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原理与方法

项目名称: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

资源的原理与方法

首席科学家: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

起止年限:2006.1至2010.12

依托部门:云南省科技厅

一、研究内容

(一)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原理和方法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时空配置方法和效应;时空配置中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的变化特征;作物与病虫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原理及协同进化;生物间信息及物理化学作用;生态功能和流行机制;阐明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机理,建立优化应用模式和方法。

2、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方法及机制

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效应;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持久性利用的机理;基因交流和种质渗入对品种资源的影响;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资源保护的时空尺度及其内在关联;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二)主要研究内容

围绕关键科学问题,立足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及生产管理多样性特色优势,以重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从微观的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入手,结合现代新技术和传统技术,主要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宏观生态学问题,重点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原理与机制和模式与方法三个层次五个方面的研究。

1、重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体系

在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层次,对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品种进行取样策略、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研究。通过分析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下主要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基因-环境互作进行研究,提出重要粮食作物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2、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配置的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变化特征

围绕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的中心内容,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水平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通过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水平上的综合分析,明确多样性时空配置的基因表达、次生代谢与表型的相互关系;探明遗传异质性与品种持久利用的关系。

3、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效应、机理及方法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基本规律及其效应;作物与病虫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原理及协同进化;品种搭配的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特征;生物间信息及物理化学作用;生态学机理和流行学机制;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配置控制病虫害的优化应用模式及方法。

4、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效应、时空尺度及其关联

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效应;品种持久性利用的生物多样性机理;基因交流和种质渗入对种质资源的影响;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时空尺度及内在关联;建立优化应用模式。

5、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综合应用模式

在西南地区重点研究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农家保护品种资源的时空配置综合模式;西北地区重点研究品种多样性时空配置的综合模式;东部地区重点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时空配置的综合模式;田间验证研究结果,进行成果集成,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和保护种质资源的范例。

二、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探明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效应及基本规律,明确生态学原理、流行学和遗传学机理;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品种多样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探明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效应、尺度及内在关联;判识种质渗入对种质资源的影响;构建综合应用模式,验证研究结果并进行成果集成。发现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的基本规律,明确基本原理,创建基本方法和评价体系,丰富和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理论。为解决品种单一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可操作方案;为开发农业生物多样性实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为探索粮食生产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谐发展的新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二)五年预期目标

发现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品种资源保护的基本规律,明确基本原理,创建基本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综合应用模式,提供成功范例,丰富和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理论。主要贡献如下:

1、基础理论贡献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生态学原理;

●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遗传学和流行学机理;

●品种持久性利用的生物多样性原理;

●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机理。

2、基本方法贡献

●重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方法;

●控制病虫害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

●保护品种资源的利用模式和方法;

●农业生物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

3、建立综合应用模式

●遗传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范例;

●物种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范例;

●生态系统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范例。4、学术贡献和人才培养

●在本领域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系列论文,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

原位(农家)保护品种资源的研究保持国际前沿地位,发展和丰富农业

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的影响。

●形成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培养博士、硕士生100-120

名。

三、研究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生物多样性、植物保护学、生态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科学考察、定位观测、田间试验、模式模拟、农户调查、资源分析与分子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前期工作和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微观分子生物学和宏观生态学方法,探索利用微观技术解释宏观生态学现象的交互式分析方法,进行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选择我国重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及其主要的病虫害为研究对象,以西南地区(元阳梯田)、西北地区(条锈病菌原地区)和东部地区(珠江三角区)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地区为代表性研究区,围绕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的研究主线,重点解决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保护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原理与机制和模式与方法三个层次五个方面的研究。

(二)技术途径

本项目的开展已有较好的技术平台支撑,承担单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生物多样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库,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项目所需的绝大部分仪器均能满足。另外,承担单位还拥有30余万份品种资源材料,建立了100余个田间试验点,包括云南原生态点10个,西部欠发达地区75个,东部发达地区20余个,基本代表了我国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纵向梯度的农业生产类型。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三)创新点与特色

