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库大全

刑法试题库大全
刑法试题库大全

《刑法》试题库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反映的意志,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的阶级性质所决定。

※2、我国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和

B、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C、总则和分则

※2、下列()没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3、我国刑法第91条至99条是对“公共财产”等规范含义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所做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5、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直接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语义加以注释说明的是()。

A、论理解释

B、学理解释

C、文理解释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文字解释

D、论理解释

E、学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 __, ________ 和。

※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___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实事求是 B、罪刑法定 C、罪刑相适应※

2、甲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3、我国刑法关于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规定,都体现了()原则。

A、罪刑相适应

B、罪刑法定

C、罪责自负

4、我国刑法关于累犯、自首、减刑、假释的规定,体现了()原则。

A、惩罚与宽大相结合政策

B、教育与改造犯罪分子的思想

C、罪与刑相适应的原则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哪几项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A、法制原则

B、数罪并罚原则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刑法定原则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____________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以不追究。

※2、凡在_______ 内犯罪的,除______,都适用于我国刑法。

3、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4、享有外交特权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解决。

5、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采用的原则为_______________,已经生效的判决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2、犯罪行为与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就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B、保护原则

C、普通原则

D、以原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在一定范围内也兼采普遍原则

※2、以保护本国为出发点,主张不问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问犯罪地点在国内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这种原则称()。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3、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生效的时间是()。

A、1980年1月1日

B、1979年7月6日

C、1997年3月14日

D、1997年10月1日

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之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可以适用我国刑法,但按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不予追究()。

A、最低刑为5年以上有期徒刑

B、最高刑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

C、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

D、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

5、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A、应当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

领域内

7、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某发生斗

殴,甲某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对甲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通过外交途

径解决

8、甲国驻中国使馆的武馆A因违反交通规则,将中国公民B撞死,对其的刑事责任问题,

通过()解决。 A、我国人民法院 B、甲国法院 C、外交途径 D、我国人

民检察院

※9、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

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

原则 D、保护原则

10、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刑法规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在国外

B、行为地在国外,结果地在我国

C、行为地、结果地都在我国

D、行为地、结果地均在国外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而有以下情况

的,可以不适用我国刑法。()。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B、年龄在18岁以下的

C、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

D、年龄在70岁以下的

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犯罪行为地

B、犯罪结果地

C、罪犯住所地

D、罪犯被捕地

第四章犯罪概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____, _____和 _ 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违法行为,不适用刑法。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基本特征有()。

A、罪过性

B、刑事违法性

C、历史变化性

D、阶级性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性D、

罪刑法定性

3、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社会危害性的轻

重,主要决定于()。

A、行为侵害的客体

B、行为的手段、结果

C、行为的时间、地点

D、行为人的情况及主观因素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决定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有()。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客体

B、犯罪行为的手段、后果及时间、地点

C、犯罪人的罪过

D、犯罪人的受教育程度

第六章犯罪客体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理论上通常把犯罪客体分为以下三类: ______ 、 ____和直接客体。※※2、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的____ _。

3、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对之施加影响的或。

4、以直接客体的个数可将犯罪客体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任何一种犯罪,都同时具备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2、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而犯罪客体则只是选择要件。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犯罪客体是一种()。A、思想关系B、物质关系C、社会关系D、阶级关系

※2、()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单一客体

3、一切犯罪必备的要件应当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D、犯罪行为指向的具体目标

4、在侵犯同类客体的犯罪中区分不同犯罪,一般根据犯罪的()。

A、主观方面

B、客观方面

C、主体

D、客体

5、我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十种犯罪的根据是(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犯罪对象

※6、我国刑法分则按犯罪所侵犯的(),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A、同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直接客体

D、简单客体

7、复杂客体是指()。

A、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C、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以上的具体犯罪对象

D、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

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客体属于(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 、直接客体

※9、下列犯罪中,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抢劫罪

B、盗窃罪

C、伪造有价证券罪

D、故意杀人罪

10、下列罪中,属于侵犯复杂客体的犯罪是()。

A、诈骗罪

B、抢劫罪

C、放火罪

D、背叛国家罪

※11、犯罪对象不是任何犯罪不可缺少的,下列犯罪中,没有犯罪对象的犯罪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脱逃罪

※12、下列不存在犯罪对象的是()。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走私罪

C、故意杀人未遂罪

D、偷越国(边)境罪

※13、下列()可以成为犯罪对象。

A、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B、房屋

C、生命权

D、专利所有权

14、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某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丙行为所侵害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D、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15、下列犯罪中, ( )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盗窃罪

D、破坏集体生产罪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通过列举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揭示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各个方面的表现,概括起来,表现在()。

A、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不存在犯罪对象的犯罪有()。

A、脱逃罪

B、偷越国境罪

C、抢夺罪

D、贪污罪

3、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有()。

A、故意杀人罪

B、刑讯逼供罪

C、贪污罪

D、抢劫罪

E、盗窃罪

4、按照犯罪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层次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

A、犯罪的双重客体

B、犯罪的直接客体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单一客体

5、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它们()时,就成为犯罪客体。

A、受到不法行为的侵犯

B、受到犯罪行为侵犯

C、受到危害且程度已达到应由刑法加以保护

※6、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层次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A、犯罪的双重客体 B、犯罪的直接客体 C、犯罪的同类客体

D、犯罪的单一客体

E、犯罪的一般客体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2、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方式有两种,即和。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一种关系。

3、按照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行为人的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甲与乙有仇,甲捏个面人写上乙的生辰八字,每天用针刺,100天后,乙果然死亡。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2、抢劫罪、盗窃罪、抢夺罪、贪污罪非法所得的财物,都必须达到法定的数额,

才构成犯罪。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属犯罪构成()的内容。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主观方面

D、客观方面

※2、下列属于犯罪客观要件的选择要件的是()。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备要件是()。

