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优选)

二、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方案

随着物流园区建设的扩展和深入,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也将日益剧烈,物流园区的自然组分对于干扰的抵抗能力及受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也将减弱,会形成较大范围的生态不稳定带。因此,有必要根据物流园区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考虑人口的发展与结构、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的发展和污染物防治措施变化等问题,按照区域制定的环境保护协调原则,进行综合环境规划。

1、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1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供给氧气、削减噪声、滞尘灭菌、吸滤有毒有害气体等净化环境的功能,而且有利于调节气候、防御风沙、保持水土。同时还起到美化、香化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的作用。因此,绿地系统规划是物流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⑴绿地规划构思

物流园区绿地规划主导思想为:根据物流园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物流园区污染物的特性、扩散特征与物流园区主导风向,结合景观美学,遵循生态原则,科学地规划林木、绿篱、草坪等绿地在物流园区内的时空分布格局,建立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相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且在时间上保持绿化的延续性。

⑵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规划区拟初步建立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框架,结合现状生态环境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公共绿地和生态防护绿地,严格控制不同地块间防护绿地;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

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重点建设城市公园,完成重要景观中心、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及主干道两侧的绿地建设,提升公共绿地人均占有量。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带。增强物流园区的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期内形成生态良好、协调发展、功能完善的绿化系统。并通过对整个评价区的科学、合理绿化减轻物流园区污染物主要是大气污染物对物流园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⑶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①公园绿地

物流园区绿化应根据物流园区的规划结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方式,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结合现有条件布置公共绿地。规划在园区布置十个公园。见图

②道路绿化带

沿街绿化带有九条,包括六横三纵,道路两侧绿化带控制20米。

③防护绿地

规划在高速公路及铁路两侧分别布置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园区的干扰。沿

208高速、110高速以及铁路两侧预留绿化防护带,宽度不小于30米。此外,京呼高铁预留通道全部保留防护绿带,两侧宽度分别为70米。

2、生态功能区划分

根据项目区生态保护需要,按照不同的生态功能作用,应将园区环保规划范围划分以下几个生态功能区:

(1)生态园林绿化区

该区包括项目区内的各生产单元及其设施、办公单元及生活设施、发展用地及影响区。区域防治的重点为园区整平过程中的开挖和填筑扰动原地貌区。建设引入项目区的生态园林绿化区。

(2)道路系统防治区

该区为项目区内各主干道,包括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本方案公路系统的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在项目区主要道路两侧,以园林绿化规划为主,设计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群落,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巩固前期治理成果。

(3)生态防护绿带与山体保护区

该区主要包括过境的京包铁路、集张铁路、110 高速、208 高速,区域防治重点为路堑与路堤的边坡防护,进行生态防护绿带的建设;以及对项目区西北部山体进行进一步的绿化,减少项目建设对山体生态环境的破坏。

(4)施工场地及取、弃土场植被恢复区

该区应包括园区内各引入项目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等。采用优化的工程和生态结构模式,重建植被,并开展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的的土地复垦,促进激励周边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

(5)供排水工程防治区

该区域包括取、排水管线区,重点治理区排水和输水管线及其扰动原地貌区。(6)水土流失治理区

在一些沟壑地区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基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3、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的要求

(1)生态环境影响的避免

生态影响的避免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各种建设活动在选址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开农田、林地、地表水体等,尽可能利用未利用土地进行建设,最大限度地加大地面建构筑物与居民区的距离,避免扰民。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生态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引起的土地占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风蚀沙化。因此避免的方法主要是在设计上首先优化总图布置与施工工艺、减少项目与施工占地,施工期中加强对土壤和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防护发生,落实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程方案。运营过程中需要避免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减轻对周边沙化土地的干扰,按照生态学原理,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改善项目范围内原有恶劣的生态环境。

(2)生态环境影响的消减

物流园区引入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尽量消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土壤与植被的影响消减措施:在规划阶段,各种设施建设用地及临时占地,应尽最大可能避免占用林地、灌丛;同时选择在植被差的地方开挖、取土,以减少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将项目建设对现有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施工期应加