1、创新点及其突破

1)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理论创新:

阐明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中寄主与病虫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机理,形成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新理论。突破点: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生态机理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应用研究已历时5年,完成了遗传学、病理学、流行学等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在项目执行期内,通过学科交叉,微观技术与宏观技术结合,可望在解析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产生不同控制效果的农田生态学机理获得突破,促进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创新理论的形成。

2)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

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借鉴水稻的成功经验,形成重大病虫害生物多样性防治新技术,为建立我国重大病虫害防治的长效机制提供技术。

●突破点:锈病菌源地的生物多样性防治技术

由于小麦品种单一化,我国每年发生条锈病近2亿余亩,病害发生菌源来自西北和西南山区的2千余万亩小麦,是800余万农民的自给口粮生产土地。其无法替代性严重威胁我国2亿余亩小麦的安全生产。在菌源地区构建品种多样性控制锈病技术,有效控制菌源地条锈病的发生,为建立我国防治条锈病的长效机制提供创新技术。已开展生物多样性控制小麦锈病技术研究3年,完成了田间小区试验150多个,获得了大量的技术参数,可望在项目执行期内防治技术获得突破。

3)品种资源持久性利用的理论创新: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结合遗传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定位观测,分析实例,解析经久使用的农家品种的机理和机制,建立品种资源持久性利用的新理论。

●突破点:解析连续种植120余年农家品种的机理在云南元阳梯田地区选择了两个连续种植了120余年的水稻农家品种,定位了10个田间观测点,从农业生物多样性角度已开展了2年的系统研究,有望在项目执行期内,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解析该农家品种持久利用的机理和机制,促进品种资源持久性利用新理论的形成。

2、特色

在国际上,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生产方式多样性,其研究条件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特色;

在国家需求上,通过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特性,促进广大农民在利用中实现品种资源保护和减少农药使用量,其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对促进西部山区生态农业的建设,具有独到之处。

(四)课题设置

围绕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的研究主线,重点解决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三个层次的研究,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任务、关联度和学科特点,将研究内容设置为六个课题:

1、重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体系;

2、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抗病虫的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特征;

3、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原理和方法;

4、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效应、原理和方法;

5、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作用、尺度及关联;

6、农业生物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与方法。

(五)课题的任务和关联

根据研究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设置的6个研究课题分三个层面展开。层面一(包括课题1和课题2是本项目的基础部分,其中课题1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评价标准和体系,为判识其他课题的研究结果服务;课题2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不同生态系统中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变化特征,为其他课题研究的宏观生态学原理提供分子证据和解析分子机理服务。层面二(包括课题3、4、5)是研究的主体,主要任务是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课题2与课题3重点研究控制病害和虫害的规律及原理,其结果是课题5研究的前提;课题5是研究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模式对品种资源保护的作用和内在关联。层面三(课题6)是各课题研究结果的集成,形成综合应用模式,通过验证建立基础理论。各课题间的相互关联如下图所示:

(六)课题简介

课题一:重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和体系

本课题将在表现型和基因型两个层次,对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小麦等重要粮食作物品种进行取样策略、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展研究。通过分析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并对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下主要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基因-环境互作进行研究,提出重要粮食作物品种多样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本课题是项目研究的基础之一。

1、主要研究内容

1)重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表现型多样性研究:包括重要粮食作物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及多样性种植模式下抗病、抗逆、产量、品质等表现型

的精细鉴定评价,构建不同生态区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表现型多样性

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

2)重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主要功能基因类群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多样性的研究: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分子标记和基因芯片技术,构建不同生态

条件下水稻基因组规模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标准和技术、不同种植模式下

主要功能基因类群的表达及其调控、基因-环境互作的评价标准和技术;

分析品种遗传异质性与不同生态条件下表型变异的相关性。

3)重要粮食作物的品种多样性评价体系构建:在比较分析不同生态区不同种植模式的不同作物品种表现型和基因型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进

