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A 技术转让

B 信息交流

C 信息回授

D 示范效应

10.在斯图旺表中第三象限表示(C)

A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B 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

C 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D 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并存

三、判断正误题

1.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

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所有国家都曾出现过,并且很难避免。(×)

3.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相同的起因和特征,彼此之间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4.列昂惕夫反论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了保护。(√)

5.按照技术差距贸易论,技术差距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某种格局。(√)

6.穆勒认为,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7.根据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从基期到报告期,通货膨胀的差异应该等于汇率的差别。(√)

8.牙买加体系基本特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浮动汇率制及黄金货币作用的削弱。(√)

9.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会引起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10.两缺口模型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必要性。(√)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较优势: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都较低,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仍有可能存在互利贸易: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核心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2.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3.布雷顿森林体系: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D)

A国际贸易纯理论研究B外汇理论研究

C跨国公司研究D国内消费水平研究

2.已知A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3和5个单位的劳动,要使两国都具有绝对优势,则B国生产1单位的X和Y商品分别耗费多少单位的劳动:(A)

A1,6B2,4C3,4D4,7

3.关于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D)

A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的根源在于贸易条件的恶化

B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C出口的贫困化增长会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

D出口的贫困化增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4.产品的水平差异是指(D)

A采用新技术制造的新产品带来的差异

B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C同质产品

D商品由于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

5.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又称(B)

A购买力平价B铸币平价C铸币数量D铸币本位

6.国际货币体系按照是否有意识地进行组织安排可以划分为(C)

A金本位、信用本位和介于二者之间的金汇兑本位制

B固定汇率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

C自发存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人为安排组织的国际货币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

7.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是(A)

A区位特定优势B市场内部化C资源禀赋优势D所有权特定优势

8.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国内政府开支以及(C)

A国内进口B国内出口C国内净出口D国内净资本流出

9.三元悖论成立的前提是(B)

A完全竞争市场B开放经济C封闭经济D垄断

10.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两个方面?(A)

A贸易创造,贸易转移B贸易创造,贸易抑制

C贸易转移,贸易抑制D贸易创造,贸易分享

三、判断正误题:

1.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延伸。(√)

2."货币差额论"着眼于货币数量的增减,主张多进口,少出口甚至不出口。(×)

4.按照H-O定理,一国应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5.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利用所谓的"后发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

6.国际收支表的基本编制方法是采用单式计账法。(×)

7.购买力平价法不能够反映不同经济体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消费差异,但是能够反映不同国家商品的质量差异。(×)

8.牙买加协定实施以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它体现在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制度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三个方面。(√)

9.国际收支发生顺差的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因为本国资金流出超过外部资金流入。(×)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贸易差额论:是晚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不应该禁止而是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但是,贸易差额论依然坚持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的原则,强调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即是说在总体上依然保证货币的流入和国家财富的增加。

2.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对进口商口价格的比率,简言之即单位出口所能换回的进口,或单位进口所需要的出口量。如果出口商品价格比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涨,即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如果出口商品价格比起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下跌,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构成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或行为主体是(D)

A 企业

B 居民户

C 家庭

D 国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比较利益学说的假设的是(B)

A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B 要素是完全流动的

C 要素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D 收入分配不受贸易影响

3.考虑A、B两国生产X、Y两种产品的相互需求决定进出口价格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世界市场的价格的上、下限正好是A、B两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B 某种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是由A、B两国出口恰好补偿进口决定的

C 加入货币因素后的模型中,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进口都不一定恒等于出口

D 加入其他因素后的模型表明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仍然是由双方的供求决定的

4.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金融账户的内容?(C)

A 证券投资

B 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C 债务减免

D 直接投资

5.使用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发达国家的经济数量时会()实际数量,而估算发展中国家时会。(B)

A 高估,低估

B 低估,高估

C 高估,高估

D 低估,低估

6.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其挂钩的是(C)

A 特别提款权

B 一揽子货币

C 黄金

D 白银

7.下列不属于长期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的是(C)

A 直接投资

B 间接投资

C 出口投资

D 国际贷款

8.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领域传导机制的因素不包括(D)

A 引进外资数量、结构以及向外国投放的资本数量和结构

B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差异

C 汇率下浮的幅度与国内通货膨胀的关系

D 经济中的时滞

9.斯旺图中的横轴表示(A)

