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第一节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基本原理】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经典的方法,即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两种近年普遍使用起来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与二辛可宁酸法(BCA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因为一种蛋白质溶液用这几种方法测定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每种测定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①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②蛋白质的性质;③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④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Lowry法:蛋白质与碱性铜溶液中的二价铜离子络和使得肽键伸展,从而使暴露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碱性铜条件下与磷钼钨酸反应并产生深蓝色,在750nm有最大光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液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在测定时需使用同种蛋白质作标准。

Bradford法:蛋白质与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使得染料最大吸收峰从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由棕黑色变为蓝色。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反应液595nm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反应蛋白量成正比,测定595nm处吸光度的增加即可进行蛋白定量。

BCA (Bicinchoninic

acid)法:二价

铜离子在碱性

的条件下,可以

被蛋白质还原

成一价铜离子

(Biuret

reaction)并与

BCA相互作用

产生敏感的颜

色反应。两分子

的BCA螯合一

个铜离子,形成

紫色的反应复

合物。该水溶性

的复合物在

562nm处显示

强烈的吸光性,

吸光度和蛋白

浓度在广泛范

围内有良好的

线性关

0.118 0.05

0.154 0.1

0.213 0.2

0.283 0.3

0.329 0.4

0.404 0.5

第二节SDS-PAGE电泳

【基本原理】

SDS-PAGE电泳技术(SDS polyacrylamede gel electrophoresis)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当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SDS后,则蛋白质分子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大小,其它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能破坏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其它物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氢键和疏水键)。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的存在下,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打开并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蛋白质分子或其亚基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复合物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这就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蛋白质-SDS复合物在溶液中的形状像一个长椭圆棒。椭圆棒的短轴对不同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基本上是相同的,但长轴的长度则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成正比,因此这种复合物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椭圆棒的长轴长度即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SDS-PAGE不仅可以分离鉴定蛋白质,而且可以根据迁移率大小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试剂配制】

1.10%SDS:10g SDS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50℃水浴下溶解,室温保存。

2. 1.5mol/L Tris-HCl(pH8.8):Tris-base 45.43g,加入200ml去离子水溶解后,

用浓盐酸调pH至8.8,加去离子水定容至250ml,高温灭菌后室温下保存。3. 1.0mol/L Tris-HCl(pH6.8):Tris-base 30.29g,加入200ml去离子溶解后,

用浓盐酸调pH至6.8,加去离子水定容至250ml,高温灭菌后室温下保存。4.电泳缓冲液:Tris-base 3.03g,Glycine 18.77g,SDS 1g,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溶解后定容至1L,室温保存。

5.5×Loading buffer:50%甘油,250 mM Tris-HCl(pH

6.8),10% β-巯基乙

醇,2.5‰溴酚蓝,10% SDS。混匀后,分装于1.5ml离心管中,4℃保存。6.10%过硫酸胺(AP):0.1g过硫酸胺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4℃保存,保存

时间为2周。

7.四甲基乙二胺(TEMED):分装少量原液于棕色瓶,4℃避光保存。

8.30% Acr/Bic(37.5:1):丙烯酰胺(Acr)29.2g,甲叉双丙烯酰胺(Bic)0.8g,

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于37℃下充分溶解并定容至100ml,4℃保存。

注意:Acr/Bic均具有毒性,易吸附和积累,应戴手套进行操作。

9.凝胶脱色液:500ml乙醇,100ml冰醋酸,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L,室温保存。

10.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染色液:0.1g考马斯亮蓝G250溶解于100ml脱色液中,

混匀后滤纸过滤去除颗粒性物质,置于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11.凝胶保存液:450ml脱色液中加入50ml甘油,混匀后室温保存。

12.SDS-PAGE浓缩胶(5% Acrylamide)配方:

13.分离胶配方

【操作步骤】

一、凝胶的配制与电泳

(1)凝胶配制与上样

1.玻璃板对齐后放入夹中卡紧。然后垂直卡在架子上准备灌胶。

2.配制10%浓度的分离胶,加入TEMED后立即摇匀即可灌胶。灌胶时使

胶沿玻璃板流下以免胶中有气泡产生,待灌入2/3的分离胶后应立即封

胶,用水饱和的异丁醇或异戊醇,也可以用0.1%的SDS。

3.胶充分凝固就可倒去胶上层水并用吸水纸将水吸干。

4.配制5%浓度的浓缩胶,将剩余空间灌满后立即将梳子插入浓缩胶中;

插梳子时要使梳子保持水平,浓缩胶凝固的过程中要补胶1~2次。

5.待到浓缩胶凝固后,竖直向上轻轻拔出梳子,用水冲洗一下浓缩胶,将

其放入加有电泳缓冲液的电泳槽中。

6.取出含50μg蛋白样品与5×Loading buffer按比例充分混合,煮沸5min。

7.加足够的电泳液后用微量加样器贴壁上样,注意不要吸进气泡。

(2)电泳

1.以初始电压为80V进行电泳, 30min,样品进入分离胶后改为120~150V。

2.在溴酚兰泳动至距胶下缘约1cm时即可终止电泳(目的蛋白条带一般跑

过分离胶的1/3,可根据预染蛋白Marker调整电泳时间)。

二、考马斯亮蓝染色

1.电泳后的凝胶于染色液中振荡染色4h或40℃染色1h,然后用蒸馏水将凝

胶淋洗一次。

2.多次变换脱色液直至凝胶背景脱净为止,为加快脱色,可略加温度。

3.凝胶保存:脱去背景色的凝胶在保存液中浸泡30min,然后将凝胶放在

玻璃板上,用保存液浸湿玻璃纸包住凝胶在室温下干燥即可。

第三节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基本原理】

Western Blot中文一般称为蛋白质免疫印迹,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信息。

