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生物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精讲

如何利用生物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精讲
如何利用生物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精讲

目录

一、简介 (2)

二、生物钟的作用 (3)

1、提示时间。 (3)

2、维持状态。 (3)

3、禁止功能。 (4)

4、肺病治疗 (4)

三、生物钟与学习(工作)最佳时段 (5)

四、总结 (8)

摘要:生物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们发现了生物钟,现在人们对生物钟的深入研究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指明了自己应该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为了能够发现自己的生物钟优势,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生物钟,然后我们应该根据科学的解读对自身的生物钟加以利用,来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生物钟提高效率

一、简介

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l℃以内。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

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等。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传统的观点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二、生物钟的作用

1、提示时间。

是指你在一定的时间必须做某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来,比如你想明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时间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几点上班、某时会见某人、爱人生日的献花、愚人节、赶某趟车等等。

2、维持状态。

是指人们在作某一事时,能够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个小时的班,就是生物钟这一功能的结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观看某一事时,能够聚精会神地看,也是它的结果,当注意力从视觉转向听觉时,也是生物钟作用的结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但是,你要听完一堂课,你就必须用生物钟的该功能才能听完,否则你就会瞌

睡不已,甚至逃课。这种维持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维持,比如你和你爱人的家庭的维系就是断续的,因为你不能长期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你必须去工作,去交结,去谋取。

3、禁止功能。

是指机体某个功能或行为可以被生物钟终止。比如说看到一个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无论在做什么,都有可能产生逃跑,这种逃跑就是对前面所做事物的终止。再比如说你在专心专一上网,结果你老爸打来了,你对上网的终止就是生物钟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作用,一个人就会出现永不停顿的做事,比如睡觉,如果没有这种终止,这个人就会长期睡下去,成为植物人。植物人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此功能的失控有关。

相对这四点功能,在人的大脑里有对应的四个中枢:时间中枢、空间中枢、功能中枢和终止中枢。

4、肺病治疗

科技日报伦敦3月20日电(记者刘海英)人们对生物钟机制并不陌生,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的生理节奏都会受到该机制的影响。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基因与发育》期刊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究发现,小鼠肺组织的抗氧化防御通路会因生物钟机制影响而有节律地开启或关闭,利用这一节律,或可有效提高慢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三、生物钟与学习(工作)最佳时段

每个人都存在生物节律,但因人不同,也会有个体差异,但其总规律应当是一致的,大多数人上午7一11时为第一个高潮段,下午5一9时第二个高潮段。如果人们再结合各自人体月生物节律,就可以知道哪些日子的什么时间为其工作(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段。

一天中什么时候人的记忆力最好呢?什么时候才是最佳学习时间呢?据生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6—8点: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如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此时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

8—9点: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10—11点: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2点: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对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14点: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时。

15—16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精神抖擞,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

17—18点:工作效率更高,体力活动的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时期,试验显示,这段时间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期。

19—20点: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据此,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然而,正如安东尼罗宾德所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人员曾对几百名学生就这方面问题进行观察,把被研究的学生的月生物节律用微机打印出来,结合日生物节律,请他们价有不同时间内背书或记忆,并将自我感觉之效果记下来。通过多次的实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①效果最佳:三种生物节律高潮日的晚上8-9时,智力律在高潮日的早上8-9时。

②效果较佳:三种生物节律高潮日的早上6-7时,智力节律在高潮日

的早上6-7时。

③效果一般:智力节律在低潮日的晚上8-9时;智力节律在低潮日的早晨6-7时;三种生物节律低潮日的晚上8-9时;三种生物节律低潮日的早晨6-7时。

④效果较差:三种月生物节律高潮期的中午1-2时,智力节律在高潮日的中午1-2时。

⑤效果最差:智力节律在低潮期的中午1-2;三种生物节律在低潮期的中午1-2时。

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有了新的认识:

(1)月生物节律三条曲线处于高潮期,又在日生物节律的高潮时(晚上8-9时)效果最好(但这种时间少);月生物钟三条曲线在低潮期,而又在日生物律的低潮时(中午1-2时)学习效果最差(这种日子也不多)。

