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弟子规》第10讲

精讲《弟子规》第10讲
精讲《弟子规》第10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讲(2012-08-14 12:50:38)

转载▼

标签:分类:东魁著作

我还碰到过一个家庭,老人家过80岁大寿,祝寿的人多得不得了。可在

主座上坐的却不是老寿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儿子给父亲过寿,请了一位很了不得的领导,就让领导坐了主座。你看这成了给领导过寿,不是给老人过寿了。这种颠倒的程度让我们没有了人的味道。

我看到这种现象以后,就在现场号召他的子女给他父亲礼拜、磕头。他的子女都不太适应,我就做了个代表,先给他父亲磕了个头。全场的人看到以后全站起来了,吓一跳,好像没见过这种礼节。还问我:你们当地是不是有这种礼节?

我说:是,我们当地有,你们这儿没有啊,为了改正改正你们这边给老人不礼拜、死了以后才拜的风气,所以我来引导引导。他的几个儿子也不好意思了,全部都给老人家拜了拜。经我一搅和,领导也不好意思上座了,把上座让给老人家坐了。

在我临走的时候,老人家把我叫进房间,对我说:秦老师,你可了不得啊,家里人每年哪是为我过寿呢?他们就是趁着给我过寿来挣钱,红包我一个都拿不上,主位我也坐不了。每次都说我上年龄了,怕把我给碰到了,就把我专门搁在个小房子里头,给我送一点饭在里头吃。人家来送的红包都塞给我儿子、女儿了。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在座位上面,一定要由长者坐主位,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尊老爱幼的风气。希望大家听完这一节课以后,回家能试一次进厨房做饭,给父母端饭。我们这个小小的这个举动,绝对会让我们“德日进,过日少”。

我跟我妻子两个人最近就一直在这么做,效果真的好得不得了。我们天天给父母端饭,不仅父母高兴,儿子也跟着我们学,天天给我们端饭。其实我们做人本就该如此,可是现在社会上却很少能看到。现在的人吃饭先让儿子孙子,先让朋友,却想不到要先让父母,所以说我们主次不明,很糊涂啊。

只要能把《弟子规》上的几句话落实到位,我们的人格魅力就足以去感召别人向你学习了,哪用你去劝人家啊?圣人是做到以后才说出来;贤人是说出来以后马上就能改正去做到。可我们现在的人光说不做,这叫骗人。

我们表面看着好像是在骗别人,实际是在骗自己。我们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使别人看低我们。我们别认为吃饭、走路这些都是小事,就可以不注重“长者先,幼者后”,我们恭敬父母的态度就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

件小事中的。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只能先要求自己。每一个人落实到位,你的行为就会感染你的邻舍。

我就在我们眉县做过这种实验,感动得整个小区都有变化。每年我母亲过生日,我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回去给她过生日。我的这个行为感召了周围邻居不少外出的子女,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回家拜寿。

而且现在朋友请我吃饭,我从来不去坐主位,都在侧面坐。我在推广《弟子规》,我都坐主位去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坐在副位,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所以我经常去的地方,主位凳子都会被撤掉,没人坐。有老人家的时候,我一定会让老人家先坐,包括端菜、端饭都是如此。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希望我们大家真正把这个落实在自

己父母面前。我们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影响到我们的子孙。

下面这个故事讲到“信陵君敬老”。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是魏国国君的弟弟。虽然他的势力很大,有门客上千人,但是信陵君却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很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留给侯赢。侯赢也知道信陵君的名声,要看看他敬老爱贤是不是真的,所以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他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加恭敬。侯赢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实际上,老人在生活过程中很多经验都是我们宝贵的借鉴,我们在尊敬老人的一言一行中,就会感召老人家把宝贝全部都倒给我们。可是我现在看到了很多状况,让人很痛心。我前一阵碰到了一个朋友,他的妻子和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这个小伙子觉得很痛苦,就问我什么原因。

我说你太爱你老婆了,你把你父母叫来的原因不是养老而是来孝顺你妻子和儿子的,他说我确实有这种想法,我老婆管孩子很累,我爸能看孩子,我妈能做饭,给孩子洗衣服,他们来了我老婆就能休息。我说,就是有你这样轻慢父母的想法,才导致了你的妻子侮辱你的父母。

我们大家有没有这个想法?也有啊,我们有了孩子,让老人去管;老人管得很好了,夫妻两个美滋滋的,就会说这孩子是我们教育的,你看,特有礼貌。但孩子要是不听话怎么办?我们就会把这个过错全部归到父母身上,说都是他爷爷奶奶惯的。所以我们天天把父母当佣人在使唤啊。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拿这种态

度能不能落实在父母身上?很难。就因为没有人落实,那我们怎么办?要求自己落实,一定会感动一大批人。

我们再看一个故事。有一位女老师参加学校的旅游活动,在上车时,许多比她年轻的男老师都冲在前面,而且,上车后更没礼貌,大多直接坐在前排。于是,女老师就想劝这些年轻的男老师到后面坐,将前面的座位让给年长的老师。

她先用“怡吾色,柔吾声”的语气说:女士优先,你们怎么不让我坐在前面呢?于是有位男老师就把稍前一些的座位让给了她。然后,当她看到年长的老师一上来,马上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年长的老师。这个举动,让那些年轻的男老师都很惭愧,并开始纷纷让座。

这个确实很有意思,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也做过这种实验,一个人的行动真的会带动整个公交车上的风气。记得我和爱人坐公交车时,连续就给两位老人家让座,而且我们坐的不是老幼专用座。

我们让完以后,到第三、第四站再上来老人的时候,坐在老弱病残座位上的人自动就让座了,为什么呀?不好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用行动去感动大家,这个是很关键的。

有的年轻人,看到老人站在面前,甚至假装睡着。我就想,要是稍微懂点《弟子规》的人,稍微有点慈悲心的人就会说他父母没教他该敬老爱幼。

所以我们要为改正错的行为、错的思想找方法,我们不要再为自己的习气、过失找借口了。我们天天都在找借口,找什么借口?哎呀,我管他老不老人,我上一天班很累了,我要坐到终点站呢,把座位坐上再说吧,这种观念都是错的。

激发我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的缘由呢,很简单。我每次就想,我的父母要是上公交车,我多么希望有人给他们让座位啊。那么,别人的父母上公交车,他的子女也希望有人给他让座位啊。所以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换位思考下就很简单嘛,做人本该如此。

上述年轻男老师的事例,值得我们深思:老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首先是传道,而现在不少老师自己没有道,怎么传?无道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丢掉了老祖宗五千年的圣贤教育,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无论老少,都应该补上这一课,向老祖宗学习。

我们都知道《弟子规》,弟子是学生的意思,不是给小孩儿看的。《弟子规》是给我们成人看的,因为成人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一旦落实,孩子自自然然跟着做好。