Western Blot与Southern印迹杂交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NC膜或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化学发光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试剂配制】

1.电转液:Tris-base 5.8g,Glycine

2.9g,SDS 0.37g,甲醇200 ml,去离子水

定容至1L,室温保存。

2.TBS:20mM Tris-HCl (pH7.4),150mM NaCl,室温保存;

3.TBST:即含0.05% Tween20的TBS缓冲液。

4.封闭液与抗体稀释液:均为含5%脱脂奶粉的TBST,溶解后4℃保存。

【操作步骤】

一、转膜

1.将PVDF膜在甲醇中浸泡3min,完全浸湿后置于入转膜液中。

2.将胶平铺于海绵上,按图示顺序铺上膜与每侧1~2张滤纸,注意用玻

璃棒逐出气泡,剪去滤纸与膜的过多部分。

从负极(黑色板)依次铺海绵-滤纸(3层)-胶-PVDF膜-滤纸(3层)。

3.将夹子放入转移槽中,要使夹子的黑面对转移槽的黑面,夹的白面对红

面。

4.将转移槽置于冰水混合物中,300mA,1.5h(同时放入冰袋,外面包冰)。

5.以预染蛋白Marker观察转移效果。

注意:①转移液含甲醇,操作时要戴手套;②整个操作均在转移液中进行,要不断的擀去气泡;③膜两边的滤纸不能相互接触,接触后会发生短路;④注意转膜时电极方向是“膜正胶负”。

二、免疫反应

1.封闭:将PVDF膜从电转槽中取出,去离子水与TBST稍加漂洗,浸没

于封闭液(脱脂奶粉5%)中缓慢摇荡2h。

传统上有两种封闭液:脱脂奶粉或BSA,脱脂奶粉成本低但不能用于磷酸化蛋白(因脱脂奶粉含有酪蛋白,该蛋白本身就是一种磷酸化蛋

白),使用脱脂奶粉会结合磷酸化抗体从而易产生高背景。某些抗体用

BSA封闭时因不明原因可能会产生比脱脂奶粉更强的信号。

2.结合一抗:将β-Actin一抗(兔抗人、鼠)用封闭液稀释至适当浓度(1:

2000),室温下作用2h或4℃过夜。

3.洗涤:TBST漂洗PVDF膜后再浸洗三次,每次5~10 min。

4.结合二抗:按适当比例(1:5000)稀释HRP标记的二抗(羊抗兔),

室温作用2h。

5.洗涤:TBST漂洗膜后再浸洗2次,每次5~10 min。

二、DAB显色(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是过氧化物酶HRP (Peroxidase)的生色底物,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失去电子而呈现出颜色变化和积累,形成棕褐色不溶性产物。用于检测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其适用于蛋白质杂交和免疫化学,以及原位杂交染色等。

将配好的DAB直接滴加在目的片段位置,避光显色至

蛋白目的条带明显出现。将膜揭起置去离子水中漂洗后

放滤纸上晾干即可观察与扫描。

发光鉴定

Western blot检测系统中常用交联酶两大家族就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ECL或碱性磷酸酶AP-NBT/BICP。碱性磷酸酶很早就被用于检测系统-包括固定化抗原(WB)监测和核酸检测。但是做AP实验经常会遇到显色背景偏高的问题,所以就WB本身来说偏爱HRP的要比AP多。AP显色底物的生成物主要是蓝紫色,成像好,容易拍照。但是背景也偏高,整个显色过程更有技术性,有许多个人技巧在里面。如今由于HRP系统的化学发光系统已经不断改进,使得灵敏度不断提高,化学发光显色上与AP不相上下。就生色反应来说,AP显色得灵敏度还是比一般的HRP显色底物要高。

1. HRP-ECL发光法:

将A、B发光液按比例稀释混合。膜用去离子水稍加漂洗,滤纸贴角吸干,反贴法覆于A、B混合液滴上,熄灯至可见淡绿色荧光条带(5min左右)后滤纸贴角吸干,置于保鲜膜内固定于片盒中,迅速盖上胶片,关闭胶盒,根据所见荧光强度曝光。取出胶片立即完全浸入显影液中1-2min,清水漂洗一下后放在定影液中至底片完全定影,清水冲净晾干,标定Marker,进行分析与扫描。

2. AP-NBT/BICP显色法:

每片NBT/BICP可溶解于30ml水中,使用前将一片分装在30个EP管中,每张3×9cm的膜取一管配成1ml即可。将PBST或TTBS洗涤过的膜用去离子水稍加漂洗,滤纸贴角吸干,反贴法覆于NBT/BICP溶液液滴上,并用不透明物体(如报纸)遮挡光线,显色20s后每10s观察一次,至条带明显或有本底出现时将膜揭起置去离子水中漂洗后放滤纸上晾干即可观察与扫描。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蛋白质的提取与检测 第一节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基本原理】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经典的方法,即定氮法、双缩脲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两种近年普遍使用起来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与二辛可宁酸法(BCA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并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蛋白质,因为一种蛋白质溶液用这几种方法测定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每种测定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法时应考虑:①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②蛋白质的性质;③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④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 Lowry法:蛋白质与碱性铜溶液中的二价铜离子络和使得肽键伸展,从而使暴露出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碱性铜条件下与磷钼钨酸反应并产生深蓝色,在750nm有最大光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反应液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在测定时需使用同种蛋白质作标准。 Bradford法:蛋白质与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使得染料最大吸收峰从465nm变为595nm,溶液的颜色由棕黑色变为蓝色。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反应液595nm处吸光度的变化量与反应蛋白量成正比,测定595nm处吸光度的增加即可进行蛋白定量。

