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填空题

人际关系填空题
人际关系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2、“人际关系”作为专用名词是在20世纪初由最先提出来。

3、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创立。

4、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和。

5、在人际关系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中,提出群体动力学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提出人际特质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弗罗姆提出的理论流派是_______________,海德和凯利提出的理论是____________。

7、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测量法而言,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莫雷诺的__________________。

8、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学科。

9、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______________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

10、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11、人际关系是_____________的产物。

12、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三阶段是________ 阶段、接触阶段和__________阶段。

13、人际关系恶化的过程包括:冷漠阶段、____________阶段和终止阶段。

14、德国社会学家、形式社会学创始人齐美尔认为一切社会关系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关系三种形式。

15、奥尔特曼和泰勒认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需要经过定向、__________、感情交流、____________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在研究、理论与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______________年代。

2、______________为了探讨正式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人际关系沟通模式。

3、人际沟通四种模式包括:圆形传递、______________、链式传递和______________。

4、对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交往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

5、在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四种人际交往模式分是:______________、集中型、偶然型和______________。

6、对人际关系的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

7、人际关系从其结构组成来说可以分为五类:生活型、______________、休息型、______________、活动型。

8、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和他的学生一起进行的。

9、霍桑实验包括四个分实验:______________、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______________。

10、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

11、修茨认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中,不同的人际需要会构成不同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______________。

12、在需要理论中,较为著名的三个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E·R·G理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尊重需要、______________、审美需要、______________。

14、E·R·G理论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包括:生存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______________。

15、归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通俗心理学和韦纳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韦纳认为成就动机的归因必须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决定控制源,二是______________。

17、社会测量法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图表方式表达出来,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图示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__________,其思想由他学生整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

19、自我呈现论是人们运用多种策略__________和__________自己外在形象的理论。

20、修茨把人际关系的取向划分为两种: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1、马斯洛将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文化因素的强调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的人格理论。

21、纽科姆认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三个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关系。

22、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策论思想。

第三章态度及其转变

1、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

2、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所持有的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态度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____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____

4、态度的功能包括:顺应功能、______________、防御功能和______________。

5、态度的特性包括:态度的社会性、态度的______________,和态度的协调性。

6、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______________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度的研究中。

7、研究态度形成和发展的认知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态度形成与发展中的平衡理论是由______________提出的。

9、态度一致性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是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10、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通过两步实现:首先是_____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_____。

11、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12、人们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改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13、态度转变中的沟通包括下列三个因素:沟通者、沟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私下保留的态度要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______________改变。

15、态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包括:个体的需要、人体的__________、交往对象和性质以及个体的______________。

16、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功能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情感体验分,可以把态度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8、按认知评价分,可以把态度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9、按行为倾向划分,可以把态度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0、个体社会态度的获得,实质上是把社会信息转化成__________的过程,是__________

的过程。

21、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认为任何态度的形成经历着__________、__________、内化三个阶段。

22、社会化包括两个过程: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认知对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

第四章行动与态度

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______________提出来。

2、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无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纽约到巴黎有4800多公里”与“北京今天下雨”之间的认知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

4、认知失调程度与不一致认知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协调性认知的重要性成反比。

5、减少失调的方法包括:改变认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抽烟的人虽然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的不舒服状态,往往会追求那些讲述抽烟害处不大或完全没有害处的信息,这是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少失调。

7、诱导服从实验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做的。

8、能够产生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承诺、____________和预期的消极后果。

9、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______________的关系。

10、一般来说,如果我们对公众作出公开违反自己态度的表白,与我们自己私下思考这些违反自己态度的表白相比,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失调。这是_________因素在起作用。

11、在认知失调理论的一些研究中,______________研究对于儿童教育的应用,尤其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等有着重要意义。

12、一般来说,一个决策过程往往会在作出决定后产生______________。

13、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4、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后,虽然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自己作出的决定,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15、认知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__________,随着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__________。

第五章印象形成

1、所谓人际印象形成是指,认知的主体把有关他人的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对他人的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印象形成过程包括三个成分:______________、知觉者和______________。

3、印象形成的特点包括:一致性、____________、中心特质的作用和隐含的个性理论。

4、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些假设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印象形成的信息整模式包括:累加模式、平均模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

6、知觉者在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中是把所有单个特质的评估的值简单相加而得到的,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______________。

7、在印象形成中,对他人知觉的顺序效应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又称为近因效应,是指我们获得的最新信息会对于形成的印象有强列的影响。

9、一旦我们对另一个形成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后,我们往往会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他所有的特性或特点,这就叫______________

10、“北方人身材魁梧,豪爽率直;南方人身材矮小,灵活精明”。这种人际印象的偏见称为______________。

11、人们能够使得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来行动,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12、所谓印象管理就是试图______________他人对我们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13、自我表现论主要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提出来的。属于__________理论。

14、亚历山大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印象管理。

15、______________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16、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参照群体的认同和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印象形成中的偏见。

18、符号相互作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印象管理的理论。

19、定型属于印象形成中的___偏见_______。

20、尼斯贝德和威尔逊德研究清楚说明了印象形成的____________,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做的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成功自我表现的障碍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人际知觉

