0.07%,相对误差在15%以内的井占85.71%.因此,利用该方法中封闭曲线的曲率来确定泵示功图的4个凡尔开闭点的方案是可行的,用于有杆抽油系统的单井自动量油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该技术已应用于游梁式有杆抽油泵采油井自动监测系统中。 单井液量的计量的主要作用: 1、反映油井的产能 2、反映油井能力动态变化 3、反映油井抽油设备的工作情况 4、反映措施作业的效果 引用| 回复 | 2011-06-09 11:39:44 21楼 黄花大小伙 油井计量技术的发展: 1、玻璃管量油孔板测气:国内各油田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约占油井总数的90%以上。该方法装备简单、投资少,但由于采用间歇量油的方式来折算产量,导致原油系统误差为10% ~20%。 2、翻斗量油孔板测气:翻斗量油装置主要由量油器、计数器等组成。一个斗装满时翻到排油,另一个斗装油,这样反复循环来累积油量。这种量油装置结构简单,具有一定计量精度。 3、两相分离计量法 4、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 引用| 回复 | 2011-06-09 11:41:04 22楼 黄花大小伙 油井计量系统组成:

少林气功心法

柔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神功为造诣之精,究其极致所归,终以参贯禅机,超脱生死恐怖之域,而后大敌在前,枪戟当后,心不为之动摇,气始可以壮往,此所谓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本泰然,处之若平素也,虽然,是岂易言哉,每见沉心求道之士,平日养气之言,不离于口,静悟之旨,怀之在心,苟一旦临之以可駴之事,则面目改观,手足失措,甚至神魂撼荡失舍,归于无何有之乡,如是而求其能静以御敌,真有戛戛其难之势,夫高尚者且若是,至于一般浮动轻躁者,其气之易摇,心之易乱,乃成芸芸众生之固有性质,故举目而望气功之微妙变化,空谷中几无跫然嗣响之音,吾道之所以日益衰也。 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而后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其宜,如是始可言命中制敌之方,顾养气之学,乃圣学之紧要关键,岂仅此邈尔柔术所能范围乎,不过柔术之功用,多在于取敌制胜之中,故养气为尤不可媛者,正以此也。 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于一气之源,然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养气之学以道为归,以集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以刚而柔为极致,及其妙用,则时刚时柔,半刚半柔,遇虚则柔,临实则刚柔退而刚进,刚左而柔右,所谓刚柔相济,虚实同进也。 注曰,以上练气之说,中有玄妙,不可思议,若泛观之,几如赘语重叠,无关要旨,不审此问有亟须诠释者,而后精微乃见,则以文字而堕入玩弄光景之障,则宜嫌词费耳,今释之如左: (一)运使 既云练气,则宜勤于运使,运使之法,以马步为先(又名站蹖),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如是则腰肾坚强,起落灵捷,将来练习拳法,无腰酸腿战之病),以足掌前后踏地,能站立于危狭之处,而推挽不坠为究竟,练成功时,虽立足悬崖,而坚立不虞颠仆(足掌前后踏地,练习既久,始能如是,平常人之足,则前后不相应,故一推挽即倾跌),以上乃练足之法,若寻常未经练习之人,则多虚浮,上重下轻,足踵又鲜实力,倘一经他人推挽,则如无根之槁木,应手即去,此未曾练气所致也,故运使之入手法门,即以马步为第一着,谚云,未习打,先练蹖,即此意也,苟能精马步,则气贯丹田,强立不倒,而后一切柔术,单行手法,及宗门拳术,可以日月渐进矣,初练马步时,如不常乘马之人,忽而乘马终日,腿足腰肾必酸痛异常,其力必较未练以前反觉减退,此名换力,盖从前之浮力虚气,必须全行改换,到此不可畏难,宜猛向前进,如初庄站数十分钟,次则加增数分,总以逐渐而进,为最紧要,又站时若腿酸难忍,可以稍为休息,总以两腿久站不痛,觉气贯丹田,足踵坚强,斯为有得矣。足既坚强,则练手尚焉(手法详后),练手之法,以运使腋力,今其气由肩窝腋下,运至指尖,如是而后全身之力,得以贯注于手,久之则手足两心相应,筋骨之血气,逐活泼凝聚,一任练者之施用而无碍也。 (二)呼吸 肺为气之府,气乃力之君,故言力万不能离气,此古今一定之理,大凡肺强之人,其力必强,肺弱之人,其力必弱,何则,其呼吸之力微也,北派之柔术,数十年前,有专习练呼吸,以增益其气力者,其成功颇觉可惊,南派则练运使之法多,练呼吸之法少,盖以呼吸之功,虽能扩张血气,有时不慎,反至伤身,后因慧猛禅师移锡南来,始传呼吸之妙诀,于是南派亦有练习此术者,但未盛行耳,录慧猛禅师口传秘诀如左。 呼吸之四忌 甲.忌初进时太猛初时以呼吸四十九度为定,后乃从缓增加,然亦不可一次呼吸至百度之外也。 乙.忌尘?秘藕齯圻a宜于清晨旷寂幽静之区行之,晚间练习,宜在庭外,不可紧闭于室中。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简化太极拳24式之弊端

