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9年2月12日发布)

1、2018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基本特点

在牛肉和活牛市场上,刚性需求与养殖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国产牛肉增产100多万吨和进口牛肉超过100万吨,牛肉和活牛(母牛、架子牛、育肥牛)的价格上升且升幅较大。

在产业整体上,肉牛存栏量、屠宰量和牛肉产量稳步增加。牦牛的“放牧繁殖、半农半牧区与农区规模化育肥、标准化屠宰加工”的产业化模式开始形成。养殖阶段的低成本和环保意识普遍提高,但“秸秆就近利用、粪尿就地还田”的铁则,依然缺乏系列政策的明确支持。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业人员素质和机械化率有所提高。产业技术被主动使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势态明显。肉牛和牦牛产业链各节点的经济效益较2017年稳中有升。

肉牛母牛存栏量明显增加,“弑母杀青”状况基本得到扭转。低成本依然是母牛养殖的核心,“分散、小群体、大规模”依然是母牛养殖基本模式,该模式是我国肉牛产业现阶段赖以存在并且不可动摇的主体模式。其中,分散的养殖场(户)衍生出了按经营能力和资源支撑能力扩大母牛存栏头数,同时兼养育肥牛提升盈利能力的新模式。

爆炸式产业外资金催生的母牛“大规模”、“集约化”圈养形式,面临着环保、管理、成本、技术的适度选用、市场选择、盈利能力等各种资源要素的压力和经营风险。

牦牛和犏牛的散户放牧模式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依然如故,由此每年损失约70万吨牦牛肉,与牦牛超载一道,是藏区草原生态的重大威胁。牛肉市场需求压力促进了牦牛和犏牛的“错峰出栏”、“集中、围栏”等规模化育肥技术与生产模式的加速普及。海拔500米以下的规模化育肥是2018年度牦牛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亮点。

市场选择了奶牛是多了一项产奶功能的肉牛,其活牛流通、肉用生产技术和模式得以迅速形成且趋于成熟。但适合我国国情的奶肉融合生产与经营的产业模式尚待成型。

1.2产区变化

养殖向南部、西部、北部继续转移,并且存栏量增加。其中,发展速度较快的省(区)是,南部产区的四川、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南、湖北;西部产区的甘肃、青海、新疆;北部产区的内蒙、吉林、黑龙江。南部产区最具发展潜力。

屠宰加工随养殖产区的变化而变化,西部、北部和中部产区依然产能过剩。但西部和北部产区的整体产能过剩与新生育肥地区缺乏屠宰加工设施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南部产区整体的屠宰加工能力不足,“规模小而精、功能多而全”的“厨房型”屠宰加工设施是与南方产区养殖特点相适宜的建设方向。

“北牛南运”造就了以广东和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南方地区是 “重屠宰、轻养殖”的屠宰加工产区,在发挥稳定牛肉供给辅助作用的同时,抬高了南方牛肉市场价格。

各产区的功能与商业模式逐步分化:西部和北部产区向直接供给大宗市场活牛和牛肉的方向;南部产区向就地生产、就近销售活牛和差异化、特色化牛肉的方向;中部产区向育肥外购牛和向大宗市场销售牛肉的方向明显分化。

1.3效益与安全

肉牛和牦牛全产业链效益有所增加。与2017年相比,包括能繁母牛、犊牛和育肥牛在内,肉牛和牦牛两个产业的养殖业产值合计增加约13.3%;牛肉初加工业产值增加约3.5%;全国全年牛肉价格上升 2.3%。

根据我体系对15个省的牛场实地调研,冬春两季是肉牛病死高发期;活牛运输应激综合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布病、犊牛下痢是养殖阶段的重大疫病威胁。根据调研结果推测,2018年全国肉牛病死约210万头,死亡率平均为3.2%。其中,活牛运输应激死亡率平均为12.5%,犊牛死亡率为6~15.5%。病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亿元,折合体重650kg育肥牛后的净肉损失约为60万吨。

以“北牛南运”为代表的跨区域活牛运输,是活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和传播疫病的直接原因,成为了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直接威胁,加大了全国性疫病扩散风险和防疫难度、加重了全国性肉牛养殖和牛肉的生物安全负担。区域内和场内卫生与安全防疫措施以及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设施)保障能力的不足,是影响肉牛产业效益和安全的潜在因素。

退役母猪肉、鸭肉和马肉等假冒牛肉,走私的牛肉和活牛,“瘦肉精牛肉、注水牛肉”的市场流通,严重破坏了肉牛产业秩序和牛肉市场秩序。

1.4模式与技术

农区和山区母牛因地制宜的放牧、自繁犊牛的外售加育肥,甚至牛肉的本地化销售(自售、自家餐饮、向“农家乐”、“餐饮店”直供牛肉等)是2018年母牛养殖模式衍生的亮点,其特点是,根据需要主动吸收、恰当使用所需要的技术,生产和经营上低成本、产品上有特色,吃干榨净全牛的利润。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养殖母牛普遍的盈利规模是,家庭规模的盈利头数一般为20~50头,其中育肥牛占0~40%,需要一个完整劳动力,不需要投入大型设施和设备;中等规模的盈利头数是100~300头,其中育肥牛占0~60%,雇工1~2人,投入适当的设施和小型设备。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就近利用饲料和粪尿就地还田。

农区养殖母牛50~100头或300头规模以上的圈养模式的盈利能力较低,并且圈养母牛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低甚至亏损。原因是,前者雇工人数与设施设备能力不容易匹配而增加相对生产成本;后者人工工资、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与能源消耗、资金成本等的成本高,用非母牛养殖设施饲养母牛而增加设施和饲养管理双重成本;饲料收储费用增加;管理不周而加大养殖损失(繁殖率下降、犊牛死亡率增加);粪尿处理等环保费用增加等等。