BCA (Bicinchoninic acid)法:二价 铜离子在碱性 的条件下,可以 被蛋白质还原 成一价铜离子 (Biuret reaction)并与 BCA相互作用 产生敏感的颜 色反应。两分子 的BCA螯合一 个铜离子,形成 紫色的反应复 合物。该水溶性 的复合物在 562nm处显示 强烈的吸光性, 吸光度和蛋白 浓度在广泛范 围内有良好的 线性关 0.118 0.05 0.154 0.1 0.213 0.2 0.283 0.3 0.329 0.4 0.404 0.5 第二节SDS-PAGE电泳 【基本原理】

提取蛋白的常规方法

1、原料的选择 早年为了研究的方便,尽量寻找含某种蛋白质丰富的器官从中提取蛋白质。但至目前经 常遇到的多是含量低的器官或组织且量也很小,如下丘脑、松果体、细胞膜或内膜等原材料, - 105 -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Protein Extraction and Preparation 因而对提取要求更复杂一些。 原料的选择主要依据实验目的定。从工业生产角度考虑,注意选含量高、来源丰富及成 本低的原料。尽量要新鲜原料。但有时这几方面不同时具备。含量丰富但来源困难,或含量 来源均理想,但分离纯化操作繁琐,反而不如含量略低些易于获得纯品者。一般要注意种属 的关系,如鲣的心肌细胞色素C 较马的易结晶,马的血红蛋白较牛的易结晶。要事前调查 制备的难易情况。若利用蛋白质的活性,对原料的种属应几乎无影响。如利用胰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的活性,用猪或牛胰脏均可。但若研究蛋白质自身的性质及结构时,原料的来源种属 必须一定。研究由于病态引起的特殊蛋白质(本斯.琼斯氏蛋白、贫血血红蛋白)时,不但 使用种属一定的原料,而且要取自同一个体的原料。可能时尽量用全年均可采到的原料。对 动物生理状态间的差异(如饥饿时脂肪和糖类相对减少),采收期及产地等因素也要注意。 2、前处理 a、细胞的破碎 材料选定通常要进行处理。要剔除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如不能立即进行实验,则应冷 冻保存。除了提取及胞细外成分,对细胞内及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分离提取均须先 将细胞破碎,使其充分释放到溶液中。不同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其细胞破坏难 易不一,使用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如动物胰、肝、脑组织一般较柔软,作普通匀浆器磨研即 可,肌肉及心组织较韧,需预先绞碎再制成匀桨。 ⑴机械方法 主要通过机械切力的作用使组织细胞破坏。常用器械有:①高速组织捣碎机(转速可达 10000rpm,具高速转动的锋利的刀片),宜用于动物内脏组织的破碎;②玻璃匀浆器(用两 个磨砂面相互摩擦,将细胞磨碎),适用于少量材料,也可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等,两面间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蛋白质种类很多,性质上的差异很大,既或是同类蛋白质,因选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别也很大,且又处于不同的体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适用各类蛋白质的分离。但多数分离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基本手段还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质均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溶于乙醇、丙酮及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及纯化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与酶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蛋白分子中非极性疏水基团与极性亲水基团的比例,其次取决于这些基团的排列和偶极矩。故分子结构性质是不同蛋白质溶解差异的内因。温度、pH、离子强度等是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界条件。提取蛋白质时常根据这些内外因素综合加以利用。将细胞内蛋白质提取出来。并与其它不需要的物质分开。但动物材料中的蛋白质有些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体液(如血浆、消化硫等)中,可以不必经过提取直接进行分离。蛋白质中的角蛋白、胶原及丝蛋白等不溶性蛋白质,只需要适当的溶剂洗去可溶性的伴随物,如脂类、糖类以及其他可溶性蛋白质,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溶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经细胞破碎后,用水、稀盐酸及缓冲液等适当溶剂,将蛋白质溶解出来,再用离心法除去不溶物,即得粗提取液。水适用于白蛋白类蛋白质的抽提。如果抽提物的pH用适当缓冲液控制时,共稳定性及溶解度均能增加。如球蛋白类能溶于稀盐溶液中,脂蛋白可用 稀的去垢剂溶液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洋地黄皂苷(Digitonin)溶液或有机溶剂来抽提。其它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通常用稀碱溶液抽提。 蛋白质类别和溶解性质 白蛋白和球蛋白: 溶于水及稀盐、稀酸、稀碱溶液,可被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真球蛋白 : 一般在等电点时不溶于水,但加入少量的盐、酸、碱则可溶解。拟球蛋白: 溶于水,可为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 醇溶蛋白: 溶于70~80%乙醇中,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 壳蛋白: 在等电点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酸、稀碱溶液 精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 组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 硬蛋白质: 不溶于水、盐、稀酸及稀碱 缀合蛋白(包括磷蛋白、粘蛋白、糖蛋白、核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金属蛋白、黄素蛋白和氮苯蛋白等) : 此类蛋白质溶解性质随蛋白质与非蛋白质结合部分的不同而异,除脂蛋白外,一般可溶于稀酸、稀碱及盐溶液中,脂蛋白如脂肪部分露于外,则脂溶性占优势,如脂肪部分被包围于分子之中,则水溶性占优势。 蛋白质的制备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涉及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很广。近年来虽然有了不改进,但其主要原理仍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于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 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电泳、超离心、超滤等。由于蛋白质不能溶化,也不能蒸发,所能分配的物相只限于固相和液相,并在这两相间互相交替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方法可按照分子大小、形状、带电性质及溶解度等主要因素进行分类。按分子大小和形态