A、犯罪目的

B、犯罪对象

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

4、在下列情况下,属于无意识和无意志行为的是()。

A、被胁迫而实施的危害行为

B、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

C、在被诱骗情况下实施的危害行为

※5、盗窃贼将仓库管理员某甲绑在值班室内的柱子上,用毛巾堵住甲的嘴,搜出钥匙,

偷走仓库内大量物品,某甲的行为属于( )。

A、不作为犯罪

B、胁从犯

C、过失犯罪

D、不构成犯罪

※6、刑法理论上将危害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C、作为和不作为

7、甲为某商场的保安人员,在其值班时与朋友乙约好盗窃该商场,当晚甲值班时装睡,

乙进入商场盗窃,共盗得价值2万元的财物,甲的行为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

A、犯罪故意

B、间接故意

C、不作为

D、作为

8、刑法把各种危害行为的客观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基本形式()。

A、无意识行为与有意识行为

B、主行为与从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动态行

为与静态行为

※9、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必备条件是()。

A、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

B、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

C.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而不履行

D.发生了严重的危害结果

10、不属于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的是()。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道德义务

C、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D、自己先行行

为带来的义务

※11、孙某带本村邻家小孩在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游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时,两人

失散。孙某继续独自行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

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

B、意外事件

C、过失杀人

D、不构成犯罪

※12、危害结果是指()。 A、危害行为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损害

B、危害行为所导致的一切损害结果

C、犯罪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13、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过失行为在()情况下,才构成过失犯罪。

A、造成危害结果的

B、造成一般危害结果的

C、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的

D、造成较

轻危害结果的

14、以“情节恶劣”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犯罪是指()。

A、杀人罪

B、抢劫罪

C、侮辱妇女罪

D、

强奸罪

※※15、下列罪中以"情节严重"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有()。

A、劫持航空器罪

B、抢劫罪

C、侮辱罪

D、强奸罪

1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17、李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李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

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注射破伤风针剂,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A、过失致人重伤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交通肇事罪

D、不构成犯罪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情况中属于无意识无意志的行动,因而不可能构成犯罪的有()。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C、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E、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2、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可分为()。

A、基础条件

B、先决条件

C、必要条件

D、选择条件

3、属于犯罪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的有()。

A、物质性的危害结果

B、犯罪行为

C、犯罪的时间和地点

D、犯罪的

方法

4、犯罪构成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两类,下列各要件中属于选择要件有()。

A、危害结果

B、犯罪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行为

E、罪过

5、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为前提,其特定义务一般来自

()。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C、行为人先前的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D、权利人所要求的义务

※6、不作为构成犯罪要求的特定义务是指()。

A、道德义务

B、社会义务

C、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D、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

行的义务

E、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7、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有()。

A、故意形式

B、过失形式

C、作为形式

D、不作为形式

E、复合形式

8、我国刑法以“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界限的犯罪有()。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抢劫罪

D、抢夺罪

※9、我国刑法以“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犯罪界限的犯罪有()。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玩忽职守罪

C、放火罪

D、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10、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

A、侵占罪

B、侮辱罪

C、遗弃罪

D、虐待罪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不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第八章犯罪主体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犯罪主体是指达到_______和具有实施了危害行为,触犯刑律的有生命的自然人。

※2、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精神病人在不能或者不能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4、间歇性精神病人在 ______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5、犯罪的时候 ________ 的人和 _______,不适用死刑。

※6、尚未完全丧失______或________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______负刑事责任,但是________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______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8、又聋又哑的人或者_______犯罪,_________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已满_____的人对任何犯罪都应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________负刑事责任。

10、单位犯罪实行,即既要对单位判处罚金,也要对单位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1、盲人犯罪因其刑事责任能力的减弱,处罚时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已满14周岁人犯抢夺罪,应负刑事责任。

※()3、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4、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可以判处死缓。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自然人犯罪主体是()。

A、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B、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3、我国刑法规定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16周岁以下的人

B、不满16周岁的人

C、14岁以下的人

D、不满

14周岁的人

4、下列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负刑事责任的罪有()。

A、放火罪

B、决水罪

C、爆炸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5、某甲(15岁)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

A、应当

B、不应当

C、视数额确定是否应当

※6、放火罪的主体刑事责任年龄为()。

A、已满14周岁

B、不满14周岁

C、已满14岁

D、已满16岁

7、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8、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 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盗窃罪

B、抢劫罪

C、绑架罪

D、抢劫罪、绑架罪

※9、在下列人群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A、无辨认能力和无控制能力的人

B、醉酒的人

C、未满16周岁的人

D、又聋又哑的人

10、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

※11、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因故意杀人而被捕,经鉴定甲犯罪时精神正常,而杀人后精神病发作,甲对自己的杀人行为()刑事责任。

A、不负

B、可以负

C、应当负

D、可以负,但应减轻处罚

※12、刑法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A、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1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是( )。

A、走私罪

B、偷税罪

C、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D、叛逃罪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根据我国刑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

A、放火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

C、惯窃

D、抢劫

※2、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爆炸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抢劫罪

D、贩卖毒品罪

E、强奸罪

F、放火罪

G、惯窃罪

3、我国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

A、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B、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又聋又哑的人

E、盲人

F、生理性醉酒人

4、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盲人

D、醉酒的人

E、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5、无责任能力的医学标准要求的条件有()。

A、行为人有能辨认自己的行为

B、行为人患有精神病。

C、行为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D、行为时行为人的精神病正处于发病期

E、行为人处于生理醉酒状态

※6、我国刑法中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有()。

A、盲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发病期间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醉酒

7、犯罪主体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哪些特征()。

A、年满18周岁

B、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C、具有特定的职务或义务

D、达到法定责任年龄

E、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8、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可以分为( )。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时期

B、限制刑事责任时期

C、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D、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

※9、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有以下特殊规定()。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C、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免予刑事处

D、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

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E、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心理态度,它

包括()。

A、故意

B、过失

C、意外事件

D、动机

E、目的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犯罪的故意中,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心理态度为_________或________。

※2、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过失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3、犯罪动机就是____________的内在起因,是____________产生的前提。

4、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而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

因所引起的,是。

5、我国刑法规定的意外事件主观上行为人无________或者________,所以不认为是犯罪。

※6、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或者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犯罪故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 1、间接故意构成的犯罪可以是不作为犯罪。

