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 级标准国家标准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院内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院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四条成立医院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院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且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院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病媒生物相关知识培训。 第三章疫情报告制度 第八条病媒生物防治小组为责任报告单位,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及电话直报。病媒生物防治小组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负责本院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章发生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在医院病媒生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院内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院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家标准2011版)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C级标准国标(2011版) 鼠类区域控制指标标准 城镇 防鼠设施:合格率≥93%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鼠迹阳性率≤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5处 单位 防鼠设施:不合格间数/房间数0/≤10,1/>10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阳性间数/房间数0/≤20,1/>20 外环境鼠密度:活鼠、鼠洞、死鼠、鼠尸等鼠迹不得有 蝇类城镇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室内蝇类孳生地不得存在 室内成蝇密度 控制水平 有蝇房间阳性率:有蝇间占调查间≤9% 阳性房间蝇密度:蝇数/阳性房间≤3只室外蝇类孳生地密度控制水平:阳性率≤5% 防蝇设施合格率≥90% 单位 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不得有蝇 室内成蝇 密度控制水平 侵害率:有蝇房间数/房间数 0/≤10 1/11-30 ≤3/31-60 ≤6/61-100 阳性间蝇密度:(只/间)3只室内外蝇类孳生地不得有 防蝇设施全部合格 蚊虫城镇 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路径指数(处/千米)≤0.8处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 控制水平 采样勺指数(阳性勺数/采样勺数)≤5% 蚊幼(蛹)数/阳性勺≤8只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成蚊数/人次)≤1.5只单位 各类积水容器阳性数0 各类坑洼积水阳性数0 蜚蠊城镇 成若虫侵害率 侵害率≤5% 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10只,大蠊≦5只卵鞘查获率 查获率≤3% 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8只蟑迹查获率≤7% 单位 成若虫侵害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卵鞘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2/≦60,≦3/>60 蟑迹查获率:阳性间数/检查房间数≦3/≦60,≦5/>60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3318 病媒生物防治制度 Vector biological control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学校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接受上级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学校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学校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成立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病媒生物监测开展情况

病媒生物性疾病是由病媒生物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西尼罗河病、黄热病、东方马脑炎、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按照鹤岗市病媒防治工作总体要求及《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围绕“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科学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我中心实际,紧扣《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制定了2013年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坚持防灭结合的科学防制原则,较好地完成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开展常见重要病媒生物的监测,为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的方法,参照《2013年鹤岗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制定《银萝北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在全县统一方法、统一调查工具、专人、定点、定时进行调查监测工作。坚持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和汇总,每月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进行病媒生物密度的评估分析,保证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资料的完整性。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认真组织监测,详实记录监测数据,掌握全市重要病媒生物种群结构、季节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我县病媒生物防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蚊虫监测采用人工小时法。按照萝北县蚊虫活动规律,监测时间5-10月份,分别设立了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五类调查点,按照要求每月监测2次,采用诱蚊灯,每处放置一个日落后20min开始,连续诱集12小时。2012年调查捕获蚊虫514

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43只/h。2013年调查捕获蚊虫563只,蚊密度年平均为1.565只/h。 2014年5-7月份调查捕获蚊虫364只,蚊密度半年平均为2.022只/h。 (2)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按照萝北县蝇类活动规律,蝇类密度监测时间5-10月份,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蝇笼43个,捕获蝇虫75只,年平均蝇密度1.74只/笼〃天。2013年布蝇笼40个,捕获蝇虫62只,年平均蝇密度1.55只/笼〃天。2014年5-7月份布蝇笼20个,捕获蝇虫29只,平均蝇密度1.45只/笼〃天。 (3)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蟑螂密度监测为全年监测,各监测点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1处、医院1处、居民区1处,每月中旬监测一次。2012年布粘蟑纸72个,捕获蟑螂351只,年平均密度4.875只/张〃夜。2013年布粘蟑纸74个,捕获蟑螂326只,年平均密度4.41只/张〃夜。2014年1-7月份布粘蟑纸42个,捕获蟑螂188只,平均密度4.476只/张〃夜。 (4)鼠类监测鼠密度全年监测,采用夹夜法,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三类场所,每月监测一次,2012年布放鼠铗7200只,有效铗数7175只,捕鼠247只,年平均鼠密度3.44%。2013年布放鼠铗7400只,有效铗数7351只,捕鼠308只,年平均鼠密度4.19%。2014年上半年布放鼠铗4200只,有效铗数4180只,捕鼠294只,年平均鼠密度7.03%。

