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生物的呼吸作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生物的呼吸作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生物的呼吸作用

第八节 生物的呼吸作用

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反应式等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2.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动物呼吸与植物呼吸等相系间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的

1. 呼吸作用的概念(B :识记)。

2. 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理解)。

3. 呼吸作用的意义(C :理解)。

重点、难点和疑点

1. 教学重点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 呼吸作用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3.教学疑点:

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

②细胞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综合题。

教材教法及课时安排

1.教材教法:

⑴用“图解联想法”理解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

⑵用“并列比较法”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用“图文转换法”和“类比分析法”解细胞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综合题。

2.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 呼吸作用的概念

生物的呼吸作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与光合作 光合作用:无机物??

?→?光能合成

有机物(储存能量) 过程虽相反 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有机物????→?有氧或无氧分解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 但不是简单的逆转

(释放能量)

一、有氧呼吸

(一)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要点:条件、反应物、反应程度、

产物、能量多少) (二)总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

6CO 2+12H 2O +能量 (三)过程及场所(注意三种原料参与反应的阶段,两种产物生成的阶段以及各阶段的反应

场所)

?酶2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酶6CO2+20[H] +少量能量线粒体

2.2丙酮酸+6H2O?→

?酶12H2O+大量能量

3.24[H]+6O2?→

[过程图解:反应物与产物各在哪个阶段参与反应;各阶段的场所;[H]和ATP的产生阶段] (四)能量利用

1.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1mol葡萄糖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能也是2870KJ;所以或认为每mol葡萄糖所含化学能为2870KJ)

2.能量利用率=1161÷2870≈40.5%(较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例析】

.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和氧气参与反应分别发生在(B)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都在第三阶段

二、无氧呼吸

(一)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要点:条件、反应物、

反应程度、产物、能量多少)

(二)总反应式

2C2H5OH+2CO2+能量(高等植物、酵母菌缺氧时)(发酵、无氧呼吸区别)?酶

C6H12O6?→

2C3H6O3+能量(乳酸菌、动物、人、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

菜块根等缺氧时)

(三)过程及场所

?酶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1.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酶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

2C3H6O3+能量

(四)能量利用

1.1mol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2.能量利用率=61.08÷196.65≈31%(较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例析】

1.每mol葡萄糖所含化学能为2870KJ,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仅释放196.65KJ,还有能量在哪里?(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

2.根据总反应式,每mol葡萄糖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时,释放的能量是大于还是小于196.65KJ?(大于;相对氧化得更接近彻底一些)

(五)意义:使生物暂时适应不利环境(缺氧环境)

【例析】

1.1mol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mol葡萄糖在实验室中彻底燃烧释放出2870KJ的热能;所以,我们认为1mol葡萄糖所含的化学能为2870KJ。但在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时只放出196.65KJ的能量,则其余能量在哪里?(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如乳酸中)

2.人体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能从血浆中获得葡萄糖,并将之分解以获取能量,请简要描述该过程。(成熟红细胞没有有氧呼吸酶系统,所以只能将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获取少量能量。)

3.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常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A)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受害

B.土壤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快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在水中,使根遭受毒害

D.土壤中因水涝温度低,根受低温损害

三、实质:分解有机物,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

四、意义:

(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热能散失:与维持体温有关

2.储于ATP中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二)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例析】

1.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中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无氧呼吸的产物;

(2)由A-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氧气浓度开始升高,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受抑制;

(3)由B-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氧气充足,有氧呼吸增强,释放CO2快速增加;

(4)为有利于贮藏蔬菜和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浓度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B点;理由是:总呼吸作用强度最低,有氧呼吸较弱,无氧呼吸也被抑制,有机物分解得最慢。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

C.释放出CO2时 D.[H]和O2化合成水时

3.人体内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的直接去向是

A.以热能散失 B.贮存在ATP中 C.存在于线粒体中 D.供生命活动

4.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

O 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

反应

A .①②⑤

B .②④③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6.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 2,它们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A .②④

B .①④

C .③②

D .④①

7.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 摩尔的CO 2,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 2 A .2A 摩尔 B .