强施工管理,尽量缩小施工范围,各种施工活动应严格控制在施工区域内;临时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尽最大可能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和土壤,以免造成土壤与植被的大面积破坏;施工完毕后,作好现场清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包括土地沙化防治设施等。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期应尽量避开雨季和大风气象条件,并配合实施相应的水保措施。对于施工破坏区、开挖工作面和废弃土石,施工完毕,要及时平整土地,并首先培植适和当地生长的植物,以防止发生新的土壤侵蚀发生。

(3)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

项目区的建设将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占用一部分原生状的土地,使植物生境受到影响,因此必须予以补偿。对于临时性占地通常采用复垦方式进行补偿;对于永久性占地通常采用异地抚育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功能的恢复,或提高当地土地的生物产量,对被破坏的生境进行补偿,从而减少因项目建设对农、牧业生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补偿保证当地农牧民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并得以进一步提高。

(4)生态影响的恢复

对于本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周边的生态影响恢复,应优先在保护现有植被的情况下,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准入的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监管,恢复系统的必要功能并达到系统自我维护状态,建设新型的生态物流园区生态系统。

(5)保障区域生态用水

对于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生态建设优先中水回用,保障景观生态的建设和绿化工作,保障生态用水。尽快、尽早制定并实施中水用水方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诱发的项目区周边土壤荒漠化的加剧。

4、植物物种的选择

(1)植物物种选择

根据项目所在区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和适宜美观原则,并兼顾环境保护效能,在充分调查当地乡土树种、草种,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成功的栽植模式,选择具有一定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能力的适宜树草种。详见表1。

本区域种植较成功的草种主要有蒙古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等;灌木树种有柠条、沙棘、丁香、黄刺梅和沙地柏等,乔木树种有新疆杨、油松、国槐等;绿化草坪草种为早熟禾、野牛草等。

表1 适宜植物物种

(2)树木与建筑物间距

按相关规范要求,栽植的树木与建筑物、地下管线及道路等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详见表2。

表2 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间距一览表

5、水土保持及生态建设规划

5.1 施工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规划区面积较大,涉及的用地类型、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占地较多,为有效保证施工过程中最低限度的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施工前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对于用地类型要根据实地条件及功能分区进行准确划分并固定,不得在施工开始后随意改变,增加土地开挖次数;对于后期项目预留建设空地,应该及时进行绿化,增加植被覆盖度;区内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应该严格沿区内规划道路敷设,并保证管线开挖与道路建设同时施工,避免因多次开挖而引起水土流失与植被的破坏。

5.2 具体功能分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

(1)生态园林绿化区

规划园区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一般以观赏植物群落和抗逆植物群落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基地人工植物群落。在植物种的选择上根据各区的功能不同,既要选择抗旱、抗寒能力强的植物,又要适应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休闲环境。选择具有观赏价值高、功能性强的植物,实行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创建一个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来提高园区的生物多样性,达到绿化、美化和净化环境的效果。

该区内规划重点为公园绿地。公园绿地的绿化设计采用草坪、花坛、花架、绿篱、针阔叶树木等,并与各地块的建筑物相协调,与四季景色相呼应。同时根据不同地块的主要功能及污染控制目标,适当的增加功能性强的植物种,在商住集中区公园绿地的建设中,适当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如金叶榆、丁香、榆叶梅等,而在主要以生产用地为主的地块,则可以多种植抗污性强的植物,如云杉、桧柏等针叶树。绿地中草坪的种植必不可少,不仅可以增强景观效果,更可以有效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2)道路系统防治区

该区为项目区内各主干道,包括208 国道,规划道路“五横三纵”组成的公路系统。道路施工建设期间,由于机械的碾压及人为践踏,开挖和堆垫活动破坏了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不可避免地加大了沿线的水土流失强度,因此该区也是本次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案重点治理的区域之一。重点治理区为路基和两侧扰动原地貌区。

道路绿化工程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做好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土壤等不同地理环境和背景条件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种植各种适宜的植物,促进园区内生态环境建设。

规划区内各主干道全长25.3km,在道路两侧各设置20m左右的绿化带,道路两侧考虑景观效果,同时考虑绿带的防尘效果,绿化树种采用乔灌结合,以抗旱、抗寒、耐贫瘠、耐盐碱的种类为主,行道树选择新疆杨、国槐,灌木选择丁香、榆叶梅等,并间隔草花、草坪。运营期,对道路两侧和临时用地等种植的植物应有专门机构的人员进行抚育、管理、养护。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和植被的恢复,提高沿线植被覆盖度。

