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_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verilog_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verilog_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思考题答案

绪论

1.什么是信号处理电路?它通常由哪两大部分组成?

信号处理电路是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字运算和数据处理,并且又有实时响应要求的电路。它通常有高速数据通道接口和高速算法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2.为什么要设计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因为有的数字信号处理对时间的要求非常苛刻,以至于用高速的通用处理器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运算。通用微处理器芯片是为一般目的而设计的,运算的步骤必须通过程序编译后生成的机器码指令加载到存储器中,然后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下,按时钟的节拍,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直到程序的结束。微处理器芯片中的内部总线和运算部件也是为通用目的而设计,即使是专为信号处理而设计的通用微处理器,因为它的通用性也不可能为某一特殊的算法来设计一系列的专用的运算电路而且其内部总线的宽度也不能随便的改变,只有通过改变程序,才能实现这个特殊的算法,因而其算法速度也受到限制所以要设计专用的信号处理电路。

3.什么是实时处理系统?

实时处理系统是具有实时响应的处理系统。

4.为什么要用硬件描述语言来设计复杂的算法逻辑电路?

因为现代复杂数字逻辑系统的设计都是借助于EDA工具完成的,无论电路系统的仿真和综合都需要掌握硬件描述语言。

5.能不能完全用C语言来代替硬件描述语言进行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

不能,因为基础算法的描述和验证通常用C语言来做。如果要设计一个专用的电路来进行这种对速度有要求的实时数据处理,除了以上C语言外,还须编写硬件描述语言程序进行仿真以便从电路结构上保证算法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能通过与前端和后端的设备接口正确无误地交换数据。

6.为什么在算法逻辑电路的设计中需要用C语言和硬件描述语言配合使用来提

高设计效率?

首先C语言很灵活,查错功能强,还可以通过PLI编写自己的系统任务,并直接与硬件仿真器结合使用。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编程语言,因而C程序的设计环境比Verilog HDL更完整,此外,C语言有可靠地编译环境,语法完备,缺陷缺少,应用于许多的领域。比较起来,Verilog语言只是针对硬件描述的,在别处使用并不方便。而用Verilog的仿真,综合,查错等大部分软件都是商业软件,与C语言相比缺乏长期大量的使用,可靠性较差,亦有很多缺陷。所以只有在C语言的配合使用下,Verilog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C 语言与Verilog HDL语言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使用。这就是即利用C语言的完整性又要结合Verilog对硬件描述的精确性,来更快更好地设计出符合性能要求的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思考题答案

硬件电路系统,从而来提高效率。

第一部分Verilog数字设计基础

第1章Verilog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硬件描述语言?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硬件描述语言是一种用形式化方式来描述数字电路和系统的语言。它的

主要作用是:数字电路系统的设计者利用这种语言可以从上层到下层(从抽象

到具体)逐步描述自己的设计思想,用一系列分层次的模块来表示极其复杂的

数字系统。

2.目前世界上符合IEEE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有哪两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符合IEEE标准的硬件描述语言是Verilog HDL和VHDL两种。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能够形式化地抽象表示电路的行为和结构;支持逻辑设计中层次与范

围的描述;可借用高级语言的精巧结构来简化电路行为的描述;具有电路仿真

与验证机制以保证设计的正确性;支持电路描述由高层到低层的综合1转换硬

件描述与实现工艺无关;便于文档管理;易于理解和设计重用。不同点:Verilog HDL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硬件描述语言而,VHDL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3.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

在对逻辑电路及系统的设计的时间要求很短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硬件描述语

言的设计方法。

4.采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方法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缺点?

优点是:与工艺无关性。这使得工程师在功能设计,逻辑验证阶段,可以不必过多考虑门级及工艺实现的具体细节,只需要利用系统设计时对芯片的要求,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即可设计出实际电路。

缺点是:需要相应的EDA工具,而EDA工具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在工程中提升。

5.简单叙述一下利用EDA工具并采用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流程?

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从系统级开始把系统划分为基本单元,然后再把每个基本单元划分为下一层次的基本单元,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可以直接用EDA元件库中的基本元件来实现为止。其基本流程主要由两大主要功能部分组成:(1)设计开发即从编写设计文件->综合到布局布线->电路生成这样一序列步骤。(2)设计验证也就是进行各种仿真的一序列步骤,如果在仿真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返回设计输入进行修改。

5.硬件描述语言可以用哪两种方式参与复杂数字电路的设计?

复杂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复杂数字电路的仿真验证。

7.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的数字系统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与具体的电路相对

应?

编写设计文件;功能仿真;优化,布局布线;布线后门级仿真

8.为什么说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的数字逻辑系统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可以映

射到任何工艺的电路上?

