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第3章公司介绍

3.1行业分析

啤酒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行业特征明显。首先,

啤酒消费对保鲜度的依赖非常强,尤其是像生啤这样的品种;其次,啤酒产品在

运输过程中的相对高成本加大进入异地市场、尤其是较远距离市场的难度;再次,

消费者偏好,即消费者的121味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决定啤酒生产

和消费存在着所谓”最佳销售半径(150公里运输半径)”的规律,一般是地产地

锖。啤酒行业的本身特性决定了行业内的频繁并购。

3.1.1宏观经济形势

2002年,我国啤酒年产量在持续9年位居世界第二之后,首次超越美国居世界第

一,达到了2386.83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产销国。加A.WTO对我国啤酒行业

有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啤酒行业是开放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引入外资较早较多。

国家对啤酒行业己无保护、鼓励或限制的特殊政策,同时严格的管制措施也已废

除,如今整体产业政策多无拘束力,政府力量介入无多,内资啤酒企业早已面临

外资和外国品牌啤酒的挑战,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加入W1’0后,我国啤酒行业和

其它行业一样,机遇与风险并存。有利的因素有:扩大了啤酒原料的选择余地:

有利于引进先进装备,提高啤酒生产技术水平;加强竞争意识,向国外学习先进

的管理技术和贸易手段,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啤酒产品

进入国际市场。不利因素有:国外啤酒的拥入,对我国啤酒市场造成强大冲击:

国际资本的进入,加大了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依附性。

3.1.2行业分析

l行业竞争格局雏形已现,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啤酒企业数目仍然不少,至06年7fl底我国啤酒企业571家,其中以

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型企业仅12家,中型企jlk222家,其中69家亏损,年销售额在3000万以下的小型企业337家,其中117家亏损,从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度看总体上

略有下降,但是小型企业的亏损有所上升,显示国内啤酒行业整体上还是处于好

转阶段,尤其是大型啤酒企业,产品价格上升,市场逐步增长,但是小型企业生

存困难。从企业数目变化趋势中,目前仍然看不到总体数目有大幅下降的趋势,

但是大型啤酒企业由于收购兼并已经从2004年的16家减少至fJ2006年7月的12家。考虑到国内大部分中小型啤酒企业的销售郝是在本地,一般价格都比较低,市场相

对不大,大型啤酒企业如果强行进入这部分市场,投入成本大但是效益并不一定

非常好,因此目前的这种大量小企业与目益增强的大企业并存的状况短期内还不

会改不变。

从国内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看,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2001、2002、2003、

2004、2005年分别为37.1%、42,9%、49%、55%、61%,基本上以每年6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同时2005年我国啤酒前三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46%,数据显

示我国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但是相比国外很多地区我国啤酒的市场集

中度仍然偏低。国外部分国家的啤酒集中数据显示,前三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荷兰

已经达到80%,英国65%,美国80%,法国72%,巴西90%。目前我国十大啤酒企

业,除了燕京啤酒和河南金星啤酒外,其余都有外资的血统或者被外资绝对控股。

一场啤酒行业的国际性战争就在中国展开,国内啤酒业还将经历一次大规模的行

业整合过程,甚至逼迫一些外资不堪亏损转让股权,才能走向进一步的集中。预

期我国啤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上升,在市场集中度达到一定

水平以后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将可能下降,价格同盟更加容易达成。

我国啤酒现在已将形成了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代表的第一阵

营集团,这三家企业2005年产量均超过300万千升,合计占有我国46%的市场份额,

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内啤酒企业。其次是以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重庆啤酒、金

星啤酒、福建雪津啤酒等企业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产量在100万千升左右,在部分

地区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产品并没有开拓全国市场,存

在向第一梯队进军的可能,也是外资和国内其他啤酒企业并购的主要对象。第三梯队是地方小品牌,主要在本地销售的低端啤酒。

2啤酒产消量增长还将持续,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大

我国啤酒消费量2005年已经达N3016.5万千升,同比增长5%,2006年上半年

增长了14%,显示出恢复性的上涨。我国啤酒产销量目前居于全球第一位,并且增

长速度远高于全球啤酒产销量增长速度,尽管2005年我国啤酒产量增长仅为5%,

但是仍然高于全球啤酒产量增长的2.96%。2005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为24升,预期在今后的几年中国内啤酒行业还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幅度。