A 摩尔 C .6A 摩尔 D .3A 摩尔

8.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

吸结构 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9.制造啤酒的工艺流程中,实际是应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将小麦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应

怎样处理方能制造出大量的啤酒

A .马上密闭,保持30℃~40℃的温度

B .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60℃以上

D .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10.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里,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A .温度恒定,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

B .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C .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D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抑制呼吸作用

11.(多选)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在下图所示的4种条件下,哪一种生理活动可以在4个条

件持续进行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渗透吸水

D .水分运输

12.用黄豆生豆芽,1 kg 黄豆可以生 5kg 豆芽。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A .变少

B .变多

C .不变

D .先变少后变多

13.在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长时间遇到大雾笼罩的天气,应采取的

措施是

A .盖上黑色塑料薄膜

B .适当降低温室温度

C .适当提高温室温度

D .充入大量O 2

14.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CO 2,以下哪项实验条件是必要的

A .要用一株叶子多的植物

B .要在黑暗条件下实验

C .把植物淹没在水中

D .用一株幼小植物

15.好氧细菌的有氧呼吸和厌氧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分别形成于

①细胞质基质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线粒体

31121

A.①④ B.②③ C.④① n D.①①

B.提高训练

1.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存的是

A.乳酸菌 B.白菜 C.蚯蚓 D.蘑菇

2..田间豌豆种子萌发的初期,CO2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其原因是

A.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C.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3..下图烧杯内装有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试管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两日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并有沉淀,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内 B.酵母菌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

C.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D.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4..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把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沉淀物(含细胞器)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向试管内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的试管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5..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增加不很多。这是因为

A.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B.大量能量在酒精中未释放出来

C.大量能量在乳酸中未释放出来 D.大量能量随汗流失了

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和②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③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_。

(3)丙酮酸之所以会发生②和③的不同变化,一方面是由于是否有______的参与,另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所造成的。

(4)陆生植物长期水淹后产生的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是图中__________过程。

7.下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为什么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此发酵实验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两试管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盛水试管:_________________;

溶液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推移,盛水的试管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

(5)本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现象发生?请说明理由(用有关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下图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酵母菌细胞产生CO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A点产生CO2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由A→B,CO2越来越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由B→C,CO2释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纵轴表示呼吸作用强度,请在图中画出乳酸菌的代谢与氧气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9.下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存白菜地窖,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

(1)A~B段O2的消耗量很大,CO2浓度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_呼吸。

(2)C~D段O2浓度接近于0,而CO2浓度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点开始,氧气浓度的高低成为限制有氧呼吸的因素?_________。

(5)为了有利于较长时间地贮存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氧气控制在______段范围内。10.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加入A后,O2不能被消耗;加入B后,细胞质中丙酮酸增多;加入C后,线粒体中ADP增加;加入D后,丙酮酸减少,这四种抑制剂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抑制葡萄糖分解;_________抑制丙酮酸分解;_________抑制[H]氧化成水;_________抑制ATP生成。

C.能力训练

1.下图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度之间的关系,对这一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A点时,光合量与呼吸量相等

B.过B点后,再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量不再提高

C.在B点时,总的光合量为7mg/m2·h

D.在A点时,总的光合量为0

2.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如图,在图中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3.(多选)测定某种植物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鲜重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判断,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从吸水方式来看:在第I阶段主要为吸胀作用,第Ⅲ阶段主要为渗透作用

B.从细胞分化来看:在第I、Ⅱ阶段分化不显著,第Ⅲ阶段分化显著

C.从种子干重变化看:在第I、Ⅱ阶段变化很小,第Ⅲ阶段显著减少

D.从种子中有机物的种类变化看:第I、Ⅲ阶段显著增加,第Ⅱ阶段变化很小4.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到3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药酒(实际是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在中间挖一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小时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一简单的分析:

①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什么?