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具有与工艺无关性。这使得工程师在功能设计,逻辑验证阶段,可以不必过多考虑门级及工艺实现的具体细节,只需要利用系统设计时对芯片的要求,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即可设计出实际电路。

9.软核是什么?虚拟器件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把功能经过验证的,可综合的,实现后电路结构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的Verilog HDL模型称为软核。而把由软核构成的器件称为虚拟器件。

作用:大大缩短设计周期,加快复杂电路的设计。

10.集成电路行业中IP的含义是什么?固核是什么?硬核是什么?与软核相比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于什么场合?

在集成电路行业中IP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含义。把在某一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上实现的经验证是正确的,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的电路结构编码文件称为固核。把在某一专用集成电路工艺的器件上实现的经验证时正确的总门数在5000门以上的门电路结构版图掩膜称为硬核。

在工具实现手段和工艺技术尚未确定的逻辑设计阶段,IP核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很容易借助EDA工具与其他外部逻辑结合为一体。相比之下固核和硬核与其他外部逻辑结合为一体的灵活性要差很多。

11.简述Top_Down设计方法和硬件描述语言的关系?

Top_Down的设计方法是首先从系统设计入手,从顶层进行功能划分和结构设计。系统的总仿真是顶层进行功能划分的总要环节,而该过程需要采用硬件描述语言的方法。

12.System Verilog与Verilog有什么关系?适合于何种设计?

System Verilog是Verilog语言的拓展和延伸。Veril适合系统级,算法级,寄存器级,逻辑级,门级,电路开关级设计而System Verilog更适合于可重用的可综合IP和可重用的验证用IP设计,以及特大型基于IP的系统级设计和验证。

第2章

Verilog语法的基本概念

1.Verilog语言有什么作用?

·可描述顺序执行和并行执行的程序结构;

·用延迟表达式或事件表达式来明确地控制过程的启动时间;

·通过命名的事件来触发其他过程里的激活行为或停止行为;

·提供了条件如if-else,case等循环程序结构;

·提供了可带参数且非零延续时间的任务程序结构;

·提供了可定义新的操作符的函数结构;

·提供了用于建立表达式的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

·Verilog HDL语言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语言非常适用于门级和开光级的模型设计;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表示组合逻辑的基本元件的原话;

·提供了双向通路和电阻器件的原话;

·可建立MOS器件的电荷分享和电荷衰减动态模型;

·Verilog HDL的构造性语句可以精确地建立信号的模型;

2.构成模块的关键词是什么?

module,endmodule

3.为什么说可以用Verilog构成非常复杂的电路结构?

因为Verilog可描述顺序执行和并行执行的程序结构;用延迟表达式或事件表达式来明确地控制过程的启动时间;通过命名的事件来触发其他过程里的激活行为或停止行为;提供了条件如if-else,case等循环程序结构;提供了可带参数且非零延续时间的任务程序结构;提供了可定义新的操作符的函数结构;提供了用于建立表达式的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Verilog HDL语言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语言非常适用于门级和开光级的模型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表示组合逻辑的基本元件的原话;提供了双向通路和电阻器件的原话;可建立MOS器件的电荷分享和电荷衰减动态模型;Verilog HDL的构造性语句可以精确地建立信号的模型。

4.为什么可以用比较抽象的描述来设计具体的电路结构?

因为有可以用比较抽象描述设计电路结构的语言,而这种语言是适合数字系统设计的语言。

5.是否任意抽象的符合语法的Verilog模块都可以通过综合工具转变为电路结构?

不能。要符合语法,还符合一些基本规则的Verilog模块才可以通过综合工具转变为电路结构。

6.什么叫综合?

通过综合工具把行为级描述的模块通过逻辑网表自动转化为门级形式的模块叫综合。

7.综合是由什么工具来完成的?

EDA工具来完成综合的。

8.通过综合产生的是什么?产生的结果有什么用处?

产生的是由与门,或门和非门组成的加法器,比较器等组合逻辑。产生的模块很容易与某种工艺的基本元件逐一对应起来,再通过布局布线工具自动地转变为某种工具工艺的电路布线结构。

9.仿真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仿真?

仿真是对电路模块进行动态的全面测试。通过观测被测试模块的输出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可以调试和验证逻辑系统的设计和结构准确与否,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10.仿真可以在几层面上进行?每个层面的仿真有什么意义?

分别为;前仿真,逻辑网表仿真,门级仿真和布线后仿真;

前仿真,逻辑网表仿真,门级仿真;可以调试和验证逻辑系统的设计和结构准确与否,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布线后仿真:分析设计的电路模块的运行是否正常。

11.模块的端口是如何描述的?

用“.”表示被引用模块的端口。

12.在引用实例模块的时候,如何在主模块中连接信号线?

用小括号中来表示本模块中与之连接的模块。

13.如何产生连续的周期性测试时钟?