※()2、犯罪动机是犯罪构成的主观条件。

※()3、一种犯罪动机可以导致几个或者不同的犯罪目的,一种犯罪目的,也可以同时为各种犯罪动机所推动。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放任这一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属于()。 A、间接故意犯罪 B、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2、某戍有外遇,欲杀死其妻,便买来毒鼠药,悄悄掺入其妻饮用及待客的咖啡中。一日,其妻女友来,二人冲饮咖啡后从中毒身亡。某戍对其妻女友的死亡所抱有的心理态度为()。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3、甲上山打猎,发现猎物的旁边不远处有一人影在动,甲打猎心切举枪便打,结果将人打死。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间接故意杀人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下列罪中,刑法规定以"明知"作为构成犯罪条件的是()。

A、窝藏、包庇罪

B、交通肇事罪

C、玩忽职守罪

D、泄露国家秘密罪

5、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分的标准是()。

A、认识因素不同

B、意志因素不同

C、危害结果在定罪中的作用不同

D、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均不同

※6、甲与乙口角被人劝开,在甲要离去时,乙又骂甲,甲即返回与乙撕打,并用随身携带的剔骨刀照乙左胸左腰及后腰连刺三刀,致乙心脏破裂,引起急性休克,当场死亡。甲的主观罪过形式为()。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甲欲杀乙,在乙杯内投毒,乙丙同住一室,水被丙喝下,甲对丙的主观心理态度为()。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8、甲与乙发生口角,乙被甲当众打几个耳光,乙羞愧难当,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一边大喊:“我杀了你!”一边用力向甲的胸部刺去,甲被刺中心脏,抢救无效死亡()。

A、故意杀人既遂

B、故意伤害致死

C、过失伤害致死

D、过失杀人既遂

※9、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高压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0、依照我国刑罚的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必须负刑事责任

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应

当负刑事责任

※11、某甲为电工,一日在田里有电泵抽水灌溉,因讨厌前来戏水的儿童,便将电线通入水池内意欲吓跑他们。不料其中最小者触电溺水而死。某甲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罪 B、过失杀人罪 C、故意伤害致死罪 D、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2、下列犯罪只能由过失罪构成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贪污贿赂罪

C、共同犯罪

D、交通肇事罪

※13、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犯罪,二者的区别是()。

A、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

B、意志因素有所不同

C、行为的动机与目的不一致

D、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

14、李某持猎枪上山打猎,忽听远处草丛中有响动,以为猎物,未及明辨即开枪,不幸将一割草农民打死。李某的行为是()。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不构成犯罪

※※15、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6、张某、王某、纪某三人均系油漆工。1989年7月9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不知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说完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是()。

A、意外事件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17、甲是公安人员在手枪中装了子弹,但忘记关保险,掏枪误触扳机,子弹射出,穿过了乙的身体,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

A、间接故意杀人

B、过失致人死亡

C、过失重伤罪

D、过失重伤致死

※18、甲与邻居因琐事发生争吵,乙气极朝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房内,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甲的行为()。

A、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故意伤害致死

D、不构成犯罪

19、24岁的青工张某非常喜欢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涛。一日,张某带小涛到一座桥上玩,张某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处,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张某手一滑,小涛掉入河中,张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而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张某对小涛的死亡结果在主观要件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20、下列犯罪有犯罪目的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21、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失犯罪

※22、下列犯罪存在犯罪目的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C、间接故意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23、引起意外事件的“不能预见的原因”是指()。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C、行为人可能预见,但无力避免

※24、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同意外事件中造成他人死亡的情况,相区别的关健是()。

A、犯罪的罪过形式不同

B、犯罪的行为方式不同

C、主观上有无罪过不同

D、行为人的意志因素不同

25、无蓬汽车司机开车时眼睛被突然刮来的沙粒迷住失去对方向盘的控制,将正在路边行走的乙撞死。甲的行为是()。A、交通肇事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玩忽职守罪 D、意外事件

26、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这种行为是()。A、犯罪 B、意外事件 C、过失伤害 D、紧急避险

※27、司机某甲正在行车,8岁小孩某乙玩弹弓,石子击中甲的面颊,甲被击中后左手本能地去捂脸,使方向盘失控,将在骑自行车的丙撞成重伤。甲致丙重伤的行为应当()。

A、按过失致人重伤罪承担责任

B、按交通肇事罪承担责任

C、作为紧急避险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D、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28、司机张某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去控制,于是车冲向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张某的行为是()。

A、过失破坏电力设备罪

B、毁坏公共财产罪

C、意外事件

D、交通肇事罪

29、甲欲杀死乙,却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

A、应按两罪处理,即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

B、应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甲对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C、只按一个故意杀人处理

30、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目标的错误认识

B、手段的错误认识

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

D、行为误差

※31、甲欲杀乙,一日甲藏于乙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家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 B、过失致人死亡 C、意外事件 D、不构成犯罪

32、某甲与某乙有仇,与杀害某乙,而在夜间误认某丙为某乙加以杀害,未造成某丙死亡。对某甲()。

A、因无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B、应付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C、属于意外事件

D、构成犯罪,但因无实际危害,应免除刑事责任

※33、甲欲杀乙,将白糖当成砒霜投入乙碗中,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犯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34、某犯罪分子意欲爆炸一座工厂,由于误把农药当作炸药使用,使其行为未能得逞,该犯罪的主观方面应属()。

A、行为性质认识错误B、行为手段认识错误C、行为对象认识错误D、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行为既可以由故意构成犯罪又可以由过失构成犯罪的,包括()。

A、杀人

B、伤害

C、非法拘禁

D、非法经营

※2、构成直接故意犯罪,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A、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

B、应当预见危害可能发生而没有预见

C、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D、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E、放任危害结果

3、犯罪故意的特征可作如下表述()。

A、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B、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C、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D、已经预见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4、犯罪的故意可分为( )。

