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总复习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2.土地荒漠化7.危险性废物越界迁移8.水污染9.海洋污染10.大气污染

2.有关碳排放的几点知识—

碳排放: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也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和六氟化硫(SF6)等。

碳足迹: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CO2也制造得多。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dprint):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中和:植1棵树每年固碳4-18kg,在20年(计入期)里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360kg。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①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饮食?

1.多吃素食,包括果蔬类和谷物类等食品

2.减少食用肉类

3.吃饭避免奢侈浪费能打包打包

4.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5.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带包装食品

②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居家?

1.选择小户型的房子

2.科学设计,简约装修

3.使用环保节能建材

4.拒绝使用珍稀木材打造的家俱

5.巧用家用电器

③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穿衣?

1.减少买衣服的频率

2.尽量选择环保面料和无印花的衣服

3.拒绝皮草

4.降低洗衣频率,使用无磷洗衣粉

5.最大限度利用旧衣服

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办公?

1.少用纸质用品

2.及时关闭办公电器

3.少用使用订书钉

4.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5.减少开会频率

有关雾霾的几点知识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霾——空气中的矿物尘、海盐、硫酸与硝酸微滴、硫酸盐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黑碳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雾与霾的区别——灰霾天是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而雾天则是自然的天气现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湿度,通常在湿度大于90%时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为雾霾的混合体,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4.PM2.5

“PM2.5”—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如何测定PM2.5?

?颗粒物在通过检测仪器时所表现出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与直径≦2.5um且密度为1.0g/cm3的球形颗粒一致,那就称其为PM2.5。

主要测试方法:①重量法;②β射线吸收法;③微量振荡天平法

5.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香港特区政府推广绿色环保建筑概念为——“在设计、建造、翻新、营运和再使用方面,会透过生态学和资源节约的方法,以达到特定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保障使用者的健康、改善雇员的生产力、善用能源、水和其他资源,以及减轻对环境的整体影响。”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议会指出,绿色建筑要具体解决以下问题:l能源效率;l温室气体排放控制;l节约用水;l减低、再利用、循环废物;l环境保护(噪声、水、空气、土壤、阳光);l提高生物多样性;l减少自然资源消耗;l有生产力及健康环境;l有弹性及活化使用空间

绿色建筑的基本类型?少费多用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低碳、生态?健康住宅?新陈代谢建筑?结合气候建筑?生物建筑?自持续住宅?零能耗住宅?风土建筑和生土建筑?智能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 1.耐久适用性 2.节约环保性 3.健康舒适性 4.安全可靠性 5.自然和谐性6.低耗高效性7.绿色文明性8.科技先导性9.综合整体创新设计

“沪上·生态家”的生态策略设计1.建筑节能设计2.水环境系统的生态策略设计,雨污水综合利用3.光环境的生态策略设计4.建筑的生态寓居

6.水污染的基本知识

水质水与其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用于衡量水质好坏的特性,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类。

水体污染指标悬浮物、有机物、pH值、有毒物质指标、细菌指标。

我国的水质标准:?地面水水质标准(GB383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我国的水质标准:

污染源的防治对策—主要的水体污染源:?点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面源:农村灌溉用水和污水

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的差异:

点源污染具有原发性,是纯人为活动结果

面源污染具有诱发性,是自然与人为活动的综合。

面源污染具有二次污染的特征,在形成水体面源污染之前,其污染物质已经对大气、土壤、农业、生态产生了污染或破坏。

面污染源防治对策:?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有效处理。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

水污染控制中的生物修复技术?氧化塘?人工湿地?人工增氧曝气技术?生物强化技术?生物促进技术?生态混凝土技术底泥生物氧化技术生物操纵技术水生生态恢复技术

上海梦清园净水方法不包括清淤截流

“两江四湖”水环境问题—由于常年积淀和人为排污,内湖湖床淤积严重,部分地方淤积超过1.5 m,湖水严重污染—内湖水位高于两江,是死水一潭,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内湖,每到春夏湖水发臭;—江湖现有的驳岸年久失修,许多地方的驳岸崩塌,不仅有碍观瞻,而且威胁市民和游客的安全。

