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民事诉讼法》第一次离线作业

江南大学《民事诉讼法》第一次离线作业
江南大学《民事诉讼法》第一次离线作业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民事诉讼法》第1章至第4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

1、民事诉讼是当事人为解决民事争议而采取的一种自力救济。(×)

2、诉讼标的就是指诉讼标的物。( ×)

3、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并不意味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全相同。(×)

4、诉讼上的法律事实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5、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只能通过口头形式进行。( ×)

6、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使当事人可以行使权利,也可放弃权利。(√)

7、民事诉讼中所有的案件都应当适用合议制。( ×)

8、审判人员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9、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要公开宣判。(√)

10、起诉时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其管辖是恒定的。(√)

二.单选题

1、下列案件,应当公开审理的是:(C )

A.甲因泄漏他人隐私而被起诉

B.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乙辞职后,非法使用其所知道的商业秘密

C.17 岁的少年丙因侵权而被告上法庭

D.丁要求与其妻离婚,并申请不公开审理

2、合议庭在评议案件,如有意见分歧时,应当( B )

A.由审判长决定

B. 少数服从多数

C.报审判委员会决定

D.报法院院长决定

3、支持起诉原则中,支持者是指( D )

A.亲属

B.朋友

C.单位领导

D.企事业单位和机关、社会团体

4、人民陪审员应邀到人民法院执行审判职务时,期权利( B )

A.和书记员同等

B.和审判长同等

C.和审判员同等

D.其判断仅供参考

5、诉的构成要素包括诉讼当事人、诉讼标的和(C )

A.争议事项

B.诉讼费用

C. 诉讼请求

D.诉讼理由

6、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关于回避的决定不服,可以(C )

A.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B.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C.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D.先申请复议,不服复议决定再申诉解决

7、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B )第一审民事案件。

A.重大涉外的

B.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

C.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

8、按照同一级人民法院的辖区划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是(B )

A.裁定管辖

B.级别管辖

C.专属管辖

D.地域管辖

9、由于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应由(B )

A.被告所在地法院

B.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C.原告所在地法院

D.当事人协议确定的法院

10、张某和薛某均为甲市人,双方在乙市登记结婚,后薛某在丙市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薛某服刑一年后张某将户口迁到丁市,欲起诉与尚在服刑的薛某离婚,对此案哪一个法院有管辖权?( D )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三.多选题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有(ABCE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当事人

D.证人

E.诉讼代理人

2、下列诉讼中,属于给付之诉的有(ABDE )

A.要求支付货款之诉

B. 要求停止侵权行为之诉

C.要求拆除违章建筑之诉

D.要求解除收养关系之诉

E.要求解除婚姻关系之诉

3、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是(ABDE )

A.公正

B.及时

C.自愿

D.平等

E.合法

4、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ABCDE )管辖

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C.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合同缔结地人民法院

E.任意选择

5、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ABC )有管辖权

A.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B. 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

C.侵权结果地人民法院

D.侵权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E.前面四个选项的法院

四.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2、诉: 是基于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一方当事人以另一方当事人为向对方,向特定的

人民法院提出的进行审判的请求。

3、对等原则: 是指一国司法机关对他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司法机关可以对限制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同样加以限制的原则。

4、管辖权异: 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五.简答题

1、简述诉的种类和要素。

答:诉的种类:.(1)给付之诉;(2)确认之诉;(3)形成之诉;(4)各种诉讼类型之间的关系。诉的要素即构成一个诉必须具备的因素。

2、民事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民事检察的范围,从现行法律的规定看仅是“生效的判决和部分裁定”;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考察包括任何公权力机关对民事法律的适用范围;从法理上评析: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必须规范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行使代表公共利益的国家公权力机关不正确实施国家民事法律,构成了民事检察监督的事实原因。民事检察权力运用是否正确依存于民事审判权力。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在对象上,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机关(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内容上,应当围绕民事法律在公权力机关的实施;在阶段上,包括诉前、诉中和诉后的任何阶段。

3、简述法院主管与仲裁机构主管的关系。

答:(1).或裁或审原则。民事诉讼与仲裁是两种并列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决方式,对于一项民事争议,当事人一旦以协议的形式选择仲裁,则只能提起仲裁,而不能就该争议提起民事诉讼;

