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

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

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及腰骶疼痛

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

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6.康复操干预: 1~2次/日,经期暂停。

(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

1.观察患者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3.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并更换裤。

4.中药外洗:以中药方煎水300~400ml或中成药按比例配成300~400ml,温度39~41度以冲洗外阴,每天1~2次。

(三)情志抑郁或烦躁

1.观察患者的情志变化,“气滞血瘀证”患者尤需注意,如有情绪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建议患者在家属陪伴下每天慢走20~30分钟,以舒缓情绪。

3.保持病室环境空气流通、舒适、安静,以利于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4.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介绍同种疾病的治疗康复情况,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取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协助消除患者的不安、恐惧情绪。

6.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相应的音乐体感治疗。

7.耳穴贴压情志调理:可选择心、肝、神门、交感、脾等穴位以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四) 月经异常(如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痛经)

1.注意观察月经的量、色、质,月经周期及伴随症状,如经量过多,持续时间较长,伴头晕目眩、神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2.注意经期卫生,勤换护垫、裤,衣裤宽松透气,不用不洁卫生用品。

3.劳逸适度、节制房事、防止损伤冲任。

4.配合气功、太极拳等体育锻炼、以助气血运行、维持妇女的正常生理功能。

5.指导患者通过自查基础体温等简单方式监测自我月经周期,配合治疗。

6.痛经者遵医嘱予耳穴贴压,取穴:神门、交感、分泌、生殖器(子宫)。

7. 腹部冷痛者、经血淡黯或夹块者遵医嘱予辨证中药外敷。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药物

(1)根据医生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湿热瘀结证患者,中药汤剂可每日2剂,宜饭后偏凉服下;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患者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2. 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给予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注,详见附录1。

(二)特色疗法

1.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经期停用。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 详见附录2。

4.药熨: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 详见附录2。

6.中药熏蒸: 详见附录2。

7.炙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针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详见附录2。

7.物理治疗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盆腔炎性疾病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中频离子导入等。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 病室宜安静,衣被适中,指导患者腹痛加剧时应半卧位休息,促进炎症的吸收。

2.指导注意个人卫生,注重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不滥用不洁代用品。

3.指导门诊巩固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经期及月经干净3天禁房事、盆浴、游泳。

4.避免不洁性交,性伴侣有性病者需一同治疗。

5.白带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夫妇同治,衣原体、支原体转阴前禁房事,两周后复查白带。

6.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

7.劳逸结合,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8.消除致病因素,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宜以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鸡蛋及各种新鲜蔬菜。忌辛辣、煎炸、燥热、刺激之品,忌食虾、蟹等海腥食物。

2.辨证饮食:

(1)湿热瘀结证:宜食清淡易消化、清热利湿之品,如瘦肉、鸡蛋,土茯苓、茵等煲瘦肉。忌油腻、甜粘助湿之品如:汤圆、糯米、肥肉、羊肉、狗肉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湿毒之品如:辣椒、芒果、菠萝、荔枝、榴莲、烟、酒。

(2)气滞血瘀证:宜食田七佛手炖瘦肉,佛手玫瑰花汤。忌辛辣酸涩食物,如:乌梅、柠檬。

(3)脾虚湿瘀互结证:宜食健脾化湿止带之品如:茨实莲子羹,莲子银杏淮山汤,党参炒扁豆薏仁煲瘦肉。

(4)寒湿凝滞证:宜食散寒利湿之品,可予黄芪党参煲瘦肉,白术茯苓煲瘦肉,忌生冷寒凉食物。

(5)肾虚血瘀型:宜多食补肾化瘀之品,如核桃田七煲鸡。

(三)情志调理

1.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患者思想顾虑较重、多与患者沟通,消除烦躁、焦虑、紧等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坚持治疗。

2.初发患者,告知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治疗彻底,减少复发的几率。

3.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取得家人的理解和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调畅情志、避免劳累和七情刺激。

五、护理难点

(一)顽固性盆腔疼痛。

解决思路:

1. 针对盆腔炎所致的持续性盆腔疼痛,坚持中医的综合治疗。

2.坚持每天康复(盆腔)操锻炼。

3.疏导情志,定期组织讲座加强患者及家属知识宣教,开放公共网络区域,自愿参与,提供成功治愈案例,促进患者互相交流,增强治愈信心。

4、普及科普知识,宣传养生保健,介绍中医传统治疗的优势,达到坚持治疗的目的,提高依从性。

(二)反复发作的防治。

解决思路:

1.健康教育: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容,进行患者的生活规律、经期卫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平和心态、戒烟酒等方面干预逐步改善生活方式。

2.改善体质: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防治,提出以中医“治未病”为指导思想,重视防治并重,防重于治的原则,阻断反复发作的病因。

3.坚持治疗:结合中医传统治疗形成以食疗、足疗、耳穴等为一体的综合预防方案。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盆腔炎性病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证候诊断: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其他:

. .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 . .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评分标准:

根据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28分。

在措施实施后:好:评分减少5分以上。

较好:评分减少2分以上。

一般:评分减少1分或不改变。

差:评分加重

. . .

慢性盆腔炎中医特色护理

一、中药灌肠:毛冬青保留灌肠液

1.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准备用物:配制灌肠液复方毛冬青灌肠液50毫升加入温开水50ml中,温度39~

41℃,

核对,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问二便,屏风遮挡,根据病情取体位,臀部用枕头垫高,铺中单将装好药液的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润滑肛管,连接肛管并排气

嘱患者放松,深呼吸,将肛管插入10-15cm,固定肛管

打开调节器,使灌肠液缓慢注入肠腔

观察患者反应

完毕,夹闭并拔出肛管,擦净肛门,嘱患者卧床休息,保留1小时后排便

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并记录

2.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灌肠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必要时关好门窗。

(2)插管动作要轻柔,药液宜缓慢灌入,每次灌肠药量不超过200ml。。

(3)灌注过程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询问便意,如果便意强烈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嘱患者深呼吸,必要时置便盆于床上排便。

(4)脱证、脑疝患者及不配合者慎用。

(5)灌肠前嘱患者排空二便。

二、中药热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

1.操作流程

将药物放置于锅中炒热至65~70℃或用微波炉加温

装入小布袋中扎好

将药熨袋放在热熨部位顺时针旋转推熨,力量均匀开始用力要轻,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速度减慢

药物温度过低时可换药袋

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擦净局部皮肤,协助安置体位

2.注意事项

(1)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注意保暖、体位舒适。

(2)药熨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不宜超过50℃。操作前先让患者试温,以能耐受为宜。

(3)药熨过程中应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温热度,有无烫伤。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观察皮肤有无烫伤或起小水泡,及时处理。

(4)药物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中药1周可反复加热。

(5)局部皮肤有破损、溃疡及水泡者禁用;各种湿热证或麻醉未清醒者禁用;孕妇、腹痛性质不明禁用,身体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及局部无知觉处忌用。

三、中药贴敷:四黄水蜜外敷

1.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发病部位,症状,相关因素,解释,取得配合

准备用物(四黄散、透明玻璃纸、一次性治疗巾、胶布、绷带、剪刀、棉花)

暴露敷药部位,检查、清洁皮肤

摊好的药物试温合适后敷于患处,根据部位选用胶布、绷带、多头带固定

交待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2.四黄水蜜外敷注意事项

(1)药量摊制约1cm厚,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药物须随摊随用,搁置时间过长则干结变硬,有擦伤皮肤之虞。

(2)敷药前让患者试温,以能耐受为宜,防止烫伤。

(3)注意敷药后的情况,如有瘙痒、红疹、水泡等皮肤反应,应停止敷药。

(4)每贴药敷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4~6小时,红、肿、痛症状明显者每日三次效果更明显。

(5)包扎完应询问患者松紧度是否适宜,有无不适。

(6)孕产妇忌用或禁用本法。皮肤破损处禁用。

四、艾灸

1.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准备用物

核对、部位,解释,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

确定俞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cm处熏灸,另放一手指在穴位旁,

以掌握皮肤温度

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有轻微灼热感

灸毕:使灸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2.艾灸注意事项

(1)施灸过程中注意保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对温热不敏感者尤应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2)施灸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3)熄灭后的艾条,装入小口瓶,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4)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出现大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施灸时间:每处5~15分钟。