1、______________是人体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认知过程。

2、人际的非言语沟通包括三种:脸部表情、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运用非言语线索判断说谎的人,如脸部细微的表情、说话的声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辩认表示______________的表情应该特别容易。

4、归因的理论化是从___________开始,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理论来解释归因。

5、相应推论理论主要是由心理学家琼斯和_____________于1956年提出。

6、相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的归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赞许性这两个因素来完成的。

7、______________提出的归因理论称为因果归因模型。

8、韦纳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归因模型。

9、成功和失败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包括两个步骤的过程,一是决定_____________,二是决定______________。

10、控制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他把人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控制源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

12、对人的归因偏见主要有三种:行为中心偏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我们对他人的知觉常常根据他的行为,而忽略行为发生的环境的前后关系,这种现象称为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偏见。

14、从归因理论来看,在冲突中,对冲突行为的__________可能要比引起冲突的行动本身更

为重要。

15、人际知觉是_____________试图了解周围人们的__________过程。

16、控制源理论既是一个______________,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自我知觉

1、凯利的自我归因理论有三条线索:即实体的特异性、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詹姆士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由两个因素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沙赫特和辛格的理论模型E=A*C中,A代表__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__。

5、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______________的原因。

6、习得无助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7、习得无助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____________、情绪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上容易产生轻微或严重的______________症。

8、个人对缺乏控制所作的归因中的归因维度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上。

9、自我障碍是个体为______________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10、习得无助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

11、贝姆于__________年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

12、自我知觉中的偏见有:行动者与__________偏见和________________偏见。

第八章自我导向

1、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是那些突然产生的______________和紧随其后而来的______________。

2、卡罗利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1)问题识别,(2)______________,(3)扩展自我管理,(4)______________。

3、自我控制是以____________的发展为基础,以_________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4、个体的活动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5、当个体觉得无法成为环境改变的动因的时候,经常会产生______________。

6、自我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它是以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为基础的。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一方都必须学生______________。

7、自我控制能力是由提高______________,把握自我控制、形成____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的。

8、控制行为变量的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操作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常常成为继续出现期望行为的______________

10、卡罗利的自我调节变化阶段中扩展自我管理阶段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自我管理、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

11、人际交往焦虑的人,自言自语的行为主要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提高交往的______________。

12、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选择目标和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3、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含义包括____________的实现、以及个人________或_______和实现。

14、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中,首先是摆脱和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要建立新的______________才真正有助于新行为的建立。

15、由于线索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的行为,心理学家常把这种情况称为__________。

16、对自我控制的理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强化的三种方式分别是:积极的强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第九章人际影响

1、研究偏离和独立的理论有布雷姆提出的______________和霍兰德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做______________,既在公开行为上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______________。

3、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__________,而当成员违反了这些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______________。

5、独立是个体对如何行动作出__________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______________作出反应。

6、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使其遵从主要有______________压力和______________压力。

7、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群体的特点和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8、个体间的行为感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方式(他人)相同的情绪和______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的传递。

9、心理学家认为:简单的模仿是____________的倾向,而复杂的模仿包括对模仿对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些认识和理解是____________的。

10、儿童的模仿现象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模仿的基本趋势是从____________模仿到____________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______________的模仿,从____________特征的模仿到______________内容的模仿。

11、时尚的形成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行为。

12、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4、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5、米尔格兰姆认为______________的接近程度和______________的接近程度是影响服从的两个变量。

16、有关遵从的两种理论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影响遵从的群体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7、群体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________和________等人。

18、时尚的特点有:第一,包含的__________很广,第二,表现的__________独特等。

19、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两大类:即遵从与非遵从,后者包括两种形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遵从研究的基本范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克拉奇菲

尔德技术。

第十章利他行为

1、影响得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旁观者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

2、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经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例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来说,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会人们去帮助他人。

5、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6、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______________,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______________所影响。

7、利他行为不只是发生在____________时,也表现在长期地承担___________的行动中。

8、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__________的表现。同时还指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9、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是依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推论基因类似性。

10、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与利他行为有关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2、影响利他行为的助人者个体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责任和承诺、个性。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人的外表和容貌、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成分。

2、人际吸引的理论可归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

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三类,情景因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强化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5、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6、人际吸引中的相互作用论着重探讨交往双方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____________理论的一种,是一种____________情形。

7、个性品质具有的吸引力,经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在所有个性品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___________,最富排斥力的是__________。

9、影响人际吸引的情景性因素有时空距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0、相等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该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__________相等来衡量人际关系的。

11、人际吸引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影响自我暴露的个体情景因素包括:回报、喜欢、社会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人际合作和冲突

1、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__

2、人际冲突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冲突和______________冲突。

3、社会交换理论用______________来说明个体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

4、社会两难情况是指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______________,但可能导致集体的______________的一种情景。

5、社会交换情景中有四种行为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型行为方式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6、个人内部的冲突可分为四种形式:__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__型、______________型。

7、研究合作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报复是指人们对他人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往往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回报。

9、引起冲突的原因有:对稀有资源的竞争、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沟通不良

10、对使用威胁作为一种解决冲突的办法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威胁会使对方产生来办到。

