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测试题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测试题
初中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内能与热机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十三章测试题

试卷共70分学生姓名____分数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 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

2. 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液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状态变化是______和

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则甲比热容___乙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 /(kg?℃),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___(填改变或不改变),初温为20℃质量为1kg的水吸收2.1x105J的热量将升高到___℃。

6.四冲程内燃机每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分别为、___________、、__,曲轴转

动周,对外做功次。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3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B. 一个物体具有内能,就一定有机械能

C.一个物体可以没有内能,但一定有机械能

D.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 0℃的物体没有内能

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凡是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热量,没有其他方法和途径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

3.关于比热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温度越高,其比热容越大 B.物质含有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越大 D.物质的比热与它的质量、温度无关

4. 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的地面上散水感到凉爽

B、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C、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除了美化环境外,还能调节周围的气候

D、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

5.对沸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可以在80℃沸腾B.水只能在100℃才能沸腾

C.沸腾的水温一定比不沸腾的水温度高

D.液体达到沸点就能沸腾

6.一铁块的温度降低了,说明它的()。

A.热量减少了 B. 比热变小了 C.机械能减少了 D. 内能减少了

7.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铜块和水,使它们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迅速投入水中,它们的内能变化正确的是()

A.铜块的内能减少,水的内能增大

B. 铜块的内能减大,水的内能增少

C.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增大

D. 铜块和水的内能都减少

8.甲、乙两液体的质量相同,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图是

其温度与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甲的比热容比乙小B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C甲、乙的比热容一样大D开始加热时甲和乙的比热容为零

9.铜的质量是铅的质量的2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3倍,若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铜块和铅块降低的温度之比是()

A.2:3

B.3:2

C.1:6

D.6:1

10.质量相同的不同的金属块,放入沸水中较长时间取出,立即放在 0℃的大冰块上,能够使冰熔化较多的金属块具有(不考虑空气的散热)()。

A较多的热量B较大的比热容C较大的密度 D较大的体积

11.质量为 2kg的酒精,温度从 10℃升高到 20℃时,共吸收4.8×104J的热量,酒精的比热容为()。

A.2.4×103 J /(kg?℃)

B.1.2×103 J /(kg?℃)

C.2.2×103 J /(kg?℃)

D.4.2×103 J /(kg?℃)

12.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

A只有吸气和压缩两个冲程 B只有压缩和排气两个冲程

C只有排气和吸气两个冲程 D有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冲程

13..把0℃的水和0℃的冰同时拿进0℃的房间将会()

A.冰将会熔解

B.水将会结冰

C.水和冰都保持原状态

D.无法判断

14.甲汽油机的效率比乙汽油机低,这反映了()。

A甲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比例较小B在相等的时间里,甲完成的功较少 C 相等的时间里,甲消耗的燃料较多 D完成相等的功,甲消耗燃料较多15.一台内燃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1,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为Q2,排出废气带走的能量为Q3,则该热机的效率为()。

A、(Q1-Q2)/ Q1

B、Q2/ Q 1

C、(Q2-Q3)/ Q1 D(Q1-Q3)/ Q1

16.关于热机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噪声和废气 B提高热机效率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C热机的效率越高,热机做的功就越多 D热机效率无单位

17、下列比热容变化的是()

A.水温从70℃升高到90℃

B. 把铁块拉成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水结冰

三、简答与实验(1题3分、2题6分、3题3分、共12分)

1、如图甲、乙两房间里的两水壶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

烧开,两房间的湿度相同,试判断哪个房间的气温较高?

并说明理由。

2、如图甲乙两物质从熔化到沸腾的图像,从图可知_____是

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沸点是_______,其中

BC段是________过程,而DE段是_______过程熔化时间是

_____min

3、水的沸腾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0 1 2 3 4 5 6 7

时间

min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7 98

(1)表格中第______min的温度是错的。

(2)从记录数据中分析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3)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1题4分,2题4分共8分)

1.在太阳光照射下水、泥土等物质的温度会升高,为了使500kg水的温度升高10℃,要吸收多少太阳能?若有同样的太阳能被500kg的泥土吸收,可使泥土的温度升高多少℃?[泥土的比热容为0.84×103 J /(kg?℃)]

2、小明学习了热学的有关知识后,知道水的比热容容是4.2×103J /(kg?℃),他想估算一下自己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的热量。于是小明仔细记录了他家每天烧水、煮饭、炒菜需要的时间,并把它折算成烧水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将 30kg、 20℃的水烧开(1标准大气压)

(1)小明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多少热量?

