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图形的计数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图形的计数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图形的计数问题

第一讲图形的计数问题

一、知识点:

几何图形计数问题往往没有显而易见的顺序,而且要数的对象通常是重叠交错的,要准确计数就需要一些智慧了.实际上,图形计数问题,通常采用一种简单原始的计数方法-一枚举法.具体而言,它是指把所要计数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以保证枚举时无一重复、.无一遗漏,然后计算其总和.正确地解答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典例剖析:

例(1)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答:图中总共有10个角。

方法2:用公式计算:边数×(边数—1)÷2

5×(5-1)÷2=10

练一练:

数一数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例(2 )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AB、AD、AE、AF、AC纵向线段,再看BC、MN、GH 这3条横向线段:

(4×3÷2)×5+(5×4÷2)×3=60(条)

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BC中,被GH和MN分成了三层,每一层的

三角形一样多,所以只要算出一层三角形个数就可以了。

(5×4÷2) ×3=30(个)

答:在△ABC中共有线段60条,共有三角形30个。

练一练:

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分析:长边线段有:6×5÷2=15

宽边线段有: 4×3÷2=6

共有长方形:15×6 = 90(个)

答:共有长方形90个。

练一练:

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例(4)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

形)

.

分析: 数正方形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包围计数法。

解: 正方形总数为:

6×5+5×4+4×3+3×2+2×1 =30+20+12+6+2=70(个)

练一练:

下图共有几个正方形?

例(5)数一数图中三角形的个数

分析: 这样的图形只能分类数,可以采用类似数正方形的方法,从边长为一条基本线

段的最小三角形开始.

Ⅰ.以一条基本线段为边的三角形:

①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四层,它们的总数为: W ①上=1+2+3+4=10(个).

②尖朝下的三角形共有三层,它们的总数为:

W①下=1+2+3=6(个).

Ⅱ.以两条基本线段为边的三角形:

①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三层,它们的总数为:

W②上=1+2+3=6(个).

②尖朝下的三角形只有一个,记为W②下=1(个).

Ⅲ.以三条基本线段为边的三角形:

①尖朝上的三角形共有二层,它们的总数为:

W③上=1+2=3(个).

②尖朝下的三角形零个,记为W③下=0(个).

Ⅳ.以四条基本线段为边的三角形,只有一个,记为:

W④上=1(个).

解:所以三角形的总数是10+6+6+1+3+1=27(个).

答:三角形的总数是个27个。

练习二:

1、.下列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 )条( )条( )条

2、一条直线上共有50个点,可以数出( )条线段.

3、数一数下图有()个长方形.

4、下图共有( )个平行四边形.

5、下图共有几个正方形?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工程问题及答案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解: 由题意知,1/4表示甲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1/5表示乙丙合作1小时的工作量 (1/4+1/5)×2=9/10表示甲做了2小时、乙做了4小时、丙做了2小时的工作量。 根据“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可知甲做2小时、乙做6小时、丙做2小时一共的工作量为1。 所以1-9/10=1/10表示乙做6-4=2小时的工作量。 1/10÷2=1/20表示乙的工作效率。 1÷1/20=20小时表示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答:乙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解:由题意可知 1/甲+1/乙+1/甲+1/乙+……+1/甲=1 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五年级奥数数阵问题

学生课程讲义 填“幻方”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数学游戏,由幻方演变出来的数阵问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填数问题。这里,和同学们讨论一些数阵的填法。 解答数阵问题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待定数法,二是试验法。 待定数法就是先用字母(或符号)表示满足条件的数,通过分析、计算来确定这些字母(或符号)应具备的条件,为解答数阵问题提供方向。 试验法就是根据题中所给条件选准突破口,确定填数的可能范围。把分析推理和试验法结合起来,再由填数的可能情况,确定应填的数。 例1: 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先把五格方格中的数用字母A、B、C、D、E来表示,根据题意可知:A+B+C+D+E=35,A+E+B+C+E+D=21×2=42。 把两式相比较可知,E=42-35=7,即中间填7。然后再根据5+9=6+8便可把五个数填进方格,如图b。 练习: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2: 将1——10这十个数填入下图小圆中,使每个大圆上六个数的和是30。 分析设中间两个圆中的数为a、b,则两个大圆的总和是1+2+3+……+10+a+b=30×2、即55+a+b=60,a+b=5。在1——10这十个数中1+4=5,2+3=5。 当a和b是1和4时,每个大圆上另外四个数分别是(2、6,8,9)和(3、5,7,10);当a和b是2和3时,每个大圆上另外四个数分别为(1、5,9,10)和(4,6,7,8)。 练习: 1、把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大圆上五个○内数的和相等。 2、把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四边形顶点的○内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且和最大。 3、将1——8八个数填入下图方格里,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四格、右四格、中间四格以及对角线四格内四个数的和都是18。 例3: 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中,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内数的和相等、且最大。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_图形的计数问题