行取样策略、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一套简单有效的重要粮食作物品

种多样性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

2、预期目标

1)建立重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表现型多样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明确不同生态

区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种质资源表现型多样性丰度和时空分布。

2)建立水稻、麦类作物遗传基因多样性评价的技术体系。

3)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粮食作物的品种多样性评价标准和技术体系。

4)培养博士10名,硕士30名;发表论文25-30篇,其中SCI论文15篇。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2)课题负责人:刘旭

3)主要学术骨干:李立会、黎裕、张辉

4、所占经费比例:总经费14%

课题二: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抗病虫的基因表达和次生代谢特征

本课题将围绕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种质资源保护的中心内容,利用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下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水平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通过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水平上的综合分析,明确多样性时空配置的基因表达、次生代谢与表型的相互关系;探明遗传异质性与品种持久利用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既立足于项目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其他课题提供分子证据和机理解释。

1、主要研究内容

1)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利用申请者已完成的水稻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基因芯片(含6万多个Oligo)及其实验体系,检测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麦类品种的基因结构差异,多样性种植模式中水稻、麦类的转录谱变化,水稻受到病虫侵染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特征。

2)蛋白质组学:开展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下水稻、麦类品种的蛋白质谱的变化特征分析,探寻多样性种植模式对蛋白质谱的影响、蛋白质谱变化与表型变化的相关关系,确定相应的抗性标记蛋白和感病标记蛋白。

3)代谢组学:分析不同生态条件和多样性种植模式下水稻、麦类品种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探明生物多样性群体结构中与病虫抗性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标记物)及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预期目标

1)建立我国首个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生物信息

数据库。

2)完成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种植模式的200套水稻芯片的杂交及数据分析

工作;明确生物多样性群体结构对不同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的影响。

3)建立水稻次生代谢产物快速分析技术,明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对次生

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获得品种抗病虫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4)完成基因组结构、转录谱、蛋白质谱以及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谱的综合

分析,解析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遗传和生化原理。探明品种遗传异质

性与持久利用的关系。

5)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20名。

6)申请专利5-8项。发表论文25-30篇,其中SCI论文18篇。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

2)课题负责人:孟征(植物所)、李成云(云南农大)

3)主要研究人员:曲乐庆(植物所)、徐鸿林(遗传所),路鑫(化物所)

课题三: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原理和方法

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利用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立遗传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基础理论,积淀了丰厚的基础。本课题以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主要病害为对象,重点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和基本规律,探明其遗传学原理和流行学机制,结合课题二的研究结果,探索控制病害的分子机理,建立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本课题是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之一。

1、研究内容

1)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及其基本规律: 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遗

传和物种多样性对病害控制的效应和基本规律;品种遗传差异与病害调控效应的内在关联;品种搭配的遗传背景、农艺性状特征及其参数。

2)品种多样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的相互关系及协同进化:品种多样性与病原

物遗传多样性的遗传学基础;品种多样性与病原物致病类型的协同进化及其变化动态;品种多样性诱导的抗性及其效应。

3)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控病害的生态学功能和流行学机制:群体结构与农田

小气候的关联和作用,农田小气候调控病害的机制和效应;群体结构对病原物的稀释隔离和病害扩展的作用及流行学机制。

4)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分子证据及其机理:利用课题二的研究结果,

结合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表征和效应,探明其生态学功能的分子证据及其物理和化学作用。

5)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时间配置控制病害的

模式和方法;空间配置模式和方法;时间和空间组合配置模式和方法。

2、预期目标

1)揭示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效应和基本规律。

2)探明品种多样性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及协同进化。

3)探明控制病害的生态学功能和流行学机制,解析其分子机理。

4)建立控制病害的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

5)发表论文35-40篇,其中SCI论文20-25篇,出版专著2-3部;培养

博士8-10名,硕士16-20名,申请专利5-7项。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承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1)课题负责人:朱有勇(云南农大)、牛永春(植保所)