古代老祖宗们都有家规传承了几千年,我们应该把《弟子规》作为我们的家规,告诉孩子有这样一件衣服,它不用花钱,不会旧,不会坏,而且随着你年龄增长,这件衣服会愈来愈美丽,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庄严,你穿上去的时候,别人都对你非常恭敬,这一件衣服就是“好习惯,好德行”。

当我们做到《弟子规》中的一条,你就帮这件衣服织了一针,每做一条就是织一针,你把它统统做到了,这一件衣服就织得非常完整,而且光芒四射,别人都会起而效法的,那你的身教就会影响周围的人,逐渐会影响这个社会,你也将成为圣贤之人。

圣、凡无非一念之间,我们先从自己的小家开始,孝养父母、尊敬老师,从这个地方去落实;逐渐再把它拓展开,爱一切人,这就可以了。家长给孩子做出圣贤的样子,这样《弟子规》就真正成为彰显圣贤的一面镜子了。

我们再看下一段,“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孙中山说过,人生以服务

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大家都知道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这是我们每个人该做的事情。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杜环代人养母”的故事。杜环是明朝的一名官员,他父亲有一位朋友去世了,家里剩下老母亲无人照顾,而这位母亲的小儿子也不知下落;老人家只好去找自己的亲戚,结果谁也不愿照顾她。万般无奈,这位母亲只好到处寻找小儿子。

杜环得知此事,决定先赡养这位老妇人,并代老妇人寻找儿子的下落。后来,她的儿子虽然找到了,但他匆匆见了母亲一面,就找借口离开再也没有露面。杜环则一直赡养着老妇人,对她很孝敬,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

杜环对朋友的母亲都如此孝顺,我们能做到么?我们现在别说对其他老人了,就是对自己的父母能真正尽孝的人都很少了。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还好,那赡养父母的责任自然落在这一个孩子的身上。那些子女多的老人就遭殃了。虽然古人讲多子多福,可现在有好多老人恰恰是因为子女多而得不到赡养,竟然变成了多子多祸啊。

自从我有儿子以后,我就常在想,当一个母亲怀孕以后,她非常高兴,可肚里的孩子回报给母亲的就是妊娠反应,让母亲经常吃不下饭、反胃、呕吐等。等孩子生下以后,父母特别欢喜,可孩子给父母的回报就是尿床,经常是父母亲睡湿的,孩子睡干的。

我就在想,父母当初对我们就和我们现在对孩子一样,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可我们能像父母对我们那样来回报父母么?我们为了让孩子吃的有营养,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各种吃的,可我们对父母,是否能有如此的耐心呢?父母对我们总是在付出,可我们对父母除了索取就是让他们伤心。

因此,我们至少要对老人恭敬,当父母、长辈有事叫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要尽量地去给予帮助,实在帮不了的话,也要找别人来落实父母的要求。

我记得有一位母亲的故事。她有一个女儿是男孩子个性,脾气比较厉害。这个母亲对自己的婆婆很孝顺,因为她婆婆身体不好,不能吃肉,她每天早上都按时给婆婆煎两个荷包蛋,并且给婆婆端过去。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这样做。

有一次公司有事她需要出差五天,她觉得自己走了,没有人给婆婆做荷包蛋了,婆婆会不习惯。本来想跟女儿说,让女儿去做,可一想到女儿脾气不好,说了也不一定答应,她就没说。她出差回来以后,买了很多当地特产给婆婆,婆婆一见她也很高兴,还跟她说:你不在的这两天,孙女天天早上给我端来俩荷包蛋,比你做得还好呢。

她一听很奇怪,就回去问她女儿。女儿就说了,妈妈啊,这么多年,您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很感动。我看到很多同学的母亲对他们的爷爷奶奶都很不好,可你对我奶奶却这么好,我就很感动。所以你不在家的时候,我自然就应该把你的职责给承担起来。

大家看,这位母亲就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感动并教育孩子的,所以说身教比言传更易让人接受。以前也跟大家讲过,我经常在公交车站捡垃圾。我站在那里只要看到有人随手扔垃圾,就赶快过去捡起来,这样他自己就知道惭愧,就不会再扔了。如果我去说他:你为什么扔垃圾啊之类的,他还会嫌你烦,觉得你管得宽,也丝毫不会改正自己的行为。所以说我们在落实《弟子规》的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去落实,而不是总去要求别人。

你看上面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教育孩子要怎样做,而是自己做得很好,所以孩子自然都学会了。孩子很多接人待物方面的习惯和礼仪都是跟父母最先学会的。比如子女在接到客人打给不在家的父母电话时,应该说:您好,我妈妈爸爸都不在,请问阿姨贵姓?您有急事需要我转达吗?您是否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等爸爸妈妈回来我再转达。

此外,接电话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门艺术。接电话时要没有分别心,不能对领导很恭敬,对家里人态度差。我们无论对谁,都要很恭敬很客气,让每一个人听见我们讲话的人都觉得心里很舒畅。

另外,我们在接电话时,还应该在电话旁边准备一些物品,如电话号码簿、笔记本和笔,不要总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告诉对方“请等等”,这样是不礼貌的。其次,无论在哪里接电话,都要仪态文雅、庄严,应轻拿、轻放,通话时不要拿腔拿调,应该声调适中,语气柔和沉稳,在通话时,长者一定要先放下电话,你才能放下自己的电话。总之,在为人处世当中,只要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我们在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也一定要考虑对方现在会不会很忙,尽量不要占用别人太长时间,打扰别人的正常生活。有很多朋友就很热情,给我一打电话就说很长时间,一个多小时都不挂电话,不停地问我各种问题。我虽然还是会很耐心地给他解答,但他是不是也应该换位思考,为我考虑考虑呢?想想会不会影响我休息啊,会不会打扰我家里人啊等等。

接下来讲“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现在有很多人对长辈都是直呼姓名,或者把孩子的名字加在里面,如叫东东爸爸,东东叔叔等,这样也不够尊敬。我觉得四川人做得就特别好,如把自己的父亲叫爸爸,把自己的叔叔叫做小爹爹或者小爸爸,这样就非常恭敬。我们对长辈不光是不能直呼名字,还要“柔语声”,用非常恭敬、谦和的声音去说。

在这方面我就做得比较好,我现在不敢说把《弟子规》都落实下去了,但我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从来不冲撞父母,父母说什么我都说好,从来不顶撞,甚至都不对父母大声说话。

这一点连我爱人都被感动了。我就对她讲:对别的长辈我们都要如此恭敬,何况是自己的父母呢?要知道这个女人是生我养我、给我生命的人,我们感恩戴德都来不及,怎么能用粗俗的言语去伤害她呢?父亲为了养我们,白发苍苍,满脸皱纹,我们又怎么忍心去冲撞他们呢?我们要对父母说吉祥的话,说父母爱听的话,这样才能把对父母的孝真正做到位。