A、有预谋的故意

B、无预谋的故意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5、高某,搬运站板车工人。在码头货站承担短途货运工作多年,对这里的道路情况十分熟悉。某日,天下雨,高某与另一板车工人张某,搬运铁块去货场。行至路坡时,张对高说:“今天路滑,你的车没有刹车装置,我来帮你驾车下坡。”高说:“没关系,我技术好!”说着便单独驾车下坡。终因车重路滑,控制不住车速,将1名行人撞倒,轧断双腿。下列关于高某的心理态度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不属于意外事件

B、不属于过失

C、不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6、可以作为犯罪动机的因素有()。 A、嫉妒 B、仇恨 C、奸情 D、图财

7、引起意外事件的原因是()。

A、行为人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

B、行为人没有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C、行为人已经预见但不可抗拒的原因

D、行为人已经预见的原因

8、甲意图杀死其妻,某日误以碱面为砒霜投放其妻将要吃的粥碗中,其妻吃后安然无事。

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故意犯罪

C、意外事件

D、不构成犯罪

E、手段错

※9、行为人在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有( )。

A、对犯罪客体的认识错误

B、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

C、对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

D、对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10、下述情况中属于对象错误的有()。

A、误以兽为人而予以杀害

B、误以人为兽而予以杀伤。

C、误以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

D、误以死人为活人而加以杀害。

E、误以白糖为砒

霜而投毒杀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

第十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

3、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针对_____________实行,防卫行为___________必要限度造成重

大损害。

4、正当防卫所引起的损害准许等于或者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所要避免的损害。

5、紧急避险必须是受到危险的威胁,且危险正在发生。避险行为必须在

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实施。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李某为逃避被人追杀,破窗而入张某家躲避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正当防卫的目的是()。

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

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甲、乙有仇,一日甲从乙门口路过,乙故意放出恶犬追咬甲,甲情急之下,捡起一

块石头击中恶犬头部,犬倒地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3、某甲系某酒楼保安,一日,其妹在酒楼门口遭某男调戏侮辱,其妹逃入酒楼,向某甲

哭诉。某甲顿时火冒三丈,手持木棍,奔到楼外,快步追上已逃离现场的某男,将其打

成重伤。某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寻衅

滋事罪 D、故意重伤害罪

4、人口贩子张某以介绍工作为名将女青年李某拐骗家中,并欲以5000元卖给一农民为妻。是夜李某得知被骗,遂用菜刀将借宿于该农民家的人口贩子张某砍死。李某的行为

是()。

A、紧急避险

B、假想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正当防卫

5、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界限在于()。

A、防卫行为是否适时

B、防卫对象是否合适

C、是否造成严重损害结果

D、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且是否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6、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7、甲潜入乙家行窃,被乙当场抓住,将其捆绑后,乙又将甲打成重伤,乙的后行为属()。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事后防卫

D、不构成犯罪

8、下列()实施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抢劫罪

C、妨害公务罪

D、走私罪

※9、甲某见自己的弟弟遭三个流氓毒打,前去制止,而遭流氓进攻,被迫自卫还击。正在这时,便衣民警丙某赶到,未及时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甲某以制止殴斗。甲某把丙某看作流氓同伙,随即捡起一块砖头将丙某砸成重伤。甲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过失伤害

C、故意伤害

D、假想的防卫,按意外事件处理

10、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成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11、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为

C、防为过当

D、对象错误

※12、防卫过当是指()。

A、使用了不相适应的手段

B、不法侵害尚未开始

C、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但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所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

※13、甲乙殴斗,甲身强力壮,且手持铁棍,乙恐怕吃亏,先自讨饶,并赶快离开,甲不依,手持铁棍紧追赶上乙,劈头打向乙的头部。乙侧身躲过,弯腰捡起一块砖头,向甲的铁棍挡去,因为用力过猛,砖角将甲的右眼触成重伤,医治无效失明,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重伤害罪

D、过失重伤罪

※14、根据刑法规定,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处罚。

A、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B、可以酌情从轻或者减轻

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15、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剌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16、王某与李某素有仇怨,一日,李某拦住王某,百般辱骂,王某挥舞拳头作势欲打李某,李某逃跑,王某紧追不舍。李某从屠户徐某处抢得一把杀猪刀,王某不敢再追,李某用言刺激王某,王某又追。待王某追近时,李某用杀猪刀捅了王某一刀,导致王某心脏破裂而死,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

17、吴某家多次被盗,一天吴回家正遇程某在房内行窃。吴某上前抓住程某,程用拳猛击吴胸部。吴某拿起木棒打程某头部一下致其倒在地上,程正要起身,吴紧接着又猛打程腰部一下,致程三根肋骨骨折而残废。吴的行为应属于()。

A、正当防卫

B、事后防卫

C、报复侵害

D、防卫过当

※18、某甲系旅游公司客车司机,一日,当他驾驶一台坐满游客的客车在盘山公路上正常行驶时,一台轿车迎面逆道急驶。左边为悬崖,右边为山岩,司机猛打方向盘,使客车突然冲向右边,轿车紧擦客车飞驰而过。客车头部右前车皮却被山石撞凹,面积约为0、4平方米,乘客10余人受轻伤,某甲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B、避险过当C、交通肇事D、意外事故

19、甲某开着一辆偷来的汽油罐车向正在驶来的一列客车冲去,某丙见状用步枪将某甲击毙,油罐车翻下路边沟中爆炸烧毁。某丙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20、一货轮在海上航行,突起大风,并收到强台风警报,当时靠岸避风已无可能,而气象台预报台风中心正要经过货轮航行的海轮,为使货轮和船员的生命免遭损害,船长下令抛去部分货物(价值3万元),以减轻货轮的负载。但当台风刚刚接近该货轮航线海域时,突改方向,并未殃及货轮安全。因此,该船长的行为可视为()。

A、紧急避险

B、假想避险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21、丙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甲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一老太太撞倒在地造成小腿骨折。丙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22、紧急避险所保全的利益是()。