草山草坡、草原牧区等母牛放牧地区,盈利规模一般是50~300头,其中犊牛和架子牛占比20%~40%,需要1~1.5个完整劳动力,不需要投入大型设施和设备。盈利点是出售犊牛和淘汰退役母牛,特点是低成本。 除草场牧草极度丰富、草场面积足够大、能自然冬牧、能廉价储备越冬过春的干草等特殊情况之外,放牧母牛300头以上规模的盈利能力较低,原因是规模的增大带来设施设备、工人工资、牧草收储加工、防疫和医疗、繁殖成活和配种接生、放牧半径、草场生态压力等方面的成本的相对升高,并且规模越大相对成本越高。还面临用工难、人员不稳定、技术不稳定等一系列潜在问题。

母牛养殖的技术普及率和适当使用率有所提高。但人工授精站(点)管理不到位和技术人员不足及人工授精技术水平偏低、优良种公牛数量不足、高品质精液不足及其价格奇高、廉价饲料资源利用度偏低、营养调控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等,依然是产业多年的课题。2018年度出现的新问题是,大规模母

牛圈养企业(场)的技术过度投用、使用不当和管理漏洞,直接或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肉牛和牦牛的规模化育肥模式及其相关的饲料加工调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技术贡献度明显提高。但在添加剂和预混料、疫病防控等方面,有因过度投用技术而增加成本的倾向,并且育肥规模越大该倾向越明显。

有机肥化、沼气化等粪尿处理模式,是不具备粪尿就地还田条件的养殖企业(场),不得已通过增加生产成本购买养殖环境的模式。在环保上属于主动、在经营上属于被动模式,其成效逊色于“秸秆就近利用、粪尿就地还田”的铁则模式。

“假冒伪劣、走私”牛肉主要流通于“大宗市场”,是制约面向大宗市场供应牛肉的屠宰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和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反,“规模小而精、功能多而全”的屠宰加工企业(场),调整理念和技术生产“差异化、特色化”牛肉产品,增加“中央厨房”功能,在非大宗市场规避了“假冒伪劣、走私”牛肉的恶劣影响。尤其是牛副产物加工增值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

1.5产业政策

2018年继续了国家级别的“良种(精液)补贴”、“粮改饲”、“环保奖补”、“南方种草养畜”、“疫苗免费”等政策,其中“疫苗免费”和“良种(精液)补贴”是普惠性政策。之外的政策,诸如“能繁母牛补贴(见犊补母)”、“引进母牛补贴”、“扶贫养牛奖补”、“农机补贴”、“养牛保险及其补贴”等政策,由地方政府制定,补贴规模和力度因地而异、大小不一。

2、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

2.1存栏量、产量和产业模式

牛肉消费供不应求的压力将继续推动肉牛存栏量增加。其中能繁母牛留栏量比2018年(约2600万头)提高约2%,实现连续4年的母牛留栏头数正增长。育肥牛出栏预计比2018年增加100万头,达到2700万头;牛肉产量连续2年每年增产超过100万吨,达到770万吨。

面向大宗市场的北部、西部和中部产区的母牛养殖模式、集约化育肥模式以及屠宰加工技术和模式变化不大。但南部的母牛养殖、育肥、屠宰加工模式继续“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表现在饲养上灵活调整规模、进一步就地就近降低饲料和饲养成本,加工上将屠宰加工功能融合于中央厨房,产品上针对

南方市场突显“特色化、差异化”,从养殖、加工到市场向形成独特的南方肉牛产业模式的方向逐渐演变。

以“北牛南运”为代表的跨区域活牛长途运输模式,尽管有诸多严重弊端并产生着巨大的隐性风险和直接损失,但2019年以广东和上海为代表的“屠宰外来活牛”的模式还会继续。但是,随着调整养殖业结构步伐的加快,保证生物安全力度的加大以及消费者关注度的提高,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将实施活牛划区禁运、定区定点屠宰、牛肉产品全国流通的全产业链现代化、规范化管理。

牦牛的草原放牧繁殖模式和“恶性循环”依然如故,继续每年损失70万吨左右的牦牛肉。但牛肉的市场需求,将促使集约化育肥模式在半农半牧区进一步扩大,并且突破“海拔3000米以下不能饲养牦牛”的这一缺乏科学证据的观念,根据当地气温环境安排育肥时间,加速向低海拔、草料资源丰富的地区扩散。由此将逐步催生育肥牦牛(肉)南运模式并固定下来。

2.2品种格局变化

我国的肉牛主要分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纯种三个品种类群。习以为常的“杂交改良”和“良种”中的“良”,实际上并没有公正标准。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盈利”是品种存在并产生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而在“能盈利”的因素中,品种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因素。因此,让市场选择品种是唯一正确的品种选择方向。消费的多样化自然会造就品种多样化、产品多样化的肉牛产业。因此,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纯种的市场互动将会成为主体并持续下去,2019年同样如此。

国家主导的“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内容比较全面,涉及到了上述三个品种类群。但有必要明确的是,“计划”着力点针对的是“大宗牛肉市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牛肉”,服务于国家保供给的战略。大宗牛肉市场的特点是牛肉消费量大、要求牛肉的产量大、特色性差。因此,品种改良的主方向是“体型大、生长快、产肉量大、饲料效率高”,随之而来的是牛肉肉质的“均值化”。反映在产业上就是诸如 “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外血改良品种、甚至纯种牛的活牛和牛肉的“市场同质同价”。反映在企业(场、户)的生产、技术、经营和商业模式上就是“唯规模是图、千篇一律、竞争激烈”。