第一讲图形的计数问题 一、知识点: 几何图形计数问题往往没有显而易见的顺序,而且要数的对象通常是重叠交错的,要准确计数就需要一些智慧了.实际上,图形计数问题,通常采用一种简单原始的计数方法-一枚举法.具体而言,它是指把所要计数的对象一一列举出来,以保证枚举时无一重复、.无一遗漏,然后计算其总和.正确地解答较复杂的图形个数问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思维的有序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典例剖析: 例(1)数出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分析:在∠AOB内有三条角分线OC1、OC2、OC3,∠AOB被这三条角分线分成4个基本角,那么∠AOB内总共有多少个角呢?首先有这4个基本角,其次是包含有2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3个(即∠AOC2、∠C1OC3、∠C2OB),然后是包含有3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2个(即∠AOC3、∠C1OB),最后是包含有4个基本角组成的角有1个(即∠AOB),所以∠AOB内总共有角: 4+3+2+1=10(个) 解:4+3+2+1=10(个) 答:图中总共有10个角。 方法2:用公式计算:边数×(边数—1)÷2 5×(5-1)÷2=10 练一练: 数一数右图中总共有多少个角?

例(2 )数一数共有多少条线段?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①要数多少条线段:先看线段AB、AD、AE、AF、AC纵向线段,再看BC、MN、GH 这3条横向线段: (4×3÷2)×5+(5×4÷2)×3=60(条) ②要数有多少个三角形,先看在△ABC中,被GH和MN分成了三层,每一层的 三角形一样多,所以只要算出一层三角形个数就可以了。 (5×4÷2) ×3=30(个) 答:在△ABC中共有线段60条,共有三角形30个。 练一练: 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3)数一数图中长方形的个数 分析:长边线段有:6×5÷2=15 宽边线段有: 4×3÷2=6 共有长方形:15×6 = 90(个) 答:共有长方形90个。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 第1讲找规律(一) 第2讲找规律(二) 第3讲简单推理 第4讲应用题(一) 第5讲算式谜(一) 第6讲算式谜(二) 第7讲最优化问题 第8讲巧妙求和(一) 第9讲变化规律(一) 第10讲变化规律 第11讲错中求解 第12讲简单列举 第13讲和倍问题 第14讲植树问题 第15讲图形问题 第16讲巧妙求和 第17讲数数图形 第18讲数数图形 第19讲应用题 第20讲速算与巧算 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 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 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 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 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 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 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

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 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 第三十六周二进制 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 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 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 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 第1讲找规律(一) 一、知识要点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5)3,6,12,(),48,(),192 (6)2,6,18,(),162,() (7)128,64,32,(),8,(),2

五年级奥数专题:图形的计数

A 3 A 1 O A 2 A 4 A 5 A 7 6 A 8 A 9 A 10 A 11 A 12 九 图形的计数(A) 年级 班 得分 一、填空题 1.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2. 如右上图,O 为三角形A 1A 6A 12的边A 1A 12上的一点,分别连结OA 2,OA 3,…OA 11,这样图中共有_____个三角形. 3. 下图中有_____ 4. 右上图中共有 _____个梯形. 5. 数一数 (1)一共有( )个长方形. (2) 6. 在下图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

A C E 7. 在一块画有4?4方格网木板上钉上了25颗铁钉(如下图),如果用线绳围正方形,最多可以围出_____个. 8. 一块相邻的横竖两排距离都相等的钉板,上面有4?4个钉(如右图).以每个钉为顶点,你能用皮筋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共_____个. 9. 如下图,方格纸上放了20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共有_____个. 10. 数一数,下图是由_____个小立方体堆成的.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 二、解答题 11. 右图中共有7层小三角形,求白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与黑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之比. 12. 下图中,AB 、CD 、EF 、MN 互相平行,则图中梯形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差是多少?

