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明确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的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提供注册会计师培养和选拔的衡量标准,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人才培养工作,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任何拟成为或已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个人,以及有义务培养注册会计师的各类组织和机构。

第三条本指南涉及的主要术语的涵义如下:

(一)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

(二)专业素质,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处于不同职业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其专业素质的水平存在差异,且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加以培养、保持和提高。

(三)专业知识,是指构成注册会计师知识主体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组织和企业、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

(四)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并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

(五)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作为本职业成员所特有的职业行为和特征,包括能够明显表现职业行为和特征的道德原则。

(六)实务经历,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取得执业资格之前或之后的、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相关的执业经历。该经历是个人培养和展示胜任能力的必要途径。

(七)申请人,是指拟申请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

(八)项目负责人,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中负责某项审计业务或其他业务的执行,并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或其他业务报告上签字的主任会计师或经授权签字的注册会计师。

(九)学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经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入学方式,进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形式。

(十)职业教育,是指申请人参加的与职业相关的资格前教育,以及注册会计师参加的职业继续教育。

(十一)职业继续教育,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取得执业资格之后,为保持和提高专业素质以胜任其工作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第二章专业知识

第一节总体要求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中胜任工作。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

(一)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

(二)组织和企业知识;

(三)信息技术知识。

第六条专业知识可用以培养职业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与学习知识本身同样重要。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不断变化和扩展的,从事特定环境或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存在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持续更新其专业知识。

注册会计师获取专业知识至少应当通过学历教育阶段。

第二节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

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以便为其职业生涯提供核心的技术基础。

第九条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至少应当涵盖下列学科领域:(一)财务会计与报告;

(二)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

(三)税务;

(四)经济法与商法;

(五)审计、审阅及其他鉴证业务;

(六)金融与财务管理;

(七)资产和负债的估价;

(八)职业价值观与道德。

第十条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会计职业与会计思想史;

(二)供内部和外部使用的有关组织运营的报告的内容、概念、结构与含义;

(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

(四)会计监管;

(五)管理会计,包括计划、预算、成本管理、质量控制、业绩衡量与评价;

(六)内部控制知识,包括控制的概念、方法与程序;

(七)税务及其对财务和管理决策的影响;

(八)经济和商业法律环境知识;

(九)审计、审阅及其他鉴证服务的知识,包括风险评估和舞弊检查以及在执行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服务时所实施的程序;

(十)金融与财务管理知识,包括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工具、国内与国际资本市场及资源管理;

(十一)资产和负债估价的知识;

(十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

(十三)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十四)在企业中对非财务业绩指标的应用。

第三节组织和企业知识

第十一条组织和企业知识能够提供有关客户运营及其环境的知识,并为职业技能的运用提供背景。

组织和企业知识包括企业、政府及非营利组织如何组织、如何筹资、如何管理及其运营环境的知识。

具备组织和企业知识并不等同于要求具备承担、参与管理的能力和经验。

第十二条组织和企业知识至少应当涵盖下列学科领域:

(一)经济学;

(二)商业环境;

(三)公司治理;

(四)商业道德;

(五)金融市场;

(六)定量方法;

(七)组织行为;

(八)管理和战略决策;

(九)市场营销;

(十)国际商务与全球化。

第十三条组织和企业知识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二)企业与金融市场及其运作;

(三)定量方法和统计学在商业中的应用;

(四)公司治理和商业道德;

(五)组织及其运营的环境,包括主要的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技术、国际和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六)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调,包括发起和应对组织变革的方法;

(八)人事和人力资源问题;

(九)项目管理;

(十)决策支持和战略,包括商业建议、战略管理和一般管理;

(十一)组织风险和运营风险;

(十二)市场营销的有关知识;

(十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基本知识;

(十四)如何根据战略目标对上述内容进行整合。

第四节信息技术知识

第十四条信息技术改变了注册会计师发挥作用的方式。

注册会计师不仅应当具备使用信息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控制的技能,还应当能够与团队一起在评价、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十五条信息技术知识至少应当涵盖下列学科领域:

(一)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四)信息系统的评价、设计和管理知识。

第十六条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组织和会计信息系统;

(二)个人系统应用控制相关知识;

(三)信息系统在组织和会计中的应用,特别是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技术系统及其相关的现实问题与发展;

(四)财务会计与报告信息技术系统中的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框架。

第三章职业技能

第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在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并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类职业技能。

第十八条注册会计师需要的职业技能包括下列五类:

(一)智力技能;

(二)技术和应用技能;

(三)个人技能;

(四)人际和沟通技能;

(五)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

第十九条职业技能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得,并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拓展。

第二十条智力技能通常可分为六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一)知悉;

(二)理解;

(三)应用;

(四)分析;

(五)综合;

(六)评价。

在取得执业资格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已经具备最高层次的智力技能。

第二十一条智力技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中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及适当运用判断。