“两江四湖”改造工程—连江接湖—引水入湖—清淤截污—架桥修路—显山露水—绿化美化—文化建设

“四湖”治理前后水质比较

“镉中毒”的根源在哪里?—人为活动:1.工业和矿业废水污水的作物灌溉; 2.含镉磷肥的施用;3.含镉食物、饮用水的长期摄入;4.对污染物质的长时期接触。5.

《水俣公约》--金属汞污染从今以后,水银体温计和血压计就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固体废弃物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特点l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l富集终态和污染源头的双重作用l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l

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

l 产量与日俱增l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l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固体废弃物分类

l 城市固体废弃物l 工业固体废弃物l 危险固体废弃物(包括电子废弃物等)

47 电子废弃物l具有高附加值成分含量高和潜在危害等特性。回收利用价值巨大。l回收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者。例如:酸溶或冲天炉焚烧的方法提取(贵)金属,溶解产生的废酸和印刷线路板中的溴化物燃剂会释放出二噁英和呋喃系物质。

Possible Solutions

—场地冲刷—土壤蒸气抽提—热解吸—土壤清洗—生物修复

场地冲刷

—大量的注水并使用化学物质从而提升地下水位—去除污染物质—优势?相对高效且费用低廉?原位使用—劣势?如果需要使用大量地下水井以及化学药剂,则操作困难且费用昂贵?处理化学药剂时存在污染风险?化学清理后残存药剂存在健康风险

土壤蒸气抽提—可用于去除包气带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使用特定设备能够从蒸汽中分离出清洁气体—优势?原位处理?结合空气喷射设备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富氧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安全且相对高效?同时清洁土壤和地下水

热解吸—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能够应用于热污染土壤或地下水破坏或存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土壤—优势?原位?能够在粘土地区操作?作用效果能够达到土层深处—劣势?统一的处理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产生的热气体能够污染大气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总复习 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2.土地荒漠化7.危险性废物越界迁移8.水污染9.海洋污染10.大气污染 2.有关碳排放的几点知识— 碳排放: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也包括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和六氟化硫(SF6)等。 碳足迹:源于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就是指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其中“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CO2也制造得多。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dprint):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碳中和:植1棵树每年固碳4-18kg,在20年(计入期)里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360kg。 3.如何做到低碳生活? ①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饮食? 1.多吃素食,包括果蔬类和谷物类等食品 2.减少食用肉类 3.吃饭避免奢侈浪费能打包打包 4.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5.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带包装食品 ②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居家? 1.选择小户型的房子 2.科学设计,简约装修 3.使用环保节能建材 4.拒绝使用珍稀木材打造的家俱 5.巧用家用电器 ③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穿衣? 1.减少买衣服的频率 2.尽量选择环保面料和无印花的衣服 3.拒绝皮草 4.降低洗衣频率,使用无磷洗衣粉 5.最大限度利用旧衣服 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办公? 1.少用纸质用品 2.及时关闭办公电器 3.少用使用订书钉 4.避免不必要的加班 5.减少开会频率 有关雾霾的几点知识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公里。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 霾——空气中的矿物尘、海盐、硫酸与硝酸微滴、硫酸盐与硝酸盐、有机碳氢化合物、黑碳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2018.8.30

六大生态修复技术汇总 水环境生态修复六大技术汇总 1人工增氧技术 1)概念:通过一定的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充空气,也可以进行纯氧曝气。 2)优缺点: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但需要提供动力,对相对封闭的水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1)概念:复合生态滤床是一种特殊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污水生态治理技术。复合生态滤床是由集水管、布水管、动力设备、生物填料、水生植物及复合微生物等 共同组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能耗少,维护方便,具有一定的景观作用。容易造成堵塞,后期需要人力长期管护。 3生物膜净化技术 1)概念:生物膜净化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填料或载体上繁殖。 2)优缺点:抗污水和