简化太极拳24式之弊端(2) 孙文华(老师) 2009-12-31起势之弊端 简化太极拳24式的“起势”也有弊端,主要是对太极拳中起势的描述,有关书均没有交待清楚。 现以中国武术院审定的各式简化太极拳举例: 吴式“两腿屈膝松胯半蹲,同时,两手屈臂,下按至胯旁,手心向上,指尖向前”。 杨式“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慢慢向下按至大腿外侧,掌指向前,掌心向下,眼看前方”。《太极拳竞赛套路》书中记录:“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简化太极拳挂图》(国家体育总局编)文中记录:“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 《怎样教好简化太极拳》文中记录:“同时随屈膝下蹲,两臂慢慢下落,两掌轻轻下按至与腹部同高,展掌舒指,两肩松沉,两肘微下垂与膝相对;落臂按掌须与出膝下蹲协调一致。”《二十四式太极拳教与学》书中记录:“两掌下按是手心朝下,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按到两手与腹同高时,须展掌、舒指。”按书中图示,两手置在胃口处,并不是小腹处。 《太极拳运动》书中写到:“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真是众说纷纭,莫可衷是,究竟两手置于何处为准据?使人如坠五里雾中。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气血周经,阴阳气脉流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互相谐调,乃有精神饱满。 根据太极拳的原则,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上体保持正直”就是上体不动。“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这些动作怎么可能做出来呢?一动无有不动,上体不可能保持正直,两臂下落时必然有含胸吸腹劲力体现出来,上身保持正直与下蹲相对应的身姿相对,意味着上体不动的情况下下蹲,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意味着上体不动的情况下蹲,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实际上在做下蹲的动作时,必须有悬顶吸腹,含胸拔背的动作。所以“上体保持正直”是错误的。因为太极拳是讲“曲中求直”。 两掌下按,腕低于肘时已经做不到两肘下垂,下垂意味着腕高于肘。其腕低于肘时,下垂是不可能出现的,除非是脱臼有病。 就前胸而论,两乳相齐的中正点为膻中,膻中上下为胸为肺,左为心宫。右谓玄宫。这里“玄”不是指玄武的玄,而是指玄虚的玄,指玄虚、玄空。左为心,右为肺。“黑虎掏心”并不是真正的打心宫心脏,而实质是指打胃部。青龙为肝,脾胃为黄婆。胃的下边才是腹,腹的下边是神阙,神阙下为丹田。神阙以下有膀胱、小肠。常人认为的腹,是由腰以下。腰以上是胃,腰以下是腹。那么究竟两掌下落落在哪个部位上为标准,任何太极拳的书中都没做交待。而传统宗风认为,置于膻中为佳。“气会膻中”这四个字已经交待清楚了。人身之气血交会在“膻中”这个部位,是医家之定论的常识。明确地说,根据武通于医的道理,拳家不懂医家之生理常识是害人无穷的。实际上练习者通常上元亏损,这是客观事实,辩证而论,双手可以稍微再向下偏移,以肺之下胃之上为好。 又如“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简化太极拳挂图);“两臂慢慢向前平举至两手高与肩平,两臂自然伸直(不要用力挺直),距离与肩同宽,两肘微下垂(肘尖不要外撇),两肩松沉,两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指尖向前”(《怎样教好练好简化太极拳》)。以上都讲到“两手臂平伸”,这是不对的。传统是以《太极拳论》为原则。太极拳经典讲“曲中求直”,太极拳起势应该是阳气升腾所至。两臂不要以伸直为度,伸直影响气脉流通,应该“曲中求直”。为什么这样做,是根据身体结构原理,以尽浑元之象(前后为长圆,左右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武禹襄大师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其根在脚”,指出了脚的修炼在太极拳整体技艺中份量极重,为后学指明了练好太极拳的正确之路。但是,先贤的拳论并没有引起某些练家子的注意,一些人仍不清楚脚法的习练窍要。 其实,脚法很简单,人类走路的走法,便是太极拳的步法。我们人类在出生以后,一岁前后便可蹒跚而行。虽然走起路来晃晃悠悠,但是小孩的走路方法与成年人是一样的,都是以“先减后加”的方法完成左右脚互换重心的变转。人在走路时,右脚实,左脚完全松净后迈出去,待松净的左脚实实在在落地以后,逐渐松右实脚,前左脚也渐渐由虚脚变成实脚,右脚完全转变为松净。此时,左右两脚完成了重心的变转,右虚脚迈步向前,再一次去完成左实右虚,继而完成左虚右实的重心变转。有一些习武者很粗心,从来不去研究拳式结构,上动和下动的关系如,何,上下动衔接的拳式结构和一个单动的结构有哪些相同和差异之处。 太极拳步法的结构 太极拳的拳式结构是以阴动和阳动的阴阳动组成的,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济”。拳的步法与人类走路一致,也是符合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的。笔者在《太极解秘十