(6)凡实、热证、阴虚阳亢、邪热炽,如咳嗽吐血、高血压、发热等均不宜施灸;头、颜面部、血管表浅部位、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对于体质虚弱、空腹、极度疲劳和对艾灸恐惧者应慎施灸。

(7)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头部胸背,后腹部,四肢。

五、穴位贴敷: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1.操作流程

各药物磨粉备用

评估患者症状,相关因素

暴露贴药部位,检查、清洁皮肤

取中药粉及生姜汁或蜂蜜拌成泥状

将调配好的药放于天灸贴上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

穴位。

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记录

2.注意事项:

(1)对生姜汁或蜂蜜过敏者可用温水调配。

(2)搅拌均匀,勿过稀或过稠。

(3)掌握时间,2小时为宜,每天1至2次。

(4)敷药处穴位皮肤有皮损者慎用。孕产妇忌用或禁用本法。

(5)注意敷药后的情况,如有瘙痒、红疹、水泡等皮肤反应,应停止敷药。

六、中药熏蒸沐足

1.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准备用物

将煎好的中药(1000ml)加热至70℃作用

将煎好的中药滤渣后倒入电子浴足按摩盆中,指导患者把脚搁置在脚盆边熏蒸

待水温降至38~42℃时给患者试温

指导患者把双脚伸进电子浴足按摩盆中,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每

次15~30分钟

询问患者感受,如不适时停止操作,交待注意事项、治疗时间

倒掉污液,清洗浴器

整理患者记录

2.中药熏蒸沐足注意事项

(1)凡足部有烧伤、烫伤、脓疱疮或皮肤病,糖尿病足者不宜沐足,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饭后不宜沐足,以免影响消化。

(2)水温不宜太高,以免烫伤。一般以38~42℃为宜,糖尿病患者的温度要适当降低。(3)沐足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及有无不良反应,对一些神疲乏力、头晕、老年人、儿童及行动不便者,应在旁守护,做好安全措施。对高血压患者浴足后及时测量血压,防止血压变化过快引起不适或发生危险。

(4)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

(5)若使用的是专门设计的恒温沐足盆,最好启动沐足盆的按摩功能,按摩足底的涌泉穴,降压效果更佳。

(6)伴有精神障碍对治疗不合作患者禁用,并发严重心力衰竭、高血钾症者禁用。(7)凡狂犬病、药物过敏者禁止使用本法。

(8)沐足液以浸过双足踝部为宜。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慢性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 1.定义 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 2.1诊断依据: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2 症状 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2.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 1

血沉增快;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 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血清CA125可增高; C反应蛋白可增高; 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

盆腔炎护理常规

盆腔炎护理常规

————————————————————————————————作者:————————————————————————————————日期: ?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2010.3 部门妇科病区修改日期2010.4 题目急性盆腔炎护理常规页 数 1/2 主任签名:赵玲萍护士长签名:赵芸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发展可引起弥慢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二、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或流产后产道损伤、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发生急性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镜检查等。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也有继发感染形成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可能,以及慢性盆腔急性发作。 3、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以引起病原体侵入而导致炎症。 4、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炎症。 5、邻近器官炎症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炎症发作。 三、临床表现 1、因炎症及范围大小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发病时下腹痛伴发热,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病人呈急性面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腹胀,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妇科检查阴道可充血,并有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有脓肿形成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 四、主要病情观察 1、主要观察病人下腹疼痛情况,有无寒战、高热。 2、病人全身情况,如面容、体温、心率、腹部及肠鸣音等情况。 3、观察病人心理状况。 五、处理原则 采用支持疗法、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控制炎症、消除病灶。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有关有关。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 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 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 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 / 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1]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急性盆腔炎个案护理病例1精编版