11、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策略有:一是威胁的作用,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四、____________________

12、社会两难情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3、影响合作的因素有回报、____________________、沟通、__________、群体规模和个人倾向性等。

14、有关合作的理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 ) A.利益 B.财富 C.心理 D.沟通 2.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什么的变化所决定的。 ( ) A. 分配关系 B. 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3.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往的 ( ) A.一般理论 B.个别理论 C.绝对理论 D.相对理论 4.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 A. 罗特利斯伯格 B. 马斯洛 C. 伯恩内 D. 梅奥 5.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 ( ) A. 动机理论 B.角色理论 C.格式塔理论 D.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6.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 ( ) A. 角色理论 B.格式塔理论 C.动机理论 D.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7.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在时间上具有 ( ) A.异步性 B.同步性 C.前后性 D.伴随性 8. 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 A.同族部落 B.同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血缘家庭 9.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 依附关系 B. 雇佣关系 C. 宗法关系 D. 金钱关系 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 A.中级层次 B.最高层次C.初级层次D.低级层次 11. 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是() A.原始型交往 B.规范型交往 C.本能型交往 D.原则型交往 12.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就是()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 依附的需要 1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 A.尊重他人 B.了解他人 C.理解他人 D.关心他人 14. 人道原则源于人道主义的() A.人性原则 B.人本原则 C.伦理原则 D.处事原则 15.利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时,应当尽力避免出现什么倾向。 () A.自我肯定 B.自我否定 C.自我欣赏 D.自我悦纳 16. 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将有关自我并影响到传播的信息分为四种,比喻为四种窗格。将其 中的开放区域或公开自我比喻为() A.透明的窗格 B.不透明窗格 C.隐蔽的窗格 D.未知的窗格 17. 相互悦纳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影响相互悦纳的因素主要是 () A.交往的环境 B.交往的手段C.交往的技巧D.交往者的自我形象 18《礼记·中庸》所说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表达了以下哪个词语的基本含义。 () A.内省 B.慎独 C.修养 D.拘泥 19.一个人在谈话时过多地使用什么语态,表明该人敢想敢为,不怕困难,甚至不怕冒险。 () A.过去时态 B.现在时态 C.被动语态 D.主动语态 20. 以下哪能一种不属于直系亲属()

最新《人际沟通》作业题+参考答案资料

《人际沟通》作业题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 B )1、下列哪一点外,都属于非语言沟通形式 A、体语 B、书面语 C、表情 D、目光 E、距离 ( D )2、下列除哪一点外,都是书面语常用的沟通方式 A、书面报告 B、信件 C、通知 D、电话 E、论文 ( E )3、口语沟通是一种迅速、灵活、随机应变、有信息反馈、适应性强的沟通方式,常用于 A、调查 B、访问 C、讨论 D、演说 E、以上都对 ( C )4、在姻缘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哪一种关系是错误的? A.妯娌关系 B.连襟关系 C.姐妹关系 D. 夫妻关系 E. 婆媳关系 ( C )5、爱的情感表达,哪一点是正确的 A、气短声促—紧迫感 B、气提声凝—紧缩感 C、气徐声柔—漫和感 D、气满声高—跳跃感 E、气沉声缓—迟滞感 ( E )6、书面语是在口头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有别于口头语,其特点是 A、传播的超时空性 B、较强的逻辑性和表达的间接性 C、沟通对象的不准确性 D、保存的永久性 E、以上都正确 (E )7、关于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下列哪一点表达最全面 A、表达情感 B、验证信息 C、显示关系 D、替代语言、调节互动 E、以上都对 ( C )8、下列哪种沟通方式传递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察觉 A、书信传递 B、口头表达 C、面部表情 D、人际距离 E、身体姿势 ( B )9、人际沟通的概念,哪一点最为正确 A、用语言符号(说的字词、书写的字词)系统进行沟通 B、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彼此了解,相互信任,并适应对方的一种活动过程 C、是人和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 D、指运用人类固有的手段,无需媒介作中间联系的人际沟通。 E、除了依靠传统的语言、文学外,还需要信件、电话、电报等媒介作中间联系的人际沟通 ( B )10、面试时的沟通技巧,下列哪一点是不可取的 A服饰得体,讲究卫生 B 时间迟到无所谓 C 表情自然,动作得体 D 注意细节,树立形象、E 充满自信,表现自我 ( E )11、关于寒暄用语的特点,哪一点最为全面 A 礼仪性 B 应酬性 C 规范性 D 伸缩性 E 以上都正确 (D )12、人际沟通主要有六种区别形式,其中双向沟通的形式,哪一点说法是不对的 A、指双方互为信息的传递者和接受者的沟通 B、经常用于讨论、谈判和谈话等 C、其特点是双方的信息及时反馈校正、准确可靠 D、经常运用于报告、演讲、发布命令等 E、信息传播速度慢 (D )13、心理距离可分为 A 、6级别B、7级C、8级D、9级E、10级 ( E )14、文件作为特殊主体间书面语沟通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哪一点最为正确 A、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政策性 B、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和行政的约束力 C、文字上要求庄重、朴实、准确、精练 D、具有特定的作者和特定的格式 E、以上都正确( B )15、文章是为传播思想观点的书面语沟通形式,下列除哪一点外,都是属于文章形式范围A、论说文B、书信C、说明文D、演讲E、调查报告 (E )16、关于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下列哪一点最为正确 A、广泛性 B、真实性 C、连续性、直观性 D、通用性、差异性 E、以上都对 (D )17、正式、庄严、隆重的场合,服饰宜穿 A、 T恤衫 B、牛仔裤 C、夹克衫 D、西装 E、短裤 (E )18、拍手鼓掌是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它是指哪一种手势 A、指示手势 B、英文手势 C、象型手势 D、象征手势 E、情意手势 (B )19、打电话时,反映出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可以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哪么打电话时,哪一点是不可取的 A、尽快接听电话,最好铃声不超过三次 B、如通话结束,受话人先将电话挂断 C、通话时,注意力要集中 D 、一般情况下,不在清晨、午睡、深夜或用餐时间打电话 E、学习、开会期间应关掉手机 (B )20、在公共场合中,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关系到自己的形象,下列中,哪一点是不可取的A、在公共场所,交谈低声细语 B、若身体不适,随时随地用手抓挠身体的任何部位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人际关系测试题