(2).如果仲裁争议无效,当事人可以将争议提交人民法院处理;

(3).当事人起诉时,任命法院在审查立案阶段发现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而告知当事人提请仲裁;但是,如果当事人起诉时没有申明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对方当事人也应诉答辩时,即使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发现了仲裁协议,也应当继续审理。原告如果主张由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仍然应当继续审理。注意,只有被告在首次开庭前向由法院主管的异议权,原告没有。

(4).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

六.论述题

试述我国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

答: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对某一具体案件的审理或诉讼活动的制度。它是现代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保障司法公正与程序正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无论是立法界还是司法界,对该制度的重要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该制度的相关理论亦缺少深入的研究,由此导致我国的现行回避制度存在诸多不足。

对于回避制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是导致现行制度存在诸多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对其重要性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1、确保司法公正。此乃设立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任何案件都是由具体的法官审理的,

而法官又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其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案件作出裁判;另一方面,其又是社会中的一员,参与诸多社会交往,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者的存在使得法官可能与其审理的案件或当事人或当事人的亲属具有这样、那样的利害关系,从而使法官在裁判过程中不能居于中立地位,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任何人不能成为审判自己案件的法官”这一古老的法彦是对回避制度之重要意义最质朴的诠释。

2、确保裁判的公信力。如果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法官没有回避,即便是严格依法办案,因丧失了中立的形象,其做出的裁判仍会不可避免得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质疑,这便大大影响了裁判结果在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对司法的权威性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

七.案例分析

1、[案情]原告甲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乙及丙公司。起诉状中称,被告乙原是其营销部经理,被丙公司高薪挖去,在丙公司负责市场推销工作。乙利用其在甲公司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将甲公司的销售与进货渠道几乎全部提供给了丙公司,甲公司因而损失严重,请求乙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申请不公开审理,以避免商业秘密泄露于第三人

[问题]人民法院能否同意原告不公开审理的要求?为什么?

答:公开审判是审判民事案件的基本制度,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一般应公开审判,应当选期公布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以便群众旁听,记者采访和报道。但是涉及国家秘密或隐私的案件,不能公开审理。此外法律还规定,离婚案件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本案中甲公司的销售及进货渠道,对甲公司的经营有重大关系,一旦公开,很可能使其损失进一步扩大。因此甲公司认为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申请不公开审理是合情合理的,也是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同意原告不公开审理的要求。

2、[案情]a省的个体户姜某由b省的甲县运5吨化工原料到丙县,途经b省的甲、乙、丙三县交界时,化学原料外溢,污染了甲县村民王某、乙县李某和丙县张某的稻田,造成禾苗枯死。受害村民要求赔偿,但由于赔偿数额争议较大,未能达成协议。为此,甲县的王某首先向甲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甲县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该案应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于是将案件移送到姜某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与此同时,村民李某、张某也分别向自己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乙县和丙县人民法院都认为对该案有管辖权,与a省姜某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就管辖问题发生争议,协商不成,a省姜某住所地的基层法院即向a省某中级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

[问题]1.哪个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2.甲县人民法院的移送是否正确? 3.a省基层人民法院报请指定管辖是否正确?

答:(1)甲县、乙县、丙县的人民法院和A省基层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因为本案是由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甲县人民法院的移送不正确。因为甲县人民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它不能以没有管辖权为由将案件移送其他法院。(3)A省基层人民法院报请A省某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做法不正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管辖权发生争议时,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他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本案中,A省某中级人民法院并不是A省基层人民法院、B省甲、乙、丙县人民法院的共同上级法院,他们的共同上级法院应当是最高人民法院。

新民事诉讼法

新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次修正根据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

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法理学离线作业 (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法理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编法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2.法学体系 3.法理学 4.法 二、简答题 1.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2.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编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法系 2.法律移植 3.大陆法系

4. 英美法系 第三编法的本体 一、名词解释 1. 权利规则 2. 法律概念 3. 法律原则 4. 成文法 5. 社会法 6.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7. 法律部门 8. 公法 9. 法律体系 10.法律渊源 11.法的溯及力 12.权利能力 13.权利 14.法律关系 15.法律事实 16.违法行为 17.法律行为 18.积极行为

