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东岸绿色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白河东岸绿色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白河东岸绿色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白河东岸绿色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一、现状分析

1、区位条件分析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湍河、白河、唐河汇流的三角地带。距河南省会郑州市公里里程316公里。

新野,这座古老的三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称光武中兴策源地和蜀汉政权发祥地,因“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闻名中外。

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

2、区位现状分析

本地块的范围从南部大桥路开始,顺白河向北的大块滨河绿地。位于白河的东侧,绿地南北长4.1公里,呈狭长带状,南北宽窄不一,最宽456处米,最窄处56米。地块中有多处坑洼地,雨季积水成为小河塘,属于湿地类型。绿地总面积694036平方米,合计1041亩。道路广场规划面积90967平方米,占本绿地总面积的13%。绿化面积603069平方米,绿地率87%。

绿地南至河滨原有旧土堤,北临新修建的东滨河路。现有的地块上有圃、果林、砂地、村庄、农田,部分原有树木和果林长势良好,现状植被土壤较好,适宜修建大型景观绿廊。

白河湿地大环境能够提升新野的整体环境质量品位,新增一处休闲游乐公共绿地,并形成一条县城西部防护林带,阻挡冬季西北风的侵袭,有效调节新野的气候环境。本地块东滨河路宽畅为新建道路,与西环路平行,与大桥路、健康路、汉城路、书院路、纺织路、汉华路六条道路相交。地理位置优越,城区及周边人们出行交通便利。

二、规划定位

引入绿色更新的概念。新野县经济发展较快,由于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忽视,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历史文化和生态的发展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规划针对这一问题尝试从当地历史传统积淀中吸收营养,深入研究,维系地方文化的历史传承,突出地方特色,同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体现绿色更新的主题,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

绿色廊道:自然绿色风景的廊道 --自然往复循环,不是暂居者,生态意味深长,人融在其中。本规划即定位成绿色景观廊道,通过规划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创造一种崭新的、健康的、富于生气的城市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

本规划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个体简洁、自然、充满野趣;采用合理的技术,提高可操作性,有效控制成本而不失规划品质,最终达到绿色生态的规划目标。

三、规划思想

1、悟天地造化之玄机,对于过去,人类是幸存者。对于现在,人类是移居者。对于将来,人类是短暂居住者。然而,即使提出了生态概念,人们也一直把自己当作主体看待。

2、古今求生之要则

以自然界的范畴,新的永远是客体,要被保护和保存,自然万物同样需要保护和保存。推亘古未有之灵秀—规划所作的是这样一个过程,以不同于人类的其它自然物的角度看问题。承生命经验之遗传。求生存、求发展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追求,生态概念的提出,人们便加速了对生命体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尊重生态结构与生态层次、结合自然规划必备的因素,人类必须把自然当作主体。

四、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场所精神,场所即指白河选址地,也包括所在的城市—新野,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充分了解新野的城市规划。

2、尊重自然生态,强调白河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特质,对场地内现有的植被、地形、地貌予以逐一详析,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特点。

3、尊重历史的文脉,体现人与历史,现代与历史的交流,采用现代的构图,将历史与景观相结合,把握时代的脉搏,彰显时代特点。

4、建设与城市相融合的开放式公共绿地。

5、营造景点思想,使之主题化、情景化和区域特色化的三重结合,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

6、“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五、规划原则

1.生生和谐原则

天地以其不断创造、发育、陪护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表现出了“生生之德”的最高形态--生长,生育,生命。“生生”意在状述一种生机不断的涌现,活力不断迸发的理想状态。不仅人世间的一切均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而且上达于天宇,横亘于万物,无一不被生生之意所充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宇宙不是趋向于事物之间。由于差异而产生矛盾与不协,而是趋向于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调节,相互成就的生态状态。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该绿地设计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社会和环境效益发展是建立在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在资源、交通、环境、生态等方面为活动中心的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即能配合近期的形象要求,又能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人性化设计原则

该绿地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和改善新野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不仅需要注重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要注意精神文明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关系,享受城市生活的场所。