人际关系测试题 : 篇一:人际关系考察面试题 人际沟通能力,是指通过情感、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一般来说,在与同级成员之间交往时,人际交往能力要为相互了解、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协调一致服务;在与下属交往时,人际交往能力要为传达意图、掌握情况、调动下属积极性服务;在与上级交往时,人际交往能力要为了解上级精神、反映本级情况、取得上级支持服务。人际沟通能力的核心环节是要善于理解他人的立场观点,并善于说服别人。人际理解能力是沟通能力的基础。要想理解他人,必须有换位思考能力,站在对话者的角度,认真思考他的立场和观点的合理性。对不同立场和观点,有包容能力,能够允许求同存异。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展开的说服工作,才容易让人接受。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观点往往是片面的,这样的立场和观点难以形成有效的说服力。所以,理解他人是说服他人的基础。 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表现之一是知人善任;另一个表现是能够注意让下属人员参与决策。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参与是人的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过程,人们自己参与的活动,容易在态度和情绪上采取正面的评价。 1.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了竞争,同事之间无形中也存在着竞争。谈谈你如何面对工作中的竞争? 【参考答案】(1)竞争出活力,竞争产生动力。因此,要敢于竞争、

乐于竞争、善于竞争。要树立竞争是正当的和不可回避的意识,防止以阴暗或畏怯的心理看待竞争,端正参与竞争的态度。 (2)要把发扬自身优势和发挥内在潜力、出奇制胜与恪守竞争规则结合起来,把竞争定位在比水平、比心理素质、比思想境界、比实际贡献、比创新精神上,不搞小动作,不出损招,避免恶性竞争。(3)既全力进行竞争,又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感情关系,不把相互竞争搞成相互拆台和水火不相容的争斗。 (4)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客观地评价竞争对手,既不自高自大,又不妄自菲薄。(5)只要竞争规则是公正的,竞争过程是透明的,对于竞争结果要坦然接受,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你的一位领导脾气比较急,批评下属时常常不留情面,大家的工作情绪经常受到影响,作为下属,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1)首先应该认真接受领导的批评,不能因为领导严厉的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影响工作。(2)可以私下找机会和领导沟通,向领导反映下属因此产生的意见和情绪,婉转地说明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至于领导是否接受建议、改变方法,由领导自己决定。 4.你善于与他人和睦相处吗? 【参考答案】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起来没有困难。在学校时,班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俱乐部的活动,我都很热情地参加,并且很适应这种集体活动的气氛。“贵在人和”,这是我的处世哲学。不过有时我过于在乎周围人的反应和议论,常常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左右自己的情绪,故在行动上谨小慎微、左顾右盼,这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的。对于“协调性”问题,我曾多方注意,但做得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我个性有些不大喜欢“合群”,更乐于独居一处。如果把“合群”作为协调性的标准,那我是比较欠缺了,但我能够做到使个人行为不致妨碍集体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做到与周围人的“协调一致”。 5.由于工作的原因,使你和领导发生了矛盾,这时有人向你建议,

