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每章典型例题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例题1 1mol 理想气体于27℃ 、101325Pa 状态下受某恒定外压恒温压缩到平衡,再由该状态恒容升温到97 ℃ ,则压力升到。求整个过程的W 、Q 、△U 及△H 。已知该气体的C V ,m 恒定为? K -1

解题思路:需先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有关状态: (T 1=27℃, p 1=101325Pa ,V 1)→(T 2=27℃, p 2=p 外=,V 2=) →(T 3=97℃, p 3=,V 3= V 2)

例题2水在 -5℃ 的结冰过程为不可逆过程,计算时要利用0℃ 结冰的可逆相变过程,即 H 2O (l ,1 mol ,-5℃ ,θ

p

s ,1 mol ,-5℃,θ

p )

↓△H 2 ↑△H 4

H 2O (l ,1 mol , 0℃,θp )(s ,1 mol ,0℃,θ

p ) ∴ △H 1=△H 2+△H 3+△H 4

例题3 在 时,使 5.27 克的甲醇(摩尔质量为32克) 在弹式量热计中恒容燃烧,放出 的热量。忽略压力对焓的影响。

(1) 计算甲醇的标准燃烧焓 θ

m c H ?。

(2) 已知时 H 2O(l) 和CO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 kJ·mol -1

、- kJ·mol -1

计算CH 3OH(l)的θ

m f H ?。

(3) 如果甲醇的标准蒸发焓为 ·mol -1

,计算CH 3OH(g) 的θ

m f H ?。

解:(1) 甲醇燃烧反应:CH 3OH(l) +

2

3

O 2(g) → CO 2(g) + 2H 2O(l) Q V =θ

m c U ?=- kJ/32)mol =- kJ·mol -1

Q p =θm c H ?=θ

m c U ?+

= (--×××10-3

)kJ·.mol -1

=- kJ·mol -1

(2) θm c H ?=θm f H ?(CO 2) + 2θm f H ?(H 2O )-θ

m f H ? [CH 3OH(l)] θ

m f H ?[CH 3OH (l)] =θ

m f H ? (CO 2) + 2θ

m f H ? (H 2O )-θ

m c H ?

= [-+2×(--(- ] kJ·mol -1

=- kJ·mol -1

(3) CH 3OH (l) →CH 3OH (g) ,θ

m vap ΔH

= kJ·.mol -1

θm f H ?[CH 3OH (g)] =θ

m f H ?[CH 3OH (l)] +θm

vap H ?

= (-+kJ·.mol

-1

=- kJ·mol -1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例1. 1mol 理想气体从300K ,100kPa 下等压加热到600K ,求此过程的Q 、W 、U 、H 、

S 、G 。已知此理想气体300K 时的S m =·K -1·mol -1,c p ,m = J·K -1·mol -1。

解:W =-p V =-p (V 2-V 1) =-pV 2+pV 1= -nRT 2+ nRT 1= nR (T 1-T 2) =1mol×·K -1

·mol -1

×(300K -600K)= -

U = n c V ,m (T 2-T 1) =1mol× 6506J

H = n c p ,m (T 2-T 1) =1mol×·K -1·mol -1×(600K -300K)= 9000J Q p =

H =9000J

S = n c p ,m ln(T 2/T 1) =1mol×·K -1·mol -1×ln(600K/300K)

= ·K -1

·mol -1

由 S m (600K)=S m (300K)+S =+J·K -1

·mol -1

=·K -1

·mol -1

TS =n (T 2S 2-T 1S 1)

=1mol×(600K×·K -1

·mol -1

-300K×·K -1

·mol -1

)

=57474J

G =

H -TS =9000J -57474J =-48474J 。

例2:l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始态(273K ,p )经由下列两个途径到达终态( T 2,p /2):(l)可逆绝热膨胀;(2)反抗p /2的外压绝热膨胀.试分别求出T 2,W ,S m 和G m .并回答能否由G m 来判断过程的方向 已知S (298K)=100J ·K -1

·mol -1

解:(1)可逆绝热膨胀过程

Q r = Q = 0 J

S = 0 J·K -1(可逆过程为恒熵过程)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绝热系数 =,利用绝热可逆公式

= 207K

∴W =U =nC V,m (T 2 - T 1) =1mol× ×·K -1

·mol -1

)×(207K - 273K)= J H =nC P,m (T 2 - T 1) =1mol× ×·K -1

·mol -1

)×(207K - 273K)= J G = H - (TS ) =H - (T 2S 2 - T 1S 1)=H - S (T 2- T 1) = J - 100 J·K -1

×(207K -273K)

= 5228 J

过程为非恒温过程,不能用G来判断过程的方向。

(2) 恒外压绝热膨胀过程,利用Q=0,U=W建立方程求出T2。

U = n C V,m(T2 - T1) = n×R)×(T2 - T1)

W= - p外(V2 - V1)= - p2(V2 - V1)= - nR[T2 - (T1/ p1) p2]

= - nR(T2 - T1/2)

∴ n×R)×(T2 - T1) = - nR(T2 - T1/2)

T2= = ×273K = K

W=U=nC V,m(T2 - T1) =1mol××·K-1·mol-1)×

= J

= J·K-1

H=nC p,m(T2 - T1) =1mol× ×·K-1·mol-1)× 273K)= -1135J

G= H - (TS) =H - [T2S -+ (T2-T1)S1]

= -1135 J - [×·K-1 + - 273K)×100J·K-1]

= 4079 J

过程为非恒温过程,不能用G来判断过程的方向。

例3 水的蒸汽压与温度之间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lg (p/Pa) =-A/T+B

若已知水在77℃时的饱和蒸汽压为,求:

(1)常数A,B的值以及水的摩尔蒸发焓;

(2)在多大外压下水的沸点可以改变为101℃;(共8分)

解:(1) 给出的关系式实际上为克-克方程的不定积分式。题目只给出一个温度下的蒸汽压,代入方程无法求解。所以必须考虑其他条件或常识,即水在10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代入自然就可得到A,B。至于vap H m可用与A的关系计算:

vap H m=-×AR

亦可用克-克方程的定积分式计算。

(2) 外压压力即为101℃时的水的饱和蒸汽压。

例4: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摩尔汽化焓为?mol-1,现将353K,标准压力下的1摩尔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A.计算该过程苯吸收的热量和做的功;