A、应当大于受损害的利益

B、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受损害的利益

C、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受损害的利益

23、甲的牛挣脱缰绳后跑到街上,横冲直撞,乙将其打死,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

D、过失犯罪

※24、李某在林中行走,遇猛虎的侵袭,危及生命,李某用随身携带的猎枪将猛虎打死。李某的行为属()。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非法狩猎罪25、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犯罪行为

D、不构成犯罪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

A、防卫挑拨

B、互相斗殴

C、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

D、假想防卫

E、针对实施侵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的防卫行为

※2、甲、乙有仇,一日甲从乙门口路过,乙故意放出恶犬追咬甲,甲情急之下,捡起一块石头击中恶犬头部,犬倒地而死。甲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3、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

A、疏忽大意过失

B、过于自信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4、钱某,男,29岁,工人。为筹办结婚物品,在公路旁伺机行抢。正遇见过路的妇女王某,遂从背后将其抱住,威逼她交出钱财,王某掏出防身用的匕首,反手刺人钱某的后腰,钱某因流血过多而死亡。对王某行为的认定,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5、王某与赵某有仇恨,某日王某见赵某手持匕首朝自己走来,于是随手拾起1根木棒猛击赵某头部,打成重伤,后来才发现赵某拿的是把玩具匕首。王某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犯罪

D、假想防卫

※6、下列情况不适用于紧急避险()。

A、来自动物的侵袭

B、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的危险

C、来自自然力的袭击

D、损害另一合法利益并非是排除危险的唯一方法

E、损害利益与保护的合法利益相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2、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3、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甲为杀乙,准备了刀,后被公安机关发现,甲的犯罪形态是 ____ ,对此犯罪形态的处罚是可以比照既遂犯 ___________或者免除处罚。

※2、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____________的原因而___________。

3、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___________;造成损害的,________________。

4、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是犯罪中止。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甲欲杀乙,拿着刀去寻找乙,忽然腹痛难忍,急忙返回,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 )2、甲举枪向乙射击未打中,甲又后悔了,停止了继续射击,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3、盗窃犯把从甲处窃得的电视机又悄悄放回家处,是犯罪中止。

( )4、只要实施了自动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便应视为犯罪中止。

()5、某盗窃犯将他人的手提电脑(价值2万余元)偷回家,后经其妻规劝,又悄

悄放回原处,其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犯罪中,属于刑法理论上所称危险犯的是()。

A、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B、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侮辱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2、甲将乙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家人规劝甲悔悟,在乙未发觉的情况下将彩电悄悄

送回原处,甲的行为属()。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3、下列()是结果加重犯。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仿造货币罪

D、妨害作证罪

4、甲欲杀乙,将乙打昏后,误认为乙已死亡,为毁灭罪证,将乙抛入河内,后经解剖证

明乙是被水淹死的,甲认为乙是被自己打死的。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

5、李某因赌博受到领导批评后,萌生报复之念,欲将单位仓库焚烧。一日拂晓,李某

潜入库房,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窗外似有人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的行

为属于()。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

※6、故意杀人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罪 D、状态犯

7、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

行为()。

A、故意杀人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犯罪中止

D、意外事件

8、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应当以()为构成既遂的标准、

A、被煽动者进行活动造成严重后果

B、被煽动者从事所煽动的活动

C、煽动者实施

煽动行为

※9、甲某实行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煽动,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自称是犯罪

未遂,法院认定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A、结果犯 B、危险犯 C、

行为犯

10、某乙因琐事与其妻争吵,被其妻抓伤面部,盛怒之下将毒鼠药偷偷投入其妻的饮食内,其妻食后中毒,痛苦万状,某乙追悔不已,速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某乙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防卫过当

D、意外事件

※11、一日晚九时许,某甲躲在胡同口的暗处,将一女孩打倒在地,夺去她的提包,拔腿欲逃,突然发现倒地的女孩是其同事的女友,便立即将女孩扶起,口称“开玩笑”,并将提包还给女孩。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2、甲投毒杀害其妻乙,乙中毒后昏迷。甲急送乙去医院抢救,经抢救脱离危险。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D、意外事件

※13、对于中止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免除或者减速轻处罚

C、应当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免除刑事处罚

14、甲C与丙有仇,意图杀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丙住处,准备杀丙。途中,甲忽觉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第二天,因邻居告发,甲被抓获归案。问: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中止,还是犯罪预备?请选择一正确答案()。

A、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的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疼痛难忍,才使其杀人行为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得遂,故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B、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准备杀人,但在去杀人途中因肚子疼而自动返回,他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停止犯罪的,并不是被迫停止,因此,其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C、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故意,且开始了杀人的准备行为。思虑前往杀丙,这还是处于杀人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达到着手实行的阶段;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自动停止的。故甲的行为只能是犯罪预备※※15、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6、甲带匕首准备去杀乙,但在去乙家的路上,忽然肚子疼,便回到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17、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A、从轻处罚

B、从轻、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8、对于预备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比照未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构成的个数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犯罪结果的个数