注册会计师需要的智力技能包括:

(一)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识别、获取、组织及理解;

(二)能够进行调查、研究、逻辑思考与分析、推理及质疑;

(三)能够识别和解决无既定模式的问题(特别是在陌生环境中)。

第二十二条技术和应用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技能,具体包括:

(一)数理能力;

(二)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应用和控制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作为信息系统评价者、设计者或管理者的能力;

(三)决策建模和风险分析;

(四)计量;

(五)报告;

(六)遵循法律法规。

第二十三条个人技能与注册会计师的态度和行为有关,个人技能的培养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个体的学习与进步。

注册会计师需要的个人技能包括:

(一)能够自我管理;

(二)具有创造力、影响力和自学能力;

(三)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中选择和配置优先完成的工作,并能够按照设定的工作时限组织和完成工作;

(四)能够预见和适应变化;

(五)能够在决策过程中考虑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六)能够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第二十四条人际和沟通技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基于组织的共同利益与他人共事,接受和传递信息,形成合理判断,并作出有效决策。

注册会计师需要的人际和沟通技能包括:

(一)能够与他人协商共事,并能够承受和解决冲突;

(二)具备团队工作能力;

(三)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员交流;

(四)能够在职业环境中协商形成解决方案或达成一致意见;

(五)能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书面或口头的沟通方式,有效地表达、讨论、报告及辩护观点;

(六)能够进行有效的听取和阅读,包括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保持敏感;

(七)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工作。

第二十五条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培养广阔的商业视角、管理意识和全球视野。

注册会计师需要的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包括:

(一)能够进行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人力管理、资源管理及制定决策;

(二)能够组织和分派任务,激励员工并发掘其潜能;

(三)具备领导能力;

(四)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洞察力。

第二十六条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格外重视对下列高层次职业技能的培养:(一)能够应用相关审计准则;

(二)能够评价被审计单位对相关财务报告准则的应用情况;

(三)能够进行调查和抽象逻辑思维,并以质疑的态度进行分析;

(四)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五)能够运用职业判断;

(六)具备承受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第二十七条普通教育对职业技能的获取具有重要作用,并侧重于对非专业知识、智力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的培养。

普通教育至少应当包括:

(一)理解历史观点和事件以及当今世界的不同文化,并具有国际视野;

(二)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知识;

(三)能够意识到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和社会势力;

(四)具有数据调查和评价的经验;

(五)能够进行调查和逻辑思考,并以质疑的方式思考问题;

(六)具有一定的艺术、文学和科学鉴赏力;

(七)能够意识到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八)能够作出价值判断。

第四章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第二十八条接受和遵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判断,并在职业行为中考虑社会和行业的利益。

是否接受和遵循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要求,是区分注册会计师与其他人员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九条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的基本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包括:

(一)维护公众利益,在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通过终身学习,培养、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三)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

(四)职业行为恰当,包括合理确定专业服务收费,不收取或不支付佣金,不从事与执行鉴证业务不相容的工作,保持与同行的良好工作关系,不对自身能力作广告,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业务招揽和宣传等。

第三十条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特别是专门课程)和实务经历实现。

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生涯的始终,并应当作为注册会计师终身学习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培养目标包括:

(一)维护公众利益,保持对社会责任的敏感;

(二)不断进取和终身学习;

(三)珍视自身信誉,负责任,守时,有涵养以及尊重他人;

(四)遵守法律法规。

第三十二条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学习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一)道德的含义;

(二)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的道德要求及其差异,包括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三)对基本道德原则的遵循,包括独立、客观、公正,培养、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客户信息保密等;

(四)职业行为和对执业技术准则的遵循;

(五)独立性、职业怀疑态度、受托责任及公众期望等观念的含义;

(六)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七)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包括法律法规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八)不道德行为对个体、行业乃至社会产生的后果;

(九)商业与公司治理中的道德问题;

(十)注册会计师个体的道德问题,包括检举、利益冲突、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等。

第三十三条在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重视基本道德原则在职业环境中的实现途径和运用、不道德行为的后果以及道德困境的解决途径。

第三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执业过程中始终关注可能存在的新的道德要求及其与自身工作的冲突,并对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最新期望保持敏感。

第五章实务经历

第三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取得执业资格前具备相关的实务经历(以下简称“资格前实务经历”),且该实务经历的期间和强度应当足以证明其已具备胜任注册会计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第三十六条资格前实务经历的期间至少两年,且应为历史财务信息审计领域中的实务经历。

第三十七条资格前实务经历为申请人提供了有助于其培养胜任能力的职业环境。

资格前实务经历提供的职业环境能够在下列方面培养申请人的胜任能力:

(一)增进对组织、企业运作及工作关系的理解;

(二)能够将会计工作与其他企业职能及活动相联系;