4、生态原则

以生态效益为主,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以最大限度改善环境为原则。

5、经济合理原则

(1)力图在最小的地形整改的前提下,达到土方量的平衡,减少工程价值。

(2)创造功能丰富,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使用简洁的景观设施,节省造价,便于施工管理。

(3)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名贵树种,积极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适地适树地选择合理苗木。

6、设计景观环境小品时,在达到相似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廉价的材料。

六、规划总体布局

1、功能组织结构

采用“一岸两轴三脉三广场七园”的整体景观规划,构筑绿地的意蕴和功能结构。

一岸—一条白河水岸线

两轴是景观实轴和虚轴。实轴是指一条蜿蜒曲折的银杏景观园路,传梭与绿地之中,它是一条纽带,将基地连接起来,它也是湿地的气脉所在,将绿地的多个景观节点和景观空间,串连成整体。园路两侧设立不同性质的景观分区。景观虚轴是指一条历史文化轴线贯穿南北。

三脉是指文脉、水脉和绿脉。文脉—(文化之脉),每一处灵动而富有创意的空间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共同连成一体形成白河文化风光带。水脉—(蓝色之脉),亲切宜人的水体体验。不同的湿地景观,大小溪流、池塘水体贯穿其中,给人不同的亲水方式,带给人和谐的韵律美。绿脉—(生态之脉),“绿色无处不在,自然就在身边”。绿色贯穿于绿洲的每一个角落,绿脉追随蓝脉,成为绿地中生动的自然景观。

三个节点——民间戏台广场(脸谱广场),风筝广场和滨河亲水广场。

七园—七个特色景观园。七个特色园分别是湿地园、桃花源、百柳园、植物园、民俗风情园、迷园和蔓园。

2、七园特色园景区说明

(1)、湿地园景区规划

白河湿地西南临河有一处地势低洼的滩地,根据现有的情况设计成湿地圆。这里湖泊、池塘星云分布,水面连绵,点缀山石自然分布,营造生态园林湿地景观。园区污水经地下环保生态型污水处理场处理后,成就了水草丰茂的湿地浅滩,多种水生植物和小动物在这可以里栖息繁衍。茂盛的树木,满园的花草,星罗棋布的湖泊,为喜鹊、松鼠、鱼类、蜜蜂、蝴蝶等小动物和昆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营造水生植物、鸟类栖息地。也构成了白河湿地园恬静、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充分利用林带丰富的水资源和草坪驳岸来满足生态需求——沼生植物在不同水位的陆生、水生的两栖要求,一个建造人工湿地的有利地段。

湿地内植物的主要品种:亲湿地植物——水杉、垂柳、旱柳、柽柳、等乔灌木,以及接骨木、木芙蓉、鸢尾、萱草、美国薄荷、花叶美人蕉、花叶芦竹等灌木、地被植物。大的水杉、垂柳、柽柳少量点缀。沼泽地植物——荇菜、萍蓬草、菖莆、黄花花鸢尾、溪荪、花菖蒲等。水生植物——植物品种分四类:挺水类、浮叶类、漂浮型和沉水型,主要有:荷花、苋实、伞草、香蒲、芦苇、水葱、黄菖蒲、千屈菜等。

(2)、桃花源景区规划

桃花源是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创作源泉的景观。《桃花源记》记载: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不但爱松,而且喜菊。在他的笔下,松菊同为傲霜斗雪、高洁芬芳、异于众木的“霜下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列岩。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除了能耐寒历久,还馥郁芬芳,秋菊意象比喻人格的高洁。“秋菊有佳色,裒露掇其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景区植物种植以成片的桃花为主,配以油松、菊花等花木,营建出陶渊明笔下的美丽景色和人们憧憬的快乐自在无忧无虑的仙境。

(3)、百柳园景区规划

百柳园是以刘青的百柳诗为创作源泉。规划以垂柳、绦柳、旱柳、金丝垂柳、垂枝柳等上百棵柳树林,林中设小路,刘青的百柳诗刻于石碑之上,游人一边漫步柳林,一边欣赏柳诗,可谓情景交融,渐入佳境。

