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社会思维模式及语篇差异之比较_乔艳

中西社会思维模式及语篇差异之比较_乔艳
中西社会思维模式及语篇差异之比较_乔艳

中西社会思维模式及语篇差异之比较乔艳

[摘要]语言总是表达所想的。任何语言的产生都是思维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最根本的还是来

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因为文化并不能相互交流。因此,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说就成为

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心。人们的表达多少会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

引导不同的语言及行为,进而产生特定的语篇效果。由于文化及心理因素的差异,中国和西方社会都

形成了各自特定的思维模式,所以对不同思维模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的跨文化交流。针对这一方面,

这篇论文致力于阐述中西社会在文化,思维模式及它们在语篇方面产生的影响的差别。

[关键词]思维;思维模式;语篇;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I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S1)0115)04

作者简介:乔艳,女,西南民族大学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四川成都610041

无论是语言及写作,都会受到思维的影响。正是思维引导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及语篇。实际上,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不同思维的交流。无论是语言及写作,我们都采取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规则和定律,以便能使听众及读者有相对的回应。一旦思维模式相同,就会获得理解和共鸣,交流也会流畅。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以思维会引起思考方式及语篇组织的差异,也会产生误解。甚至一些掌握了较好语法的二语及外语学习者也会缺少目标语所包含的思维及语篇规则。相反,他们会无意识地用自己本身所固有的思维来组织语言,很容易引起僵局或交流失败。

由上,语言表达和篇章组织都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而中西方也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对它们有所了解,那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思维模式来获得理解和共鸣。

一、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笛卡儿有句名言叫/我思,故我在0。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探讨思维的力量时都给予赞许的态度。他们认为内省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不能缺少的。在思维方面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候就开始了,许多学者认为思维是看不见且抽象的东西,需要能听到且具体的语言来实现。因此,在最开始,语言和思维就不能被分开,它们是相互决定的。叶圣陶(摘自王占馥2003)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思维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靠语言。王占馥(2003)也称人的交流实际上依靠思维活动。正是思维引导人们去选择、组织和分析语言材料。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因此了解中西方思维的不同是了解他们不同语篇的前提。

二、思维及思维模式的定义

大泛来讲,思维是类似于意识、精神的东西。它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种形式,由许多概念组成,具有组织和控制行为的功能(杨玉辉2003)。思维是个人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则是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是共有或稳定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惯例。无论思维怎么不同,每个人都是社会和文化人,我们接受教育,并被赋予我们文化的符号。每个人的思维也会或多或少受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影响。王占馥(2003)指出,虽然每个人的思维会受情感、智力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但他也接受了在这个社会中形成的共有思维模式。他进一步指出社会就是一个思维场,居住在这个场内的人都会无意识地遵守固定的思维模式(同上)。不同的思维活动导致不同的风格,但思维模式决定如何选择和调整。王占馥(2003)认为思维模式不仅仅由人决定,也受历史、社会、民族和时间的制约。下面先看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归纳和演绎

Robert B1Kaplan(1967,摘自贾玉新1997)使用不同的图象来阐明不同民族相应的思维模式。

在这些图象中,说中文和韩语的是一个圈,但说英语的却是一条直线。贾玉新(1997)认为这两种图象同样代表了语篇的类型,其中一个为环状,一个为线状。即演绎和归纳。通过分析说中文和说英文的人的对话,Ron Sco llon and Suzanne W ong Sco llon(2000)也得出结论:大多数中国人是归纳思维,西方和美国人则倾向于演绎思维。即大多数中国人在进入主题之前会陈述原因或前提,相反,西方人则喜欢首先把主题提出来,再给出原因和分析来证明它们。这种差异在中西文化最根本的差异。

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语篇。中国人喜欢用/B ecause A,and Because B, and Because C,There fore/So D0,/If**,Then **0,/A lthough0,/but/yet0等表达方式(贾玉新1997)。从这种语篇方式可以看出,中国人在说出实质之前会有很多铺垫。而西方人会直接切入正题,再展开讨论。贾(1997)和Ron Sco llon (2000)同样用了五个W(wha,t where,when,w hy and ho w)来概括西方人的语篇结构。R ichard Lan-m an(1983,摘自Ron Sco ll o n2003)把西方人的语篇总结成C-B-S风格,即clarity(清晰)、brev ity (简洁)和sincerity(真实)。看以下布什总统的演讲:

/*Our people have restored the vigor o f this e-cono m y and shown reso l v e and patience i n a ne w ki n d of w ar1Our m ilitary has brought justice to the ene m y and honor to Am erica1Our nati o n has defen-ded itself and served the freedo m o f all m ank i n d1I a m proud to lead such an a m azi n g country,and I a m proud to lead it for w ar d10(摘自English D igest 2004,No12)

这段话阐明了布什的主要意愿和目的。在他讲出自己的目的前并没有过多的前提和修饰。因为特殊的语篇组织方式,讲话者直接进入主题。考虑到听话人的心理,他直接陈述了骄人的现实以引起他们作为美国市民的骄傲和激情。

