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5(有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5(有答案)
2018届高考历史考点跟踪复习训练15(有答案)

[训练目标]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局部改革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体制)→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经济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015·衡阳五校高三11月联考)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与该观点相吻合的是()

A.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催生了自由主义的兴起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工业革命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2016·乐山月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C.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D.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3.(2015·乐山期末)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B.美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斯大林模式D.中国的改革开放

4.(2015·烟台质检)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2015·南昌调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吸收资本家的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

6.(2015·云南一模)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

7.(2015·北京顺义一模)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③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④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8.(2015·古巴彦淖尔一模)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9.(2015·湖州期末)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0.(2015·苏锡常镇一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1932年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支持苏联的经济建设

D.资本主义危机给苏联提供了发展机会

11.(2016·张家界月考)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2.(2015·温州二模)建国初期,中共中央以苏联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论十大关系》发表②苏共二十大召开③中共八大召开④斯大林逝世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四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是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的两次重大举措。

(4)根据材料四,里根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这一“改变”之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什么经济?

(5)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4.(2015·扬州期末)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

(人教版)

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转引自洪向华《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不同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经济体制分别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以后,中国在这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

答案精析

1.B[“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寓意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选项中只有自由主义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其他几项中资本主义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色彩均不明显,故A、C、D项错误。]

2.A[据材料“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故A项正确。]

3.C[苏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与材料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苏联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的改革开放体现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B[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带来的问题,利用市场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

5.D[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可知没有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故A项错误;B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工业措施,故B项错误;C项是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措施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新经济政策的工业措施可知其直接目的是利用私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D项正确。]

6.B[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斥在生活中使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无资本主义成分,且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了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党中央的政策方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资本主义成分,且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是赫鲁晓夫为改变苏联严峻的农业形势而提出的,故D项错误。]

7.A[经过分析、比较可知:“面临着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和“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是两者的相似之处,故①③正确;“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是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②错误;“都彻底摆脱了本国的经济危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8.B[“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说明斯大林否定新经济政策,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故B项正确。]

9.A[题干中“美国总统胡佛……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体现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但“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说明其干预程度不够,故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故B项错误;虽然题干中反映胡佛采取了一定的国家干预措施,但其并没有完全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

10.D[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即“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到1937年,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B项错误;当时是二战前,美国不可能主观上“支持”苏联,故C项错误;“发展机会”是指客观效果,故D项正确。]

11.D[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也有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措施,故A项错误;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也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都是在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D项正确。]

12.D[①《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特别强调要处理好人民的内部关系;②苏共二十大召开于1956年2月14日至25日,会上赫鲁晓夫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③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④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按时间排序,D项符合题意。]

13.(1)办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2)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以重税惩罚超额产品。

变化:由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

(3)举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原因:1970年初,美国出现“滞胀”现象。

经济: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5)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经济发展要善于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14.(1)体制:美国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2)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的出现。

(3)影响:①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②经济体制: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措施:①工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如写出具体内容亦可)。②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启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同社会制度间可以相互借鉴。

解析(1)根据材料一,对于美国和苏联经济体制的介绍,可以归纳出美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用省略号将材料分成四部分,分别概括其意思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3)第一小问影响,工业方面,根据材料三“1953年底……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影响,在经济体制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方面,进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根据材料二可知计划与市场应该相结合,根据材料三可知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2017届高考历史的备考计划 我这是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通过我对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的分析,认识到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高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 重。因此,根据我校本届高三文科毕业班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备考计划: 一、三轮复习,一步到位. 历史学科通常的高考复习分为三步,单元复习、专题热点复习、题型训练,但针对特长生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们必须一步到位,为达到此目的,我准备从以下三方面落实: 1、提高课堂效率(具体做法) (1)、突出概念、标题; (2)、精选精讲重点问题; (3)、适当扩展专题热点; (4)、注重规律总结。 2、提高练习效率(具体做法) 从百所名校大联考卷、优化设计中精选试题分别用于课堂训练、 课后训练、考试等用途。 3、加强考试小结(具体做法) 每次有针对的单科考试、月考后除进行正常的课堂讲评外,由老师组内轮流做书面小结,小结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本试卷内涉及的专题 热点知识;二是通过考试暴露出的学生答题解题时出现的考试技巧等问题。