13.现在都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红色、白色两种正方形分别组成边长为2厘米、4厘米、8厘米、9厘米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特点都是正方形的四边的小正方形都是涂有红颜色的小正方形,除此以外,都是涂有白色的小正方形,要组成这样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总共需要红色正方形多少个?白色正方形多少个? 14ABC的每一边4等分,过各分点作边的平行线,在所得下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 边形?

(完整word版)小学四年级奥数容斥问题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也叫容斥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容斥原理:对n 个事物,如果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a分类与性质b分类(如图), 那么具有性质a或性质b的事物的个数=Na+Nb-Nab。 练习1、1 四(2)班有50名学生,下课后每人都至少做完了一门作业,其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5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0人。两种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练习1、2五(1)班有40名学生,其中25人参加数学小组,23人参加科技小组,有19人两组都参加了。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 练习2、1某班有36个同学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问多少个同学两题都答得不对? 练习2、2一个旅行社有员工36人,其中会英语的有24人,会俄语的有18人,两样都不会的有4人。两样都会的有多少人? 练习3、1在1-2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4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练习3、2在1-10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也不是7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练习4、科技节那天,学校的科技室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科技作品,其中有114件不是一年级的,有96件不是二年级的,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共32件。其他年级参展的作品共有多少件?

1、光明小学举办学生书法展览。学校的橱窗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书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级的,有22幅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书法作品共有10幅,其他年级参展的书法共有多少幅? 2、有40名运动员,其中25人会摔跤,有20人会击剑,有10人击剑摔跤都不会,问既会摔跤又会击剑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3、一个班有学生42人,参加体育代表队的有30人,参加文艺代表队的有25人,并且每人都至少参加了一个队,这个班两队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4、30名学生中,8人学法语,12人学西班牙语,3人既学法语又学西班牙语,问有多少名学生两种语言都不学? 5、五年级有122名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考试,每人至少有一门功课取得优秀成绩,其中语文成绩优秀的有65人,数学优秀的有87人。语文、数学都优秀的有多少人? 6、学校文艺组每人至少会演奏一种乐器,已知会拉手风琴的有24人,会弹电子琴的有17人,其中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8人。这个文艺组一共有多少人? 7、在1到2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5的倍数又不是8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思考题: 有30名运动员,其中18人会三级跳远,16人会撑杆跳高,10人三级跳远、撑杆跳高都不会。既会三级跳远又会撑杆跳高的运动员有多少名?

五年级奥数计数方法与技巧

计数方法与技巧 知识框架 (1)归纳法:从条件值较小的数开始,找出其中规律,或找出其中的递推数量关系,归纳出一般情况下的数量关系. (2)整体法:解决计数问题时,有时要“化整为零”,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反而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从全局、从整体来研究问题,反而有利于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3)对应法:将难以计数的数量与某种可计量的事物联系起来,只要能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这两种事物在数量上是相同的.事实上插入法和插板法都是对应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4)递推法:对于某些难以发现其一般情形的计数问题,可以找出其相邻数之间的递归关系,有了这一递归关系就可以利用前面的数求出后面未知的数,这种方法称为递推法. 例题精讲 【例 1】一条直线分一个平面为两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四部分.问5条直线最多分这个平面为多少部分? 【巩固】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例 2】平面上10个两两相交的圆最多能将平面分割成多少个区域?