急性盆腔炎个案护理 姓名:XXX 床号:XXX床性别:女/男婚否:已婚民族:汉入院日期:2010年05月18日入院方式:步行 主诉:左下腹隐痛4天 现病史:自诉于4天前出现下腹部隐痛,能忍受,伴腰骶部坠胀,无畏寒发热,无腹泻,无尿频尿急,无转移性腹痛。今日在本 院门诊作彩超检查提示:左侧卵巢肿大(约5.7*3.7*4.2cm), 门诊拟“急性盆腔炎”收住院。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传染性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无中毒史;否认药物及食物 过敏史;无输血史及性病史。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无外地长久居住史,未到过流行病疫区,否认特殊放射、化学物品接触史,无特殊嗜好。 月经及婚育史:153-5 28-30 末次月经史2013年10月9日,既往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中,色鲜红,无痛经史,成年后结婚,配偶健 康,平素夫妻感情和睦,孕4产3,育有2女1男,均体健; 于2006年作引产术1次。 体格检查:T36.9℃,P82次/分,BP120/70mmHg,R20次/分。发育正常、神清、自动体,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皮疹,全身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未见异常,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 绀,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不无隆起,心尖搏动正 常,腹平软,左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触及包块; 专科情况:阴道口已产型,阴道畅,白带正常,宫颈常大,光滑,宫颈无抬举痛,左侧附件压痛,未触及包块。

辅助检查:彩超检查提示:左侧卵巢肿大(约5.7*3.7*4.2cm)主要护理诊断:1、疼痛; 2、舒适改变:腰骶部坠胀; 3、自理能力缺陷。

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营养; 2、注意个人卫生,禁止同房一周; 3、按时服药; 4、不适随诊。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说课材料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消渴目病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丹毒中医护理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案 胃癌中医护理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护理案附录1 护理案附录2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试行)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五心烦热,视物模糊或不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大便溏结交替。舌胖少津或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视物模糊 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中医辨证施护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护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疾病病程较长,病情顽固,反复不愈,采用中医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治疗过程中辩证施护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医辩证施护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 标签:中医辩证施护;慢性盆腔炎;应用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系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带下病”、“癥瘕”、“痛经”等范畴,疾病病程较长,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缠绵难愈。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本病的确切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1-2],而治疗过程中的辩证施护对于保证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对中医辩证施护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一般护理 慢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为減少感染的机会,应禁止洗盆浴、坐浴,并禁止房事,以避免盆腔炎症及会阴部充血加重;住院治疗的患者应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温度、适度适宜,室内通风时,避免直接吹风;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引起炎症的扩散[3]。 2 情志护理 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患者易产生焦虑情绪[4]。中医认为,患者情绪会对机体和脏器产生一定的影响,情绪不佳会使血气运行混乱,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情志护理,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患者宣泄情感,释放抑制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促进康复。肖道梅等[5]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情志护理中,采取“喜”胜“忧悲”的方法,向患者讲述慢性盆腔炎治愈后的彻底性、无后遗症等积极的一面,消除患者的顾虑,利用七情正胜效应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通过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与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得交流的方法,深化七情正胜效应,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经情志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改善,促进了病情的康复。 3 辨证护理 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于妇女经期、产期或妇科手术后,胞脉空虚,寒热之邪乘虚而入,蕴结成毒,邪毒盘踞,传入下焦而致病,因治疗不及时,病情迁延发展而致慢性盆腔炎,受到湿、热、瘀、毒影响可引起的急性发作,临床辨证主要分寒凝气滞型和湿热淤结型。 3.1 寒凝气滞型(慢性盆腔炎) 3.1.1 症状护理临床症状常见低热、乏力、精神不振,腰酸腹痛,劳累、经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_方案

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汇总)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瘀结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三)寒湿瘀滞证 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暗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四)肾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五)气虚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辩证为本病。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及腰骶疼痛 1.观察患者腹痛的程度、性质、部位以及面色、神志的变化。 2.疼痛明显者嘱患者避免久站、久走,禁止重体力活,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 3.注意腹部或腰骶保暖,按摩或热敷缓解疼痛。湿热瘀结证者慎用热敷。 4.直肠给药、中药贴敷、中药热熨、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等遵医嘱用药: 5.穴位按摩或灸法,常用穴位选取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阿是穴 6.康复操干预:1?2次/日,经期暂停。(二)带下量多、色、味异常 1.观察患者带下量、色、味的变化。 2.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流通,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3.保持会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并更换裤。