模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一项 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有效和及时、全面地反应我市病媒生物密度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方案提 供依据,评估城乡病媒生物侵扰状况,指导病媒生物科学防制。 (二)、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 (三)、为全面掌握病媒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生境的选择 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县(区),城镇选择居民区、公园,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实际情况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城镇居民区应选择居住卫生环境相对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由于夹(笼)夜法也是灭鼠措施,在一定实际内,降低监测点的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方位,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以月做统计单位,两次监测时间间隔不少于30天。 3.监测方法采用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择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X6.5CM),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 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 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使用粘 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X20cm 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 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不少于35户。 4.计算:(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夹(笼)总数(只)有效夹(笼)=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无效夹(笼)是指 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 完整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 率标示,计算公式如下:捕获率(%)=捕鼠总数(只)X100 有效粘鼠板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精编版)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发生与流行, 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病媒生物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校病媒生物的防控及相应保障措施、病媒生物监测与报告、疫情处理及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 第三条为了有效地做好病媒防治工作, 每年制定相应的防治工作计划, 并将其列入校年度工作计划。 第四条成立学校病媒生物防治领导小组, 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全面工作, 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病媒生物防治。 第五条学校爱卫会承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并接受上级机构 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第六条学校爱卫会由专人负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对校内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和病媒生物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

第七条学校爱卫会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病媒生物预防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培训。 第八条按要求建立疫情管理组织。爱卫会设责任疫情报告人, 负责疫情管理和本校的疫情报告工作。 第九条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现有法定病媒生物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 必须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条发现疫情马上启动疫情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成立组织机构, 并分工协作。 (一)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二)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 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三)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 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 (四)后勤保障组:负责所需药品、器材的采购、供应及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上级统一要求, 建议学校做出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三条建立疫情信息员报告制度。 第十四条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定期体检。做好新生入学的健康教育工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6版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特制定此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等,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许多属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

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而一些消化道传染病则通过病媒生物的机械性传播在人群中扩散,如痢疾、伤寒等。通过对病媒生物的有效控制,可以减少它们对人群的骚扰和经济损失,更可以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系统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我国过去曾比较系统地开展过病媒生物的监测,对病媒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方法不统一,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比较困难;且原有的一些方法已经不适于现在社会发展状况,部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近年来周边国家一些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已对我国形成威胁,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一个迫切任务。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附件5 病媒生物监测方法 因地制宜地开展蚊、蝇、鼠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蚊、蝇、鼠等至少各选一种监测方法,重点在居民安置点及其周围环境监测,监测点首选重灾区,每个区、县(县级市)至少按方位设2~4个有代表性的灾民安置点进行监测。 一、蚊虫密度监测 (一)成蚊密度监测 1、诱蚊灯法 将诱蚊灯悬挂于帐篷、临时住所等室外,悬挂高度离地面约1.5米,挂灯位置要远离二氧化碳源(厨房、火堆等)环境,避开强光源,周边5米内没有大的遮挡物,两个诱蚊灯之间相隔至少200米。于日落时开灯,次日日出时,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 蚊虫密度指数=诱蚊灯捕获蚊虫总数/灯数(单位:只/ 灯·夜) 2、人工小时法 每个灾民安置点选4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定点定人,日落后1小时,用电动捕蚊器,室内分别捕蚊15分钟,收集蚊虫,计算密度指数。可以用电蚊拍代替电动吸蚊器。 蚊虫密度指数=捕蚊数目总和 (单位:只/人工·小时) 3、人诱停落法 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