19.要式行为 20.过错责任 21.法律责任 22.法律程序 23.正当程序 二、简答题 1. 简述法的特征。 2 .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3. 法律原则有哪些特征? 4.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5.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6. 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7. 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8. 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9. 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 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11. 简述法律责任对于法律实施的意义。 12.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法律责任的免除有哪些条件与情况? 13. 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14. 试述法律责任于法律制裁的关系。 15. 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6. 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北邮模式识别课堂作业答案(参考)

第一次课堂作业 1.人在识别事物时是否可以避免错识 2.如果错识不可避免,那么你是否怀疑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嗅 到的到底是真是的,还是虚假的 3.如果不是,那么你依靠的是什么呢用学术语言该如何表示。 4.我们是以统计学为基础分析模式识别问题,采用的是错误概率 评价分类器性能。如果不采用统计学,你是否能想到还有什么合理地分类 器性能评价指标来替代错误率 1.知觉的特性为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错觉是错误的知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认知是一个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人的认知并不神秘,也符合一定的规律,也会产生错误 2.不是 3.辨别事物的最基本方法是计算 . 从不同事物所具有的不同属性为出发点认识事物. 一种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度量,属于定量的表示方法(向量表示法 )。另一种则是对事务所包含的成分进行分析,称为定性的描述(结构性描述方法)。 4.风险 第二次课堂作业 作为学生,你需要判断今天的课是否点名。结合该问题(或者其它你熟悉的识别问题,如”天气预报”),说明: 先验概率、后验概率和类条件概率 按照最小错误率如何决策 按照最小风险如何决策 ωi为老师点名的事件,x为判断老师点名的概率 1.先验概率: 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该老师点名的概率,即为先验概率 P(ωi ) 后验概率: 在收到某个消息之后,接收端所了解到的该消息发送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 在上过课之后,了解到的老师点名的概率为后验概率P(ωi|x) 类条件概率:在老师点名这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学生判断老师点名的概率p(x| ωi ) 2. 如果P(ω1|X)>P(ω2|X),则X归为ω1类别 如果P(ω1|X)≤P(ω2|X),则X归为ω2类别 3.1)计算出后验概率 已知P(ωi)和P(X|ωi),i=1,…,c,获得观测到的特征向量X 根据贝叶斯公式计算 j=1,…,x

管理学概论第一次离线作业

《管理学概论》第一次离线作业 1. 管理的特点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列、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依据的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2.组织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如何管理组织文化? 答: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对计划工作的影响: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计划可以包含的风险程度,决策的重点是长期还是短期的。 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可授权给下级管理者的程度,设计工作时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的大小。 对领导工作的影响:运用什么激励技术,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是否要消除一切不一致。 对控制工作的影响:采用何种控制方式,业绩评估时注意什么标准,超过预算时应有怎样的反应。 4)组织文化可能在某特定时间或是某些特定状态是适合的。但随时间与显示条件的改变(国家的竞争,政府管制的改变,快速的经济变迁,创新的科技),这时组织文化是需要适时的做些调整。以下因素回对管理组织文化产生影响:a引人注目的危机,b领导者的转换,c 组织处于何种阶段,d组织的年龄,e组织的规模,f现有文化的强度,g次级文化的多寡. 不过改变组织文化是很困难的。 这就需要管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文化分析: (1)现有文化的审视:组织的价值如何形成?这些价值的顺序?组织的界限? (2)寻找有价值,被期待的文化,对寻找于所期待的文化进行比较。 (3)别出不在调整范围内而且需要改变的文化价值于维度针对需要调整的因子找出特定的缺点,考虑用特别的方法直接来纠正。 二是对组织提出具体建议: (1)使潜在的危机更能调整员工成员感知 (2)管理阶层应提出新的组织,愿景 (3)创造新的故事,仪式,象征,以取代现有的文化 (4)改变遴选员工,社会化的过程,评估及奖赏系统。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注:正确答案为数字1上面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 1( ) 法律条文 法律文件 法律现象 1 法律责任 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2( ) 宪法 行政法规 国际条约 宪法和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 3( ) 根本法 基本法律 1 特别法 任意法 法的内容最终由()决定的。 4( ) 统治阶级的愿望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全民族文化水平 历史宗教传统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 道德规范 宗教规范 法律规范 1 原始规范 法的渊源又称为()。