B.求过程的G和S;

C.求环境的熵变;

D.可以使用何中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

解:设计如下途径计算:

A .因真空蒸发, p 环=0

Q =ΔU =ΔH -Δ(pV )

压力变化不大时,压力对凝聚系统的焓、熵影响不大,所以ΔH 1=0、ΔS 1=0。 又理想气体恒温ΔH 3=0 ,所以

ΔH =ΔH 1+ΔH 2+ΔH 3=ΔH 2= n Δvap H m

则 Q =n Δvap H m - p Δ(V g -V l )= n Δvap H m - p ΔV g ≈ n Δvap H m - nRT

= 1×30770 J - 1mol× J·K -1·mol -1

×353K = 27835J

B. ΔS =ΔS 1+ΔS 2+ΔS 3=ΔS 2+ΔS 3= (ΔH 2/T )+ nR ln(p 1/p 2)

= (30770J/353K)+1×·K -1

×ln100kPa)

= ·K -1

ΔG =ΔH - T ΔS = 30770J - 353K×·K -1

=

C. 环境熵变 :设=

ΔS 环= -Q 系/T 环= -27835J/353K = J·K -1

D . 可用熵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此过程

ΔS 隔=ΔS 系+ΔS 环= ·K -1+·K -1)= ·K -1

> 0 故为不可逆过程。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例1:已知甲苯的摩尔质量为 9210-3

kg·mol -1

,沸点为,平均摩尔气化焓为 ·mol -1

;苯的摩尔质量为 78

10-3

kg·mol -1

,沸点为,平均摩尔气化焓为 ·mol -1

。有一含苯 100g 和

甲苯 200g 的理想液态混合物,在, kPa 下达气液平衡。求

(1) 时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气压; (2) 平衡时液相和气相的组成;

(3) 由两组分物质形成该理想液态混合物时的混合焓和混合熵。 解: (1) 求p *

(苯)和p *

(甲苯),可由克-克方程:

得 p *

(苯)= 同理

真空等温蒸发 ΔH 、ΔS

ΔH 3、ΔS 3 (3)

(1) ΔH 1、ΔS 1

苯 (l) 1 mol 353K ,p

苯 ( l ) 1 mol 353 K p = k Pa

苯 ( g ) 1 mol 353 K ,p

苯 (g ) 1 mol 353 K p = kPa

(2) ΔH 2、ΔS 2

p*(甲苯)=

(2) 液相组成及气相组成可由拉乌尔定律求得:

p(总) = p*(苯) x(苯)+p*(甲苯) {1-x(苯)}

x(苯) = { p(总)- p*(甲苯)} / { p*(苯) - p*(甲苯)}

= / =

x(甲苯)=1 - x(苯) = 1- =

y(苯)= p*(苯)x(苯)/ p(总) = × =

y(甲苯)=1- y(苯)=1 - =

(3) △mix H = 0

n(苯)=100g/(78g·mol-1)=

n(甲苯)=200g/(92g·mol-1)=

△mix S == - R [n(苯)ln x(苯) + n(甲苯) ln x(甲苯)]

= - J·mol-1·K-1××+× mol

= J·K-1

例2. 1kg 纯水中,溶解不挥发性溶质B 2.22g,B在水中不电离,假设此溶液具有稀溶液的性质。已知B的摩尔质量为111.0g·mol-1, 水的K b=·mol-1·kg,vap H m(H2O) = kJ · mol-1为常数,该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 kg·dm-3。试求:

(1) 此溶液的沸点升高值。

(2) 此溶液在25℃ 时的渗透压。

(3) 纯水和此溶液25℃时的饱和蒸气压。已知纯水100℃的饱和蒸气压为101325Pa。

解:(1) b B=(2.22g/111.0 g·mol-1)/1kg=·kg-1

T b=K b b B=·mol-1·kg×·kg-1 =

(2) c B≈b B≈·kg-1×1 kg·dm-3=·dm-3

= c B RT=×1000 mol·m-3×·K-1·mol-1×=

(3) 已知T=时水饱和蒸气压p=101325Pa,利用克-克方程求T’=时的饱和蒸气压p’:

ln(p’/p)= -[Δvap H m(H2O)/R](1/T’-1/T)

ln(p’/101325Pa)=-(40670 J·mol-1/·K-1·mol-1)×(1/-1/

p’=3747Pa

x A= n A/(n A+ n B)=(1000/18)mol/[(1000/18)+111)]mol =

此溶液的饱和蒸气压=p A= p’x A= 3747Pa×=3745Pa

第四章相平衡

例1:(NH4)2SO4-H2O所组成的二组分系统,在-℃时有一个低共熔点,此时冰、(NH4)2SO4(s)和浓度为%(质量分数,下同)的(NH4)2SO4水溶液平衡共存。在℃时(NH4)2SO4饱和溶液(浓度为%)沸腾。

(1)试绘出相图示意图。

(2)分析各组分存在的相平衡。

(3)含30%的(NH4)2SO4水溶液冷却能否得到纯固体(NH4)2SO4若不能,如何得到纯固体

(NH4)2SO4

(4) 1kg含%的(NH4)2SO4水溶液在何温度下能得到最多的纯固体(NH4)2SO4,计算出最多能得到的(NH4)2SO4的量。

解:(1) 相图和各相组成如下

(3) 不能。可通过加热蒸发使硫酸铵的浓度增大至超过%(或%)即可.

