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

D E

B C

由DE ∥BC 可得:

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此推论较原定理应用更加广泛,条件是平行.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此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明两直线平行方法,即:利用比例式证平行线.

(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知识点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③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④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⑤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知识点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

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相似。

点拨:在三角形中,若已知两个角,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第三个角。

注意公共角的运用,公共角也就是两个三角形都有的角,公共角是隐含的相等的角,我们应注意公共角的运用。

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注意:这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他的角,其他的角则不可以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此法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知识点六:摄影定理

A

B

C

AD 2=B D ·CD AB 2

=BD ·BC AC 2

=CD ·BC

特殊图形(双垂直模型) ∵∠BAC=90° ∴

AD 2=B D ·CD AB 2=BD ·BC AC 2

=CD ·BC

知识点七: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补充: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定义法: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线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

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注意:适用此方法的基本图形,(简记为A 型,X 型) (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5)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6)一条直角边和斜边长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A

B

C

D

E

A

B

C D

E

AD BC ⊥BAC BDA ADC ???∽∽

判断三角形相似,若已知一角对应相等,可先考虑另一角对应相等,注意公共角或对顶角或同角(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若找不到第二对角相等,就考虑夹这个角的两对应边的比相等;若无法得到角相等,就考虑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求物体的长或宽或高;求有关面积等。

经典习题

考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2013广东肇庆)如图,已知直线a∥b∥c,直线m、n与a、b、c分别交于点A、C、E、

B、D、F,AC = 4,CE = 6,BD = 3,则BF =()

A. 7 B. 7.5 C. 8 D. 8.5

于点D,则AD的长是,cosA的值是

3、(2011湖南怀化)如图所示:△ABC中,DE∥BC,AD=5,BD=10,AE=3,则CE

的值为()

A.9 B.6 C.3 D.4

4.(2011山东泰安)如图,点F 是□ABCD 的边CD 上一点,直线B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ED DF EA AB = B . DE EF BC FB

= C .BC BF DE BE =

D . BF BC

BE AE

=

5.(2012?孝感)如图,在△ABC 中,AB=AC ,∠A=36°,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若AC=2,则AD 的长是( ) A .

12 B .1

2

C 1

D 1

考点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2013?昆明)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P 分别作AC ,BD 的垂线,分别交AC ,BD 于点E ,F ,交AD ,BC 于点M ,N .下列结论:

①△APE ≌△AME ;②PM+PN=AC ;③PE 2

+PF 2

=PO 2

;④△POF ∽△BNF ;⑤当△PMN ∽△AMP 时,点P 是AB 的中点.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E

C

D

B A

A

△BP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PEOF是矩形,从而作出判断.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C=∠DAC=45°.

∵在△APE和△AME中,

∴△APE≌△AME,故①正确;

∴PE=EM=PM,

同理,FP=FN=NP.

∵正方形ABCD中AC⊥BD,

又∵PE⊥AC,PF⊥BD,

∴∠PEO=∠EOF=∠PFO=90°,且△APE中AE=PE

∴四边形PEOF是矩形.

∴PF=OE,

∴PE+PF=OA,

又∵PE=EM=PM,FP=FN=NP,OA=AC,

∴PM+PN=AC,故②正确;

∵四边形PEOF是矩形,

∴PE=OF,

在直角△OPF中,OF2+PF2=PO2,

∴PE2+PF2=PO2,故③正确.

∵△BN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POF不一定是,故④错误;

∵△AM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PMN∽△AMP时,△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M=PN,

又∵△AMP和△BP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P=BP,即P时AB的中点.故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得综合应用,认识△APM和△BPN以及

2、(2013?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F,S△DEF:S△ABF=4:25,则DE:EC=()

①DE=2;②△ADE∽△ABC;③△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④△ADE

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有①②③.(只填序号)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分析:

根据题意做出图形,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可得DE∥BC,DE=BC=2,则可证得△ADE∽△ABC,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证得△ADE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之比为1:4,然后由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证得△ADE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1:2,选出正确的结论即可.