②发酵没有密封,但坛内无氧呼吸(发酵)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

③请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来说明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消彼长的过程。

5.有人曾做过下述实验,装置如下图(指示剂使用麝香草酚蓝,其变色范围是:pH=6.0呈黄色,pH=7.0呈绿色,pH=7.6呈蓝色),实验结果如下表,试分析后答题:

试管编号 A B C D

(1)该实验将验证植物的哪两个生理过程?______、______。

(2)导致溶液pH发生变化的化学平衡式是_______________。

(3)A试管指示剂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试管指示剂变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与D试管在该实验中起______作用。

6.下图表示生活状态的植物体在一天24小时内CO2净吸收量和净释放量:

(1)一天中什么时刻植物体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暗处,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可用什么表示?数值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定一天中植物呼吸速度相同,则光合作用的最高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面积B表示_________。

(5)如何说明植物体处于旺盛生长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正午12∶00前后CO2吸收情况相比,导致12∶00CO2吸收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测定呼吸作用的装置图,如下图。要求:所给装置均要用到,必要时只能重复使用所给三个装置中的其中一个。

(1)用字母表示测定呼吸作用的最佳程序为______。

(2)该程序中B装置图中的药品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程序中C装置图中的药品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A装置图中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如果A中植株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结果相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表示动物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与O2

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是。理由是:

(1)当供氧量为0时,

(2)随着供氧量的增加,ATP的生成量。

(3)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酶),因而供氧量达到一

定程度后。

(4)若本图表示的是肌细胞内ATP生成量与O2供应量的

关系,则正确的曲线应是。

9.下图是种子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实验示意图以及曲线图(实线代表呼吸作用,虚线代表光合作用)当向种子瓶内加入适量水分后,经过一段时间,曲线发生了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2)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3)曲线de下降的原因是

。10.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展示的是物质代谢系列反应就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

)①是在叶绿体的薄膜上进行的,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③④⑤主要是在中进行的,所需的外部条件是。(3)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用标号表示)。

11.叶肉细胞内能进行多步骤的两个过程,即CO2+H2O有机物+O2,请回答

(1)正向反应过程中,CO2被还原为有机物,所需的还原剂在何种细胞器的哪一部位形成?

(2)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逆向反应产生的CO2主要是由哪一部位释放?;释放出的CO2将扩散到哪一部位?为什么?。12.下图为植物体内部分代谢阶段的简图,据图回答:

(1)过程C5-2C3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的一个阶

段,此过程能进行,则a物质是,其在植物体内可由细

胞器产生。

(2)生成产物甲的物质条件b是,生成甲的过程在细胞

器中完成。

(3)当产物乙中有30摩尔的水形成时,甲变化为乙的过程中散失

的能量有千焦。

13.下图是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曲线B所表示的是植物受光强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关系。

(2)A.b点表示。(3)叶面积为25cm2的阳生植物叶片在光强度为Y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量为 mg。(4)将该阳生植物叶片先在光强度为X的条件下放置若干时间,然后放于黑暗处12小时,要使此时叶的干物质量与照射前一样,则需照光小时

(5)在同等条件下,阳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比阴生植物。

14.下图中的甲、乙两图是为一昼夜中某植物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0)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致于光反应产生的和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O2固定。

(4)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15.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下右图所示。呼吸速率(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左表。请据图表回答:

温度0℃10℃20℃30℃40℃

Mg/h 0.30 0.35 0.50 0.70 1.10

(1)从图中可见,金鱼藻的光合速率与等因素有关。

(2)金鱼藻的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3)金鱼藻生成的氧若在同一细胞内被消耗,在其整个过程中,氧气穿过了层磷脂分子层。

(4)20℃条件下,用15KLX的光强连续照射11.3小时,合成的葡萄糖约为 mg,其中约有 mg用于呼吸作用。

(5)10℃条件下,连续12h给以20KLX的光照,再转入30℃条件下连续8h黑暗处理,则金鱼藻20h内,葡萄糖的含量消长变化为 mg。

(6)适宜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的金鱼藻,开始时产生氧气较快,但3天后氧气生成减慢,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要使O2生成量不减,可向水中通入适量的,这种物质能直接影响。(7)如果培养液中缺少Mg2+,长时间后金鱼藻将逐渐显示出的颜色。