(三)对提供服务的环境保持敏感;

(四)培养在实务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并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能力;

(五)有机会在工作中承担逐步增大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申请人的资格前实务经历是否符合申请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条件,应当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鉴定意见,并报经注册会计师协会核准。

申请人的资格前实务经历应当在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的督导下获得。

第三十九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资格前实务经历要求,为申请人制定资格前实务经历计划,并报注册会计师协会备案。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定期评价申请人的资格前实务经历记录,与事先制定的资格前实务经历计划进行对比,并评估计划的进度,在必要时考虑调整计划或进度。

第四十条督导人有责任向申请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并对申请人参与项目的绩效进行考评。

第六章对审计项目负责人的特殊要求

第四十一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以及实务经历。

第四十二条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具备的胜任能力至少应当包括:

(一)对完成高质量的审计业务具有领导责任意识;

(二)能够在遵循独立性要求的情况下形成结论;

(三)具备承接和保持客户与特定审计业务的能力;

(四)具备向项目组成员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以最终完成审计工作并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

(五)能够按照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指导、监督和执行审计业务;

(六)能够为已执行的审计工作进行咨询、评价和讨论;

(七)能够在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第七章对特定环境或特定行业审计业务的特殊要求

第四十三条在执行特定环境(如跨境审计业务)或特定行业(如金融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与该特定环境或特定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务经历。

第四十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跨境审计业务至少应当具备下列方面的专业知识:

(一)适用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二)多地点审计与集团审计的方法;

(三)适用的上市要求;

(四)适用的公司治理要求;

(五)适用的当地监管规定;

(六)全球的和当地的经济与商业环境。

在执行跨境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意识到对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应用可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更加复杂。

第四十五条不同行业的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不同的财务会计与报告标准及惯例,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特定行业的具体情况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

第四十六条在执行特定环境或特定行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在该特定环境或特定行业中的审计实务经历,且审计实务经历的期间和强度应当足以证明注册会计师已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第八章职业继续教育

第一节总体要求

第四十七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取得执业资格之后保持并不断提高胜任能力,树立终身

学习的职业理念。

职业继续教育是资格前职业教育的延伸,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职业继续教育保持并不断提高胜任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第四十八条保持并不断提高胜任能力的主要责任在于注册会计师自身。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当为注册会计师履行该责任提供适当的机会、资源,并予以规范、指导及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为注册会计师获得职业继续教育提供适当的机会、资源,并予以规范和指导。

第四十九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体现不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发展目标、所处的职业领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以及职业环境的变化。

第五十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参加有组织的职业继续教育和其他形式的职业继续教育。

第五十一条当中断执业且仍有意愿继续执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执业中断期间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参加职业继续教育,以保持胜任能力。

第二节职业继续教育的质量特征

第五十二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是相关的、可计量的、可验证的、且需要经过评估的学习活动和结果。

第五十三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是相关的,即通过职业继续教育培养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应当与注册会计师当前及未来的职业工作和责任相关。

第五十四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是可计量的,即学习活动能够通过学习时间或强度计量,或能够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加以计量。

第五十五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是可验证的,即学习活动能够通过可靠的信息来源得以客观验证。

第五十六条职业继续教育应当经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评估,以确保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继续教育符合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相关要求。

第三节职业继续教育的评估

第五十七条职业继续教育的评估应当综合考虑注册会计师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情况。

第五十八条职业继续教育的投入情况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学习活动量加以评估的,且设定的学习活动量应当能够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

学习活动量通过学时计量,包括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设定的折合标准将其他计量单位折合为学时。

第五十九条职业继续教育的产出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职业继续教育成果,证明其胜任能力得到了保持和提高。

能够证明注册会计师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的职业继续教育成果形式,包括特定学习活动的结果、取得的工作绩效等。

第六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真实、完整地保管与职业继续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有关的记录和证明材料,并应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要求提交相关记录和证明材料。

第六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接受注册会计师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情况检查。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指南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知名互联网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

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胜任能力模型报告

目录 1 胜任能力模型概述 (1) 1.1 胜任能力 (1) 1.2 胜任能力模型 (2) 2 XX科技胜任能力模型建立 (4) 2.1 方法 (4) 2.1.1 工具方法 (4) 2.1.2 过程方法 (4) 2.2 建模过程 (4) 2.2.1 明确公司战略和组织模式 (4) 2.2.2 建模准备 (5) 2.2.3 胜任能力结构设计和胜任能力调查 (5) 2.2.4 胜任能力初步选择 (7) 2.2.5 胜任能力等级描述与确认 (19) 2.2.6 员工胜任能力试评估 (20) 2.2.7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2.2.8 胜任能力权重设置 (27) 2.3 胜任能力模型建立 (27) 2.3.1 全员核心胜任能力 (27) 2.3.2 序列通用胜任能力 (31) 2.3.3 序列专业胜任能力 (48) 2.4 小结 (71)