蛋白质提取及纯化

蛋白质提取及纯化 提取蛋白质的当天早晨去后把高速离心机和超高速离心机都打开冷却 1、前一天晚上用Resuspension Buffer重悬4L菌体,然后离心于4C保存,第 二天使用。 2、用少量预冷的Resuspension Buffer重悬细菌,1 protease inhibitor tablets(EDTA Free),1mM PMSF, 然后用玻璃Homogenizer做均一化处理,将总体积调至80ml; 3、High Pressure Homogenizer破壁,特别注意样品一定要在不加压力的情况 下运行一个循环(2min);然后1200bar,6min三个循环,整个过程冰水冷却; 4、DNaseI处理:加入2.5mg DNaseI,10mM MgCl2, 室温处理30min; 5、 11.000rpm,4℃,15min; then 11.000rpm,4℃,15min; 6、 1mM PMSF, 45.000rpm,4℃,90min; 7、用Resuspension Buffer洗两次以除去可溶性的蛋白质,然后预热分光光度 计; 8、用3-4ml Binding Buffer重悬Membrane pellets,动作一定要轻缓,重悬 后的总体积不超过8ml,取出300ul测定OD800和OD850(以OD850为准),测定时候是逐步稀释,每次吸光值小于1; 9、调整OD850≤30-50,在缓慢搅拌(速度一定要慢)的情况下逐滴加入30%的 LDAO使其终浓度达到0.5%,1mM PMSF,26℃黑暗条件下重悬1h,期间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10、45.000rpm, 4℃, 30min,注意观察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是否发生明显的变化。 Charge and Equilibrate Resin (1)用蒸馏水冲洗柱子以除去20%酒精,注意不要用buffer,1ml/min,至紫外 吸收和电导稳定; (2)用0.1M NiSO4 Charge Resin,1ml/min,10倍柱体积,尽量使得紫外吸收 和电导稳定; (3)用蒸馏水冲洗,1ml/min,至紫外吸收和电导稳定;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 蛋白质提取与制备蛋白质种类很多,性质上的差异很大,既或是同类蛋白质,因选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别也很大,且又处于不同的体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适用各类蛋白质的分离。但多数分离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基本手段还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质均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溶液中,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溶于乙醇、丙酮及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及纯化蛋白质和酶。 蛋白质与酶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蛋白分子中非极性疏水基团与极性亲水基团的比例,其次取决于这些基团的排列和偶极矩。故分子结构性质是不同蛋白质溶解差异的内因。温度、pH、离子强度等是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界条件。提取蛋白质时常根据这些内外因素综合加以利用。将细胞内蛋白质提取出来。并与其它不需要的物质分开。但动物材料中的蛋白质有些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体液(如血浆、消化硫等)中,可以不必经过提取直接进行分离。蛋白质中的角蛋白、胶原及丝蛋白等不溶性蛋白质,只需要适当的溶剂洗去可溶性的伴随物,如脂类、糖类以及其他可溶性蛋白质,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溶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经细胞破碎后,用水、稀盐酸及缓冲液等适当溶剂,将蛋白质溶解出来,再用离心法除去不溶物,即得粗提取液。水适用于白蛋白类蛋白质的抽提。如果抽提物的pH用适当缓冲液控制时,共稳定性及溶解度均能增加。如球蛋白 类能溶于稀盐溶液中,脂蛋白可用 稀的去垢剂溶液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洋地黄皂苷(Digitonin)溶液或有机溶剂来抽提。其它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通常用稀碱溶液抽提。 蛋白质类别和溶解性质 白蛋白和球蛋白: 溶于水及稀盐、稀酸、稀碱溶液,可被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 真球蛋白: 一般在等电点时不溶于水,但加入少量的盐、酸、碱则可溶解。 拟球蛋白: 溶于水,可为5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 醇溶蛋白: 溶于70~80%乙醇中,不溶于水及无水乙醇 壳蛋白: 在等电点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易溶于稀酸、稀碱溶液 精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 组蛋白: 溶于水和稀酸,易在稀氨水中沉淀 硬蛋白质: 不溶于水、盐、稀酸及稀碱 缀合蛋白(包括磷蛋白、粘蛋白、糖蛋白、核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金属蛋白、黄素蛋白和氮苯蛋白等) : 此类蛋白质溶解性质随蛋白质与非蛋白质结合部分的不同而异,除脂蛋白外,一般可溶于稀酸、稀碱及盐溶液中,脂蛋白如