16.在A、B两玻管内盛有稀葡萄糖液20mL。在A管内加入一定数目的

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B管内加入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

再向两玻管液体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管密封,放置在光照明亮处。实

验员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管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内含O2和CO2的

浓度,历经3h,其数值变化如右图所示。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

定工作,又历经3h。问:

(1)A管内液体呈何种颜色?说明判断根据。

(2)在最初3h内,两玻璃管内的葡萄糖浓度是否都下降了?试说明理

由。

(3)撤去光照后3h内,A、B两管液体中O2和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原因,并把变化情况画在上述两图的右半部分。

17.下图是测定光合作用速度的仪器。在密闭小室内放有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缓冲液用以调节小室内C02的量,使其浓度保持在0.03%。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如下表所示(表中气体体积的单位是微升/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表示增加,“-”,表示减少。光强度单位为千勒克司)。请回答:

(1)光强度为0

时,小室内减少的气体是,减少的原因

(2)光强度增加时,小室内增加的气体是,增加的原因

是。

(3)为了防止光照引起小室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

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矫正。那么对照组小室内

应放置。

A.同样大小新鲜叶片和水

B.同样大小死叶片和缓冲溶液

C.同样大小纸片和水

D.同样大小死叶片和水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边方格内绘制O2生成总量和光强度间关系曲线。

18.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闭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与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

的变化,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与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4)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摩尔的氧气。

19.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商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内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的小瓶内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2)x代表值;y代表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商是。(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P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计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内应分别放入。设对照的目的是

20.下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管Y与管X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X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标尺读数(cm) 2.3 3.1 3.9 4.8 5.6 6.4 7.0 7.3 7.3 体积变化0 --------

(相对单位)0.8 1.6 2.5 3.3 4.1 4.7 5.0 5.0 中液面是怎样移动的。

(2)解释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估计3.5小时~4小时内种子的异化作用方式为。

(3)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4)简述如何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

(5)如果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1.75小时是+0.2个单位,解释可能的原因是

;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中的实际呼吸速率是单位/小时。

(6)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21.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为什么要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

(2)此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3)分析0~3.5小时内气体体积变化原因。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设置此实验的对照实验。(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2小时是+0.2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的呼吸速率是单位/小时。22.(8分)请围绕与O2有关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黑暗处理1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mg;再给以l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共合成葡萄糖45mg。若呼吸底物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光下呼吸作用强度为CO2/mg·h-1。上述连续2h的实验,植物净积累葡萄糖mg。

(2)有人利用下左图水生动物耗O2量测定装置,研究一定水温下金鱼耗O2量随水中氧分压而变化的规律,结果如右图。左图中流量计(A)用于控制和测定水流量,呼吸室(B)中放金鱼,C为恒温电热器。

①放入金鱼前,需分别采集呼吸室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样,并测定溶O2量,其目的是:

②右图结果是选择体重相似的健康金鱼实验的结果,为何实验金鱼的体重要相似?

。限制P点、Q点下金鱼耗02量的因子分别、。由图推知,金鱼属于 (恒/变)温动物。

③金鱼能忍受缺O2。5℃下分别生活在氧分压为0和20mmHg氧分压水中12h的金鱼,前者组织和水样中的等含量明显高于后者。

D.奥赛一瞥

1.(08上海生物)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

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8上海生物)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A.2n/5m B.2m/5n C.n/5m D.m/5n 3.(08上海理综)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 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4.(08广东理基)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 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5.(08广东生物)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6.(08四川)Ⅱ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

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炎黄子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大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7.(08重庆)

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中,其结构是由发育而来。(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糖类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其原因是。

II.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其颜色还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a )

B

A(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

双缩脲试剂

,振荡均匀后,

在b

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 b (3)实验结果是:

初中生物七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题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 植物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活动安排45分钟 教学用具煮熟的绿豆种子萌发的绿豆种子澄清石灰水温度计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 利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概念公式的讲解。 教学过程 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导入 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通过习题检测光合作用学习情 况,并引出呼吸作用 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①选叶遮光与照光②酒精脱色③黑暗处理④清水 漂洗并滴加碘液⑤清水冲洗⑥观察变化 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 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并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 条件 3.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 来自生物的什么过程?刚收获的粮食堆在一起会发热,是 什么原因?。 那其实呼吸作用究竟是什么,它的过程是什么,大家 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呼吸作用。希 望学完这节课,刚刚这些问题同学们都能解答出来。 回答问题: c 回答: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场所叶 绿体 引出课题:绿色植 物的呼吸作用 实验演示讲解 今天关于呼吸作用的内容,我们一起用实验来进行探 究。我们今天用到的材料是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知 道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材料吗? 对,其实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很旺盛的,就好比你 们现在是长身体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比平常都多是一个 道理的,而这里用到煮熟的种子进行的是(学生回答:对 比)。大家知道,煮熟的种子是死的,没有生命力,肯定 就没有呼吸作用,这样一对比,就能够很清晰地知道呼吸 作用的特点。 说到呼吸作用,你第一个想到的是需要什么? 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里有两 个瓶子,这边是甲瓶,里面装的是萌发的绿豆种子,这个 是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绿豆种子,都已经在里面放了一整 晚了。在昨晚我就往甲瓶和乙瓶各插了一支温度计,上面 的温度都是一样的,现在我想请个同学上来看看现在这两 思考后回答:煮熟 的没有生命力,无 法呼吸。 对比 甲瓶的温度计上温

(完整word版)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 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中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通过演示实验,并围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导才总结出来的。因而,演示实验效果的明显性尤显重要。教师可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作适当改进或增加其他一些实验。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导、总结最好由学生来完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也最好由学生自行列表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比较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 1.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 2.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㈡技能目标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推理能力。 ㈢情感目标 通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联系的分析,使学生树立事物间是既对立又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2.教学难点:呼吸作用的能量转化,呼吸作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大小试管、吸管、澄清的石灰水、将要萌发的水稻(或小麦)种子、被烫死的水稻种子、广口瓶、火柴、橡皮塞、黑布或黑纸,幼嫩植物、凡士林、玻片。 四、教学过程 ㈠人和动物都一刻不停地在进行呼吸,在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那么植物有没有呼吸作用?用什么方法证明呢? ㈡呼吸作用演示实验 1.演示,明确二氧化碳的特点: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石灰水变浑浊。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检测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增多?

2.明确氧气的作用:氧气可以助燃,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3.让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发言,教师慢慢引导,最后确定实验方案,方案有多种,只要原理正确,方法科学,效果明显,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4.[方案一]取两个同样的广口瓶,把将要萌发的水稻种子和已被烫死的水稻种子装入瓶中,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试管用细绳吊进大瓶中,塞上瓶塞,半小时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将要萌发的活的水稻种子所在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种子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方案二]把幼嫩的植物的叶、茎放入广口瓶中,盖上玻片,用凡士林封住,而后用黑布把整个广口瓶罩住,过24小时后,把燃烧的火柴棒伸入瓶内,观察现象。 燃着的火柴熄灭,说明了瓶中氧气含量已减少。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呼吸作用需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根据方案一,死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活的细胞。针对方案二,教师必须补充说明,植物无论在暗处还是在光亮处都要进行呼吸,只不过在光照下同时发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现象不像在暗处那么容易观察到。 ㈢呼吸作用的实质

初中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lant respir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第四节,此时学生已具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原料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养成乐于探索和勤于探索的好习惯。通过组内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设计、实施“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能通过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根据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探究活

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小组内合作实验、讨论,培养和提高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实验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疑问驱使下尝试解决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实验认同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探究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体验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过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科书中的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教科书中的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学生: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课堂设计:

呼吸作用的教案

第九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1、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农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情感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教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一)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回顾总结、查阅教材等, 填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分钟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三)结论: 1)呼吸作用的公式:线粒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2)呼吸作用的定义: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 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释放的能量的去向:①转变成热量散失 ②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 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5)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内的线粒体 6)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所有的活细胞时刻都进行呼吸作用 (四)检验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实验一:将萌发的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装入甲 保温杯中,乙煮熟后装入保温杯中,并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甲内的温度计的度数大,乙小,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案