1 胜任能力模型概述 1.1 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competency)是指在一个组织中与工作或情境相关的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动机、自我概念与个性,价值观与态度、技能和知识等关键特征的集合。胜任能力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胜任能力的概念最初是在教育领域中运用,从McClelland对美国选拔国外信息官的研究项目开始,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共识和使用。McClelland在1973年所著的《测量胜任能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用评价胜任能力来取代传统智力测量,他认为,用智力测验(如智商)等来预测工作绩效或职业生涯的成功时,其预测的准确度比较差,他认为应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他把能够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能力)。 胜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 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 2. 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 3. 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4. 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5. 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 6. 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在胜任能力层次中,知识、技能具有显性的特征,可以被直接观察和研究,好比冰山浮出水面的那部分,一直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注。而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动机好比冰山潜藏于水下的部分,具有隐性特征,往往容易被忽略。近来的研究发现,能够有效区分高绩效与一般绩效者的关键因素正是这些隐性特征。 胜任能力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1. 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

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针对阿龙公司,聚成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阿龙公司员工胜任力标准。

公司能力素质模型管理手册

公司能力素质模型管理 手册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XXX公司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安X信公司 XXX年XXX月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的分类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二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四节主要控制点 第五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六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七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八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九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第一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四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第五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六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七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 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 Gary Hamel 和 .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 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 的工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专业知识、 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 习和以往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 事物的看法;能力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 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 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 社交能力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不断的经验 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力;职业 素养则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 求,如:诚实、正直等。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 是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来显 现的。但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又不同。 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 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而知识则较直接的在日常行为中被表露出来, 能力则介乎于其中。

《能力素质模型管理手册》

《能力素质模型管理手 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XXX公司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安X信公司 XXX年XXX月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的分类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二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四节主要控制点 第五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六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七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第八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九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 第一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四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五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六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七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 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 Gary Hamel 和 .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 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 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 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 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 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 不断的经验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 力;职业素养则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 要求,如:诚实、正直等。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是知 识,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来显现的。但 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又不同。职业素养是一 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它渗透在个体的日 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的方式。而知识则较直接的在日常行为中被表露出来,能力则介乎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谈到能力素质时,应该从组织需求的角度出发,来看其对个体提出的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这些能力素质要求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一 个组织最为重视的能力素质表现。

干部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全貌:

管理者指标详细描述:

思考与参与战略 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及外部环境变化对集团的影响, 对集团战略调整提出 专业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高 不断思考和评估既定战略是否适应内外部环境(政策、市场、技术等) 层) 变化,并积极采取行动避免或减少风险 敏锐识别自身分管领域的政策、制度、流程是否能有效支撑集团战略, 并适时做出相应调整 落实与推动战略 结合集团战略对自身分管领域的前瞻性要求, 拟定本领域的工作重点和 发展规划 运用集团战略指导自身分管领域的具体经营管理工作, 始终关注工作方 向与战 略的一致性,并进行及时调整 根据集团阶段性战略重点,调整相关资源(如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技 术设备等),为集团战略实现提供支撑 4级 3级

根据集团发展规划,对本的业务和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为未来预 留接口,并着手进行有利于后续发展的基础性建设工作(例如管理模式 调整、人才队伍储备、技术创新改进等) 整体思考,系统规划 对部门内外部资源进行盘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统筹配置,最大 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 根据整体工作思路,理顺内外部业务关系,并对现有的业务和管理模式 进行针对性调整 系统考虑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和其它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制订系统全 面、弹性可调、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把握关键,有序安排 理解组织对自身分管领域的工作要求,明确本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关键业 绩区域 结合自身分管领域的工作重点,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并据此制订详细 的部门工作计划 合理调配与整合部门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对部门业绩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关 键问题 3级 (中 层) 2级