2)主要学术骨干:何月秋(云南农大)、李世访(植保所)、段霞瑜(植保所)

课题四: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效应、原理和方法

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三个层面,系统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作物害虫的控制效应和基本规律,深入研究其生态学功能,探明生物多样性与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各功能团之间的生物间信息、物理和化学作用。结合课题二的研究结果,探索控制害虫的生态学分子基础。建立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本课题是项目的主体内容之一。

1、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多样性对作物害虫的控制效应及其基本规律: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遗传和物种多样性对害虫的控制效应及其基本规律;研究群体结构和种植模式对害虫的控制效应;重点研究农田生境多样性对害虫的控制效应及其基本规律。

2)控制作物害虫的生态学功能及机制:害虫及其天敌对遗传和物种多样性的响应及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群体结构和种植模式对农田小气候及害虫和天敌的影响;生境多样性与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结构和数量的相互关系。

3)控制作物害虫的遗传和理化机制:品种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抗性的遗传基础;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生物间信息、物理和化学作用。

4)控制害虫的分子证据及其机理:利用课题二的研究结果,结合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的表征和效应,探明其生态学功能的分子证据及其作用。

5)生物多样性的时空配置控制作物害虫的应用模式:控制害虫的时间配置模式和方法;空间配置模式和方法;时间和空间组合配置模式和方法。

2、预期目标

1)揭示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效应和基本规律。

2)探明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生态学功能及机制。

3)明确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害虫的物理化学作用及分子机理。

4)建立控制作物害虫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配置模式和方法。

5)发表学术论文25-30篇,其中SCI源刊物15-20篇,出版专著1-2部;

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10-15名。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承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2)课题负责人:尤民生(福建农大)、李正跃(云南农大)

3)主要学术骨干:侯有明(福建农大)、吴祖建(福建农大)、李强(云南农大)

4、所占经费比例:总经费16%

课题五:农业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作用、尺度及关联

本课题拟探索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对品种资源的利用情况,重点研究地方品种利用与农家保护资源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农家保护和异位保护的效应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种质渗入和基因流对作物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探索通过利用生物多样性达到农家保护品种的理论基础和途径。本课题为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之一。

1、研究内容

1)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品种资源的分布、结构与作用: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同发展水平典型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考察、调研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结构及利用特点,获取品种资源多样性及利用的本底信息。

2)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效应和主驱动力:地方品种利用的主驱动力、模式和特点;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对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效应;

农家保护品种资源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基础。

3)品种多样性利用对作物种质资源的影响:品种多样性时空配置的不同模式中种质渗入的影响及其作用;原位(农家)保护与异地保护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征。

4)品种单一化和改良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化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品种集约化程度与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度的相互关系;改良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化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5)品种持久性利用的遗传多样性机理:原生态环境中品种持久利用的遗传学基础和表型特征;持久性利用品种的种植环境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抗性等位基因多样性与小种专化性互作的遗传机制及利用。

6)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种质资源原位(农家)保护应用模式:原生态地区品种资源农家保护应用模式;欠发达地区种质资源农家保护应用模式;发达地区种质多样性应用模式。

2、预期目标

1)阐明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品种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利用特点。

2)探明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资源原位(农家)保护的效应和机制。

3)明确品种多样性利用中基因流和种质渗入的发生频率及其影响;明确品种单

一化和改良品种遗传背景狭窄化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4)阐明遗传多样性与品种持久利用的相互关系及其机理。

5)构建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品种资源原位(农家)保护的应用模式。

6)发表论文35-40篇,其中SCI刊源12-15篇,出版专著2-3部;培养博士

10名,硕士25名。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承担单位:复旦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2)课题负责人:卢宝荣(复旦大学)、王云月(云南农大)