刑法练习题

行为 1、 考点:作为义务 解析: A、甲只是负有报警义务,并没有救火义务,而且等价性程度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 B、乙带小孩出去玩儿,对小孩的人身安全便负有保护义务 C、丙构成不作为犯罪,但根据等价性,丙构成遗弃罪,而非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在客观上,丁撞到刘某便有救助义务,但是即使再努力,刘某还是会死,表明没有结果回避可能性,那么丁的不救助不够成不作为犯罪。在主观上,事故的发生对丁而言是意外事件,从这个角度看丁对刘某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E、季某故意不将蜡烛放稳这个先行行为产生了危险,季某就负有消除危险的义务。季某故意不消除并造成火灾,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是指该犯罪行为既不是作为犯,也不是不作为犯,而是二者的结合。抗税罪便是如此。)错放蜡烛行为虽然是作为,但该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行为,只是一种先行行为。 答案:BCE 2、 考点: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 解析: A、季某将人推倒水中淹死,属于作为的杀人 B、成年兄妹之间,夫妻之间没有监管关系,丈夫对妻子(税务局长)的滥用职权、贪污等行为没有阻止的义务。如果不阻止,不够成这些犯罪的不作为的帮助犯 C、季某的先行行为产生作为义务,如果不履行作为义务就构成不作为犯罪,乙的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D、甲乙均有作为义务,甲的作为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的义务,也即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乙的作为义务来源于职务、业务规定的义务 E、成立故意不作为犯罪,要求行为人对产生作为义务的基础事实有认识,也要求对存在作为义务有认识。如果没认识到,就可能构成过失的不作为犯罪。在判断行为人有无认识到的时候,可根据一般人的认识能力来衡量。一般而言,一般人只要认识到是自己的小孩、妻子、父母,就会认识到有救助的义务。行为人的狡辩无效。题中丈夫认识到对方在法律上仍是自己的妻子,那么就会认识到对妻子有救助的义务。其所谓没有认识到这种救助义务,只是一种辩解。所以丈夫仍然构成故意的不作为犯。 F、在法律上,甲对母亲有救助义务,但对女友没有救助义务。甲对母亲应当救助、能够救助而不救助,构成不作为犯,但对女友因为没有救助义务,所以不构成不作为犯。当然如果甲符合一些犯罪排除事由例如紧急避险、义务冲突等,则甲不救助母亲也不构成犯罪。但是,题干设定的是不存在排除犯罪事由。应注意的是,如果将题干改为母亲与老婆,则性质不同。在法律上丈夫对老婆也有救助义务。媒体热议该题时,没有注意老婆和女友在法律上的区别。日常生活玩笑常说:“母亲和老婆落水,先救谁?”而非“母亲和女友落水,先救谁?”前者很难回答,后者应该不难回答。 G、作为犯罪是积极地制造危险。不作为犯罪是有义务消除危险而消极的不消除。甲对乙的作为犯罪。加对丙具有作为义务也即制止的义务,作为义务来自于甲的先行行为,也即投毒沙乙的行为。甲就在现场,具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却不履行,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BDFG 模拟练习题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刑法试题库大全

《刑法》试题库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反映的意志,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的阶级性质所决定。 ※2、我国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和 B、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C、总则和分则 ※2、下列()没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3、我国刑法第91条至99条是对“公共财产”等规范含义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所做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5、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直接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语义加以注释说明的是()。 A、论理解释 B、学理解释 C、文理解释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文字解释 D、论理解释 E、学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 __, ________ 和。 ※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___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实事求是 B、罪刑法定 C、罪刑相适应※ 2、甲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2020蒋四金刑法专题讲座配套练习题

专题一包容评价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10205】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成立故意犯罪,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B.成立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物品的淫秽性 C.成立奸淫幼女,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被害人可能是幼女 D.成立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对方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没有认识到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不成立任何犯罪 2【08020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3【120205】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 A.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B.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 4【150216】甲以伤害故意砍乙两刀,随即心生杀意又砍两刀,但四刀中只有一刀砍中乙并致其死亡,且无法查明由前后四刀中的哪一刀造成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都应认定为一个故意杀人罪既遂 B.不管是哪一刀造成致命伤,只能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既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 C.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应推定是后两刀中的一刀造成致命伤,故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 D.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虽可分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未遂,但杀人与伤害不是对立关系,故可按故意伤害(致死)罪处理本案 5【170207】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欺骗乙望风,构成间接正犯。间接正犯不影响对共同犯罪的认定,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乙企图帮助甲实施盗窃行为,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故对乙应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未遂论处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两人虽然罪名不同,但仍

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出guo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xx司法考试刑法多选题专项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的更新。 1.关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承担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社会组织的成员乙得知记者张某要揭发该黑社会组织的罪行,便自作主张杀害了张某。事后,黑社会组织首要分子甲极力夸奖乙的行为。甲不应对乙杀害张某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甲指示其成员实施盗窃行为。该集团的三名成员在实施盗窃行为的过程中转化为抢劫。甲不应对三名成员的罪行承担责任 C.抢劫集团的首要分子甲,事先只是确定、指示其成员实施抢劫财物的行为。一段时间后,其成员乙、丙为了勒索财物,实施了绑架行为。事后,甲在集团内部“夸奖”乙、丙的行为。时隔不久,其他集团成员因为甲“赞成”绑架也实施了绑架行为。虽然首要分子甲对乙、丙的绑架罪不承担责任,但对于其他成员后来实施的绑架行为应当承担责任。 D.盗窃集团的首要分子指示成员实施盗窃行为,而没有限定盗窃的目标等内容,集团成员盗伐林木时,首要分子仍然对该盗伐林木的犯罪承担责任。同样,集团成员盗窃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首要分子也应对盗窃危险物质罪承担责任。

正确答案:CD 2.朱某、鹿某事先预谋杀人后勒索钱财。朱某、鹿某将女大学 生陈某骗至某镇大沙河边,杀害后掩埋。后以陈女被绑架为由,向其家中索款5万元。之后,朱某找到姐姐张某,谎称其和鹿某绑架了一人,为便于要钱,要求用张某的 * 办理一张银行 * 。张某便将本人的 * 交给了朱某。因银行要求本人亲自办理,张某又亲自去银行办 理了 * 。几天后,朱某再次找到张某,让其在 * 里存一部分钱,以免索要来的钱数额太大存入空白卡上引起怀疑。张某便将自己的6000元存入了此卡。案发后三人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朱某、鹿某、张某三人构成绑架罪共犯 B.朱某、鹿某、张某三人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 犯 C.朱某、鹿某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还构成诈骗罪与敲 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应当与故意杀人罪进行数罪并罚 D.张某与朱某、鹿某二人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CD 3.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 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第二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理论和上述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刑法分则练习题