IIA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9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 的研究与启示 张庆龙1 【摘要】本文从背景、原则、主要内容三个方面介绍了IIA2009年发布的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研究报告。得出公共部门内审人员胜任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制度化的过程;控制环境建设的完善程度将影响内审人员能力的提升;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审计建议,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来推动我国公共部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几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启示 一、背景 公共部门2是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负责提供公共产品或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并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公共部门的特点是:首先,它是非营利性的机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建立起来的部门;其次,它依托于公共权力,任何工作的开展与权力实施的根基都是社会公众赋予的权力,它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对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再次,它具有依法规定的强制力,所有管理手段与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公共部门对于公共资源的受托责任是政府治理的关键,也是健全民主制度的重要手段。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石。它有利于施行问责,完善政府管理,增强公共部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能力,保证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这其中,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则依赖于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提升,这一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履行职责和承接任务的能力与水平。尤其是针对日益庞大和复杂的公共部门,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拥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化水平,以更有效地使用稀缺的审计资源,减少和管理风险。 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曾在1999年发布实施了主要适用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简称CFIA),其中讨论了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称职完成任务所应具备的属性,包括两种类型:即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前者被细分为技术技能、分析设计技能和鉴别技能,后者被细分为个人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早在2004年,IIA的公共部门委员会(Public Sector Committee,简称PSC)就曾推荐使用1999年的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但公共部门毕竟不同于企业,其审计环境、审计风险、公共产品会计信息系统等都存在差异性,需要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的特殊性出发,对其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专门的研究,构建相应的内容框架。以此作为公共部门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自我评估和不断建设、优化的依据。为此,PSC认定需要一个通用模型,用作公共部门内部审计活动的自我评估和改进的工具,以评估其活动进展并确定培训和能力建设的需求。2006年9月,内部审计研究基金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简称IIARF)批准了将IA-CM模型发展成为全球应用的项目,在该项目中,IA-CM模型可通过强化公共部门能力,改善其效率性,帮助完善公共部门内部审计。研究项目的最终目的是研发一个有效的、 1张庆龙,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邮政编码:101312,电子邮箱:zhangql@https://www.360docs.net/doc/0818555175.html,。 2在经济学中,公共部门往往代表了广义的政府部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政府部门本身当作公共部门的典型代表。甚至将公共部门与政府部门概念视为同一个概念。本文对于公共部门与政府部门的概念不做区分,视作同一概念。

某公司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课程员工手册(38页)

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 学员手册 目录 第一章通用管理能力介绍 (1) 第二章课程介绍 (5) 第三章学习模式 (7) 第四章学习内容 (11) 第五章考核认证 (37)

第一章通用管理能力介绍 通用管理能力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尽管各国在通用管理能力的内涵、范围、种类与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研究与实践各有侧重,然而对它作为各国企事业职业经理人与管理者阶层培养与构建的基石性作用却公认无疑。简言之,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职业群体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要求,是超越于某个具体职业与行业(如市场营销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应当共同具备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 通用管理能力与其他能力相比,它们的关系如下面的图形所示: 图1 通用管理能力认证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国家认证并实施的管理技能等级认证。通用管理能力标准体系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依据国际先进管理体系、能力培训标准和课程设计成果,组织各界专家力量,制定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通用管理标准。它包含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并以模块化的方式,组成了通用管理能力标准和一整套标准化课程技术资源,力图通过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训练、管理素质训练和相应的测评,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质。 为什么要推出通用管理能力认证呢?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决定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可能性。随着社会效率化和多样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从以单纯工作

技能为基础,转变为以综合性能力素质为基础。前者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但只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而后者则需要通过系统的专业化能力培养才能养成,且适用于绝大多数的职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加入后,人们在追求高学历的同时,对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国内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机构也加大了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更注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 (二)当今社会对通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强劲,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具备管理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的人才十分匮乏。开发和培育从业者的通用能力,尤其是通用管理能力,可以为从业者提供更广泛的终身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资源管理,提高运营绩效。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天向互动教育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并依据国际标准,整合开发了适合中国的通用管理能力标准和训练课程等一整套标准化培训技术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认证考核,构建了完整的能力型培训认证体系。 (三)根据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发展战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确定了由特定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为层次的人力资源能力结构,分别代表了在一个具体职业中、一类职业领域中、以及全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要素。 (四)此次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北京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组织各界专家力量,参照国外,特别是新闻集团公司的先进理念、技术与方法,制订与完善的通用管理能力认证体系,是国内第一个以管理能力水平为导向的国家级认证体系,标志着我国在以提升管理者综合管理素质与综合管理能力为导向的分层次能力研究与开发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我国企事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系统化、实用化;企事业管理素质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企事业竞争力的增强;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通用管理能力认证培训体系借鉴了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和理论基础,整套体系包含了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遍适用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并以模块化方式加以组织,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与管理素质训练和相应的考核认证。 通用管理能力的课程体系是新闻集团()的全球内训课程,它融合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生动的案例研究和独特的培训及训练模式,并且在适应国内管理现状和本土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在实际培训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受学生的欢迎。

龙湖地产及集团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手册

龙湖地产及集团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手册 2007年7月 注:此资料对员工不保密但限制对外流通

龙湖地产及集团员工通用素质能力手册 目录 简要说明-----------------------------------------------------------------------------------------------------------------------------------1第一部分:龙湖对全员的要求一一“操心员工”素描-----------------------------------------------------------------------2 第二部分:龙湖全员通用素质能力定义及关键行为描述--------------------------------------------------------------------2 第三部分:龙湖对中层的要求一一管理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通用素质能力定义及关键行为描述---------9 第四部分:龙湖对高层领导的要求一一“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素描-------------------------------------14 第五部分:龙湖员工能力及潜力评价标准指引---------------------------------------------------------------------------------16 第六部分:通用素质能力评估表--------------------------------------------------------------------------------------------------18 简要说明 从员工能力和潜力发展的角度,龙湖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引导、要求和评价。 1、通用素质能力。指超越于岗位、专业、职责之外的,企业要求的不同岗位、专业的员工具备的共性素质和能力。包括: a) 适用于全员的“操心员工”素描,以及“全员通用素质能力”。 b) 适用于从“操心员工”向“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过渡的“管理及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通用素质能力”。 c) 适用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素描。