(二)形象和抽象概念

第二,中国人倾向于形象化的思考和表达,而西方人则注重抽象化。这种不同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包惠南(2001)总结了中西社会存在的七点不同。她认为中国人推崇形象、完整、主观及连续性思维;西方人擅长思考、分析、客观及逆向思维。汉字和英文字母就是解释这种差异的例子,如/山0、/水0、/田0、/马0,所以,当中国人表达时注重形象和物质的外观。西方人则认为语言更像是从共有的事物当中抽象出的符号或数字。

通过对中国和西方诗歌的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思维的不同。许多古代诗人喜欢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感情。但西方人喜欢借用抽象的事物来表达感情。下面这首诗是元朝诗人马致远的5天净沙秋思6:

C ro w s hoveri n g over rugged o l d trees w reathed,

W it 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 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 ling strea m,

And on the far bank,a pretty littl e bridge(Jia Yux i n1997)

,,

接下来再来看英国诗人Robert Burns的A Red Red Rose:

O m 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 is ne w l y sprung i n June,

O m y love is like the m e l o dies,

That is s w ee tl y played i n tune,

,,

从比较可以看出前一首诗包含了很多具体的事物,如/old trees(老树)0,/bri d ge(桥)0and /anc ient road(古道)0。后一首诗使用了比喻手法,只有我们理解到了作者运用的比喻我们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因此,在古代中国,人们擅长运用形象,但在西方,人们推崇抽象的概念。

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中西社会也存在不同思维方式。受中国灿烂文化的影响,很多中国人看重过去和历史,在他们看来,过去应该在/前0。西方人则认为过去即不会再重来,但未来却是全新且充满挑战的,所以他们把未来时间看作是/前0。以下是一段西方上司和中国雇员的对话:

Em ployer:w hen do you finish th is wo r k?

Em ployee:I finished it three days for w ard1

Em ployer:Ok,please bri n g it to m e three days later1

Em ployee:E r,I t h i n k I can g i v e you now1

这段对话实际上就是两种思维的对话。一方面,上司会对雇员的答案感到疑惑,因为在他看来,/for w ard0表示未来,因此雇员不应该使用过去时态,而是将来时态,所以他认为雇员三天后把工作完成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雇员也会疑惑,因

为他已经在三天前把工作完成了,但是老板却让他三天后带来。从这个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时间概念上的差别。

(三)由大到下和由小到大

除了时间,对于空间概念的思维模式也存在不同。对于空间的观念一定程度上依赖对环境的观念。W itkin(1962,摘自贾玉新1997)认为对于空间和环境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为场依赖,一种为场独立。中国人具有第一种特征,即他们容易把自己同周围的大环境联系起来。西方人则具有第二种特征,即认为自己和外界环境是可以分割开来的。由此,中国人看重整体和直觉,认为整体的和谐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们崇尚大;西方人看中个体及逻辑,注重事物的小细节。如,在书写信封时,中国人一般按照国家,省份,城市,区和路的顺序,而西方人正好相反,把个人姓名和住址放在最前。从例子可看出,中国人依赖于外部的大环境,空间的力量要大于个人的力量,遵从比违背好。而西方人更依赖于自己,他们认为自然和空间都是与人相对的。因此,可以较客观地分析周遭的事物。

对待整体的不同会影响中西的语篇。中国人喜欢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而且通常将时间空间置于首位。西方人喜欢把整体中的重点突出,然后再分析次要。他们通常使用一些具有分析性质的词汇,如/so0,/for0,/therefore0,/ho w ever0来使交流顺畅,具有逻辑性。

(四)综合推理和分析推理

第四,中国人喜好运用综合推理,而西方人则喜好分析推理。受不同思维影响,中国人会最先列举现象,然后从宏观角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论是最被看重的。这种风格可以概括成phe-no m enon(现象)-analysis(分析)-ou tco m e(结论),此过程最强调和睦,每一部分都不能与结果相冲突。然而,西方人的风格则是outco m e(主题) -ana l y sis(分析)-pheno m enon(现象),这也讲求完整,但是整个过程是反高潮式的。最先给出结论或主题,分步分析主题,追求过程和推理是重心。也可以看成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两种思维可以在话语、议论文写作、说明文和翻译中得到体现。在写作中,西方人会以主题开始,逐步阐述大意。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但在中国人的写作中。他们不会马上把大意展示出来,在罗列足够多的材料后,才会得出主题,所以,论证虽然意义丰富,但结构会比较松散。

除了以上讨论的不同,其它的方面也值得注意。在语篇方面,中国人的特征是强调并列关系、语法暗示、结局和是什么。西方人强调从属关系、语法明示、过程及为什么。

三、文化影响

以上思维的差异并不完成来自于大脑思考方式的不同,也具有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应追溯到古代,众多中国人受到孔子和道教的影响,他们宣扬的是和平、和谐和大合。在此影响下,人们追求每个领域的和谐,包括情感、责任和个人关系。中国心理人文学家Francis, L1K1H su(1985,摘自Ron Sco ll o n2000)在比较中西关于人的内涵看法后指出,中国人认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包括内在的无意识,前意识,未表达意识,能表达意识,内在社会和文化。在对自我的分析中,个人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被看作是不能分割的自我。西方则认为自我并不包括内在社会和文化,人就是独立的个体,与自然是相对的。