二、历史备考复习进程: 1、20**年9月底结束《中国古代史》新课 2、《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复习(10月初—11月中旬) 10月初—10月中旬《中国古代史》第1,2章 10月15日—10月15日《中古史》第3,4章 10月16日—10月26日《中古史》第5章 10月27日—11月6日《中古史》第6章 总结、考试 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轮复习(11月10日—12月22日) 11月10日—11月20日《中近史.上》上第1章 11月21日—11月29日《中近史.上》第2章 11月30日—12月9日《中近史.上》第3,4章 12月10日—12月20日《中近史.上》第5,6章 总结、考试 4、《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轮复习(12月23日—20**年2月初) 12月23日—1月2日《中近史.下册》第1,2章 1月3日—1月13日《中近史.下册》第3,4,5章 1月14日—1月24日《中近史.下册》第6,7,8章 1月25日—2月4日《中近史.下册》第9,10,11章 总结、考试 5、《世近史.上》第一轮复习(2月20日—3月20日) 2月20日—3月1日第一章第2章 3月2日—3月10日第3章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指导 65届高三历史课程组 寄语:试题千万套,方法千万种,基础是根本,心理是关键,技巧是捷径,发挥是能力。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祝同学们2018年高考取得佳绩! (一)心理是关键,准备要充分 一、考试过程中心态的调整 ①树立自信心,给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②克服临考前夕“这里还模糊、那里未掌握”的心理障碍,事实上临近高考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 ③要走出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阴影,模拟考试受挫不等于高考失败! ④即使出现“知识空白”现象,保持镇静,善于联想,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二、用好发卷后的5分钟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不允许答题,,而按要求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座位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对全卷有整体把握,早定作战方案,对全卷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大致评估。所有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答题策略。 三、答题顺序安排选择题按试题顺序做完。非选择题,可按试题顺序从易到难跳着做。 四、时间分配 合理分配时间,把握答题节奏,稳扎稳打。选择题,每题50秒钟,不超过1分钟,不会的选择题也要根据理解和第一感觉选择一个选项。非选择题,每题用15-20分钟,根据分值确定答案数量,一般每条要点2—3分。 (二)技巧是捷径,方法有多种 一、选择题——选择题的灵魂是审题 1.最佳选择题: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 2.因果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3.否定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题方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4.排序选择题:把历史事实或现象按一定顺序排列,如时间先后等。 【解题方法】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

考点跟踪训练1语音

考点跟踪训练1语音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肥硕.(shuò)剽.悍(biāo)心无旁骛.(wù) B.黄晕.(yùn)伛.偻(yǔ)销声匿.迹(nì) C.怂.恿(sǒng)苋.菜(xiàn)踉踉跄.跄(cāng) D.砭.骨(biān)荫.庇(yīn)尽态极妍.(yán) [答案] B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菜畦.(wā)酝酿.(niàng) 亢.奋(kàng)忍俊不禁.(jīn) B.迸.溅(bèng)澄.清(chéng) 畸.形(jī)惟妙惟肖.(xiāo) C.琐屑.(xiè)地壳.(ké) 萌.发(méng)中流砥.柱(dǐ) D.嫌恶.(wù)阔绰.(chuò) 招徕.(lái)销声匿.迹(nì) [答案] D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佃.(diàn)户忍俊不禁.(jīng) 埋.(mái)怨面面相觑.(qù) B.栖.(qī)息矫.(jiǎo)揉造作 酷肖.(xiào)断壁残垣.(yuán) C.伫.(zhù)立忧心忡忡.(zhōng) 差.(chāi)使吹毛求疵.(cī ) D.留滞.(zhì)味同嚼.(jué)蜡 晌.(xiǎng)午花团锦簇.(cù) [答案] B 4.下列各句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荒谬.(miù)汲.取(xī) 桑梓.(zǐ)开门揖.盗(yī) B.谰.言(lán)羁绊.(pàn) 驯.服(xùn)栉.风沐雨(zhì) C.聒.噪(guō)对称.(chēn) 创.可贴(chuāng)螳臂当.车(dǎng) D.执拗.(niù)平仄.(zè) 剽.悍(piāo)噤.若寒蝉(jìn) [答案] D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恫吓.(hè)沆瀣.(xiè) 拗.不过(niù)余勇可贾.(jiǎ) B.句读.(dòu)剽.悍(biāo) 入场券.(quàn)荷.枪实弹(hè)

2018高考数学复习计划(含时间表)

2018高考数学复习计划(含时间表) XX年高考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暑假过后,文科及艺体班和理科班开始高考第一轮复习复习,体育理科班尚有部分选修没有结束。由于今年我省规范办学,教学时间略显紧张,特别是学理科的学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积极组织教学,决胜高考特制定如下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校领导、年级组精神为指导,集思广益踏踏实实搞好集体备课;2、以新的高考方案为指导,稳扎稳打钻研《考试说明》备好每一节课;3、以重读课本例题、重做课本练习,做实基础为指导,步步为营上好每一节课,不留死角、盲点,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 三、文、理科班复习方案 带领学生重读教材,重做练习。重点例题重点研究,多做变式探讨;重点习题反复做,变式做。每周集中时间做一份12题左右的综合题试卷。 2、精心编写学案。在上课前认真做好每一题,做到上课时决不照本宣科;对基础知识梳理部分,要做到查漏补缺形成知识系统;对例题习题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又要注重通法的总结;适