安达信能力素质模型管理手册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XXX公司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安X信公司 XXX年XXX月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 什么是能力素质 1.2 能力素质的分类 1.3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二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1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2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四节主要控制点 第五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六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七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第八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九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第一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四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五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六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七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 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 Gary Hamel 和 C.K.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 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 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 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 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 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 不断的经验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 力;职业素养则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 要求,如:诚实、正直等。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是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来显现的。但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又不同。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

什么是胜任能力能力体系介绍评估怎么做

什么是专业序列 联想的岗位多种多样,而专业序列就是岗位族群,我们将工作职责相关联、专业资质要求相同或相近的岗位组合为一个专业序列,如产品管理、渠道销售、采购、财务、人力资源序列等等,每个专业序列都具有其独特的胜任能力结构组合和描述。专业序列是跨部门的岗位族群,一个公司专业序列的多少是由其业务多样性、业务价值链的长短等因素决定的,目前联想的专业序列可以划分为二十个左右。 什么是胜任能力 1)影响一个人工作业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知识、技能层面,还包括一个人的态度、思维模式等层面的因素,而且态度往往是影响业绩更深层、更核心的要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知识和技能,但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能够习得,只是不同人因为资质不同习得的速度可能有快有慢。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应该既要“Like to do”,又必须“Able to do”,只有两方面都具备了,才能有高绩效。2)胜任能力就是将圆满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

个人特质等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这些行为应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发展和企业成功极其重要的。胜任能力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一个概念,英文叫做Competency,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有所区别,这个能力更多指知识和技能,比如“积极进取”按照我们过去的理解可能认为不应该属于能力之列,但按照胜任能力的定义,它却是核心要素之一。3)胜任能力与岗位职责的关系:我们每一个岗位都有岗位说明书,胜任能力与岗位职责具有密切关系,岗位职责告诉我们“做什么”,胜任能力则告诉我们“怎么做”。岗位职责的不同决定了应具备的胜任能力的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能力结构的不同,也可能是同一能力所要求程度的不同。 胜任能力与招聘/人岗配置 胜任能力模型的呈现形式是行为描述,这些行为对个人和企业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正是我们在招聘中需要寻找的行为。根据不同层级岗位要求的胜任能力,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面试问题和笔试题本,设置有效的问题。同时所有招聘人员都需要有效地掌握行为面试评估方法,在面试过程中寻找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岗位所要求的关键行为,这种方法不仅应

客服中心员工通用能力与素质提升手册

客服热线客服中心员工通用能力与素质提升基础资料

一、关键能力 1职业素养 1.1职业道德 参见《公共基础知识》,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章职业道德”。 1.2职业化素质 1.2.1概述 电信市场作为承诺开放的服务业市场之一,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招聘员工的标准与企业本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员工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以应对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要想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和职场中的佼佼者,必须了解什么是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化素质。 1.2.1.1职业化的定义 职业化包括企业环境职业化和员工素质职业化两个方面。 企业环境职业化是创造员工能力提升和价值提升的环境,员工素质职业化是为了达到职业的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 职业化不等于高学历,也不等于高职称、高职位。职业化包括由内而外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从业人员应该体现出一种职业素养,而不是依凭个人兴趣自行其是;其次,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相当程度的专业技能;最后,职业化应该有本行业特定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并且从业人员做事要符合该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的要求。 1、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有职业的人并非都是职业化的人。一个人职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在工作中体现了优良的职业风范,从内心里认同职业规则,表现出很好的职业素养。如果员工在观念上缺乏职业意识,没有很强的职业素养,有法不依,不按流程办事,不按操作规范指导书来操作,八仙过海、各施其能(尽管有不少的出发点是好的),找规章制度的空子,绕道而行,形成一个动态的恶性循环,那么,规则和流程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损害,最终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 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化的基本要求。职业化可以体现出一个员工的职位胜任能力,

胜任岗位的自我评价

胜任岗位的自我评价 【篇一:中层干部胜任能力测评个人评估报告】 【篇二:各种求职自我评价大全】 各种求职自我评价大全 各种求职自我评价大全 会计的自我评价: 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爱创新! 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找一份与自身知识结构相 关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优秀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学习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己具备了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 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业务员的自我评价: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 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相处,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热爱运动。但人非完人,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比如知识,社会经验等;不过我相信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的学 习来提高的,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能吃苦耐劳,愿从基层做起; 以集体利益为第一原则,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文员的自我介绍: 1、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用于承受压力,勇于创新;有很强的组织能 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纪律性强,工作积极配合; 意志坚强,具有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 2、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 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3、工作期间,曾多次获得每月之星,深得领导的信任和关注。 建筑大学本科生自我介绍: 学习期间表现优秀,完成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 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金属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 程控制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等专业学科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c语言二级,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并获 得相关证书。同时,本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