【巩固】10个三角形最多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 【例 3】一个长方形把平面分成两部分,那么3个长方形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巩固】在平面上画5个圆和1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例4】一个正方形的内部有1996个点,以正方形的4个顶点和内部的1996个点为顶点,将它剪成一些三角形.问: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三角形?如果沿上述这些点中某两点之间所连的线段剪开算作一刀,那么共需剪多少刀? 【巩固】在三角形ABC内有100个点,以三角形的顶点和这100点为顶点,可把三角形剖分成多少个小三角形? 【例 5】在8×8的黑白相间染色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以网格线为边的、恰包含两个白色小方格与一个黑色小方格的长方形共有多少个?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四年级奥数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第一讲数的整除问题 一、基本概念和知识: 1、整除: 定义:一般地,如果a,b,c为整数,且a÷b=c,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用符号“b| a”表示。 2、因数和倍数: 如果a能被b整除,即a÷b=c 由a÷b=c得:a=b×c,我们就说b(c)是a 的因数(或约数),a是b(c)的倍数. 提醒: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练习: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所有的因数: 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7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8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3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9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4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0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5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1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6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12的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公因数(公约数):几个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公约数)。 如:3和4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6和8的公因数是:___________, 3、质数与合数: 在上面的题目中,我们发现,1只有1个因数,有些数只有2个因数,还有些数有很多因数。根据因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两类:质数与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 (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四年级奥数巧数长方形的个数.doc

第 4 讲巧数长(正)方形的个数 数图形时要有次序、有条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一般步骤应是: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 规律。 方形是用“点”或者“ ”来数的,而正方形是用“ ”来数的。 数长方形的公式:长边上的线段和×宽边上的线段和 数正方形的公式:1、一个被划分成m× n 的小正方形的方形中共可以数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 m× n+( m-1)×(n-1 )+( m-2)×( n-2 )+??????????+1×【 n- ( m-1)】(其中m

分析与解答: 我们先来数一数:只含一个正方形的有 9 个(即 3×3=9);含有 4 个正方形的有 4 个(即 2×2=4);含有 9 个正方形的有 1 个。 通过刚才的数,我们发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1×1+2× 2+3× 3=1+4+9=14个,以后我们碰到类 似的题目可以用这种方法数出正方形的个数。 4、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显然与上题不一样,虽然都是由基本小正方形组成,但长和宽里的个数不一样,即小正方 形拼接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先看长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有 5 个,再看宽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有 3 个,我们还用数的方法试试,只含有一个小正方形的有3×5=15 个,含 4 个小正方形的有( 3-1 )×( 5-1 )=8 个,含 9 个小正方形的有( 3-2 )×( 5-2 )=3 个,通过刚才的数,我们发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3×5+( 3-1 )×( 5-1 )+( 3-2 )×( 5-2 )=26 个答:图中共有 26 个正方形。 5、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和前4 个题不同,不是横竖规范的分割,这道题意在提醒同学遇到问题不能思维定式,不能按上面所讲的规律求解,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找出个数,灵活解决问题,先给图中每个基本图形编上序号。 ①② ③④ ⑤⑥ 再分类数一数: (1)、6 个基本图形中有 4 个长方形:①、③、④、⑥ (2)、由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3 个:② +④、③ +⑤、③ +④ (3)、由 3 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2 个:① +③+⑤、② +④+⑥ (4)、由 6 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1 个:① +②+③+④+⑤+⑥ 所以上图中共有长方形: 4+3+2+1=10个 答:上图中共有 10 个长方形。 基础练习:

小学 六年级数学六年级奥数 浓度问题讲义

六年级奥数 浓度问题讲义 一、专题引导: 什么是浓度呢?(以糖水为例,将糖溶于水中得到糖水,这里糖叫溶质,水叫溶剂,糖水叫溶液。) 三者之间关系:浓度= ×100%= ×100% 二、典型例题 例1、有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若干,添加了一定数量的水后稀释成浓度为24%的酒精溶液,如果再加入同样的水,那么酒精溶液的浓度变为多少? 思路导航:稀释问题是溶质的重量是不变量。 例2、有浓度为7%的盐水600克,要使盐水的浓度加大到10%,需要加盐多少克? 思路导航:溶剂重理不变。 [练习]海水中盐的含量为5%,在40千克海水中,需加多少千克淡水才使海水中盐的含量为2%? 例3、在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100千克中,再加入多少千克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就可以配制成浓度为25%的硫酸溶液? 思路导航: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分别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练习]配制硫酸含量为20%的硫酸溶液1000克,需要用硫酸含量为18%和23%的硫酸溶液各多少克? 溶质溶液溶质溶质+溶剂