用always语句来产生连续的周期性测试模块。

14.如果不用initial块,能否产生测试时钟?

不能,没有initial块,就不知道时钟信号的初始值

15.从本讲中的简单例子,是否能明白always块与initial块有什么不同?

Initial块只执行一次,而always块执行无数次。

16.为什么说Verilog可以用来设计数字逻辑电路和系统?

因为Verilog可描述顺序执行和并行执行的程序结构;用延迟表达式或事件表达式来明确地控制过程的启动时间;通过命名的事件来触发其他过程里的激活行为或停止行为;提供了条件如if-else,case等循环程序结构;提供了可带参数且非零延续时间的任务程序结构;提供了可定义新的操作符的函数结构;提供了用于建立表达式的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Verilog HDL语言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语言非常适用于门级和开光级的模型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表示组合逻辑的基本元件的原话;提供了双向通路和电阻器件的原话;可建立MOS器

件的电荷分享和电荷衰减动态模型;Verilog HDL的构造性语句可以精确地建立信号的模型。

第3章模块的结构、数据类型、变量和基本运算符号

1.模块由几个部分组成?

由描述接口和描述逻辑功能两部分组成。

2.端口分为几种?

三种:输出口,输入口,输入输出口/

3.为什么端口要说明信号的位宽?

因为如果不说明信号的位宽可能会在信号发生改变时发生错误,不容易看出接收到的信号的数据宽度,就很难进行数据的处理。

4.能否说模块相当于电路图中的功能模块,端口相当于功能模块的引脚?

可以那样说,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功能,而功能的实现就必须依靠具体的电路得以实现,端口是信号传递的通道,可以说是功能模块的引脚。

5.模块中的功能描述可以由哪几类语句或语句块组成?它们出现的顺序会不会

影响功能的描述?

用assign语句声明,用实例元件,用always块。它们出现的顺序不会影响到功能的描述。

6.这几类描述中哪一种直接与电路结构有关?

用实例元件直接与电路结构有关。

7.最基本的Verilog变量有哪几种类型?

wire型、reg型、memory型

8.reg型和wire型变量的差别是什么?

reg型变量是寄存器型变量,wire型变量是连线型变量。两者根本性的差别在于reg型变量有个寄存器来存放变量,这个值只有变量发生改变时才会改变否则保证原来的值不变,wire型变量的值不是确定的值。

9.由连续赋值语句(assign)赋值的变量能否是reg类型的?

可以是reg类型的变量。

10.在always模块中被赋值的变量能否是wire类型的?如果不能是wire类型,那么必须是什么类型的?它们表示的一定是实际的寄存器吗?

不能。必须是reg类型的变量,它们表示不一定是实际的寄存器。

11.参数类型的变量有什么用处?

参数类型的变量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2.Verilog语法规定的参数传递和重新定义功能有什么直接的应用价值?

可以用于定义延迟时间和变量宽度。

13.逻辑比较运算符小于等于“<=”和非阻塞赋值大于等于“<=”的表示是完全

一样的,为什么Verilog在语句解释和编译时不会搞错?

因为逻辑比较时“<=”两边是两个操作数,此时“<=”是双目运算符,而在非阻塞赋值时“<=”的右边是操作数,此时“<=”单目运算符。

14.是否可以说实例引用的描述实际上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路结构描述?

不能实例引用的描述是在门级电路上加以描述的,和严格意义上的电路结构描述还是有点差距的。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思考题答案

第4章运算符、赋值语句和结构说明语句

1.逻辑运算符与按位逻辑运算符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在什么场合使用?

用逻辑运算符运算时是两个操作数进行逻辑运算,而按位逻辑运算符运算时是两个操作数对应的每一位进行逻辑运算。逻辑运算符多用于条件的判断,按位逻辑运算符用于信号的运算和检测。

2.指出两种逻辑等式运算符的不同点,解释书上的真值表。

两种逻辑运算符有很大的区别。”===“要求两个比较数完全一样,无论高阻还是未知,只要每位完全相同即可;而“==”只有在两个操作数每位都已知即1 或0,在这种前提下两个操作数每位相同结果才为真,如果不是在这个前提那么其结果始终为x;

3.拼接符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合理地使用拼接符可以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拼接符表示的操作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拼接符的作用是把两个或多个信号的某些位拼接起来进行运算操作。因为借助拼接符可以用一个符号名来表示由多位信号组成的复杂信号。其物理意义是将多个信号结合成一个信号。

4.如果都不带时间延迟,阻塞和非阻塞赋值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它们的不同点?

阻塞和非阻塞赋值的区别在阻塞是顺序执行而非阻塞是并行执行。

以下面的语句举例

非阻塞赋值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b<=a;

c<=b;

end

阻塞赋值

always@(posedge clk)

begin

b=a;

c=b;

end

两种不同的赋值方式结果是不同的,非阻塞赋值b<=a;c<=b;两条语句是同时执行的,而阻塞赋值b=a;c=b;两条语句先执行b=a后执行c=b.