这种在人的观念上的不同看法给中西方社会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中国人喜欢把世界统一起来,认为男和女,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事物。过多地看重外界使他们在交流时会牵涉到一起与内容无关的东西。西方人注重自我,相信思考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不同现象中的本质。此外,贾玉新(1997)还描述了地理因素对中西思维方式造成的影响。他认为西方具有海上贸易和商业的漫长历史,所以他们认为人是独立的且人的关系是工具型的。但是中国文化最先在黄河流域起源,人们以氏族群居,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所以,他们看中于自然和关系。

结论

虽然不能分辨语言和思维的第一性,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是思维引导我们思考、说话及写作。语言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着思维。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和文化中,文化在塑造人的思维和语言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文化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一个人总要被赋予社会特定思维模式的特征。然而,人是个体,中西方对人也有不同的观念。所以,在这种固定思维模式下,一个独立的人还是有独有的思考方式。我们不应该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生活在此环境中的人,这是成功交流的前提。

在与西方人交流时,我们应该注重他们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如果掌握好中西思维模式的异同,就可以适时调整说话方式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参考文献:

[1]B erry,J1W1&Poorti nga,Y1H1&S egal,l M1H1&Dasen, Pierrer1Cross-cult ual P syc h ol ogy:R esearc h and Apllic a ti ons1C a m-bri dge:Ca m bridge Un i versity Press,20021

[2]Cunn i ngha m,L1S1&Reich,J1J1Cu lt ure and Va l ues:A Surve y of the W e stern H uman ities1N e w York:The Dryden Press,19901

[3]Gass,S1M1&Neu,J1Speec h Ac ts A c ross Cu lt u res1Berli n and New York:M ou t on d e Gruyter,19961

[4]H u W enz hong&G rove,C1L1En c oun teri ng the Ch i ne se:A Gu i de for Am eri cans1Yar m ou t h:In t ernational Press1I n c,19911

[5]S coll on,Ron&S collon,S1W1Intercult ura l Co mmun ic a tion:

A D isc ou rse App roach1Ca m bri dge:

B l ackw ell Pub lis hers L t d,20001

[6]Sa m ovar,L1A1&Porter,R1E1&1Stefan,i L1A1C o mm u-n ic a tion bet w e en Cult ures1W ads w ort h:W ads w ort h Pub li sh i ng Co m pa-ny1

[7]包惠南1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8]胡文仲1文化与交际[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1

[9]李麟,乔琰1东方人与西方人[M]1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1

[10]贾玉新1跨文化交际学[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1

[11]王占馥1思维与语言运用[M]1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1

[12]吴友富1国俗语义学研究[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

[13]吴选炫1中国当代文化批判[M]1北京:学林出版社, 20041

[14]杨玉辉1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1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

[15]叶保强,徐锦波1思考与理性思考[M]1商务印书馆, 19931

[16]曾杰,张树相1社会思维学[M]1人民出版社,19961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受到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思维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表达和言语方式 思维方式的差异首先造成的就是言语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信息传达上,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和联想,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经常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和比喻,而且,在切入正题之前往往还要进行很多铺垫。而对于西方人来讲,这种做法只会减弱信息传播的效果,而且往往被认为是空洞和夸大其词。因为西方的写作风格,特别是英语的写作,比较注重逻辑的紧密和事实的陈述,一般来讲比较低调,即使是一些名人的著名演讲,也没有很多华丽的词藻。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西方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最明显的不同就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中国人由于采取整体优先与和谐至上的思维定势,因而认同集体主义,在中国人的社会氛围中,祥和、安宁、合作、顺从始终占主导地位。西方人由于主要采取分析思维与求异思维来看待事物,因而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对立面,他们更注重个人的存在,个人的价值和自我的实现。西方的民主思想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人们不崇信集体也不崇信任何权威,而认为不论是集体还是权威都是由契约形成的,个人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别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有可能被认为是对自己自由的干涉。此外,中西方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西方人从总体来说相信那些经过分析方法证明的东西,他们相信科学实验、相信问卷调查结果,而不轻易相信经验和直觉,对于中医学他们可能感到比较神奇,出于冒险和刺激心理,有些人可能会接受如针灸和汤药等中医疗法,但是多数人并不认同中医。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差异。西方人习惯于竞争,喜欢表现白我,崇尚冒险、刺激、新颖、花哨,而中国人则往往觉得西方人的这些表现过于张扬,为人肤浅。中国人由于注重整体优先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时往往不分你我,工作一起干,吃饭付费往往是抢着付钱,而西方人则是明确地分清是非和你我,彼此之问保密隐私并不认为是不信任,相反,像中国人那样随便打听别人的收入、年龄和私生活,反而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总之,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中西方人在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上的差异比比皆是,不一而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西方交流的逐渐增多,中国人和西方人之问的差距也在逐步减少,中国文化正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和西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而西方人到中国来之后也能“入乡随俗”。