解答:解:∵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BC,DE=BC=2,

∴△ADE∽△ABC,

故①②正确;

∵△ADE∽△ABC,=,

∴△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1:4,

△ADE的周长与△ABC的周长之比为1:2,

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

5、(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

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

A.11 B.10 C.9D.8

等于相似比,可得出△EFC的周长.

解答:解:∵在?ABCD中,AB=CD=6,AD=BC=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AF=∠DAF,

∵AB∥DF,AD∥BC,

∴∠BAF=∠F=∠DAF,∠BAE=∠AEB,

∴AB=BE=6,AD=DF=9,

∴△ADF是等腰三角形,△ABE是等腰三角形,

∵AD∥BC,

∴△EFC是等腰三角形,且FC=CE,

∴EC=FC=9﹣6=3,

在△ABG中,BG⊥AE,AB=6,BG=4,

∴AG==2,

∴AE=2AG=4,

∴△ABE的周长等于16,

又∵△CEF∽△BEA,相似比为1:2,

∴△CEF的周长为8.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点E的坐标不可能是()

7、(2013?雅安)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则S△CEF:S四边形BCED的值为()

∴△ADE≌△CFE(SAS),

∴S△ADE=S△CFE.

∵DE为△ABC的中位线,

∴△ADE∽△ABC,且相似比为1:2,

∴S△ADE:S△ABC=1:4,

∵S△ADE+S四边形BCED=S△ABC,

∴S△ADE:S四边形BCED=1:3,

∴S△CEF:S四边形BCED=1: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利用中位

8、(2013聊城)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已知AB=4,AD=2.∠DAC=∠B,若

△ABD的面积为a,则△ACD的面积为()

A.a B.C.D.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首先证明△ACD∽△BCA,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D的面积:△ABC的面

积为1:4,因为△ABD的面积为a,进而求出△ACD的面积.

解答:解:∵∠DAC=∠B,∠C=∠C,

∴△ACD∽△BCA,

∵AB=4,AD=2,

∴△ACD的面积:△ABC的面积为1:4,

∴△ACD的面积:△ABD的面积=1:3,

∵△ABD的面积为a,

∴△ACD的面积为a,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是中

考常见题型.

9、(2013菏泽)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

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A.16 B.17 C.18 D.19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图可得,S1的边长为3,由AC=BC,BC=CE=CD,可得AC=2CD,CD=2,EC=;然后,分别算出S1、S2的面积,即可解答.

解答:解:如图,设正方形S2的边长为x,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C=x,x=CD,

∴AC=2CD,CD==2,

∴EC2=22+22,即EC=;

∴S2的面积为EC2==8;

∵S1的边长为3,S1的面积为3×3=9,

∴S1+S2=8+9=17.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10、(2013安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DC上,若DE:EC=1:2,则BF:BE=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由题可知△ABF∽△CEF,然后根据相似比求解.

解答:解:∵DE:EC=1:2

∴EC:CD=2:3即EC:AB=2:3

∵AB∥CD,

∴△ABF∽△CEF,

∴BF:EF=AB:EC=3:2.

∴BF:BE=3: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1、(13年安徽省4分、13)如图,P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AD上一

点,E、F分别为PB、PC的中点,ΔPEF、ΔPDC、ΔPAB的面积分别

为S、S1、S2。若S=2,则S1+S2=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2013?益阳)如图,在△ABC 中,AB=AC ,BD=CD ,CE ⊥AB 于E .求证:△ABD ∽△CBE .

NF ⊥AB . 若NF = NM = 2,ME = 3,则AN = A .3 B .4 C .5 D .6 答案:B 解析:由△AFN ∽△AEM ,得:

AN NF AM ME =,即2

23

AN AN =+,

解得:AN =4,选B 。

3、(2013?孝感)如图,在△ABC 中,AB=AC=a ,BC=b (a >b ).在△ABC 内依次作∠CBD=∠A ,∠DCE=∠CBD ,∠EDF=∠DCE .则EF 等于( )

A.B.C.D.