【结构化面试】关于公务员面试中人际关系题的精妙回答

【结构化面试】关于公务员面试中人际关系题的精妙回答 人际关系处理的问题,是公务员面试当中出现概率极高的类别。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倡导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今天,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无疑会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作为一个公职人员的前提。公职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开放性,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否适宜,决定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及手段是否具有相应的水平,这是其一;政府部门的工作,系统复杂,部门与上下级之间的衔接看似只有隶属关系那么简单,但其实在工作中机械的判断往往会使工作的效应大打折扣,灵活的为人处事,也印证了中国“有人就有江湖”这句戏谑的比方,这是其二。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为了更好的面对群众,处理工作中的内部矛盾、干群矛盾等,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势必成为考官热衷考察的核心所在。 这种类型的题目,考生遇到后往往都是茫然失措,因为对于很多考生来说,社会经验几乎是零,即使有过短暂的工作经验,对于很多人际关系的处理手段也是不够成熟的。所以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人际关系的处理就成为一个尴尬的障碍:说简单,也简单,因为这类题目不是硬性的考量思维层次是否丰富,言之成理即可;说难,确实也不容易答好,因为它确实往往都会把考生至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两难的选择,让人如食鸡肋般,进之则险,退之则庸。 其实,大家之所以觉得这类题目不好答,是有两个误区在作祟,只要我们跳出这两个惯性的思维短板,思维就能海阔天空了。 第一个误区就是大家总是习惯于去求全责备。人际关系的处理之所以复杂且纠结,问题就在于各种利益交织在其中,难于去平衡。老百姓俗语讲:“省了盐就酸了酱”就是精辟的总结了人生的复杂性,没有哪一种方法的万能的,没有哪一种手段是适用于所有人与环境的。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就要保持镇定与自信,万不可纠结于关系的平衡而迟迟理不清思绪,大胆的做出自己的判断,尽可能的处理对方的需要。 第二点来说不可做出模棱两可的回答,使用看似“老油条”式的万能回答,“你好、我好、大家好”是理论上的江湖,实际工作中,这种老油条是难以长久立足的。 第三点要坚定自己的主张,面对追问时坦承自己的不足,但不要过多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未能答中考官需求。成事在天,但是谋事在人,确实在工作中会遇到更多的突发情况,实际情景也会比考题来的复杂,所以只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真诚的与对方沟通交流,在原则的基础上换位思考,积极的寻求解决方案,方法总比困难多。 只要能表现出如上的状态,考官自会觉得你的答案既不是中规中矩的附庸,也不是一根筋式青涩。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 系统性原则:是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际关系学。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某一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 文献法: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 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社会调查法: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社会测量法: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统计法: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一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访问、调查、记录等直接收集获取的资料。 第二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查阅他人的文字等资料、研究成果、间接获取的资料。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是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在40至50年代达到兴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 安全的需要:是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偷盗掠夺、摆脱瘟疫病痛等保护身体免受危害的需要以及失去威 胁,获得必要的福利,生活环境稳定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多种需要的集中表现,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实现自尊和获得 他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具有 满意”感。 角色扮演:是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 为。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角色实现:是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戏剧交往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中一种颇有特色和影响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 文戈夫曼。 剧班:是两个以上的表现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正常的剧班在观众面前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 员必须合作配合,一致行为,以维护剧班的印象。 人际交换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原理,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 用以解释人际吸收行为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践的等级关系。 先决条件: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有的学者称其为动力系统, 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任何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是社会内部这三种生产相互作用和协 同发展的结果。 具体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任何具体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需要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都需要对于接触的人加以选择,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相互悦纳能够产生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成为结交关系的基本条件。 悦纳:即喜欢,相互悦纳即是相互喜欢。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快感受的人。 时间条件: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正负方向的区别,正向发展就是逐步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这需要在相互接触的基础之上经历注意、吸引、适应、融合、依附五个阶

人际沟通(Ⅰ)第二次答案

人际沟通(Ⅰ)第二次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建立组织沟通的中采用专人收集信息 的方法,属于哪种策略( C ) A.“开门”政策 B.“接待日”制度 C.“巡视员”系统 D.“建议和质询”制度 2.工作中的电话沟通通话时间一般控制在 几分钟内?( A ) A.3分钟 B.6分钟 C. 9分钟 D.15分钟 3.以下哪种属于封闭式提问?( A ) A.“请问你现在还感觉头痛 吗?” B.“你今天的想吃什么?” C.“你如何安排今天的时 间?” D.“请问你为什么不想吃药?” 4.以下哪些不属于师爱的特征?( D ) A.高度的责任心 B.广泛性 C.教育性 D.双向性 E.无私性 5.影响会议有效沟通的因素不包括?( E ) A.会议目的不明确 B.与会者发言罗嗦 C.会议持续时间太长 D.未发会议资料 E.信息传递太迅速 6.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不包括哪 几个基本要素?( B ) A.协作的意愿 B.科学的决策 C.共同的目标 D.信息沟通 7.护理操作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 B ) A.礼貌、亲切的有声语言 B.快速、简洁的表达操作目的 C.正确的物体语言 D.准确、适当的态势语言 8.书面沟通的四C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些? ( B ) A.正确(correct) B.结论(conclusion) C.完整(complete) D.简洁(concise) E.清晰(clear) 9.交往空间距离的分类不包括:( A ) A.家人距离 B.个人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交距离 E.公共距离 10.哪一项工作在会议前做不妥当?( D ) A.确定会议日程 B.准备会议资料 C.发放会议通知 D.宣布会议主题 11.公共距离要求人与人交往中距离保持在 多少?( D ) A.10-30cm B.30-90cm C.100-200cm D.200cm以上 12.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什么?( C ) A.沟通 B.决策 C.合作 D.管理 13.采用管理者与下属有一个固定的沟通渠 道,属于以下哪一种组织沟通形式? ( C ) A.“巡视员”系统 B.“开门”政策 C.“接待日”方法 D.“建议与质询”制度 14.哪个不是治疗性沟通的特点?( C ) A.以病人为中心 B.结果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C.交流场所不限定 D.内容是交换与健康有关的信息 15.人与人交往中距离范围在30-90cm属于 哪种空间距离:( A ) A.个人距离