单利制度比复利制度的优越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利制度比复利制度的优越性 篇一:第6题 第6题 关于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变量的 期货交易b.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单位等于基础指数的数值 与交易所规定的每点价值之乘积 c.股价指数是以实物结算方式来结束交易的 d.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为适应人们控制股市风险,尤 其是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产 生的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c 由于股价指数本身并没有任何的实物存在形式,因此股价指数是以现金结算方式来结束交易的。在现金结算方式下,持有至到期日仍未平仓的合约将于到期日得到自动冲销,买

卖双方根据最后结算价与前一天结算价之差计算出盈亏金额,通过借记或贷记保证金账户而结清交 易部位。故选c。 一般不需要进行证券信用评级的证券是()。 a.地方政府债券 b.公司债券 c.优先股票d.普通股票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d证券信用评级的对象一般是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固定股息的优先股票等;普通股票由于风险太大,中央政府债券由于其信用度最高,所以一般不需要证券信用评级。故选d。 股票基金的投资目标侧重于追求()。 a.公司控制权b.利息收人c. 优先认股权d.资本利得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d 股票基金是指以上市股票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目标侧重于追求资本利得 和长期资本增值。故选d。 在资本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债是()。 a.短期国债b.国库券c .长期国债d.无期限国债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c长期国债,通常在10年或l0年以上,常被用作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在资本市场上有着重要地位。故选c。 股票的收益不包括()。 a.现金股息b.再投资收益c. 资本利得d.公积金转增股本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b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说课讲解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摘要: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原因表现 1. 了解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连淑能,2002:39),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2.1 我们认为首先是东方西方哲学对语言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缘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上了“受指主义”的轨道。中国的第一位大思想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不遗余力地否定语言的终极表达功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甚至否定语言是知识的来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后用反诘的形式做出判断:“名与身孰亲?”答案当然是“身” (受指)高于“名” (能指)。“名实之辨”更是儒家的看家本领,它的思维立足点是“实” (受指),用“循名以责实”的方法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儒家否定语言的客观真理性,要看说话者本人的道德修养,即“道德”高于“文章”。尽量用超分析性、超逻辑演绎性的思维方式,很少论证和说明,文字向内凝缩,意义朝外涨溢,强调“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超越语言符号的限制,“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对语言和能指的高度不信任和怀疑,直接导致了精神生活方面的内省传统,社会制度方面的人治传统以及知识艺术领域的寓言(传授技术后就把语言忘掉)。