5.举例说明顺序块和并行块的不同?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思考题答案begin

#50 #50 #50 #50 #50 end r=’h35;

r=’hE2;

r=‘h00;

r=’hF7;->end_wave;

fork

#50 #100 #150 #200 #250 join r=’h35;

r=’hE2;

r=‘h00;

r=’hF7;->end_wave;

上面两个块执行起来效果是完全一样的,第一个模块是按顺序执行,而第二个模块是每个语句同时执行的。

6.如果在顺序块中,前面有一条语句是无限循环,下面的语句能否进行?

下面的语句不能执行。

7.如果在并行块中,发生上述情况,会如何呢?

下面的语句能够执行。

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教程思考题答案

第5章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块语句与生成语句

模块程序时,如果用到if语句建议大家把配套的else 1.为什么建议在编写Verilog

情况也考虑在内?

因为如果没有配套的else语句,在不满足if条件语句时,将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不变,从而在综合时会产生一个锁存器,而这是设计不想要的结果。

2.用if语句;elseif语句;elseif语句;...else语句和用case endcase表示不同条

件下的多个分支是完全相同的,还是有什么不同?

不是完全相同。(1)与case语句中的控制表达式和多分支表达式这种比较相比,if_else_if结构中条件表达式更为直观些。(2)对于那些分支表达式中存在不定值x和高阻值z的位时case语句提供了处理这种情况的手段。

3.如果case语句的分支条件没有覆盖所有可能的组合条件,定义了default项和

没有定义default项有什么不同?

定义了default项则会使电路描述的更加的清楚,综合的时候不会产生不想要的

结果,没用定义default则会使在综合是产生一个锁存器。

4.仔细阐释case、casex和casez之间的不同。

case、casex、casez对应的真值表如上,可以看出case无论是0,1,还是x高阻都

能够比较,而casez不将高阻进行比较,在其它情况都进行比较;而casex不将高阻和x进行比较,在其它情况进行比较。

5.forever语句如果运行了,在它下面的语句能否运行?它位于begin end和位于fork join块有什么不同?

不能运行。位于begin end,由于begin and是顺序块,所以只要执行到forever

则将不能运行下面的程序;而位于fork join,它是并行块,执行了forever还是能够执行forever下面的语句。

6.forever语句repeat语句能否独立于过程块而存在,即能否不在initial或always 块中使用?

forever不能独立于过程块中,而repeat能够独立于过程块中。

网络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DOC)

第一部分 1、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一条过时的信息可能分文不值,甚至是企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造成严重后果,这说明信息具有( C )特征。 A、差异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其中不包含( B ): A、信息意识 B、信息心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够依据图书馆中哪些极为平常、完全公开的图书资料,撰写出核专家都感到惊异的“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反映出良好的信息素养是()。 A、获取知识的捷径 B、科学研究的向导 C、终身教育的基础 D、创新知识的源泉 4、按照信息处理的级别来划分,可以将信息分为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下面()是一次信息的别称。 A、灰色信息 B、原始信息 C、检索性信息 D、参考性信息 5、“便于保存传递、但需要借助阅读机阅读”是以感光材料记录文字及相关信息的()信息载体类型的特点。 A、印刷型 B、电子型 C、声像型 D、微缩型 6、谈谈你对“信息”的理解。 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差异性、传递性、时效性、可转换性、共享性。 7、下列文献哪个是二次文献?( A ) A. 文摘 B. 会议文献 C. 辞典 D.百科全书 8、“文章草稿”、“私人笔记”及“会议记录”属于( A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国内统一刊号”(C )。 A. ISBN 7-04-014623-1 B. ISSN 0254-4164 C. CN 11-2127/TP D. 0254-4164/TP 10、根据国标GB/T 7714-2005规定,下面的横线上的信息是对( C )参考文献的著录条目描述。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 [2002-04- 15]. http:∥www. ….htm. A、标准文献 B、期刊(杂志) C、电子文献 D、会议文献 11、根据国标GB/T 7714-2005规定,下面的横线上的信息是对( B )参考文献的著录条目描述。 昂温G,昂温P S .外国出版史[M]. 陈生铮,译.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15-20 A、期刊(J) B、图书 C、科技报告(R) D、会议文献(Z) 12、下面哪些资料属于三次信息?(ACFLOP) A、《2009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B、美国《工程索引》 C、《新华字典》 D、《新华文摘》 E、《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图书征订目录》 F、《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G、《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H、《网络营销》 I、《NASA报告》。 J、《博士论文:论网络时代的商务模

传播学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他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传播,人际~、群体~、组织~和大众~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导致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中的特有属性,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而多个复杂变量的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