能力素质模型白皮书

能力素质模型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 什么是能力素质 1.2 能力素质的分类 1.3 什么是能力素质模型 第二节能力素质模型与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1 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框架 2.2 能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整体框架中的运用 第二章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第二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流程涉及部门 第四节主要控制点 第五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图 第六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说明(略) 第七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涉及的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第八节核心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 第九节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使用说明 第三章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考核管理流程中的运用第一节范围 第二节控制目标 第三节能力素质模型的运用流程 第四节员工考核管理流程涉及表单流转及职责分工 第五节个人绩效评估表 第六节个人绩效评估表填表说明 第七节评估打分依据

评估级别建议表 附件一:能力素质模型应用流程: 能力素质模型数据库制定/更新流程 附件二: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图(HR-FL-6) 附件三:能力素质模型表格 核心能力素质数据库 个人绩效考评表

第一章能力素质模型概述 “企业不应仅仅被看成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更应该是能力的组合” -《为了未来的竞争》, Gary Hamel 和 C.K. Prahalad 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4年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1.1什么是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组织内个体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 所谓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 作所需要知道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 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以往的经 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 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 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和 不断的经验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 力;职业素养则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 要求,如:诚实、正直等。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职业素养、能力还是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来显现的。但是它们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又不同。职业素养是一种较为深层的能力素质要求,

员工胜任能力管理

员工胜任能力管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专题名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专题号】F102 复印期号】2008 年02 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公司)根据对体现股东价值主要指标EBITDA的驱动要素分析,提炼了公司的基本价值驱动力以及企业的关键能力(见图1)。关键能力是植根于企业内部的、集体的技能和集体学习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动态的,可以随企业发展不断调整强化。公司的价值创造依赖于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的提升又依赖于员工胜任能力的提升。 图1 上海公司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保障员工的胜任能力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核心胜任能力、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核心胜任能力是公司价值观、文化及业务需求的反映,是全体员工都应表现出的能力;基本能力是在多个角色中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或行为表现有所不同;专业能力是在某个特定角色或工作中所需的特殊的知识和技能。

员工的胜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 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和凭借以往 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是指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工具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 上海公司推行的战略导向的员工胜任能力管理通过建立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人力资源评价管理系统、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系统以及员工甄选系统,有效提升员工的核心胜任能力、基本胜任能力以及专业序列胜任能力,进而围绕阶段性的战略发展重心,全面推动公司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见图2)。 战略导向的员工胜任能力管理的主要做法: 建立胜任能力模型 上海公司于2004 年末全面建立并完善了包括领导性职位和非领导性关键职位共计335个关键职位的胜任能力模型,并基于公司特点和关键职位胜任能力模型,建立了包括个性特质、基本胜任素质和专业胜任素质等全方面的测评工具体系。 1. 建立覆盖62 个中高层管理者职位的胜任能力模型 根据中高层管理的胜任特质,公司首先探索建立管理者胜任能力素质模型(见图3),分别从判断力、推动力、内驱力和凝聚力四个方面描述管理者特质,并确定有关职位各核心胜任特质的评价选拔标准,为相应职位的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免工作提供系统的参照依据。

企业如何建设能力素质模型

某大型国有能源有限公司建设能力素质模型项目纪实 引言: 某大型国有能源有限公司在人员评价和任用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提出了企业如何建设能力素质模型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大多外部的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价较为抽象,落地实施困难,无法有效对员工评价进行一定的指导。针对如何设计有效地、能落地的能力素质模型,管理者遇到了一些困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员工?怎么评价员工?如何有效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建设能力素质模型的过程中的困惑和难题所在。 那么,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在面临这家企业的类似问题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其设计的能力素质模型是如何确保落地实施的呢?与外界的能力素质模型又有何区别? 【客户行业】能源电力公司 【问题类型】能力素质模型 【客户类型】大型国有企业 【客户背景】 某能源有限公司隶属于某大型能源国有企业分公司,位于陕西省某市。公司依托集团公司煤、电、路、港、航一体化的资源优势,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策略,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站”。公司负责承建多个项目,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跨地区、跨电网的全国性发电企业,业务发展遍及国内15个省区及1个海外地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近50家(含托管),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近千人,涵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劳务人员等多个层次类型,安全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经济效益明显,正向着“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的战略目标稳步推进。 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员工人数大增,人浮于事的问题日益明显,同时,为响应国有企业减编的号召,该公司也将人员减编提上议程,但是,应该“减”哪些人、如何有效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能力成了管理者的难题,因此,该公司力邀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进驻企业,