“计划”中的“地方品种”,在育种方向上同样追求最基本的“生长快、产肉量大和饲料效率高”,却是建立在地方品种具有对当地环境和资源条件与生俱来的适应性、所产牛肉的“差异化、特色化”特性以及区域性消费嗜好等特性

之上的选择提高。这些特性,奠定了本地品种在规模、品种选育方向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上、经营和商业模式的打造上,存在着有别于“大宗市场”的另一个空间,给企业(场、户)的特色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牛肉市场的开放力度,自然倒逼肉牛产业结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显然,肉牛的品种结构必然随之调整。在提高我国肉牛产业竞争力上,我国的肉牛产业技术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让市场来选择品种将会进一步释放品种生产力,尤其是培育、选育地方品种,发挥其“特色”功能,将成为抵御外来牛肉冲击我国肉牛产业的重大力量。为此,2019年我国在加大面向大宗市场的育种、用种支持力度的同时,继2018年之后,将会在“种质资源体系”和“地方品种育种体系”建设等方面官民一体继续发力。

我国由于母牛存栏不足和市场对优质牛肉需求量的增加,以企业为主引进了近35万头安格斯、和牛、海福特、莫累灰等品种的母牛,其中安格斯品种约30多万头。

商业性大量引进这些生长性能和肉质性能兼备的优良品种,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消费市场发出的明确信号,即消费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不但要吃上牛肉,还要吃上优质牛肉,需要一个多样化的牛种市场来支撑多样化的牛肉市场,育种坐标系需要增加“肉质性状”选项。

另一方面,这些品种在丰富我国肉牛品种市场和中高档牛肉市场以及与国外牛肉的竞争上,将与我国地方品种一道发挥巨大威力。但必须指出的是,具有生产中高档牛肉和特色牛肉的品种,需要配以适宜的系列技术,与设施设备和饲养管理制度等要素形成配套的生产模式,否则有可能削弱这些牛种本来的功能。

作为多了一项功能的肉牛品种,“一牛多用”的奶牛产业只要融入肉牛产业,奶牛才能充分发挥其降低生产成本,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提供各档次的活牛、牛肉和牛奶以及保姆牛,甚至承担肉牛育种的载体等品种本来的功能。该品种的独特功能有可能在我国催生出 “以奶肉牛融合为标志”的新业态。因此,按照面上功能定位为奶牛品种的这个肉牛品种,2019年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在养殖阶段和牛肉市场上进一步与其他品种互动,推动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上的进一步发酵。

我国相继育成了多个牦牛品种,其共同特点是体型大、具有地形地理与外貌特点。但各品种的共同问题是推广依赖政府补贴程度高、产业化程度低、品种

之间在藏区内外的牦牛肉市场上缺乏种质特色。高海拔和冷凉少雨的天然环境,造就了青藏高原脆弱的草原生态以及矮瘦低产的草原草和草膜样草甸草,这种环境今后将继续存在。大体型意味着牦牛对牧草的消耗量大、草原生态压力大、生产周期长、出栏率低、产业效益低。因此,是否因地制宜调整体型大小,是否把肉质等因素纳入育种指标(方向),是值得牦牛育种领域研究的问题。

2.3养殖成本与效益

整体上,肉牛产业继续呈现高投入、高成本、较高收益运行的特点。非要素成本较高的状态仍会持续,涉及保险、医疗防疫、市场销售开发、管理咨询以及法务财务等投入会随养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加大。

养殖规模与自身经营能力、饲养管理能力相适宜,尤其是具有廉价粗饲料资源优势和粪尿就地还田优势的企业(场、户),将会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来提高收益。

在养殖规模和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杂交优势是增加收益的一个有效途径。以销售犊牛为主的母牛规模养殖企业(场、户),有必要对纯种留栏量和育种技术模式、用于生产杂交优势商品牛的配套品种选择、杂交优势商品犊牛的产量等,在生产、管理、经营模式上进行规划,由此制定缜密的技术、实施与管理方案,逐步形成独自的商业模式。在商业化养殖生产上,3代以上的级进杂交牛以及纯种牛未必带来更高的收益。

牦牛传统的放牧方式,是养殖成本低、养殖效益低、生态环境代价高的模式。人工种草、补饲等技术局部减轻了牦牛“冬瘦春死”现象,但依赖财政补贴的推广范围有限,经济效益也有限。而越冬过春瘦而未死的牦牛,次年又进行草原放牧,夏秋变肥,继而又沦入“冬瘦春死”。如此的恶性循环反而加大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代价。

“牦牛放牧+补饲模式”的实施现状和走势,对于阶段性维持牦牛生命、存栏数以及降低死亡率有正面效果,其效果取决于政府补贴力度和实施范围。而对于眼下急迫、长期繁重的草原生态保护任务而言则属于“助纣为虐”,助推了“牧草-牦牛肉-空气”的恶性循环,是每年损失70万吨牦牛肉的推手之一。

2.4疫病防控

以“北牛南运”为代表的跨区域活牛长途运输,是活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直接祸首,潜在的广域性疫病传播,可能随时引爆疫病的群体性、大面积爆发。这也加重了全国牛场卫生防疫的成本和难度。牛企(场、户)将进一步主动规

范、强化防疫防治与卫生安全措施。活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布病和犊牛下痢依然是危害肉牛牦牛养殖的主要疾病。

从营养、药物及生物预防、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是较为有效的防疫防病手段。但牛病防、诊、治技术及产品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缺医少药现象依然存在。有待形成一套社会化医疗保健与服务体系。

2.5屠宰加工

屠宰加工整体产能过剩,南部产区产能不足。

传统肉牛主产区屠宰加工产能的过剩实际上是落后产能的过剩,其中现有的绝大部分屠宰企业不能满足新修订的“国家屠宰加工企业规范”要求。部分单纯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按照新修订“规范”进行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以及由单纯的屠宰分割加工向牛肉食品综合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势在必行。