东西方思维模式比较之中西生死观的比较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比较 ————中西生死观的比较 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内容丰富,本文将对其中一个微小组成部分即中西生死观进行比较分析。生死观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如何对待生命,生命是目的还是手段,是权利还是义务,是快乐还是痛苦等,其次是如何对待死亡,是直面死亡还是惧怕死亡,是把死亡当作人生的必然,还是对人的惩罚。研究中西生死观的比较对于我们拓宽在生死问题上的视野有极大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对传统生死观的扬弃,也有利于我们引进西方的优秀思想,为我所用。 一、中西生死观的共同点:重生敬死 中西方虽然有着很大的文化历史差异,但在生死观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重视生的价值,人们都期望能够好好活着,延年益寿。二者也都很敬畏死亡,把人生彼岸看作是一个神秘而充满希望的地方,对死寄予最后的希望。 1.重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中西方的生死观都重生,爱惜人的生命。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可以看出,他重视的是人而不是鬼神。重的是生,而不是死。道家学派把重生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早期道家学者厌恶世人为名为利为权势而进行的复仇,提倡一种重生至上主义。中国古代还有着很多渴望长生不死的迷信做法,如修炼、求长生不老药等。这些寻求长生的做法,都体现了人们对生的重视,对生的渴望。 西方思想家也重生,他们注重人生的幸福,注重合理的,高效率的,充分的享受人生。 在《荷马史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阿喀琉斯是死后说:“我宁愿在人间当一个帮工,也不愿在阴间当冥王。”因为在他看来人世问是幸福的,有战争,有荣誉,有美色,什么样的欲望都可以去追求,在阴间,什么都没有。在伟大的死和平凡的生中他选择了平凡的生。自由主义幸福论者特别强调肉体的无痛苦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t Patterns中西方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hought Pattern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Abstrac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ought patterns. This thesis will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First, I will show the definition of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And then, some reasons that cause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will be discussed. Actuall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appear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education, family, privacy, and so 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the differences when we are faced with the world which is full of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hought patterns collectivism individualism I. The Respective Definition of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the Western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pertains to societies in which people from birth onwards are integrated into strong cohesive in-groups, which throughout people's lifetime continue to protect them in exchange for unquestioning loyalty. While Individualism pertains to societies in which the ties between individuals are loose. Everyone is expected to look after himself or herself and his or her immediate famil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values, norms and belief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ism emphasize that every individual is unique. Accordingly, popular comments about individuals tend to be mainly based on their personal achievements, status and other features. By contrast, societies organized along collectivist lines prefer to characterize an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his family, social class, and group. Individualism indicates that a society is a loosely knit social framework while Collectivism indicates a tight social network. II. The Historical Reason of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The eastern collectivism and western individual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ir histories respectively. Collectivism is always popular in ea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no matter in ancient times or in modern society. Confucianism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is thoughts deeply rooted in people’ mind, and take far-reaching effect on people’ behavior. In Confucius words: “If one wants to establish himself, he should help other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at first.” However, in western countries, at that time, nomadic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 with the manorial economy developme nt. The “expansivity” of nomadic economy had become more distinct, which determined that “dispute” inevitably became the key point in western culture. Additionally, the later Renaissance of Europe produced the determined and key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er s’ thoughts. Since than, the thoughts of freedom and humanity had impressed on people’s heart deeply. So, individualism has been advoca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II.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s in Many Aspects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2012研究生王东涛学号:055 【摘要】从产生方式上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并观察两方面的优缺点,进一步比较其产生的后果及互相学习的必要性,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到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之中。 【关键词】东方人;西方人;思维方式;比较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中庸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这些也是中西方人们认识的过程不同所导致的。 我认为东西方思维差异最主要的产生原因与东西方社会发展中,统治阶级的思维方式有关。同时统治阶级又会有意识的将其思想灌输给被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有主动向统治阶级的思想靠拢。中国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这一思维核心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产物,从古至今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的国家,在这样一个集体劳作的大社会环境中社会就成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处在较高等级的人们总是希望较低等级的人永远支持并永远成为自己的附属,最求平衡与和谐,较低等级人们为了逐渐提升自己的等级,亦会通过调整自己的关系几比自己更低级的人的分配追求进一步的平和与和谐。故此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方法来看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形成于处于统治阶级人们,当处于较下层社会结构中有一些标新立异的思想后,处于上层社会的人们开始进行同化、吸收并最终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这些提出新思想的人因为自己的思想被采纳而欣喜若狂,并通过其思想的改变跻身于更上一层的社会体系。上层社会通过对不同思想的同化进一步使中国的主流思想演变成模糊、体验、直觉型的,是象征主义、相对主义、一元主义的思维模式,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这样就使得主流思想更容易包容和接纳外来思想并将其加工成自己的产物,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在国内的发

单利与复利及相关公式

1、单利与复利 单利公式 复利公式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4、资金等效值换算(3+2+6+4)

4.1 、现值换算为终值 P~F(一次支付终值) ■ 形象理解 ·(存款)一次存钱,到期本利合计多少 ■ 系数名称 ·一次支付终值系数(F/P,i, n) ■ 公式 4.2 终值换算为现值 F~P (一次支付现值) ■ 公式 ■ 形象记忆 ☆ (存款)已知到期本利合计数,求最初本金。 ■ 系数名称 ☆ 一次支付现值系数(P/F,i, n) 4.3、年值换算为终值 A~F(等额序列) ■ 公式

■ 形象记忆 ☆ (存款)等额零存整取 ■ 系数名称 ☆ 等额序列支付终值系数(F/A,i,n),也叫等额序列支付资金回收系数 4.4 、终值换算为年值F~A ■ 公式 ■ 形象记忆 ☆ (存款、养老保险)已知最后要取出一笔钱,每年应等额存入多少钱。年青时定期等额支付养老金,想到一定年龄一次性取出一定钱数,问年青时每月或每月应存入多少钱。 ■ 系数名称 ☆ 等额序列支付储存基金系数(A/F,i, n) 4.5、年值换算为现值A~P ■ 公式 ■ 形象记忆 ☆ (养老金,房地产估价收益法,房奴的法宝之一;按揭算贷款额度)一次性存入一得笔钱,以后每年可获得等额的养老金,如已知养老金的数额,问最初一次性需存入多少钱。 ■ 系数名称 ☆ 等额支付序列现值系数(P/A,i,n) 【特殊情况】永续年值(n趋于无穷时) ■ 概念 · 如果年值一直持续到永远,是相同时间间隔的无限期等额收付款项 ■ 公式 【永续年值的应用】 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收益还原法