人际关系专题题库

人际关系心理学 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C 、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 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3、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 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4、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C 、活动型D、学习型 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0 A、马斯洛 B、弗罗德C 、亚当斯D、费斯汀格 6、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 (B )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7、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 D ) A、行动者 B、知觉者 C、观察者D 、交往情景 8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o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9、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结构化面试 人际沟通

目录 第一讲人际沟通概述和答题思路讲解第一部分人际沟通概述 题型设置必要性 题型特征及识别 测评要素 第二部分人际沟通答题思路 第二讲人际沟通题型讲解 第一部分对领导 第三讲人际沟通题型讲解 第二部分对同事 第三部分对亲友 第四部分对群众 第四讲人际沟通拓展讲解 第一部分态度 第二部分原因 第三部分避免

第一讲人际沟通概述和答题思路讲解 第一部分人际沟通概述 公务员人际沟通意识与技巧,通俗来讲就是明确与谁沟通、沟通什么、如何沟通,进而在交流的基础上调整交流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使之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 公务员在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会涉及与以下几类人的人际交往,即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与亲友之间的关系;与下属或其他单位的关系;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题型设置 必要性关于协调好人际关系,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一个人的本质就要看他的社会关系,因为这个关系决定一个人的本质的好坏和优劣以及可 塑与否。 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位官员曾经讲了一句话,叫“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只决定你的录用,提升与否则主要是跟情商有关。 题型特征及识别 命题特征 设问规律: 设问方式 测评要素 ★人际沟通类试题的主要测评要素: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协调技巧 在考官评分表中的表述如下: 表述 1:“人际合作主动;理解组织中权属关系(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人际间适应;有效沟通(传递信息);处理人际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 表述 2:“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协调技巧,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的能力,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角色定位的准确性,复杂情境的适应性、沟通的有效性、处理问题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贯穿始终要体现理性。” ★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中表述如下: 沟通协调能力 ——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 ——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 ——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第二部分人际沟通答题思路 答题四步法: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 人发展的作用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类型有很多,有: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业缘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等。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际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人际关系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态度乐观。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维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是人格成熟的表现成熟的人格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处世技巧,将有助于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创造优良的环境,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共同协作,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共同奋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交往创造了快捷方便的条件,也对交往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许多社会工作任务,越来越不能再靠个人单枪匹马来完成,需要通过众多人的共同协作来完成。每个科研项目的攻关,也都要众多科学家的联手合作,加强联系,共同研究。 第二,良好人际关系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现代社会知识量激增,“信息爆炸”。不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交往,就不能尽快获得信息。

人际关系与心理学(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改善 无论是在校园抑或将来步入社会,我们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同样,开放的社会则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 对于一名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因此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我们大学生的社会圈子虽然不能与社会的大圈子来比,但是在这样的小社会的环境中我们就应该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且要发展这方面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例如: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会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在上课中老师给我们提到的一个宿舍的A、B、C、D、E、F六个人,在这六个人中,A去找老师诉说自己的不开心,要求老师给她调换宿舍,原因是A觉得她们宿舍的其他五个人都对其又不好的影响,于是就在老师那里对宿舍的其他五位同学一个个的列举影响她的理由,例如:她说:她让B用她的东西,但是B 这次并没有让她使用B的东西、C睡觉之前总是要说话……………,说完之后必须要老师给其调换宿舍。听完了这个故事吧,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这是这位同学与同学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而造成的! 经查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

2结构化面试人际关系篇

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答题技巧 一、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概述及答题原则 (一)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概述 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说服与影响他人的能力、 团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等等。从面试命题方面讲,人际交往意识 与技巧题一直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面试常考的一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 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具体包括:“有全局观念、民 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总而言之,就是“以仁者之心,尽君子之责”。 (二)答题原则 1.自我反思 在回答所有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类的问题时,考生要首先考虑到自我反思,即要 谈到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中首先要考虑自己做得有什么不足,是沟通不够,还是不注意 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等。如果有这些问题,那么就表示自己要及时改正和调整,如 果没有,就表示要寻求合适的时机向对方进行解释和说明,或主动征求对方意见,或 吸收对方参与到自己的工作或活动中来。 2.加强沟通 多数人际交往问题的根源是沟通不够。因此考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 并尽快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现有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 3.避免冲突