“对尊长,勿见能”,就是不要在长辈面前夸耀自己很能干,不要认为自己

要比长辈更有能力,不要认为长辈不如自己。我记得以前给大家讲过,我碰到一个老人家,她跟别人夸耀自己孙女很聪明,会说好多英语单词,可没想到她孙女反问她一句英语,她不认识,结果这个小孩居然说奶奶白痴。这个孩子才

6岁啊,就对奶奶如此不恭敬,可想而知,一定是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

对爷爷奶奶恭敬。

我们不光在对长辈说话时要恭敬,要顾及长辈的情绪,即使是朋友之间聊天,也同样要顾及对方的感受。比如老李家有两个儿子,老王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老李每次见老王的时候都会夸自己的儿子,说养儿多么好啊,女儿早晚得嫁出去啊之类的话。这种话就会让老王心里难受,甚至产生怨恨。

我们不应该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揭别人短处。即使我们真的很优秀,也一定要谦卑,说话的时候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对尊长,勿见能”,要知道古圣先贤从来都不夸赞自己。可是现在的人很

可怕,做点善事恨不得天天被人夸。好多人见到我以后就跟我说:秦老师,我这捐赠过多少多少的印书款,如何如何。我听完以后,笑笑而已。你捐赠就捐赠了,还非要故意跑到我面前说,那么执着。其实,捐多捐少都一样,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没力出嘴,工作都一样。

“对尊长,勿见能”,不仅指对所有长辈,还有在朋友面前不应该逞能,说

话的方式一定要恰到好处。我们要明白,你的一个行为代表了父母的言行,代表了家庭的教育,代表了家庭的风气。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婴有位车夫,有一次车夫回家后,妻子表示坚决要离开他。车夫很吃惊,忙问为什么。妻子说:你看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样子安然,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那么谦恭,你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了。

古语讲得好:骁勇逞强必跌跤,虚怀若谷谦受益。所以我总说要落实《弟子规》,永远当老二,不要当老大,把老大让给别人。如果永远把自己当老二看,你就会尊敬、恭敬老大,这样你就没敌人、没仇人了。

骁勇逞强必跌跤,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虚怀若谷呢?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尽量地低调处世,我们对人和事一定要做到仁慈、博爱和宽容,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对方的感受,绝不应狐假虎威。

我们如果有一颗高傲的心,那就会把我们害死。因为有很多本来想和我们亲近的人,在看到了我们高傲的心态和言词后,就绝对不会选择和你做朋友了。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少,才让我们在社会中的路越走越窄。

我们要当一个孝子,孝子应该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精神,要做到这四点;要当好学生,我们要学会尊师重道;要当一个好公民,在公交车上如果看到老弱妇孺,一定要起来让座,看到地上有纸屑,要捡起来,这片大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我们有责任爱护它,保护它。

我们要当一切圣人的学生,我们就要把圣贤所讲的慈悲去落实。我们没有落实,就有辱师门啊。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古人曰: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我们要用圣贤的教诲长期熏习,这样不仅是我们自己,就连孩子也会慢慢提高德行和修养。

希望我们学习《弟子规》以后,能够越谦卑越好,不论你是哪种身份,不论你有钱无钱,我们都要用一颗仁慈不变的心,面对所有攻击你的人、赞美你的人、尊敬你的人,当你永远用一种不变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境遇时,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来越圆满。

我们来看下面“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路上遇见长辈,应上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这是为了敬老尊贤。

咱们先讲个故事,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年轻时非常尊重长辈。在辅佐刘邦之前,有一天,他正在一座桥边散步,旁边有一个老者坐在桥边,这位老者就是著名的黄石公。他故意把鞋丢到桥底下,看着张良说,年轻人,你去帮我把鞋捡起来。张良看到老人故意把鞋丢下去,非常气愤,真想揍他一顿,后来又一想他是长辈,气就消了,到桥底下把鞋子捡起来。

捡上来之后,老者又说,帮我把鞋穿上吧。张良见此情景,心中暗暗惊奇,知道其中必有缘故。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为老人穿上鞋子。老人穿上鞋子以后,哈哈一笑,扬长而去。张良很惊异地目送老者离去。没想到老者走不远又回来跟张良说:孺子可教也,五日后天明时桥上见。张良按时来见老者,想不到老者已经在桥上了,老者见他来迟了,不高兴地说,五天后再来吧。

又过五天,张良鸡鸣即起去见老者,没有想到老者又已经在桥上了,老者又很生气地说,怎么可以比我还晚到呢?对张良又说,五日后再来。第三次张良半夜就起来,赶到桥上等候老者,不一会老者就来了,从袖子里取出一本书,对张良说,读了这本书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之后,你辅佐的主人将来可以称霸天下。十三年后,你到济北(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可见到我,谷城山

(今山东省阳谷县)下的黄石就是我。说罢转身离去,张良从此再没有见过这位老人。

此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得到此兵法后,夜以继日潜心研究了十年之久,掌握了许多设计用兵的韬略。后来遇到了刘邦,屡建战功,张良也因此获得刘邦的肯定和器重。果然十年之后刘邦建立汉朝,封张良为留侯,但是张良抛弃了功名利禄,归隐学道。十三年之后他应约来到谷城山下,果然发现了一块黄石,就把黄石带回长安,供奉在家中。

张良当初遇到老人时,如果不能忍让、谦虚、卑下的受教,黄石公就不会把兵书给他,张良也就不会有那样的成就并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尊敬老人也是有好处的。

我在整个家族是长孙,所以爷爷奶奶从小就对我非常好,我爷爷教我背的《三字经》,我现在还能背几句。爷爷对我说:我不给你留钱,你对爷爷这么好,爷爷家里这么多书是无价之宝,全给你。所以我们对老人恭敬,老人就会很信任你。

最近我爷爷摔了一跤,我专门回了趟家去看他。老人家见我以后很难过地说:你终于回来了,你回来可算救了我了。我听见以后也很难过,我说怎么把你救了?是我爸、我伯伯他们都不管你吗?他说他们忙,几天才来一次。后来我想了想,跑回去对我父亲说:你还种地吗?他说:种地啊,地里每年还有点收入。我就对他说:你别种地了,我每月给你些钱,你去照顾我爷爷吧。父亲听我讲这话以后,也被我感动了,答应回去照看我爷爷了。

你看我们的一个行为甚至会让长辈觉得很惭愧,他会受我们的影响去改正去落实。我回去以后还给爷爷买了个轮椅,让我爸经常推爷爷出去溜达溜达。我对他们说:以后老人家需要花钱,你们就跟我要。我自己少花点都行,只要你们能对爷爷孝顺。

我们再看下面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学识渊博,并以懂礼貌著称。有一天,孔子走过庭院,要到门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读书,子路看到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对老师行礼。那时的礼是要鞠躬的,可孔子并没有看到他,而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樱花,并且停下了脚步开始欣赏樱花。因为老师没有回礼,所以子路就躬身一直站着,直到孔子看到他,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酸麻得失去了知觉。孔子称赞他说:子路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好学生。

