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生物(第二课时)

1.2.5.2: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2)

1.2.5.2: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组织和动物的组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图片和相关视频以及模型等更为感性地认识动、植物组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知识的同时更珍爱生命 4.【预习范围】从 71到74页 ﹡﹡﹡﹡﹡﹡﹡﹡﹡﹡﹡﹡﹡﹡﹡﹡﹡﹡﹡﹡﹡﹡﹡﹡【学讲互动】﹡﹡﹡﹡﹡﹡﹡﹡﹡﹡﹡﹡﹡﹡﹡﹡﹡﹡﹡﹡﹡﹡ 一、动物的组织,植物的组织 【自主预习】————— 1.生物体内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叫. 2.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 3.动物的基本组织主要有 —————【突破点拨】————— 1.以叶子为例了解植物器官中的组织分布:叶的表皮属于 组织,叶肉细胞属于 组织,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属于 组织 2. 以人为例了解动物器官中的组织, 人的一些典型的组织:血液,软骨,机腱都属于组织.皮肤,内脏器官和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属于组织—————【沙场练兵】————— 1.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神经 B、肌腱 C、血液 D、软骨 2.从市场里买回来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番茄的_____________,它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 (2)取另外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__________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属于__________组织。 (3)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一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连接,且中间的细胞壁上有许多的小孔,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组织。

XSP-06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XSP-06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本系列生物显微镜是供各医疗机构、化验室,研究所及高等院校等部门一般生物学、细菌学 研究, 临床试验及在教学中实验用, 选择不同倍率物镜与不同倍率目镜配合得到不同的总放 大率。 二、规格: 1.机械筒长; 160毫米 2.三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倍、40倍、100倍 3.三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为5倍、10倍、16倍 4.粗动调焦范围为50毫米,微动调焦范围1.8-2.2毫米。5.工作台面积为120毫米× 110毫米。 6.反光镜直径为50毫米,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 7.移动尺:纵向调节范围:≥25毫米; 横向调节范围:≥50毫米;

游标读数精度:0.1毫米。 三、使用: 1、将标本切片的放在工作台上,用切片压片压紧。 2、将各倍率物镜顺序装入物镜转换器上,目镜插入目镜筒中。 3、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寻找需观察物,然后将被观察物移至视场中心,再转换高倍率物镜 观察。 4、调焦时一般先用粗调焦旋钮调节物镜至能看到标本轮廓,然后再用微调焦旋钮调节,直 至物象最清晰时为止。 在使用高倍率物镜时最好由下而上进行调节, 这样可以避免镜头因碰 到切片而损坏。 5、转动反光镜,使照明光线射入镜筒,获得明亮的视物,然后调节光阑的孔径大小,以便 获得最清晰的物象。 四、维护保养 1、使用完毕后,仪器应装回防尘袋,并放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和无酸碱蒸气的地方。 2、显微镜已经过仔细地检验和高校,物镜和目镜不要自行拆卸,

如有任何灰尘,先用吹风 球吹去,然后用软毛刷拂除。 3、显微镜各机械部分如沾附灰尘,也应该将灰尘拂除,然后用干而清洁的软细布擦试干净。 4、物镜用后必须装入物镜盒中,以防碰损和沾污。 5、需使用100X 物镜时在镜头与切片之间需加少许香柏油。 6、为了防止调时物镜压破载玻片,有定位螺钉作限位,但限位螺钉只能限制粗调最低点, 当微调下降到一定位置时,物体仍有可能压到切片,使用时仍需注意。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oc

2017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显微镜的取送: ①右手握镜臂; ②左手托镜座; 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 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 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高二。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显微镜使用原则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显微镜的使用 有答案

显微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镜11.通光空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安放装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不可再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练习:1右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转换到视野B 时,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把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⑤ C.⑤→④→③→②D.④→⑤→①→② 2.下列物体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 A.头发B.手指C.叶片D.玻片标本 答案:D 解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所以可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直接观察的是玻片标本 三、关于显微镜的一些问题: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答案:D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方法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