5-3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②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③举例说出生活中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能力目标: ①探究植物发生呼吸作用的部位。 ②运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原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 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和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②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 ①植物呼吸的现象。 ②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③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①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②呼吸作用的概念。 四.活动安排: ①观看呼吸作用的动画视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结论。 ②体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的过程,说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 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也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 ③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在密闭的卧室中放生长旺盛的植物是否科学”和“进 入地窖之前应该采取的措施”。 ④从概念中总结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和场所,从而写出呼吸作用的 反应式。 五.课的类型: 教学常态课 六.教学模式: 探究式分组合作学习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内容要点:(板书设计)

5-3 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热量。 二、呼吸作用在细胞中进行澄 清 石 灰 水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遇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变浑浊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一部分以热量散失 2.呼吸作用的意义 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 九.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程序、教师行为和学生活动及目标达成。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所需教学工 具所用教学 技能 设计意图 导入(两分钟)同学们,你们能利用日 常的生活经验解释以 下问题吗? (1)萝卜放久了为什么 会糠心呢? (2)粮食为什么要晾干 后贮藏呢? (3)冷藏的蔬菜为什么 能较长时间地保持 新鲜呢? (4)花盆的底部为什么 要有洞呢? (5)植物要进行呼吸作 用吗?…… 学生表现出极大 的好奇心并引起 其学习本节内容 的兴趣。 多媒体 提问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便于 整个课堂的开 展与进行

呼吸作用教案

《呼吸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2)通过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逐步了解生命及生命现象的本质,建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成功,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教学难点: (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三、课时:一教时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的呼吸现象 1、萌发种子吸收氧气 2、萌发种子释放二氧化碳 3、萌发种子释放能量 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概念 公式 实质 意义

《呼吸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讲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方式,作用及意义及绿色植物的生活史。而第5章正是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是在学过《光合作用》之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是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入初中,对各个学科都有一个调节、适应的过程。在这个不断调节,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由感性的“他主”学习向理性的“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的感性“他主”学习表现为学生对生物学一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教材中的图片感兴趣,但却表现出思维表浅,不愿耐心仔细地进行文本的阅读,表达能力也显得较弱。尤其是层次较差的学生,表现出浅尝辄止的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持久的学习品质和生物学素质是摆在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教学设计拟从借助多媒体设计问题情景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同时借助多媒体大容量,快反馈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逻辑演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对策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 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分析其本质内容,不但抽象,而且运用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学习有一定难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 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新课程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 利用》中一个重点。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 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及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 (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提出并解决疑惑,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本节课所揭示的细胞呼吸的本质,使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资料和图片阅读,思考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培养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2)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动态的课件展示,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特征,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FLASH:(1)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实验;(2)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3)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2.准备“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实验器材。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的实质 1、呼吸作用 2、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3、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在早晨、傍晚、深夜在同一植株上分别摘取三片叶子并标记为甲、乙、丙,用打孔器在三片叶子上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蓝色较浅的是______________,较深的是______________,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______________,分解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同一植物体的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呼吸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 3.高等植物除淀粉外,蛋白质、脂肪也能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分解释放能量。() 四、简答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初中生物七年级《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举例说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 教学难点 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b5E2RGbCAP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和农民贮藏小麦时 的劳动情景图等挂图、图片和几枚新鲜的水果、几粒小麦。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本节课内容 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油料和瓜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过年时根本吃不到新鲜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现在我们过年时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你们知道这些新鲜的蔬菜是怎样在严冬季节种植出来的吗?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道理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一)、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粮食、蔬菜、油料、瓜果和纤维来自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这样我们的农业就会获得丰收,那么,人们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呢?(出示温室中的调控系统示意图)同学们请看这张图,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说温室中的调控系统是怎样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 (学生讨论回答……)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 原料.而适当地增加温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时会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温室中使用二氧化碳也要有个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是0. 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0. 5%—0. 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才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这种给农作物使用了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室中肥料”。你们知道给农作物施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教案