当补充最新考试信息题,以便紧跟形势;认真组织单元练习,要限定时间认真监考,仔细批阅按标准量分,力争准确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密切关注最新高考信息,随时调整复习方案。 四、体育理班复习方案 尽快结束选修课的教学,争取在8月中旬开始进入第一轮复习。 2、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不补充难度大的例题习题,以完成书本内容为主。 3、每周做一次10题的小测试,以促进学生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 五、复习计划 具体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八月初到二月底),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科重温高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但这绝不只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旧知识产生全新认识的重要过程。因为在第一次学习时,老师是以知识点为主线索,依次传授讲解的,由于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大家学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时,老师的主线索是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以章节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C】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 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 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 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主,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考点跟踪训练24常用文言词语

考点跟踪训练24常用文言词语 [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2011贵州安顺) 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题。(16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 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 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 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 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 薄暮冥冥 (2) ______________ 去国怀乡 (3) ______________ 春和景明 (4) ______________ 长烟一空 [答案](1)迫近 (2)离开 (3)日光 ⑷全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1北京)文言文阅读。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3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 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 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 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本心。 【注释】 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 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 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⑥有教材为 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________________ 蹴尔而与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4分) ⑤有教材为逗号。 1. 2. 3. )。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

2017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政治历史地理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考点跟踪训练25文言句读和翻译 一、(2011·广东)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 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________ (2)皆足取.祸也________ [答案](1)有的(2)招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说话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说话而发言,同应当说话而不说话,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这篇文章作为言默之戒。 二、(2011·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文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 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定荆州,都武昌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从:跟从,跟随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I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隧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2017文综大纲

政治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 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1) 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 价格(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 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1) 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1) 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1)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 劳动者劳动与就 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1) 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 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1) 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 国家收入的分配(1) 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 财政的作用财政与 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1) 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

201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2018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句子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1)我真希望 ..疫情快点结束,这样我就可以到处旅游了。(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以前刚刚发生的事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心表达)感悟句子的风采。 (1)我们要关心爱惜小同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_____________,:“真是急死我了!”(填上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4)您在夏天穿上新棉袄。别人会笑话您的。(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裁缝把顾客的棉袄改成夹袄了。(改成“被”字句)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4分)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 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3.(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4.(4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5.(4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6.(4分)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7.(4分)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科考试说明 备注:红色标注为与2017年历史考试说明有变化的考点或表述 一、命题指导思想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体现以稳为主,稳中出新的原则。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叙事(原表述: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叙事和历史结论(原表述: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懂得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关系(原表述: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原表述:历史事物)。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原表述: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原表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原表述: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原表述: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提出独立见解(原表述: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其中,历史(I)、历史(II)和历史(III)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五:图表类选择题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图表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模板 题型特征: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高考真题: 1.(2019全国I卷,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

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2.(2019全国II卷,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 钢1.45亿1.15亿 煤3.9亿3.35亿 肉2500万1230万 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3.(2019浙江选考卷,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考点跟踪练习4初一下册units1-3

考点跟踪练习4初一下册units1-3 基础巩固 Ⅰ.单项选择 ()1.—Whatdoyouthinkofthework? —It’s________interestingwork. A.a B.an C.the D./ 答案:D 解析:考查不可数名词。work为不可数名词,且在此处不作特指。应选D。 ()2.IamCindyBrown.Youcancall________Cindy.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5250304.html, B.him C.her D.me 答案:D 解析:考查代词。句意:我是CindyBrown,你能够叫我Cindy。 ()3.YesterdayeveningIwasplayingthepiano________thedoorbellrang. A.when B.before C.while D.after 答案:A 解析:考查连词。句意:昨晚当我正在弹钢琴时,门铃响了。while通常用于两个同时正在发生的连续性动作。when通常用于在连续性动作正在发生时,插入的一非连续性动作。应选A。 ()4.Mollyisalways________toothers,andpeopleliketo________withher. A.friend;say B.friend;talk C.friendly;say D.friendly;talk 答案:D 解析:考查固定短语。befriendlyto对……友好的,talkwithsb.与某人谈话。 ()5.—________isyouraddress? —No.205atCenterStreet. A.Which B.What C.Where D.When 答案:B 解析:考查疑问词。问住址可用:Wheredoyoulive?或What’syouraddress? ()6.Marygotgoodgradesinschool.________excitedsheis!(2017河北) A.What B.Whata C.How D.Howa 答案:C 解析:考查感叹句。How+形容词+主谓! ()7.—HowlongmayI________yourbike? —Foraweek.Butyoumustn’t________ittoothers.(2017金华) A.borrow;lend B.keep;lend C.lend;borrow D.keep;borrow 答案:B 解析:考查词语辨析。borrow意为“借入”;lend意为“借出”,lendsth.tosb.意为“把某物借给某人”;“借多长时间”用keep,为连续性动词。howlong和连续性动 词连用,故第一空为keep;由答语句意“然而你不能把它借给别人”可知,第二空为lend。 ()8.AsChinagrowsstrongerandstronger,Chinese________inmoreandmoreschools outofourcountry. A.teaches B.istaugh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