(2)同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如果靠掌握日节律的规律(高潮期时),而不管月生物钟运行情况如何,便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只凭月生物节律,不考虑日生物节律,同样不能达到最佳效果。(4)人在每天和每个时辰的学习效率不是一样的。智力钟在高潮期的日子,情绪、体力钟的位置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5)正确掌握生物节律理论,并结合各自的实际状况安排作息,就能著提高工作或学习的效率。

另外,在月生物临界期,由于波动较大,且个体差异明显,难以得出明确结论,故未予统计,但学习效果肯定不如高潮期。

四、总结

人的类型不同是有机体内环境固有的素质,如按正常生物节律安排学习和工作还是适宜而有效的。前苏联学者弗·阿·多斯金与恩·阿。拉夫莲季耶娃著的《生命之节奏》中提到,人分为“猫头鹰”与“白灵鸟”型。“猫头鹰”型是晚上工作得好,后半夜才想睡,醒得很迟。在上午是完成不好指定工作的,因为上午他的兴奋程度不高,要到近晚上才能达到最佳状态,那时才表现出很高的工作能力。不管怎么说,被我们称为“猫头鹰”或“百灵鸟”的“晚上型”和“早上型”的生物节奏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出自己生物钟的调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上是最好的学习阶段,不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来调节。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生物钟

https://www.360docs.net/doc/097133896.html,/view/22980.htm?fr=aladdin

【2】百度百科,生物节律

https://www.360docs.net/doc/097133896.html,/view/9462.htm

【3】人名网 2014年03月22日01:07

https://www.360docs.net/doc/097133896.html,/n/2014/0322/c1057-24705538.html

生物钟研究

生物钟研究 生物钟之一 对于数字的敏感,是我的一个特点,读周易发现有七日来复的话,读伤寒论,发现有许多病变向愈的预期,民间有正月二十三,老牛老也歇一天的说法。佛教中有三十三层天的说法,古代天文中有二十八宿的说法。这其中涉及的数字,引起我深思。后来偶然读到人从出生日起,每二十三日,体力经过一个周期,每经过二十八日,情绪经过一个周期,每经过三十三日,智力经过一个周期。这种理论和中国古代一些数字巧合,这种理论是不是正确,我开始验证。 八八年五月到八月,学校派我和另一位教师到云南玉溪农校学习烤烟课程,以便回校后增强烟草班教学,为地方经济服务。当地有烟厂,农民当时种烟很多,急需提高烟草作务质量。我在那里接触了烟草栽培学,学习了植物生理学病理学,烟草病虫害,烟草烘烤等课程。通过实习,基本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回校后只带了半年多一点烟草班的课程,只在烟农烟草培训班讲过烟草品种,很快就因为烟草班解散,没有了用场。形势变化太快了。然而有关知识却在我头脑里扎下了根,对我理解生命规律提供了支撑。 在云南期间,我计算了妻子的生物钟,写过一则日记,预测她在八月二十日身体会产生不适。后来回到家,过了几天,发现妻子身体不适,疲乏,如生大病的样子。我拿出日记,对她说,过了明天就好了,不需要治疗。因为你的身体到了体力转换日期,特别不稳定,同时情绪和智力也到了不高的状态。所以你才如大病一样,这不是病,是身体在自动调节。我在云南已经预测到了,你看看日记。她信了,也没有治疗,很快就康复了。 有一次,我抬重物,不小心扭伤了腰。仔细查了自己的生物钟,发现体力处于高低潮转换日子。我明白了,当自己体力不稳定时,没有作好热身运动,就抬重物,扭伤是很自然的。 儿子当时在冯原小学读四年级,有一天对我说他很奇怪早晨背不过课文。我查了查他的生物钟,正好处于智力周期转换日子。我说这是偶然的,明天就好了。果然第二天就好了。 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竟然大发脾气,竟然动手去打那个学生,妻子说,今天是星期六,提醒了我。我查对了一下,正是情绪转换日期。 我继续验证,给同事王崇印说,姜启定校长某日会感冒,让他保密验证。十多天后,正上早操,崇印跑到我跟前,说验证了,姜校长从医院买药回来了。 有一次,姜校长午睡刚起来叫我。我一进房子,他就对我大喊大叫。我笑了,给他说,你看看你的日历。我事前许多日期在他的日历本上那一页上写了今天注意情绪大发作。他看了之后气消了,我见了之后,意识到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我村一个叫启俊的人,他媳妇想不开喝了农药。从医院拉回去的路上,我遇到了。问了生日,算了算生物钟,问他是不是某一日喝的农药,她说是。问他是不是某一日病人最轻松,他说是。是不是某一日不稳定,他也说是。我说,他的体力低谷在某一日,如果能够扛过去,