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

(新)高中生物3_1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并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时间科学家重要发现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并命名_______(实质上是________)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植物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聚合体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整个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__的集合物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 细胞是先前的细胞通过_______产生的,细胞是 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________。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 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 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①___________ ②镜筒(2)放大倍数 ①观察到的物体的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镜头 有无螺纹 长度和放大倍数关系 目镜 物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无答案)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一课时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单细胞生物 说明: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物,而有些生物,个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叫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单细胞生物很多,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等 ①衣藻的结构:有鞭毛、眼点(红色)、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杯状)液泡等。 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异同点: 比较洋葱表皮细胞衣藻 区别 眼点无有鞭毛无有伸缩泡无有 相同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比较衣藻和草履虫 比较衣藻草履虫 区别 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无细胞壁、叶绿体 特殊结构有眼点、鞭毛有纤毛、事物泡、口沟 相同点 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能自由的运动,个体 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细菌和真菌 引入:食物为什么会变味或发臭? (1)细菌:单细胞生物大小:0.3-2.0微米 细菌团: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 (2)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酒——发酵,酵母菌…… (3)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 (4)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 ①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很小,一般要在高倍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细菌既无叶绿体也无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②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鞭毛等结构,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③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④真菌: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依靠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但细胞内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青霉菌,面包霉等等)食用菌—>大型的真菌:可食用,如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大肠杆菌)。 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普遍存在与我们的生活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

第5章显微镜专门实验 5.1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绘图 生物显微镜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性能。 (2)熟悉低倍镜、高倍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熟悉生物显微绘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仔细阅读显微镜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正确操作的方法。 【实验原理】 生物显微镜的光学成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靠近物体部分的透镜组称为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称为目镜。 物镜组使物体在目镜的前焦面内形成一个放大而倒立的实象(也称中间象),经目镜再成象在明视距离250毫米处,供眼睛观察。因此,显微镜是一个二次成象系统,其成象光路如图5-1-1所示。 图5-1-1 生物显微镜的光路图 【实验器材】 FM-179B型生物显微镜、生物切片(人体、动物、植物组织切片)、电子目镜

FM-179B型生物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图如图5-1-2所示。 图5-1-2FM-179B型生物显微镜外形结构图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室提供FM-179B型生物显微镜的使用说明书,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对照显微镜实物,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物镜的使用 1.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调节调光转轮,光线应逐步增强。转动粗动调焦手轮,将载物台 下降,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略拉开。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4 X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 2.放标本切片:标本切片标签面向上,用标本夹夹好,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孔的正中央。 3.调节焦距:调节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缓慢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 不太清晰,可转动微动调焦手轮,使物像更加清晰。 4.换10X 、40X物镜观察。此时,只须稍稍调节微动调焦手轮即可,适当调大光源强度和 孔径光栏。 二、生物显微绘图---画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切片形态 生物显微绘图不同于一般的美术绘图,要求将所观察切片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准确地描绘,然后对各部分分别加以注字说明。生物显微绘图应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点、线要清晰流畅,线条要出,粗细均匀,光滑清晰,接头处无分叉和重线条痕迹,切忌重复描绘;一般用圆点衬阴,表示明暗和颜色的深浅,给予立体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1.单细胞生物 1)衣藻(植物) 单细胞藻类,生活在发绿的池水中。 比较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不同 有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衣藻因为是相对独立的生物,所以特有 有细胞膜、质、核、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结构 液泡和叶绿体鞭毛、眼点、杯状叶绿体 (1)红色的眼点:能敏感地感知光线的强弱。 (2)两根鞭毛:能自由摆动,使衣藻能在水中游动。 (3)依靠眼点的感光,鞭毛的游动,可以游到有光照及其他适宜的环境进行光合作用。 衣藻:洋葱表皮: 2)草履虫(动物)(太阳虫,痢疾变形虫等等) (1)草履虫多大:大约0.3mm(2)形状:像倒转的草鞋 (3)区别前后端:钝圆的一端是前端 (4)介绍草履虫的结构及作用: 纤毛:进行运动 胞口:进食通道,在身体前端1/3处一侧,有纤毛 食物泡:食物进入胞口后形成,进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伸缩泡:排出水和含氮的废物,两个伸缩泡是交替收缩舒张的 大核:与营养代谢有关 小核:与生殖,遗传有关 表膜:可进行呼吸,并排出含氮的废物 收集管:收集水和含氮的废物 (5)草履虫的生活习性 捕食:纤毛把食物送入胞口 消化:食物胞口胞口末端食物泡内笑话