由于啤酒单价不高,运输成本比较高,所以销售区域性非常强。我国各省市

问人均啤酒占有量差距非常大,总体上看沿海地区和北方地区人均消费量高,大

中型城市人均消费量高,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较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新农

村建设推进带来的农民收入的增长,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产品价格上升,销售毛利率略降,但是行业税前销售利润率上升

从国内啤酒销售均价看2002年以来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各大

型企业不断推出高档啤酒,啤酒销售结构高档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成本价格上

升推动。从啤酒行业产品销售毛利率变化看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都有

回落,显示成本压力较大。不过从行业的经营情况看,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都在下降,受此影响啤酒行业的税前销售利润率虽然仍然非常低,但是呈现上升

趋势。

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国内大型啤酒集团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几大啤酒集

团正在由外部扩张转向外部扩张与内部挖潜并重,不放弃全国继续布局的同时。更加注重内部效益的提升,随着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等大型啤酒企业整合的逐步完成,内部协同效应的逐渐体现,这两项费用率还有下降的空间;其二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份额和销售区域的争夺,啤酒企业税前销售利润率已经非常低。企业近年来盈利增长状况都比较一般,在行业竞争格局日渐清晰的背景下,行业内更容易达成默契,过度竞争有得到遏制的趋势。当然,考虑到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还很激烈,对于地方市场的抢占还没有完成,行业的销售费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维持高位。

3.2公司简介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1997年5月,燕京完成股份制改造,

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以股权置换方式参加了由北京人民政府统

一运作的、集中北京市八家企业的”北京控股”在香港的红筹股上市;而后,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牛栏山酒厂三家企

业募集设立的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具备了“A股身份,红

筹背景”这样一个独特而优秀的股权结构模式。”北京控股”通过北京燕京啤酒有限

责任公司(直接持有燕啤68.07%的股份)间接持有燕啤54.86%的股份,是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另外国家持股2.59%,社会公众持股29.34%。

经过25年的发展,燕京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啤酒企业集团之一。2005年啤酒产

销量312万千升,进入世界啤酒产销量前十名、销售收入80.89亿元、实现利税16.89亿元、实现利润3J1亿元。2005年燕京发展成为拥有有形资产98亿元、燕

京商标商誉价值总计152.44亿元,其中子品牌惠泉啤酒、漓泉啤酒商誉价值分别

为21.92亿元和18.80亿元。员工23500人,拥有控股子公司(厂)28个,其中睥

酒生产企业20个,相关和附属产品企业8家。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1%以上,

华北市场50%,北京市场在85%以上。

3.3公司经营战略分析

3.3.1产品及品牌战略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啤酒,旗下产品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品牌层次的市场,其中

领导品牌为燕京,副品牌则包括漓泉、惠泉、雪鹿等三个品牌,公司亦经营其它

低阶品牌。燕啤的产品战略是: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中高档酒比例。未来出

货将以领导品牌及副品牌的产品为主力,并将逐渐淡出低阶品牌市场,但在短期

之内,低阶品牌将与其它中高阶档次产品并存。

燕京啤酒单品牌2005年的销售达到了140万吨,此外公司几个主要的品牌:

漓泉,惠泉、雪鹿等产销量增长均十分可观。2006年上半年燕京雪鹿公司啤酒产

销量突破10万千升,同比增长35%,赤峰公司上半年啤酒产销量达8.2万千升,

同比增长17.65%,惠泉上半年生产啤酒21.69万千升,同比增长11.92%。从公司的长远目标看,初步目标是2010年啤酒产销量达到500万千升,形成世界级的大