得出EF的长度.

解答:解:∵AB=AC,

∴∠ABC=∠ACB,

又∵∠CBD=∠A,

∴△ABC∽△BDC,

同理可得:△ABC∽△BDC∽△CDE∽△DFE,

∴=,=,=,

解得:CD=,DE=,EF=.

故选C.

应边成比例求解线段的长度,注意仔细对应,不要出错.

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Q在对角线OB上,且QO=OC,连接CQ并延长CQ交边

AB于点P.则点P的坐标为(2,4﹣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倍求出OB,再求出BQ,然后求出△BPQ和△OCQ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BP的长,再求出AP,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解答:解:∵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OA=OC=2,OB=2,

∵QO=OC,

∴BQ=OB﹣OQ=2﹣2,

∵正方形OABC的边AB∥OC,

∴△BPQ∽△OCQ,

∴=,

即=,

解得BP=2﹣2,

∴AP=AB﹣BP=2﹣(2﹣2)=4﹣2,

∴点P的坐标为(2,4﹣2).

故答案为:(2,4﹣2).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边长的倍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比较简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P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点,且∠DAE=45°,连接EF、BF,则下列结论:

①△AED≌△AEF;②△ABE∽△ACD;③BE+DC>DE;④BE2+DC2=DE2,

其中正确的有()个.

∴△AED≌△AEF(SAS),①正确;

②∵∠BAC=90°,AB=AC,

∴∠ABE=∠C=45°.

∵点D、E为BC边上的两点,∠DAE=45°,

∴AD与AE不一定相等,∠AED与∠ADE不一定相等,

∵∠AED=45°+∠BAE,∠ADE=45°+∠CAD,

∴∠BAE与∠CAD不一定相等,

∴△ABE与△ACD不一定相似,②错误;

③∵∠BAC=∠DAF=90°,

∴∠BAC﹣∠BAD=∠DAF﹣∠BAD,即∠CAD=∠BAF.

在△ACD与△ABF中,

∴△ACD≌△ABF(SAS),

∴CD=BF,

由①知△AED≌△AEF,

∴DE=EF.

在△BEF中,∵BE+BF>EF,

∴BE+DC>DE,③正确;

④由③知△ACD≌△ABF,

∴∠C=∠ABF=45°,

∵∠ABE=45°,

∴∠EBF=∠ABE+∠ABF=90°.

在Rt△BEF中,由勾股定理,得BE2+BF2=EF2,

∵BF=DC,EF=DE,

∴BE2+DC2=DE2,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

为7.

的长度.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AB=BC;

∴CD=BC﹣BD=9﹣3=6;

∴∠BAD+∠ADB=120°

∵∠ADE=60°,

∴∠ADB+∠EDC=120°,

∴∠DAB=∠EDC,

又∵∠B=∠C=60°,

∴△ABD∽△DCE,

则=,

即=,

解得:CE=2,

故AE=AC﹣CE=9﹣2=7.

故答案为:7.

7、(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 的中点,连接AE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

又知AB=DC,即可得出DF:FC的值.

解答: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

则△DFE∽△BAE,

∴=,

∵O为对角线的交点,

∴DO=BO,

又∵E为OD的中点,

∴DE=DB,

则DE:EB=1:3,

∴DF:AB=1:3,

∵DC=AB,

∴DF:DC=1:3,

∴DF:FC=1: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

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

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求出∠ABM=∠ACN=30°,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CN+∠CBM=6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PN+∠CPM=120°,从而得到∠MPN=60°,又由①得PM=PN,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判断③正确;

当∠ABC=45°时,∠BCN=45°,由P为BC边的中点,得出BN=PB=PC,判断④正确.