A 总支出

B 消费

C 投资

D 政府开支

10.(A)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A 世界贸易组织

B 世界银行

C 国际货币资金组织

D 亚太经合发展组织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根据西方比较普遍的看法,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2.按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只有当一个国家至少有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绝对高于其他国家时,才有参与国际贸易并获取贸易利益的可能。(√)

3.出口的贫困化增长理论提醒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少出口,把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上。(×)

4.在WTO体系中,不允许使用关税进行保护。(×)

5.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个国家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时,并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汇率调整在发生作用时有一个时滞,要经历一个先恶化后好转的过程。(√)

6.铸币平价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7.根据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具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第一步总是以产品出口获利,有着独占市场的性质。(√)

8.贸易乘数需要进口与出口满足一定的数量关系时才能够对国民经济及其就业产生倍增的影响。(×)

9.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及固定的汇率政策这三个目标可同时达到。(×)

10.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形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24 分)

2.试述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M-B-K标准)。

①穆勒标准。

②巴斯塔布尔标准。

③肯普标准。

3.试对牙买加体系进行评价。

①牙买加体系的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克服了"特里芬两难"。(2分)

②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可以适应一国、国家集团或世界经济的变化。(2分)

③多因素的国际收支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2分)

④牙买加体系的局限。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A)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2.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C)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3.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A)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4.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D)

A.递增

B.递减

C.先递增后递减

D.不变

5.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B)

A.重叠需求理论

B.要素比例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垄断竞争理论

6.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B)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成本递增

7.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方式有(C)

A.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B.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

C.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

D.悲惨的增长

8.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D)

A.幼稚工业理论

B.夕阳工业理论

C.国防论

D.资源禀赋论

9.最佳关税水平应等于(B)

A.零进口关税

B.零进口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的水平

C.禁止性关税

D.禁止性关税以上

10.从历史发展看,最为成功的国际卡特尔是(D)

A.烟草贸易公司

B.铁路运输公司

C.橡胶生产国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1.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设在(A)

A.日内瓦

B.纽约

C.布鲁塞尔

D.乌拉圭

12.在国际卡特尔订价中,当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卡特尔订价水平就(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不确定

13.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的议定书上签字的缔约国共有(B)

A.15个

B.23个

C.102个

D.123个

14.下述哪一种不属于投机性外汇交易(D)

A.双边套汇

B.多边套汇

C.套利

D.套期保值

15.下述几种货币中,哪一种是实行联合浮动的货币(D)

A.英镑

B.日元

C.美元

D.人民币

16.下述哪一种属于国际收支的事后项目(D)

A.进出口

B.利息收支

C.直接投资

D.特别提款权变动

17.在分析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时,小国所面临的供给弹性是(D)

A.零

B.小于需求弹性

C.大于需求弹性

D.无穷大

18.设三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A)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19.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的汇率制度是(C)

A.固定汇率制

B.浮动汇率制

C.钉住汇率制

D.联合浮动制

20.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最早出现金融动荡的国家是(B)

A.印度尼西业

B.泰国

C.日本

D.韩国

21.劳动力在各国间的流动通常会使劳动力流入国(A)

A.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B.财政总收入增加,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C.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D.财政总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下降

22.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D)

A.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3.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有(ABCDE)

A.自愿出口限制

B.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C.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D.技术和卫生检疫标准

E.进口许可证

24.以下哪些组织形式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ABCD)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E.北约

25.制订一个最佳的国际卡特尔产品价格,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ABCDE)

A.产品收入弹性

B.卡特尔市场占有率

C.非卡特尔厂商产品的供给弹性

D.卡特尔产品的需求弹性

E.非卡特尔的市场份额

26.基本项目收支差额包括(ABC)

A.商品贸易收支

B.服务贸易收支

C.资本项目收支

D.官方结算收支

E.金融资产变动项目收支

27.一国在实现外部平衡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有(ABCDE)

A.融通资金

B.外汇管制

C.汇率浮动

D.调整经济

E.限制进口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8.生产者剩余: 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9.罗伯津斯基定理: 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30.产品生命周期: 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31.购买力平价: 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32.市场内部化: 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四、判断说明题

33.初级产品价格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初级产品生产的不稳定。×

34.根据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况下,移民的工资水平要高于原住居民的工资水平。×