(15:00-18:00),诱集者暴露一侧小腿,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被引诱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乙醚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停落指数=捕获雌蚊数/(人数×30min)×60min/h[单位:只(人·小时)] (二)蚊幼密度监测 1、布雷图指数 随机抽样调查5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 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定义为一户。 布雷图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2、幼虫勺捕法 沿着大中型水体(河、湖、池塘、室内积水和建筑工地积水)岸边,每隔5米选择一个采样点,用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计数其中蚊幼(蛹)的数量,计算幼虫密度。该方法用于洪涝灾害后的蚊幼密度调查。 幼虫密度(只/勺)=采集蚊幼(蛹)总数/总勺数。 二、蝇类密度监测 (一)粘蝇条(纸)法 每个监测点(灾民安置点)选10个帐篷(活动房、临时住所等)(以12平方米左右为一个房间计算),分别悬挂3

最新病媒生物防制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病媒生物防制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虫媒传染病鼠疫和疟疾在我国传染病中分属甲类类和乙类传染病。 2、蚊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生期,其中幼虫阶段离不开水,其生长发育称为完全变态的发育。 3、主要在白天活动的蚊种为白纹伊蚊,傍晚和夜间活动的蚊种为库蚊和按蚊。 4、致倦库蚊以成蚊滞育过冬,白纹伊蚊以卵滞育过冬。 5、蚊类:雌蚊与雄蚊触角特征的主要区别是雌蚊触角刚毛状、雄蚊触角环羽状。 6、蝇类:雌蝇与雄蝇复眼特征的主要区别是雌蝇的复眼为离眼、雄蝇的复眼为合眼。 7、我国常见主要害鼠是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主要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 8、根据鼠类食性专化程度,一般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则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的食性为广食性。 9、多数鼠类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季和秋季是其繁殖高峰,然而冬眠的鼠类,如旱獭和黄鼠等,每年只繁殖一次。

10、个体是容易消灭的,种群的消灭却很困难,通常只是改变种群的密度和数量。有害生物防制的对象是种群而不是个体,这是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 11、毒饵是由基饵、杀鼠剂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 12、城市常见的蟑螂有德国小蠊、黑胸大蠊和美洲大蠊三种,其中尤以德国小蠊最常见又最难杀灭。13、请列举我区常见的四个主要鼠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 14、请列举我区常见的四个主要蝇种: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巨尾阿丽蝇、市蝇、元厕蝇、夏厕蝇、厩腐蝇、伏蝇等)。 15、请列举我区常见的四个主要蚊种:淡色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等。 16、黄胸鼠和褐家鼠外型上的主要区别为:黄胸鼠耳长可盖眼,褐家鼠耳短不能盖眼;黄胸鼠尾长超过头和躯干长度之和,褐家鼠尾长通常短于超过头躯长。 17、我国生产或使用的卫生杀虫剂主要类型有那三种类型: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 18、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幼虫的呼吸管主要区别为:白纹伊蚊呼吸管粗短,致倦库蚊呼吸管细长。按蚊幼虫无呼吸管(只有气门用做呼吸用)。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制度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制度 一、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1)、蚊;(2)蝇;(3)蟑螂;(4)鼠;(5)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搞好局机关、各下属单位卫生,并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四、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五、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使用的药物、器械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违禁药品。 六、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需经费纳入工作预算,鼓励和支持推广应用先进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技术、方法和药械。 七、局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要有必要的病媒生物防治设施(有毒饵盒、鼠夹、防鼠网、纱门纱窗、灭蝇灯等),对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要定期进行,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贵州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 (二)蝇; (三)蟑螂; (四)鼠; (五)省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各级爱卫会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本级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各级爱卫会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县(区)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

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中心各科室: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年初创卫办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组织实施 (一)疾控中心地病科负责组织实施,检验科协助实施。 技术负责人: 技术组人员:

(二)职责。按《2017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收集相关监测资料及影像记录,做好监测分析总结,并上报爱卫办和创卫办。 三、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选定城区5个监测点为病媒生物监测点,由地病科负责、检验科协助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监测点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1)外环境:公共绿地,垃圾中转站,单位或居民区院内,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等环境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5个、商场超市5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5个、农贸市场2个。 2.监测时间:2、4、6、8、10、12月,每月中旬各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路径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 家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 (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病媒生物防制相关标准及要求.doc