新野出土《百柳诗》碑,诗碑中有百首均七言绝句,平仄押韵,全部以柳树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咏柳、赏柳、赞柳、叹柳。据《新野乾隆县志》记载,百柳诗作者李青,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享年73岁。试问曰:“人尽喜花,何子独爱柳乎?”公答曰:“爱其早发后凋,能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耳。”《烟柳》:飘缈微光照绿诗,树腰半露影参差,淡抹轻笼迷晓色,不知何处叫黄鹂。《春柳》:金粉半销丝渐长,半姿濯濯比王郎,间紫参红春意闹,午风常带百花香。《夏柳》:猎猎风浦共野塘,农阴轻护怯娇阳,日长正足三眠梦,又听蝉声噪晚凉。《池柳》:春草晴波漾细纹,几枝斜横绿纷纷,凿地偷将一片天,垂杨倒影起青云。

(4)、植物园景区规划

为了保护和开发新野的植物资源,加强白河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了白河湿地景观绿地植物园区。

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以广泛搜集和发掘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新野珍稀濒危植物为重点,以植物造景为建设方向,以园林的外貌、科学的内涵,实现植物园科研、科普、开发、旅游的多种功能。

植物园以研究植物为主,通过引种驯化栽培试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对丰富的野生资源通过培育、驯化加以应用推广。植物园兼有景观苗圃的功能,为新建绿地提供苗源。

植物园还有向群众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的任务,可作为新野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对园中各种植物挂牌,作为认识植物的科普长廊,不仅来宣传植物文化丰富,同时又是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植物园是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休闲场所。也是广大游客在此欣赏绚丽的白河自然风光的游览休息场地。在游玩中亲近自然、陶冶情操。

植物园规划的分区有月季园、宿根花卉区、栽植示范区、草坪区、观赏树木区和药用植物区。规划的植物品种各类植物约100余种(不包括品种),其中宿根花卉46种、一二年

生草花20余种。月季园以展示不同类型月季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配置形式为主,注重整体效果,既是月季专类园,又是新优园林展。宿根花卉去展示新野各类宿根花卉为主。栽植示范区为游人提供学习亲手栽植技术的场地。草坪区展示新野各种常用草坪。观赏树木区展示新野优良的观赏树木为主。药用植物园,为展示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普及中草药知识而设计的专类园。

(5)、民俗风情园内集中新野传统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一座融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集旅游观光、餐饮、文艺表演、奇珍展览、住宿、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景区。其主要由农家建筑群落、民风民俗展示、文艺表演、客房、餐饮等功能区构成。杉木青瓦,屋檐层叠,古朴曲雅的民居和风雨桥,极富民俗色彩的小品;醇香的家酿酒,独特的民族风俗展,浓厚质朴的民俗气息,都会让你涤尽尘虑,流连忘返。

景区内的民俗展,可让人了解新野农村的百年习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随农家俗”,在这里客人可尽情地体验享受农家生活

(6)、迷园

迷园即“植物迷宫”。植物迷宫是为了提供给游人作迷藏游戏而设计的植物造景。植物迷宫既能满足人们的亲绿性,又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游人可在其中寻找出路,其乐融融。迷园最受人们欢迎,是最佳的游玩场地。

“植物迷宫”巧在利用了白河的自然坡地来进行造景布局,并借白河作为自然观光的远景景观,把渔家撒网、牧童欢歌的天然风光融入。在这里数万株高不过2米的蜀桧等常绿植物砌起了“宫墙”,构成了环形球形不规则几何形的树阵,围合和分割成众多的游乐空间,并精心修剪成具有视觉美感的造型景观。

“迷宫”还利用植物自身构筑了魔幻般的小道,使你进入“仙人入内而不得出”的奇妙境地。“宫中”小道构筑独特,它下垫沙土,吸水透气,上用草皮铺就,一幅天然的绿色地毯使你感到舒适惬意。