(4) 冷却到接近-19.1℃时能得到最多的纯固体。设固体量为W s,利用杠杆规则则有,

-(1kg-W s)= (100-W s

W s=0.218kg

例2:对MnO-FeO二组分系统,已知MnO和FeO的熔点分别为1785℃和1370℃;在1430℃时,含有40%和70%FeO(质量%)两固溶体间发生转熔变化,与其平衡的液相组成为85%FeO;在1200℃,两个固溶体的组成为36%FeO和74%FeO。

(1)试绘制出该系统的相图;

(2)指出个区域和三相线对应的相态和自由度;

(3)当一含74%FeO的二相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1100℃时,作出冷却曲线,简

述其相态的变化。

(4)当一含74%FeO的二相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无限接近1430℃,试分析此时

各相的组成和质量。假设系统的总质量为1kg。

解:(1)系统相图如下

图 MnO-FeO系统的液-固恒压相图和a点的步冷曲线

(2) 各区相态:

I:固溶体 II:固溶体+固溶体 III:固溶体

IV:溶液+ 固溶体 V:溶液+固溶体 VI:溶液

三相线ABD:固溶体 + 固溶体 + 溶液

自由度F=C+1-P=3-P:

单相区P=1,F=2;两相区P=2,F=1;三相线P=3,F=0

(3) 由相图可看出相态变化如下:

1650℃1508℃(溶液+ 固溶体)

1430℃(固溶体 + 溶液 + 固溶体)1410℃(溶液+固溶体)1290℃1100℃(固溶体 +固溶体)

(4) 当一含74% FeO的二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无限接近1430℃,存在固溶体a 和溶液两相,其组成分别接近40%和85% FeO,设其质量分别为M s,M l,根据杠杆规则,则有M s×AC=M l×CD

即M s×可得M s=1kg× / =0.244kg

M l=1kg- M s =1kg- 0.244kg = 0.756kg

其中固溶体含FeO :M s×=0.244kg×=0.098kg

MnO: 0.244kg-0.098kg=0.146kg

其中溶液含 FeO :M l×=0.756kg×=0.643kg

MnO: 0.756kg-0.643kg=0.113kg

第五章电化学

例1: 25℃时,电池Zn(s) | ZnCl 2 (b =·kg -1

) | AgCl(s) | Ag(s) 的电动势E =,(E /T )p = -×10-4

V·K -1

。已知θE (Zn 2+

/Zn)=, θE (AgCl/Ag,Cl -

)=。

(1) 写出电池反应。

(2) 求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θK 。

(3) 求电解质溶液ZnCl 2的平均活度系数。 (4) 求上述反应在定浓条件下,在恒压无其他功的反应器中进行或在电池中可逆地进行时吸放的热量各为多少

解:(1) 电极反应:

Zn(s) →Zn 2+ + 2e —

AgCl(s) + e —→ Ag(s) + Cl —

电池反应: Zn(s) + 2AgCl(s) →2 Ag(s) + ZnCl 2(2ZnCl a )

(2) θK = exp(zF θ

E /RT ) = exp[2×96500×+/]= ×1033

(3) ,而,

代入 =+-2)lg(4×γ±3

×

γ± =

(4) 可逆电池 Q r = zFT ( E /T )p = 2×96500××(-×10-4) J·mol -1

= -23136J·mol -1

非电池反应:

Q p = Δr H = Δr G +T Δr S = Δr G +Q r = -zFE + Q r = [-2×96500×+(-23136)] J·mol -1 = -219031J·mol -1

例题2:(1) 25℃时,将某电导池充以·dm -3

KCl , 测得其电阻为;若换以·dm -3

醋酸溶液,则电阻为3942。 已知 mol·dm -3

KCl 的电导率KCl

= S·m -1

, 醋酸的极限摩尔

电导

HAc

= S·m 2

·mol -1

. 计算该醋酸溶液的电离度和标准电离常数.

(2) 可以将煤的燃烧反应 C(石墨) + O 2 CO 2设计成电池。 已知25℃、θ

p 时,C(石墨)的燃烧焓为 -·mol -1

;C(石墨)、CO 2(g)、O 2(g)的标准摩尔熵分别为、和·mol -1

·K -1

。 (a) 求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θ

E ;

(b) 若25℃时,CO 2的压力为101325Pa,, 电池电动势E =, 求此时氧的压力。 (c) 试将反应设计成电池(电解质为氧化物), 并写出电极反应。 解:(1)

K = ( c / θ

c )α2

/(1-α) =×

/ (1- = ×10-5

(2) (a) r

H = ,

r

S = J·K -1

r

G = r

H - T r

S = --× J·K -1/1000

= - kJ E = (-

r

G )/zF = 394380J/ (4×96500C) =

(b) 若E = V, p (CO 2)=

E = θE - (RT/z

F ) ln {[p (CO 2)/θp ] / [p (O 2)/ θp ]}

即 = - 4)lg [101325Pa /p(O2)]

则p (O2)=21359Pa

(c) 设计的(燃料)电池为: C(石墨) | 氧化物电解质(熔融物) | O2 | Pt

负极: C + 2 O2- CO2 + 4e -

正极: O2 + 4e - 2O2-

电池反应: C(s) + O2(g) CO2(g)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

例题1:乙醛热分解CH3CHO → CH4+CO是不可逆反应,在518℃及恒容条件下,有数据:初始压力(纯乙醛)

100秒后系统总压

求(1)乙醛分解的反应级数;(2)计算518℃时的速率常数;(3)实验测得在538℃时的速率常数是518℃时的两倍,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解:

设甲醛为A,因为是恒温恒容反应,可用压力代替浓度进行有关计算。

A → CH4 + CO

t=0 p A0 0 0 总压p=p A0

t=t p A p A0-p A p A0-p A总压p=2p A0-p A

所以p A=2p A0-p

(1) 可用多种方法求解。比较简单的是积分法。假设为级数n=1,

则k=ln(p A0/p A)/t =ln[p A0/(2p A0-p)]/t

代入数据:

k1=ln[(2×-]/100s=-1

k2=ln[(2×-]/100s=-1

速率常数相差太多,可否定为一级反应。

假设为二级反应,则k=(p A-1-p A0-1) t

代入数据得:

k1=[(2× kPa-1/100s= kPa-1·s-1

k2=[(2× kPa-1/100s= kPa-1·s-1

速率常数非常接近,所以可认为是二级反应。

用n级反应的压力与时间式代入建立一个方程,用尝试法求n亦可。

(2) 速率常数k=(k1+k2)/2 = kPa-1·s-1。

(3) E a=RT1T2ln(k’/k)/( T2-T1)

=×××ln2/20)J·mol-1

=186 kJ·mol-1

例题2:有下列反应

式中k1和k2分别是正向和逆向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它们在不同温度时的数值如下:

温度/K300310

k1/s-1×10-3×10-3

k2/(s·p)-1×10-7×10-6

(1)计算上述可逆反应在300K时的平衡常数K p和K。

(2)分别计算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活化能E1和E2。

(3)计算可逆反应的反应焓ΔH。

(4)在300K时,若反应容器中开始时只有A,其初始压力p0为θp,问系统总压p’, 达到θp时所需时间为多少(可适当近似)。

解:(1) K p=k1/k2=×10-3s-1/×10-7(s·p)-1=2000 p

K=K p /p =2000

(2) E1=RTT’ln(k1’/k1)/( T’-T’)= [×300×310×ln/(310-300)]J·mol-1

=J·mol-1

E2=RTT’ln(k2’/k2)/( T’-T’)

= [×300×310×ln×10-6/×10-7)/(310-300)]J·mol-1

=J·mol-1

(3) ΔH= E1-E2= 0

(4) A(g) = B(g) + C(g)

t=0 θp p=θp

t=t’ p Aθp-p Aθp-p A p=2θp-p A即p A=2θp-p

速率方程

-d p A /d t = k1 p A-k2(θp-p A)2≈k1 p A( ∵ p k2<

积分得

t=ln(p A0/p A)/k1=ln[θp/(2θp-p)]/t =ln[θp/(2θp-θp]/×10-3s-1=198s

例题3:已知反应 NO2(g) =NO(g) + (1/2)O2(g) 以NO2的消耗速率表示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ln(k/dm3·mol-1·s-1)=-12884K/T +

(1)试求反应的级数,活化能E a及指前因子A。

(2) 若在400 ℃时将压力为26664Pa的NO2(g)通入反应器中,使之发生分解反应,试计算反应器的压力达到31997Pa时所需时间。

解: (1) 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dm3·mol-1·s-1,所以反应为2级。与阿累尼乌斯方程的对数式 ln (k/ dm3·mol-1·s-1)= -E a/RT + ln(A/ dm3·mol-1·s-1) 对比,可得

E a=12884K×R=12884K×·K-1·mol-1=·mol-1

A= exp dm3·mol-1·s-1=×108 dm3·mol-1·s-1

注:代入两种温度分别计算k,再算E a亦可。

(2)400 ℃时的速率常数: ln(k/dm3·mol-1·s-1)=-12884K/ +=

k=·mol-1·s-1

设NO2(g)=A, 对于二级反应,反应时间与浓度的关系如下t=(1/c A-1/c A0)/k

需知道浓度,可通过压力进行计算:

NO2(g) = NO(g) + (1/2)O2(g)

t=0 p0=26664Pa 0 0

t=t 26664Pa-p x p x (1/2) p x总压p=26664Pa+p x/2=31997Pa

所以p x=10666Pa

c A=(26664-10666)Pa/RT=15998Pa/RT,c A0=26664Pa/RT

t=(1/c A-1/c A0)/k=RT(1/15998Pa-1/26664Pa)/k

=·K-1·mol-1××(1/15998Pa-1/26664Pa)/ ×10-3m3·mol-1·s-1 )

例题4:.有一平行反应

在500K 时,k 1、k 2分别为和。求(1) A 转化90%所需要的时间;(2)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已知两平行反应的活化能E 1、E 2分别为20kJ·mol -1和26 kJ·mol -1

。 解:本题需掌握一级平行反应的规律才容易做。

(1) A 的转化率x 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 = -ln(1-x )/(k 1+k 2) =-ln(1-/+=

(2) E =(k 1 E 1+k 2 E 2)/ (k 1+k 2)=×20+×26) kJ·mol -1

/+ = kJ·mol -1

第七章 胶体化学

例题1:混合等体积的 mo1·dm -3

KI 和 mo1·dm -3

AgNO 3溶液所得的溶胶。

(1) 试写出胶团结构式; (2) 指明电泳方向; (3) 比较MgSO 4,Na 2SO 4,CaCl 2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并简述原因。(6分)

解:(1)-x -

x K

(2) 胶粒带负电,往正极移动

(3) 聚沉能力为: Na 2SO 4 < MgSO 4< CaCl 2

因为胶粒带负电,反离子起聚沉作用,其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大,故Ca 2+

、Mg 2+

> Na +。又因与胶粒带同种电荷的离子能削弱反离子作用,高价强于低价,即聚沉能力有SO 4

2-< Cl -

,因此可得到上面的聚沉能力次序。

例题2:在浓度为10 mol·m -3的20cm 3 AgNO 3溶液中,缓慢滴加浓度为15 mol·m -3

的KBr

溶液10cm 3

,以制备AgBr 溶胶。

(1) 写出AgBr 溶胶的胶团结构表达式,指出电泳方向。

(2) 在三个分别盛10cm 3

AgBr 溶胶的烧杯中,各加入KNO 3、K 2SO 4、K 3PO 4 溶液使其聚沉,

最少需加电解质的数量为: mol·m -3的KNO 3 cm 3 ; mol·m -3的K 2SO 4 ; cm 3 ;×10-3 mol·m

-3

的K 3PO 4 cm 3

;计算各电解质的聚沉值以及它们的聚沉能力之比。

(3) 293K 时,在两极距离为35cm 的电泳池中施加的电压为188V ,通电40min 15s ,测得AgBr 溶胶粒子移动了3.8cm 。问该溶胶的ξ电势为多大已知293K 时分散介质的相对介电

常数εr =80,粘度ρ=×10-3 Pa·s ,真空介电常数ε0=×10-12F·m -1

。(10分)

解:(1) AgNO 3过量,为稳定剂,胶团结构为

[(AgBr)m n Ag +·(n -x )NO 3- ]x + ·x NO 3-

胶粒带正电,电泳时向负极移动。

(2) KNO 3 的聚沉值: ·dm -3× / (10+ cm 3 = mol·dm -3

K 2SO 4的聚沉值: mol·dm -3× / (10+ cm 3 = ×10-3 mol·dm -3

K 3PO 4 的聚沉值; mol·dm -3× / (10+ cm 3 = ×10-4 mol·dm -3

聚沉能力之比 KNO 3:K 2SO 4:K 3PO 4

= (1/:(1/×10-3):(1/×10-4

) =1::535 (3) 由公式u =E =V/l ) 得

胶粒

胶团 胶核

= ul V = ul r0 V = 2415s) × ××10-3Pa·s/ (80××10-12F·m-1×188V) =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 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 A.3B.4C.5D.6 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 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 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 A.30°B.45°C.60°D.90°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 C.a⊥α,b⊥αD.a?α,b⊥α 6.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 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 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 ④若a⊥b,b⊥c,则a∥c. A.4B.3C.2D.1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 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 B.若a∥α,b∥β,α∥β,则a∥b C.若a?α,b?β,a∥b,则α∥β D.若a⊥α,b⊥β,α⊥β,则a⊥b 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n∥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