在因一时一事造成人际关系冲突的情景中,可以采取暂时回避的措施,日后找恰 当的场合和时机进行解释和沟通。比如针对某件工作而引起的领导的误解、批评,同 事的误解和反对,都可以采取暂时回避、日后解释的方法化解矛盾。 4.积极争取领导和同事的支持 如果试题设置的情景明确了人际关系冲突和矛盾的原因不在考生,而完全在对方,那么考生就要在坚持原则和正确做法的前提下,根据对方的个性特点调整自己的交往 方式,如果还是不能改善人际关系,或这种矛盾和紧张状态已经影响了工作,那么就 要争取获得其他同事和领导的支持。 5.明确权属关系树立服从意识 所谓权属意识主要是指在一个组织中对上下级权属关系和服从意识的理解和认同。因此,考生在遇到涉及上下级关系的问题时,对上级做出的错误决定、提出的不符合 实际的要求和交办的多余的或难以胜任的工作一般情况下首先应该是服从,然后再寻 求时机解释或建议。 二、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题解题技巧 (一)与领导的人际交往 1.角色定位 从性质上说,个人与领导是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主辅关系;从组织上说,个人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从政治上说,个人与领导一律平等,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 是否能顺利开展。所以考生可以将角色定位为:被领导者、下属员工、追随者、同事、同志、伙伴、战友。

人际关系心理学结课作业

《人际关系心理学》结课作业 班级:电气09-5 姓名:学号:22090337 得分:批改人: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需要有什么关系? 答:人际关系可说是人与人之间,在一段过程中,彼此借由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之关系,广义的说亦包含文化制度模式与社会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往往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处于人际危机边缘从而影响了自身的生活与工作。显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当代社会是一项值得去学习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单独存在并且不可能不与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生存需要合作,而合作必然有交往行为发生,此外交往也算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人发生交往行为是很自然的。 人的需要两种:一是身体的需要,一是心灵的需要。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行路要车马,类似这样的一切都是肉体的需要。还有一样心灵需要,人有七情六欲,是人就无法超越它。而不论你需要什么总要与第三方发生关系,试想如果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别人都对你敬而远之,你的满足如何实现。此外,不论你想不想,你总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么如果你和他人没有好的关系,你怎么好意思开口向别人求助呢。很多时候你满足别人的需要,在你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帮助你,这不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的需要的体现吗。 2人际关系发展经历那些阶段? 答:(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二)情感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在这一阶段,随着双方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增加。但在这一阶段,人们的话题仍避免触及别人私密性的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根本的方面。尽管在这一阶段人们在双方关系上已开始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双方的交往模式仍与定向阶段相类似,具有很大的正式交往特征,彼此还都仍然注意自己表现的规范性。 三)感情交流阶段 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此时双方在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谈话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如果关系在这一阶段破裂,将会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阶段,双方的表现已经超出正式交往的范围,正式交往模式的压力已经趋于消失。此时,人们会相互提供真实的评价性的反馈信息,提供建议,彼此进行真诚的

人际关系阶段(20191223195427)

人际关系阶段 勒温格( G ?Levinger )等人认为,关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单向注意 阶段,对方没有互动。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的、浅层的互动,但是还 没有相互卷入,也就是说没有走进彼此的私我领域。一般的泛泛之交就停留在这 一阶段。第三是相互卷入( mutuality )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 感情,这是友谊发展的阶段。 阿特曼( I ?Altman)等人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来解释关系发展的过程。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的广度, 即交往或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交往的亲密水平。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由较窄范围内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发展。人们根据对交换成本和 回报的计算来决定是否增加对关系的投入。阿特曼等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阶段、情感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1、定向阶段。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进入 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 或者知识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活动,就是定向阶段的任务。在这个阶段,人们只有很表层的自我表露,例如谈谈自己的职业、工作、对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看法等等。 2、情感探索阶段。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 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例如工作中的体验、感受等,并开始探索在哪 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这是,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是还不 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双方的交往还会受到角色规范、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制约,比 较正式。 3、情感交流阶段。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 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例如相互诉说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讨论家庭中的情况等。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自在,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护理人际关系学(网上作业)