第5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②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认识到分析事物可以从现象到本质的规律,建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 ②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建立模型的四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要完成以上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首先得有个好的导入,所以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而教学重点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所以在这一环节也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以加强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组织了一个学生分组活动,以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难点突破。 3重点难点 人教学重点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教学难点为气体交换的过程.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上课后所有学生先别坐下,大家进行一个小游戏,比一比谁能憋气更长的时间,憋不住气的可以坐下,剩最后3位同学分别几位冠、亚、季军,让他们来谈谈自己能憋这么久的方法,并提问你还能憋多长时间,能不能无限制的憋下去? 活动2【讲授】1.呼吸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活动1:读P100图3-65完成以下内容:a.呼吸系统是有哪些结构组成? b.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游戏:1.让6位同学分别扮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按顺序排好队,简要介绍自己的结构特点或功能。 2.让另外一队同学分别扮演清洁的空气、灰尘、细菌混在一起进去呼吸系统。 小结:刚刚这么多同学给大家形象的展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 活动3【讲授】2.呼吸运动 过渡:但有一个问题,刚刚扮演空气、灰尘、细菌等同学长脚了自己会跑,而我们真正的空气会跑吗?那人体又是怎样完成呼吸运动的呢? 呼吸运动 活动2:展示气球的吹起和放气。这活动说明要让气体动起来需要什么? 活动3:分组体验锥形罩内气球的变化。 问题:a.锥形罩内气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b.这结构和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各结构分别可以代表什么?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 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 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 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复习提问温习旧知5分钟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 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 中的应用。 学生回顾总结、查 阅教材等,填出准 确、规范的答案。 复习旧知,强化知 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 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 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 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 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 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 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 难受。思考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 象?绿色植物要 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 感受入手,从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热 情,造成学生迫切 想解除疑惑的学 习目的,也从中引 入下一阶段的教 学。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 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 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 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 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 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 计示数_____。 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 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学生得出:呼 吸作用释放热量。 同时回顾植物光 合作用能储存能 量。想一想它们的 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让 学生能形象直观 地认识萌发的种 子在呼吸过程所 产生的放出热量、 吸收氧气、产生二 氧化碳气体的现 象,让学生了解绿 色植物的呼吸作 用的原料产物。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3.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树立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探究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 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 三、教学设计思路: 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和环境事件为载体,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然后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材。提前一周黄豆,装在玻璃瓶中的白菜。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案 自主学习 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___的参与下被分解成___和___,同时释放___的过程。 2.反应公式:_________。 3.观察种子呼吸现象的演示实验。 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___。 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吸收_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 4.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一部分以___的形式散失,其余主要用于维持___。 二、呼吸作用的应用 1.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___。 2.粮食、蔬菜、水果贮藏需要抑制呼吸作用。 课堂练习 1.白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B.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 C.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 D.都有可能 2.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利于植物呼吸,常采取的措施是() A.大量使用有机肥料 B.大量使用无机肥料 C.大量浇水 D.中耕松土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绿色部分 B.叶片 C.种子 D.植物体有生命的部分 4、讨论:我国北方农村里常将马铃薯储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取物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你知道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什么?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案例呼吸作用 一、指导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节课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八节。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与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并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知识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及其处理

4—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化学知识和认知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是理解生物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如,从呼吸作用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伴随ATP的形成,ATP进一步推动其它生命活动的进行。又如,从呼吸作用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呼吸作用中有一系列的中间产物产生,这些中间产物,可以是形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由此理解呼吸作用对其它有机物代谢的意义。 学生虽然知道,呼吸作用可为其它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通过这一作用供能的必要性,一般说不清楚。其原因是,学生对生物体能量摄入、贮存、释放和利用规律的认识不清。通过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可使学生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 在呼吸作用意义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呼吸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产物,说明这些中间产物,可以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体内脂肪等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也可以进入呼吸过程彻底分解,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枢纽。 4—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三、学情分析及学习方法的设计: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备课时间:11、30 授课时间:12、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⒈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CO 2。 ⒉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 O 2。 ⒊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目标: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问题,关注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 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重点】 ⒈呼吸作用产生CO 2的实验分析。⒉呼吸作用需要O 2的实验分析。 ⒊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 2的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独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光合作用,请问:光合作 用的原料、产物分别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师(副)板书下列公式。 二氧化碳+水 【新授过程】 引入新课: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绿色植物本身对于制造的有机物的一个消耗过程——呼吸作用。师板书标题: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实质 师:我们知道人和动物也进行呼吸作用,我们在呼吸时吸进什么、放出什么?学生回答:吸氧、放出二氧化碳 师:那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什么物质呢? 有机物+ 氧 光 叶绿体