财务管理第二章课后补充习题及课堂例题(学生版)

财务管理第二章课后补充习题及课堂例题(学生版)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课后补充计算题: 1、某人希望以8%的年利率,按每半年付款一次的方式,在3年内等额偿还现 有的6 000元债务,问每次应偿还多少? PV A6=6000 P/A4%,6 A=PV A6/(P/A4%,6) 一农户购置了一台新收割机,他估 2、计新机器头两年不需要维修,从第3年末开始的10年中,每年需支付200 元维修费,若折现率为3%,问10年维修费的现值为多少? A=200 P=A*(P/A3%,12-P/A3%,2) 3、某人在2000年1月1日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10%。要求计算: (1)每年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 FV3=1000*(1+10%)^3=1000*F/P10%,3 (2)每季度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 1000*(1+2.5%)^12=1000*F/P2.5%,12 (3)若1000元,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月1日存入250元,仍按10%利率,每年复利一次,求2003年1月1日余额?FV A4=250*F/A10%,4 (4)假定分4年存入相等金额,为了达到第一问所得到的账户余额,每期应存入多少金额?FV3/(F/A10%,4) (5)假定第三问为每季度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余额是多少?250*(F/P2.5%,12+F/P2.5%,8+F/P2.5%,4+1) (6)假定第四问改为每季度复利一次,每年应存入多少金额? FV3/(F/P2.5%,12+F/P2.5%,8+F/P2.5%,4+1) 4、某人拟明年年初借款42000元,从明年年末开始,每年年末还本付息6000元, 连续10年还清,设预定最低借款利率为8%,问此人是否能按计划借到款项? A=6000 P/A8%,10 最多能借:PV A10=A*(P/A8%,10) 42000 5、有人在今后五年中每年末借给你2 500元,要求你在随后的10年中,每年末归 还2 500元于他,若年利率为5%,问你是否接受这笔借款? 2500*(P/A5%,5) 2500*(P/A5%,15-P/A5%,5) 6、某工商管理研究生计划从银行借款10 000元,利率12%,半年计息一次。这笔 借款在四年内分期等额摊还,每半年还款一次。第一次还款是从今天起的6个月后,问: (1)贷款的实际年利率是多少? (1+6%)^2-1=F/P6%,2 -1 (2)计算每半年应付的偿还额。10000/(P/A6%,8) (3)计算第二个半年所付的本金和利息。 7、某公司准备投资开发新产品,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根据市场预测,三种不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 ).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 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 2. 如果直线 a是平面α的斜线,那么在平面α内() A 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B 不存在与a垂直的直线 C 与a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D 与a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 3. 平面α内有一四边形ABCD,P为α外一点,P点到四边形ABCD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A 必有外接圆 B 必有内切圆 C 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 D 必是正方形 4. 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B⊥AD B.平面PAB⊥平面PBC C.直线BC∥平面PAE 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 5. 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异面或相交 6. 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 )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 7. 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P 到△ABC各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ABC() A 是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是等边三角形 D 不是A、B、C所述的三角形 8. 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1 3 D. 2 3 9.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与CC1的中点,则直线ED 与D1F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1 5 B。 1 3 C。 1 2 D 10. 已知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m n m n αα ?则 B.若,, m m n n αβα ?=⊥⊥ 则 C.若//,//,// m n m n αα则 D.若//,,,// m m n m n αβαβ ?= I则 11. 在三棱柱 111 ABC A B C -中,各棱长相等,侧掕垂直于底面,点D是 侧面 11 BB C C的中心,则AD与平面 11 BB C C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30o B.45o C.60o D.90o 12. 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lα ⊥,mβ ?,则// αβ是l m ⊥ 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第二章补充习题

1、桌上有一只盘子,最多可容纳两个水果,每次只能放入或取出一个水果。爸爸专向盘中放苹果,妈妈放专向盘中放桔子;两个儿子专等吃盘子中的桔子,两个女儿专等吃盘子中的苹果。请用P、V操作来实现爸爸、妈妈、儿子、女儿之间的同步与互斥关系。 答:本题中需设置4个信号量,其中empty表示还可以向盘中放几个水果,其初值为2;apple对应已放入盘中的苹果,orange对应已放入盘中的桔子,它们的初值均为0;mutex 用来实现对盘子的互斥访问(包括放和取),其初值为1。相应的进程可描述为: father(){ while(1){ P(empty); P(mutex); 向盘中放苹果; V(mutex); V(apple); } { } mother(){ while(1){ P(empty); P(mutex); 向盘中放桔子; V(mutex); V(orange); } } < son (){ /* 两个儿子对应同一段代码*/ while(1){ P(orange); P(mutex); 从盘中取桔子; V(mutex); V(empty); 吃桔子; } } ^ daughter(){ /* 两个女儿对应同一段代码*/ while(1){ P(apple); P(mutex); 从盘中取苹果; V(mutex); V(empty);