呼吸:表膜排泄:表膜和胞肛应激性 总结:单细胞生物一般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进行,生活在水中。 草履虫: 衣藻草履虫 相同点 1.都是单细胞生物;2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内没有叶绿体 类别单细胞植物单细胞动物 2.细菌和真菌 1)认识各种各样的细菌 引入:食物为什么会变味或发臭? (1)细菌:单细胞生物大小:0.3-2.0微米 细菌团:菌落——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 (2)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酒——发酵,酵母菌…… 细菌的坏处:太多了(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3)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 无叶绿体,所以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要依赖有机物生存。 (4)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不同): 球菌:形状为球形。如葡萄球菌。 杆菌:形状为杆状。大肠杆菌,乳酸杆菌。 螺旋菌(弧菌):形状为螺旋状。霍乱弧菌。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有细胞核的都是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青霉菌,面包霉等等)食用菌—>大型的真菌:可食用: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大肠杆菌)。 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普遍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生物显微镜产品使用说明书

XSP-5C系列生物显微镜 使用说明书 目录 用途..................................................................... 1 主要规格 (1) 结构 (2) 工作原理 (3) 操作 (3) 保养 (4) 型号组合 (5) 七、型号组合: 部件名称 各种常归产品型号正常配备XSP-5C XSP-5CV XSP-5CA 机架* * * 单目头* 单目V型头* 铰链式双目头* WF10X广角目镜* * * WF16X 目镜* * * 195 4X物镜* * * 10X物镜* * * 40XS物镜* * * 100XS物镜* * *

四孔转换器* * * 平台* * * 光栏调节板* * * 可变光栏* * NA0.65单透镜* NA1.25阿贝聚光镜* * 滤色片(蓝)* * * 反光镜* * * 电照明* * * 移动尺* * * 切片压片* 内包泡沫箱 外包纸箱 * * * 选购件大视野目镜、电子目镜、分划尺目镜、CCD成像 装置、LED照明、铝合金包装箱、 六、保养: 1.仪器使用完毕后,用吹风球吹去镜头上的灰尘,用细软布蘸二甲苯擦拭镜头上的油污。用清洁的细软布擦拭整机上的灰尘和污迹。运动部分应随既涂上薄薄一层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然后放入塑料袋中,装回木箱,并放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和无酸碱蒸汽的地方。 2.显微镜出厂前已经仔细的检验和调整,物镜和目镜请不要自行拆卸。 3.物镜使用后必须装入物镜盒中,以防碰损和沾污。 一、用途: 本系例显微镜可供高等院校、中等专科学校及其它有关部门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及其它微观世界的研究。选择不同倍率的物镜和目镜配合 可得到不同的总放大倍率。其最大放大倍率为:40X/、64X 、100X、160X、 400X、640X、1000X、1600X。用户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组合型。 二、主要技术规格: 机械筒长:160mm 物像黄轭距:195mm 消色差物镜:4X 、10X、40X(弹簧)、100X(油弹) 目镜:WF10X(广角)、WF16X 倍率组合: 5 4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1 显微镜使用练习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壁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8.精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 11.通光子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 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 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 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 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 (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5)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换用