35.如果将国际投资看作一种国际交换,则它就是指用将来的商品去交换现在的商品。×

36.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

37.最惠国待遇就是给予贸易对方最优惠的贸易条件。×

38.在进出口需求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改善贸易收支,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39.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40.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41.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的"积极干预"。√

42.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3.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44.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国际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一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Historians of economic thought often describe ___________ written by _______ and published in __________ as the first real exposition of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76 “Wealth of Nations,” David Hume,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58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 1776 “Of the Balance of Trade,” David Hume, 1758 Answer: E From 1959 to 2000, the U.S.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the share of US Trade in the economy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U.S. Imports roughly tripled as compared to U.S. exports. U.S. exports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Answer: C The United States is less dependent on trade than most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atively large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a “Superpower.”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akes it less dependent on anything. the United States invests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many countries inv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A Ancient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rom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re: not relevant to current policy analysis. are only of moderate relevance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highly relevant in today’s modern internationa l economy. are the only theories that actually relevant to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by modern mathematically oriented theorists. Answer: C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新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ú lè mó nàn zào yīn jǔ sànɡ qǐ qiú ténɡ xiě qí qū dàn shēnɡ()()()()()()()()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画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玷.污(diàn zhān)哺.乳(bǔ pǔ)拘束.(sù shù)奔赴.(pū fù)勉强.(qiánɡ qiǎnɡ)拖沓.(dá tà)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钉截铁安然无()()不犹豫排山()海藕断()连()然大物临危不()再接再()一如()往()盆大雨破烂不()不屈不()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举”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举”在字典里主要有这几种解释:①往上托、伸;②举动;③推选;④全。“举世瞩目”的“举”应取()种解释。“举足轻重”的“举”应取第()种解释。 5、选词填空。 伤害损害 (1)2004年底,印度洋发生海啸,上千万人受到了()。 (2)行人乱穿马路的行为()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形象。 失望绝望 (3)王大爷得了重病,在他几乎()的时候,医生治好了他的病。 (4)爸爸本来答应这个星期带我去划船,但他出差了,我感到很()。 6、按要求写句子。 (1)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意思不变。 我仔细观察小松鼠的生长情况。我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 汉字神奇、有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 (2)阿曼达对爸爸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3)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三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学科期末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愉快的学习生活,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卷,你就会冲刺过关,赢得最佳成绩!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汉字。10分 Huìjípáng bótiào wàng chàn dǒu jǐn shèn ()()()()() xián yíbǔrǔqíqūzhī chēng jiǎo jié ()()()()() 2、我会查,我会选。3分 “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它有这样几种解释:①把东西从运输工具上搬下来。②把零件从机械上拆下来。③解除;推卸。在“拆卸”中应选择(),在“卸车”中应选择()。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毫不犹()风欺()压不()争辩众志()城 安然无()满腔()火一如既()励精图() 这个玻璃盘很坚固,从桌面上掉了下来,仍(),没有裂缝。 4、给“然”字组四个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4分 ⑴.()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到我的肩上。 ⑶.看那表情,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⑷.虽然老师病了,但()坚持给我们上课。 5、判断题(对的划“√”,错的“×”。5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写的诗句() (2)按时间顺序排:元宵、端午、清明、中秋、重阳() (3)汉字的演变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4)“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是“等待空闲”的意思。() (5)“目前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这句话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6、给句子中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怪:A感到奇怪B奇怪 C 责备;怨D很;非常 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⑵.请你不要怪他,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⑶.不要大惊小怪,这都是她努力的结果。() ⑷.这种花只在夜间开放,真是怪事。() 7、请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小学 语文五年级上期末试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试题 (9分) duàn liàn xié tiáo lǐ mào jīnɡ huānɡ shī cuò ()()()() ɡuàn huǎnɡ jiānɡ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一()说()海()() (7分)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谊.(yí)B舷.窗(xián)C钥匙.(shi)D怒发冲冠.(ɡuān) 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迫不及待B首屈一指C志存高远D守珠待兔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有独钟.(集中,专一)B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 ....(与一般人不同) C引人入胜.(胜利)D最喜小儿无赖 ..(顽皮)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拂.过 B 潮水涌.来C细雨泻.落D冒.出水泡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暑假,我都外出旅游,饱览 ..名山胜景。 B班长王成宇品学兼优,深受同学爱戴 ..。 C即使 ..雨再大,也.阻挡不了解放军战士前进的步伐。 D给文章起个好题目,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 A三打祝家庄B三顾茅庐C三打白骨精D三英战吕布 () ①明代郑和下西洋②南北朝花木兰替父从军 ③宋代岳飞精忠报国④汉代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6分) 听到这个喜讯,我高兴极了, 好朋友林林从北京旅游回来,送给我一枚香山红叶做成的书签,这可真是“”。 3.一个外国学者读了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想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里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鸡呢?”钱钟书这话的弦外之音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两种商品的资本劳