吃苹果; } } ] 2、某招待所有100个床位,住宿者住入要先登记(在登记表上填写姓名及床位号),离去时要撤消登记(在登记表上删去姓名和床位号)。请给出住宿登记及撤消登记过程的算法描述。 答:本题中,被住宿者竞争的资源主要有床位和住宿登记表两种,可分别为它们设置初值为100的信号量bed及初值为1的信号量mutex。住宿登记过程的算法描述如下:P(bed); P(mutex); 在登记表上填写姓名及床位号; v(mutex); 撤消登记过程的算法描述如下: P(mutex); 在登记表上删去姓名和床位号; V(mutex); | V(bed); 3、一阅览室,读者进入阅览室必须先在一张登记表(TB)上登记,该表为每一座位设一个表目,读者离开时要消掉其登记信息,阅览室共有100个座位。为了描述读者的动作,请用Pascal语言和P、V操作写出进程间的同步算法。 约定: (1)flag的值:0座位空闲,1座位被占用。 (2)用语句i=getflag(0)可搜索到一个空座位i,用语句=0或1可给标志位赋值。 (3)用i=getname(readername)可搜索到某读者所登记的座位号i;用=0或=readername 可给姓名字段赋值,0表示消除读者姓名。 (4)计数信号量用count,互斥信号量用mutex。 答:本题中,读者要竞争座位、登记表两种资源,故可分别为它们设置初值为100的信号量count,以及初值为1的信号量mutex。读者的动作可描述为: reader(){ while(1){ ¥ P(count); /* 申请一个座位*/ P(mutex); /* 申请登记表*/ i=getflag(0); /* 在登记表上搜索一个空座位*/ =1; /* 登记该座位已被占用*/ =readername; /* 登记读者姓名*/ V(mutex);/* 释放登记表*/ 进入阅览室,坐下并开始阅览; P(mutex); /* 申请登记表*/ i=getname(readername); /* 在登记表上搜索读者登记的座位号*/ =0; /* 撤消登记信息*/ 》 =0;

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第二章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1、(1 (2)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内,记作;点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1 符号表示为 A ∈L B ∈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只要找到直线的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 (2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的三个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说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那么它们必定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公理(4a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表明空间中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所有直线都互相平行) (53、(1)证明共面问题: 方法1是先证明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在证明其余元素也在这个平面内。 方法2是先证明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第三个点在必然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的方法:先证明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经过这个点。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L A · α C · B · A · α ?a ∥c

第2章 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经济数学基础第2章导数与微分第一章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第一节典型例题 一、极限计算 例1求极限lim n n n n n →∞ ++ -+ 2 2 1 254 解:原式= ++ -+ →∞ lim n n n n n 2 2 1 254 = ++ -+ →∞ lim n n n n n 1 11 2 54 2 2 = 1 2 例2求极限lim x x x x → - -+ 1 2 2 1 32 解:lim x→1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2 11 1 32 11 12 1 2 11 12 2 - -+ = -+ -- = + - = + - =- →→ lim ()() ()() lim 例3求极限lim sin x x x → -+ 11 2 解:lim x→0 11 2 -+ x x sin=)1 1( 2 sin )1 1 )( 1 1( lim 0+ + + + + - →x x x x x =lim x→0 x x sin2× lim x→0 - ++ 1 11 x= ) 2 1 ( 2 1 - ? =4 1 - 例4求极限lim() x x x →∞ + - 1 1 2 1 解:lim() x x x →∞ + -= 1 1 2 1lim() x x x →∞ - 1 1 2 lim() x x →∞ - 1 1 2 =+ - →∞ -? - lim()() x x x 1 1 2 2 1 2lim() x x →∞ - 1 1 2

经济数学基础 第2章 导数与微分 =+-? ???? ?→∞--lim()x x x 11221 2 lim() x x →∞-1121 e 21?=-e 1= 二、函数的连续性 例1讨论函数?? ???>+=<=0 2100e )(x x x a x x f x 在x =0处的连续性,并求函数的连续区间. 解:因为 a f x x x x ==+=+-→→)0(,1)21(lim ,1e lim 0 ,所以1 )(lim 0 =→x f x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不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 间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0()0,(+∞?-∞.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连 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 三、函数的可导性 例1设函数 f x ax b x x x ()=+>≤???002 若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且可导,应如何选取系数a b ,? 解:因为0 )0(,)(lim ,0lim 0 20 ==+=+-→→f b b ax x x x 所以当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又因为0 )(lim )0()0(lim lim )0(2 000=??=?-?+=??='---→?→?→?-x x x f x f x y f x x x '===+→→+ +f y x a x x a x x ()lim lim 000?????? 所以当a =0,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导.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演示教学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普通化学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 1、指定单质的?f G m θ 、?f H m θ 、S m θ 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不为零,) 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 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 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 >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 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 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 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 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 小,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 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 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 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

必修三 第二章 统计 知识点总结及复习题

第1课时随机抽样 一、目标与要求: 理解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 二、要点知识: 1、三种抽样方法、、,其中简单随机抽样分为抽签法、随机数法。 2、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都是一种,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它们都是不放回抽样。 2)区别:一般的,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常采用;当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采用;一般情况下,采用。 三、课前小练: 1、要了解一批产品的质量,从中抽取200个产品进行检测,则这200个产品的质量是()A总体 B总体的一个样本 C个体 D样本容量 2、为了调查某城市自行车年检情况,在该城市主干道上采取抽取车牌个数为9的自行车检验,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抽签法 C系统抽样 D分层抽样 3、要从已编号(1-50)的50部新生产赛车中随机抽取5部进行检验,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确定所选取的5部赛车的编号可能是() A. 5,10,15,20,25 B. 3,13,23,33,43 C. 5,8,11,14,17 D. 4,8,12,16,20 4、某校有老师200人,男生1200人,女生1000人,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所有师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已知从女生中抽取的人数为80人,则 n=。 5、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个体数为1003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50的样本,则在抽样过程中,被剔除的个体数为,抽样间隔为。 四、典例分析: 例1、某工厂平均每天生产某种零件大约10000件,要求产品检验员每天抽取50个零件检查其质量情况,假设一天的生产时间(8小时)中,生产机器零件的件数是均匀的,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提优

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案,探索它们的共同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并能简单识别、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区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观察如下的图案,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折纸印墨迹 问题1.你发现折痕两边的墨迹形状一样吗?