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好教育?就是因为老师提心吊胆,怕对孩子稍微说重点,就会受到报复,会被家长找麻烦。

我们在尊师重教上做得很不到位。各位学友,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和老师合作,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给孩子做后盾。有的家长总跟孩子说:不要怕老师,他如果敢欺负你,我就收拾他。这其实是在助长孩子和老师对着干,不尊重老师的态度,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我们不懂,

还以为是对孩子好。我们颠倒了呀。清醒以后,我们一定要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这个很重要。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样恭敬有礼,但生活中有些细节也应该注意,比如我们下班或放学回家,一定要给父母泡杯茶,陪父母坐10分钟,这

样会让父母感到心情很愉快。这时,如果父母想和你交流,正好可以陪父母聊聊天;如果父母无话,那我们跟父母交代一下,说如果没有事情就回房间了,这就叫“长无言,退恭立”。

现在很多人内心空虚,没有真本事,但还很傲慢,对长者的话听不进去,更不会恭敬地向长者请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无形当中就给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在人类迈进21世纪的今天,礼仪已经成了衡量

一个国家发展或民族进步进程的阶梯。今天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就必须学习讲究礼仪。

可我们现在的人真的没有礼仪。我回农村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景象,过年的时候大人都会领着孩子去给爷爷奶奶拜年。让孩子给爷爷奶奶鞠个躬,就跟孩子说,赶紧跟爷爷奶奶要压岁钱啊。要是老人给少了,父母还会说:就给这么点,好像不是亲孙子似的。你看,从小给孩子灌输的都是这种思想,不是教给孩子真正地尊敬老人、孝敬老人,而是教给孩子只认钱、不认情。

我常说:当我们穷得只剩下钱的时候,我们是很可怜的。有钱没有智慧的话,钱反而会成为我们的障碍。我就遇到很多有钱人,最后都被儿女送进了敬老院,因为儿女从他们这里学会的就是眼里只有钱,根本不懂要孝敬父母。

希望我们以后不要有这种心理,在过年的时候,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都要去给老人拜贺,并且真心感谢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教导。

说到落实礼节,我想到一个朋友。他去庐江那边学《弟子规》,回来以后在我这边住过一晚。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回来以后,见人打招呼,真的是90度的鞠躬,并且他边走还会边捡垃圾。

我记得组织过一次捡垃圾,很多人都提议说:别捡了,捡垃圾很丢人。咱们捡垃圾,人家肯定误以为我们是捡破烂的。

这些人就是太爱自己的面子。实际我们不明白,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是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行为会带动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风气,我们会感召别人。我们那次只去了10个人,却感召了30多个人都在跟我们一起边上山边捡垃圾。这就是善行的力量。

所以说我们只要坚持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希望我们大家从今以后把善良慈悲的情感搁在第一位,不要把钱搁在第一位。希望我们无论是上车、走路还是说话,都能坚持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先从礼敬自己的父母开始,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真正有价值。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九讲 标签:传统文化分类:东魁著作 上堂课讲到“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说的是我们不该轻视任何一个人。一个人的地位越高,就代表造福社会,帮助大众的责任越多,不要因为自己地位高而轻视别人。 有一位高官的夫人,常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很多慈善,她的这种心性就非常好。她参加这些活动都是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让这些孩子真正有书念。不少偏远山区的孩子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走四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学校,比较困难。我们最近以博爱书馆的名义资助了一百多位特困生,有很多家庭都是在山区。有的孩子,为了问父母要两块钱都会挨打,很可怜。 有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跟他的朋友讲,他明天就不能来读书了。别人就问他为什么呀?他说:家里父亲去世了,母亲供我们上学不起。其实,他一年学费也就两百多块钱,这两百多块钱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就花掉了,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无比珍贵。 还有一个孩子,父母去世,就剩下一个残疾的伯伯还拄着拐杖,我和这个孩子说话的时候真的很感触,他在学校里面为了省下生活费,经常捡别人扔的东西吃,没办法。他没有生活费,他伯伯残疾还靠别人救济呢。孩子自己也怕别人笑话,捡别人扔的东西后就悄悄地藏起来去没人的角落吃。 我们还看到很多孩子家里真的是土房、土墙,大雨要来了,很容易垮塌,有的孩子父母两个人都是傻瓜,见到我们“哈哈哈,哈哈哈”,只会笑,什么都不会说。 所以我们今年后半年,又增加了特困学生资助人数。有时候我们节省一点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帮助很多人。现在很多人地位很高,钱财很多,家庭也特别富有,却骄奢淫逸,不懂得帮助别人,其实很可怜。 就像我跟朋友聊天常说,仁德之人以财发身,无德之人却是以身发财。 你看现在很多人无德,开药店卖假药,卖菜短斤少两,做生意不诚信,都是在以身发财呢。放弃了良心、慈悲、博爱的精神,也放弃了做人的资格。不爱惜身体,也是一种以身发财,为了挣点钱天天应酬去吃肉、喝酒,把自己吃成三高人,你看,是不是以身发财。 我就遇到很多老板很有意思。我说:你别喝酒了,对身体不好。他就说:没办法呀,我不喝这个酒生意做不下来呀。我一听,又是个以身发财的,不懂得这是得不偿失。 你挣十万不算多,你要真睡到病床上得个癌症,就麻烦了,一百万都救不了你的命。你要得个半身不遂,麻烦了,永远挣不了钱了,身体也会报废。 有很多人以身发财把自己发进医院、发进监狱了,甚至为陪人喝酒,开车出车祸把自己发到阎王爷那儿去了,不划算呀。

第七讲长善及慎及始

第七讲:长善与慎于始 家庭教育根本方法:1、上所施,下所效;2、养子使作善也;3、长其善而救其失;4、慎于始。 一、长善 1、上周我们讲上所以施下所效,使作善。今天讲长善与慎于始。长善这个词出自于中国的教育经典:?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又当什么讲呢,简单解读一下:长是增长激发,善是善行和善心,这个和赏识有点同,但又不同; 2、本善:利他、忍让、明辨、诚敬、自信,习性:贪、嗔、痴、慢、疑。我们希望孩子的本善能够长养,人生能够变化,所以能把这部分善给长养出来,把这部分善给放大。 3、为什么要长善呢?要想改变坏习惯,重要的是先要养成好习惯,我们培养孩子的善行,养正以后他的习性慢慢就消退了。这就是我们讲到长善的根本原因。 3、成长足迹:——《冬令营》活动的老师给每个孩子长善。 4、《只有你能欣赏我》 5、小故事:《上帝为每一只笨鸟准备了一个矮树杈》 6、思考:如果您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年,遇到这样的老师、母亲,您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 7、《小孩不笨》——哪一个家长是我? 8、讨论:长善,对于孩子的“心性成长”有哪些益处? 9、家长做好长善的四个误区:(1)、传统老观念,吝于表扬孩子。(2)、挑问题专家,以为这就是教育。(3)、不明善恶,不知该长什么。(4)、孩子没有“善”,让我怎么办? 10、求求你,帮帮我! 亲爱的爸爸、妈妈: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在我成长的路上,我会迷惘,