例4、从装满100克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克盐水,再用清水将杯加满;再倒出40克盐水,然后再用清水将杯加满,如此反复三次后,杯中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思路导航:反复三次后,杯中又已装满,即最后杯中盐水的重量仍为100克,由此;问题的关键是求出如此反复三次后还剩盐多少克? [练习]①有盐水若干升,加入一定量水后,盐水浓度降到3%,又加入同样多的水后,盐水浓度又降到2%,再加入同样多的水,此时浓度是多少呢?又问未加入水时盐水浓度是多少? ②有含糖6%的糖水900克,要使其含糖量加大到10%,需加糖多少克? 比和比例应用题 例4、乘坐某路汽车成年人票价3元,儿童票价2元,残疾人票价1元,某天乘车的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人数比是5 0:20:1,共收得票款26740元,这天乘车中成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各有多少人? 思路导航:单价比:成年人:儿童:残疾人=3:2:1 人数比:50:20:1 [练习]甲乙两人走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5分钟,现在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相距84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甲、乙各走了多少米? 例5、“希望小学”搞了一次募捐活动,她们用募捐所得的钱购买了甲、乙、丙三种商品,这三种商品的单价分别为30元、15元和10元。已知购得的甲商品与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5:6,乙商品与丙商品的数量之比为4:11,且购买丙商品比

小学五年级奥数周期问题及答案

例1: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地顺序轮流排列,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地花?这249朵花中,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 249÷(5+9+13)=9(组)……6(朵) 这六朵花,前5朵是红花,最后1朵应是黄花。 红花:5×9+5=50(朵)黄花:9×9+1=82(朵) 绿花:13×9=117(朵) 答:最后一朵是黄花。这249朵花中,红花有50朵,黄花有82朵,绿花有117朵。 模拟练习: 1、有红、白、黑三种纸牌共158张,按5张红色,3张白色,4张黑色的顺序排列下去,最后一张是什么颜色?第140张是什么颜色? 158÷(5+3+4)=13(组)......2(张) 140÷(5+3+4)=11(组)......8(张) 答:最后一张是红色。第140张是白色。 2、有47盏彩灯,按二盏红灯、四盏蓝灯、三盏黄灯地顺序排列着。最后一盏灯是什么颜色?三种颜色地灯各占总数地几分之几? 47÷(2+4+3)=5(组)......2(盏) 红灯有2×5+2=12(盏) 蓝灯有4×5=20(盏) 黄灯有3×5=15(盏) 答:最后一盏是红灯。红灯占总数的12/47,蓝灯占总数的20/47;黄灯占总数的15/47。 例2:2002年元旦是星期二,那么,2003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002年是平年,365+1=366(天) 366÷7=52(周)......2(天) 答:每个周期的第一天是星期二,所以,2003年1月1日就是星期三。 模拟练习: 1、xx年8月8日是星期五,那么,xx年10月8日星期几? 24+30+8=62(天)62÷7=8(周)......6(天) 答:xx年10月8日星期三。 2、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2年1月1日是星期几? 31+30+31+1=93(天) 93÷7=13(周)……2(天) 答:2002年1月1日是星期二。 3、2002年1月1日是星期二,2002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31+28+31+30+31+1=152(天) 152÷7=21(周)……5(天) 答:2002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六。 4、xx年10月28日是星期六,那么,xx年元旦是星期几? 3+30+31+1=65(天)65÷7=9(周)……2(天) 6+2-7=1(天)

四年级奥数30题题目及答案

小学四年奥数大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速算与巧算 1、9+99+999+9999+99999= 2、199999+19999+1999+199+19= 3、(1+3+5+...+1989)-(2+4+6+ (1988) 4、389+387+383+385+384+386+388 5、(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1、对任意一个自然数进行变换: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则加上99;如果这个数是偶数,则除以2。现在对300连续作这种变换,能否经过若干次变换出现100?为什么? 2、商店进了一批钢笔,用零售价10元卖出20支与用零售价11元卖出15支的利润相同。那么每支钢笔的进货价是多少元?