问题2.两边墨迹的位置与折痕有什么关系? 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翻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_____,那么称这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如图,△ABC和△DEF关于直线MN对称, 直线MN是对称轴,点A与点D、点B与点E、 点C与点F都是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 活动二切藕制作成轴对称的两个截面 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图形成轴对称的实例吗? 活动三

把_________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就是_____________. 请你找出图1-5中的各图的对称轴. 联系实际,你能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吗? 活动五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堂练习 1. 分别画出下列轴对称型字母的对称轴以及两对对称点. 2.画出下列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第二章 蛋白质补充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蛋白质 一、填空题 1. 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 在下列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氨基酸名称。(1)________________是带芳香族侧链的极性氨基酸。(2)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带芳香族侧链的非极性氨基酸。(3)________________是含硫的极性氨基酸。(4)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且不含硫的氨基酸,在一个肽链折叠的蛋白质中它能形成内部氢键。(5)在一些酶的活性中心中起作用并含羟基的极性较小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____。 3. 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________________。 4. 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________________色的物质,而其它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 ________________色的物质。 5. 实验室常用的甲醛滴定是利用氨基酸的氨基与中性甲醛反应,然后用碱(NaOH)来滴定 ________________上放出的________________。 6.通常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氨基酸的共轭双键有紫外吸收能力。 7. 在α-螺旋中C=O和N-H基之间形成的氢键最稳定,因为这三个原子以________________排列。 8. 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 常用的肽链N端分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C端分析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__法等。 二、是非题 1.[ ]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2.[ ]亮氨酸的疏水性比丙氨酸强。 3.[ ]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是左旋的。 4.[ ]只有在很高或很低pH时,氨基酸才主要以非离子化形式存在。 5.[ ]可用8mol/L尿素拆开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 6.[ ]如果多肽链C-末端的第二个氨基酸不是脯氨酸,则羧肽酶A或B中至少有一种能切下C-末端氨基酸。 7.[ ]脯氨酸不能参与α-螺旋,它使α-螺旋弯曲(bend),在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多肽链中,每一个弯曲处并不一定有脯氨酸,但是每个脯氨酸却产生一个弯曲。 8.[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最重要的作用力是氢键。 9.[ ]大多数蛋白质的主要带电基团是由它N-末端的氨基和C-末端的羧基组成。 10.[ ]溶液的pH可以影响氨基酸的等电点。 11.[ ]在生理条件下,氧和二氧化碳均与血红蛋白血红素中的二价铁结合。 12.[ ]到目前为止,自然界发现的氨基酸为20种左右。 13.[ ]疏水作用是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次级键。 14.[ ]在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除肽键外,还有二硫键。 三、单选题 1.[ ]下列氨基酸溶液除哪个外都能使偏振光发生旋转? A.丙氨酸 B.甘氨酸 C.亮氨酸 D.丝氨酸 2.[ ]下列哪种氨基酸有米伦氏(Millon)反应? A.色氨酸 B.酪氨酸 C.苯丙氨酸 D.组氨酸

宏观经济学第2章习题与答案教学总结

f 第14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净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3.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4.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5.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 6.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7.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8.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9.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10.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GDP 中。() 11.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DP中。() 12.政府国防费用支出不属于政府购买。() 13.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

14.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住宅是一种耐用消费品。() 15.购买普通股票是投资的一部分。() 16.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 17.总投资和净投资之差就是GNP和NNP之差。() 18.如果一个企业用购买的一台新设备替换一台报废的旧设备,因为机器数量未变,所以企业购买这台新设备不属于投资行为。() 19.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DP中。() 20.家庭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中。() 21.国内生产总值是从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国外净要素支付后的余额。()22.折旧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3.国民生产净值衡量的是在一年内对在商品生产中消耗的资本作了调整后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4.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总和,它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25.居民得到的收入不一定是他们挣得的。() 26.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27.GDP缩减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28.如果两个国家的GDP总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生活水平相同。() 29.如果200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99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那么,我们就知道,200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一定比1999年的多。()30.在衡量一国人均GDP时,用总产出除以那些实际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劳动力数量。() 31.在甲乙两国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将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的GDP 总和会增加。() 32.在通货膨胀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要高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 1、指定单质的 f G m θ、 f H m θ、S m θ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不为零,) 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 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 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 >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 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 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 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 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小, 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 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 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 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

(完整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第二章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1、( 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没有大小,厚薄之分。另外,注意平面的表示方法。 (2)点与平面的关系:点 A 在平面 内,记作 A ;点 A 不在平面 内,记作 A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 A 的直线 l 上,记作: A ∈l ;点 A 在直线 l 外,记作 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直线 l 在平面α内, 记作 l α;直线 l 不在平面α内, 记作 l α。 2、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 2)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 A 、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 A∈α、 B∈α、 C∈α。 公理 2 的三个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 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 作用: 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是证明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的依据。 即:①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 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 4)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 a 、b 、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 4 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 4 作用: 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 表明空间中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所有直线 ( 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 3、( 1)证明共面问题: 方法 1 是先证明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在证明其余元素也在这个平面内。 方法 2 是先证明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 是 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第三个点在必然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的方法:先证明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经 过这个点。 4、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3)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 直线。 符号表示为: P∈α∩β => α∩β =L ,且 P ∈ L 公理 2 作用: 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公理 3 说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那么它们必定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 且线唯一。 公理 1 作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只要找到直线的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 a ∥c A∈L B ∈L A∈α B

最新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经典题型汇总

最新七年级数学第二章经典题型汇总 一、经典考题剖析: 【备考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B .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C .有最大的负数 D .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备考2】-2,3,-4,-5,6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得的积最大的是( ) A10 B .20. C .-30 D .18 【备考3】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是1错误!,则这个数是() 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 、-错误! 【备考4】如果ab< 0,a+b>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为() A .绝对值相等的数 B .符号不同的数,其中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C .符号不同的数,其中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D .以上都不正确 【备考5】若|a|=7,|b|=5,a+ b >0,那么a -b 的值是() A .2或 12 B .2或-12 C .-2或-12 D .-2或 12 【备考6】一个正整数a 与其倒数错误!,相反数-a ,相比较,正确的是( ) A 、-a <错误!≤a B 、-a <错误!<a C 、-a <错误!<a D 、-a <错误!<a 【备考7】若-|a|=-错误!,那么a=_______. 【备考8】若a 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 +b=___________. 【备考9】333322003 1 12[()()](3)(1)22 ---++--- 【备考10】(新解法题)已知11a b +-=,求代数式 32(a+b-1)+2(a+b-1)-a-b 的值. 二、针对性训练:(30 分钟) (答案:211 ) 1.-(-4)的相反数是_______,-(+8)是______的相反数. 2.若错误!的倒数与错误!互为相反数,则a 等于______ 3.观察下列数:-2,-1,2,1,-2,-1……,从左边第一个数算起,第99个数是 . 4.若|a-2|+|b+3|=0,则3a+2b= . 5.(-1)2n +(-1)2n+1 =______(n 为正整数). 6.在-(-5),-(-5)2,-|-5|,(-5)3中负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7.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c 为 [ ]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8.点M 、N 是数轴上的两点,m 、n 分别表示点M 、N 到原点O 的距离.如果n >m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点M 表示的数比点N 表示的数小; ② 点M 表示的数比点N 表示的数大; ③ 点M 、N 表示的数肯定不相等.