(2)煤的热值为3×107J/kg,小明家煤炉效率只有20%,则小明家每天烧水做饭需要多少kg煤?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 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 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 D. 空调电流约1A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 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精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B. 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 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D. 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2、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D.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也不会运动4、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凉凉的,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密度大B.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密度大D.沙子的比热容大 5、《舌尖上的中国2》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下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 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在不拌时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6、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灯里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7、如图,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 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 A.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温度较高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C.温度较低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温度较高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8、汽车的正常运行除了要加油外,还需要加水,利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水具有() A.较低的凝固点B.较大的比热容C.较小的密度D.较高的沸点 9 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 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九年级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十二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物理课上,小强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华同学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2012·呼伦贝尔中考)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记载,2012年春节前夕,根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52℃。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10至25分钟时间段不吸热 4.(多选)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5.将手帕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6.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 (45分钟) 学校: ______ 班别: 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24 分) 1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 25 C 的是( ) 2 .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 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 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C 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温度为0 C 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温度为0 C 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 .温度为0C 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 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 其示数为39 C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 38 C 和40 C 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C, 39C B . 39C, 40C C . 38C, 40 C D . 39C, 39C 6.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 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 ,直 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 .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1) 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另一类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们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_______ 质制成的。 (2) 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 其中 ________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图1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它有两种方式——和——4.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 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 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 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 有和。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 呈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 吃冰棒解热升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A.熔化、汽化B.熔化、液化C.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积雪融化B.雾、露的形成C.霜的形成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7.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各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4、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5、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机械能为零的物体, 内能一定也为零 B.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C. 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 温度升高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 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6、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7、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8、某一天小玲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发现: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9、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如右下图所示,在软木塞被冲出试管口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增大 B.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 C.能量的转化形式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D.软木塞的机械能守恒 1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 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 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 吸收的热量为( ) A. 5.04×105J B. 4.2×105J C. 2.52×105J D. 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11、甲、乙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为2:1,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4,那么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 ) A.1:2 B.2:1 C.8:1 D.4:1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2、如图表示的是汽油机的_____冲程;在压缩冲程中, 13、小红对冰加热,她根据冰熔化成 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9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 段是熔化过程,已知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 ·℃),在对100g 冰加热的前2 min 内冰吸热 J 。 14、如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图9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088922029.html, 李家镇中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完成时间70分钟)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__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__时______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____热,温度______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_ ℃;其中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_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____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_____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_____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______现象。 冬天下雪__________;冰消雪融_______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汽化要______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______,从而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后者是酒精_________时要_____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11、用扇子扇干燥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其示数将________. ( “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块-10℃的冰_________(会,不会)立即熔化;把0℃的冰放在0 ℃的水里,冰__________(会,不会)熔化。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 分)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精选1-附答案

《内能与热机》单元测试题精选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内能增加 D.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2、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乙醚极易挥发)的 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4、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5、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机械能为零的物体, 内能一定也为零 B.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 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C. 铁丝被快速弯折的过程中, 温度升高是因为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 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6、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晒太阳取暖 D. 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7、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8、某一天小玲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中发现:内陆地区的温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18×2分=36分) 1. 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的水比0℃的冰热 B. 0℃的冰比0℃的水冷 C. 0℃的水和0℃的冰冷热程度一样 D. 无法比较水和冰的冷热程度 2. 一位经验不足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 将水银甩下去,结果测得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 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C.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 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 3.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在CD段是固态 B. 海波的熔点是48℃ C. 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 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 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同一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D. 温度达到熔点的晶体,可能处于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5.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A. 玻璃难熔化 B. 玻璃太大了 C. 玻璃是晶体 D. 玻璃是非晶体 6. 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 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儿也不熔化 D. 无法判断 7. 关于沸腾和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蒸发时不需要吸收热量 B.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汽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C. 蒸发时液体温度降低,沸腾时液体温度升高 D.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液体表面进行 8. 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 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 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 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 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9.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 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常常吃鸡蛋和牛奶。小明同学在家煮鸡蛋时,第一次在 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鸡蛋被煮熟;第二次在与第一次相同的情况下当水沸腾时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45min)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 .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39℃ B .39℃,40℃ C .38℃,40℃ D . 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根据物态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 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沸点的角度回答)。 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12题7分,第13题6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4分,共39分) 1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 (1(2) 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A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单元练习题

初三物理内能与热机单元练习题十四章内能与热机 1.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 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中,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3. 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用热水袋取暖 D.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4. 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内燃机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 C.冬天对手哈气,手的温度升高 D.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5. 小明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水4.2103 干泥土0.84103 冰2.1103 铜0.39103 煤油2.1103 铅0.13103 水银0.14103 砂石0.92103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B.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热多 D.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6. 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7. 航天工业中的火箭常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这是因为与其它燃料相比,液态氢( ) A.易燃性更好 B.热膨胀较大 C.不易散失热量 D.热值较大 8. 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B.甲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乙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南州中学初三物理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凝固现象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1中的( )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D .滴水成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2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 .c 到d 是熔化过程 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 0C ,乙: 0C ,丙: 0C 。 3.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 4.我们从有没有 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在沥青、水晶、石蜡、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 是晶体. 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 ;铁水浇成铁杆 。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 _℃;加热 分钟后,水开始沸腾; 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如图(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观察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是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 C 的原因可能是 。 7.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8.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 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 中的水温 (选填“升高”、 第1题图 第3题图 甲 第2题图 乙 丙 第6题图 (1) 第6题图(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冰的熔点是0℃,那么在0℃时() A.水为固态 B.水为液态 C.固态和液态共存 D.都有可能 2.在-10℃的冬天,水库中的冰的下表面温度为( ),上表面温度为( ) A.-10℃ B.0℃ C.比-10℃高,比0℃低 D.低于-10℃ 3.固态氢的熔点是-259℃,液态氢的沸点是-25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则-200℃的氢是( ),氧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D.固液共存 4.冬天下雪后,人们会往马路上洒些盐,雪就会化了。这是因为它们混合后( ) A.降低了熔点 B.升高了熔点 C.盐能放热 D.增大路面的摩擦程度 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 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 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 把5000g 0℃的水和5000g 0℃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 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 C.都一样D.无法确定 7. 在敞开的水壶中烧水,使水沸腾后改用急火继续加热,壶中水温将() A.升高 B.忽高忽低 C.降低 D.不变 8.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则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9.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10. 液态氮在常温下会冒出大量的气泡,这个过程是( ) A.蒸发,吸热 B.沸腾,吸热 C.熔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越来越小 B.雨后泥泞的路面被风吹干 C.湿衣服在阳光下很快变干 D.用久了的灯泡壁变黑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扇扇子时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子扇出的是冷风 B.冬天,墙角处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越来越少了,这是汽化现象。 不会熔化。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所以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13. 下表给出了水银和酒精的熔点、沸点。如果要测量北极地区 的温度需用()温度计,如果要测沸水的温度,需用()温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