3)主要学术骨干:宋志平(复旦)、张文驹(复旦)、陈丽娟(云南农大)4、所占经费比例:总经费18%

课题六:农业生物多样性综合应用模式与方法

本课题立足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农业生产方式多样性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现代农业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集成各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前期研究积累,结合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种植习惯,在原生态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时空配置方法,构建综合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并验证各课题的研究结果,形成示范样板。本课题是项目各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为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范例。

1、研究内容

1)云南原生态地区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重点研究农作物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农家保护品种资源时空配置的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形成作物遗传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的范例。

2)西部欠发达地区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重点研究农作物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物种资源保护的时空配置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形成农作物物种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的范例。

3)东部发达地区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重点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时空配置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形成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的范例。

2、预期目标

1)建立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农家保护品种资源的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提供范例。

2)建立农作物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农家保护种质资源的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提供范例。

3)建立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和农家保护种质资源的综合应用模式和方法,提供范例。

4)培养博士生8名,硕士生20名。

5)申请专利5-8项。发表论文25-30篇,其中SCI源刊物文8-12篇。

3、承担单位及主要研究成员

1)承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2)课题负责人:骆世明(华南农大)、李隆(中国农大)

3)主要研究人员:章家恩(华南农大)、蔡昆争(华南农大)、徐静(中国农大)

4、所占经费比例:总经费16%。

四、年度计划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2.“静谧的林边空地,一洼清清的池塘,大自然和谐的一角,生活着多少生灵。”下列动物与其所属动物类群不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等B.节肢动物:虾、蟹等 C.环节动物:蚯蚓、蛔虫等D.软体动物:鱿鱼、墨鱼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中胶层无细胞结构,有口无肛门。常见物种有水螅、水母等,A不符合题意。B.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虾、蟹等,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C符合题意。 D.鱿鱼、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及其保护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讲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问题,特别是中国,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物多样性问题,人们应该着手于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生物多样性严峻减少危害污染保护倡导 正文: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着密切的相关。 标签: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才能使我们的食物品种不断丰富。虽然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狩猎,但是在偏远地区,野生动物仍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例如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如果生物多样性进一步破坏,野生动物可能会进一步远离人类的活动范围,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 2.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持土壤肥力 尽管人们可能很难直观的看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确定生物的作用。以我国的黄土高原为例,在几千年以前,它曾经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可以称得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但是在千年不断的开发、索取之后,留下的是满是伤痕的土地。生物多样性被严重的破坏,肥沃的土壤被黄河带走,留下的只有荒漠。可见,只有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以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河岸以及防止淤积,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减少侵蚀量。 3.生物多样性可以保护珍稀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利于保护一些濒危的物种。生物科学对古生物发展史的研究表明,任何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现。约60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就是一个例证,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办法复活这些已经确定灭绝的物种。据统计,目前物种(包含所含有的遗传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灭绝和丧失,目前物种的灭绝速度比人类干预前快1000-10000倍,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濒危物种,对于人类的未来,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片大好,各种企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GDP年年上升,一片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大家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曾想过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的基础是什么?不错,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我国GDP总值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看看我们生活的周边:草场超载过牧,质量下降,退化、沙化加剧;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北方地区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持续不断。环境的破坏,直接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许多生物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在我看来,如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就地保护。即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例如我国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岛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海丰公平大湖候鸟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二: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三: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动物的基因进行保护。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克隆技术的日趋成熟,让我们有能力通过基因技术来实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尤其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虽有一定的进展,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法律需求还相距甚远,立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立法上的空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法立法有待加强、立法文件的级别效力低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逐步解决的话,对于物种的保护就会更加完善。 五:国家合作与行动。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含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参考答案】D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2.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B.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 D.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给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2.【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错误;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C正确;不能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否则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做到有计划地开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1) 4.1规划目标 (11)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3)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6)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9)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土木104班 姓名:李明华学号:11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 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 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 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 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 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 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维持生物多样性, 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 多种, 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 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 斑 癌症。目前, 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 蝥素可以治疗某些[]1 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如木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 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 能源。 更多新的生物资源, 以提供原料和新型[]2 另外,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 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 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 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微不足道的生物, 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 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 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 供给我们自由呼吸, 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 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大气层中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属于理解层次。 (2011重庆)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2011江苏)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_工作报告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方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所以要保护好生物的多样性。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橙子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迁地保护目的只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还是要让被保护者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 3、建立基因库: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1 / 5