各分区只设一个进出口,游人进入,如进八卦阵,一时间天蓝地绿,满眼绿色使你或通或断,或东或西,茫然不知所处,在找寻出路的过程中,产生无穷乐趣和遐想。

迷宫景观采用典型的法式园林风格,修剪整齐的矮树篱及多彩鲜艳的花篱构成了精美的图案,为迷园的一大特色。

(7)、蔓园景区规划

蔓园分为藤蔓区和花径区两个专题园。藤蔓区以爬藤类植物为主营造的景观,花径区以各种宿根花卉营建的不同路径围合的花卉景观。选用大量适合当地气候而又有较高观赏价值植物,既突出地方特色,又采用地被、乔、灌木和藤蔓植物等组成多层次的结构。

藤蔓是以藤蔓类植物紫藤、凌宵、五叶地锦、藤本月季、野葡萄、葛藤、金银花、木香等开花或常绿为主的专类园,故又称蔓园。攀爬于造型各异的花架上,宛如欧洲小镇的风情花园。藤本植物缠绕其中,溪流潺潺、藤蔓相绕,寓予情侣,互相依偎。置石上萝络着何首乌、长青藤、爬山虎和垂蔓枸杞,路边和水边种有山蓼花,野生蓼花及拳参,水中丛植睡莲。蔓园小筑,精巧别致,前景临流,茂林修竹,冬夏异趣,景色幽远。

花径是分散在盛花药物地被中的林荫小路网。花径区则利用林荫小路分成几个不同的意境单元,突出自然幽雅、野花绣地、绿荫匝地、彩蝶纷飞等野趣。以浓郁的常绿树丛为背景,以曲折的卵石、水泥预制块、卵石小路为分隔,将全园分成若干个活泼自然的药用植物花径、花坞、花林,并以药用适生地被,包括下木、宿根花卉、球根和一、二年生的草本花卉成片点缀其间,形成人工植物群落。

三个节点

1、风筝陀螺广场景区规划

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古时放风筝与军事有关,有的地方把春天放风筝称为“放郁”,是图个“吉利”。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记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说,放风筝还能锻炼人的眼睛,增强视力——“儿童放之(风筝)空中,最能清目”。这些记载充分证明,人们很早就把放风筝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来对待。

国家体委又把放风筝活动列为体育比赛项目,使民间风筝进一步得到普及发展,放风筝成为全国人民文化体育的重大活动,风筝制作,放飞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风筝向多功能、高层次发展,形成了我国历史上鼎盛时期。

在白河湿地中设计一处开阔的大草坪,让厌倦了紧张城市工作的人们和少年儿童在这里享受明媚的阳光,尽情地奔跑,放飞风筝,放飞心情。

陀螺游戏也是我国儿童传统游乐的项目,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成经历过这种快乐的游戏,在风筝广场的北部设计陀螺游乐区,提供各种各样的陀螺供游人使用。

2、观景平台广场

观景平台位于白河老堤。根据人们都有亲水的心理,让人可以近距离的亲近水。广场上设计螃蟹上岸等文化小品,作为休闲文化景观。站在平台观景,仰望天空,天高云淡,俯视白河,水面如镜,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佳句。

3、剪纸广场

取材中国传统的剪纸图案,在广场四周设计剪纸小品。采用红色不锈钢的材质,高2米左右,镂空的钢板上刻出不同的人物花卉和具有汉魏文化内涵的图案,放置于广场四周。大红色传统的剪纸,让人联想起许多古老的回忆。

七、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根据道路的功能和宽度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游园步道三种道路。主干道宽3.5-4米,次干道宽2.5-3米,游步道宽1.2-1.5米。

根据现有的地形,临白河的老堤作为一条滨河观光大道,作为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道路,禁止机动车车通行。考虑到本绿色廊道长达数公里,因此骑自行车游玩比较可行,特规划本条道路为自行车通道,同时可作为防洪通道。

园中分布从南之北规划一条主干道,作为游园的主要通道和生产车辆通行使用。沿东滨河路规划一条步行道路,作为步行专用通道。

八、绿化规划

(一)、绿化规划设计理念

1、生态优先

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在技术上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的功能,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等环境资源,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不同植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全,并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的植被群落。

2、多样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

采用群落式种植手法,构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并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以保证多种生态进程、整体性和连续性,促进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增进生态系统的抗