化学物的侵蚀,保证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投资较高、单位处理效率较低。 4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1)概念: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去除水中的营养盐。 2)优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低,可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周期较长、需要配合其他工程技术使用。 5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水体或流动、或受潮汐影响、或间歇性换水,而底泥是河道多年污染的积累,是河道黑臭和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高中作文素材: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一、【主要角度】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生态文明 二、【经典名言】 1、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2、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3、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7、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诺曼·卡曾斯 8、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三、【经典论据】 1、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生态文明翻开新篇章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自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后,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已逐渐成为宪法学界、环境法学界的共识。 2、组建生态环境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等。原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为生态环境部首任部长。 3、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 坚持保护生态,加强生态扶贫,推进绿色发展,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永续保护绿水青山,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 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是永续保护绿水青山基本保障要坚持“要美丽也要富裕,要生态也要小康”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扶贫、脱贫。要把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让生态效益变成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发展路径,促进美丽与富裕高度统一,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借力绿水青山助推老百姓“拔穷根”“摘穷帽”,实现从“绿色的贫困”到“美丽的富饶”的新跨越,让生态红利惠及贫困地区群众,让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理办法修订稿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 理办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巷三公路LM—9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项目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四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项目部组成由相应的业务科室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管辖

环境污染与修复

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 论文课题:环境污染与修复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年级: 12级 学号: 1209010375 学生姓名:杨雨婷 指导教师:胡安龙 2015年6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小麦无公害生产的原则 (5) 第三章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种类 (6) 第四章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特点 (6) 4.1主要病害为害特点 (6) 4.2主要虫害为害特点 (8) 第五章病虫治理措施与依据 (9) 5.1病害治理措施与依据 (9) 5.2虫害治理措施与依据 (10) 第六章推荐使用药剂及其特点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 摘要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小麦无公害生产病虫害绿色治理方案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麦无公害病害虫害绿色治理

Wheat pollution-free productio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reen management scheme Abstract Whea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ration Chinese, wheat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food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ituation has changed so wheatpollution-free productio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green treatment planis important. Keywords: pollution-free green wheat disease pest control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以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着眼点,将环境污染危害降低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编制目的 规范和强化全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故(以下简称“环境突发事故” )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以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善后工作为重点和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保障及时、协调一致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奉化市突发

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尚田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事故。 1、一般事故(IV级)。由于环境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 2、较大事故(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轻伤3人以下(不含3人)。 (2)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不含15万元)。 3、重大事故(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3人以下(不含3人)重伤或3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10人)轻伤。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不含50万元)。 (3)因环境事故造成部分村庄、河流、水域污染,引起群访事件的。 4、特大事故(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农村水环境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溪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叭随着当前农村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农村生活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年均排放量估计在80亿~90亿吨左右,且还在增加,与此相反的是全国大约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肆意排放。 大量富含N、P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使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严重“水华”,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身体健康;因此控制并且修复农村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征 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村镇经济力量薄弱,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厕所冲洗水、厨余水、洗衣排水、淋浴排水等,其水质水量随各地的自然条件、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生活污水所含的主要污染物质是纤维素、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以及N、P,可生化性好。 二、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 由于农村地区所具有的人口密度低且分布分散的特点,客观造成生活污水排放面广,城市生活污水单一的集中收集模式并不适合农村,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我国南北方地理地形差异明显,北方总体来说地势平坦,而南方多属丘陵地带。在北方平坦且人口较集中的农村地区,可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而在南方山区人口密度小时,由于地势高低不平,采用重力流集中收集生活污水在动力学方面有很大局限性,可以考虑每户或邻近几户单独配备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郊区农村,在周边有市政污水管道通过时也可以使用市政污水管道统一收集。考虑到气候方面的影响,在北方雨量稀少的地区可实行雨污合流制,南方降雨量较大的地方可采用分流制。在生态敏感区,为了保证生态敏感区发挥正常的功能,重点收集敏感地域产生的全部污水。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污水收集系统均采用重力流排水,由于重力流排水系统需要铺设呈一定的坡度,如果距离太长,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势必会造成管道埋深过大,使工程量加大。在南方水系发达地区更是需要频繁的增设倒虹管,增大施工难度,且容易导致管道污泥淤积,管理困难。使得这一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在人口密度小、地势平坦或者南方水系发达的地区存在着诸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已有一些新的收集技术投入使用,主要包括无需管道形成坡度且不会导致淤积的真空排水系统、压力排水系统。 三、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比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 3.1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根据污泥的生长状态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一般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虽然工艺成熟,但存在运行成本高、耐冲击负荷能力不强、管理复杂以及污泥膨胀的问题,因此不适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但水解酸化池可用来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提高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并减小后续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相比而言,生物膜法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处理效率。表1归纳了生物处理工艺的概况。 目前,我国对上述这几种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都有研究,且处理效果良好。黄学平利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曝气生物滤池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时,不仅能取得较好的BOD去除效果,在进行适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位生物修复 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 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的Mn,或者%