信息检索题库+参考答案(终极版)

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检索课后作业 1.(第1章?单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召开了以(A)为主题的世界性大会,并发布了《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 A、信息素养 B、信息安全 C、信息检索 D、信息评价 2.(第1章?多选)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ABCD) A、信息知识 B、信息意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伦理 3.(第1章?多选)信息意识具体包括(ABCD)。 A、充分认识到信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信息的获取 4.(第1 A、 B、C、D、 5.(第1 A、 6.(第1《高 ABCD)。A、 7.(第1 A、 8.(第1 A、信息知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意识 D、信息伦理 9.(第1章?单选)(C)是指人类对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 A、信息知识 B、信息能力 C、信息意识 D、信息伦理 10.(第1章?判断)以“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为主题的《布拉格宣言》认为,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先决条件,信息素养能够确定、检索、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11.(第1章?判断)作为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四个要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伦理是保障,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12.(第1章?判断)2005年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提出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

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四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养要求,具体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组成。√ 13.(第1章?判断)以“信息社会在行动: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为主题的《亚历山大宣言》指出,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通向发展、繁荣和自由的道路。-------T 14.(第1章?判断)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T 15.(第1章?判断)信息检索能力也就是确定信息的能力,即把遇到的问题转换为具体信息需求的能力。------F 16.(第1章?判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能够想到而且能够做到通过获取和利用信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把所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把获取信息的过程和经历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T 17.(第2章?多选)信息的属性包括(ABCD) A、 *18.(第 A、 19.(第 A、 20.(第 A、 21.(第 A、 22.(第 A、 23.(第 有(AD A、、使用 24.(第 A、 25.(第 A、 26.(第 A、 27.(第 A、 28.(第2章?多选)网络检索系统的特点是(ABC)。 A、资料丰富 B、检索方便 C、费用低廉 D、资源共享 29.(第2章?多选)使用逻辑“或”是为了(AC)。 A、提高查全率 B、提高查准率 C、扩大检索范围 D、缩小检索范围 30.(第2章?多选)截词检索中,常用的截词符号有(CD)。 A、+ B、- C、* D、? 31.(第2章?多选)下列哪种情况下检索人员需要修改检索策略(AB)。 A、检索结果中无关信息量过多 B、检索结果中输出的信息量太少 C、网速太慢,检索过程中需要的时间过长 D、检索结果文献大部分比较陈旧 32.(第2章?多选)影响检索效果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CD)。 A、查全率 B、查准率 C、检索系统本身 D、检索人员的检索水平

情报检索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 1. 刘志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l,17(3):24-26该参考文献的17(3):24-26的含义应该是: a.17卷3页24-26行 b. 17卷3页24-26行 c. 17卷3期24-26页 d. 17期3部分24-26页 2. ISSN0023-1231.是_____ a. 国际标准书号 b.国际标准刊号 c.图书分类号 d. 标准号 (国际标准书号:ISBN) 3. 查找某一年的新闻、事件、数据和统计资料,应该用___ __类参考工具书。 a.百科全书 b.手册 c.年鉴 d.统计资料 4. 在以下列出的搜索引擎中哪一种是专门搜索学协会数据库资源的搜索引擎? a. Google scholar b.Google book search c.Scirus d. Scitopia 5. 用google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网站内进行站内搜索应使用: a. link: b. related: c. site: d. info: 6. 在ELSVIER 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使用哪个符号表示精确检索: a. “” b.() c.[ ] d.{ } 7.可以检索color或者colour的最常用检索式是: a. 输入:color或者colour b. 输入:color and colour c. 输入:color*colour d.输入:colo?r 8. 我馆购买的下列名称的检索工具中,目前不能用来检索学位论文的是: a. CNKI b. 维普 c. Proquest d. 万方 9. 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询刊物《图书情报知识》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式为: a. K=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 b. K=数字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 c. K=数字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 d. K=数字图书馆*A=图书情报知识 10.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 文总数得出的结果是: a.影响因子b.立即影响指数c.H指数d.Eigenfactor 11. 用IEEE检索系统检索computer programming方面的论文,限定computer和programming 词序一定但间隔至多不能超过2个单词,则检索式应该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098163686.html,puter 2w Programm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098163686.html,puter NEAR/2 Programm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098163686.html,puter w2 Programming d. .Computer ONEAR/2 Programming 12.下面哪个出版社不是新成立的纯OA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信息检索》总复习题库及答案