我会不知所措,可是,我很想很想把事情做好。所以,在我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时候,你的肯定,会让我更加自信,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在我第一次做错的时候,你的鼓励,会让我不会轻易放弃,努力,努力,再努力。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在邻居阿姨面前说我笨,说我不行,那时,我的心特别地失落,甚至会流血,从小,我就被贴了标签,是个坏孩子,笨孩子,我会抬不起头来,我会越来越笨。爸爸、妈妈,有了你们的鼓励,我不再害怕失败,我知道,每个人的天份不一样,可是,只要我努力了,我会考出属于我的第一,走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爸爸、妈妈,今天,我已经会把自己的袜子洗了,还陪奶奶下楼拎菜,我正在努力地成长,你们看到了吗? 谢谢你们,在我弱小的童年,陪我一起走过…… 11、《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母亲呦你像月亮,散发出温柔的光,我们像迷途的羊,依偎在你的身旁。母亲呦你的手掌,拍拍着我们背上,为我们轻轻的唱,让我们幸福成长,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在你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时光,你的爱像月光,给我温暖和希望,有你的地方是天堂。 12,如果这是您孩子拿回来的一张考卷,您看到了什么,又如何做?1 + 6 =7 14+18=22 23+15=38 11+18=29 15+19=44 13、哪一件事是我们最应该做的?(1)、指责孩子?(2)、嘲笑孩子?(3)、帮助孩子? 14、要给孩子长哪些? 考了个高分?学会了占小便宜?会说两句俏皮话? 学会主动学习,礼让同学,懂礼貌会和大人说话,帮助父母劳动。 当父母没有正知正见时,孩子该长什么,不该长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长善,不是简单的表扬。长善应该长得是善,见善才可以长,非善不可以长。 15、现场体验:路标都错了,车往哪里开?

秦东魁老师宣讲《弟子规》第十四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四讲 (2012-08-14 13:01:04) 转载▼ 分类:东魁著作 标签: 杂谈 这节课我们讲“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还是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生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拐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害。 咱们古代的家里呀,有很多帘子。当我们进家门的时候,不论是揭帘子还是开我们现在的这种门,都要轻一点慢一些。为什么呢?第一是让我们从生活上养成一种“慢”的习惯,可以去除我们的急躁;第二当家中有人的时候,避免因为我们粗鲁的动作,打扰到他人的休息;第三,家中要是有小孩子,如果您的动静太大的话,有可能把小孩子给惊吓到。 现在都不用帘子了,但是希望我们大家在开关门的时候,尤其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个人的形象和生活习惯。 另外,不光是在家里,就是出门在外骑自行车或者开车,也一定要宽转弯,把前面的这种距离拉大一点是最好的。 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苏嘉是西汉著名大臣苏武的哥哥,曾经负责给皇帝驾车。有一次皇帝外出,苏嘉给皇帝驾车,从都城长安来到郊外的行宫。当皇帝正要下车时,苏嘉因为不小心一下子把车辕撞到了门前的柱子上,车辕被撞断了,皇帝也受了惊吓。结果苏嘉被判为大不敬的罪责,只好自杀。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小心谨慎,一件小事情有时也会酿成大祸。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都是在一个细节上面出了错,导致终生痛苦。所以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真的是要步步小心,处处要学会替他人着想,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中,树敌越来越少,波折越来越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一些礼节,比如我们在回家关单元楼门、自己家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的关,如果声音太大就会扰到四邻;还要注意上楼的脚步也要轻;在家中拉窗帘时也要轻轻地拉。 一是对物品的一种爱护;二是如果家里有人还没起床,这样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另外在餐厅里吃饭前后或清理卫生时,移动桌椅板凳时一定要将它们提离地面再移动,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使它们本身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二是对家人特别是在楼下居住的邻居比较尊重,不会使他们因为听到噪音而产生烦恼。 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搬东西,都为了省事在地上那么直接推拉。既损害了自己的家具,又影响到了别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一点一滴地关心周围每一个人。这样无论对自己的身心和德行都有所提升。

精讲《弟子规》第10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讲(2012-08-14 12:50:38) 转载▼ 标签:分类:东魁著作

我还碰到过一个家庭,老人家过80岁大寿,祝寿的人多得不得了。可在 主座上坐的却不是老寿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儿子给父亲过寿,请了一位很了不得的领导,就让领导坐了主座。你看这成了给领导过寿,不是给老人过寿了。这种颠倒的程度让我们没有了人的味道。 我看到这种现象以后,就在现场号召他的子女给他父亲礼拜、磕头。他的子女都不太适应,我就做了个代表,先给他父亲磕了个头。全场的人看到以后全站起来了,吓一跳,好像没见过这种礼节。还问我:你们当地是不是有这种礼节? 我说:是,我们当地有,你们这儿没有啊,为了改正改正你们这边给老人不礼拜、死了以后才拜的风气,所以我来引导引导。他的几个儿子也不好意思了,全部都给老人家拜了拜。经我一搅和,领导也不好意思上座了,把上座让给老人家坐了。 在我临走的时候,老人家把我叫进房间,对我说:秦老师,你可了不得啊,家里人每年哪是为我过寿呢?他们就是趁着给我过寿来挣钱,红包我一个都拿不上,主位我也坐不了。每次都说我上年龄了,怕把我给碰到了,就把我专门搁在个小房子里头,给我送一点饭在里头吃。人家来送的红包都塞给我儿子、女儿了。 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在座位上面,一定要由长者坐主位,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尊老爱幼的风气。希望大家听完这一节课以后,回家能试一次进厨房做饭,给父母端饭。我们这个小小的这个举动,绝对会让我们“德日进,过日少”。 我跟我妻子两个人最近就一直在这么做,效果真的好得不得了。我们天天给父母端饭,不仅父母高兴,儿子也跟着我们学,天天给我们端饭。其实我们做人本就该如此,可是现在社会上却很少能看到。现在的人吃饭先让儿子孙子,先让朋友,却想不到要先让父母,所以说我们主次不明,很糊涂啊。 只要能把《弟子规》上的几句话落实到位,我们的人格魅力就足以去感召别人向你学习了,哪用你去劝人家啊?圣人是做到以后才说出来;贤人是说出来以后马上就能改正去做到。可我们现在的人光说不做,这叫骗人。 我们表面看着好像是在骗别人,实际是在骗自己。我们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使别人看低我们。我们别认为吃饭、走路这些都是小事,就可以不注重“长者先,幼者后”,我们恭敬父母的态度就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 件小事中的。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只能先要求自己。每一个人落实到位,你的行为就会感染你的邻舍。 我就在我们眉县做过这种实验,感动得整个小区都有变化。每年我母亲过生日,我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回去给她过生日。我的这个行为感召了周围邻居不少外出的子女,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回家拜寿。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下面是网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