单利与复利

单利与复利 概念和计算公式 利息计算中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simple interest )与复利(compound interest )。 单利的特点,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其计算公式: C=P ×r ×n S=P ×(1+r ×n ) 式中,C 为利息额,P 为本金,r 为利息率,n 为借贷期限,S 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如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如按年计息,第一年按本金计息;第一年所得的利息并入本金,第二年则按第一年末的本利和计息;第二年末的利息并入本金,第三年则按第二年末的本利和计息;如此类推,直至信用契约期满。中国对这种复利计息方法通俗的称为“息上加息”。其计算公式为: S=P ×(1+r C=S-P 现值与终值 由于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所以任何一笔货币金额,不论将做怎样的运用,甚至还没有考虑将做怎样的运用,都可根据利率计算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将会是一个怎样的金额。这个金额就是前面说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future value )。如果年利率为6%,现有100000元,在5年后的终值可按复利计算公式,得到: 100000×(1+6%(元) 把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如果我们知道在未来某一时间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它看做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获得这样锦盒的本利和在现在所必须具备的本金,即 P=S/(1+r 设5年后期望取得一笔100000元的货币,加入利率不变,现在应有的资金是: 100000÷(1+6%(元) (present value )。 现值的观念有久远的历史。中国过去流行的一种倒扣息的放债方法,如契约上名义是借100元还100元,半年还清,在月息3分的情况下,不计复利,贷款者付给借者的只有85元。现在银行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业务,即收买票据的业务,起收买的价格就是根据票据金额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这项业务叫“贴现”,现值也称为贴现值(present discounted value )。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摘要: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原因表现 1. 了解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连淑能,2002:39),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思维方式的差异,也

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2.1 我们认为首先是东方西方哲学对语言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缘故。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上了“受指主义”的轨道。中国的第一位大思想家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不遗余力地否定语言的终极表达功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甚至否定语言是知识的来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最后用反诘的形式做出判断:“名与身孰亲?”答案当然是“身”(受指)高于“名”(能指)。“名实之辨”更是儒家的看家本领,它的思维立足点是“实”(受指),用“循名以责实”的方法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儒家否定语言的客观真理性,要看说话者本人的道德修养,即“道德”高于“文章”。尽量用超分析性、超逻辑演绎性的思维方式,很少论证和说明,文字向内凝缩,意义朝外涨溢,强调“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超越语言符号的限制,“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对语言和能指的高度不信任和怀疑,直接导致了精神生活方面的内省传统,社会制度方面的人治传统以及知识艺术领域的寓言(传授技术后就把语言忘掉)。 而与之相对的传统西方哲学的根本立足点是“能指”主义,对语

单利复利练习题

1.某企业持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1000,票面利率5%,期限90天,则到期利息与到期值分别为多少? 2.某企业持有一张带息的商业汇票,面额为5000元,票面利率(年利率)为6%,3个月到期,计算票据到期时可得到的利息额。 3.某企业将现金10000元存入银行,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10%。计算该企业 存款到期时将得到的本利和(按单利利息)。 4.某公司经研究决定向银行存入现金80000元,拟在8年后用于更新设备,银行存款年利率为8%,每年复利一次。 (1)计算该公司8年后能从银行取得多少钱用来更新设备;(2)计算该公司8年后能取得的利息。 5.某公司董事会经研究决定6年后用150000元购买一套设备,当前银行存款年利率为9%,每年复利一次。计算该公司为在6年后购买该套设备现在需要一次存入银行的款项。 6.某公司有一项基建工程,分5年投资,每年投入200000元,预计5年后竣工交付使用。该项目投资来源于银行借款,借款年利率为10%,计算该公司该投资项目建成时的投资总额。 7.某公司董事会经研究决定自今年起建立偿债基金,用以偿还第6年年初到期的1600000元债务,在今后5年中,每年年末向银行存入等额款项,银行存款年利率为8%,每年复利一次。计算该公司每年年末所需要存入的等额款项。 8.某公司准备对一项目进行投资,在今后6年中每年年末投资150000元,假设银行存款年利率为7%,每年复利一次。计算为能满足今后 各年等额投资的需要,该公司现在存入银行的款项。

9.某企业准备购置一项设备,连续5年于每年年初向银行存入120000元,银行存款利率为8%,每年复利一次。计算该企业在第五年年末能取出的本利和。 10.某公司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从某单位购置一项专利技术,拟在4年中每年 年初向对方支付50000元,年利率为10%,每年复利一次。计算该公司4年中所付款项的现值。 11.安盛公司职工张某准备购买一套公寓住房,总计价款为800000元,如果首 付20%,余款按年平均支付,年利率为8%,每年复利一次,银行提供15年按揭贷款。(1)计算该职工每年应还的住房贷款(2)计算每月应还的住房贷款。 12.林洋先生欲购买一处商品房,如果购买时一次付清房款,需支付50万元;如果分期支付房款,年利率为6%,每年年末支付50000元,且要连续支付20年。假设 林洋先生有足够资金一次性付清房款。计算分期付款的现值,并分析选择哪种付款方式对购房者更有利。13.某公司年初从银行借款106700元,借款的年利率为10%,每年复利一次,在借款合同中,银行要求改公司每年年末还款20000元,计算该公司需要几年才能还请借款本息。 14.某公司需要向银行借款2000000元,年利率为9%,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两年建成,每年年初借款1000000元,按年金计算项目建成时的本利和。 15.某企业需要一台设备,买价为150000元,使用期限为10年,如 果租用,则每年年初需付租金20000元,除此之外,买与租的其他情况均相同, 假设年利率为9%,计算分析购买设备与租用设备哪个方案对企业更为有利。 16.某单位职工张华向银行存款50000元,年利率为7%,准备在5年后取出,(1)按单利计算5年后可得到的现金。(2)按复利计算5年后可得到的现金。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比较 作者:唐健吾 由于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关系,东西方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有的方面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在多方面的差异中,思维差异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提炼出予以我们有启迪性的东西,使大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彼此了解。 1 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1]。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由此引发的“线性推理”的观念,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探寻世界的统一性,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犯下“基本归因错误”的几率较低[2]。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的如国际事务小的如夫妻关系,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最耐人寻味的是,最近西方的研究显示,长期旅居东方的西方人和移居西方的东方人,在有关心理实验中的表现都介于东西方之间,并没有显示西方人“解析思维”或东方人“整体思维”的特征。这预示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人文思想上或许会出现新气象[3]。 2 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这样看来,中西思维方式分别属于整体、直觉、具象思维与分析、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 班级:B041102 学好:B04110233 姓名:周德金