西部和北部产区的局部、尤其是新兴育肥地区缺乏屠宰加工环节支撑,需要完善产业链来进一步提高养殖和加工两个阶段的效益。

新上马、或者准备新建的屠宰加工企业(场),普遍意识到了按照自己的育肥牛采购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而不是统计上的肉牛存栏量和育肥牛出栏量来设计屠宰、加工规模,并且在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设施和设备的投资。

销售信息化,消费多样化,产品的家用化、精细化和多样化,流通便捷化以及伴随而来的支付信息化,将进一步促使屠宰加工企业向“家庭厨房”、“中央厨房”方向转换功能,并积极导入相关技术。

不屠宰却加工牛肉的企业(肉品加工企业、冷链中心等),将进一步由牛肉加工向“餐厅、家庭”的后厨方向延伸功能,导入、融合烹饪相关食材原料和技术来延伸产业链。

牦牛屠宰加工的发展方向,因面向藏区还是内地市场而逐步分化。面向藏区城镇市场的屠宰场的屠宰规模不宜太大,需要维持150~200天左右的满负荷生产才能盈利,在顺应当地市场和消费习惯的同时,逐步导入肉牛屠宰加工的技术和模式。另一方面,乡村、社区四季都有(热鲜、冷鲜和冷冻)牦牛肉需求,但缺乏屠宰规模更小又具备四季供肉的冷藏设施,不得不依靠家庭制作“牦牛肉干”提供蛋白质,因此有可能出现“一企多点、半年屠宰全年销售”式的藏区乡村社区型屠宰加工、冷藏、销售模式。

面向内地市场的牦牛屠宰场,一般屠宰育肥牦牛,因此除了需要注意屠宰加工规模适中外,更需在导入类似肉牛屠宰技术模式的基础上,研发独自的育肥牦牛加工技术,开发特色产品以更好地适应内地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附加值。

肉牛和牦牛肉的专业化加工技术的研发,将向进一步追求生物安全、培育国产肉的特色、提升肉质和附加值的方向发力。

2.6产业政策

国家级的补贴政策不会有大变化,但还会继续2018年的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在诸如基础母牛扩群(见犊补母)、母牛引进、养牛保险、肉牛扶贫、肉牛产业振兴等方面,继续实施标准各异的补贴政策。

除了“疫苗补贴”和“冻精补贴”之外,其他政策都是“非普惠性”政策。设置门槛、划分“三六九等”进行补贴,性质上属于“歧视性”政策,挫伤了“门槛外、等级外”企业和场(户)的养牛生产积极性,降低了政策效果。如何消除这些歧视性政策,让“补贴政策”发挥更大的生产力,值得各级政府深入研究。

3、2019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3.1肉牛牦牛养殖规模需要“适中”

“适中”或者“适度”实际上没有固定标准。资金、用地、投资、生产、成本、市场、环保等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不依赖奖补等政策就能达到预期盈利水平的规模就是适中或者适度。

从我国土地、资源要素(人力、粗饲料收储和采购半径、粪尿处理与消纳、牛源获取、资金、技术等)的支撑能力看,除了极特殊(拥有超廉价且足够的草料资源和土地,能成批次、相对廉价获得足量的架子牛,有一定的市场把控能力等)情况,母牛存栏300头以下、育肥牛存栏2万头以下的规模是现阶段普遍的盈利规模。超过上述规模,增加的各种成本的累积费用有可能抵消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千头以上的肉牛母牛大规模专业化圈养形式,是我国近5年来突发性兴起的肉牛母牛养殖新形式,至今尚未形成产业模式。现状下,除了各种奖补权作“收入”点之外,该形态的赢利点尚未固定下来,原因是我国的土地和各种资源要素难以支撑这种形态。如果没有绝对保证能长期获得足以支撑生产和经营

的“各种奖补”以及拥有超廉价的土地和草料资源,对肉牛母牛大规模专业化圈养形式投资需要格外慎重。

3.2提高“用种”水平、因地制宜“良繁”“良育”

‘“用种”’特指以增加商业性养殖和牛肉加工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现有牛种的选用与选配。“良繁”特指选用数个品种繁殖扩大杂交优势群体数量、提高生长性能和杂交牛的肉质。“良育”特指根据“杂交优势需求”来进行有方向和目的的育种。

产生经济效益的时间顺序依次是 “用种”、“良繁”、“育种”。“用种”与“育种”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前者重在当下应用效益、后者重在长远效益;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检验后者方向和效果的坐标系。

在商业模式上,育种产业与用种良繁产业是两个“相依为命”的经营主体,“育种”的客户是“用种良繁”,“用种良繁”是“育种”的“衣食父母”。这条产业链的市场化构建,需要政府乾坤捭阖。

“用种”的重要性与“育种”相同,在我国被提及的频率比“育种”低,因此容易形成“不育种、不追求种的纯度、不使用纯种”就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的错位观念。事实上,除了日本和韩国基本使用纯种之外,世界其他国家都在用牛种之间的杂交优势来提高产业效益。这些国家育种的目的主要是服务于提高杂交优势,而杂交优势的经济作用又推动着这些国家肉牛育种事业的进步。即便是日韩两国,仍在小心翼翼地挖掘本品种内的品系之间的“杂交”优势。

我国肉牛产业的“用种”一直被广泛应用,但似乎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必须承认,在新导入某品种后的一段时期内,“杂交改良”起到了“良繁”效果,但其“良繁”效果现在如何,需要制定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进行评价,从而为 “良繁”快马加鞭,为“良育”明确坐标提供直接证据。