的Co、Cu、Pb、 Ni、Zn,或者%的Cd的植物。目前世界上有 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 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 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9、生物强化 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10、生物冶金 生物冶金技术,又称生物浸出技术,通常指矿石的细菌氧化或生物氧化,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进行。这些微生物被称作适温细菌,大约有微米长、微米宽,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靠无机物生存,对生命无害。这些细菌靠黄铁矿、砷黄铁矿和其他金属硫化物如黄铜矿和铜铀云母为生。 12、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是指UASB工艺中起净化污水作用的污泥颗粒。好氧颗粒污泥

生态修复技术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 董哲仁,刘蒨,曾向辉 1 概述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 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大成效。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实际上,大自然在发展变化的长期过程中,本身已经具备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强大能力,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续而有序地运行。其中水体的自然生物净化能力,在人类出现之前的远古时期,就保证了自然界江河湖泊的水体洁净。目前开发的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实质上是按照仿生学的理论对于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可以说,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去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 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是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近年来这种技术发展很快,在国外已经达到工程实用化的程度,并且积累了系列观测数据。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处理效果好。其次,生物-生态水体修复的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所需的微生物具有来源广、繁殖快的特点,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对其进行筛选、定向驯化、富集培养,可以对大多数有机物质实现生物降解处理。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十分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工作。用生物-生态方法治污,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体育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 帖子28 精华0 威望25 土木币33 在线时间1 小时注册时间2006-11-10 查看详细资料TOP 2 主要处理工艺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组合处理;利用细菌、藻类、微型动物的生物处理;利用湿地、土壤、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处理等。以下重点介绍几种针对江河湖库污染大水体的修复技术。 2.1 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1〕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2〕在生物膜内部扩散;3〕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4〕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

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参考答案

公需课《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参考答案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
?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
?
B.
低能耗
?
?
C.
低排放
?
?
D.
低技术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2 . 公开环境信息,以( )。
?
A.
提高环境监管效能
?
?
B.
建立环境民主协商机制
?
?
C.
解决环境资源低价问题
?
?
D.
解决环境廉价问题
?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暂无
3 . 将( )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 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
A.

治理环境
?
?
B.
节约资源
?
?
C.
保护生态
?
?
D.
保护环境
?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完全不含人工化学合成物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素、催熟剂、家畜禽饲料添加剂的食品是下面哪种 食物( )。
?
A.
有机食品
?
?
B.
绿色食品
?
?
C.
无公害食品
?
?
D.
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暂无
5 . 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的哪一种
?
A.
原料污染
?
?
B.
保鲜生产的污染
?