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 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5、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进行宣传教育。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占世界总种数10%,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裸子植物约250种,居世界首位;哺乳类、鸟类、鱼类均位于世界前列。 2 / 5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 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 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专题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专题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2019?湖南湘西)1、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是() A. 朱鹮 B. 白鳍豚 C. 长臂猿 D. 金丝猴 (2019?四川成都)2、我国幅员辽阔,动物种类多样。下列哪项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 A.棕熊 B.黑猩猩 C.大熊猫 D.孔雀 (2019?云南昆明)3、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 ) A.长臂猿 B.扬子鳄 C.蟾蜍 D.家鸽 (2019?云南省)4、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 ) A.界、门、纲、目、属、科、种 B.界、门、纲、目、种、科、属 C.界、门、纲、属、科、目、种 D.界、门、纲、目、科、属、种 (2019?广东省)5、“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6、下列选项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较少的是() A.梅属B.双子叶植物纲 C.种子植物门D.蔷薇科 (2019?山东烟台)7、春夏盛开的月季( Rosa chinensis)让朝气蓬勃的校园充满生机,生物小组同学为校园植物都挂上了“名片”。从学名分析与月季亲缘关系较近的是( )

A.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B.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C.蔷薇( Rosa multiflora) D.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2019?湖北襄阳)8、从生物分类上看,下列各项中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玉米和青蛙B.家鸽和鲫鱼C.老虎和苍蝇D.黄牛和绵羊(2019?湖南湘西)9、在下列分类等级中,生物具有相同特征最多的是() A. 界 B. 属 C. 纲 D. 门 (2019?山东威海)10、按照蜜蜂所属类群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 ①植物②动物③脊椎动物④无脊椎动物⑤节肢动物⑥环节动物⑦甲壳类⑧昆虫类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⑧ C. ②④⑤⑧ D. ②④⑥⑦(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11、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B.科C.属D.种(2019?黑龙江龙东地区)12、以下生物分类单位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界B.纲C.科D.种 (2019?云南昆明)13、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少的是( ) A.界 B.纲 C.科 D.种 (2019?湖南湘谭)14、如图的甲图是金丝猴、朱鹮、水杉、大肠杆菌、肾蕨和珙桐六种生物分类表解图,乙图是鸟类呼吸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生物的特征写出甲图中数字①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 (2)请完善甲图中a、b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a______;b______。

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前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而这种破坏造成的生态失衡也最终会反噬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分析,提出建议,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现状 从动物到真菌,世界上的物种种类纷繁复杂,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确切指出地球上到底有多少个物种。据估计全世界物种数量多达一亿种而迄今只有约一百八十万种被命名,我们人类也只不过是这万千物种中的沧海一粟。我们通过下表对世界物种概况进行了解。 世 种类概 况 * 田兴军 主编: 生物多 样性及 保护生 物学 在 地球漫 长的历 史中, 物种灭 绝是正 常的, 而物种 的集中 灭绝也 时有发 生,如恐龙时代。原有物种灭绝,新的物种产生,这样维持着生态平衡。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并介入,新物种产生的速度赶不上原有物种灭亡的速度,因此导致物种的净 减少。科学家估计,每天约有150到两百个物种灭绝,像现在这样物种灭绝的速度是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3)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0) 4.1规划目标 (10)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2)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5)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 性资源 (16)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