解答:解:①∵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

∴PM=BC,PN=BC,

∴PM=PN,正确;

②在△ABM与△ACN中,

∵∠A=∠A,∠AMB=∠ANC=90°,

∴△ABM∽△ACN,

∴,正确;

③∵∠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

∴∠ABM=∠ACN=30°,

在△ABC中,∠BCN+∠CBM═180°﹣60°﹣30°×2=60°,

∵点P是BC的中点,BM⊥AC,CN⊥AB,

∴PM=PN=PB=PC,

∴∠BPN=2∠BCN,∠CPM=2∠CBM,

∴∠BPN+∠CPM=2(∠BCN+∠CBM)=2×60°=120°,

∴∠MPN=60°,

∴△PMN是等边三角形,正确;

④当∠ABC=45°时,∵CN⊥AB于点N,

∴∠BNC=90°,∠BCN=45°,

∴BN=CN,

∵P为BC边的中点,

∴PN⊥BC,△B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N=PB=PC,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等

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2013?黔东南州)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的值是.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由∠BAC=∠ACD=90°,可得AB∥CD,即可证得△ABE∽△DCE,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用AC表示出AB与CD,即可求得

答案.

解答:解:∵∠BAC=∠ACD=90°,

∴AB∥CD,

∴△ABE∽△DCE,

∴,

∵在Rt△ACB中∠B=45°,

∴AB=AC,

∵在RtACD中,∠D=30°,

∴CD==AC,

∴==.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三角函数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

10、(2013台湾、3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

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下列判断何者

正确?()

A.甲>乙,乙>丙B.甲>乙,乙<丙C.甲<乙,乙>丙D.甲<乙,乙<丙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初二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记叙文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4.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8.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如何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24.1.1 圆 知识点一圆的定义 o叫作圆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0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 心,线段0A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0,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0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集合。 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 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圆的相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4)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 AB是弦,且CDLAE, C ~|M A B AM=BM 垂足为M AC=BC AD=BD D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 上图所示,直径CD与非直径弦AB相交于点M CDLABAM=BMAC=BC AD=BD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 24.1.3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弦、弧、圆心角的关系(1)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 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 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24.1.4圆周角 知识点一圆周角定理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章节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章节知 识点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与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计算 一、知识梳理: (一):圆及圆的有关概念 1.圆: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2.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小于半圆的叫做劣弧; 3.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它是圆的最长的弦; 4.等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5.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且两边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二)圆的有关性质: 1.对称性: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1)、垂径定理:垂直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3.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0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三)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圆的半径为r,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可用数量关系表示位置关系. (1)d>r点在圆外;(2)d=r点在圆上;(3)d<r点在圆内. 2、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关概念 ①相交与割线: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②切线与切点: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③相离,当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2)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1)直线l和⊙O相交d<r(如图(1)所示); (2)直线l和⊙O相切d=r(如图(2)所示); (3)直线l和⊙O相离d>r(如图(3)所示). 2、切线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切线长: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五)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 1、三角形的外接圆 (1)定义: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导读:本文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想学好英语上课要多做笔记,认真听,跟上老师的节奏,把该背 的单词背熟,语法记牢。为大家归纳整理了人教版初二上册英语语法、短语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帮助。 八年级(初二)上册英语语法、短语和知识点总结归纳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本单元的话题:谈论假期活动内容,复习一般过去时。 本单元的语法:1.复习一般过去时;2.学习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的用法。 2.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的用法: (1)左边的some 、any 、every 、no 与右边的body 、one 、thing 构成不定代词,some 、any 、every 、no 与右边的疑问副词where 构成不定副词; (2)一般情况下以some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用于肯定句,以any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用于否定句、疑问句;以no 开头的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表示否定含义(no one 为两个单词); (3)不定代词或不定副词和形容词连用时,形容词放在后面。 He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肯定句用something ,形容词important 放后)