“用种良繁”,也就是选用数个品种进行有秩序的轮回杂交获得杂交优势,在我国同样是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和用种效率、准确获得育种坐标系最快的途径。对“用种良繁”关注度的不足,可能是我国多年来没有形成类似于国外的专业化、商业化肉牛育种产业的一个原因。

在我国缺失“用种”和“良繁”规划和基础建设的现实条件下,建议以生产商品犊牛为目的的母牛养殖企业(场、户),研究导入相关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种选配,研发独自的轮回杂交模式、打造独自的犊牛品牌。特

别建议,我国政府和相关专家把对“用种”和“良繁”的投入提升到与“育种”同样的高度。

肉牛育种是一个资金量和资源量占用大、周期超长、环节多而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浩瀚工程。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现阶段,“育种”应该是国家行为,最多是企业(场户)参与。企业承担的“联合育种”是一个方向,但缺乏国家长期稳定支持、运营机制尚待健全、杂交优势坐标系有待确定,加上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因素,与单一企业育种一样,处于愿景阶段。

国家的遗传改良计划是“以满足大宗市场需求为主”、地方黄牛和特色牛种为辅的育种计划,因此上述“愿景”的一部分,有可能最快在“以满足大宗市场需求为主” 的育种上实现。但是,基于市场需求和保护民族品种以及发展特色产业等的需要,本年度有可能加大在地方黄牛品种保护及其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良繁”绝不只是扩大繁殖头数,是“用种”的具体体现,也就是通过选用数个品种进行有序杂交,从扩大群体头数和提高生长性能以及肉质性状三方面获益。支持良繁的技术都是常见的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饲料与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技术,但如何选择牛种进行轮回杂交来提升杂交牛的获益能力,则需要母牛养殖企业(场、户)进行调研和具体实践验证。

本地黄牛自身就是一个存在几千年的品种。虽然仍需要通过“育种”来选择提高,但既存的“世界独有、风味独特” 的优势,更容易使企业和场(户)进行商业化育种,也就是结合自身条件培育特色牛种和特色牛肉,尽快形成盈利模式和品牌。所谓的本地黄牛商业化育种,在此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向有利于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方向,选择本地黄牛的各种性状(生长速度,体型大小、肉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化本地黄牛品种(活牛),生产差异化的牛肉。甚至对本地黄牛适度导入其他品种进行“良繁”,形成本企业(场、户)的独家品种,也是打造特色化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品牌)的一条路径。

3.3亟待制定政策,实施活牛“分区禁运、定点屠宰”

以“北牛南运”为代表的活牛跨区域长途运输模式,是改革开放之后为繁荣农村经济而设置的“检验检疫”政策的产物,“卖牛难”问题早已解决。如同 由“牺牲环境求发展”转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策一样,肉牛产业需要由“牺牲生物安全环境求发展”转入“净化环境保安全”的发展新阶段。

本报告已经陈述了活牛长途运输对产业造成的损失和对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直接和潜在的危害。在此还要指出,活牛长途跨区域运输模式,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刹车器,还是剥夺北部、西部、中部三个产区屠宰加工税收收入,从而加重这三个产区肉牛养殖业负担和加重南方消费者负担的一支力量。

在养殖和屠宰加工技术基本满足产业需求、屠宰加工产能业已过剩、冷链运输和商品流通安全能够保障的现状下,从国策、产业、安全、发展任何角度出发,亟待根据肉牛产业新格局,重新制定政策和措施,尽快断绝活牛跨区域长途运输的通道,升级肉牛产业结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养殖产区确定已建设的屠宰企业(场)为定点屠宰场,并规划屠宰场待建区,将2区合为一个活牛运输区。全国形成方格式活牛禁运区。

2)、对“种牛”和“供港活牛”等特殊情况,制定申报、检验检疫、可追溯规则、批准、审核等程序,对运输时间、路线、运输防疫设施等进行规定。

3)、“分区禁运、定点屠宰”政策和措施需“提前预告”、“先粗后细”、“及时微调”。提前预告,是提前给各产区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场户)调整投资和生产等,以及市场和流通等商务活动适应结构调整预留充足的时间,例如提前3年预告;先粗后细,是先大区块划分,然后施行中逐步细致划分;及时微调,是政策和措施实施之后根据生物安全、市场和生产需要,每隔一定时期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4)、本政策同时需制定肉牛产业链(从活牛到牛肉产品)可追溯实施规则和办法,提示各地方政府和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场户),主动加入追溯系统。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执笔:首席科学家 曹兵海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讲课讲稿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2019年媒体发展趋势:数字化进程加速

2010年媒体发展趋势:数字化进程加速 2010年中国最新媒介与消费趋势前瞻 2010年,中国处于后危机时代,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可能是经济回暖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过这一轮全球金融风暴之后,整个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首先,中国出口的黄金岁月很可能成为历史,必然导致中国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危机和转型;其次,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危机之下,原来占据高端市场的国际品牌,现在也开始向中低端进军。同时,从全球的媒体发展来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在这样背景下,2010年会出现哪些新的消费趋势和媒介趋势呢? 近期,作为持续关注中国消费变迁与媒介发展的权威市场研究机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发布了《2009-2010年中国媒介与消费趋势报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速活”和“逐流”的社会,与时间赛跑和追逐自己认为更有品质的生活和时尚是中国消费者的典型形象,而在中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政策的驱动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出现新的“裂变”,2010年会呈现出全民参与、新健康主义、平民化的奢华、自然主义、速度消费等新消费浪潮;而作为影响消费者的媒介,也将由于受众媒介接触形态的变迁,而在2010年呈现出数字化加剧、小众化与细分化、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等五大趋势。肖明超先生还在详实的报告中告诉中国的广大企业、广告公司和媒体机构,2010年对于中国的企业和媒体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年,抓住这些消费趋势背后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营销实践、传播策略和媒体的运营过程中,积极创新,才能在“平稳中回升”的2010年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0年消费发展趋势:结构中的新潮 趋势一:全民参与:消费者的嘴巴颠覆传统营销结构 今天,消费者已进入“全民参与”的时代,他们随时都要发表自己的不满,甚至不论消费不消费都要对品牌评头论足,指手划脚—他们还希望及时与企业对话。有很多研究认为在市场中,“权威”的意见是有用的,但在今天的中国,“权威”在很多领域变得不再管用,一个人一张口的影响力非常大,“我的想法是……”这种表达方式甚至已变成行为的习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有很多人在过去一年“与很多人谈论

