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高一生物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高一生物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

A.氢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碳元素

2.下列哪项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B.

C. D.

3.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 ) A.羧基(-COOH ) B.氨基(-NH2 ) C.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氨基和羧基

4. 下列物质中,可能是组成 DNA 的核苷酸是( )

A. B.

C. D.

5. 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纤维素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组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DNA和蛋白质

B.RNA和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D NA和RNA

7.下列各项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膜结构的是()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⑦⑧

C.③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

8. 若要使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功能,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酶

9.已知 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如它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 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11.如右图所示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液,乙烧杯中是5%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一小时后()

A.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C.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D.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呈砖红色

12.如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②和⑤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

B.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结构③不容易看到

C.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

D.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

1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复原的原因是()

A. 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 K+和NO3-进入细胞

D. 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15.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 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 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16.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K+比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中 K+的浓度高 30 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17.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18.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和胞吐

19.某同学设计了图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

A.B.C.D.

20.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再运输到高尔基体腔内进一步加工,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穿过生物膜的层数是()

A.4层

B.3层

C.2层

D.0层

21.如图表示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B.图中A表示蔗糖

C.图中CD分别代表果糖和葡萄糖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蔗糖酶是否进行了对蔗糖的催化分解

2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B.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成酶

C.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D.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

23.如下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P ADP+Pi+能量

A.ATP作为直接供能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

B.当反应向右进行时,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能量

C.ADP转化为ATP的能量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D.图中酶1和酶2的功能相同,化学结构也相同

24.三磷酸腺苷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其结构简式为ATP

B.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以及叶绿体

C.萤火虫发光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属于吸能反应

D.ATP水解失去2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是DNA的组成单位之一

25.动、植物细胞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都能产生的化合物是( )

A.水和ATP

B.CO2和ATP

C.丙酮酸和ATP

D.酒精和乳酸

26.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O2→H2O

27.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是该实验的一个无关变量

B.本实验装置中乙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

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D.如果将丙玻璃罩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28.如图是棉花的某部位细胞内物质的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略,其中Ⅰ、Ⅱ表示场所,①~④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细胞可能为植物的根尖细胞

B.图中Ⅰ、Ⅱ分别表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如用18O标记物质E,则物质C中不可能出现18O

D.若图中①③过程均产生1 mol物质C,则②过程共消耗了2/3 mol葡萄糖

29.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画得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自由水的减少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物质交换量较小

C.bc段鲜重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质量增多,种子开始萌发

D.c点以后增幅较大,既有水的增加,又有有机物的增加

30.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点时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对K+的吸收影响不大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应是

①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厘米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2)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其物体实际的形状应是.如果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个.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是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微准焦螺旋及调节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步骤是.

32.(8分)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33.(9分)回答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问题。

Ⅰ.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 (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3)a类型中,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A.X离子转运时释放的能量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A.噬菌体

B.蓝藻

C.果蝇

D.小鼠

Ⅱ.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

(1)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组。

(2)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对活细胞的生理意义是。

34.(9分)Ⅰ.如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研磨液的作用是提供。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 。

(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 。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

(4)酶的化学本质是。

Ⅱ.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别处理培养温度/℃

SOD活性

(U·g-1·min-1)

1蒸馏水浇灌257.3

2①②9.4

30.5 mmol/L水杨酸浇灌510.3

4 1.0 mmol/L水杨酸浇灌511.6

5 1.5 mmol/L水杨酸浇灌513.6

6 2.0 mmol/L水杨酸浇灌58.5

7 2.5 mmol/L水杨酸浇灌57.9

8 3.0 mmol/L水杨酸浇灌5 6.5 (1)表中①是,②是。

(2)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3)在5 ℃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

(填“增强”或“减弱”)

35.(9分)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1

(1)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图2 ATP合成酶分子结构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条件下,含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用方法能将外膜与内膜及其他结构分开。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练习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BDCD 6-10 ABBBA 11-15 BDBCB 16-20 DBBAD

21-25 DBCCC 26-30 CCCC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5分,每空一分)

(1)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2)bq 4

(3)A

(4)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观察

32.(8分,每空一分)

(1)S1>S2

(2)原生质层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蒸馏水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33.(9分)

Ⅰ.(1)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表面、ATP在细胞内水解) (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3)A (4)B