《调好你的“食物钟”》阅读附答案

《调好你的“食物钟”》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y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PKCy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l,PKCy基因可以结合BMALl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吃饭的时间。 ④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区城市居民早餐行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这三地区的居民早餐就餐率在74.8﹪——90.5﹪之间,35 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人数较多。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⑥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它通常只在短期内会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很多人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她们的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⑦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一些美食。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阅读答案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阅读答案 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的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不要拧乱自已身上的“钟”! ①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②小小的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才开始织网,到清晨四点停止工作。③在它们的体内似乎有着极其精确的“钟”。④“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⑤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呆不住了,猫头鹰也开始觅食;⑥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是安排得那么井井有条。 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70次,呼吸20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还在灯下拼命做数理化习题,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的控制。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迟吃早吃没关系,不按时吃饭,岂不如,到了该吃饭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了刺激作用。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据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壮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1、这篇说明文,从语言风格上看属于________说明文。 2、文章第二段语序已经被打乱,请将它重新排序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顺序。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受人的意识支配 每分钟心跳大约70次,呼吸20次 5、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从选例上看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6、本文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指出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 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 参考答案: 1、文艺性 2、 3、逻辑 4、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5、特点是从正反两方面来举例其作用:使读者清楚认识人身上有“生物钟”不可拧乱 6、设问拟人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理解和答案

时间去哪儿了 副标题 题号一总分 得分 1.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 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而且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 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 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和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 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 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4期B,有删改)

生物钟研究及对养生保健的指导

第 1 题:目前发现哺乳动物什么组织里存在与脑内生物钟步调一致的生物钟? (单项选择)C A . 结缔组织; B . 肌肉组织; C . 皮肤组织; D . 脂肪组织 C 我选择: 第 2 题:中医认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作用。三焦通百脉,百脉可休养生息。所以提倡什么时辰前就要上床睡觉? (单项选择)B A . 子时; B . 亥时; C . 戌时; D . 戌时 B 我选择: 第 3 题: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4 题:人的生物钟通常受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5 题:DBT蛋白结合到Per蛋白上,然后两种蛋白一起进入细胞核,并在那里抑制Per基因的活性。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6 题:如将生物钟分为母钟、子钟和孙钟,母钟是卵子携带的那条染色体。 (单项选择)B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7 题:下列不属于生物钟四大功能的是: (单项选择)A A . 报时功能; B . 提示事件; C . 维持状态; D . 禁止功能 我选择: 第 8 题:基因生物钟是指基因表达具有时间节律性。换言之,机体组织包含一些“在一天中不同时间以不同水平表达”的基因。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9 题:一方面,生物钟由基因决定,另一方面,基因也有生物钟。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10 题:人和动物的生物钟只存在在大脑中。 (单项选择)B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第 11 题:中医提倡的顺时养生与现代医学“生物钟”观点不谋而合。 (单项选择)A A . 对 B . 错 我选择:

人生的极昼7年级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人生的极昼七年级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 读及答案- 1.文章开头设置选择题,并说“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其作用是什么?(2分) 2.“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会给人造成哪些伤害?(3分)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 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 4.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极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每点1分。) 2.生物钟彻底紊乱;困顿,疲倦;睡不着;让人精神焦虑(烦躁、疯狂);让人神经系统紊乱。(3分,答出第一点给1分,其它几点每点0.5分。) 3.写出了南极科考人员对黑暗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2分) 4.生命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我们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坦然面对,遭遇逆境不垂头丧气,遇事顺利不忘乎所以。(3分,意思符合即可。)