型啤酒企业集团,如果以2005年312万千升为起点,那么公司需要完成年复合增

长率12.5%。公司目前的实际产能已经接近400万千升,从公司的主要产量分布看,北京地区的南北两厂共有产能130万千升,外埠中广西60万千升,内蒙40万千

升、福建50万千升、湖北20万千升,分布地区上比较集中。06年公司还将在湖

北、包头和广西各增加lO万吨产能。

燕京啤酒虽然也跻身北京奥运赞助商之列,但行销策略过于保守,品牌定位

十分模糊。青岛啤酒渲染“为激情成就梦想”,同时将娱乐和体育精神融入品牌元素;

青岛啤酒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品牌,品牌年轻化、激倩化的态度相当明显。华

润雪花从“畅想成长”开始。一直渴望与目标消费者拉近距离,共同成长,初期赞助

了~系列的体育赛事,其后与Discovery合作“勇闯天涯”,张扬“酷、独立、个性、

勇敢”的品牌个性。燕京啤酒需要加强品牌经营,突出品牌个性,在消费者中形成

鲜明的品牌形象,这样有利于提升产品形象和品牌价值,巩固和扩大消费群体。

3.3.2市场战略

05年燕京啤酒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l%,公司目前产销量在国内排名第三位,仅次于青岛啤酒和华润雪花。具备规模优势。公司市场战略是:小市场大占

有率;发挥品牌优势保证五个主要市场的高占有率,未来增长主要来自外埠市场。

公司2004年提出的“,J、市场大占有率”的战略布局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公司在北京、广西、内蒙古、福建、湖北的占有率比较高,从公司未来销售战略看,主要是保

住北京市场,推行构建北京、广西、福建、湖北、内蒙五大核心市场区,分享外

埠四个市场的快速增长。

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保持稳定,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都高达85%,但保卫战将

持续不断,08年奥运将会刺激销量增长。燕京啤酒在北京的品牌,市场忠诚度比

较高,但是由于市场容量大,购买能力强,其他各大品牌都积极强占北京市场,

今年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都有重点的推进北京市场,不过从现在北京市场啤酒的

销售格局看,高挡的啤酒市场青啤、华润等已经略有突破,但是占比仍然不高,

中低档的啤酒品牌消费结构变化不大。

燕京啤酒今年外埠市场的发展状况、外埠地区良好的经营表现完全得益于其

对外埠市场良好的整合能力与管理能力。公司在选择收购对象的时候,坚持5大原

则:有市场需求;有优质的水资源;设备有可改造性;领导班予团结有力;当地

政府支持力度大。由于在收购前有过慎重的选择,收购后的管理适当,因此燕啤

的几大外埠市场的整合均相当成功,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依然相当好。外埠市场是

公司增长的主力。其中广西和内蒙古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700,4,成为了当地

局部市场的垄断者。福建市场占有率在35%左右,湖北市场占有率在20%左右。公

司外埠的销量和收入增长都非常明显,2004年外埠销量165万千升,同比增长57%,2005年外埠销量184万千升。同比增长11.5%,2006年中期外埠销量117.93万千升,同比增长19.54%。外埠收入也从2004年的57.势6增加到2005年的65%、2006年中期的70%。从外埠的地域看,广西漓泉、内蒙市场的雪鹿和赤峰、福建惠泉以及湖

北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至1J37.12%、35%和17.65%、11.92%、40.62%,除福

建惠泉以外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都高于公司整体增长。目前看。这四大区域市场

消费量仍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而且燕京啤酒在分享这些地区增长的同时市场占

有率还在不断提高,公司在当地的销量和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更高,尤其是公司在

湖北市场目前市场占有率还不是很高,上升空间还很大'随着在湖北产能不断释

放市场增长前景可期。

3.3.3相关多元化战略

公司按照“一业为主,相关发展”战略,向矿泉水、饮料、生物食品、生物制药

领域进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4章财务报表分析

燕京啤酒2003.2005的审计报告均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可见其财务报表

可信度较高。由于中国大陆啤酒类上市公司只有五家,且其中的福建惠泉为燕京啤酒的控股子公司,而其他两家又处于行业的第二梯队,与燕京啤酒的规模相差较大。所以本文以燕京啤酒的主要竞争对手青岛啤酒的财务数据作为横向比较对象。