第2章补充习题1(1)

例1:抽烟问题:有一个烟草代理商(Agent)和3个抽烟者(smoker)。每个抽烟者连续不断地制造香烟并吸掉它。但是,制造一支香烟需要三种材料:烟草、烟纸和火柴。三个抽烟者中,一人有烟纸,一人有烟叶,一人有火柴。烟草代理商源源不断地供应这三种材料。他将两种材料一起放在桌上,持有另一种材料的吸烟者即可制造一支香烟并抽掉它。当此抽烟者抽香烟时,他发出一个信号通知烟草代理商,烟草代理商马上给出另外两种材料,如此循环往复。试用信号量同步烟草代理商和3个抽烟者。 解:Semaphore smoker[3]; //初始0,三个抽烟者 Semaphore material[3]; //初始0,三种原料 Semaphore agent; //初始1,供应商 Int turn; //初始0,轮到谁 Agent: While (1) { Wait(agent); Signal(smoker[turn]); Signal(material[(turn+1)%3]); Signal(material[(turn+2)%3]); Turn=(turn+1)%3; } Smoker-i: While (1) {

wait(smoker[i]); wait(material[(i+1)%3]); wait(material[(i+2)%3]); signal(agent); } 例2;从读卡机上读进n张卡片,然后复制一份,要求复制出来的卡片与读进来的卡片完全一致。这一工作由3个进程get、copy、put 以及两个缓冲区buffer1和buffer2完成。get进程的功能是把一张卡片信息从读卡机上读进buffer1;进程copy的功能是把buffer1中的信息复制到buffer2;进程put的功能是取出buffer2中的信息并从行式打印机上打印输出。试用P、V操作完成这3个进程间的尽可能并发正确执行的关系(用程序或框图表示),并指明信号量的初值。 解答:这3个进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分析这3个进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get和copy进程之间通过buffer1进行合作,这是一种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同理,进程copy 和put之间通过buffer2进行合作,两者之间也是一种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为此,设计互斥信号量mutex1,mutex2来实现对buffer1和buffer2的互斥访问;为实现get和copy之间的同步,设置两个信号量semptybuffer1和sfullbuffer1,分别表示缓冲区buffer1是空的还是满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框图 结构图典型例题素材 北师大版选修1-2(1)

结构图典型例题精析 例1.高中阶段,在各个领域我们学习许多知识.在语言与文学领域,学习语文和外语;在数学领域学习数学;在人文与社会领域,学习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在科学领域,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在技术领域,学习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艺术领域学习音乐、美术和艺术;在体育与健康领域,学习体育等.试设计一个学习知识结构图. 解:由题意此学习知识结构图主要研究了各知识之间的从属关系如图: 评析:在画结构图时,需要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熟悉事物的来龙去脉.从头至尾抓住主要脉络进行分解,弄清各步的逻辑关系.在具体绘制时,可按下列过程:(l)从头至尾抓住主要脉络,分解成若干步;(2)将每一步提炼成简洁语言放在矩形框内;(3)各步按逻辑顺序排列并用线段相连.总体上要注意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和概念上的从属关系. 例2.《数学3》第3章“概率”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评析:在结构图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环”形结构,这种情形常在表达逻辑先后关系时出现,可见,“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与“随机数与随机模拟”都具有逻辑先后的关系.

例3.一个暑假就要过去了,小强一想到过去的一个月就很兴奋:假期开始的时候,妈妈想让他上一个辅导班,爸爸却让他到中关村一家电脑公司去打下手——当小工,一个月过去了,小强要将这一个月学到的有关个人电脑知识进行总结,画出了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评析:除了表达知识结构和组织结构,结构图还广泛应用于其他情形,是人们有条理地 思考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例4.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获取信息画出树形结构图。 1890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直到1897年,他在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断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这粒子流的组成成份就是后来我们所知道的电子,随着对电子的认识,他提出了一种正负电荷在原子内的存在模型——枣糕模型.但在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 粒子散射实验,推翻了汤姆先生最初的“枣糕模型”,从而确定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又知道质子与中子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间的作用力可以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核能.随着我们学习知识的增长,微观世界的更多奥秘正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分析:这是一道信息题,我们在阅读时注意文中的相关知识点与相关人物.按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确定结构的层次关系,把握好了这条线,题目就简单了.

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判断题 1、指定单质的?f G m θ 、?f H m θ 、S m θ 皆为零。 (错 :指定单质S m θ 不为零,) 2、Δr S m >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孤立系统、标准状态下自发) 3、θ m r G ?<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错 :该条件只能判断对应温度标准状态 4、若生成物的分子数比反应物的分子数多,则该反应的Δr S m >0 (错 :主要看气体分子数) 5、CaCO 3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故该反应为吸热熵增。 (对 :)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错 :影响自发性因素还有混乱度) 7、冰在室温下自动融化成水,是熵增起了重要作用的结果。 (对 :) 8、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有关, 但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对 :温度变化没有引起状态变化的前提下) 9、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0>?θ m r H ,升高温度使正ν增大,逆ν减小, 故平衡向右移动。 (错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不会减小) 10、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 (错 :相同温度下,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越小,一般讲速率也越小) 11、若反应速率方程式中浓度的指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则该反应使基元反应。 (错 :例如H2(g )+I2(g)=2HI 的反应就不是基元反应) 12、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 (错 :非基元反应必须以试验为依据) 13、根据分子碰撞理论,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在一定方位上发生有效碰撞,才可能生成产物。 (对 ) 14、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错 :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 15、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对 ) 二、选择题 1热力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1-1下列各热力学函数中,哪一个为零: (B ) (A) ?f G m ?(I 2, g . 298 K) (B) ?f H m ?(Br 2, l . 298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