返回查字典首页 人生的极昼七年级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 读及答案- 1.文章开头设置选择题,并说“相信很少有人选择极昼”,其作用是什么?(2分) 2.“在南极,遭受雪崩和意外伤害的人数,远没有被极昼造成伤害的人员多”,极昼会给人造成哪些伤害?(3分)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为了度过极昼期,考察人员做过很多尝试,包括加厚帐篷,增强帐篷内的阴暗度, 甚至实验过在冰川和积雪下穴居等,但结果都不理想。 4.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丰富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极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每点1分。) 2.生物钟彻底紊乱;困顿,疲倦;睡不着;让人精神焦虑

生物钟及其基因的研究

生物钟及其基因的研究综述 摘要:生物钟( biological clock) ,也称生物振荡器( Oscillators) 。这是一种近昼夜节律,受外界因素,尤其是光的调节。当没有外界因素存在或一直处于黑暗的状态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仍然具有节律。由此可见,生物节律是由其内在的生物钟所控制的。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这种昼夜节奏现象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因此关于它的特征、意义和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种节律系统包括输入机制、内在的生物钟和输出机制。三者彼此协调才能使生物的各种活动具有节律性。而内在的生物钟机制,实际上是一些生物钟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生物钟钟基因拟南芥 一、第一个生物钟基因 果蝇per基因是第1个被克隆的生物钟基因,第二个是tim基因。然后人们才对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有了较深人的了解。随着对其他的生物钟基因的相继发现,一种公认的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反馈调节回路凸现出来。以往的研究表明,tim 基因在此反馈回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tim对行为节律的作用可能与per基因的产物有关,而tim基因对生物多种活动节律具有协同进化关系。 二、生物钟基因的表达 早期的研究已经指出,昼夜节奏的表现可能涉及到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现在已经清楚,这种昼夜节奏与基因的节奏性表达有关。这些基因常常受到生物钟的调节,它们的表达 量伴随着昼夜循环发生规律性变化。例如在拟南芥中编码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基因Cc1 和

CC2等等。这些基因的mRNA水平都表现出昼夜规律性起伏,表明生物钟调节的机制有可能 发生在转录水平上,使基因周期性“开放”与‘关闭”,从而表现出节奏性转录的特征。然而,在许多昼夜节奏活动中,mRNA的合成并没有明显的节奏变化,可见生物钟调节反应不仅仅局限于转录水平。如果是非转录水平的调节,根据人们的研究,可能发生在RNA加工、蛋白质翻译以及翻译后的蛋白质修饰等环节上,由此可导致最终产物的量或形式的变化。 三、拟南芥生物钟分子机制 微阵实验表明至少有6% 的拟南芥基因是节律性表达的,在白天和黑夜的所有阶段都有表达峰(Harmer et al,. 2000;Schaffer et al, 2001) 拟南芥生物钟振荡器第一个稳定的模式(Alabadi et al. 2001)包含有3个基因:编码与Myb 相关的转录因子的CCA1(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1) 、LHY((LATE ELONGATED HYPOCOTYL) 和一个伪反应调控子TOC1(TIMING OF CABEXPRESSION 1) 。TOC1 的强功能缺失等位基因LHY和CCA1的双重突变体,或是这些基因的任何一个的组成型过量表达都能引起在持续光照或持续黑暗下的无节律性(Schaffer etal.1998; Makino et al. 2002; Mizoguchi et al.2002; Mas et al.2003) 。但是现在还不知道植物在光暗周期下保持节律和持续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某些植物能短暂保持节律的原因。CCA1/LHY 蛋白在深夜和凌晨过量表达,与TOC1启动子的黑夜元件(AAATATCT)相结合从而抑制TOC1的表达(Harmer et al.2000; Alabadi et al. 2001; Mizoguchi et al.2002)。当傍晚CCA1/LHY 水平下降时,TOC1 蛋白可能激活CCA1/LHY的转录,从而形成了转录反馈环的轮廓(Alabadi et al.2001)。这种激活可能是间接的,因为夜间至少还需要以下3种基因与TOC1共表达: ELF3(EARLYFLOWERING 3) (Schaffer et al, 1998)、GI(GIGANTEA) (Fowler et al,1999) 和GIF4(EARLY-FLOWERING 4) (Doyle et al.2002)。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生化功能还不是很清楚。自相矛盾的是,TOC1 的过量表达,某种程度上会减弱而不是激活 C C A 1 的表达(Makino et al.2002; Mas et al.2003)。