4.1资产状况分析

资产是指企业因过去的交易和事项而取得的、被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

币计量的、预期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

权利。根据资产的流动性,资产又可分为四大类,即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

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如果说,利润表对应的是公司的“面子”,现金流量表表现的是公司的“日子”状况,那么,资产负债表则显示公司的‘‘底子”如何。

燕京啤酒近三年来的资产结构变化见表4.1

如表4-1所示,我们看到公司的资产规模从04年的7,374,269,346元增至05年的

7,964,147,544元,增幅8%,而04年比03年增长22.7%,增幅放缓,主要是因为国内大型啤酒集团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几大啤酒集团正在由外部扩张转向外部扩张与

内部挖潜并重,不放弃全国继续布局的同时,更加注重内部效益的提升。

在资产结构方面,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下降,从04年的31.86%

减至05年的27。40%,绝对值也从04年的2,349,802,194元降至05年的2,182,206。209

元,降幅7.13%。通过表4_2,我们可以看到流动资产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货币资

金、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的大幅下降所导致,三者分别比04年下降了19.98%,34.88%,38.55%。同时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逐年增长,从04年的41.27%上升

到05年的53.17%,绝对值05年比04年增长了19.66%,04年比03年增长了39.01%,与此同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由04年的63.57%上升至05年

的68.36%,绝对值05年比04年增长了16.15%,04年比03年增长了33.89%,可见公

司资产总额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上升所致。这也说明公司的生产

能力加强了,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与公司的目标:到2010年啤酒销量突破500万

吨,进入世界啤酒前八强,力争在中国啤酒行业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相吻合。因此,公司正在逐渐调整偏高的流动资产比例,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龄应收账款长期停滞在资产负债表上,形成坏帐的风险很大(本期已经发生坏账

损失),公司应加强赊账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尽可能缩短企业的资金回笼期。

从应收账款的增长趋势来看,在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3.76%的情况下(05

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314,153,043元,比04年度的4,671,169,691元增加了642,983,352元),2005年应收账款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还有略微下降,但如考虑本期冲销的坏账10,417,475元,本期应收帐款比上年增长6.14%,增幅小于主营

业务收入增幅,说明公司销售的增长不是以放松信用政策为代价而取得的,这种

增长是积极的。公司05年应收帐款总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80e,比例不高,说明

公司的销货基本上是现销。

从坏账准备的计提来看,04、05年的坏账准备金接近1年以上全部应收款的一

半,见图4.1。05年实际发生坏账10,417,475元,占坏账准备金的52.28%,可见,公司的坏账计提还是比较合理的。

从欠款单位的角度分析,2005年年报中披露,无应收持本公司5%以上表决权

股份的股东的欠款,前五名债务人欠款金额合计约为26,364,585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17.74%,还是比较分散的,估计还款风险不大。

G燕啤05年应收账款周转率:41.29次,大大低于青啤的75.77次。说明公司的

应收账款回收较慢,效率不太高。

公司05年度预付账款较04年度减少了154,776,768元,降幅38.55%,主要原因是由于预付原材料款到货及下属子公司预付设备款、土地款已转入固定资产所致。

从预付账款账龄来看,1年以内的占87.73%,3年以上的占0.10%,结构合理。9.05年年报的关联交易未结算金额看到,公司与“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的

预付账款未结算金额为88,799,517元,占预付账款总额的35.99%。公司在年报中说明:本公司部分进口主要原材料大麦及出口啤酒业务是通过本公司的控股股东之

主要股东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进行的,上述关联交易均是因生产经营需要而发

生的,且交易价格是公允的。

05年由“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采购的原材料金额为396,425,976元,占公司原

材料采购的95.36%,可见“G燕啤”的原材料采购主要是通过“燕京集团”进行的,这种对集团公司的预付款就很难与其他应收款相区别,但其他应收款需要计提坏账

准备,而预付账款则不需要。

4)存货

公司存货盘存制度采用永续盘存制。各类存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原材

科、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发出、领用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低值易耗品、包