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

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3-07T16:13:11.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肖东[导读] 同时医务人员还必须做好盆腔炎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避免盆腔炎的诱发因素 肖东(四川省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罗江 6185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45-02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盆腔炎采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41例,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6%。结论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改善不良情绪,使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临床护理和出院指导提高盆腔炎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率。【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我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一定的痛苦,多年来,我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微波理疗等综合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治疗中,我们注意结合实际,做好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0岁,平均36.5岁。其中,药物流产者18例,人工流产术及清宫术后40例,产后上取环及经期卫生不良者60例。 1.2 方法 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通过直肠静脉吸收后分布于盆腔,以起到消炎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物理治疗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药物的吸收扩散,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 2 疗效观察 2.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消失;显效:治疗后自觉症状、体征明显减轻(附件有包块者包块缩小,且无压痛);好转:治疗后症状减轻,阳性体征虽存在,但无压痛等不适;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118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41例占34.74%,显效40例占3 3.89%,有效32例占27%,无效5例占 4.23%,总有效率为9 5.57%。 3 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的疾苦,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坚持正规治疗,树立信心,同时要正确对待疾病,以乐观开朗的态度去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并向患者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效果、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使各种治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3.2掌握操作技巧保留灌肠前,调好室内温度,嘱患者排空大小便,以利于药液与直肠黏膜充分接触,利于药液保留及吸收,同时把灌肠液加温至38-41℃,患者取头低臀高右侧卧位,臀部垫一薄枕以抬高臀部10cm, 用大容量注射器抽吸药液,接16号导尿管或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嘱病人松肛并作深呼吸,尿管或吸痰管末端涂适量润滑油,插入肛门内约15~25cm,缓慢推注药液,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药液于10~15min内注完。灌肠后应卧床休息,尽可能忍耐,使药液保留1h以上,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微波理疗时应向患者解析微波治疗的原理、性能及操作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操作中加强巡视,保证照射部位正确,功率适宜。患者症状严重时,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以缓解不适,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 3.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为患者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3.4饮食调护在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护,饮食宜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禁酒,以防伤脾助湿,损伤胃气,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治疗效果。 3.5生活指导 ①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阴,做到专人专盆,切不可用手掏洗阴道内,也不可用肥皂等洗外阴。②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③发热患者在退热时一般汗出较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的干燥,出汗后给予更换衣裤,避免吹空调或直吹对流风。④要注意观察白带,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味者说明病情较重,如白带由黄转白(或浅黄),量由多变少,味趋于正常 (微酸味)说明病情有所好转。⑤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3.6出院指导 ①重视妇科疾病普查,定期检查宫颈,早期发现炎症积极治疗。盆腔炎治疗务必彻底,如未痊愈的患者,护士应反复劝导患者,务必坚持治疗,切勿症状稍有减退即自行停药,以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次发作。②注意个人卫生与性生活卫生,严禁经期房事,平时保持外阴、阴道清洁,防止感染。做好计划生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计划生育手术。③平时应注意避免劳累过度,保持心情愉快,以防慢性盆腔炎复发。④积极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性疾病,必要时手术治疗。⑤加强饮食调护,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4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41例,显效40例,有效3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57%。 5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多发的疾病,我国妇女由于下腹部手术及宫内节育器的广泛应用,盆腔炎的患病率颇高。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顽疾,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1]。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和改善不良情绪,使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临床护理和出院指导提高盆腔炎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率[2]。同时医务人员还必须做好盆腔炎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避免盆腔炎的诱发因素。如保护自我防御机制的完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一)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一)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辨证分型 慢性盆腔炎(Chronic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简称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特异疗法,祖国传统医学治疗此病有一定的优势。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通过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全方位调理患者的身心状态,更易被患者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在临床上以气滞血淤型、湿热淤阻型、寒湿淤阻型等3型较多见。慢性盆腔炎从辨证角度看都有或显或微的气滞血淤征象,故行气活血化淤是治疗本病的恒常之法,或佐清利湿热,或佐温化寒湿,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由于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体征在临床上尚缺乏客观性的量化指标,因此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关于诊断和治疗的量化标准,这就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陈艳等〔1〕近几年来收治了3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疼痛有冷痛、胀痛的不同;带下有黄、白之别;舌质有淡、暗、红之异;舌苔有黄、白、滑之分。结合其主证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3大证型:湿热淤阻证、寒湿淤阻证及气滞血淤证进行论治。王雁君〔2〕将慢性盆腔炎分为湿热淤结型和寒凝气滞型进行辨证治疗。《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3〕中将慢性盆腔炎分为湿热淤阻、寒凝气滞、气滞血淤、肝郁脾虚、气虚寒湿、寒凝血淤、肾虚血淤、阴虚血淤等8种证型。而《中医妇科治疗大成》〔4〕