三篇》一书,有关脚下虚实变化曾写道:“太极拳脚下的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是突变。出步或并步,也分解成若干小动作。侧出脚从侧到正,如‘起势’,先是大脚趾着地,过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后脚跟,全脚平落在地上,这才算完成脚与脚之间的变化,也就是重心的变转。”“脚的虚实变化过程中,是加减法,先减后加。如坐步变弓步,不是左右横向以腰胯变重心,这种动作影响脚、踝、膝、胯从下往上关节的放松,难以按照拳法从脚到胯的节节贯串。实脚变虚脚,先减后加……实脚变虚脚只能减,这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不能以腰胯横移以实横向送虚,这种悖于阴阳变化的动作,脚下不易出功夫”。 脚下的步法,上下相随,和谐规范,虚实变化自如。脚的虚实变化,没有显现的形态,似乎不被人注意。有的人走路很自然,但练拳时就见不到自然的步法了,迈出左脚便弓步,虚实重心的变化不是渐变而是突变,步幅开得大,不和谐,不灵活。究其原因,是忘记了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有悖于自然规律。太极拳的所有拳势动作都是被动行功。太极拳手、眼、身、步四法四功中,脚是其中很重要的功法。太极拳的特性之一是“举动轻灵”,吴式太极拳的步法就是很轻灵的。实脚松到了顶,虚脚自然上步或后退,循套路路线行功,自然和谐,看不到刻板动作。太极拳行功有个要求,胯以上肩以下的躯干部位空松,似一个空杯,或是一只灯笼。陈式太极拳大师陈长兴素有“牌位先生”的雅号。假如他行拳推手前仰后合主动妄动,大家也不会送此尊号了。 太极拳行拳中的阴阳变转,都在脚下,无须躯体协助,所以要求步法轻灵。如果步幅过大,下一势无论是进是退,必须先挪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十三式的八法与五步 太极拳的理论很深奥,功法很完备,结构也相当严密,八法、五步合称“十三式”,就是太极拳表示的方位、运行的劲路和有效的技击手段。 所谓“八法”,亦称“八劲”,即指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路,它含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四正是北、南、东、西,四隅是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正合于后天八卦图,北掤、南捋、东挤、西按、西北采、西南挒、东北肘、东南靠。简言之,即使拳路和劲路照顾到四面八方,而不偏向于某一处。 “五步”,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就五行说,前进属火,后退属水,左顾属木,右盼属金,中定属土。其中又有五行生克说: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因此《杨谱》有“怀藏八卦,脚跐(踏)五行”之论,后来又有拳家加上"头顶太极”一说,也很有道理,太极拳本来处处不离阴阳,因此“头顶太极,身怀八卦,脚踩五行”的概括与说明,