2019国内外大数据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 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 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 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 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 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 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 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 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 万欧元用于支持7 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 年6 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 战略——“创建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019年大数据发展趋势

大数据在行业内的火爆程度,已经是互联网公司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配置,甚至受到了更大的重视。大数据工程师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大数据这么火,2017年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1开放源码 Apache 、Hadoop、Spark等开源应用程序已经在大数据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一项调查发现,预计到今年年底,近60%企业的Hadoop集群将投入生产。佛瑞斯特的研究显示,Hadoop的使用率正以每年32.9%的速度增长。专家表示,2017年许多企业将继续扩大他们的Hadoop和NoSQL技术应用,并寻找方法来提高处理大数据的速度。 2 内存技术 很多公司正试图加速大数据处理过程,它们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技术。在传统数据库中,数据存储在配备有硬盘驱动器或固态驱动器(SSD)的存储系统中。而现代内存技术将数据存储在RAM中,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的速度。佛瑞斯特研究的报告中预测,内存数据架构每年将增长29.2%。目前,有很多企业提供内存数据库技术,最著名的有SAP、IBM和Pivotal。

3机器学习 随着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投资机器学习(ML)。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项分支,允许计算机在没有明确编码的情况下学习新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分析大数据以得出结论。机器学习是2017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它指出,当今最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正在超越传统的基于规则的算法,创建出能够理解、学习、预测、适应,甚至可以自主操作的系统。 4预测分析 预测分析与机器学习密切相关,事实上ML系统通常为预测分析软件提供动力。在早期大数据分析中,企业通过审查他们的数据来发现过去发生了什么,后来他们开始使用分析工具来调查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预测分析则更进一步,使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普华永道(PwC)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仅为29%的公司使用预测分析技术,这个数量并不

国内外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2018)

行业现状 当前,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认识到了大数据的重要作用,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实施大数据战略,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着高度的热情。 美国政府将大数据视为强化美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大数据研究和生产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美国的先进制药行业,药物开发领域的最新前沿技术是机器学习,即算法利用数据和经验教会自己辨别哪种化合物同哪个靶点相结合,并且发现对人眼来说不可见的模式。根据前期计划,美国希望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在多个领域的突破,包括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国土安全、生物医药等。其中具体的研发计划涉及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研究院、国防部、能源部、国防部高级研究局、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 目前,欧盟在大数据方面的活动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研究数据价值链战略因素;资助“大数据”和“开放数据”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实施开放数据政策;促进公共资助科研实验成果和数据的使用及再利用。 英国在2017年议会期满前,开放有关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方面的核心公共数据库,并在五年内投资1000万英镑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政府将与出版行业等共同尽早实现对得到公共资助产生的科研成果的免费访问,英国皇家学会也在考虑如何改进科研数据在研究团体及其他用户间的共享和披露;英国研究理事会将投资2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公众可通过网络检索的“科研门户”。 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发布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法国软件编辑联盟曾号召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合作,投入3亿欧元资金用于推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Gallois在第二届巴黎大数据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共同宣布了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支持7个未来投资项目。这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对于大数据领域发展的重视。法国政府投资这些项目的目的在于“通过发展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来促进法国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众所周知,法国在数学和统计学领域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日本为了提高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产业,同时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应对抗灾救灾和核电站事故等社会性问题。2013年6月,安倍内阁正式公布了新IT战略——“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宣言”全面阐述了2013~2020年期间以发展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日本新IT国家战略,提出要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准的广泛运用信息产业技术的社会”。日本著名的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度日本大数据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兆日元。 在重视发展科技的印度,大数据技术也已成为信息技术行业的“下一个大事件”,目前,不仅印度的小公司纷纷涉足大数据市场淘金,一些外包行业巨头也开始进军大数据市场,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2016年,印度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预计,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到12亿美元,是当前规模的6倍,同时还是全球大数据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印度毫无疑问是美国亦步亦趋的好学生。在数据开放方面,印度效仿美国政府的做法,制定了一个一站式政府数据门户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0a17131161.html,.in,把政府收集的所有非涉密数据集中起来,包括全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信息。 我国大数据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目前大数据企业所获融资数量不断上涨,二级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我国大数据行业的市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018-2019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8-2019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713116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大数据应用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电信和银行领域开始对大数据技术和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未来三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将突破百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2013年增至11.2亿元,增长率高达138%,2014年,保持了与2013年基本持平的增速,增长率为114.38%,市场规模达到24.1亿元,未来三年内有望突破150亿元,2016年有望达到180亿规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存储市场,将达到60.8%,服务器市场的增长率则是38.3%,远远高于其他非大数据产品相关的市场,由此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进入2014年以来,大数据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已渗透到金融、医疗、消费、电力、制造以及几乎各个行业,大数据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也正在不断地涌现。 我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4个集聚发展区,各具发展特色。北京依托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大数据企业,继而迅速将集聚势能扩散到津冀地区,形成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使大数据既有支撑又有的放矢,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管理和应用发展等方面率先垂范,对企业扶持力度大,集聚效应明显。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意愿强烈,各集聚区间的合作步伐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初见成效。