第四章 环境污染的修复与防治

第四章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环境污染修复 第一节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作用 一、烃类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 烃类的微生物降解,在解决碳氢化合物环境污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中烃类微生物降解以有氧氧化占绝对优势。 1.正构烷烃的微生物降解 正构烷烃的降解途径有三种:通过烷烃的末端氧化,或次末端氧化,或双端氧化,逐渐生成醇、醛及脂肪酸,而后经β-氧化进入双羧酸循环,最终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以烷烃末端氧化最为常见(图4-1)。许多微生物都能降解碳原子数大于1的正构烷烃。而能降解甲烷的是一群专一性微生物,如好氧型的甲基胞囊菌、甲基单胞菌、甲基球菌、甲基杆菌。 2.烯烃的微生物降解 烯烃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是烯烃的饱和末端氧化,再与正构烷烃相同的途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或者是烯的不饱和末端双键环氧化成为环氧化合物,再经

开环所成的二醇至饱和脂肪酸。然后,脂肪酸通过β-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图4-2)。能降解烯烃的微生物有拉小球菌、酮绿色板毛菌等。 3.苯及同系物的的微生物降解 第一,降解前期,带测链芳香烃往往先从侧链开始分解,并在单加氧酶作用下使芳环羧基化形成双醇中间产物(如儿茶酚)。第二,形成的双酚化合物在高度专一性的双加氧酶作用下,环的二个碳原子上各加一个氧原子,使环键在邻位或间位分裂,形成相应的有机酸。第三,得到的有机酸逐渐转化为乙酰辅酶A、虎伯酸等,从而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苯系列化合物能被假单胞菌、分枝杆菌、不动杆菌、节杆菌、芽孢杆菌、诺卡氏菌等氧化降解(图4-3)。

4.二、三环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 萘、蒽、菲等二环和三环芳香烃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是先经过包括单加氧酶在内的若干步骤生成双酚化合物,再在双加氧酶作用下逐渐开环形成侧链,而后按直链化合物方式氧化,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图4-4)。 图4-4 二、三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二、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以2,4-D乙酯为例,其生物降解途径如图4-5。其它此类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与其类同。能降解此类农药的微生物有球形杆菌、聚生孢噬纤维菌、绿色产色链霉菌、黑曲菌等。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摘要:最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的治理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并在预防环境污染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文对生物修复应满足的生态条件做了详尽总结,分别是微生物、处理场地、水分、营养物质、氧气与电子受体、根圈作用和土壤物化因素,这些因素将决定生物修复的成败。本文还重点分析了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营养因素、O2和电子受体、表面活性剂和共代谢物等。[4]关键词:生物修复;污染环境;生态条件、微生物 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消除污染者,减少其浓度的修复方法。大体上,可以将生物修复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就地生物修复)即污染土壤或水体不经过搬运或运输,而是通过投加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等方法进行原位生物降解。异位生物修复即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受污染物质搬离原地进行集中生物降解,通常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与水体多采用该技术。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以原地进行、投资省、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小、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持久性、公众易于接受、可以与物理化学方法结合使用等优点。[2] 生物修复的目标及应满足的最佳生态条件[3] 生物修复的目标至少是将土壤及地下水或地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降低到环境安全标准值以下,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是否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从技术参数上大体可分以下几点: (1)微生物必须筛选获得具有活性的专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必须有能力在合理的速率下将污染物从起始的高浓度降解达到规定的标准浓度以下,并且在分解污染物的过程中不应产生毒性代谢物。 (2)处理场地处理场地中存在的化学污染物及其浓度不应显著抑制微生物或酶的降解活性和高积累植物的吸收作用,否则应加以稀释;处理的化学污染物必须是生物可利用的;在处理点或反;应器中的条件必须适合生物生长,为此首先有必要对处理场地本身及处理过程所需达到的生态条件进行了解和设置。 (3)水分大量资料表明,水分是调控微生物、植物和细胞游离酶活性的重要因子之一。因为它是营养物质和有机组分扩散进入生物活细胞的介质,也是代谢废物排出生物机体的介质。特别是,水分通过对土壤通透性能、可溶性物质的特性和数量、渗透压、土壤溶液pH 和土壤不饱和水力学传导率发生作用而对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产生重要影响。一些研究表明,25 %~85 %持水容量或- 10 kPa 或许是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最适水平。