附件1 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技术措施 一、灭鼠达标技术措施 1、防鼠设施完备无损,破损门角、边、框,用铁皮镶包,高度30cm,门和门框间隙小于6mm,门的底边与地面间隙小于13mm。木门、门框底部包铁皮,高30cm;食品仓库门口安装挡鼠板,高度60cm。挡鼠板的底边与地面和固定槽(框)缝隙小于6mm。 2、一楼或地下室窗户玻璃无破损,室内外相通各种管道周围无缝隙,排气孔、排水孔安装网眼小于6mm的不锈钢网,下水道、排水沟铁箅子封隙小于10mm,铁箅子下铺设网眼小于6mm的不锈钢网,不锈钢网铺设必须完整无缺漏。 3、放置物品离墙垫高30cm以上,橱柜及其它放置物品,地面、背后要定期清扫,保证无死角,防止遗留鼠迹。 4、城区灭鼠统一选用慢性抗凝剂0.005%溴敌隆毒饵,投药方法:采用饱和量投饵法,定期检查,吃多少补多少。室内15~20㎡房间投放毒饵50~100克,分成2~3份,放到大口的纸盒、塑料盒、瓶等容器内,然后投放在鼠道边(墙根)、鼠洞口以及鼠类隐藏觅食、饮水的场所。毒饵必须每天检查,吃多少补多少,发现死鼠焚烧深埋处理。特殊要求的部位场所,采用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物理灭鼠法。房屋周围,庭院内30~50㎡放置一个毒饵站,利用毒饵站(岛)投放毒饵。室外环境,每50~100㎡设立一个毒饵站(岛),毒饵站(岛)可用混凝土制作,也可用直径80mmPVC管制作,长度30cm,底部离地垫高10~15cm,并用混凝土固定,防止毒饵雨后受潮霉变。每个毒饵站(岛)投饵量为50~100g,根据鼠密度,定期检查毒饵量,缺多少补多少。严禁使用毒鼠强,氟乙酰 - 1 -

胺,氟乙酰钠等急性灭鼠药物。 二、灭蝇达标技术措施 1、完善环卫设施,推行垃圾袋装化,加强垃圾中转运输管理,做到日产日清,垃圾中转站、垃圾桶、运输车每天要冲洗保洁。 2、加强公厕规范管理,居民区、城中村普及卫生厕所,积极推行水冲式厕所、无旱厕。 3、防蝇设施完备无损,特别是防蝇帘、排气孔、排气天窗的防蝇设施必须完备有效,直接入口食品必须加盖防蝇罩或放置恒温柜内。 4、室内灭成蝇统一使用高效低毒拟除虫菊酯类赛克宁、帕杀特等品牌药物,每二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滞留喷洒,用量0.25g/㎡。也可使用品牌气雾杀虫剂,灭蝇灯,粘蝇彩带(条),蝇拍进行随时捕杀。 5、室外灭蝇使用奋斗呐、凯素灵等菊酯类品牌药物喷雾消杀,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类药物进行卫生杀虫。 三、灭蚊达标技术措施 1、疏通河道、沟塘、消除地面和各类容器积水,防止蚊幼孳生。 2、防蚊设施完备无损。 3、药物灭蚊同于灭蝇措施。 四、灭蟑达标技术措施 1、有蟑迹蟑情的单位和家庭,墙缝、门窗框缝及各类管道空隙等处进行堵洞抹平。橱柜、货架、抽斗等孔眼缝隙全部堵塞抹平,配电箱加盖封闭。 2、灭蟑统一使用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氟虫胺灭蟑胶饵、饵料。每处理15㎡面积的房间,每六个月投放10g胶饵一支,饵料5g,方便贴胶饵4粒,投放期限以无蟑迹蟑情存在为止。不得使用高毒、易产生抗药性的灭蟑药物。 - 2 -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控制水平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城镇鼠类控制效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198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室外环境室外的空地和绿地,如建筑工地,垃圾收集站,公园,动物园,绿地,河流湖泊沿岸,堤坝渠壁,道路两侧的空地或草地,铁道两侧,学校,单位院内,住宅区内空地等。 3.2 防鼠设施预防外环境或下水道的鼠类进入人群居住或活动的环境而建成的建筑物或防护装置。 3.3 路径指数 累计检查每1000m 路径所发现和鼠迹的处数。 3.4 控制水平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城镇鼠类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某一水平范围内。 3.5 单位检查的具体场所,如农贸市场,饭店,宾馆,饮食店,机关食堂,副食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屠宰场,粮库,饲料厂,医院,机场,港口,汽车站,火车站等。 4检查方法 4.1防鼠设施. 现场检查防鼠设施,不同类型的防鼠设施和判定标准见附录A 4.2室内,室外环境 鼠密度监测方法采用鼠迹法(见GB/T-23798 ) 5鼠密度控制水平 5.1城镇 5.1.1防鼠设施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 B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C 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 5.1.2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1% B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3% C 级:鼠迹阳性率率小于或等于5% 5.1.3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1 B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C 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5 5.2单位 单位鼠密度控制水平参照附录B 进行评论 6抽样原则 6.1在城镇范围内,选择不同方位的区域,随机抽样 6.2抽查数量附录C ,上下幅度不超过5% 7评价 本标准将鼠密度控制水平定为ABC 三级,其中,C 级为鼠密度控制的容许水平,只有采用同一方法所有指标同时符合某一级别水平的要求时,方可市委达到了相应的级别水平。 附录A A.1 合格防鼠设施的判定 A.1.1 箅子和地漏