中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中国畜牧行业发展趋势探讨 --------清华大学农业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进行过渡,必然对中国畜牧行业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畜牧行业发展时间短,各地水平参差不齐,食品安全不能保证,已经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中国畜牧业养殖环节资源配臵严重错位,整个价值链利益分配过多的给予中间渠道,造成养殖环节持续低水平徘徊,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笔者认为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市场最好的突破口,打造“一条龙”模式成为畜牧行业企业的发展必然。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业工程、趋势、养殖、产业集中度【主体】 一、当前畜牧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

2019年中国大数据时代发展调查报告.doc

2019年中国大数据时代发 展调查报告

大数据产业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风口。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近日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目前包括北京、上海、贵州等先行先试的地方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已初见成效。 工信部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应用协同发展。其中,在标准化方面,正在研制的10项国家标准中,8项已完成草案。下一步将重点开展数据格式接口、开放共享等标准体系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目前我们已支持和指导北京、上海、贵州、广州、陕西等地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陈伟表示。他透露这些地方先行先试,主动探索,已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XX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60.6%。 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XX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预测,XX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未来随着应用效果的逐步显现,一些成功案例将产生示范效应,预计XX年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不过,由于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迅猛,亟需通过标准化的途径整合资源,固化现有成果,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接口、安全、开放等各类规范,为我国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基础,为数据安全应用提供保障,促进数据交易等新兴服务模式规范发展。 围绕大数据标准化,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推进数据格式接口、开放共享、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大数据平台等重点标准研制 2.加强标准验证和应用试点示范,建立标准符合性评估体系,推动标准对产业和应用的支撑作用 3.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工作 事实上,在工信部和国标委的领导下,早在XX年12月2日全国信息技术标

中国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畜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未来10年,我国养殖业将实现重大战略转型,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保障食物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一、中国当前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 中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其实就是短短的三十多年,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紧密相连。泰国正大与1979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个饲料厂,也是深圳第一个外资企业,从此揭开了中国畜牧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幕,正大就是中国畜牧行业的开拓者,中国畜牧执业人员的导师。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从“鸡屁股是银行,杀猪过年,鸡犬相闻”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体的养殖模式,部分养殖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但是中国畜牧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养殖为主体。现在散养户普遍属于劣势群体,在整个产业链中制约整个产业的发展,无序发展,造成养殖市场忽高忽低不正常波动,饲料厂饲料销售竞争激烈,宰杀厂原料竞争激烈,中国养殖户辛辛苦苦却挣不到钱,绝大部分的利益流入了中间渠道。 由于中国养殖以农村散养户为主,不但养殖技术陈旧,对新管理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而且养殖小布局不合理,大布局更不合理,特别是区域卫生防疫基本处于一个空白。中国的畜牧主管部门基本上就是一个收费部门,根本没有起到他的管理、规划、指导、防疫的作用。养殖户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养殖密度大、区域养殖距离近,粪便、病死禽喂狗或者销售,造成中国现在大的疫情基本1-2年就可以席卷全国,严重影响到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为了防病过于依赖、迷信疫苗和兽药的作用,致使医药费居高不下,据了解2009年1月份养殖大肉食只平均用药1.5-2元之间。以现在普通养殖规模3000只计算,仅仅医药费一项就是4500-6000元之巨。高成本、大剂量用药造成了药残绝大部分超标,致使中国肉食品无法走出国门。最大的讽刺就是08年奥运会大部分食品均为进口,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畜牧业发展三十年来的一个悲哀。 饲料产能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竞争激烈,部分小规模饲料厂的不断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明;宰杀厂更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有限人力资源,到处抢鸡,或者单方面撕毁合同损害养殖户利益;中间渠道,饲料厂经销商因为垫付货款、掌握一部分养殖资源、可以整合部分资源、饲料厂竞争、宰杀厂竞争等原因一直高高垄断产业链最肥厚的一环;肉食品销售渠道更是大资金、大实力中间分销商的饕餮大餐。而广大散养户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规模小,门槛低,群体大、养殖管理知识贫乏、模仿摸索养殖、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即使赚钱相当一部分赚的也是自己的劳动力钱,只是把给别人打工变成了给自己打工。 国外畜牧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美国泰森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等更是在中国投入巨资;风险资金也是乘虚而入,美国高盛大规模入主畜牧行业。这说明畜牧行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极好。 可是08年的婴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咯咯哒鸡蛋三聚氰胺事件、北京,山东,湖北,山西等地的禽流感死亡事件、处处可见空荡荡的鸡棚、停产半停产的饲料厂宰杀厂,无不在

2019-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9-2020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713116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大数据应用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电信和银行领域开始对大数据技术和服务产生浓厚的兴趣,未来三年我国大数据市场将突破百亿元。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4.7亿元,2013年增至11.2亿元,增长率高达138%,2014年,保持了与2013年基本持平的增速,增长率为114.38%,市场规模达到24.1亿元,未来三年内有望突破150亿元,2016年有望达到180亿规模,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存储市场,将达到60.8%,服务器市场的增长率则是38.3%,远远高于其他非大数据产品相关的市场,由此来看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进入2014年以来,大数据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已渗透到金融、医疗、消费、电力、制造以及几乎各个行业,大数据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也正在不断地涌现。 我国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4个集聚发展区,各具发展特色。北京依托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大数据企业,继而迅速将集聚势能扩散到津冀地区,形成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使大数据既有支撑又有的放矢,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管理和应用发展等方面率先垂范,对企业扶持力度大,集聚效应明显。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意愿强烈,各集聚区间的合作步伐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初见成效。

