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炙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简介】本方来源于《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主治阴血不足,气虚血弱,赢瘦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或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组成药物】炙甘草12克,生姜9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阿胶(烊化服)6克,麦门冬10克,麻仁10克,大枣30枚。

【用量用法】上药酌加清酒水煎服,每日1剂。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3次。

炙甘草汤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死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此外,还有抗缺氧的作用。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来源:互联网点击:15257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药用价值

炙甘草合剂一滋阴扶阳调心律

组成: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斤,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功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

主治:虚劳咳嗽,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常用于冠心病。心肌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官戆症等。

用法:成人每次15~25ml,每日3次,小儿用量酌减。

说明:发热、肺燥者慎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结代脉分析

炙甘草合剂即《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

《伤寒论》182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论》中关于炙甘草汤证的唯一条文。何为结脉?何为代脉?《伤寒论》183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目结。又脉来动而中止,复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日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日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历代医家对结脉、代脉的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结脉是脉来缓迟,时有一止复来,止无定数,即脉率在70次/分以下,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是脉来或数或缓,有中止而不能自还,止有定数。中医学的脉学理论认为,结脉乃由气血结滞,精力不继,心脉瘀阻所致,多见于久病虚弱者。代脉乃因脏器衰微,脾气欲脱,或七情太过,或跌扑损伤,风家痛家,致气血失序,脉来更代。李时珍日:“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为代,结生代死自殊途。”可见,结脉比之代脉,预后较好。

现代医学认为,结脉、代脉与心律失常有关。结脉多见于房颤、早搏、逸搏、心房扑动、窦性过缓或不齐、窦性停搏等。代脉见于早搏、心房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亦可见于其它疾病,如各种感染、外伤、烧伤、肿瘤、结石、内脏栓塞、外科手术与麻醉、甲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药物影响等。此外,过度吸烟、饮酒、疲劳、情绪激动、饮食过饱、妊娠或绝经期等,亦可出现结、代脉。

滋阴和阳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伤寒”二字,从广义上去分析,说明有外感六淫所伤。这种淫邪,包括气候、地理诸因素,以及生活、社会环境的因素。这种淫邪可以导致心脏气阴亏虚,以及阴阳的动态失调,从而出现心跳不规律,心慌,心前区悸动不安等。岳美中先生说:“结代为炙甘草汤之脉候,心动悸为炙甘草汤之腹候”。由此而对应的治疗法则应当是,滋阴和阳,抵御外邪。

炙甘草汤以炙甘草为名,当然应以炙甘草为主药,但后世医家不究经旨,竞退甘草为次要地位,如柯韵伯、尤在泾等。有的人认为甘草仅为调和之药,不知甘草具有“通经脉,利血气”的功能,这在陶宏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记载。考此方用大枣30枚,这在仲景方剂中用量是最大的。地黄用量为1斤(500克)。既然这两味养阴药不是主药,为什么用量如此之大?这其中的道理岳美中先生分析得十分透彻,他说:“此方以胶、麦、麻、地、草、枣为补益营血,以参、姜、桂、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则已有领会。唯用阴药则大其量,而阳药用量反不及其半,还不能理解?所问正是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人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脉去,动悸之证止。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唏干,又怎能润枯泽槁呢?

此方煮服法中以水酒浓煎,取汁多气少,其用意也是可以理解到的。”由此可见,炙甘草在这个方中,应是补益营血之品,但它又有益气作用,作为君药,这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去分析炙甘草汤方义,补气养血,滋阴和阳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方可能有强心、镇静、利尿、解痉、营养、健胃等多种功效。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它的临床作用,特别是治疗期前收缩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协调迷走与交感神经、抗衡化学介质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有关。

品尝甘草

甘草,有生用、炙用之分。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泻火解毒;炙之气温,补元气而润肺。

甘草的应用非常广泛,其配伍也比较多。今仅将张仲景常用的配伍叙述如后。补气,配人参、大枣;治咽喉病,配桔梗,或单独使用;养胃和中,配粳米;解毒,配生姜、大枣;治疗哮喘,配麻黄;止痛,配芍药;治疗心阳虚弱的心悸,配桂枝;温中回阳,配干姜;回阳救逆,配附子;祛风湿,配桂枝、白术。大凡药性峻烈或有毒副作用的,均可配甘草缓解之。

医家经验

聂惠民教授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其化裁则为:冠心病所致者,宜增加化瘀之力;风心病、肺心病所

致者,宜增强开肺、利湿之力;病毒性心肌炎所致者,宜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祝谌予教授治疗冠心病,若见胸闷、心前区疼痛、脉律失常、舌质淡黯,脉弦或结,方用炙甘草汤加味,或加五味子、麦冬,或加瓜蒌、薤白。

日本汉医学家大冢敬节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或有结代脉者),皮肤枯燥,高度疲劳,手足烦热,口渴,大便秘结等。另一位日本汉医学家三蒲于菟对于长期高热经用抗生素治疗均未退热的心包炎、肺炎及肾盂肾炎,应用炙甘草汤,效果良好。

王绵之教授指出,本方以炙甘草为主药,方中既有人参、大枣、甘草、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还有桂枝、生姜。其中用了甘草的同时,还用人参、大枣来补气,补气而兼补阴。另外,地黄与麦冬是滋阴补血的药。同时用阿胶、麻仁,主要是滋阴生血,和补气药配合起来,温阳而不燥,补气而不壅,滋阴补血而不腻,阴阳相互配合,气血互相配合,能够补气复脉,所以它是个气血阴阳温补的方剂。在临床上,治疗风心病比较好,如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还有窦房结综合征,其舌苔是薄的,甚至无苔,舌质很嫩,但嫩而不鲜,且有瘀斑,这样用炙甘草汤比较好。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