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篇二: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 冬天带走了秋天最后一片黄叶,收获,交杂着工作的欢乐与泪水;喜悦,记载着孩子成长的点滴。今年九月来到龙岗幼儿园后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经过一学期培训与学习,使我对《弟子规》有了深刻认识与了解。 每日的中午是我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时间----听《细讲弟子规》讲座。蔡礼旭老师从生活中点滴讲起,教导我们平时应如何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教导我们与朋友、同事之间应怎样相处;还教导我们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及人生怎样创造幸福等等。每听一次蔡老师的讲座,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回想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蔡老师所说的相差无异。 生活中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真心的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对于朋友及亲人是否真诚相待;对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Learning experience document of disciple GUI 编订:JinTai College

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2、篇章2: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3、篇章3: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4、篇章4:弟子规的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蒙学教材之一,是一部针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全部需要身体力行,执行力与示范性很强的读物。下面是带来的弟子规学习心得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章1:弟子规学习心得文档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弟子规 选择题

《弟子规》选择题测试试卷 一、把正确答案的的序号填在()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 2、“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D、戚继光 二、看拼音,选择正确的读音。(每小题1分共10分) 1、父母教,须jìng听A、敬B、近() 2、出必告,fǎn必面A、反B、返() 3、事虽小,勿shàn为A、擅B、善()

4、兄道友,弟道gōng A、恭B、公() 5、言语忍,fèn自泯A、愤B、忿() 6、不如人,勿生qīA、气B、戚() 7、闻yù恐,闻过欣A、誉B、誊() 8、倘掩饰,增一gūA、姑B、辜() 9、天同fù,地同载A、覆B、复() 10、言不huì,色不媚A、炜B、讳() 三、请给下列各句经文选择正确的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是人,类不齐。()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C、同样是人,类别不整齐。 2、果仁者,人多畏。() A、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B、果敢仁义的人,别人都害怕。 C、果断仁慈的人,人们都害怕他。 3、工夫到,滞塞通。() A、只要功夫练到了家,体内就没有任何阻塞。B、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就自然通达了。C、只要功夫练到了家,就能打通关。 4、字不敬,心先病。() A、如果文章写得不恭敬,说明你病了。B、如果文字没有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1)

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七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道人善,即是善』。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经做到『愈思勉』,已经学到了,一定有。从诸位朋友的脸上就看得出来有法喜。这个法喜绝对不是念经念出来,而是有落实在生活之中。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所以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的结果,叫「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我们也要非常用心去把这些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於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背后的议论,说他的是非;「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这一些不好的言语,在他的心中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著报复你。这都是在意气用事,这样不可取。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可以给你烦死了。所以我们存心仁厚,不与人起冲突。当假如别人有善我们都不称扬,别人一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更大的罪过,它是影响了团体跟社会的风气。你看假如每一个人都不讲人家的善,都只宣扬人家的恶,那将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所以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影响整体社会的风气,这个罪过不单是个人,还可能跟整个社会结罪。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善相劝』。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书。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就是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马上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要去落实。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对於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也因为他的学习非常扎实,只要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所以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在古代所有当官的,我们都称他是「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因为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整个人民相处得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县长在负责,所以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能够「爱民如子」的这种态度,所以也称为父母官。那当然这一些地方领导人,他也有要落实「善相劝,德皆建」,让整个社会风气能够愈来愈好。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我们要隐恶扬善。但是为什么比例没有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跟他们讲,现在又功利主义这么炽盛,所以重利轻义。只要他能够有这个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他那种为官的责任心。 在隋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这个姓比较少。诸位朋友,这个父亲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四讲

( ) 标签:分类: 我们上一节课讲到“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我和朋友聊天地时候就在讲,世界上备受人尊敬地不是皇帝,因为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很多,真正能被我们记起地很少.受人尊敬地是能为身教、心教、行教地模范,如孔老夫子等圣贤之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真正地圣人,真正地德能之人,他们地行为和言辞可以影响几千年,所以人所服,非言大,是德能所致,德能加才能,就好得不得了,这是咱们上一节课讲到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有德再施才则可服众并教化众人,我们有才无德则会殃民祸世,所以我经常和我爱人说,宁愿我们家孩子愚痴,也不愿意他祸世.一个国家兴亡我们不要认为需要很多人,一个人足以兴邦,一个人也足以毁邦,一言兴邦,一言误国,真是如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所以人一定要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孔老夫子德才兼备影响几千年,孔子家族旺了多代,凡是姓孔地人都受到了他地福德护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曲阜当地政府就有一个政策,凡是姓孔地,不论你来自世界哪一个国家,死后都可以葬在孔老夫子地孔林中.你看,姓孔地都沾了圣人光,这是我去曲阜参访地时候,当地导游讲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们去曲阜时,还发现埋葬孔老夫子地地方有两种奇异现象,现在科学家不能解释.第一,孔林有十万株千年地树,可想而知它地面积有多大,但奇怪地是,孔林之中从来没有乌鸦出入,离孔林相距只有两公里地孔庙,却是乌鸦成片,可是乌鸦从来都不来孔林,甚至从林子上空都不飞过,路过此地都是绕林而行,这是当地导游讲地第一个比较奇异地现象,真假我们还没有时间去考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个奇异现象是,至今孔林之内很少发现有蛇地踪迹,可是孔林之外就有很多蛇出没.当时导游就告诉我们,当地人地传说讲,孔林是夫子休息之地,乌鸦本乃灵禽,就是感知力很强地动物,它不愿意打扰孔圣人休息.你看,孔老夫子地德性感召动物都对他如此恭敬.第二,这个为什么没蛇?因为孔老夫子休息之地,经常有世界各地人前来祭拜,蛇在这个地方怕惊吓到了来礼拜孔夫子地众生,一惊吓没人礼拜怎么办?所以蛇不在这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曲阜市政府还规定,凡是离孔林孔庙近地建筑都不可以超过三层,你想想政府对他多恭敬,他地德能影响几千年,影响到现在他地子孙还沾光,德能大,方能感召人,感动人,这是咱们中国第一个历史人物孔老夫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二个历史人物,秦桧!他祖上有没有积德?有,要是没有他怎么能当宰相.秦桧有没有才?有才!要没有才怎么能爬到宰相这个宝座.那德有没有?德就欠缺了.秦桧害不害他祖先?害祖先,姓秦地人不敢认他当祖先,他地祖先在冥府都不愿意认此子孙当后代.两个历史人物,影响截然不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咱们中国地第三个历史人物,周文王.我们都知道周文王被称为圣王,周文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年代地江山,多年,看过《封神榜》地都有点儿了解.不过,许多人误以为是姜子牙保佑他,其实不对,是因为文王德性感召才能使人才济济,江山长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最有趣地一件事情是,周文王在修理宫殿城墙地过程中,看见工人挖出来一堆尸骨,周文王赶快过去,拿布把尸骨包裹起来,并专门做了一场埋葬地仪式,亲自礼拜,这个行为让所有