由于这一学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系统学习,不难发现中西方无论是衣食住行夫人那个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次我们讨论的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带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结构模式和思维程式,它是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统一结合形式。下面就来分几个方面来细致的探讨一下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几种角度的分析 大多数西方人喜欢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然而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中国哲学思维的本色,如“天人合一”、“亦此亦彼”就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维习惯。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西方人喜欢更简单的抽象符号,对汉字的图形符号识别法感到非常头痛,因为这不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所以他们认为汉字是世界是最深奥难懂的文字。那么,他们认定使用这种难懂文字的中国人,其思维方式更是不可捉摸的。东西方文化在逻辑观念上也存在着基本的差异。比如,面对同本身想法有悖的观点时,美国人会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认为不太正确的观点。相反的,亚洲人则更加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承认即使不太正确的观点也有可取之处。东方人因“整体思维”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环境因素,并认识到它们也会产生影响,所以,东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处理各种事情大的如国际事务小的如夫妻关系,都有可取之处,不可片面否定;但在很多事情诸如有关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则可以向西方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学习。 举一个例子:德国人做菜放多少盐是需要用天平来称的,而中国是用勺子舀的。中国人似乎更长于总体把握,而西方人长于条分缕析;中国人善于归纳,西方人善于演绎;中国人强调群体,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重悟性,西方人重理性;中国人善形象思维,西方人善逻辑思维;中国人更具诗人的气质,西方人更具科学家的头脑;中国人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充塞其中的是“道”或“气”,西方人把宇宙看作一个个原子,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中国人处理事情就像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西方人处理事情就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简单来说,西方人大多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东方人则主要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就是说,比起西方人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有整体性,东方人会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 这两种思维方式各有所长,我们应该在注重整体性的优势上,多训练解析性或分析性思维方式,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会占有双重优势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试验者要求中国人和美国人看水下景物的录像,让他

单利和复利的区别

很多人都对银行的计息是单利还是复利,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银行的答案是:在单个存期内是单利计算,多个存期间是复利计算.看了下面的详细解说,你一定会很清楚明白的. 打个比方,2005年2月28日存三年定期,设自动转存,2011年2月28日取。 2005-2008年是第一个存期(三年),按单利计算利息。 2008-2011年是第二个存期(三年),按单利计算利息。 两个存期间是复利计算,但这也不是严格的复利,只是说,第二个存期是以第一个存期到期后(2008年2月28日)的本息合计当作第二存期的本金,进行利息计算,也就是说是第一个存期的利息起到了复利的作用. 就相当于假设一个人存一个两年的定期,第一年把本和利取出来,再重新存进去一样.(人为制造复利)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目前银行的存款利率情况(假设利率): 一年期——% 两年期——% 三年期——% 五年期——% 假设,我手中有100元人民币,(1)存一个两年的定期后,本利和是100++=元. (2)按上面的人为复利再做一次,得到的本利和是100*(1+%)*(1+%)=元。 大家也可以算一下,存一个六年的定期与存一个三年的定期,再自动转存,六年后取.比较一下: ( 1 )100+*6=(定期六年) ( 2 )100*(1+%*3)*(1+%*3)=(定期三年,自动转存三年) 由此可见,银行的单利或者人为的复利两种方式所得的结果相差无几,说白了,银行存款的利息就是单利.