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线():新旧均衡点的连线,向右下方倾斜 偏向出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偏向进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纯粹的增长利益:在不考虑贸易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 转移支付利益: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这不扽利益一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享有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支付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前提:偏向出口部门增长、大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 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计31分)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计3分) 酵母(jiào xiào) 勉强(qiǎng qiáng) 奔走(bēn bèn) 间隔(jiàn jiān) 腼腆(tiǎn diǎn)挣扎(zhēng zhèng) 2.读拼音,写词语.(计8分) (1)秋天最美是黄昏.yèmù( )降临,wūyā( )归巢,风声、虫鸣,听起来也yùfā( )叫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2)读书要有héng( ),敏而好学,bùchǐxiàwèn(),学而不厌,huìrén bújuàn( ) ,这可wèi( )古人读书之道. 3.选词填空.(计3分) 赞颂赞赏赞扬 (1)她搂住了我,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我这首精彩的诗. (3)有一种爱被世人所,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暖. 4.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写在括号里,再选一个成语写句话.(计6分) (1)听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他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的开始跳起舞来. () (2)这套邮票的设计师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获得世界金奖. () (3)我国人民将完全同过去一样,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

5.按要求写句子.(计8分)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你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照样子写一句) (2)院子里的桂花还没有开,而且有了累累的花骨朵.(修改病句) (3)这么远,箭哪能射的到呢? (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4)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写一个含有多个动词的句子) 6.连一连.(计3分) 《渔歌子》纳兰性德明月松间照 《长相思》王维西塞山前白鹭飞 《山居秋暝》张志和聒碎乡心梦不成 二、课文传真与感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计11分) 1.四季之美指的是:春天最美是,夏天最美是,秋天最美是 ,冬天最美是 .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诗出自代诗人 的《》,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了冀中地道的、和 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战争史上留下的,歌颂了我国人民 和的斗争精神. 4.通过本册的学习,我游览了,看到了的景象;认识了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 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 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8版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中文答案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1、 答:如图,贸易后,两国原先的无差异曲线都移动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两国人民都更幸福,社会福利增加。 2、 答:(a )如左图,假如过度捕鱼引起的鱼产量大幅度减少,则挪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发生变化,导致等价值线向下移动,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了较低的水平上,导致福利下降。 (b )如右图,当过度捕鱼引起鱼的产量减少,在市场上鱼的供给减少,导致相对价格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弥补鱼的产量损失,甚至会带来福利的上升。 3、 答:如图,以粮食和棉布为例,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直角时,贸易条件改善增进了本国福利。生产点位于直角顶点,消费点是等价值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贸易条件的改善使得等价值线的截距增加,即等价值线直角顶点向外偏转(由于没有流动要素,生产点固定)。经济体达鱼 车 鱼 车 瑞典 F C 本国 鱼 车 鱼 车 挪威 挪威 挪威