2011-2012经济学院《文献检索与利用》总复习题库 备注:红色为不确定答案,紫色是为了个人强化记忆。 单选题题库 1.下列属于布尔逻辑算符的是(D )。 A、与 B、或 C、非 D、以上都是 2、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 B )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4.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 A )。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5.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 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 C )。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6.常用的检索系统有( D )。 A、目录检索系统 B、文摘检索系统 C、全文检索系统 D、以上都是 7、哪一种布尔逻辑运算符用于交叉概念或限定关系的组配?( A )。A.逻辑与()B.逻辑或() C.逻辑非()D.逻辑与和逻辑非 8、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文献的定义是指“记录有关( C )的一切载体。”A.情报 B.信息. C.知识 D.数据 9、( D )是指通过文献信息资料的主题内容进行检索的途径。 A.题名检索途径 B.作者检索途径 C.分类检索途径 D.主题检索途径 10、搜索含有“”的文件,正确的检索式为:( A )

A." " B. 11、从文献的( B )角度区分,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电子型文献。A.内容公开次数 B.载体类型. C.出版类型 D.公开程度 12、按照出版时间的先后,应将各个级别的文献排列成( C ) A.三次文献、二次文献、一次文献B.一次文献、三次文献、二次文献C.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D.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13、利用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称为( A )。 A.追溯法 B.直接法. C.抽查法 D.综合法 14、《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给出的检索结果为( D )。 A.仅题录 B.仅文摘. C.仅全文 D.题录、文摘和全文三种 15、以作者本人取得的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并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各种文献,称为( B )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16、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搜集资料②研究资料③执笔撰写④选择课题⑤明确论点⑥修改 定稿 A.①⑤④③②⑥ B.⑤③④②①⑥C.④①②⑤③⑥D.②④ ③①⑤⑥ 17、毕业论文答辩的一般程序是( B D ) ①学生答辩②学生作说明性汇报③毕业答辩小组提问④评定成绩 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18、下列文献中属于哪类属于一次文献( C )? A.文摘 B.索引C.科技报告D.题录 19、如果检索结果过少,查全率很低,需要调整检索范围,此时调整检索策

信息检索题目(含答案)

2013年(秋)《信息检索》练习 单选题(每题1分,共45题,45分) 1.计算机中使用的0与1的二进制代码是(C) A.自然信息 B.生物信息 C.机器信息 D.人类信息 2.以下(B)不是信息的基本要素。 A.载体 B.数据库 C.信源 D.信宿 3.国际标准书号中地区号为7,代表其是(B)出版的图书。 A.美国 B.中国大陆 C.俄语系国家 D.法语系 4.以下(D)不是信息的特征。 A.共享性 B.价值型 C.时效性 D.不可扩充性 5.(A)使用的是http协议。 A.WWW网络资源 B.FTP信息资源 C.TELNET信息资源 D.用户服务组资源 6.(B)使用的是ftp协议。 A.WWW网络资源 B.FTP信息资源 C.TELNET信息资源 D.用户服务组资源 7.分类法用(A)作为文献容标识和检索标识。 A.分类号 B.词语 C.阿拉伯数字 D.英文字母

8.主题法用(A)做描述文献主题的标识和检索标识。 正确答案:B A.分类号 B.词语 C.阿拉伯数字 D.英文字母 9.关键词语言属于(B) 正确答案:A A.自然语言 B.标题词语言 C.叙词语言 D.分类语言 10.以下族性检索功能最强的是(A) A.分类途径 B.文献名途径 C.著者途径 D.主题途径 11.(D)是从参考文献着手来查找文献的方法。 A.顺查法 B.倒查法 C.抽查法 D.追溯法 12.一个截词符代表多个字符指的是(D) 正确答案:C A.后截词 B.中截词 C.无限截词 D.有限截词 13.在布尔逻辑检索技术中,用(B)表示在检索结果中只需包含A或者B即可。正确答案:D A. A not B B. A and B C. A - B D. A or B 14.(B)之前,必须输入一个空格。 正确答案:C A.与运算 B.或运算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见表4-1)★★

表4-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考点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它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5W模式”见表4-2。 表4-2 “5W模式”

图4-1 “5W 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见表4-3。 表4-3 香农—韦弗模式 图4-2 香农—韦弗模式

考点三: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 E. 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见表4-4。 表4-4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图4-3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表4-5) 表4-5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信息检索题库答案 2