蛋白提取步骤

提蛋白及WB得步骤 整个过程细胞或蛋白都必须放冰上 准备工作:前一天准备:借钥匙、检查细胞裂解液相关试剂就是否充足、 当天准备:洗玻璃板、开紫外,冰块、碎冰、标记1.5ml 离心管及0。6ml离心 管、细胞刮板、开低温高速离心机 细胞裂解液配制: 1ml celllysis 10ul NP-40(离心机后) 25ul 焦磷酸钠 40ul NaF 1ul β—甘油磷酸 2 ul Na3VO4 1ul 蛋白酶抑制剂(用完即放回冰箱) 10ul PMSF(最后加,随加随用,有毒) 细胞裂解与收集 1.观察细胞状态,并准备提蛋白:吸走培养基、用PBS洗细胞两次(倾斜贴壁加PBS,左右轻轻 摇),倾斜贴壁吸走PBS。 2.将细胞盘拿到外间冰上,加裂解液(体积网上推荐:一般106加0。1ml ),冰上静置1-2min。 3.刮细胞:细胞刮板每次用之前拿水涮一涮,甩干,然后从中间到外面打圈刮,再从下往上,从 上往下全面刮,(刮得时候要迅速),最后用枪吸取裂解液至离心管、 细胞破碎 4.超声波破碎细胞:准备三个小烧杯,加满冰块,三个小夹子。(超声波破碎仪得铁棒不要碰到 离心管得壁与底部) 超声波设置: 工作功率5% 工作时间3min 开机时间15s,关机时间30s 温度0度, 报警温度1度 5.4℃、13000r/min,离心15min、(离心机用后一直保持打开得状态,) 蛋白保存 6.蛋白保存及分装:吸上清液至0。6ml离心管,涡旋、吸一半至另一个管中,涡旋。-80℃保 存。 注意事项:PMSF一定要现用现加,PMSF在水溶液中不稳定,30min内就会降解一半。样品处理超过1h,补加一次。 BCA测定蛋白浓度 1、测空白板,选差异较小得孔。 BCA测定法波长570,Bracford:595 2、标准蛋白得稀释(5mg/ul):分装1ml PBS来使用,稀释标准蛋白至0.5mg/ul。 取5ul标准蛋白+45ul PBS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蛋白质提取、纯化、鉴定的方法(二) 一、层析技术 1.离子交换层析的亲和洗脱这种技术结合了离子交换与亲和层析。如在某一pH时,目的蛋白质带正(负)电荷,用阳(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这一过程去除了很大一部分不吸附的杂蛋自。然后用该目的蛋白质的配体来洗脱,该配体特异性地结合目的蛋白质并使之洗脱,但不洗脱其他吸附的蛋白质,达到纯化的目的。注意,该配体需带有一定量的阴(阳)电荷,有效降低目的蛋白质与阳(阴)离子交换剂之间的电荷相互作用。 2.固相金属亲和层析重组蛋白质可在C-或N-端引入组氨酸标签,一般为6个组氨酸残基(His-tag)。这些组氨酸残基与过渡金属(transitionalmetals)Ni2+或Co2+形成配位键。用固相化的Ni2+或Co2+(如商品化的树脂,Ni-NTA)可吸附带有His-tag的重组蛋白质,用含有咪唑(imidazole)的缓冲液可洗脱重组蛋白质。注意,有些含有较多组氨酸的蛋白质也可与吸附剂结台,但较弱,因此可用低浓度的咪唑洗脱;在层析过程中不能引入金属螯合剂如EDTA;避免使用还原剂如DTT或DTE,但可用低浓度的巯基乙醇。 该技术也用于提取磷酸化的蛋白质。将螫合剂交联到树脂,螯合三价铁或三价镓,该亲和吸附剂可吸附混合物中的磷酸化的蛋白质。洗去不吸附的非磷酸化蛋白质后,用磷酸缓冲液即可将磷酸化蛋白质从该亲和吸附剂上洗脱。要注意的是酸性蛋白质也可被不同程度地吸附。 3.凝胶过滤该技术过去也被称为分子筛。构成凝胶的小珠(bead)中有大小不一的孔,分子量大的分子能进入较大的孔而不能进入小的孔,分子量小的则不仅能进入较大的孔也能进入小的孔,因此在层析过程中,小分子经过的路程较长而大分子经过的路程较短,如此就可分离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然而,分子量相近的蛋白质非常多,因此,用这种技术得到的蛋白质是分子量相近的混合蛋白质。然而这种技术在某些研究中很有用,如丙酮酸激酶M2(PKM2)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PKM2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单体、二聚体、四聚体,这三种形式的功能不同,若要鉴定细胞中PKM2的各种形式的量,先用凝胶过滤技术分离细胞裂解液中的PKM2的三种形式,之后用Western blot对每一种形式的PKM2做相对定量。 4.反相层析该技术是指用疏水固相的一种层析技术。“反相”是相对“正相”而言,正相是指亲水的固相如硅胶表面带有硅羟基(silanol group),硅羟基可与被分离的化台物相互作用,被分离的化合物的亲水性越强,则滞留在正相

蛋白质提取方法

蛋白质提取方法-------列举10种方法 一、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summer) 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3.5ml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 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 小时)。 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 4、提取上清夜,样品制备完成。 蛋白质提取液:300ml 1、1Mtris-HCl(PH8)45ml 2、甘油(Glycerol)75ml 3、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rdone)6g 这种方法针对SDS-PAGE,垂直板电泳! 二、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summer)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1、在液氮中研磨叶片 2、加入样品体积3倍的提取液在-20℃的条件下过夜,然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弃上清。 3、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0.07%的β-巯基乙醇),摇匀后离心(4℃8000rpm以上1 小时),然后真空干燥沉淀,备用。 4、上样前加入裂解液,室温放置30 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裂解液中,然后离心(15℃8000rpm 以上1小时或更长时间以没有沉淀为标准),可临时保存在4℃待用。 5、用Brandford法定量蛋白,然后可分装放入-80℃备用。 药品: 提取液:含10%TCA 和0.07%的β-巯基乙醇的丙酮 裂解液:2.7g 尿素0.2gCHAPS 溶于3ml 灭菌的去离子水中(终体积为5ml),使用前再加入1M 的DTT65ul/ml。 这种方法针对双向电泳,杂质少,离子浓度小的特点!当然单向电泳也同样适用,只是电泳的条带会减少! 三、组织:肠黏膜(newinbio) 目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应用TRIPURE 提取蛋白质步骤: 含蛋白质上清液中加入异丙醇:(1.5ml每1mlTRIPURE用量)倒转混匀,置室温10min 离心:12000 g,10min,4度,弃上清,加入0.3M盐酸胍/95%乙醇:(2ml每1mlTRIPURE 用量)振荡,置室温20min 离心:7500g,5 min,4 度,弃上清 重复0.3M盐酸胍/95%乙醇步2 次 沉淀中加入100%乙醇2ml 充分振荡混匀,置室温20 min 离心:7500g,5min,4度,弃上清吹干沉淀,1%SDS溶解沉淀 离心:10000g,10min,4度 取上清-20 度保存(或可直接用于WESTERN BLOT) 存在的问题:加入1%SDS 后沉淀不溶解,还是很大的一块,4 度离心后又多了白色沉定,SDS 结晶?测浓度,含量才1mg/ml左右。 解决:提蛋白试剂盒,另外组织大小适中,要碎,立即加2X BUFFER,然后煮5-10分钟,