学生猜测: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氧,也有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 师:植物在呼吸作用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气体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课前老师查了资料,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含量越高越浑浊。我们请一学生到前面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哪一位愿意? 一学生主动前来,口含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大家观察。 学生看到澄清石灰水浑浊。 师:刚才放在空气中一会的石灰水几乎不浑浊,而经我们呼出时变的很浑浊,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确实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植物有没有呼出二氧化碳呢?大家一起动手做一 下。 学生小组活动完成实验,师巡视。 师:大家把实验后的试管举出,看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举出试管,有些小组的液体变浑浊,而有些小组的不变浑浊 师: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解开袋口。 学生解开袋口,发现有些袋里的蔬菜是熟的,有些是生的。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活的细胞才进行呼吸作用。 师板书:二氧化碳活细胞 师提问:为什么用黑色塑料袋?用白色塑料袋行不行? 学生分析用黑色塑料袋可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 师: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是否也象我们人一样消耗氧呢? 老师查了一个资料:氧气可以帮助燃烧,缺氧气会使燃烧的火柴熄灭 现在,老师给大家这样的材料:两个大小一样的玻璃瓶、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各一份、小木棒、打火机,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吗? 学生设计实验。 师出示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 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让一学生实验,把燃烧的小棒伸入放有新鲜的植物和烫死植物的瓶中,其余学生观察现象看到新鲜植物的瓶中燃着的小木棒熄灭。 师出示问题: 思考并讨论 ⒈为什么新鲜植物的瓶中燃着小棒熄灭,而烫死植物瓶中小棒依旧燃烧? ⒉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师生分析得出:活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同时消耗氧 板书氧 师让学生比较两瓶壁上的不同,说明呼吸作用还产生水。 板书水 师:为什么要把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消耗呢?这对植物有意义吗? 呼吸作用的意义 师出示演示实验: 在上课前一天,老师用两个热水瓶装种子,甲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中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用棉花塞住瓶口。现在请哪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两支温度计 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读数。装萌发种子的瓶子里温度高。 问:为什么会产生一高一低的现象呢?它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板书:释放能量

北师大初中生物七上《呼吸作用》教案_18

《第2节呼吸作用》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讲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生活方式,作用及意义及绿色植物的生活史。而第5章正是通过学习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是在学过《光合作用》之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是呼吸作用的物质前提,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是其它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能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现象和本质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本质产生更多的顿悟,有助于他们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呼吸作用也是高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研究呼吸作用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1.2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对策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但从教材的编写意图来看,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的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强化学生对对照实验中控制变量进行分析与体验,渗透对照实验的设计思想。本节知识包含3个方面,即(1)植物呼吸现象(2)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单位及场所(3)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教材用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作为对照设置3个演示实验,由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然后由为什么煮熟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问题讨论,引出呼吸作用进行的基本单位及场所。再由三个演示实验引导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初一学生对实验往往只关注实验结果,对实验的过程不重视,加之,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物理的知识,缺乏对细胞内微观结构及功能的了解,使学生理解实验及抽象概念教学成为教学的难点。因此为突破难点,也为突出重点,设计了多媒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增强交流的简洁性和明晰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1.3教学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1.4教学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实验; (2)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

高中生物教案之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呼吸作用的本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手段】挂图、板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引言 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学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用下面的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 你能写出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呼吸作用的最本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最本质的能量变化是什么? 呼吸作用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部位? 呼吸作用的原料是什么?等等 因此,可以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化学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的图解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 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 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 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 TP,产生大量的A 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如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