下面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复利率”和“单利率”的区别 假设你有100块钱准备拿到银行存定期,为了高利息,存三年期,假设当前三年定期利率5%,2种不同结果如下: 单利率: ¥100X (1+5% X 3年) = ¥115 复利率 第一年:¥100X (1+5%) = ¥105 第二年:¥105X (1+5%) = ¥ 第三年:¥X (1+5%) = ¥ 按照单利率,三年后本息共115元,但复利率有元,有同学说,“啊,不就多了7毛6,斤斤计较啥” 那咱们再来看看,假如不是3年,按25岁开始存钱,到65岁退休,这100块钱存40年计算,还是5%,结果这样: 40年后复利那边“利滚利”变成了704元,而单利那边只有300元,足足差了一倍不止! 也许你会问,哪些行业是复利的,比如基金,保险,这种复利讲究的都是长期持有. 看下面的数据: 20岁时,每个月投入100元用做投资,60岁时(假设每年有10%的投资回报),你会拥有63万。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课程论文 题目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摘要: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原因表现影响 引言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同民族由于对现实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经验和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当跨文化交际出现时,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阻碍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文 1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示例 思维方式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前面都是寒暄等等。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荷兰有位高级贵宾来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在园门口迎接她,感到心里很不舒服。参观幼儿园的教室时,孩子们都背着手,面部表情严肃。回国后,她说:这是她这次访问最不舒服的一天。天正下着雨,为什么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笔挺地坐着。要知道五六岁的孩子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 有一次,中国代表团出访,在活动的最后交换礼品。中国人把礼品送给德国人后,对方立即打开并表示感谢。中国人很奇怪:为什么他们那么急不可待地看礼品,是不是对我们送的礼品不放心?德国人也很纳闷:他们为什么不看我们送的礼品,是不是对我们的礼品不感兴趣?这些都是很小的问题,但却反映出思维方式的差别。 2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 2.1 圆形思维和直线型思维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

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每一时代的思维方式反映该时代的社会和文化,体现该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程度、认识水平、实践方式和时代精神。从历史的眼光看,可以把人类的思维方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相对而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后馈性、再现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不像西方思维方式那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古代生产力低下,古人智力不发达,思维能力弱,思维空间狭窄,思维方式简单,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模糊的整体,把某种事物或现象看作是世界的始基,都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思想,往往从主观出发看待客观世界,把主观感受赋予思维对象,加以联想,产生主客互渗、“天人合一”的观念,具有朴素的整体性、直观性、辩证性、模糊性、意向性、单向性以及封闭性、神秘性和猜测性。 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不能用古今差异或变相的古今差异来取消的,因为这与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合。因而是不可能用古今之别来解释的。当然,如何描述、把握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还需要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付出持续的努力,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中西两种思维方式之间的确存在着实质性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一种哲学的核心范畴或概念,无非就是对于蕴含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的反思性把握,那么,这种差异带来的中西思维方式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异,就构成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创新的一个可能空间。因此,人们必须承认并把握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思维方式层面看问题,一种文化对于外来观念的吸纳,实质上就是将一种思维方式中的思想“映射”或“移植”在另一种思维方式之中。在一般情况下,一种文化对于另一种异质性文化中观念的吸纳大多是偶然的、非系统的,这种吸纳通常不会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但在社会处于大变革,对于新观念具有迫切需要,从而导致非偶然的、系统性地对于异质性文化中观念的吸纳之时,这种吸纳就再也不会不造成对既有思维方式的改变了。这是因为,任何思想观念都是一定思维方式的产物,从而也就只有在与之相匹配的思维方式中才能得到恰当的把握,所以,这种系统性的吸纳便不可避免地会牵引着思维方式的改变。而这种因吸纳新观念而导致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就为作为思维方式之反思性把握的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前提。人们常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一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就正是这一精华的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文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这里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和求同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求异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就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说明了这些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 Abstract: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nurture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and cultural identity. Her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way of think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t reveals Chinese people prefer to seek the image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way of thinking the same, while the Westerners prefer abstract thinking or logical thinking,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requesting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On this basis,it analyzes the reasons how the differences are formed respectively.And it explains the way of thinking is the cause of differen life and t values, different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way of thinking, difference, China and the 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imagination) 指是指在物体并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物体的形象。例如,每当我们回想一个熟人时,他的容貌就会立刻浮现出来。它通常包含一个想象的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因而是模糊的,使得我们不能对事物进行严格的定义,不能进行逻辑的推理,更不能检验对错。而西方人与之相反,他们偏好于抽象思维(abstract) 或逻辑思维( logical ),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指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思维),因而是理性的、逻辑的,是清晰的。 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 综合思维( synthesis) 是指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而分析思维(analysis) 是指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中国人偏向于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中国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把事物进行拆分、解析,而是把事物当成一个整体看待,充分注重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西方则偏向于分析的思维模式。对于西方人而言,要弄清楚一件事物,必须要首先把事物进行分割和拆开,才能弄清内部的结构。 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中西文化都注意到了事物的矛盾对立,然而中国文化更加强调的却是“统一”,注重求同的思维方式,强调天、地、人为万物一体、和谐共生。这种统一观表现于政治领域乃是春秋大一统思想,在伦理上表现为顾全大局和整体,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以维护整体利益。而在西方文化中,求异的思维方式则比较普遍,西方人追求个体生存的意义,在面对群体和整体时,认为那是一种压抑自我的力量,个人应该随时抗拒这种力量对自我的吞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