6( ) 法的形式 1 法的起源 法的历史类型 法律文化 目前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 7( ) 制定法 1 习惯法 判例法 国际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8( ) 政策 宪法 1 刑法 基本法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9( ) 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权力机关 1 地方法院 地方检察院 一般认为,()属于公法。 10( ) 行政法 1 婚姻法 继承法 商法 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统称为()。 11( ) 法律责任 法律意识 1 法律文化 法律价值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范围()。 12() 英国

德国 1 印度 迄今所发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A B C D 13( ) 《秦律》 《摩奴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1 《十二表法》 近代意义上的法制产生于()时代。 14( ) 奴隶制 封建制 资本主义 1 社会主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金能否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批复》属于()。 15( ) 立法解释 行政解释 审判解释 1 检察解释 以下各种关系中,不是法律关系的是()。 16( ) 谈恋爱 1 商店购物 出门打的 理发店理发 以下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17( ) 开除党籍 留校察看 交警罚款 1 修改遗嘱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18( ) 刑法 民法

西南大学含弘在线课堂PowerPoint多媒体课程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 传播信息的电缆、电磁波等称为: (5.0分 ) A :媒介 选择: B B :媒材 C :媒体 D :以上三个均不对 2. 在演示文稿制作时,如果在每一页幻灯片上添加版权信息,则可以在下列哪一种视图模式中进行操作设置: (5.0分 ) A :讲义母版 选择: B B :幻灯片母版 C :备注母版 D : 备注页视图 3. 在演示文稿中,如果仅需要查看幻灯片内的文字信息,而不需要观看其缩略图内容,则可以选择下列哪一个选项卡: (5.0分 ) A :大纲选项卡 选择: A B :幻灯片选项卡

C :属性选项卡 D :以上三个均不对 4. 在计算机中用构成一幅图的位置、维数、大小和形状的指令来进行描述的是: (5.0分 ) A :图形 选择: B B :图像 C :图形与图像 D :以上三个均不对 5. 适用于表现比较细节、层次以及丰富色彩的是 : (5.0分 ) A :图形 选择: C B :图像 C :图形与图像 D :以上三个均不对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 多媒体技术所涉及到以下哪些形式: (5.0分 ) 选择:A,B,C

A :媒介 B :媒材 C :媒体 D :以上三个均不对 2. 评价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指标有 : (5.0分 ) A :科学性 选择: A,B,C,D B :技术性 C :艺术性 D :教育性 三、 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 多媒体课件在开发时其艺术性必须服务于教育性。 (5.0分) √ × 选择:√ 2. 多媒体课件在开发时要求必须使用多种媒体元素。 (5.0分) √ × 选择:× 3. 多媒体课件脚本要严格按照模板制作,不能有个性化调整。 (5.0分) √ × 选择:× 四、

管理经济学第一次离线作业(正确答案)#精选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一阶段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经济学是以( C )的观点研究企业。 A 人本管理 B 全面管理 C 经济学 D 行为学 答案:较易 2. 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B )是最为迅速和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 A 厂商价值理论 B 现代企业理论 C 市场机制理论 D 成本利润理论 答案:较易 3. 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产生于( A )。 A 资源的稀缺性 B 经济效益的实现 C 成本效益核算 D 投入与产出关系 答案:较难 4. 传统的管理经济学是以( C )为基础扩展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A 新剑桥理论 B 新货币主义理论 C 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D 需求管理理论 答案:较易 5. 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属于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A )。 A 马尔萨斯 B 马歇尔 C 瓦尔拉斯 D 凯恩斯 答案:较易 6. 生产是把(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转化为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 A 土地 B 劳动 C 资本 D 原材料 答案: 7. 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其原因在于( C )。