中将本病分为湿热淤结、寒湿淤结、气滞血淤、痰湿淤结、气虚血淤等5种证型。在《中医妇产科学》〔5〕中把本病分为气滞血淤、湿热阻滞、湿淤互结、寒湿凝滞等4种证型。而在临床上究竟慢性盆腔炎分为几型,这是众多医家正在探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临床问卷调查,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1调查方法 本研究由调查人员现场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并填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 2调查范围 2002~200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 3.1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7月第1版)诊断: 3.1.1症状下腹疼痛、坠胀,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及白带增多。 3.1.2妇检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黏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发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扪及包块。3.1.3B超示盆腔内或有炎性渗出,输卵管增粗,或有炎性包块。 3.2纳入标准 3.2.1符合诊断标准者。

盆腔炎注意事项及治疗与护理

盆腔炎注意事项及治疗与护理 【导读】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重保健,只要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各种妇科病。盆腔炎就属于妇科病中的一种,所以在出现盆腔炎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女性出现盆腔炎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盆腔炎注意事项有哪些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妇科疾病,而且在出现妇科病时,有很多女性朋友没有当回事,就会导致疾病更加严重。盆腔炎就属于妇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发生更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盆腔炎,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出现盆腔炎时,一定要杜绝各种感染,要保持会阴的清洁和干燥,而且要做到每晚都要用清水清洗外阴部。出现盆腔炎时,会有白带增多以及质地粘稠,所以一定要勤换内裤,不能穿紧身以及化纤质的内裤。 2、在经期中还要避免过性生活。人流术后,月经期间以及上环取环等妇科手术之后如果有流血现象,一定要禁止性生活。还要禁止去游泳,盆浴,一定要勤换卫生巾,避免细菌进入造成感染。 3、有盆腔炎的患者一定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卧床休息或者是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化以及分泌物排出。如果有慢性的盆腔炎患者不能够太过劳累,要做到劳逸结合。 4、有发热的患者在退热时一般会出汗较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注

意保暖,保持身体干燥,在出汗后还要勤换内裤,避免直吹空调或者是吹电扇。 盆腔炎的病因 女性朋友如果出现盆腔炎,大多数是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这些原因有可能是外部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内部因素导致。什么原因导致的盆腔炎? 1、在产后或者是流产后容易发生盆腔炎。这是因为在流产后或者是产后孕妇的身体比较虚弱,宫颈口也没有及时的闭合,而且还有恶露流出,宫腔内残留有胎盘以及胎膜,或者是过早性生活,这些都会导致病原体侵入到宫腔内进行感染。 2、自然流产以及药物流产的过程中,阴道有流血的时间过长现象。或者是组织物的残留在宫腔内就会引起产后感染,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发生盆腔炎。 3、如果在进行宫腔内放置节育器,或者是实行刮宫术,以及输卵管疏通术,还有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这是宫腔如镜检查以及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摘除手术等,因为手术消毒不严格或者没有在无菌的操作下进行,这个时候就会导致病原体进入到宫腔内,引起感染。 4、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净卫生巾或者护垫,在经期有性生活,还有盆浴等这些现象都会导致病原体侵入到宫腔,引起盆腔炎症。 盆腔炎的症状 如果女性在平时不注意患上盆腔炎时,就会有一些症状表现。这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特点 (一)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易感。舌胖有印. (二)血虚证: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经少色淡。舌胖质淡。(三)阴虚证:怕热汗出,或有盗汗,咽干口渴,大便干,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舌瘦红而裂. (四)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舌胖苔白. (五)血瘀证: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肢体麻木,肌肤甲错,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六)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七)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水肿 1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 2观察排尿得次数与量,使用利尿剂者观察电解质与生命体征变化。 3阴囊水肿者可局部垫起,避免受压;严重胸、腹水时取半坐卧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肾、内分泌、等穴,耳部水肿患者禁用。