蛋白质提取综合性实验

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 蛋白质的提取(沉淀法)和定量分析之 鸡蛋中卵清蛋白的提取和定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研究盐析沉淀和等电点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二、实验原理 1、沉淀法粗分离蛋白质[1][2] 沉淀法是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常用的一种经典方法,可分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蛋白质分子表面含有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基团与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故蛋白质在水溶液中能形成水化膜,增加了蛋白质水溶液和稳定性。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大量中性盐,导致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被中和,水化膜被破坏,最终引起蛋白质分子间相互聚集并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盐析作用。 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所带电荷数目不同,它们在蛋白质表面上的分布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将不同蛋白质盐析出来所需要的盐浓度也各异,盐析法就是通过控制盐的浓度,使蛋白质混合液中的各个成分分步盐析出来,达到粗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盐析法是1878年Hammarster首次使用的,可用作盐析的中性盐有过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硫酸铵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硫酸铵,硫酸铵在水中溶解度大,25℃可达4.1mol/L的浓度,化学性质稳定,溶解度的温度系数变化较小,价廉易得;分段效果较其他盐好,性质温和,即使浓度很高时也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球蛋白和白蛋白(卵清蛋白),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析出,而清蛋白则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才能析出。 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是可逆过程,由盐析获得的蛋白质沉淀,当降低其盐类浓度时,又能再溶解,因而可初步纯化蛋白质。 等电点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来分离具有不同等电点蛋白质的方法。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性质和数量因PH不同而变化,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它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 卵清蛋白的等电点为4.6-4.8,而球蛋的等电点是5.1。 2、蛋白质的测定 根据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Folin-酚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等。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因此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光吸收值(A280)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可用作定量测定。 由于核酸在280波长处也有光吸收,对蛋白质的测定有干扰作用,但核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60nm处,如同时测定260nm的光吸收,通过计算可能消除其对蛋白质测定的影响,因此溶液中存在核酸时必须同时测定280nm及260nm之光密度,方可通过计算测得

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一,蛋白质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一)水溶液提取法 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pH值 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盐浓度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

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度为10%,40度为6.6%)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一)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Western blot步骤实验蛋白提取及定量、相关试剂配制、电泳转膜及显色过程(全) (1)

Western blot实验蛋白提取及定量、相关试剂配制、电泳、转膜及显色过程步骤 高征 2014年6月

第一部分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抽提过程(碧云天试剂盒) 一、原理 在研究细胞时经常要研究细胞的不同组份,而研究得最多的两个细胞组份就是细胞核和细胞浆。分离细胞核蛋白和细胞浆蛋白,不仅可以用于研究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而且很多时候分离出来的核蛋白可以用于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例如EMSA(也称gel shift),footprinting等。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盒(Nuclear and Cytoplasmic Protein Extraction Kit)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方便的从培养细胞或新鲜组织中抽提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的方法。约90分钟就可以完成培养细胞的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的分离。抽提得到的蛋白可以用于Western,EMSA,footprinting,报告基因检测以及酶活力测定等后续操作。 本试剂盒是通过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A和B,在低渗透压条件下,使细胞充分膨胀,然后破坏细胞膜,释放出细胞浆蛋白,然后通过离心得到细胞核沉淀。最后通过高盐的细胞核蛋白抽提试剂抽提得到细胞核蛋白。本试剂盒可以抽提50个样品,如果每个样品的数量为约二百万细胞或约30-50毫克组织。 二、注意事项 1.需自备PMSF。PMSF一定要在抽提试剂加入到样品中前2-3分钟内加入,以免PMSF在水溶液中很快失效。 2.抽提蛋白的所有步骤都需在冰上或4℃进行。 3.本试剂盒对于组织样品,仅适合于新鲜组织,对冻存过的组织抽提效果很差。可以抽提的组织样品数通常不足100个。 4.使用本试剂盒抽提到的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均可直接用碧云天生产 的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P0009/P0010/P0010S/P0011/P0012/P0012S)测定蛋白浓度。但不适合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5.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三、使用说明 1. 准备溶液:室温融解试剂盒中的三种试剂,溶解后立即放置在冰上,混匀。取适当量的细胞浆蛋白抽提试剂A备用,在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PMSF,使PMSF 的最终浓度为1mM。取适当量的细胞核蛋白抽提试剂备用,在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PMSF,使PMSF的最终浓度为1mM。(蛋白酶抑制剂可酌情翻倍) 2. 对于贴壁细胞:用PBS洗一遍,用细胞刮子刮下细胞,或用EDTA溶液(0.5%

蛋白质的提取技术

蛋白质的提取技术 选择材料及预处理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一,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1】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及测定(分子医学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及测定 姓名:杰 学号:3140104666 组别: 同组同学:唐曦

带教教师:伟俞萍 实验日期:2015年9月15日 目录 1.原理: (3) 1.1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 (3) 1.2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测定 (3) 1.2.1 Lowry法 (3) 1.2.2 考马斯亮蓝法 (4) 1.2.3 紫外吸收法 (4) 2.操作步骤 (4) 2.1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 (4) 2.2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测定 (5) 2.2.1 Lowry法 (5) 2.2.2 考马斯亮蓝法 (5) 2.2.3紫外吸收法 (5) 3、实验结果 (6) 3.1 原始数据 (6) 3.1.1 Lowry法 (6) 3.1.2 考马斯亮蓝法 (7) 3.1.3 紫外吸收法 (7)