Did you buy anything special? ( 一般疑问句用anything ,形容词special 放后) Did you go anywhere interesting last month? 上个月你去令 ? 人感兴趣的地方了吗 (一般疑问句用不定副词anywhere ,形容词interesting 放后) (4)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做主语时,后面的动词用单数形式。Everone is here today. 今天每个人都在这里。 : 本单元的短语和知识点 3. go on vacation 去度假go to the mountains 上山/进山 4.stay at home 呆在家go to the beach 去海滩v isit museums 参观博物馆go to summer camp 去参观夏令营3. study for tests 为考试而学习备考go out 出去 4. quite a few 相当多,不少(后跟可数名词复数)take photos 照相most of the time 大部分时间 5.buy sth for sb = buy sb sth 6. taste good. 尝起来很好 为某人买某物 taste( 尝起来)、look( 看起来)、sound( 听起来)为感官动词,后跟形容词 7.have a good\great\fun time 过得高兴,玩得愉快(=enjoy oneself) 8. go shopping 去购物9. nothing ?but+ 动词原形:除了??之外什么都没有 He had nothing to do at home but read yesterday. 昨天他在家除了读书无事可做。

九年级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圆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 )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 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的半径为r,OP=d。 7、(1 (2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没有交点,直线与圆相离。 2 9A(x1,y1)、B(x2,y2)。 d= r 直线与圆相切。 d< r(r > d直线与圆相交。 d > r(r d点P在⊙O内 d > r(r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7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圆的知识点总结

5.1 圆 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圆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理解弧、弦、半圆、优弧、劣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 1.圆概念(重点) 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1周(如图5 -1-1所示),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0”.2.点与圆的位置(难点)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设⊙0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0的距离为d,用图形表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图5-1-2所示 3.与圆有关的概念 ①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5-1-3中的弦 AB,BC。 ②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5-1-3中的弦AB为⊙0的直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③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如图5 -1-3中以B、C为端点小于半圆的 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优弧要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5~1—3中的优弧“”. ④等圆、同心圆: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如图5 -1-4中的⊙和⊙是等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如图5—1—5中的两圆, 5.2 圆的对称性

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圆的对称性及有关性质. 2.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各组量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3.探索垂径定理并会应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重点) 通过折叠与旋转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2.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重点)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1)在具体运用以上定理解决问题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如“在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2)不能忽略“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前提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 (3)要结合图形深刻理解圆心角、孤、弦这三个概念和“所对应的”一词的含义,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弧有两条,所以由“弦等”得出“弧等”,这里的“弧等”指的是对应的劣弧和劣弧相等,对应的优弧和优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关系 (1)1°的弧:将顶点在圆心的周角等分成360份时,每一份的圆心角是1°的角.因为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以整个圆也被等分成360份.我们把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叫做1°的弧.(2)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关系: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1.垂径定理的应用(难点)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垂径定理的表现形式:如图5-2-8所示, 5.3 圆周角 课程标准要求 1.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 2.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1.识别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难点) 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中考数学圆知识点归纳

圆知识点归纳 一、圆的定义。 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二、圆的各元素。 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2、直径:连接圆上两点有经过圆心的线段。 3、弦:连接圆上两点线段(直径也是弦)。 4、弧:圆上两点之间的曲线部分。半圆周也是弧。 (1)劣弧:小于半圆周的弧。 (2)优弧:大于半圆周的弧。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圆周角的两边是弦。 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三、圆的基本性质。 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推论: ? 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为直角,它所对的弦是直径。 4、在同圆或等圆中,两条弦、两条弧、两个圆周角、两个圆心角、两条弦心距五对量中只要有一对量相等,其余四对量也分别相等。 5、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6、设⊙O 的半径为r ,OP=d 。 7、(1)过两点的圆的圆心一定在两点间连线段的中垂线上。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到三个点的距 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就是斜边的中点。)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直线与圆相切; d = r 点P 在⊙O 上 d < r (r > d 点P 在⊙O 内 d > r (r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圆》章节知识点总结