1、黑板上有5和7两个数。现在规定操作:将黑板上的任意两个数相加的和写在黑板上。问:经过若干次操作后,黑板上能否出现23?为什么? 2、河堤上有一排树共100棵,从左往右数第78棵起往右都是一班种的,从右往左数第67棵起往左都是三班种的,其余都是二班种的,那么二班种了多少棵?

果园里有梨树、桃树、核桃树共526棵,梨树比桃树的2倍多24棵,核桃树比桃树少18棵.求梨树、桃树及核桃树各有多少棵?

1、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乘法竖式成立。 2、在□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除法竖式成立。

1、天天带了一些苹果和梨到敬老院慰问。每次从篮里取出2个梨和4个苹果送给老人,最后当梨正好分完时,还剩下27个苹果。这时他才想起原来苹果是梨的3倍多3个。原有苹果、梨各多少个? 2、40名同学在做3道数学题时,有25人做对第一题,有28人做对第二题,有31人做对第三题。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做对了三道题?

五年级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六篇】

五年级奥数计数问题之递推法例题讲解【六篇】 这道题我们可以采用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立方是多少,再求和的方法来解答。但是,这样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情况开始研究。 【第三篇】 例题:2000个学生排成一行,依次从左到右编上1~2000号,然后从左到右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剩下的人继续按一、二报数,报一的离开队伍,…… 按这个规律如此下去,直至当队伍只剩下一人为止。问:这时一共报了多少次?最后留下的这个人原来的号码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难的不会想简单的,数大的不会想数小的。我们先从这2000名同学中选出20人代替2000人进行分析,试着找出规律,然后再用这个规律来解题。 这20人第一次报数后共留下10人,因为20÷2=10 ,这10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2、4、6、8、10、12、14、16、18、20,都是2的倍数。 第二次报数后共留下5人,因为10÷2=5 ,这5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4、8、12、16、20,都是4的倍数,也就是2×2的倍数。 第三次报数后共留下2人,因为5÷2=2 ……1 ,这2人开始时的编号依次是:8、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的倍数。

第四次报数后共留下1人,因为2÷2=1 ,这1人开始时的编号是:16,都是8的倍数,也就是2×2×2×2的倍数。 由此可以发现,第n次报数后,留下的人的编号就是n个2的连乘积,这是一个规律。 2000名同学,报几次数后才能只留下一个同学呢? 第一次:2000÷2=1000 第二次:1000÷2=500 第三次:500÷2=250 第四次:250÷2=125 第五次:125÷2=62 ……1 第六次:62÷2=31 第七次:31÷2=15 ......1 第八次:15÷2=7 (1) 第九次:7÷2=3 ......1 第十次:3÷2=1 (1) 所以共需报10次数。 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在一开始时的编号应是: 2×2×2×…×2=1024(号) 【第四篇】 例题:平面上有10个圆,最多能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分析与解答: 直接画出10个圆不是好办法,先考虑一些简单情况。 一个圆最多将平面分为2部分; 二个圆最多将平面分为4部分; 三个圆最多将平面分为8部分; 当第二个圆在第一个圆的基础上加上去时,第二个圆与第一个圆有2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将新加的圆弧分为2段,其中每一段圆弧都

四年级奥数专题页码问题

四年级奥数专题页码问题 知识导航 页码问题常见的主要有三种题型: 一、一本书有N页,求排版时用了多少个数字;或者反过来,一本书排版时用了N个数字,求这本书有多少页; 二、已知一本N页的书中,求某个数字出现多少次; 三、已知一本N页的书中,求含有某个数字的页码有多少页。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将n位数的个数、组成所有n位数需要的数字个数。组成所有不大 于n位的数需要的数字个数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不大于该数位所需数字个数 个数所需数字个数 一位数9 9 9 二位数90 180 189 三位数900 2700 2889 四位数9000 36000 38889 五位数90000 450000 488889 精典例题 例1:一本书共204页,需多少个数字编页码? 思路点拨 1--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一位数,共需数字:1×9=9(个);10--9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两位数,共需数字:2×90=180(个);100--204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三位数,共需数字(204-100+1)×3=315(个)。 模仿练习 一本《快乐数学》共250页,则需要多少个数字编页码?