3.2 数据处理 (8) 3.2.1 Lowry法 (8) 3.2.2 考马斯亮蓝法 (9) 3.2.3 紫外吸收法 (10) 4.讨论: (11) 1.原理: 1.1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提取 离体不久的组织,在适宜的温度及pH等条件下,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物质代谢。因此,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常利用离体组织来研究各种物质代谢的途径与酶系作用,也可以从组织中提取各种代谢物质或酶进行研究。但生物组织离体过久,其所含物质的含量和生物活性都将发生变化。例如,组织中的某些酶在久置后会发生变性而失活;有些组织成分如糖原、ATP等,甚至在动物死亡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其含量即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利用离体组织作代谢研究或作为提取材料时,都必须迅速将它取出,并尽快地进行提取或测定。一般采用断头法处死动物,放出血液,立即取出实验所需的脏器或组织,除去外层的脂肪及结缔组织后,用冰冷的生理盐水洗去血液(必要时可用冰冷的生理盐水灌注脏器以洗去血液),再用滤纸吸干,即可用于实验。取出的脏器或组织,可根据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组织样品。包括组织糜、组织匀浆、组织浸出液。由于动物肝脏细胞比较脆弱,易于破碎,故本实验选用小鼠肝脏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匀浆法法将其破碎,然后加入样品提取液使蛋白质溶解,用高速离心法弃去细胞碎片。收集上清液后可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 1.2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测定 1.2.1 Lowry法 1921年,Folin发明了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的浓度,反应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还原酚试剂(磷钨酸-磷泪酸)生成蓝色

蛋白提取实验步骤51063

蛋白提取实验步骤: 1、细胞总蛋白提取 A、对于悬浮细胞: 离心收集细胞,每106细胞加250 ul RIPA (在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振荡。如果需要提高蛋白浓度,可以适当减少细胞总蛋白提取试剂体积。 B、对于贴壁细胞: a、用TBS冲洗细胞2-3次。最后一次彻底吸干残留液。 b、加入适当体积的 RIPA(使用前数分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于培养板、瓶内3-5分钟。期间反复晃动培养板、瓶,使试剂与细胞充分接触。 c、用细胞刮刀将细胞及试剂刮下,收集到1.5ml离心管中。 C、冰浴30min,期间用移液器反复吹打,确保细胞完全裂解。 D、12000g离心5min,收集上清,即为总蛋白溶液。 2、组织蛋白提取: A、组织块用冷TBS洗涤2-3次,去除血污,剪成小块置于匀浆器。加入10倍组织体积本试剂(使用前数分钟内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冰上彻底匀浆。如果需要提高蛋白浓度,可以适量减少该试剂体积。 B、将匀浆液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振荡。冰浴30min,期间用移液器反复吹打,确保细胞完全裂解。 C、12000g离心5min,收集上清,即为总蛋白溶液。 注意事项 1、组织尽可能新鲜,若不能及时提蛋白,组织标本应保存在-80℃冰箱,并避免反复冻融。 2、全程必须在冰上进行,避免蛋白降解。 3、蛋白酶抑制剂在水溶液中不稳定,需在RIPA使用前数分钟加入蛋白酶抑制剂。

4、裂解过程中如有溶液粘稠现象可用移液器(200μl)反复吹打, 或再加入适量裂解液以保证充分裂解。 5、总蛋白溶液不稳定(蛋白酶依旧有活性)可在-80℃短时间保 存,建议立即加入蛋白上样缓冲液变性后与-20℃保存,避免反复 冻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沉淀法分级蛋白质: 水溶性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亲水性基团,因此很容易进行水合作用,顺利进入水溶液中。如果溶液的pH偏离等电点,则所有分子会带相同电荷,这进一步增进了它们的分散能力。因此,凡是能破坏蛋白质分子水合作用或者减弱分子间同性相斥作用的因素,都可能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 (一)盐析法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可以产生两种影响:一是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极性和离子基团作用,降低蛋白质分子的活度系数,使其溶解度增加。在盐浓度较低时以这种情形为主,蛋白质表现为易于溶解,称为盐溶现象;二是盐离子也与水这种偶极分子作用,使水分子的活度降低,导致蛋白质水合程度的降低,使蛋白质溶解度减少。在盐浓度较高时这种情形起决定性作用,蛋白质便会沉淀,称为盐析现象。采用加入中性盐的方法使各种蛋白质依次分别沉淀的方法称为盐析法。 各种离子盐析能力的强弱可用Hofmeister序列表示: PO4>SO4>C2O4>(CHOHCOO)2>AC>Cl>NO3, K>Rb>Na>Cs>Li>NH4 实际工作中,常用的盐析剂是硫酸铵,因为它盐析能力强,在水中溶解度大,价格便宜,浓度高时也不会引起蛋白质生物活性的丧失。硫酸铵浓溶液的pH约为5.5,配置硫酸铵饱和溶液时,可在水中加过饱和量的硫酸铵,加温至50℃,至大部分盐溶解,室温放置过夜后,再用NaOH或硫酸调所需pH。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分子主要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这时如果添加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有较低的介电常数,会使溶液介电常数减小,根据库伦定律,这样会增强偶极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从而使分子聚集沉淀。另一方面,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会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合层,也促使蛋白分子脱水沉淀。选用有机溶剂的原则是:1.必须能与水完全混溶;2.不与蛋白质发生反应;3.要有较好的沉淀效应;4.溶剂蒸汽无毒,且不易燃。丙酮和乙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有机溶剂。在低介电常数环境中,蛋白质分子基团间的作用力会受到影响,超过限度时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有机溶剂沉淀法一般都要在低温下进行。蛋白质分子本身是多价离子,对溶液介电常数有相当贡献。当蛋白浓度太低时,如添加有机溶剂过度会产生变性现象,若这时加入介电常数大的物质(如甘氨酸),可避免蛋白变性。蛋白浓度高时,介电常数也相应提高,可以减少蛋白变性。 (三)有机聚合物沉淀法除了盐和有机溶剂能使蛋白质沉淀外,水溶性中性高聚物也能沉淀蛋白质。分子量高于4000的PEG可以非常有效地沉淀蛋白质。最常用的使分子量6000和20000的PEG。PEG可以看作是聚合的有机溶剂,其作用原理可能与有机溶剂类似。聚丙烯酸可以沉淀带正电蛋白质。聚丙烯酸分子上有相当多的羧基,碱性蛋白质含较多的碱性基团,羧基和碱性基团形成盐键,则把聚丙烯酸和碱性蛋白结成成很大颗粒沉淀下来。沉淀时碱性蛋白与溶液分开,加入钙离子后,聚丙烯酸成钙盐,蛋白质则游离出来。