Ⅱ.(1)甲(2)保证了活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4.(9分,每空一分)

Ⅰ.(1)H2O2酶 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任选两点) (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FeCl3溶液(3)不能(4)蛋白质或RNA

Ⅱ.(1)蒸馏水浇灌 5 (2)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3)减弱

35.(9分)

(1)三24[H]+6O212H2O+大量能量

(2)疏水有跨膜H+浓度梯度F0-F1F0

(3)渗透作用差速离心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在田间焚烧秸杆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清运垃圾 C.洒水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燃放烟花爆竹 C.使用环保购物袋 D.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 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_测试题及答案2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 02 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 -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 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 图象和v —t 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 图象和v —t 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 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 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 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溶液)、乙液(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和④ 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 A、100个 B、99个 C、90个 D、50个 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 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 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 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 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 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 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 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 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R基为—CH3和—C3H5O2的二肽分子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高一生物12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一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 A.氢元素 B.氧元素 C.氮元素 D.碳元素 2.下列哪项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B. C. D. 3.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 ) A.羧基(-COOH ) B.氨基(-NH2 ) C.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氨基和羧基 4. 下列物质中,可能是组成 DNA 的核苷酸是( ) A. B. C. D. 5. 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C.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纤维素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6.组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DNA和蛋白质 B.RNA和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D NA和RNA 7.下列各项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膜结构的是()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⑦⑧ C.③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 8. 若要使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功能,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酶 9.已知 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如它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 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11.如右图所示甲烧杯中是5%的淀粉液,乙烧杯中是5%葡萄糖液,将装有蒸馏水的透析袋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水和葡萄糖分子能通过透析袋的膜).放置一小时后() A.甲烧杯中透析袋外的淀粉液浓度不变 B.乙烧杯中透析袋外的葡萄糖液浓度降低 C.甲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碘液后呈蓝色 D.乙烧杯中透析袋内的液体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呈砖红色 12.如右图所示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②和⑤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 B.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结构③不容易看到 C.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 D.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 1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复原的原因是() A. 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 K+和NO3-进入细胞 D. 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15.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 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 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16.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K+比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 K+的浓度比血浆中 K+的浓度高 30 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 17.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于公式v t=v0+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变速运动 B.只适用于匀加速运动 C.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2.如图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图象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t0,0)、(0,–x0)。t=0时,图象切线交t轴的坐标为(2t0,0),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先向x轴负方向运动,后向x轴正方向运动 B.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0 x t C.0~t0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x0 D.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2 x t 3.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A.3 m/s B.4 m/s C.6 m/s D.2 √2 m/s 4.小雯同学在二楼走廊上,将质量分别为m和2 m的两个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落地时间分别为t和t',不计空气阻力,则t和t'大小关系是 A.t t' =B.t t <'C.2 t t '=D.2 t t '> 5.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验证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D .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6.高速公路的ETC 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 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21.6km/h 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 天线用了0.3s 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s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该ETC 通道的长度约为( ) A .4.2m B .6.0m C .7.8m D .9.6m 7.静止的物体从0t =时刻开始受到如图所示的合外力作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02s 内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04s ~内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C .4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D .2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8.甲乙两质点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地点同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在0~t 0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 B .t 0时刻甲乙之间的距离最大 C .在0-t 0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D .t 0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9.在同一高度将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三球 A .运动时间相同 B .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B A C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A D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1、GUC; UUC; 4;a;;4: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 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用该突变体与缺失 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 的比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宽叶红花 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 2、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和卵细 胞;一;一 3、细胞核;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4、AA;AABB;CC;AABBCC

5、初级精母细胞;20;10;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 6、2;8;8;8;20 7、乙;雌性;a;有丝分裂后期;丙;2;DNA分子复制和有关RNA合成;乙;丙;第二极体或卵细胞;Ⅲ与Ⅳ 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16;c、g;g;次级卵母细胞;2、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5% 9、①→③→②;卵细胞和极体;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①;Ⅱ;1;Ⅰ;间期所处的时间较长;0 10、4;6;极体或卵细胞;1~4和9~13;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11、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AbD、abd或Abd、abD; AABB、AaBB、AABb、AaB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 9/16; 8