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8)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1.2 社会经济概况 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全市辖*区*市、*县、*旗, *个旗县市区,**个乡镇苏木(街道),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生物生存的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生命及其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条件,也就剥夺了它们存在的权利。不仅阳光、空气、水域等构成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而且不同的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基本的相互依存条件,任何生物一旦脱离生物种群或群落便无法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资源却遭到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据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的物种将有四分之一陷入灭绝的境地。生物链一旦断裂,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正同样遭受着严重破坏,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处于濒危状态。警钟已经响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刻不容缓。为此,红岩小学向全校同学发起如下倡议: 1、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给湿地带来的污染,比如:想方设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捞废弃物等,促进“地球之肾”的良性循环; 2、争当义工,带动周边。发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积极投身生态和环保事业,积极进行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白色垃圾拾捡、垃圾广告清洗、义务服务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亲力亲为,深入宣传。积极参加文明生态游、生物科普考察、噪声监测、植树、护树等各种有益的生态保护活动,不定期到乡间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对我们这个星球的意义; 4、走进自然,保护自然。带领亲人和朋友,走进大自然,参加爱鸟护鸟活动,制止并劝阻猎杀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5、发挥优势,传播理念。关注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意义和现状。指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其中人为方面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问题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前言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或水平,每一个层次都具有丰富的变化,即都存在着多样性。现在,人们往往把生物多样性视为生命实体本身,而不仅仅看作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 整改措施)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4680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措施Fundamental measures to protect species diversity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1948 年, 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 1961 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 年,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 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 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 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 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在人类出现以前, 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 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有人估计, 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 年仅有90 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 尤其是近百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 物种灭绝的速度XX加快了。目前, 生物多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doc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措施1→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还具备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 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现状 1.发展过程 19世纪中叶,德国博物学家汉伯特首倡建立自然保护区。美国1864年为保护红松树将约西迈克的谷指定为保护区。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1879年澳大利亚在悉尼附近建立世界第二个国家公园。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国家公园。20年代以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加快,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之后,自然保护区加快发展并走上规范化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相继独立,也开始建立自己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总之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上升。 2.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一般占国土面积的10%左右。日本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15%;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国土1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区也有很大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也较快,但不同的国家差别较大,有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国土比例已达到发展国家的水平,但有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还很少。 目前世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地表陆地大约7%。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现状 1.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即有禁猎区、园林。这些是自然保护区的雏形,但直到解放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区。

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全国生物多样性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式选择题 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从2001年起定为每年的()。 A.6月5日 B.4月22日 C. 5月22日 D.12月29日 2.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5日 B. 5月22日 C. 4月20日 D. 12月25日 3.《生物多样性公约》于()通过,()正式生效。 A.1993年,1994年 B. 1992年,1993年 C. 1997年,1998年 D. 2001年,2002年 4.《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个主要目标是() A.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 B.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体健康 C.保护遗传资源、保护环境和保护森林 D.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英文简称是() A.CBD B.CITES C.WTO D.GEF 6. 生物多样性包括() 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 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 7.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初步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为()。 A. 39330亿人民币 B. 1800亿人民币 C. 220亿人民币 D. 100亿人民币 8. 目前世界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9.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共有()个部门组成,由()

牵头。 A.18,科技部 B.20,国家环保总局 C.22,外交部 D.21,教育部 10. 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联络点和履约办公室设在() A.外交部 B.国家环保总局 C.财政部 D.科技部 11.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A.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B.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C.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 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D.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 12. 外来入侵物种入侵的途径包括() A.国际运输、跨国界河流、国家间边界物种自然繁衍 B.飞机、轮船、火车 C.货物销售、旅游、动植物进出口 D.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 13.在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于2002年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外来入侵物种是()。 A 紫茎泽兰 B 桉树 C 食人鲳 D 大头蚁 14. 外来入侵物种将()造成危害 A.仅对农作物 B.仅对野生动植物 C.仅对水生生物 D.对生物多样性、林业、农业、自然生态环境,甚至人体健康 15.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应采取()的方针 A 重在宣传教育 B 加强科学研究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D 只种植本地物种 16. 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防范() A.自然生境破坏 B.环境污染 C.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和商品化可能对生物多 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有害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