信息检索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选 1、报道范围主要为能源方面的科技报告为(D )。A、AD B、PB C、NASA D、DOE{第7页} 2、(C )是出版周期最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A、图书B、期刊C、报纸D、学位论文{第6页} 3、(A )是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学位而撰写的。A、学位论文B、科技报告C、会议文献D、档案文献{第6页} 4、了解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政策的重要信息源是(B)A、科技报告B、政府出版物 C、标准文献 D、档案文献{第8页} 5、年鉴属于下列哪一类别(D )A、零次信息B、一次信息C、二次信息D、三次信息{第7页} 6、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A )。A、图书B、百科全书C、综述D、文摘{第4页} 7、下列文献中属于一次信息的是(A )A、专利说明书B、百科全书C、目录D、综述{第4页} 8、以下各项属于二次信息的是(A )A、索引B、期刊C、学位论文D、百科全书{第4页} 二、多选 9、二次信息主要包括(CD)等。A、手册B、年鉴C、目录D、题录{第4页} 10、信息的属性包括(ABCD )A、客观性B、时效性C、传递性D、共享性{第3页} 11、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ABC )。A、信息意识素质B、信息能力素质C、信息道德素质 D、信息职业素质{第9页} 12、以下类型的信息属于三次信息的是(C )。A、目录B、词典C、百科全书D、科技报告{第4页} 三、判断 13、档案文献具有原始性特点,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历史。(T ){第8页} 14、年鉴和百科全书属于二次信息。F{第4页} 15、图书一般不能反映最新的信息,时效性差,相比之下,期刊出版发行速度快,内容新颖。(T ){第6页} 16、文献信息源是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与利用的主体。(T ){第3页} 17、一次信息也称为第一手资料,如书目和索引。(F ){第4页} 18、语言信息源,即零次信息,也就是指非正式的、口头交换的信息。(T ){第4页} 19、知识被包含于信息,是信息的组成部分。(T){第2页} 20、专利说明书属于二次信息的范畴。(F ){第4页} 第二章 一、单选 21、D()是指未检出的相关信息量与检索系统中实际与课题相关的信息总量的比率。A、查全率

(完整版)文献信息检索试题及答案

文献信息检索 一、填空题 1、文献的级次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2、按内容可将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数据库类型分为:文献书目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 4、我国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部标准和企业标准三大类。 5、在实际检索中,文献的检索方法主要有:直查法、追溯法、工具法和综合法。 6、信息检索常用的方法有:引文追溯法、工具法和循环法。 7. 构成文献的三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8. 标准文献的主体是标准。 9. 期刊论文的文献出处包括期刊名称、年卷期和起止页码。 10. 所需信息被检出程度的信息量指标为查全率。 二、选择题 1.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 A ) A 载体 B 纸张 C 光盘 D 磁盘 2.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A ) A 期刊论文 B 百科全书 C 综述 D 文摘 3.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二次文献( D ) A 专利文献 B 学位论文 C 会议文献 D 目录 4. 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三次文献( C ) A 标准文献 B 学位论文 C 综述 D 文摘 5. 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出版物类型的选项有( C ) A 图书 B 学位论文 C 科技期刊 D 会议文献 6. 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种文献类型的有( D ) A 报纸 B 图书 C 科技期刊 D 标准文献 7. 纸质信息源的载体是( D ) A 光盘 B 缩微平片 C 感光材料 D 纸张

8. 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文献是( B ) A 图书 B 报纸 C 期刊 D 会议文献 9. 使用分类语言对信息进行描述和标引,主要是可以把( B )的信息集中在一起。 A 同一作者 B 同一学科 C 同一主题 D A+B+C 1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 A ) A 5大部分22个大类 B 5大部分26个大类 C 6大部分22个大类 D 6大部分26个大类 11.《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常用的分类法,要检索农业方面的图书,需要在( A )类目下查找。 A S类目 B Q类目 C T 类目 D R类目 12. 利用文献末尾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 方法是( C ) A 倒查法 B 顺查法 C 引文追溯法 D 抽查法 13. 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目的或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称为( A ) A 数据库 B 记录 C 字段 D 文档 14. 广义的信息检索包含两个过程( B ) A 检索与利用 B 存储与检索 C 存储与利用 D 检索与报道 15. 狭义的专利文献是指( C ) A 专利公报 B 专利目录 C 专利说明书 D 专利索引 三、判断题 1.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维纳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 × ) 2. 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手段。(×)----从文献检索的角度来看,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用于检索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按知识门类的学科体系的逻辑次序进行分类。(√)

传播学教程课后题答案第111章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 表1-1 传播的定义

要点具体内容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 表1-2 信息

要点具体内容 2.社会信息(见表1-3) 表1-3 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

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 表1-4 社会信息系统 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 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

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②人类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a.物质生产,即生产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此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b.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生产,与此相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构成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总体,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则构成了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交往活动的总体发展。

信息检索题库(含答案)