显微镜使用调节说明书

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使用说明 您现在使用的是1600倍生物显微镜,配有三个目镜(5X、10X、16X)和三个物镜(10X、40X、100X) 1.低倍目镜和低倍物镜的使用(低倍镜容易找到目标):(1)准备:将显微镜取出,平放于桌面上,转动粗调焦旋钮,将镜筒略升高使物镜转换器与载物台距离拉开,以便安装物镜,按任意顺序装上三个物镜(物镜转换器有一个孔上有防尘盖,装物镜时需取下),物镜需顺着螺纹方向旋到底;取下目镜筒上的防尘盖并插上一个低倍的目镜,安装完毕将显微镜置于前方略偏左侧,必要时使镜臂倾斜以便观察。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2)对光:打开光圈,转动聚光镜使其上升(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双眼同时睁开,以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直到视野内光线明亮均匀为止。反光镜的平面镜易把其他景物映入视野,一般用凹面镜对光,光线不足时,可使用电光源(电光源的安装见下文)。 (3)放标本片:标本片朝上放到载物台上用移动尺的两个夹子夹住标本片(640倍的显微镜是用压片压住标本),调节移动尺的两个旋钮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4)调节焦距:从显微镜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同时旋转粗调焦旋钮,使镜筒缓慢下降,大约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约5mm时,再用左眼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焦旋钮,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焦旋钮,使物像更加清晰。

如果按上述操作步骤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转动调焦旋钮太快,超过焦点。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调节焦距. ②物镜没有对正,应对正后再观察。 ③标本没有放到视野内,应移动标本片寻找观察对象。 ④光线太强,尤其观察比较透明的标本片或没有染色的标本时,易出现这种现象,应将光线调暗一些后,再观察。 2.低倍物镜转高倍物镜(40倍物镜)的使用 (1)依照上述操作步骤,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转动物镜转换器,换高倍镜(40倍)。注意,此时不需要调节粗调焦旋钮。 (3)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焦旋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如按上述操作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 ①观察的部分不在视野内,应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②标本片放反了,应把标本片放正之后,再按上述步骤操作。 ③焦距没调好,应仔细调节焦距。 如需要更换标本片时,应该先把镜筒升高,然后把标本片取下再换上。 3.油镜的使用(100倍的物镜称为油镜) 应先按上述步骤用低倍镜、高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然后再用油镜观察,操作如下: (1)先用10倍物镜观察标本的概况; (2)更换40倍物镜,把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3)把镜筒上升约厘米,再把油镜转到工作位置;

显微镜使用说明

生物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一)明场显微观察使用方法步骤 1.接通电源,调节亮度:打开电源开关,调节亮度旋钮。 2.置入观察所需样本:把切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载物台手轮,将标本移入光路。 3.将10×物镜转入光路对标本进行调焦:转动物镜转换器,将10×物镜转入光路;转动 粗微调手轮进行调焦。 4.调节双目瞳距与视度:调节双目镜筒的两转轴目镜筒瞳间距,使两眼视场重合;调节 屈光度调节圈使左右两眼目镜视度一致。 5.调节聚光镜孔径光栏:调节聚光镜(对焦旋钮)及孔径光栏(孔径光栏拨杆)。 6.将所需物镜转入光路对标本进行齐焦,开始观察 (二)油浸物镜的使用 先将40×物镜调焦清晰后移出光路,在标本上方光斑处滴一滴浸油,然后将100×物镜移入光路。轻轻转动物镜转换器或微微转动载物台的纵横移动手轮,同时稍微转动微动调焦手轮,以排除浸油中的气泡,否则气泡会严重影响成像效果。 ?用浸油观察完毕后,应立即用脱脂棉、镜头纸、纱布等蘸适量工业酒精与乙醚的混合 液(比例1:4)将仪器及切片上的浸油擦拭干净。 ?浸油虽然无毒,但当触及皮肤时,应用水和肥皂彻底冲洗,如进入眼睛应用清水彻底 冲洗15分钟以上。 (三)注意事项 1)观察样本时,物镜应先从低倍镜开始观察。 2)切忌不要同时用力反向旋转左右粗、微动手轮,造成调焦机构损坏。 3)变换物镜时,勿直接扳动物镜,应手持转换器的齿纹部分转动转换器。 4)瞳距因人而异,故使用前均应重新调整双目的瞳距。 5)使用完毕,应将亮度调节旋钮调到最暗,载物台调到最低,关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 若使用过浸油,则应及时将物镜和切片擦拭干净。最后将仪器用防尘罩遮盖严密。 6)如仪器停用时间较长,应将物镜、目镜从主机上取下,并放入干燥容器(如防潮缸)中并放置干燥剂。同时主机上应盖好相应的防尘罩。