2020年中考生物总复习单元检测一生物与生物圈(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 生物与生物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实例中,与“葵花向日倾”反映的生命特征不同的是( ) A.草履虫逃避食盐等有害刺激 B.小明听到上课铃声快步走进教室 C.树根向水肥充足的地方生长 D.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 答案D 2.(2019·日照)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及习性,他研究昆虫的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模拟法 答案A 3.(2019·淮安)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答案B 4.“南橘北枳”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生态因素有关?(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肥沃的土壤 答案A 5.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某只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其他生物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答案D 6.在气候炎热、干旱缺雨的东非和南非,有一种植物叫光棍树,叶子完全消失,枝条碧绿、光滑。下图所示,光棍树没有叶子的现象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A 7.(2019·长沙)在研学中,一群学生看到几只鸟在水面游动,还会潜入水底,生物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绿头鸭。据此推测,绿头鸭的足具备下列哪种形态特征?( ) 答案B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答案B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C 10.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生物 C.地球上的所有人类 D.长白山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答案A

山东省淄博市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一模)生物试题(带答案)

淄博市2020届高三3月阶段性检测(一模) 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1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某种 H﹢-ATPase 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 pH 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 pH 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 pH 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 H﹢-ATPase 的抑制剂(抑制 ATP 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 pH 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 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 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 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章考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下列属于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 B.进行异花传粉 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授粉、闭花传粉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3.隐性性状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4.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 B.相对性状 C.性状分离 D.遗传规律5.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6.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7.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B.采取工人杂交的实验方法 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8.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关,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9.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 B.褐毛兔 C.杂种黑毛兔D.前3项都可10.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为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1.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 A.50% B.25% C.75% D.100% 1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1)——(3)中的遗传问题(1)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2)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3)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A.杂交、自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测交、杂交 D.杂交、杂交、杂交13.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 和YR 14.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F1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四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15.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16.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F 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子自交,F 1 代发生性状 分离 C.杂合子测交,F 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F 1 代不发生性

初中生物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填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小麦和杂草 B.猫和老鼠 C.七星瓢虫与蚜虫 D.蚂蚁和蚱蜢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D.大气圈下层水圈上层岩石圈 3.下列能够反映生命基本特征之一的是() A.生物都能够快速运动 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5.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6.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④制定计 划⑤实施计划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③ 7.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C.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8.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金鱼、水草、虾、螃蟹归为一类,将松鼠、樱花、蚂蚁、蝴蝶、喜鹊归为另一类,则他们的归类标准是()A.形态结构特点 B.用途 C.生活环境 D.数量 9.湖泊生态系统中的草食鱼以水草为食,属于消费者;肉食鱼以草食鱼为食,应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2021-2022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2021-2022年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或2∶1 B.若在0.3g/ml的蔗糖溶液里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已死亡 C.可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D.在基因发生自由组合的同时,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 2.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图①的子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而非同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 B.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图②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C.图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D.图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细胞分裂完成后将形成为2个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核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的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处于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D.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4.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5.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中,染色质变成了染色体且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在植物细胞分裂丁→戊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活动会加强 C.丙→戊的过程中可发生同染色体的分离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6.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2n=24)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Ⅰ过程中某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最多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Ⅱ过程中 C.一个A细胞产生的C细胞染色体组成有212种D.该哺乳动物一定为雄性个体 7.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8.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检测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卵细胞 B.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一般能形成4种精子细胞 C.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D.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2.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B.一个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C.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D.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3.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 单体、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4.如果精原细胞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下列哪四个精子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5.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 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 A.2种和1种 B.4种和4种 C.4种和1种 D.2种和2种 6.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揭示出()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D.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9∶3∶3∶1 7.右图的家庭系谱中,有关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显性遗传 8.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运用假说―演绎法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9.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详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若大量捕杀狼,则兔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的增加而减少,兔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大量捕杀狼群,导致狼在草原中灭绝,草原中的兔子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

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详解】 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种间斗争,又要考虑到种内斗争,做好全面分析。 3.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4.冬天到了,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不适应环境B.松树适应环境 C.它们都适应环境D.它们都不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柳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杨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杨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同步习题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 A.逐渐减小 B.保持不变C.逐渐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5.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1:1 B.5:3:1 C.9:4:1 D.3:2:1 6.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则该物体( abd ) A.3 s内位移大小为45 m B.第3 s内位移大小为25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