《圆》章节知识点 一、圆的概念 1.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确定圆的基本条件:(1)、圆心:定位置,具有唯一性,(2)、半径:定大小。 3.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做等圆,两个等圆能够完全重合。 4.①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②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为两条等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③在同圆或等圆中,能过重合的两条弧叫做等弧。理解:弧在圆上,弦在圆及圆上:弧为曲线形,弦为直线形。 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且唯一一个。 6.①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②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三角形内面积最大的圆,圆心是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他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到三顶点的连线平分这三个角。 (补充)圆的集合概念 1、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 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 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 长的两条直线; 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 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最全)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 十年经验,倾心整理

目录 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模型法)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与圆知识点总结材料

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1= -=+-±-=, ; ※ 5.当ax 2+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a c x x a b x x 2121=-=+,;Δ=b 2-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 ? a b -= 0且Δ≥0 ? b = 0且Δ≥0; (2)两根互为倒数 ? a c =1且Δ≥0 ? a = c 且Δ≥0; (3)只有一个零根 ? a c = 0且a b -≠0 ? c = 0且b ≠0; (4)有两个零根 ? a c = 0且a b -= 0 ? c = 0且b=0; (5)至少有一个零根 ? a c =0 ? c=0; (6)两根异号 ? a c <0 ? a 、c 异号; (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异号; (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同号;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 1. 2.当x=3时,函数y= 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1,2). 6.抛物线 2)1(2 1 2+-= x y 的顶点坐标是7.反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圆梦教育中心 圆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1. 圆的标准方程:以点),(b a 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222)()(r b y a x =-+-. 特例: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是:222r y x =+.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圆半径为r : a.点在圆内 d <r ; b.点在圆上 d=r ; c.点在圆外 d >r (2). 给定点),(00y x M 及圆222)()(:r b y a x C =-+-. ①M 在圆C 内22020)()(r b y a x <-+-? ②M 在圆C 上22020)()r b y a x =-+-? ( ③M 在圆C 外22020)()(r b y a x >-+-? (3)涉及最值: ① 圆外一点B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B 的最值 min PB BN BC r ==- max PB BM BC r ==+ ② 圆内一点A ,圆上一动点P ,讨论PA 的最值 min PA AN r AC ==- max PA AM r AC ==+ 思考:过此A 点作最短的弦( 此弦垂直AC ) 3. 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 (1)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圆,其中圆心??? ??--2,2E D C ,半径2 422F E D r -+=. (2) 当0422=-+F E D 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2,2 E D . (3) 当0422<-+ F E D 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七章力 2 1、力 2 2、弹力 3 3.重力 3 第八章运动和力 5 1.牛顿第一定律 5 2、二力平衡 6 3、摩擦力: 7 第九章压强 9 1.压强 9 2.液体的压强 10 3.大气压强 11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2 第十章浮力 13 1.浮力 13 2、阿基米德原理 14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6 1.功 16 2、功率 (P) 16 3.动能和势能 17 4、机械能及其转化 1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9 1.杠杆 19 2.滑轮 20 3、机械效率η 22 第七章力 1、力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力,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力的作用效果: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模型法)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支持力和压力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或者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弹力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力大小的测量: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新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最新) 目录 一、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有理数 2、整式的加减 3、一元一次方程 4、图形的认识初步 二、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相交线与平行线 6、实数 7、平面直角坐标系 8、二元一次方程组 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三、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三角形 12、全等三角形 13、轴对称 14、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5、分式

四、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6、二次根式 17、勾股定理 18、平行四边形 19、一次函数 20、数据的分析 五、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二次函数 23、旋转 24、圆 25、概率 六、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6、反比例函数 27、相似 28、锐角三角函数 29、投影与视图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0; (2)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 ???<-=>=) 0()0(0) 0(a a a a a a 或???<-≥=)0a (a ) 0a (a a 或???≤->=)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比大小: 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 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重要笔记知识点整理

初二物理上册必背重要笔记知识点整理 1、质量 (1) 定义:物体中含有物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