护理人际关系学 【1】简述首因效应的基本内容;你认为医务人员应怎样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医疗实践? 【2】为什么说语言既可以治病,又可以致病?请举一例说明。 语言不仅是思维心理活动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感觉、情感等心理活动和状态的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理解和互相影响的主要途径。 1、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良好的语言可以给人以温暖,具有安慰性和激励性作用,还可以疏导情绪,解疑释惑、引导向上;另一方面,不良的语言给人以挫伤、压力,造成紧张、恐惧、怀疑,激起不适的心身反应。 2、语言是护士与病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工具。语言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恰当地使用语言不仅可以给病人以温暖、信心和力量,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而且能够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增强抵抗力使机体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相反,一个语言修养较差的护士,则可能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适时,而给患者造成消极的暗示,甚至导致医原性疾病。 因此,语言既可以治病又能致病。 【3】患者赵先生输液瓶的液体快输完了,他请一位刚要离开的患者家属带个口信给护士站的护士,请她们来接瓶。李护士闻后走进病房。 李护士:谁快完了?(无人应声)谁快完了?(还是无人应声) 李护士:(看到赵先生的液体快输完了)哦,是你快完了,怎么不吭声? 赵先生:你这是什么话!大家都好好的,谁“快完了”? 护士C:我说的是药液快输完了。 赵先生:那你为什么不说清楚?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①请分析本例护患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 ②假如你是当班护士,你应该怎样对待患者? 1.单选题:倾听病人说话时,正确的做法是: A. 面向患者,保持站立姿势 B. 病人谈话时多插话作引导 C. 注意非语言行为 D. 全神贯注,目光要一直看着对方 E. 尽快做出评论 解答:C 2.单选题:提问引导时,哪句问话不合适:答:A A. 你为什么不早点来看病? B. 您什么时候开始头痛的? C. 头痛的时候有呕吐吗? D. 头痛的时候还伴有哪些异常感觉? E. 来医院前自己在家里吃了什么药吗? 3.单选题:判断“你好啊”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解答:E A. 场合 B. 手势 C. 热情程度 D. 表情 E. 语调 1.单选题:对医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是:解答:E A. 医患关系是医生个人与患者个人的关系 B. 医患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 C. 医患关系的实质是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 D. 医患关系中相互影响作用是对等的 E. 医患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人际关系专题题库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3、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B)。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4、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C)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5、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小蒋在单位里经常颐指气使,指挥别人做这做那,争权夺利,使得他人际关系非常紧张。按照修茨对人际需要的观点,小蒋可能是哪方面的人际需要比较强烈?(B)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7、一个人在观看足球赛时,大声地吼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安静的电影院中大声吼叫就非常引人注目。这是印象形成的什么因素在起作用?(D) A、行动者 B、知觉者 C、观察者 D、交往情景 8、如果我们说一个陌生人是“英俊的、爱说话的、熟练的、报复性强的、凶恶的”,我们在对他形成印象中,后两个因素会赋予它们更大的权重。这是因为在加权平均中(B)。 A、我们会对可信程度高的信息给予更高的权重 B、与积极的特质相比,我们会对消极的特质赋予更大的权重 C、我们会对与目前的目的和判断有关的信息赋予更大的权重 D、我们会削弱与先前的印象和定型不一致的信息 9、一些学期初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尽管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定位结构理论--吴银龙

人际关系中的人际定位结构理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们,要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总要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等等。人际关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关系,它是自人类产生依赖就有了的、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并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社会生活中人际结构更加纷繁复杂,人际关系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话题。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实际生活领域里,通过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心理联系,是一种从交往者主体出发指向不同交往对象的心理范畴上的亲疏强弱错落不同的结构。从社会学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具有双重性:一重是角色关系,这是由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人们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而发生的排除了个人感情的关系;一重是人际关系,这是人们在角色关系的前提下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确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关系。当人们作为一定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交往中彼此感到满意、引起好感,就会产生吸引倾向的人际关系,反之则会产生分离倾向的人际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起源于西方经济交易理论和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它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换关系,其代表人物是乔治·霍曼斯、彼得·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就是“一种至少是在两人之间进行的交换活动,无论这种过程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也无论其报酬或代价的大小如何。”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确实进行着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但并非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着利益折中和利益让步的情况。而当代中国人关系是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国人际关系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学者们认为,必须建立人际关系的本土理论模式,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中国人际关系的本土意义。 在有关中国人际关系模式的研究中,最具概括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这一观点。他认为,中国人在处理己与群的关系时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种关系就“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费孝通, 1998. 26—27) 而我认为,每个人在处理社会关系及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按照心理的亲疏远近,都会有一个人际定位,是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靶形”的圆圈,自己处于靶心,而各种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则在靶形上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可以定义四层,最里面一层叫核心层,也叫亲密层,处于这一层的包括自己的亲人如父母兄弟,和几个少数的核心的朋友;第二层叫中间层,主要包括自己所熟悉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同学、合作伙伴等;第三层叫次要成,主要包括那些不经常往来但认识的人,也就是偶尔见面可以打个招呼的人;第四层叫疏离层,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作业

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踏入大学,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未来事业,至关重要。本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对所填写的资料绝对保密,只作为我们此次调查研究所用。感谢你抽空填写问卷…… 1.你的性别是? 1.男 2.女 2.你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或者以上 3.在你的人际交往中,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 1.关系不错,很满意 2.关系一般,勉强过得去 3.关系很差,自己很失败 4.不清楚 4.经历了中学时代,你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间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 1.更深刻,更理性化 2.和中学差不多 3.有所倒退,更虚伪 4.不清楚 5.你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 1.很重要

2.一般重要 3.随便,无所谓 4.一点都不重要 6.你与同学相处的状况是否会让你感到压力? 1.很大压力 2.有些压力 3.完全没有压力 7.你认为自己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 1.很有障碍 2.有一些障碍 3.完全没有障碍 8.你在大学期间承受最大的压力是哪方面的压力? 1.学业压力 2.人际关系的压力 3.择业的压力 4.异性交往的压力 9.大学里舍友大多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对于这一点你认为: 1.差别大,不能接受 2.差别大但能相互忍让 3.差别不大,可以适应 4.没有关心这个 10.你认为你和你的同寝室友相处的怎么样? 1.很融洽 2.一般 3.较差,经常有矛盾 4.和他们不怎么说话 11.你在宿舍或者在生活上有特别不喜欢的人吗? 1.有,很多 2.有,但很少 3.一个都没有 4.不清楚 12.平时交往时,遇到与你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你会 1.觉得无聊,找个借口离开 2.没有很大兴趣,但会耐心应付 3.很有兴致地与对方谈各自的爱好或观点 4.没有遇到过,不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