生物钟阅读与答案

生物钟阅读与答案 生物钟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具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钟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

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近年来,时间生物学认为,生物体乃至植物体的生命随昼夜交替、四时更迭的周期性运动,揭示出生理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古代医学视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谓大小宇宙息息相通。健康人体的活动大多呈现24小时昼夜的生理节律,这与地球有规律自转所形成的24小时周期是相适应的,表明生理节律受外环境周期性变化(光照的强弱和气温的高低)的影响而同步。诸如人体的体温、脉搏、血压、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生物近似时钟的结构,被称之为“生物钟”。周期节奏近似昼夜24±4小时称“日钟”,近似29.53±5天称为“月钟”,近似周年12±2月称为“年钟”。时间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动物乃至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持久的”、“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生物钟。 生物钟依靠像时钟那样周期往复的振荡工作,其工作节奏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故认为其周期振荡节奏是内生的或在不同器官内独立进行。生物钟的存在有极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能使生物与周期性的环境变化相适应,特别是一些对生存和繁殖关系重大的,如迁徙、觅食、交配、生育等,以至作出提前安排。如糖皮质激素在清晨起床前就已升高,为白天活动作好预先的准备。然而生物的这种适应性也是有限度的,生理周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追随外界的周期性,当偏差太大,外环境变化造成刺激过强过弱,以致使生理振荡变为越轨的自由运转,从而干扰了时钟的正常运转,造成个体不同器官内部节奏位置的紊乱,破坏有序的合作,会引起某些疾病。 近10年,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告诉我们,昼夜节律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1972年研究人员证明,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担负着昼夜节律的中枢起搏点作用。临床观察到人类脑肿瘤破坏包括视交叉上核区时,可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瓦解。灵长类脑内至少有两个昼夜节律起搏点,其中一个就是视交叉上核,另一个目前尚未确定。 为何成绩一般的学生考上了名牌大学,而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名落孙山?为何一贯行为文明的青年人突然与人吵架?原来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这3种“钟”存在明显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答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注意力喝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研究性学习——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课题小组成员: 班级: 辅导老师: 结题时间:年月日

关于人体生物钟的调查研究 1、摘要: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生物钟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2、关键词:生物钟节律运行四点功能调节生物钟 3、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根据生物钟原理安排醒睡节律及工作学习 (2)、调节生物钟 (3)、用体24小时生物钟来调节生活 4、研究过程 (1)、观察了解自己的生物钟 (2)、上网查询有关人体生物钟的知识 (3)、了解我们每天所可以应用生物钟知识的地方 5、结果与讨论 人类体内有一个生物钟。人体生物大致分三类:昼型、夜型、中间型。昼型表现为凌晨和清晨体力充沛,精神焕发,记忆力理解力最为出色;夜型是一到夜晚脑细胞特别兴奋,精力高度集中;中间型介乎前二者之间,清晨和上午学习工作效果特别好。学好生物钟、利用好生物钟,可以适当的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让我们来发现人体生物钟的奥秘吧! 一、什么是人体生物钟? 人体生物钟,简称"生物钟"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雄鸡啼晨,蜘蛛总在半夜结网?为什么大雁成群结队深秋南飞,燕子迎春归来?为什么夜合欢叶总是迎朝阳而展放?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复杂而又奇妙,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二、生物钟的四点功能 有四点功能:提示时间、提示事件、维持状态和禁止功能。 三、节律运行

《晨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晨读 长白山 一座大山下,有三间茅草房。 东屋住着明子爷爷,西屋住着明子爷爷的两个孙子:成龙、成虎。 结束了一个美梦,明子爷爷醒了。 明子爷爷知道,已经是早晨4点。这不是钟表告诉明子爷爷的,而是明子爷爷的生物钟发挥了作用。 明子爷爷梦见成龙在黑板上写着什么,孩子们都在认真看;梦见 成虎戴着眼镜在纸上画着什么,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在旁边笑。 明子爷爷在梦里说,俩孙子都出息了。 明子爷爷勇敢地把头从被窝里伸出来,一股寒气像鬼一样拍打着 明子爷爷的额头、脸和没有几根毛发的头皮,甚至花白的胡子上还结了冰碴儿。 明子爷爷虽然老胳膊老腿了,但还是挺麻利地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棉裤。下了炕,明子爷爷就顺顺当当径直去了西屋。 明子爷爷对自己的房子太熟悉了,哪里是房门,哪里是锅台,哪 里是炉子,他都了如指掌,摸黑都能准确找到,不差分毫,仿佛是白天一样。 其实,对于明子爷爷而言,白天和黑天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他双 眼失明。 这是小鬼子报复的结果。