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中国家禽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养鸡的行情从08年的5月份一直低迷到现在,已经整整两年了。08年还没有感觉出危机的到来,都认为是行业的正常调整,会很快过去的。于是大家还莺歌燕舞、歌乐生平。09年初还有一中型家禽企业进行了扩张,到西北成立了新公司,没想到死的很掺,公司和员工入股的200万元现金一分没有带走,更糟的是企业的骨干全部心灰意冷,远走高飞了。对养殖孵化来说,09年的春天格外的残酷,不堪回首。到了11月份陆续有小型的饲料厂、经销上开始倒闭关门,12月就有孵化场养殖场开始停产。2010年的3、4月停业的孵化场养殖场就更多了。特别是规模在100万—2000万之间的孵化场。我有几个朋友把07年的利润全吐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卖房、离婚、卖车。有一个好朋友是全国一家很优秀的家禽企业的销售部经理,在4月底的一个下午给我打电话说:“假如我能挣回亏损的80%,我就彻底退出这个行业”。我想我也是。 造成行情低迷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行业内的过渡扩张。包括07年暴利行情后许多养殖户把手头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扩大养殖鸡舍和设备上了,比如象我;包括许多搞别的行业的有富裕资金的老板为了追求利润进入养殖业,比如网易的丁磊;更主要的是许多饲料行业、食品行业为了躲过经济危机、延伸产业链、控制终端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扩张,比如六合、双汇、泰森。

2、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主要是心里上的。 3、国内经济结构的部分行业的失控造成国内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学花费额太大,对未来感到不确定不踏实,不敢过度消费。 4、原料特别是玉米的工业化需求造成养殖成本的刚性增长,不可逆转,并将长期存在。 供大于求的事实已经存在,行业的优胜劣汰是在必行。现在的中国经济正在转轨,经济结构正在调整,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退出机制还不完善,重复建设不可避免,恶性循环。10年包括最近11、12年没有人会笑,只有人哭,甚至放声大哭。小声哭的是跨行进入养殖业的老板,小资本家最大的特质就是投机。1年2年不挣钱,第三年就会坚决果断的撤出。它们投入的是富裕资金,撤出不会对它们伤筋动骨,它们也是会最早退出这个行业的人。因为养殖业也有养殖的本质,只有抓住行业的本质才会在行业立足。中国的养殖业的本质只有在其中浸淫数年,会思考才能领会到。老板如果不是从养殖业起身,没和农民打过交到,很难领会透彻。最难退出而不得不退出的是小型企业和饲养户,全部的身家都压在了上面,但是由于大型垄断企业的扩张,生产会越来越集中,小型企业和养户在市场上、资金、技术、管理和利用国家政策上都处于劣势,竞争力会越来越差。现在养10万只鸡的全自动鸡舍只需要2名技术工人就可以搞定,以前养户的优势立即没有了。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2019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由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研究编著、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蓝皮书—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以下简称《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于5月27日正式发布。该报告对中国大数据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趋势之一,5G商用创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风口。随着2018年6月首个5G国际标准版本发布,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投入相关产业的布局。2018年,全球共有72家运营商展开了5G测试,2019年,国内各地正陆续启动预商用,2020年将实现全面商用,2025年中国有望培育出4.3亿用户的全球最大5G市场。《中国大数据发展报告No.3》认为,未来中国将创造出数字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趋势之二,中国开启数字贸易规则新探索。数字贸易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贸易框架来规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一、公平、高效的新的全球贸易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中有50%以上已实现数字化。与此同时,我国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数字贸易市场。面向未来,我国需在全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与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统一的全球贸易规则框架。 趋势之三,无人经济催生未来人机共生新格局。无人经济作为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所蕴育的产物,这种新业态的到来不仅能拉动市场增长,同时还将颠覆现有的就业格局和社会状态。未来,无人经济不仅要求传统商业组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还需要政府同社会携手,加快构建起行业准入和测评机制、用户信息的保护机制,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催化人机共生新秩序的来临。 趋势之四,数字农业带动农村经济新转型。数字农业从概念的产生,到实践中的探索、发展和应用,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之中。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升级上,数字田园、智慧养殖、智能农机等新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国家也将上马一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的建设。

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发展趋势 有什么样的国情,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已经按人头分田到户,这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土地流转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受到政策制约限制。土地流转集中也有法律障碍,还有农民寸土不让的心理障碍。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小型规模化。或户养300-500只鸡,或户养20-30头猪,或户养10-20头牛,或户养30-50只羊。与大型规模化的千头牛、万口猪、 几十万只鸡相比,是不足挂齿的“小不点”。但与庭院零星养殖的一二口猪十几只鸡相比,饲养规模已经是几十倍了,也今非昔比。小型规模化农户从事的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 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法上马,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畜牧业。 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同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农户手中拥有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它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由于是小型规模化,它手中拥有多少资源,就力所能及地搞多大规模。不贪大求洋,不大兴土木,不大量举债。由于是种养结合,种植与养殖互相配套,农户根据自己所掌握资源的数 量与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组合。农户有了支配权,有了选择权,有了组合权。可以看菜吃饭、量身裁衣,充分发挥微观经营主体的作用。 畜牧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形式紧密相关。美国模式的大型规模化,需要采取企业化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小型规模化,适合农户家庭经营。农户家庭经营与企业化经营相比较,具有内部组织成本低、沟通协调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农户家庭经营机制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强。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管理层次简单,责权利集中统一。不需要庞大的管理机构,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 农户家庭经营门槛低,关卡少。与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政策相配套。农户内部与农户之间,靠亲缘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互通有无互相帮助,信用成本低。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承技艺,技术培训成本也最低。我国农村“家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但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基础却十分薄弱。如果采取企业化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区内适宜发展牛、马、羊、骆驼、牦牛等牲畜。牧区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方式,以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质的舍饲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而黄牛、水牛、马、驴、骡等畜种则主要供役用,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是农业与牧业交替发展地区,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以牛、马、羊饲养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