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S1冬耕,S2种植一季绿植,S3稻田改造,S4沟内种植水草,S5春耕,S6养殖一季小龙虾,S7种植一季水稻。本技术在不破坏稻田现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种植一季绿植+养殖一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的边生产边修复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减轻并逐步消除稻田病虫害和土壤连作障碍,水稻每亩增产5%以上;降低小龙虾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小龙虾产量可达100~300斤/亩;有机种植和养殖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每亩比传统种植一季水稻种植增收1000元以上,很好的调动农民实施本技术的积极性,是投资低、可持续进行且适用大范围推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农业生产兼顾的生态修复模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生态修复周期包括如下步骤: S1冬耕:一季稻收割后,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遍洒在稻桩和稻草上,进行深度为15CM-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耕后稻桩、稻草和粪肥可发酵水量; S2种植一季绿植:半月后,在稻田种植一季冬春季绿植,作为第二年改善土壤肥沃程度的有机肥; S3稻田改造:第二年的1-2月份在稻田的周边开小于稻田总面积10%的围沟,开好围沟后,对稻田和围沟用生石灰兑水化开遍洒清野消毒; S4沟内种植水草:清野消毒半月后同时稻田水温在5度以上时,在围沟内种植不超过围沟面积30%的水草,沟内水位保持在60CM以上; S5春耕:3月,稻田保持适当水量,每亩撒施30-80公斤左右粪肥后将酵素益生菌按比例稀释后遍洒在稻田绿植上,进行深度为15-20CM的翻耕,之后稻田保持翻盖后绿植粪肥可发酵水量; S6养殖一季小龙虾:三月底4月初,稻田内水温在15度左右时,向围沟内投放小龙虾虾苗,放养规格为每尾0.1-0.2两,放养密度为每亩5000-10000尾,5-6月份陆续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捕获小龙虾,未捕获的小龙虾继续在围沟内生长并根据生长情况捕获,其间稻田内水位保持在10CM-15CM之间; S7种植一季水稻:先用生石灰10公斤/亩兑水化开满田遍洒消毒杀虫,适时在稻田内种植一季稻,水稻成熟后及时收割稻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冬耕步骤中,翻耕时,将粪肥、稻桩和稻草覆盖在土壤下充分发酵分解,翻耕上来的土壤高于稻田水面进行冬晒。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巷三公路LM—9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项目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 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 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四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 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项目部组成由相应的业务科室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 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管辖 第六条项目环保部负责调查处理以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试题及标准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生态农业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现代农业。 ?A.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下列关于国家对维护资源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B. 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储藏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C. 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 ?D. 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 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观比传统消费观多了哪个观念 ?A. 关心个人健康 ?B. 关心经济利益 ?C. 关心对环境的影响 ?D. 关心对安全的危害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购买食物时,按绿色消费观念,人们最好采取购买()。 ?A. 便捷的洋快餐 ?B. 街头小摊的熟食 ?C. 原材料视频回家自己加工 ?D. 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 ?A. 草地 ?B. 森林 ?C. 海洋 ?D. 沙漠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面分别讲述环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学药品、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四个方面对生物的危害。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现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将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后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国家之一,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酸雨。例如,我国西南某地区,1982年的三个月内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pH为3.6~4.6,致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存活,烟囱附近的植物叶片往往出现病斑。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现象都与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有关,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来监测某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较高时,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叶片就会很快褪绿,或者叶脉间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逐渐坏死。这些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状况,叫做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2.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农药是一类常见的有害化学药品。人们在利用农药杀灭病菌和害虫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例如,几十年前DDT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美国某地曾经使用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DDT,而浮游动物体内DDT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DDT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3.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属如Mn、Cu、Zn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