刑法分则导学案 教师:郑迎平 一、单项选择题 1.彭某入室盗窃,窃得电磁炉后被主人方某发现,方某一直追到大街上。彭某与方某厮打,彭某被打倒在地,扔下电磁炉逃跑。对彭某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盗窃罪既遂论处 B. 以抢劫罪既遂论处 C. 以抢劫罪未遂论处 D. 以抢劫罪中止论处 1.【答案】C 【解析】彭某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由于被迫放弃财物,属于抢劫罪未遂。盗窃罪虽然既遂,但是由于转化为抢劫罪了,所以最终不能以盗窃罪既遂论处。 2.方某外表俊朗但游手好闲,喜欢沾花惹草,得知吴某(女)是位富家小姐,便追求吴某,自称自己是某高官的儿子。吴某很快喜欢上方某,并给方某送了许多贵重礼物。两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方某感到厌烦便离吴某而去。方某的行为属于() A. 诈骗罪 B. 招摇撞骗罪 C. 侵占罪 D. 无罪 2.【答案】D 【解析】方某没有非法占有钱财的目的,不构成诈骗罪。方某只是冒充高干子弟,但没有冒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构成招摇撞骗罪。所以,方某无罪。 3.孙某(男,15周岁)与李某(女,12周岁)谈恋爱。在恋爱期间两人发生了性行为,双

方家长得知后杜绝了两人来往。对孙某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 A. 构成强奸罪,属于奸淫幼女 B. 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双方是自愿的 C. 不构成强奸罪,因为孙某的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 D. 构成强奸罪,但不需刑罚处罚 3.【答案】C 【解析】根据2006年最高法院《未成年人的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孙某不构成犯罪。B 项的错误之处在于,孙某不构成强奸罪的理由不是因为双方是自愿的。 4.甲男与乙女恋爱7年,甲男提出分手,乙女坚决不同意。某日在同居屋内,乙女对甲男说:“你要真的抛弃我,我就上吊自杀!”甲男:“你总是这么吓我!我倒要看看!”乙女无奈便上吊。甲男不予抢救反而锁门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男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B. 甲男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C. 甲男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 甲男构成遗弃罪 4.【答案】A 【解析】甲男与乙女争吵时,乙女要自杀,甲男对乙女的自杀产生教唆促进作用,这种先行行为产生了作为义务,而且能够救助不予救助,并锁门排除他人救助,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5.赵男与林女结婚,但对林女与前夫所生男孩小明心生厌恶,认为小明是他追求美好生活

刑法学试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试卷代号:8637 座位号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2015年6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犯罪构成 2、疏忽大意的过失 3、行贿罪 4、洗钱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 性、 性、 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原则、 、 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 、 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 。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 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 和 。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对死亡结果 。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实施渎职行为和 的渎职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 遗弃罪 B 抢劫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 B 哑巴人 C 盲人 D 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 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白手起家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 中国公民 B 外国公民 C 无国籍人 D 反动组织

刑法练习题集前十章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 刑法 2 立法解释 3 司法解释 4 论理解释 5 限制解释 6 扩展解释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于1997年修订的刑法的生效方式是 () 。 A 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B 公布之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 C 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2 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下列哪种刑事法律? () A 刑法立法解释 B 单行刑法 C 刑法修正案 D 附属刑法 3 我国《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 。 A 对前段的补充 B 前段的递进 C 前段的例外 D 对前段的限制 4 立法解释是 () 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最高法院 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 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 。 A 历史解释 B 当然解释 C 限制解释 D 扩张解释 (二)多项选择题 1 广义上的刑法包括 () 。 A 刑法典 B 单行刑法 C 附属刑法 D 刑法修正案 2 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主体包括 () 。 A 最高人民法院 B 公安部 C 最高人民检察院 D 司法部 3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 。 A 刑法调控范围的广泛性

B 鲜明的阶级性 C 刑法强制手段的严厉性 D 稳定性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条的规定,我国刑法的具体任务包括 () 。 A 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 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 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 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ZK)〗 5 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 。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ZK)〗 6 从解释的方法上来划分,刑法的解释可分为 () 。 A 学理解释 B 文理解释 C 论理解释 D 立法解释 7 我国《刑法》第99条规定:“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都包括本数在内。”这属于 () 。 A 司法解释 B 文理解释 C 立法解释 D 论理解释 三、简答题 1 我国刑法的任务。 2 刑法解释的种类。(考研) 四、论述题 1 论述刑法的性质。 2 《刑法修正案(三)》对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新规定及评析。(考研)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 罪刑法定原则(考研) 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考研) 3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二、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和承担的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司考)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刑法学试题库

《刑法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刑法典为(B ) A、广义刑法 B、狭义刑法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了( 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所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是(A ) A、作为 B、不作为 4、违抗军令罪是属于( A )的罪名。 A、军人违反职责罪 B、危害国防利益罪 5、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BD ) A、法定化 B、实定化 C、公平化 D、明确化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有( BC) A、犯罪目的 B、自首 C、立功 D、有悔罪表现 7、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 ACD ) A、3人以上 B、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C、为了共同实施犯罪而成立 D、有固定的组织 8、孙某因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3年又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 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下列哪些做法对孙某不能适用?( AC ) A、假释 B、减刑 C、缓刑 D、暂予监外执行 9、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D)。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0、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什么(C) A、在行使职权时超越职权 B、不正确地行使职权 C、不履行职责或者在履行职责时粗心大意 D、在行使职权时超越权限或者不正确地行使职权 11、下列哪个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B)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 B、乙强奸妇女,引起某女自杀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

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人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12、下列哪些犯罪要求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D) A、放火罪 B、爆炸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交通肇事罪 13、我国刑法规定,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C) A、追诉期限延长1倍 B、追诉期限延长2倍 C、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D、追诉时效中断 14、与下列哪些组织机构相勾结构成背叛国家罪中的勾结“外国”(AB) A、外国政府 B、外国敌对势力 C、境外的法轮功组织 D、台独分子 15、有下列情况的假释犯,应依法撤销假释(ABCD) A、发现其还有其他罪行没有判决的 B、在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 C、不按规定向监督机关汇报自己活动情况的、 D、擅自迁往它市居住的 16、下列哪种情况属于重大立功表现(ABD) A、检举、揭发甲某杀人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B、甲与乙入户抢劫后,甲自动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乙,经查乙是该案的主犯 C、甲在同室关押的罪犯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其逃脱的 D、甲检举乙贪污单位100万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17、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ABCD)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不法侵害人自动终止侵害 C、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18、王某乘坐我国船舶经过新加坡时与邻座一乘客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掏出一三角刮刀,猛地向该乘客刺去,遂将邻座刺死,张某的行为(B )。 A、适用新加坡刑法 B、适用中国刑法 C、可适用中国刑法,也可适用新加坡刑法 D、适用第三国刑法 19、依照刑法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D) 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 20、下列哪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C) A、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蔽,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B、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