例2:印刷厂编印一本辞典的页码,共用了2211个数字。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点拨 因为189<2211<2889,所以这本书有几百页。由前面的分析知道,这本书在排三位数的页码时用了数字(2211-189)个,所以三位数的页数有(2211-189)÷3=674(页);因为不到三位数的页数有99页,所以这本书共有…… 模仿练习 用了2925个数字编排出一本小说的页码,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例3:一本书共有400页,编上页码:1,2,3,4,…,399,400,数字2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思路点拨 分类处理,个位上每十个数字出现一次2,即共有400÷10=40次;十位上每十个数字出现一次2,即共有400÷10=40次;百位上出现了100次。 模仿练习 一本书有500页,数字0在页码中共出现了多少次? 例4:有一本48页的书,中间缺了一张,小明将残书的页码相加,得到1131。孙老师说小明计算错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思路点拨 48页书的所有页码数之和为:1+2+ …+48=1176;按照小明的计算,中间缺的这一张上的页码之和为1176-1131=45……

六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六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容斥原理就是:在计数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人们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 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公式法: 运用容斥原理一:C=A+B-AB,这一公式可计算出两个集合圈的有关问题【C表示两个 集合的并集,A.B表示两个集合,AB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 运用容斥原理二:D=A+B+C-AB-AC-BC+ABC,这一公式可计算出三个集合的有关 问题。【D表示三个集合的并集,A.B.C表示三个不同的集合,AB.AC.BC表示两个不同集合 的交集,ABC表示三个集合的交集】 图象法: 根据题意画图,并借助图形帮助分析,逐个地计算出各个部分,从而解答问题。 例1:某班4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3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7人,两 题都答对的有17人,问有几个同学两题都不对? 例2:某班有学生48人,其中21人参加数学竞赛,13人参加作文竞赛,有7人既参加数学 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那么 【1】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2】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3】没有参加竞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例3:某校有三个兴趣小组,体育.书法和美术。已知参加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别是25人.24人和30人。同时参加体育.书法兴趣小组的有5人,同时参加体育.美术兴趣小组 的有2人,同时参加书法.美术兴趣小组的有4人,有1人同时参加了这三个兴趣小组,问:共有多少人参加兴趣小组? 例4:某校对五年级100名同学进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有58人喜欢语文,有38人喜欢数

五年级奥数专题图形的计数

6 A C D E M 九图形的计数(A)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6. ______. 7. 25颗铁钉(如下图),如果用线绳围正方形,最多可以围出_____个. 8. ,上面有4?4个钉(如右图).以每个钉为顶点,你能用皮筋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共_____个. 9. 如下图,方格纸上放了20枚棋子,以棋子为顶点的正方形共有_____个.

10. 数一数.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 二、解答题 11. 右图中共有7层小三角形,求白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与黑色小三角形的个数之比. 12. 下图中,AB 、CD 、EF 、MN 互相平行,则图中梯形个数与三角形个数的差是多少? 13.现在都是由边长为1厘米的红色、白色两种正方形分别组成边长为2厘米、4厘米、8厘米、9厘米的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它们的特点都是正方形的四边的小正方形都是涂有红颜色的小正方形,除此以外,都是涂有白色的小正方形,要组成这样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总共需要红色正方形多少个?白色正方形多少个? 14.将 ABC 的每一边4等分,过各分点作边的平行线,在所得下图中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7 6 5 4 3 2 1 N M F E D C B A O