蛋白含量测定及western步骤

蛋白的提取和定量 肺组织用预冷1×TBS洗净后,加入含PMSF的RIPA buffer(冰上操作,310ul,决定未来的蛋白浓度和蛋白液体积),50-60mg肺组织砸碎放入1.5ml离心管,冰上孵育1h,10000转4℃离心10min,转上清至新管。裂解液分装后保存于-70℃ 蛋白质定量:BCA蛋白测定法 ①根据样品数量,按50体积BCA试剂A加1体积BCA试剂B(50:1)配制适量BCA工作液,充分混匀。BCA工作液室温24小时内稳定。 ②完全溶解蛋白标准品(BCA试剂盒中,BSA原浓度2mg/mL),稀释到1mg/mL。 ③将标准品按0,2,5,10,15,20,25 ul标准品孔中,加蒸馏水稀释标准品的 ④加样品2uL加到96孔板的样品孔中,加蒸馏水23微升。 ⑤各孔加入200微升BCA工作液,37o C放置30分钟。同时打开酶标仪预热。 注:也可以室温放置2小时,或60o C放置30分钟。BCA法测定蛋白浓度时,吸光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加深。并且显色反应会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如果浓度较低,适量在较高温度孵育,或延长孵育时间。 ⑥测定A570的波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浓度。 ⑦计算调蛋白时所需TBS和RSB的体积(调所有样品浓度至3-5ug/ul): 总体积=蛋白体积*蛋白浓度/3(ul) RSB=1/5*总体积(ul) TBS=总体积-RSB-蛋白体积(ul) 先加RSB(对蛋白有保护作用),后加TBS。最后放于-70℃保存。 Western Blot SDS-PAGE 1. 玻璃板:注意对齐、夹紧,防止漏出,短板朝前。 灌至距绿线1cm左右,用dd水封顶,放置30-40min。状况好时往往能观察到

高中生物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同步备课教学案北师大版选修

第14课时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学习导航] 1.阅读教材P74~75内容,理解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2.结合教材P73~75内容,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3.结合教材P73~75内容,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重难点击] 1.进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提取和电泳分离。2.总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迁移率的因素。 一、电泳、同工酶和蛋白质组学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电泳的种类多,应用非常广泛,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分离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手段。 1.电泳 (1)概念: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2)原理 ①带电粒子: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 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 ②迁移动力与方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③分离依据: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常用的电泳方法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琼脂糖,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取决于其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②变性胶电泳:在电泳缓冲液和凝胶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变性剂,蛋白质都变为椭圆

形,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因此变性胶电泳中影响蛋白质的迁移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的大小。 2.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乳酸脱氢酶一般含有5种同工酶,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所带电荷不同。 3.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立体结构研究和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不仅能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还可以揭示各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与联系。 1.从电荷方面思考,适合电泳法分离的各种分子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各种分子应带有不同种类和不同量的电荷。 2.变性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否依据蛋白质所带电荷的差异?为什么? 答案否。因为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远大于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由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决定。 归纳总结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变性胶电泳的两点区别 (1)分离原理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依据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和分子大小、形状等。 ②变性胶电泳则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而非电荷性质和分子形状。 (2)用途不同 ①琼脂糖凝胶电泳广泛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中,用于分离大分子核酸。 ②变性胶电泳则广泛应用于分离蛋白质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核酸。 1.带电荷的蛋白质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所带的电荷多少 B.蛋白质的分子大小 C.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蛋白质的分子大小和所带的电荷多少 答案 D

蛋白质的十种提取方法

蛋白质的十种提取方法.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蛋白质提取方法-------列举10种方法 [ 来源:绿谷生物网点击数: 4587 更新时间: 2008年05月30日 ][ 收藏本文 ] 一、 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summer) 1、根据样品重量(1g样品加入3.5ml提取液,可根据材料不同适当加入),准备提取液放在冰上。 2、把样品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研磨后加入提取液中在冰上静置(3-4 小时)。 3、用离心机离心8000rpm40min4℃或11100rpm20min4℃ 4、提取上清夜,样品制备完成。 蛋白质提取液:300ml 1、1Mtris-HCl(PH8) 45ml 2、甘油(Glycerol)75ml 3、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olypyrrordone)6g 这种方法针对SDS-PAGE,垂直板电泳! 二、 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summer) 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 1、在液氮中研磨叶片 2、加入样品体积3倍的提取液在-20℃的条件下过夜,然后离心(4℃8000rpm以上1小时)弃上清。 3、加入等体积的冰浴丙酮(含0.07%的β-巯基乙醇),摇匀后离心(4℃8000rpm以上1 小时),然后真空 干燥沉淀,备用。 4、上样前加入裂解液,室温放置30 分钟,使蛋白充分溶于裂解液中,然后离心(15℃8000rpm 以上1小 时或更长时间以没有沉淀为标准),可临时保存在4℃待用。 5、用Brandford法定量蛋白,然后可分装放入-80℃备用。 药品: 提取液:含10%TCA 和0.07%的β-巯基乙醇的丙酮 裂解液:2.7g 尿素0.2gCHAPS 溶于3ml 灭菌的去离子水中(终体积为5ml),使用前再加入1M 的 DTT65ul/ml。 这种方法针对双向电泳,杂质少,离子浓度小的特点!当然单向电泳也同样适用,只是电泳的条带会减少! 三、 组织:肠黏膜(newinbio) 目的: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