2015-2016中国高校毕业生胜任力报告

2015中国高校毕业生胜任力报告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2016年7月

主要发现 通过分析2015年北森校园招聘方案下胜任力的作答数据,重点研究了应聘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和金融业四个行业毕业生的测评数据,我们发现: ●企业最关注的14项胜任力项中,毕业生整体表现更为出色的胜任力是抗压能力和 团队合作,在追求卓越、坚韧性和规划安排上的平均分相对较低。对互联网、金融、 制造和房地产四个行业来讲,企业还提出了具备行业特点的“附加胜任力”要求。 ●愿投身金融业的毕业生综合胜任力最佳,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愿意加入互联网的毕 业生特点突出;制造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小。 ●互联网行业求职的毕业生“爱思考”,在分析能力上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且更注意 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较强,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确实吸引了很多“聪明人”。 但在抗压能力上的表现与其他行业差距较大,目标管理能力较弱,这些可能会影响 其工作效率的发挥,而难以适应目前互联网快速增长的业务要求和高强度的工作状 态。 ●房地产业求职的毕业生最具备“领袖气质”,他们抗压能力较强,最渴望成功,并 善于在工作中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他人,这正符合目前房地产行业对于“未来 领导之星”的管培生的重视。但在分析能力上远低于其他行业,思考问题不够缜密, 适应变化能力不足可能会令他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可能会面临较大挑战,不能有效 识别关键因素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制造业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求职的学生整体胜任力水平排名靠后,人才趋 于“更平凡”。该行业的求职者在分析能力和抗压能力上的表现相对达到了全行业 平均水平,能够解决一般性的问题,并承受一定的压力将工作完成。但面临制造业 亟需技术创新、走向“中国创造”的大环境,他们在诚实守信和创新能力上的较弱 表现,较难承接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上的更高要求。这样的状况下,企业更需要将 精力投入到有效识别和吸引创新能力高、学习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身上,以支撑企 业战略转型。 ●金融业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毕业生资源,几乎在每一项胜任力上都超过了全行业平均 水平,“精英”形象凸显。该行业的毕业生具有最好的准备度去迎接挑战和变化, 拥有最出色的快速学习能力以保持竞争力。如果他们能在追求卓越方面进一步提升,会更加锦上添花。 ●各行业都有优秀的人才愿意为之奋斗,通过有效手段识别出他们是企业最需要的能 力。

IT公司能力素质模型指导手册(pdf 30页)

内部资料保密 某IT公司 能力素质模型指导手册V1.0 上海驱动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0年1月

目录 1研发中心岗位 (3) 1.1研发经理 (3) 1.2高级业务工程师 (8) 1.3中级业务工程师 (14) 1.4初级业务工程师 (19) 1.5高级开发工程师 (25) 1.6中级开发工程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初级开发工程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2技术服务中心岗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运维经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高级技术服务工程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中级技术服务工程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初级技术服务工程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3部门经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部门经理(通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履职述职报告 核心胜任能力评价表及述职报告 精品

履职述职报告核心胜任能力评价表及述职报告耐心倾听客户的要求,甚至是抱怨.及时、快速响应客户的问题,哪怕时暂时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且不局限于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 在自己一定独立工作范围内,有能力解决客户提出的业务问题,用客户能理解的语言向客户沟通专业技术.在本职范围内,全力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关注客户的额外要求并能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 精准求实接受上级指派的任务,并明确对任务的期望和结果.接受任务后,善于动脑筋,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市场和需求、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和利益关系,再迅速采取行动. 对布置的任务或决定、公司的业务流程严格执行和落实,并能够独立主动地寻找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合理分配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分清主次,特别注重把握关键业务流程和细节,把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点工作中去. 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敢于快速向上级反映,还能追根溯源直至找出解决方案,调整相应的规则流程.关注并理解公司\/本部门的利润指标,积极寻求节约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创业创新在达成本岗位工作目标的情况下,愿意承担更多的任务和挑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了解公司向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战略,以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变革. 不断审视目前的工作方法\/流程,积极寻求更能满足客户真正需求、更高效、更低成本(包括管理成本)的做事方式.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并提醒他人,避免同类问题发生. 永不满足现状,对学习本领域内其它工作岗位的知识有浓厚兴趣,不断寻找联想与其它优秀公司之. 间的差距,特别强调运用新知识来改进方案和解决问题.合作共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了解本岗位在工作流程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合作人员的工作衔接点,并将自己的工作进度与共同工作的同事和上级主管分享. 对自己控制的公司资源负责,并从工作需要的角度主动与他人分享,同时能积极寻找资源来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主动向他人介绍业务进程,沟通工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