病媒生物监测及方法国家标准(1)

病媒生物培训教材 病媒生物从字面上说,应包括能够传播疾病的一切生物,但目前通常是指传播人类疾病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根据我国的传统和习惯,爱国卫生系统关注的病媒生物,目前主要为居民区中常见的鼠类、蚊、蝇、蟑螂、蜱、螨、蚤、虱、白蛉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生物。 ? 一、病媒生物及其危害 ? 1、传播疾病由其作为媒介传播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占我国法定传染病的1/3左右,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西尼罗热等。这些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5%-10%,但死亡数占30%-50%,危害相当严重。 ? 2、骚扰病媒生物的骚扰除直接叮咬可造成轻度外伤外,多数情况下可对人体精神和情绪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有时会损害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形象,后果相当严重。? ? 3、损物由鼠类损坏建筑、家具,咬坏电器引发火灾,横越开关造成短路,甚至撕咬文件、文物和票据,后果难以准确估量。 蝇类和蜚蠊也取食人的食物,虽然食量远少于鼠类,微不足道,但污染面大,遗留不愉快的气味,使人类不能食用。

? 二、监测内容 鼠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蝇类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蟑螂密度监测: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 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 ? 三、监测方法 鼠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进行; 蝇类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 蟑螂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 蚊虫密度:《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 (一)鼠类密度监测—鼠迹法 ? 【器具】手电筒,镊子。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制度

明德幼儿园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控制和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障我园幼儿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广东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园实际状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危害人类健康的鼠、蚊、蝇、蟑螂、蚤类等生物。 凡在我园区域范围内任何人均应遵守本办法,履行防范和消灭病媒生物的义务。 第三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坚持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改造环境、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地为主、药械控制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采用专业队伍防制相结合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园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本园的实际,制定病媒生物预防控制规划,使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

各级工作人员及其组成部门分工合作,实行目标管理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实行“谁主管、谁监督”的治理方案。 第五条容易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应当有完善的防范杀灭措施,并严格控制病媒生物的繁殖。 第六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负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病媒生物密度的监测,消杀药物效果与抗性监测,并定期报告病媒生物密度的监测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 第七条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环境卫生的管理规定及要求,共同做好以下防制工作: (一)防鼠灭鼠。有防鼠灭鼠措施,做到门窗严密,合缝、墙壁无孔洞、顶棚无洞隙,下水道一律采用暗沟,同时建防鼠门,安防鼠网,放毒饵盒,堵塞鼠洞。提倡采用粘鼠板,毒饵等物理、生物方法灭鼠,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急性剧毒鼠药等药物。 (二)防蟑灭蟑。应封堵蟑螂藏身的孔洞缝隙,定期查找清除卵鞘,密闭储放食物。提倡采用粘捕、杀虫剂等方法杀灭蟑螂的成虫和幼虫。 (三)防蝇灭蝇。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箱(桶)清洁,并按需喷药杀灭蝇蛆。必须配置防蝇灭蝇设施,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关于印发《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爱卫会、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卫生部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 (二)蝇; (三)蟑螂; (四)鼠;