九图形的计数(B)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 下图中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总个数是_____. 2. 右上图中有正方形_____个,三角形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个,梯形_____个. 3. 下图中共出现了_____个长方形. 4. 先把正方形平均分成8个三角形.再数一数,它一共有_____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5. 图形中有_____个三角形. 6.如右上图,一个三角形分成36个小三角形.把每个小三角形涂上红色或蓝色,两个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要涂上不同的颜色,已知涂成红色的三角形比涂成蓝色的三角形多,那么多_____个. 7. 下图是由小立方体码放起来的,其中有一些小方体看不见.图中共有_____个小立方体. 8. 右上图中共有_____个正方形. 9. 有九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其中标有数码“1”的有1张;标有数码“2”的有2张;标有数码“3”的有3张,标有数码“4”的也有3张。把这九张圆形纸片如下图所示放置在一起,但标有相同数码的纸片不许靠在一起,问: 如果M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10. 如下图,在2×2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3个方格,在3×3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5个方格.那么10×10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_____个方格. M 二、解答题 11. 把一条长15cm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12.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和11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3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底边是11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13. 下图中的正方形被分成9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它们一共有16个顶点(共同的顶点算一个),以其中不在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为顶点,可以构成三角形.在这些三角形中,与阴影三角形有同样大小面积的有多少个? 14. 有同样大小的立方体27个,把它们竖3个,横3个,高3个,紧密地没有缝隙地搭成一个大的立方体(见图).如果用1根很直的细铁丝扎进这个大立方体的话,最多可以穿透几个小立方体?

四年级数学-巧数图形汇编

第1讲巧数图形 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由于图形千变万化, 错综复杂,所以准确地数出其中包含的某种图形的个数,可以培养我们 认真,仔细,做事耐心有条理的好习惯。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 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1.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_ 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条。所以共有_________=6(条)。 2.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条,由两条 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_条。 所以,共有_____________=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 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 更多精品文档

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图(2)中有三角形________(个)。 图(3)中有三角形_________(个)。 图(4)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21(个)。 例3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1+2+3=6(个)。以ED为底边的 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求底边线段数”而 得出三角形的个数。 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___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3+5+1+2+1=12(个)。 (2)如果以底边来分类计算,各种情况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以“小块个数”为 分类标准来计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个; 更多精品文档

小学四年级奥数 容斥问题

容斥问题(一) 容斥问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也称为容斥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这一讲我们先介绍容斥原理1对n个事物,如果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性质a分 类与性质b分类(如图1),那么,具有性质a或性质b的事物的个数=Na+Nb-Nab。 例1.一个班有55名学生,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有12人,订阅《今日少年报》的 有9人,两种报纸都订阅的有5人。(1)订阅报纸的总人数有多少(2)两种报纸都没订阅的有多少人 例2.一个旅行社有36人,其中会英语的有24人,会俄语的有18人,两样都不会的有4人,两样都会的有多少人 例3.在1到1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6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例4.艺术节那天,学校的画廊里展了了每个年级学生的图画作品,其中有23幅画不是五年级的,有21幅画不是六年级的,五、六年级参展的画共有8幅。其他年级参展的画共有多少幅 练习与思考 1.将边长分别为4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部分重叠,盖在桌面上(如图6),已知重叠的部 分为9平方厘米,两块正方形纸片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二(2)班有50名学生,下课后每人都至少做完了一门作业,其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5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0人,两种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3.有62名学生,其中会弹钢琴的有11名,会吹竖笛的有56名,两样都不会的有4名,两样都会的有多少名 4.某校选出50名学生参加区作文比赛和数学比赛,作文比赛获奖的有14人,数学比赛获奖的有12人,有3人两项比赛都获奖的,两项比赛都没获奖的有多少人 5.四(1)班有40个学生,其中有25人参加数学小组,23人参加航模水组,有1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 6.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所有同学都答了第1、2两题,其中答对第1题的有35人,答对第2题的有28人,这两题都答对的有20人,没有人两题都答错。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数学测验 7.一个俱乐部里,会下中国象棋的有69人,会下国际象棋的有52人,这两种棋都不会下的有12人,都会下的有30人。这个俱乐部里有多少人 8.某班上体育课,全班排成4行(每行的人数相等),小芳排的位置是:从前面数第6个,从后面数第7个。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9.在1到200的全部自然数中,既不是8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 10.科技节那天,学校的科技室里展出了每个年级学生的科技作品,其中有114件不是一年级的,有96件不是二年级的,一、二年级参展的作品共32件。其他年级参展的作品共有多少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