注意: 1、通读教材,根据页码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2、最后一次上机课在线测试,范围不超出如下题 目。 第一章 一、单选 1、报道范围主要为能源方面的科技报告为(D)。A、AD B、PB C、NASA D、DOE{第7页} 2、(C)是出版周期最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A、图书B、期刊C、报纸D、学位论文{第6页} 3、(A )是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学位而撰写的。A、学位论文B、科技报告C、会议文献D、档案文献{第6页} 4、了解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政策的重要信息源是(C)A、科技报告B、政府出版物C、标准文献D、档案文献{第8页} 5、年鉴属于下列哪一类别(D)A、零次信息B、一次信息C、二次信息D、三次信息{第5页} 6、下列哪种文献属于一次文献(A )。A、图书B、百科全书C、综述D、文摘{第4页} 7、下列文献中属于一次信息的是(A )A、专利说明书B、百科全书C、目录D、综述{第4页} 8、以下各项属于二次信息的是(A )A、索引B、期刊C、学位论文D、百科全书{第4页} 二、多选 9、二次信息主要包括(CD)等。A、手册B、年鉴C、目录D、题录{第4页} 10、信息的属性包括(ABCD)A、客观性B、时效性C、传递性D、共享性{第3页} 11、信息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ABC)。A、信息意识素质B、信息能力素质C、信息道德素质D、信息职业素质{第9页} 12、以下类型的信息属于三次信息的是(BC)。A、目录B、词典C、百科全书D、科技报

告{第4页} 三、判断 13、档案文献具有原始性特点,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第8页} 14、年鉴和百科全书属于二次信息。(×){第4页} 15、图书一般不能反映最新的信息,时效性差,相比之下,期刊出版发行速度快,内容新颖。(∨){第6页} 16、文献信息源是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与利用的主体。(∨){第3页} 17、一次信息也称为第一手资料,如书目和索引。(×){第4页} 18、语言信息源,即零次信息,也就是指非正式的、口头交换的信息。(×){第4页} 19、知识被包含于信息,是信息的组成部分。(×){第2页} 20、专利说明书属于二次信息的范畴。(×){第4页} 第二章 一、单选 21、(D)是指未检出的相关信息量与检索系统中实际与课题相关的信息总量的比率。A、查全率 B、查准率 C、误检率 D、漏检率{第43页} 22、《四级英语阅读与完型填空》这本图书在中图法体系中的分类号可能是(D)。A、G636.33 B、G216.2 C、I247.4 D、H319{第21页} 23、布尔逻辑表达式:在职人员NOT(中年AND教师)的检索结果是(A)A、检索出除了中年教师以外的在职人员的数据B、中年教师的数据C、中年和教师的数据D、在职人员的数据{第34-35页} 24、布尔逻辑检索中检索符号“OR”的主要作用在于(C)。A、提高查准率B、提高查全率C、排除不必要信息D、减少文献输出量{第35页} 25、根据一定的需要,将特定范围内的某些文献中的有关知识单元或款目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并指明出处,为用户提供文献线索的一种检索工具是(C)。A、目录B、题录C、索引D、文摘{第30页} 26、将存储于数据库中的整本书、整篇文章中的任意内容查找出来的检索是(A )A、全文检索B、文献检索C、超文本检索D、超媒体检索{第14页}

文献检索试题和答案

文献检索课习题卷答案 文传系新闻2班 谢舜珠一、不定项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少选多选均不给分) 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是那个科学家提出来的(D.申农)2.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B.信息、物质、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3.以下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是:( B.学位论文) 4. 属于一次信息资源的有(A 会议记录 B 专著 C 专利说明书 D 研究报告) 5. 关于文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 )。 A 文献记录的是显性知识 B 检索工具书都属于二次文献 C 文献可以没有载体 D 文献记录的是隐性知识 6. 关于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私人笔记属于零次文献 B 学位论文属于一次文献C 百科全书属于三次文献) 7. 关于信息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信息资源同时只能被一个使用者所利用 B. 信息资源必须依赖一定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 C.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时效性 D. 信息资源的扩散速度与传递技术的发展成正比 8.推广优秀职员的营销经验使公司业绩大提高,职员经验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C.共享性)

9.关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形态)10.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 A. 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 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 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永远存在 1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 C.信息能力) 12.关于检索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属于体系分类语言) 13.图书的外部特征有( A、著者B、价格C、书名D、出版社) 14.以下检索途径,哪些是反映信息外部特征的(A 题名途径 B 著者途径 C 代码途径) 15.《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将图书分成(A. 5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 16.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下列分类号排序正确的是(C F123、F123.1、F13 )17.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分类号为(A I247.5) 18.根据《中图法》的分类标准,鲁迅《朝花夕拾》的分类号是(B. I210.4 )19.巴金长篇小说《家》的分类号为( A I247.5 ) 20.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的方法叫(A.追溯法)。 21.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直到查到所需文献为止的检索方法是( B. 倒查法)

(完整word版)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 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特征:A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B 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C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D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E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有两个要素a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B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社会传播(传播基本类型)-自我人际组织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a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不断进步,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1.加速度发展的趋势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b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C传播是经济与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6学习传播学意义:一般意义 a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b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迫切要求探索大众媒介的运作规律,指导推进实际工作。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7广告学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A广告传播理论是广告活动全面性的理论指导 B有助于广告人面对环境的挑战 C为制定广告传播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符号★★★ 1、简述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征? 答:(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