《细讲弟子规》读后感

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中埠中学李强 近几年来,我们张店区的教育提倡学生诵读《弟子规》。自己以前虽然大致看过,知道所说的大致内容,但是,还真没有认真读过,在假期中,利用空余时间,比较仔细的翻阅了台湾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阐述《弟子规》的书,而是通过讲解《弟子规》并结合许多事例和道理,教会人们如何经营幸福人生。 幸福在哪里?要想营造幸福的人生,首先,要完美自己。我们普通人都是对别人要求太多,对自己要求太少,“严以待人,宽以待己”,寻找真诚时,自己没有对世界付出真诚,却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别人完美。其实最应该完美的是自己。只有主动付出人生才会幸福,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只有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幸福自然会在你身边。在家你是一个好的父母,在学校你是一个好的老师,,那你就会时时体会到幸福,只要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幸福还在于把握当下,要和谐对待自己和他人,理解和关爱他人,心胸宽广“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之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 “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请先做,什么事情后做,先后顺序要下对抉择,人生第一件大事是把孩子教育好。怎么教孩子?身教。我们知道教孩子一辈子,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而不是分数最重要,但是我们还是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名利,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太注重名利。应该教孩子学会做人,与人相处。做事要有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会有担当。让孩子明白念书,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一种责任。有孝心的孩子是希望让父母放心,希望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的孩子才会大有发展。“真正成功的主管和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成功呢?诚实、责任心、谦虚、信用、耐心。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品德最重要。现在西方人一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既然德行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要教育孩子“使作善也”,孩子又善良的心,就会有善的行为,自然会有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幸福。所以教孩子不是要读很多的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所谓的“身教重于言教”。假如现在你的孩子扎根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说抉择最重要,你抉择要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将会影响的孩子一生的幸福,也会影响到你的幸福。 我们如何才能下对抉择?建立理智。如何才能建立理智?还要透过学习,有好的判断力,才能下对判断。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当我们理智时,我们会下对抉择。抉择中最重要的是你的思想观念。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关键是“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但是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自私。如何才能教育孩子不自私呢?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百善孝为先,其实要对社会有贡献,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困难,就是要好好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首孝悌”,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子让回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如果孩子从小注重物质享受,家长不给于合理的管教,等到花钱习惯了,就很难改。他的努力目标就不是为了孝顺父母,不是为了照顾妻儿,而是满足他的物质欲望,就会变得自私。因此从小要教育孩子要有仁爱之心,要替他人着想,他将来一定会为社会造福,自己也就会过得幸福。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讲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讲 标签:传统文化作者:秦东魁老师 我们看下一段“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我们遇到别人称赞、赞叹、夸赞我们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继续努力,这样就好了。当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真正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陕西博爱书馆每年的11月间,志愿者回去会做一个总结,总结什么呀?总结我们这一年来所犯的过错,一定不总结我们今年送了多少书、做了多少事情。总结过错,我们送书的过程中是不是给人家学校、给政府部门添麻烦了,我们要求去的时候自己带书,去的时候自己带饭钱,一定去学校、捐赠部门不吃人家的饭。当时有个政府部门非要请我们吃饭,我们的志愿者特别有意思,就说领导,你别请我们吃饭了,吃这一顿饭,我们还能捐几百本《弟子规》了。所以那一句话以后,这个领导以后请我们吃饭就一碗面,再不敢一请花几百块钱了。所以我们的坚持还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支持的。 如果能做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我们,良师益友才能亲近我们,让我们的人生更圆满,犯错更少。 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承受不起别人的称赞,别人一旦夸我们几句,我们就会得意忘形。我们就不会去想一想,别人称赞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德行修养是不是如他夸赞的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别人一夸你,就洋洋自得,然后别人再找你借钱啊,找你办事啊,你也不好意思不给人家办,就统统答应下来。 别人夸我们,我们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做好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应该“闻誉恐”,要好好反省自己,使自己真正去提高、去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德行修养。 我们现在都爱听好话,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都知道这个话,可是我们不愿意吃;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都不愿意听,听到别人一说我们不好,一下这个脸和苦瓜脸一样长。 当别人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闻过欣”,就是要感觉到高兴,千万不能生气。因为当一个人指责你的时候,第一,他把你当成好朋友了。现在的人们没有几个愿意得罪人的,他这样指责你,是恨你不成器,恨铁不成钢啊。所以你感恩戴德都来不及,你怎么还能迁怒于他呢。 第二,他觉得你是个人才,如果不指出来,那你这个人才就毁了,很可惜啊。所以说他是在体谅你,爱护你。可你如果把他当成敌人,当成小人,那就是你的问题啦。所以说我们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听人夸,那你就走到悬崖边了。你只有常常反省自己,听得进去别人的指责,久而久之,真正的好朋友,知心朋友才会全部被吸引到你身边来。 当你有如此多的良师益友之后,你何愁不成功?人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结交恶友,让我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读后感1500字 这个学期通过参加研究学习活动,我接触到并且开始学习《弟子规》。我和许多人一样,提到《弟子规》都存在一个误解:那是给小孩子学的,我都这么大了,学它何用?但当我开始学习《弟子规》就发现我错了,里面所说的一百一十三件事情,我做到的很少,有一些道理还不太明白,有一些虽然明白了,但是没有落实到生活中。不过我很庆幸我在高二就接触到《弟子规》并认真去学习,它使我能够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做出正确的抉择,能够少留下遗憾。 首先,提到《弟子规》会让我想起”道德”二字,我总以为自身与人相处时内心最初的反应,便是道德的根本。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我从以往的错误认识中醒悟过来,原来道德的根本是孝。更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我很少做到“孝”这个字,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有道德呢!此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弟子规》中“孝”的部分,它让我懂得了以前对父母的诸多不是。《弟子规》中有不少孝敬父母的准则,虽然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但都体现了“孝”这个字,也说明孝顺父母不需要多少财富或多大的名气,就算是一些小小的关怀也能让父母感到开心满足。世上不求回报地对你