到获得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从直观上来看,产出并没有发生变化,经济体获益主要是通过相对于进口产品购买力的增加来实现的。 4、 答:由于购买产品比例是固定的,所以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形状。贸易条件的改善使该国达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沿着从原点出发的射线移动,其顶点始终在该射线上,射线的斜率为两种产品的比例,贸易条件的改善使无差异曲线远离原点。 5、答:日本贸易条件是制造品价格比去原材料价格的相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由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变动决定。 (a )中东石油供应的紧缺使得原材料的供给减少,这导致了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增加,RS 曲线向右移动,制造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 (b )韩国扩展了汽车生产能力增加了世界汽车的总供给,使得世界汽车的相对供给增加了,RS 曲线向右移动,世界市场上汽车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c )美国工程师以核反应堆代替石油燃料发电厂,减少了对石油,即原材料的需求,这导致了原材料相对价格的下降,RD 曲线向右移动,制造品的相对需求上升和相对价格上升,日本的贸易条件得以改善。由于原材料的需求下降了,即使核反应堆没有建在日本,这种情况仍会发生。 (d )俄罗斯农业歉收减少了世界原材料的总供给,使得世界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增加,RS 曲线向外移动;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制造品的需求减少了,使得世界相对需求减少了,RD 曲线向内移动。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e )降低关税是国内制造品相对价格上升了,增加了国内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减少了相对需求;与此同时,增加了世界制造品的相对供给并减少了世界相对需求。世界RS 曲线向外移动,RD 曲线向内移动,制造品的世界相对价格下降了,日本的贸易条恶化了。 6、 s M USA F 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以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 1.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嫉妒.(hù)含情脉脉.(mò) B.教诲.(wǔ)玲珑剔.(tī)透 C.防御.(xiè)精神恍.(huǎnɡ)惚 D.眼睑.(jiǎn)万马齐喑.(yīn) 2.下列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吩付大臣建筑游泳 B.编写硝毁传统陪伴 C.规律派遣羞耻遮蔽 D.交外噪音乌鸦楷歌 3.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3分) A.乃.(你的)翁干将 ..(得力将士)发硎国泰.(像泰山一样看重)民 安 B.王孙 ..(指诗人自己)自可留不拘.(限制)一格兴高采烈.(旺盛) C.几时休.(停止) 流离 ..(转徙离散)失所纵有 ..(横竖都有)千古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8分) 1.《珍珠鸟》一课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从“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作者在文中感叹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 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一句中,“鸟的天堂”是指 那棵茂盛的大榕树,正是这棵大榕树,为鸟留下了理想的生活环境。( ) 3.“士人读书”讲究“三要”:一要有志,二要有识,三要有恒。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 4.《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继。“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 ( ) 三、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 我怎么会忘记家乡的桂花雨?(改为陈述句)(2分)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

国际经济学(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经济学 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建议在学习本章时,尽量联系西方经济学原理的一些方法。 二、复习范围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3.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复习思考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现代分析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相互需求理论、要素禀赋论,“里昂惕夫之谜”。学习本章时,应联系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本章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一:李嘉图模型 第三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二:标准贸易模型 第四节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之三:要素禀赋模型 三、复习思考题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的有何不同? 2.H-O理论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昂惕夫之谜?它对比较优势原理和H-O定理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产业内贸易 第四节重叠需求理论 三、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规模经济?它如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础? 2.比较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与重叠需求理论的异同。 3.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复习重点 本章重点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如“雁式模式”、“贫困的增长”理论等。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 第二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 三、复习思考题 1.“贫困的增长”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3.什么是生产要素等比例增长?什么是生产要素不同比例增长? 4.什么是“雁形模式”? 第五章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复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对这部分的理解必须有较好的国际贸易实践知识,特别是对有关各类贸易摩擦的理解。 二、复习范围 第一节关税壁垒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第三节出口鼓励政策 三、复习思考题 1.分析关税对小国的经济效应。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就请你认真读题,仔细答题。看看你是不是最棒的?老师祝你成功!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 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 分) 扒手()埋怨()载重() 卷() 扒开()埋藏()记载() 子() 二、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6 分) 莫()()妙()己救人()然有序粗制()造 天地()()落()而()失魂落()司空见() 围()救()一尘不()得意忘()()明()义 三、在句子中的错别字下面划线并改正。(4 分) 1、马头上有一穗迎风飘动的缨络,尾巴未梢还打了一个结。( ) 2、几分钟后,暴雨停竭,马群消失,那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一下不见了。( 3、如果不时刻警踢守卫,怎能把这些“入侵者”消除。(( ) 4、海鸥被海上泻漏的石油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四、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 分) 1、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2、两只小鸟在枝头悄悄地说话。() 3、年轻人啊,谁又能不犯错误?() 4、牛羊像星星在身边闪光,牧草像绿云在脚下翻着波涛。() 五、按要求写句子。(8 分) 1、红柳和胡杨被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人们当做燃料。 改成“把”字句) 2、我醒来知道不早了。爸爸已经在吃早点。(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接起来) 3、如果不细细体会是很难领略到的。(换个说法,不改变句意) 4、我们不能听任这种悲剧重演。(改为反问句)六、修改病句。(4 分) 1、作为地球的公民,我们不能损坏生态环境。 2、祖国的主权需要我们来保卫。 七、根据原文填空。(14 分) 1、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传开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 的奇案。 2、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 万辆坦克同时并动,发出的响声。 3、,古城玉门关。,不破楼兰终不还。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答:1、国际经济学研究以独立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建立在徽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 6、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国际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理论出发,概况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的经济规律。 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 1、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 2、有助于把握国际经济现象。 1)国际贸易扩大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市场,相反,被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在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 4)金融动荡和金融危问题。经济开放、金融开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有助于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 4、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服务。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 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2.商品的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假定PX和PY分别表示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名义价 格,那么PX/PY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以商品Y 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价格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 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Y的数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4.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 5.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 二、问答题: 1.国际贸易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任何国际贸易理论,都要回答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这三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