那年,他两个点射,就让两个小鬼子报废了。然后,一枚炮弹落到他跟前,他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眼前一片漆黑,于是,漆黑就成了他的常态。 明子爷爷摸进了西屋,他先是把炉灰从炉子里取出来,然后,又在炉子里铺上豆秸,再在豆秸上铺土木袢子。当他摸木袢子时,心抖了一下,想,袢子不多了,得让队长帮助弄些木头来了。 明子爷爷小心地将豆秸点燃,炉子里的火被屋外的狂风吸得呼呼地响,顿时,屋子里就有了热意。 明子爷爷乐了,是乐在心里。 他想,再等会儿,屋子热了,就叫成龙、成虎起来读书。 昨天,俩孙子读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明子爷爷在心里又温习了一遍,自己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开枪打鬼子的武人,而是一个腹有诗书的文化人了。 想到这儿,明子爷爷心里美美的。有孙子真好啊。 成龙、成虎并不是明子爷爷的亲孙子,而是他抱养的弃儿。 八年前,明子爷爷上山去砍柴,听到婴儿的哭声。循着声音走过去,他摸到了成龙,那时,成龙还不叫成龙,是因为成龙的身边卧着一条小蛇,于是,就叫成龙了。 七年前,他又捡回了小虎,因为一将小虎抱回屋,明子爷爷家的猫就舔他的脸,于是,明子爷爷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刚抱来成龙那会儿,有人就嘲笑他:把自己养活好得了,还养什

时间去哪儿了-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去哪儿了 副标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 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 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而且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 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 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 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 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 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

生物钟及其基因的研究

生物钟及其基因的研究综述 摘要: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也称生物振荡器(Oscillators)。这是一种近昼夜节律,受外界因素,尤其是光的调节。当没有外界因素存在或一直处于黑暗的状态下,生物体内的各种活动仍然具有节律。由此可见,生物节律是由其内在的生物钟所控制的。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这种昼夜节奏现象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因此关于它的特征、意义和机理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这种节律系统包括输入机制、内在的生物钟和输出机制。三者彼此协调才能使生物的各种活动具有节律性。而内在的生物钟机制,实际上是一些生物钟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生物钟钟基因拟南芥 一、第一个生物钟基因 果蝇per基因是第1个被克隆的生物钟基因,第二个是tim基因。然后人们才对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有了较深人的了解。随着对其他的生物钟基因的相继发现,一种公认的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反馈调节回路凸现出来。以往的研究表明,tim 基因在此反馈回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tim对行为节律的作用可能与per基因的产物有关,而tim基因对生物多种活动节律具有协同进化关系。 二、生物钟基因的表达 早期的研究已经指出,昼夜节奏的表现可能涉及到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现在已经清楚,这种昼夜节奏与基因的节奏性表达有关。这些基因常常受到生物钟的调节,它们的表达量伴随着昼夜循环发生规律性变化。例如在拟南芥中编码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基因Cc1和