好的就是父母了,只要给父母一点点关爱他们就心满意足。回想以前我对父母的种种不好的行为,我就感到愧疚。父母辛苦地工作赚钱养育我们,我们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但我们并没有懂事,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让父母伤心。我常常因为父母的一句轻声责骂就非常地不高兴,因此两三天不理睬父母,现在想起真是非常后悔,就因为那么一点小事我就如此对待父母,父母心里肯定也伤心难过。我们总是对别人的一点帮助而感激不尽,却对父母的关爱视而不见。难道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对父母好,父母对我们不好我们就应憎恨父母吗?不是这样的,《弟子规》中有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就是无论父母对我们好不好,我们都应孝顺父母,岂能因父母一时对我们不好而憎恨他们呢?父母对我们好,我们做到孝顺不难。若父母对我们不好,而我们仍不变其心地孝顺父母,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孝顺和高尚品德。“孝”不仅是对父母的行为,还是对师长,对朋友的的行为。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开始学习与他人如何相处,《弟子规》中有在家、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无一不体现出先贤所凝聚的大智慧,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它正确地引导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落实。书中提到的“欲平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精讲弟子规第十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讲 (2012-08-14 12:50:38) 标签:分类: 今天讲到《弟子规》第二篇《出则悌》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小培养,无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因为一言一行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德行。 昨天有个朋友对我说,他心里孝顺就行了,心里有慈悲心就行了。我就跟他说,那你也不用真的吃饭了,心里想想就行了,你看看十天不吃饭是不是照样能把你饿死。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光要心里认识到,更重要的是言语、行为也要体现出来,这才叫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做到身体力行。 比如吃饭时,我们一定要先让父母坐下,等父母先动筷子,我们再动,这样才不失为人子女。可是现在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景象了。我去过很多朋友家,看到的大多是父母孝顺儿女,很少看到儿女孝敬父母。 我们要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爱孩子爱得如皇帝一般,对父母却像对乞丐一样,我们在生活细节上面是否能真正落实“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们自己有没有形成这种意识。这个很重要。 我在家里每次买完东西以后,就对儿子说,这些是买给爷爷奶奶的;我没有说过是买给我们自己的。很有意思,孩子每次把东西给完爷爷奶奶以后,还会说,妈妈没有,爸爸没有,还会自动地拿些东西来给我们。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孩子。我们一定要去感化大家,不要去教育,你教育别人会很烦恼、会很痛苦,而感化是通过我们自身的言行,让别人从心里意识到要改正,要向善。 现在每次看到我妈在厨房里做好饭,我都要主动去把饭菜端出来,要不然会觉得很惭愧。以前我妈给我端菜端饭,我也觉得很正常,我是她儿子嘛。可现在学了《弟子规》我才明白其实不正常,我们把许多原有的为人子女的礼节都忘掉了,还认为父母为我们的付出都是正常的。 希望我们各位朋友、各位学友,家里有老人的话,有任何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老人吃。现在好多人家里有了好吃的都是先让自己的子女吃,却不是先孝敬父母。 我还碰到过一个家庭,老人家过80岁大寿,祝寿的人多得不得了。可在主座上坐的却不是老寿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儿子给父亲过寿,请了一位很了不得的领导,就让领导坐了主座。你看这成了给领导过寿,不是给老人过寿了。这种颠倒的程度让我们没有了人的味道。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 《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

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

第26、27课弟子规

第二十六课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教学目标: 1、认识“盥、兼、漱、溺、辄”几个字,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读、会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力行反馈、情境导入 1、复习:生齐背上节课的内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师:孩子们,你们做得真好,早上都能按时起床了,但是起床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呀?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七讲《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二、理解含义、表演导行 1、认识生字,熟读成诵 (1)出示“盥、漱、溺、辄”几个字请学生认一认。 (2)出示句子,读书检测: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分行赛读。 2、释义 盥:洗手(脸)溺:指小便。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把手洗干净。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这样做可以预防病菌入口,也可以避免“身有伤,贻亲忧”。 3、借助故事,强化理解 不拘小节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整天总是脏兮兮的。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大事。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后来,这件事成了人们的笑谈。王安石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而他的仪表真是糟糕啊! 说一说:听了刚才这个故事,你想对王安石说些什么呢? 讲卫生的苗苗

有一个叫苗苗的孩子,她的父母特别注意讲卫生。妈妈告诉她,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苗苗问:“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妈妈告诉她:“因为手上摸了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等她稍大一点,妈妈还进一步告诉她,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于是,苗苗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洗脸洗手。尤其是吃饭前,从来都不用人提醒,自己主动去洗手,口里还念念有词,洗完手,要甩三下,把自己手上的水甩干。有时大人一忙,吃饭前忘记了洗手,她总是及时提醒大人。 说一说: (1)苗苗是怎样讲究卫生的? (2)为什么要做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4、表演导行 请学生上台表演如何刷牙、洗脸。 师:教给学生洗手的方法:(教师边说边演示) 1、首先用流动的温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湿。 2、用香皂均匀地涂抹手掌和手背,并两手互相揉搓,要特别注意清洗指尖和指甲缝。 3、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是把手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手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 4、每次洗手时要重复两遍。 5、整个洗手时间不应少于30秒。 6、洗完手后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抹干双手,并勤换毛巾。 三、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一)练一练:练习刷牙 (1)说明刷牙的重要性。 (2)以模型讲解刷牙法。 (3)请全体小朋友使用自己的牙刷练习一次。 (4)检视镜中自己的牙齿是否洁白无垢。 (二)实践运用 1、判断:他们的做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小丽都三年级了,可她从来不刷牙漱口。妈妈总提醒她,她就不听。()2)、小红说天天早晚刷牙真麻烦,不用天天刷牙的。()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 蔡礼旭弟子规>观后感(一) 说实在的,很久以前我就度过《弟子规》,当时只认为它和《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而我们学习这些经典,一定要提得起一个最重要的态度,就是“经典”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也不是拿来读而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所以,在读此书的同时,也开始向蔡老师学习,决心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虽然有些一时还做不到,但可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现在在家庭生活方面已初尝了甘甜的果实。 在读此书以前,我自认为是个孝顺的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其他长辈。哪怕是对一些陌生的老人,我的行为也还说得过去,因为我一直觉得天下的父母都是父母。我能做到将心比心。可是读了本书,我才发现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孝,德之本也,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莫过于父母了。可是我们却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而不能常回去看看他们,不能慰籍他们老来孤独的心,总以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几个养老的钱就是孝顺了,这是何等的愚蠢啊。这个寒假,悉细照顾父母,和他们促膝谈心,领他们到公园、博物馆等地游玩,和他们一起观赏花灯焰火,看民间扮玩。经过这一假期,我欣喜地发现,老人越来越开朗了,吃得越来越多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脸上开始有了光泽,皱纹也少了。想想确实有道理,作为他们晚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自己百依百顺,心情怎能不舒畅,胃口怎能不好呢? 在学校里,我也尽力把《弟子规》的每一句话落实到工作中去。 首先先要以身作则教导学生。《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试想: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要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在生活细节方面,我有时对学生指手划脚,今后要小心、严谨、细致地身体力行。比如捡垃圾,擦桌子,整抽屉等等。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要与同事友好相处。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以前,我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今后要注意修正。 总之,看了《细讲弟子规》,我感悟甚深,受益匪浅。通过此次读书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细讲弟子规》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