是合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的。 需要说明的有二点,一是太极图与地图方位相反,地图是上北下南、右东、左西,而太极图是上南、下北、右西、左东。二是太极拳的技法千变万化,不可能用五种简单的生克关系来概括,只要时刻不忘阴阳变化的理论就行,然而五行步法却不可不知。 所谓五行步法,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步法。试以自身为中心,站立之处属土,由此向右行,右属金,此即土生金;由此向后走,后退属水,此即金生水;由此向左走,左属木,此即水生木;由此向前行,前进属火,此即木生火。这就是五行步法,一般称此走生门,走生门,则很顺畅,很快。现在散打与武术比赛,绝大多数参赛者都是左脚在前,固然这与个人习惯有关,但是却不合五行步法走,'--k f-]之意,很别扭,也快不起来!现将“八法”、“五步”分述如下,先述“八法”: 1、掤劲: 掤为八法之首,有撑开之意,《杨氏九诀》之“八要”:“掤要

10室内设计“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心开始”主题班会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心开始”主题班会 系部:艺术系班级:10室内设计(1/2)班时间:2011年5月23日 播下—种心态,收获—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要想健康快乐地生活,就要从“心”开始:遇事想开,忧愁抛开,烦恼解开,幸福笑开!从“心”开始找健康的人,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丰富多彩,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潇洒,把困苦的光阴变得幸福甜美…… 第一章人的心理成长和变化 儿 童心理 成长与 发展 , 青年心 理成长 与变化, 中年心 理特征 与变化, 老年心 理表现 与变化, 人的心 理成长 类型, 心理成长问题的年轻化. 第二章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我们为何会发生心理障碍;诱发心理疾病的因素;心态是心病的第一原因。 第三章心理病症的表现和诊治。 第四章职场“心”问题及防治。 第五章家庭“心”问题及防治。 第六章一心趣疾病的男女之别。 第七章给心理减压。 第八章运动和心理健康: 运动和减压;运动改变性格;健身与健心并重;选不同运动治不同心病;足跟行走;逛街是缓解压力的独特方式瘦身减肥的心理调适.

第九章;心理自救;最好的心理医生是自己;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自救步骤;心理病的自我调节;多说体己话;正确运用心理暗示;自我解嘲的心理防卫;心灵补氧;心理的自我保护原则。 第十章情绪控制和管理: 情绪地图;情绪反应的决定;情绪周期;影响情绪的自然性因素;学会情绪控制;克服情绪低落;情绪锻炼;每天心情管理;化负面情绪为自我 保护。 第十一章饮食养心: 你的饮食方式健康吗;饮食的心情处方;精神抑郁的食物疗法;节食减肥的心理选择;吃出好心境;快乐食物。 第十二章心理调适: 养心;心理保健术;心理养生;药物疗效与心态;身心健康;养心的最佳时间;保持心理的舒适距离;色彩家具是调整健康的“营养素”。 第十三章心理保健: 你的心理健康吗?心理健康的“营养”;心理保健法;不要在乎的事;心理体检。 第十四章心理免疫: 心理因素与免疫功能;生理免疫的促进剂;小事化了;战胜疾病的心理防线。 第十五章心疗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