CC2等等。这些基因的mRNA水平都表现出昼夜规律性起伏,表明生物钟调节的机制有可能发生在转录水平上,使基因周期性“开放”与‘关闭”,从而表现出节奏性转录的特征。然而,在许多昼夜节奏活动中,mRNA的合成并没有明显的节奏变化,可见生物钟调节反应不仅仅局限于转录水平。如果是非转录水平的调节,根据人们的研究,可能发生在RNA加工、蛋白质翻译以及翻译后的蛋白质修饰等环节上,由此可导致最终产物的量或形式的变化。 三、拟南芥生物钟分子机制 微阵实验表明至少有6% 的拟南芥基因是节律性表达的,在白天和黑夜的所有阶段都有表达峰(Harmer et al,.2000;Schaffer et al,2001) 拟南芥生物钟振荡器第一个稳定的模式(Alabadi et al. 2001)包含有3个基因: 编码与Myb 相关的转录因子的CCA1(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1)、LHY((LATE ELONGATED HYPOCOTYL)和一个伪反应调控子TOC1(TIMING OF CABEXPRESSION 1)。TOC1 的强功能缺失等位基因LHY 和CCA1的双重突变体,或是这些基因的任何一个的组成型过量表达都能引起在持续光照或持续黑暗下的无节律性(Schaffer etal.1998; Makino et al. 2002; Mizoguchi et al.2002; Mas et al.2003)。但是现在还不知道植物在光暗周期下保持节律和持续光照(或黑暗)条件下某些植物能短暂保持节律的原因。CCA1/LHY蛋白在深夜和凌晨过量表达,与TOC1 启动子的黑夜元件(AAATATCT)相结合从而抑制TOC1 的表达(Harmer et al.2000; Alabadi et al. 2001; Mizoguchi et al.2002)。当傍晚CCA1/LHY 水平下降时,TOC1蛋白可能激活CCA1/LHY的转录,从而形成了转录反馈环的轮廓(Alabadi et al.2001)。这种激活可能是间接的,因为夜间至少还需要以下3种基因与TOC1共表达: ELF3(EARLYFLOWERING 3) (Schaffer et al, 1998)、GI(GIGANTEA) (Fowler et al,1999)和GIF4(EARLY-FLOWERING 4) (Doyle et al.2002)。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生化功能还不是很清楚。自相矛盾的是,TOC1的过量表达,某种程度上会减弱而不是激活C C A 1 的表达(Makino et al.2002; Mas et al.2003)。

【最新推荐】生物钟阅读练习题和参考答案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生物钟阅读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什么是“生物钟”?简单地说,就是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的生理现象。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有这种现象。人体“生 物钟”规律,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它是亿万年生物演化进步的结果。比如,一 个正常的人,不必看神,就知道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是否快到了。人们感到饿或 困的时候,总是非常接近正常的就餐和就寝的时间。早晨,即使没有任何外界 刺激,人们也会在一定的时间醒来。科学家证实,人体存在着一个33天的智力变化周期,在两个周期交接时,人的智力下降,人容易激动,工作容易出错。 发生口角、车祸、工伤大多数集中在这一两天。确定这个周期的时间,在国外 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许多人这一天在胸前挂上鲜艳的小牌,提醒同事帮助自 己避免错误。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这一周期,利用这一规律,在每周期的智力 高峰时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另外,由于长期的星期日休息制度,人们还形成 了每星期的智力周期。在美国,是星期六、星期天休息两天。人们购买汽车, 总是争取买星期二、三、四生产的,因为星期一和星期五临近休息日,智力有 下降的趋势,容易出次品。在一天之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早晨和晚 上8到10点最高,上午次之,下午又次之,最差是黄昏。 一些积极好学的青少年,往往忽视“生物钟”的存在,把“头悬梁,锥刺股”当作成长的唯一途径,晚上“攻关”到一、二点,由于生物钟作用,智力 下降,使效率显著降低。第二天早上,起不了床,即使挣扎着起来了,整整一 个上午昏昏沉沉,始终达不到最佳状态,收获甚微。午后和黄昏又加紧学习, 无奈已进入智力低潮,不但不能高效率学习,还会导致精神疲劳,影响晚上的 学习效率。一个青少年,如果长期破坏“生物钟”规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失 眠和神经衰弱。每年高考前,总有一些考生由于神经衰弱而无法投考,每年大 学新生入学后,又总有一些学生由于神经衰弱而体学,这是需要认真记取的。 我们认为,所谓“悬梁刺股”,其实就是和生物钟规律作“顽强斗争”,短时 期使用一下,还可以有点功效,长期使用就要付出高昂代价。 在学校,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刻苦的学生,成绩平常;一些蹦蹦跳跳的学生,反而成绩优秀,人们往往认为前者笨而后者“天分高”。其实,这和“生物钟”规律很有关系,前者由意志控制学习时间,经常破坏生物钟的规律,后者往往 比较任性,困了就休息,精神来了就学习,较好地利用了智力高峰。学习成绩 是和高效率的学习时间成正比例的,而高效率的得到,主要依靠良好的休息。 一些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在工作之余,总是抓紧时间洗澡、散步、打琐、听 音乐。跳舞、绘画和练书法,就是为了休息。使“生物钟”得以正常工作。