国际经济学的总复习.txt爱情是艺术,结婚是技术,离婚是算术。这年头女孩们都在争做小“腰”精,谁还稀罕小“腹”婆呀?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国际经济学总复习 内容覆盖国际经济学的主要部分(特别感谢对此复习资料作出贡献的同学们)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世界范围内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以国家作为基本经济单位)? 答:国际经济学是以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2.国际经济学有哪些特点(两大特征、六个方面)? 答:两大特征: 首先,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在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着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与人为的阻碍。 其次,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的。 六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理论与政策相结合;(5)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想结合;(6)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3.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相对优势、H-O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1)古典贸易理论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学说(亚当.斯密)、相对优势学说(大卫.李嘉图)、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罗伯津斯基定理; (2)新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贸易理论、倾销与相互倾销贸易理论、产品周期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4.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包括哪些部分? 答:国际贸易部分: ①国际贸易纯理论(2-6章) ②国际贸易政策(7-8章) ③关税同盟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第9章) ④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的引申(11-12章) 国际金融部分: ①外汇市场和汇率(14-15章) ②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调整(13、16章) ③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17、18章) ④国际货币体系(第11章) ⑤货币一体化与欧洲货币联盟(第12章) 第二章国际经济学微观基础 1.什么是国际均衡价格? 答: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基础之上,反过来又会消除相对价格差,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均等化,此时的价格即为国际均衡价格Pw。在新的均衡下,两国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称为国际均衡价格。 2.什么是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 答:贸易条件,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所以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可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 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 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 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 :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 :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 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 :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13、贫民劳动论(pauper labor argument) :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 14、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15、非贸易品(nontraded goods) :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章 1、特定要素模型( specific factors model ):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 2、流动要素( mobile factor ):是指可以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3、特定要素( specific factor ):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4、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 ):描述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5、劳动的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第一章国际经济学教案导论(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国际经济学的含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研究开放条件下的生产、交换行为以及价格、货币和宏观政策。由国际贸易经济学和国际货币经济学组成。(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服务和资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的学科) 二、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1、家政学:家庭是经济行为的基本单位,追求在收入既定情况下的福利最大化。 家政学――家庭―――收入既定福利最大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企业为经济活动中心,研究企业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微观经济学着重探讨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 3、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如经济增长、就业等)进行分析。宏观经济的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4、国际经济学 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彼此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国家于是成为国际经济往来和活动的主体,出现了各种国际经济往来的形式,国际经济因而产生。为了探讨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联系,就有必要产生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即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国际经济中的延伸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支 学科。 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国际交易中普遍存在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自然的和人为的阻碍。如,劳动力和资本在国家间的流动性远远低于其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的程度;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一国之内一般是不存在的;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使得国际交易远比国内交易复杂得多。 (2)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各国政府制定政策考虑的往往是本国的福利和稳定,而非全世界的福利和稳定,因此往往导致在一国看来是最佳的选择,而在世界范围内看并非最佳;此外,经济间的连锁机制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会影响着本国的资源配置,同时还会影响他国的资源配置。 三、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古典贸易理论: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2)新古典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H-O 模型 (3)当代贸易理论:打破了已往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研究重点由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着重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以及贸易政策。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1)金本位制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收支收入调节机制 (3)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 (4)开放经济动态变化的跨时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