A 人类利己理念的存在 B 商品经济的存在 C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 D 市场交换的存在 答案:较难 8.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 C )而言的。 A 所要生产的产品很多 B 资源储存量过少 C 人们的欲望 D 因资源过多开采而枯竭 答案:较难 9. 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也无论何时,人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 A )。 A 资源的稀缺性 B 生产方式的选择 C 经济制度的选择 D 资源使用 答案:较难 10. 用有限的生产资源生产何种产品来最大满足人们的需要是经济学中所涉及的( B )基本问题。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资源使用 D 产品选择 答案较难 11. 可使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的影响因素是( C )。 A 商品本身价格上涨 B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C 生产成本下降 D 生产者预期价格上涨 答案:P36 较难 12. 需求弹性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B )。 A 如何做出产量决定 B 价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C 如何选择生产要素 D 销售量与净收入的关系 答案:P41 较易 13. 最低价格限制所引致的主要问题是( B )。 A 供不应求 B 质量低下 C “黑市” D 供大于求 答案:P 49 较易 14.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增或同减,则这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 B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集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28次会议讨论通过)为了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意见,供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执行 一、管辖 1、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2、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二十条的规定,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案情繁简、诉讼标的金额大小、在当地的影响等情况,对本辖区内一审案件的级别管辖提出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5、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6、被告一方被注销城镇户口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确定管辖;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7、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 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一年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8、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管辖 9、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0、不服指定监护或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1、非军人对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如果军人一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离婚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的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2、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3、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4、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5、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如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16、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17、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18、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9、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采用自提方式的,以提货地为合同履行地;代办托运或按木材、煤炭送货办法送货的,以货物发运地为合同履行地 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任务100分

《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 ( C ) A.法律条文 B.法律文件 C.法律现象 D.法律责任 2.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 D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国际条约 D.宪法和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 ( B ) A.根本法 B.基本法律

D.任意法 4.法的内容最终由()决定的。 ( B ) A.统治阶级的愿望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民族文化水平 D.历史宗教传统 5.()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C ) A.道德规范 B.宗教规范 C.法律规范 D.原始规范 6.法的渊源又称为()。 ( A ) A.法的形式 B.法的起源 C.法的历史类型

7.目前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 ( A ) A.制定法 B.习惯法 C.判例法 D.国际法 8.()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B ) A.政策 B.宪法 C.刑法 D.基本法 9.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 B ) A.地方人民政府 B.地方权力机关 C.地方法院 D.地方检察院

* * 10.一般认为,()属于公法。 ( A ) A.行政法 B.婚姻法 C.继承法 D.商法 11.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统称为()。 ( B ) A.法律责任 B.法律意识 C.法律文化 D.法律价值 12.以下哪个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范围()。 ( C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13.迄今所发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第一次作业

数理经济学第一次作业题 董志勇 1. You can write your answer in either English or in Chinese or in both. 2. You have to do this paper independently; giving identical answers will be assumed cheating, which will lead to severe punishment. 3. Answer to the point; be precise and avoid unnecessary length. 1、单个垄断企业分别在两个市场上实现价格歧视,求证其曲线从下面与各曲线的水平之和相交。 2、设,为两种投入要素,共同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价格是,生产函数是,的价格是,的价格是,,是使得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求证:和不会同时小于0。 3、生产函数是,求出要素需求曲线,对根据该生产函数进行生产而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证明对该企业而言,交叉效应项的符号为负。 4、一个垄断者在两个市场上销售同一种产品,市场1的收益为,市场2的收益为,两个市场的总成本为,假设在市场1中,每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品要征税t。 (a)证明t增加将会使得市场1销售得产品量降低。 (b)有关t增加对市场2中的产品的影响,最大化假设意味着什么? (c)即使假设二阶条件总是成立,市场1中的税收的增加也可能导致总产出,请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是这样的。 (d)假设根据政府法律,市场2的产出固定在前面所述的利润最大化水平上,与不加管制的情况相比,在受到政府管制的情况下,市场1中的产出对税收增加得反应在绝对量上较小,请加以证明,并对此进行直观的经济解释。 5、垄断者在两个市场中销售其产品,收入函数分别为和。总产出的函数。在两个市场中,每销售一个单位的产品,征收同样的税收t。 (a)求解,和。如果有解的话,利润最大化隐含了哪些偏导的符号? (b)假设产出固定不变,求解,能够确定该式的符号?