刑法练习题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罪刑法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B) 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严格解释刑法,因此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也是不允许的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C.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以及相对确定的法定刑,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对明确性的要求 2.以下关于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说法正确的有(B) A. A国公民甲在我国购买了杀人用的绳子、刀具,到A国境内杀害了另一A国公民乙,由于杀人行为发生在A国,故对于甲的杀人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 B.A国公民甲乘坐中国游轮旅游,当该轮船停泊于B国港口后,甲因与同船C国公民乙争吵而在船上将杀害,B国虽已对甲定罪判刑,我国仍可对该案进行管辖 C.我国军人甲在A国对A国公民乙进行侮辱,该行为按我国刑法虽构成犯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在A国不认为是犯罪,则对于甲的行为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进行追究D.A国公民甲在公海上对B国船只实施海盗行为,被我国军舰捕获,对于此案我国只能引渡(或移交)给A国或B国,不能直接起诉 3.以下关于刑事责任年龄,说法正确的有(D) A.甲在16周岁生日当天实施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则应当对甲追究刑事责任 B.15周岁的乙,在绑架中过失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则对乙应当追究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C.张某(20周岁)教唆丙(15周岁)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则对张某与丙都应追究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刑事责任 D.丁在75周岁生日的第二天(2011年5月2日)过失致人死亡,则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以下哪项情形中行为人甲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罪(D)A A.甲重男轻女,将年仅1岁的女儿乙抱到火车站,放在长椅上后匆匆离开。因为天冷,等警察发现女孩乙将其送到医院时,女孩已经死亡 B.住在高楼上的甲因疏忽大意朝楼下扔砖头造成乙头部受重伤,甲下楼查看后不予救治慌乱逃走,后乙伤重死亡,经鉴定证明即使甲及时救治乙亦无存活可能性 C.5岁小男孩乙独自外出时掉入路边水沟中,因不会游泳而挣扎呼救,路人甲经过驻足观望,虽甲会游泳且救助也较便利,但不实施救助,见乙沉入水中离开 D.乘客乙在乘坐公交车时割腕自杀,公交车司机甲没有将乙送往医院救治,当其他乘客打电话报警,救护车赶来救治时,因救治不及时乙死亡 5.以下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甲在公园为争一个座位而和素不相识的乙发生争吵,在相互扭打过程中,甲推了乙一掌,后者倒地后因诱发脑溢血、心脏病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 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

刑法学习题库与答案

一、判断正误(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 2.凡在我国领域以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 ) 3.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只要某一行为不违反刑法,即使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得以犯罪论处。( ) 4.犯罪构成要件是指与犯罪有关的一切主客观事实特征的总和。( ) 5.犯罪对象是社会关系的物质体现或承担者,因此,与犯罪客体一样,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 6.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所有犯罪而言,都非必要要件。( ) 7.对已满14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无论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有多严重,都必须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8.间接故意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都以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为构成要件。( ) 9.犯罪时未满18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包括不得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 ) 10.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揭发同案犯或供述其共同犯罪行为的,构成立功。( ) 11.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应当一律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条。( ) 12.无论是否参加间谍组织,只要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都构成间谍罪。( ) 13.对放火罪而言,只要着手实施了放火行为,将目的物点燃,使公共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即使没有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应视为放火罪既遂。( ) 1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但未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刑。( ) 15.强奸罪的对象既可以是14周岁以上的妇女,也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 ) 16.甲某路见乙某酒醉,心生歹意,趁机将乙某包内1000元取走,甲某属于以其他强制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应以抢劫罪论处。( ) 17.对传授犯罪方法的,应以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追究刑事责任。( ) 18.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 ) 19.因被勒索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对行贿人,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20.徇私枉法罪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 二、单项选择(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用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2.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刑法学试题库

《刑法学试题库 ——简答题部分》

1、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2、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3、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4、无限防卫权的构成条件。 5、数罪并罚的原则。 6、主犯的刑事责任。 7、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条件。 8、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来源。 9、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 10、刑法空间效力上的一般原则。 11、如何正确认定放火罪与以放火为手段的故意杀人罪的本质区别。 12、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犯罪具有哪些特征。 13、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14、如何区分爆炸罪与破坏交通设备罪的界限。 15、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 16、如何准确把握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17、正确掌握投毒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8、如何正确认定票据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的本质区别。 19、正确处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0、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21、如何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22、如何正确认定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23、如何准确把握妨害清算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24、正确掌握罪的虚报注册资本犯罪构成特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5、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客观方面有什么特点。 26、如何正确认定故意杀人(未遂)罪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本质区别。 27、正确处理非法拘禁罪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28、诬告陷害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29、如何区分侮辱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30、如何正确认定遗弃罪的主观方面。 31、如何准确把握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要件。 32、正确掌握强奸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3、如何正确认定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本质区别。 34、正确处理职务侵占罪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5、挪用单位资金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36、如何区分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37、如何正确认定破坏生产经营罪的主观方面。 38、普通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有何区别。 39、如何理解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40、销售假药罪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41、何为间接走私。 42、斡旋受贿有什么犯罪特点。 43、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44、胁从犯的概念与刑事责任。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 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 C: 行政法D: 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 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 C: 特别法D: 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 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 答案: C 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 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 C: 18周岁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 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 三年B: 四年 C: 五年D: 十年 答案: C 试题1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 A: 一般主体B: 国家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D: 国家机关 答案: C 试题1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C 试题13: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伤害B: 过失伤害 C: 正当防卫D: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答案: D 试题1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年。 A: 五B: 十 C: 十五D: 二十 答案: B 试题15:《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 A: 5日B: 10日 C: 15日D: 20日 答案: B 试题1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A: 徇私舞弊罪B: 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D: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