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操作

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操作 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操作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 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操作规程: 1、双目生物显微镜使用时应旋转在稳固的工作台上,照明可用自然光源和内藏式人式光源。 2、将需要观测的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活动夹卡牢。 3、将各种倍率的物镜依次装于物镜转换器上。 4、将两只相同倍率的目镜分别插入左、右目镜筒中。 5、如需采用自然光源时,将反射镜转朝窗口,应避免将阳光直接导入使人目眩反而观测不清。 6、操作时调整横向和纵向手轮、将需要观测的标本移至载物台的中央。 7、先用10×物镜和10×目镜观测。 8、打开电源开关,并将亮度调整平推钮移至适当位置。或装上反射镜,转动反射镜获得明亮的视场。一般情况下低倍率观测时用平面反射镜,高倍率观测时用凹面反射镜。 9、转动粗调手轮将载物台调到能见到需要观测的标本的像为止。此时用双眼从左右目镜中同时观测。再调整微调手轮便可清晰的物像。左右目镜按需要推动两目镜筒向两旁分开或靠拢。在两目镜筒之间有一个示距尺,标出观测者两眼间的实际距离。调好瞳间距后,为保证两只目镜的机械筒长一致,需将两个目镜上刻度圈分别旋转到与瞳间距相同的数值上,这样即可观测到最佳的物象。 10、亮度的调整。调整聚光镜升降手轮。将聚光镜调至适当位置,再调可变光栏改变其孔径以便在最好的光线照明下观测物象,根据光源的情况和观测的需要选用淡黄、淡绿、淡蓝滤色片和毛玻片。滤光片可装到可变光栏下部的托架上,如用

低倍物镜观测液体或用高倍物镜观测明亮的标本,观测者感到光线太强时可将毛玻片装上以便获得较暗的光线。调整横向和纵向移动手轮和使载物台同标本作前后、左右移动,将所需观测的标本移至视场中心观测,然后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或油浸物镜进行观测。用油浸物镜观测时,需加注香柏油于标本需观测处的盖玻片与物镜前镜片之间,但不要让物镜碰到标本,此时观测者仍可看到物体的像,再调整微调手轮,即可见到清晰的像。使用完毕只需转动粗动手轮将载物台下降到底。 11、内藏式人工照明装置使用钨卤灯。为保证灯泡寿命,仪器用毕后,将 亮度调整平推钮移到最小亮度处,再关上电源开关。 12、更换灯泡方法:把钨卤灯插入灯座,然后将灯座插入底座前下方插口处即可。 13、集光镜的装卸和光源调整方法:使用人工光源时,将集光镜座上的定位销对准底座上的缺口,把集光镜插进底座并顺时针旋转使其固紧,然后将显微镜稍微抬起,松开底座下的调整螺钉,把灯丝象调整到视场中心,再将调整螺钉拧紧,以便在最佳照明下进行观测。 14、使用自然光源时,将集光镜逆时针旋转到位后拿下,换上反射镜,调整反射镜可获得明亮的视场。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目镜 镜筒转换器物镜 载物台集光器通光孔压片夹 反光镜底座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镜臂倾斜关节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这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5)物镜转换器: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装物镜的部位,当旋动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6)载物台:为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压片夹,可固定玻片标本。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调焦螺旋;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用细调焦螺旋。 (8)聚光器:以调节光线。 2、光学部分 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和聚光器。(1)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 (2)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3)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doc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 【篇一:教案中学生物学显微镜使用】 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章节名称: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使用教材:《.初中生物学》上册人教版 所在班级: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一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洋葱,但组成洋葱的细胞,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那么我们通过什么特殊的工具观察到呢?今 天我们学习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来认识像洋葱细胞这样的微观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难点 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五、教学方法 教授法、演示法以及合作学习等 六、课时:1课时(45分钟)七、教学用具八、课时安排九、教学内容 十、教学设计 【篇二:实验一组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避免不规范操作。(二)能力目标 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掌握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学习、讲授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六、课型:操作型实验课七、教学用具: 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八、课时安排: 1 课时(45 分钟) 【篇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会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引导 2.教师示范 3.学生动手 2013-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