【专】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离线第一次作业】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作业 一、填空题(20分,共20个空,每空1分)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_轻轨_、_有轨电车_、_市郊铁路_、磁悬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模式。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由_钢轨_、_道床_、_路基_三部分组成。。 3.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的轨距是__1435mm__。 4.辅助线可分为渡线、_停车线_、_联络线_、_折返线_、_出入线_、_安全线_等。 5.线路纵断面的构成要素包括_设计路面标高_、_原地面标高_。6.限界按其限制的对象不同可分为_车辆限界_、_建筑限界_、_设备限界_。 7.坡度标表示坡度为_千分之3_,坡长为_665_,边坡点设在_14675_。 二、选择题(10分,共5个小题,每题2分) 1.轨道交通线路之间为完成列车跨线运营而设置的线路是(C) A.正线 B.折返线 C.联络线 D.渡线 2.关于线路敷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地下线路施工难度最小 B.高架线路造价最高 C.地下线路通常修建在市内中心区域 D.高架线路对城市阻隔作用大 3.下列关于岛式站台车站说法错误的是(D) A.站台面积利用率高 B.乘客中途改变乘车方向方便 C.方便车站集中管理 D.避免上下行乘客互相干扰4.下列不属于线路平面要素的是(D)

A夹直线B圆曲线C缓和曲线D竖曲线 5.我国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于(B) A1965 B1969 C1975 D1984 三、名词解释(15分,共5个小题,每题3分) 1.线路包括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2.道岔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站、编组站站大量铺设。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3.站厅换乘站厅换乘是指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达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共用的站厅,再由这一站厅通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的换乘方式 4.换乘站换乘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各条线路的交织点,乘客通过换乘车站及其专用(或兼用)设施,实现了各条线路之间的客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它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吸引力,也影响着对乘客的服务水平 5.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设置的不载客运营的辅助性线路称为辅助线 四、简答题(25分,共5个小题,每题5分) 1.影响线路走向的因素有哪些?答:自然条件,地理,交通,文化,周边,人口。 2.轨道联接零件有哪几种?各自的作用如何?答:引铁路配件是铁路线路的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轨道包括钢轨、轨枕、连结零件、道床、防爬设备、轨撑和道岔等。作为一个整体性工程结构,轨道铺设在路基之上,起着列车运行的导向作用,直接承受机车车辆及其荷载的巨

新民事诉讼法全文(修改处清晰标注).

本法条阅读说明:带有“”颜色字体的内容为2012年8月31日新修改的部分(不包括删除部分),带有“”颜色字体的为每一章的题头,标有“”颜色的文字为条文数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编总则 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第五条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第六条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十一条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民事诉讼的权利。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发布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第十三条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第十四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十五条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理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

《法理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D )的体现 A.上帝意志 B.公民意志 C.人民意志 D.阶级意志 2.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A ) A.一般理论 B.应用学科 C.专门学科 D.技术学科 3.法的内容最终是由(C )决定的 A.历史传统 B.民族精神 C.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4.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B ) A.法律关系 B.法的要素 C.法的渊源 D.法的效力 5.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D )。 A.法律关系 B.法律权利

C.法律制裁 D.法律概念 6.法的主要内容是( A )。 A.权利义务 B.法律责任 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 7.以下各项中,属于部门法的是(C )。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行政法 D.行政复议 8.生命权,健康权应当属于(B ) A.特殊权利 B.基本权利 C.普通权利 D.第二性权利 9.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10.凡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客体 B.法律关系的内容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事实 11.以下属于私法的是(B )。 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12.民法法系通常将法律分为(B)。 A.制定法和判例法 B.公法和私法 C.普通法和衡平法 D.成文法和法官立法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之一是(D)。 .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基础不同 C.思想基础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14.法理学所称的效力,通常是指法(D)。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时间效力

管理学第一次离线作业(正确答案)

离线作业1 第一章概论 一、判断题 1.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2.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一种艺术。(×) 3.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 4.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本身无法完全量化,故而只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③) ①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②总会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③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④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 2.从发生的时间顺序看,下列四种管理职能的排列方式,哪一种更符合逻辑?(④) ①计划、控制、组织、领导②计划、领导、组织、控制 ③计划、组织、控制、领导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是伴随着(③)的出现而产生的。 ①计划经济②社会化大生产③组织④市场经济 4.管理乃是由管理者通过(②)组织成员行为从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①命令②协调③激励④求助 5.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③) ①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②企业的总会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③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④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 三、多项选择题