(3)生态防护绿带与山体保护区

规划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路基两侧分别布置绿化隔离带,减少对园区的干扰,继续完善对自然地形的绿地景观建设,营造沿园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生态防护绿带。高速公路每侧绿线控制宽度为50 米,铁路两侧绿线控制宽度为40—100 米。生态防护绿带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防护林带建10-20行乔木,宽度50~100m 为宜。在林带内外两侧或在林带乔木之间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增加防护隔离效果。同时在路堤边坡六棱转内种植冰草和披碱草,既可增加美化程度,也可减少地表裸露引起的水土流失。

在生态防护绿带的建设过程中,要选择枝叶繁茂、树形高大和吸尘能力强的树种,来防止风沙危害、减少噪声、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此外,在一些坡度大、地势高的地区,应以针叶树和灌木为主。

项目区西北部种植有杨树防护林,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对其造成一定的破坏,规划要求继续对该防护林进行建设,防止因项目区的建设而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4)水土流失治理区

在一些沟壑、沟坡区以及排土场边坡,采取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边坡和沟道综合治理工作。工程措施以打坝、鱼鳞坑、水平沟等为主,生物措施以种植豆科牧草为主。采取自上而下地设坝蓄水,截留地表径流。做到层层设防、沟沟建坝,提高植物被盖度,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因基地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5)施工场地及取、弃土场植被恢复区

施工活动(主要表现为场地平整堆垫,建构筑物基础开挖等)和施工期间临

时占地(包括施工的辅道、作业场地和原材料、废土、废料在临时堆放场所)将不可避免的对原生微地貌、地表植被产生碾压、破坏。导致植物干枯死亡,丧失了固定地表土壤的能力,受风蚀和水蚀的影响,土壤将流失,肥力降低。

具体工程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建(构)筑物基础开挖,用于场地平整的土石料,应随时运往需要平整的场地,及时碾压;用于回填的土料需根据项目区建(构)筑物的布设位置和施工道路布设情况,集中堆放,临时堆土场人工拍实,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0m,采取纤维布苫盖临时挡护措施,待基础浇筑完成后及时回填,及时将堆土场平整清理,设计纤维布幅宽2.0m,每隔5.0m布设一立杆,并用铁丝绑牢固;各种管线开挖,设计在开挖管线一侧设置堆土区,开挖土料集中堆放在临时堆土区人工拍实,并在顶部设置纤维布苫盖措施,外侧边坡采用纤维土袋临时挡护措施,设计纤维土袋挡土墙高1m,宽0.5m,外坡比1:0.5。

植物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临时占地,回填以后的开挖区以及施工区、施工便道种草恢复植被,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的草灌为主,草种选择早熟禾。在场地建构筑物建设和硬化以外的空地区域采取相应的植物措施,增加植物覆盖率,最终减少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生态屏障。

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的是雨季的施工。雨季施工的水保工作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应通过制定雨季施工实施计划加以明确和强调。该计划应包括以下一些重点:

①施工时要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的畅通,地质不良地段的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

②雨季填筑路堤时,应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以保证路堤质量。每层填

土表面成2-5%的横坡,并应填平,雨前和收工前将填铺的松土碾压密实,不致积水。

③当暴雨来临时应使用一些防护物,如使用草席等进行覆盖,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沉淀池,这两项措施同时实施的效果相当好。

④在堆场周围设置土工布围栏,以减少建材随雨水流失,造成环境影响。

⑤地面开挖后尽可能降低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

本规划不同时期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指标详见表10.5-2。

表3 园区水土流失防治量化指标

规划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表列出的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指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初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5.3 规划区域生态用水

(1)生态用水水质标准

本区规划的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及生态防护绿带的绿化用水全部来自于回用的中水,根据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及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回用中水满足杂用水中城市绿化用水的水质要求。

表4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2)回用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园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埋藏深,且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0.5米,因此,回用水灌溉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3)生态用水需水量

规划物流园区近期建设生态需水量为1872.4t/d(33.7万t/a), 远期建设生态需水量为5949.6t/d(107.1万t/a),采用中水灌溉,将大大降低新鲜水用量,有效缓解地下水开采压力,对园区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有积极作用。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