(二)皮肤瘙痒 1着柔软棉织品,避免化纤、羽绒、羊绒等织品,沐浴或泡脚时水温40℃以下。 2修剪指甲,指导患者勿搔抓皮肤。 3遵医嘱给予中药涂药。 4遵医嘱中药药浴,药液温度在40℃以下,药浴时间要短,以20分钟为宜. 5遵医嘱中药熏洗,皮肤破溃者禁用。 (三)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 2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得影响。 3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肾俞、脾俞、气海、三阴交等穴。(四)恶心呕吐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俞、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五)头胀肢乏 1定时血压监测,高血压危象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立即报告医师。2保持大便通畅,勿屏气或用力排便。顺时针按摩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三阴交、足三里、风池、百会、太阳等穴。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试题及答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阴虚证大便情况表述准确的是(B) A、泄泻 B、大便干 C、时溏时泄 D、正常 2、皮肤瘙痒为哪个证型表现(A) A、湿浊证 B、气虚证 C、血瘀证 D、痰湿证 3、痰湿证和湿浊证共同舌象表现为(C) A、舌胖有印 B、舌瘦红而裂 C、舌苔白腻 D、舌下络脉色紫怒张 4、有盗汗的证型为(A) A、阴虚证 B、气虚证 C、血虚证 D、阳虚证 5、阳虚证宜食(B)食品 A、补气 B、温热 C、清凉类 D、祛湿化浊 6、头胀肢乏耳穴压豆取穴(C) A、足三里、内关、合谷 B、足三里、脾俞、三阴交 C、心、脑干、神门 D、脾俞、脾俞、三阴交 7、患者口中氨味漱口液选(D ) A、碳酸氢钠 B、呋喃西林 C、温开水 D、柠檬水 8、不宜多食酸涩食品的证型为(A) A、痰湿证 B、阳虚证 C、气虚证 D、湿浊证 9、下列属于中低强度有氧运动的项目为(B)

A、打羽毛球 B、骑自行车 C、蹦极 D、快跑 10、皮肤瘙痒时药浴温度为(D)。 A、42度 B、39-41度 C、40-42度 D、40度以下 二、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 1、消渴病肾病常见证候要点(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湿浊)证。 2、阳虚证:畏寒肢冷,腰膝(怕冷),面足浮肿,夜尿(频多)。 3、消渴病肾病患者有泡沫尿时注意观察(发热)、(劳累)等因素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4、患者恶心呕吐时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5、血虚证:宜食补血的食品,如动物血制品、(红皮花生)、(黑豆)等 三、简答题:(共4题,1、3题各10分;2、4题各15分) 1、痰湿证、湿浊证常见证候要点。 痰湿证: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形体肥胖,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舌苔白腻。 湿浊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有尿味,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皮肤瘙痒。舌苔白腻。 2、恶心呕吐辩证施护。 (1)、保持口腔清洁。 (2)、舌面上放鲜姜片,以缓解呕吐。 (3)、口中氨味者,予以冷开水或饮柠檬水漱口。 (4)、遵医嘱艾灸,取膈腧、胃腧、神阙等穴。

(完整版)消渴病中医护理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消渴病的证型有肝胃郁热证、证、证、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证。 2、消渴病特色技术中,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水温以℃为宜,时间分钟,严防烫伤。遵医嘱穴位贴敷选择、、等穴位,首次贴敷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小时,周为一疗程。 3、运动指导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血糖> 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阴虚火旺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气阴两虚证宜之品,食疗方:等。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肝胃郁热证饮食指导? 2、皮肤瘙痒的护理措施? 3、注射用药的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考试题(消渴病)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消渴病(2型糖尿病)证型有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2、消渴病特色技术应用中,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穴位贴敷: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4小时,4周为一疗程。 3、消渴病的运动指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血糖>16.7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阴虚火旺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食疗方: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品,食疗方:皮蛋瘦肉粥等。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肝胃郁热证饮食指导? 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食疗方: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丝瓜炒蘑菇等。 2、皮肤瘙痒的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洗澡忌用刺激性强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穿棉质内衣,避免搔抓、热水烫洗;修剪指(趾)甲;瘙痒甚者,遵医嘱予以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2)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 3、注射用药的护理内容?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