1.管理的基本特征有(①②③④)。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②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①③)。 ①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②有管理者③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④有各种资源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①②③④)。 ①计划②组织③控制④领导 4.管理者的技能要求是(①②④)。 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决策技能④概念技能 5.管理学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①一般性②综合性③模糊性④实践性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管理工作也是一门艺术? 答:管理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许多管理问题都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灵活运用权变管理的思想,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判断题 1.泰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需要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计划六种职能。(×) 3.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4.主张通过与管理者职能相联系的办法把有关管理的知识汇集起来,力图把用于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糅合在一起以形成管理学科的学派是管理过程学派。(√)

法律文书离线作业

法律文书离线作业 篇一:20XX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 法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法的阶级性)。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出自(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大会上首次提出的?(d、十五大) 5、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d、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 6、法的废止属于立法过程的(c、立法完善阶段)。 7、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义务性规范)。 8、西方首次提出法治思想的是(a、亚里士多德) 9、立法体制的核心是(a、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保证立法的质量)。 11、“有法可依”的含义是指(d、必须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以便依法办事)。 12、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d、党的政策)。

13、在法学著作中,一般是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来对称的,有时又把判例法称为(a、普通法c、衡平法)。 14、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5、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律为公法,凡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为私法。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c、乌尔比安)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述法律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2、概述法律解释的种类。 (1)按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标准,法律解释通常只有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的区分。 (2)按法律解释的方法标准,法律解释可分为以下种类: 1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2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3历史解释与逻辑解释;○4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比较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不同。 (1)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渊源的比较(2)法的体系的比较(3)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

语文园地二 1、精湛财富属于朴实器重喉结例外赞赏闷闷不乐狼吞虎咽面呈菜色 2、维持生计得到宽容回忆往事动作熟练神情严肃生活拮据 3、(1)行果 (2)言而有信 (3)勿施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1)深信(2)自信(3)守信(4)诚信 (1)寡言少语(2)豪言壮语(3)花言巧语(4)胡言乱语 5、(1)严肃道德难题,把车留下来还是还给库伯 (2)小明这次语文考得很差,试卷发下来后,他战战兢兢地递给了妈妈。妈妈的脸顿时由晴转阴,大声嚷道:“你上课都听了些什么呀?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会错?” 6、(1)不小心,文中指小男孩不小心掉进了大西洋。肯定,一定文中指船长肯定孩子掉进了大海。(2)肯定/确定用力/尽力/奋力的确/确实 (3)他实在游不动了,准备放弃,加上没人发现他掉进大海里,他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认为船长一定会返航去救他的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去救他,说明船长被孩子所信任 (4)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幸福,我们要真诚地去对待别人。 九、自然之道 1、沙滩侦察蠢事棒球帽愚不可及无遮无拦气喘吁吁 2、啄逐逐啄彻切彻切 4、(1)这个词突出了向导非常不情愿,生怕惹出麻烦,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非常理解,但也感到非常无奈 (2)这个词突出了向导悲伤地叹息,对自

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羞愧,表达了“自己”自责、悔恨的心理。5、(1)看着说飞走答道抱起 (2)R 艹 5 ① T 页 7 ③ (3)眼前的一幕是指,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 ③ 十一、蝙蝠和雷达 1、清朗蝙蝠飞蛾避开蚊子揭开障碍荧光屏 2、bǔ líng qī zhuàng cāng ruì 3、启发灵敏(灵活) 仿照清晰 4、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系着许多铃铛 5.(1)√×× (2)①波浪②天上的云/春天的风小羊/妈妈的手飘来飘去/吹在脸上真舒服。 (3)蝙蝠用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向四周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那部分被蝙蝠用耳朵接收,经过大脑处理,就知道哪里有障碍物了。 6、嘴巴超声波耳朵青蛙-电子蛙眼蜻蜓-飞机蝴蝶-卫星螳螂-镰刀顺风耳-电话

管理经济学离线第一次作业

现代管理经济学》第一阶段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经济学是以(C )的观点研究企业。 A 人本管理 B 全面管理 C 经济学 D 行为学 2. 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 B )是最为迅速和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 ( A 厂商价值理论 B 现代企业理论 C 市场机制理论 D 成本利润理论 3. 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产生于(A )。 A 资源的稀缺性 B 经济效益的实现 C 成本效益核算 D 投入与产出关系 4. 传统的管理经济学是以 ( C )为基础扩展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A 新剑桥理论 B 新货币主义理论 C 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D 需求管理理论 5. 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属于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A )。 A 马尔萨斯 B 马歇尔 C 瓦尔拉斯 D 凯恩斯 6. 生产是把(D )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转化为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A 土地 B 劳动 C 资本 D 原材料 7. 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其原因在于(C )。