(五)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县级以上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爱卫会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 第四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病媒生物控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奖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六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参照全国四害密度监测办法(草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四害密度监测网疾病控制中心为监测中心 (二)监测中心的具体工作长庆石化服务处实施 (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填写在统一报表上(见附表), 二、鼠密度监测 (一)监测点数量及分布:监测点不得少于11个,一、二、三区各3个,特殊环境5个; (二)监测次数:全年6次,即每两月一次,即2、4、6、8、10、12月监测。 (三)监测时间:监测工作应在当月15日前完成,超过15日按缺测处理。 (四)监测方法:统一使用中号铁夹板,居民区每个监测点布夹100个,特殊行业每个监测点布夹20个。一律放在室内,只调查居民区平房和楼房的第一层,每一自然间放一夹,面积超过25平方米放二夹,晚放晨收。放夹时要求房屋连片,各类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同时放夹,避免随意选择。同一地点半年内不再重复作业,诱饵统一使用生花生米。 (五)结果判断:清晨查夹时,若夹已击发,但无任何鼠迹,视为无效夹,不计入布夹总数;若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等不危及鼠

类生命的部分,定为未捕到鼠,夹上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鼠夹均计入布夹总数。若鼠夹捕到鼠后将鼠取下重新布入,再次捕到的鼠不计入捕到的鼠数之内,但一次捕鼠2只或3只,则应计入捕鼠总数。 三、蚊虫密度监测 (一)小区按地理位置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选择有代表性的卧室4间(平房或楼房的一、二楼),定人、定时、定工具监测成蚊密度。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单位。 (二)监测次数:全年5次,即3、5、7、9、11月监测。 (三)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时间统一定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用三节电池的电筒照明,采用电动吸蚊器,每房捕捉15分钟。并记录当时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 四、苍蝇密度监测 (一)小区各设监测点一个,首次报表应记录描述周围小环境及附近1000米内的固定孳生地和特殊情况,以后如有变动须及时记载。 (二)监测次数同蚊虫密度监测。 (三)食堂内用2条粘蝇带,店外用1个诱蝇笼,空旷地带用2个诱蝇笼。诱蝇笼高40厘米、直径25厘米;圆锥形蕊高35厘米、顶口直径2厘米。诱饵用糖醋混合物(糖50克、醋50毫升)或腐鱼250克。粘蝇纸25×25厘米。 (四)监测应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监测时间从每日上午8时至次日上午8时。 (五)记录监测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如监测地区采取了杀灭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制度

全国爱卫办、卫生部 印发《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有效防控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9年10月29日,全国爱卫会、卫生部联合印发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该《规定》共二十条,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省爱卫办)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媒生物是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下列生物: (一)蚊;(二)蝇;(三)蟑螂;(四)鼠;(五)省级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规定的其它病媒生物。 第三条县级以上爱卫会要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纳入爱卫会工作规划,负责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 工作。

第四条全国爱卫会办公室负责全国病媒生物控制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宣传教育; (二)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三)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检查; (四)表彰奖励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 第六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要根据本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病媒生物密度、传染病流行等情况确定病媒生物重点预防控制地区、场所,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控制目标和要求。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爱卫会可以根据当地病媒生物活动高峰规律,组织集中、统一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活动。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酉阳”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 辖区内宾馆饭店、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 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1个、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 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0m。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一夜后粘捕到的鼠数。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4、统计与计算 鼠密度(粘捕率)= [阳性粘鼠板总数(张)/布放粘鼠板总数(张)]×100%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