人的生物钟规律总结.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天24小时中,生物钟的规律大致如下: 0:00~1:00人体内释放的生长激素最多,新陈代谢快,皮肤细胞的增殖速度是醒时的8倍多,睡眠可使人神清气爽、美丽悦人,故有美容睡眠期之称。年轻人务必记住,任何熬夜行为都是求美的障碍。 2:00~3:00身体大部分功能处于最低潮,但是听觉最灵敏,稍有动静就会惊醒。 3:00~4:00人体血压低,脉搏和呼吸次数少,夜班人员的操作最不灵巧,因此称为出错时间。 4:00~5:00人体的血压最低,称之为疲劳时间。 5:00~6:00人常常处在不是很清醒的状态,若起床也不太敏捷,需要活动后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6:00~10:00当在清晨6:00左右醒来,便进入了一天中第一个危险时间段。在这几个小时内,突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增加2~3倍,也是癌症、支气管炎、肺气肿、气喘等疾病的死亡高峰期,这是由于人的血压、体温与心跳等生命体征发生变化所致。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医学基金研究会的研究人员为此提出的防范策略是:醒后赖床5分钟再缓慢起床,喝一杯温开水,吃好早餐,患有心脏病者及时服药,以化险为夷。 不过,这个时间段对于健身而言是很合适的。6:00~9:00乃是进行日光浴的最佳时间。此时的日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为主,最有利于美容。9:00~10:00日光中则以有益的紫外线A光束为多,有助于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更多的维生素D。有关实验资料显示,晒太阳30分钟,血液中即可增加维生素D30.25毫克,足以抵抗中老年期常见的骨病——骨质疏松症,并将免疫力提高1倍,肠癌发病危险降低50%。 同时,6:00~7:00人的记忆力最强。经过一夜“睡眠充电”,脑细胞活力强,记忆中枢敏感性高,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量多,血液循环加快,理解力及记忆力特别好,适于学习。 上午10:00左右又是一个记忆高峰。此时距午餐2小时左右,血糖浓度高,大脑皮质能量充足,种种与记忆有关的神经介质达到最佳水平,其学习效果不亚于6:00~7:00。 清晨7:00为吃早餐的最佳时间。若能每天保持“正点”,则体内的肾上腺皮质准时在凌晨4:00启动,分泌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使身体自然地处于一种“准备”状态,让大脑与肌肉从早上起就开始活动,可使整整一个上午的工作效率处于良好状态。 13:00~15:00是人在一天中最为疲乏的时候,所有的精力似乎都帮助消化食物去了,体内肾上腺素减少,体温开始下降,精力与体力明显降低,人体最需要放松,故为午睡的最佳时间。1小时左右的午睡会使你得到最佳调整,重新积蓄能量,使下午的运动耐力、反应速度以及体力灵巧等达到最佳境界,并有防病作用。 16:00~18:00是体育锻炼的最佳时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健康中心专家的解释是:无论是人的体力发挥或是身体的适应能力,都以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为好,此时人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最敏锐,全身的协调能力最强,尤其是心率与血压均较低且平稳,适合于锻炼。而通常以为的早晨则不然,运动时心率与血压的升幅较傍晚明显升高,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研究,傍晚锻炼可使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增加39%,而早晨跑步反而可使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6%。另外,此时日光中有益的紫外线光束又增多,是一天中进行日光浴的第二个合适的时间段,切莫错过。 18:00~21:00是人体最佳的长期记忆时间段,最适合研究与学习,是脑力劳动者工作的黄金时间。 22:00时,种种困乏迹象都表现出来了,生物钟提醒你,该上床睡觉了。如果你想在此时工作或娱乐,香烟和咖啡能够帮你提神,但这显然违反了生理节律,不利于健康,哪怕一次也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大部分人睡眠中心时间为午夜到凌晨4:00,最佳入睡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