A 人类利己理念的存在 B 商品经济的存在 C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 D 市场交换的存在 8.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 ( C )而言的。 A 所要生产的产品很多 B 资源储存量过少 C 人们的欲望 D 因资源过多开采而枯竭 A )。 9. 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也无论何时,人们都面临着一个问 题:

10. 用有限的生产资源生产何种产品来最大满足人们的需要是经济学中所涉及的( B )基本问题。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资源使用 D 产品选择 11. 可使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的影响因素是( C )。 A 商品本身价格上涨 B 商品本身价格下降 C 生产成本下降 D 生产者预期价格上涨 12. 需求弹性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B )。 A 如何做出产量决定 B 价格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C 如何选择生产要素 D 销售量与净收入的关系 13. 最低价格限制所引致的主要问题是( B )。 A 供不应求 B 质量低下 C “黑市 ” D 供大于求 14. 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增或同减,则这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 B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大于 1 15.如果某商品的收入弹性 0 < E I < 1,则该商品为( A ) A 正常品 B 奢侈品 C 劣质品 D 吉芬品 16. 衡量风险的数量指标是( D )。 A 收益期望值 B 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方差 17. 保险是通过( B )发生作用。 A 消除风险 B 分散风险 C 风险承担 D 风险转移 18. 人们之所以购买保险,是因为保险可使( A )。 A 财产损失发生在一个较低的限额上 B 风险全部转移 19. A 资源的稀缺性 C 经济制度的选择 B 生产方式的选择 D 资源使用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共552条(1~374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15年1月30日 法释〔2015〕5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 目录一、管辖二、回避三、诉讼参加人四、证据五、期间和送达六、调解七、保全和先予执行八、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九、诉讼费用十、第一审普通程序十一、简易程序十二、简易程序中的小额诉讼十三、公益诉讼十四、第三人撤销之诉十五、执行异议之诉十六、第二审程序十七、特别程序十八、审判监督程序十九、督促程序二十、公示催告程序二十一、执行程序二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二十三、附则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

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 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 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浙大远程法理学离线第二次作业

第十章法律程序 一、名词解释 1.法律程序 答:法律规定的人们从事法律行为时必须遵守的过程、方式和手续,它是对法律行为的形式要求,是实现实体权利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2.正当程序 答:正当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与交涉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程。 二、简答题 1.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 (2)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力制衡的机制。 (3)正当的法律程序是解纷效率的保证。 (4)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实现的手段。 (5)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法律权威的保障。 2.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1)法律程序的合理性有其自身的评判标准。 (2)程序具有独立的可信度。 (3)程序法发展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程序传统可自成一派。 (5)可能相对落后或超前。 3.简述一般法律程序的特点。 (1)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做出要求的。 (2)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 (3)程序具有形式性。 三、论述题 1.试述正当程序特征与要素? 答:(一)正当程序的特征 1、角色分化 2、有意识的阻隔 3、直观的公正 4、意见交涉 概而言之,正当程序是一种为了限制恣意,通过角色分派而进行的、具有高度职业自治的理性选择的活动过程。 (二)正当程序的要素 1、对立面 2、决定者 3、信息 4、对话 5、结果

第十一章法律渊源 一、名词解释 1.法律渊源 答:法律渊源,是指具有不同来源、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2.规性法律文件的规化 答:规性法律文件的规化是指立法主体应以统一的规格和标准制定和修改各种形式的规性法律文件,使一国属于法律渊源的各种规性法律文件成为效力等级分明、结构严谨、协调统一的整体。 3.法的溯及力 答: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 二、简答题 1.简述规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围的规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容的前提下,将规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三、论述题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原始习惯与法有何不同? (1)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2)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3)二者调整的容不同 (4)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5)二者适用的围不同 (6)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第十二章法律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 答:法律解释,指对实定法规性含义的阐明。 2.司法解释 答:在国外,司法解释是指作为裁判机关的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就个案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