装物发出、领用采用分次摊销的方法摊销。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对存货遭

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其成本不可收回的

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

确认存货跌价准备。近几年来,公司的存货核算方法没有变化,遵循了一贯性原

则,在这种情况下,存货计价对公司的损益影响不大。

公司05年度存货较之04年度上升了19.66%,主要原因是公司生产规模扩大,

产量提高,以及本年度大麦、包装物价格大幅上扬所致。我们看到原材料同比上

升T21.65%,包装物上升T24.96%,在产品上升了16.36%,库存商品升幅不大,

只上升了2.36%.

公司年报称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存货未出现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

情况,故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说明公司存货质量较高。

公司的存货中主要是原材料,这是容易理解的。用于生产啤酒的大麦不仅总

是需要有一定的存量,而且要随着销售的增长而增长。存货中的库存商品相对于

同期的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非常低,05年为2.73%,04年为3.06%,说明不存在库

存商品积压。05年主营业务成本为3,267,801,549元,相比04年的2,847,314,925元,

上升420,486,624元。增幅14.77%。

G燕啤05年存货周转率:3.07次,低于青啤的4.24次。说明公司的库存管理和

销售需进一步加强。

4.3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现代企业往往依赖负债进行经营,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债

权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个企业若维持不了短期偿债能力,自然而然也就维

持不了长期偿债能力,甚至一个盈利企业如果不能偿还其短期债务,它可能面临

破产的威胁。而短期偿债财务比率是短期偿债能力的直接体现者。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比率的基本功能是可以使短期债权人评估安全边际(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

债的部分)的大小,进而可以测定企业的营运资金是否充足。

长期以来,流动比率的下限一直被认为应保持在2.0左右,美国大多数企业成

功的将此限数维持到20世纪60年代。但自那以后,多数企业的流动比率跌落N2.0

以下。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提高,企业更多的利用购货与销货折扣来满足

营运资金需求,流动比率开始向1.0滑落。近些年来,在某些西方人眼中,只要流

动资产不贬值,即使损失50%,公司的偿债能力也是稳如泰山。所以在很多情况下,

并不能根据流动比率小于2.0或者更低,就简单的认为短期偿债能力出现了问题。

因此,在利用流动比率进行评价时,要视行业性质、营业周期而定,同时还要考

虑流动资产的构成情况,不可千篇一律按一个标准进行。但流动比率的大小存在

着一定的范围,如果:

流动比率小于1.0,表明企业营运资金不足,安全边际较小,即使所有流动资产变现也无法抵偿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较弱。

流动比率为1.o_-3.0时,该范围考虑到了不同行业的企业的流动比率可能存在的正常情况,可视为流动比率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位于此范围的企业不仅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而且流动资产存量适中,不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流动比率大于3。0时,该范围的流动比率虽然较高,显示了企业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但是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产,使获利能力受到影响。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正常的流动比率是2,下限是1.25,低于该数值,公司偿债风险增加。

“G燕啤”与“青岛啤酒”流动比率对比如下表:

可以看到G燕啤03,0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都足以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05

年的这一比率更是高达6.52,原因是本年度“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仅为llO元,而公司04年末的短期借款为761,000,000元,说明公司05年没有偿还债务,04年末的短期借款到期后继续展期。

5)短期偿债能力总体评价

从指标上看,燕京啤酒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远远高于行业排名第一的青

岛啤酒。而且从现金流量的两个指标来看,燕京啤酒完全能够保证到期债务的偿还。

从流动资产的构成和变现能力来分析,燕京啤酒流动资产结构比较合理且变

现能力较强。

总的来说燕京啤酒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4.4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对此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

营业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经营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正常周转。资金只有顺利地通过各个经营环节,才能完成一次循环。在供、产,销各环节中,销售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收回最初投入的资金,顺利地完成一次资金周转。这样,就可以通过产品销售情况与企业资金占用量来分析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评价企业营运能力常用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搴、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应收账款流动性大小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它反映了

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