逆性和稳定性。

景观多样性

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出景观层次丰富的特色空间,形成多样的景观。如坡地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密林景观等,同时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层次变化,根据空间类型不同的植物群落,并加大常绿量,力求常绿的丰富景观。

系统多样性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的多种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本身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之间的差异性,共同促进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3、生态位原理

适地适地,充分考虑地形、功能与景观。采用一些乡土树种,我们选择了适于本地的环境生长的苗木品种有垂柳、扬树、楝树、大叶女贞、广玉兰、香椿、白蜡、槐、合欢、蜀桧、栾树等。兼顾外来优秀树种的合理搭配,提炼新野的历史文化元素,保留具有地方文化的古桑树形成古桑园。

选择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抗污染、改善环境的植物,充分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把病虫害少、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4、模拟人工群落的原理

模拟人工生态植物群落的形式。选择适合新野生态环境的模拟植物群落,配置在不同的园区。这种生态群落最符合现场的

5、园林艺术配置及其它

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的结合。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例为4:6。常青的树种主要有雪松、白皮松、桧柏、油松、云杉、大叶女贞、广玉兰等。灌木主要有多花连翘、黄杨、卫矛、金叶女贞、砂、地柏、锦带、火棘、溲疏等。地被类有鸢尾、萱草、马蔺、玉簪、紫萼、白三叶、红花酢浆草、麦冬草、诸葛菜。草坪以天堂419草、结缕草、马尼拉、羊胡子草为主。草坪上撒花卉种子,形成缀花草坪,体现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

注重色彩和季相的变化。体现四季景观不同的效果。采用了色叶树种如栾树、黄栌、白蜡、美国红栌、银杏、红叶李、红枫、火炬树、火棘等,注重林冠线的变化和林相的变化,丰富植物的品种,达到少而精的效果。

(二)、植物树种规划

选用华北的乡土树种,配置成针阔叶混交的人工群落。植物有扬树、柳树、榆树、槐、栾树、白蜡树、椴树、五角枫、山杏、山桃、黄栌、栓皮栎、槲栎、黄连木、银杏、油松、白皮松、侧柏、园柏等,春有玉兰、碧桃、猥实、锦带花、牡丹、樱花等;夏有荷花、合欢、栾树、美国凌霄、紫薇、木槿等,秋有海州常山、糯米条、月季等花木和黄栌、五角枫、茶条槭、黄连木、白蜡、银杏、栎树、扬树、火炬树、红瑞木、山楂、地锦、紫叶小檗、紫叶李、欧洲荚迷等秋色叶树种;冬季松柏常青,尤其是白皮松、毛白杨等白色树干突出。耐

荫的木本植物有蒙椴、栾树、君迁子、白蜡、山楂、黄栌、五角枫、园柏、珍珠梅、金银木、天目琼花、木本绣球、丁香、绣线菊、荚迷、太平花、溲疏、枸杞、六道木、小腊、棣棠、胡枝子、白玉棠、金银花、地锦等;耐荫草本有垂盆草、二月兰、紫花地丁、麦冬、萱草、白玉簪、芍药、铃兰等。

营造的人工群落有:侧柏-太平花-萱草;毛白杨-金银木-羊胡子草;槐-珍珠梅-紫花地丁;油松-丁香-白玉棠-剪股颖;榆-小花溲疏-二月兰;香椿-棣棠-麦冬;楝树-天目琼花-大叶铁线莲;泡桐-绣线菊-垂盆草.

(三)、分区特色绿化布局

白河湿地分成七个分园:蔓园、迷园、植物园、民俗风情园、湿地园、桃花园、百柳园蔓园主要以藤本植物为主;迷园是以整形的蜀桧绿篱为主;植物园以展示各种树木为主

的科普基地;民食风情园以当地的扬柳大叶女贞为主;湿地园以各种水生和喜湿的植物为主;桃花园以桃花、松菊为主;百柳园以柳树为主。

山体的蓄水保水能力差,选择耐旱的苗木品种,保证成活的前提下进行布置,如迎春、连翘、火炬树、小叶女贞、刺槐、蜀桧等苗木。

水体绿化处理: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荷花.睡莲、浮萍、凤眼莲等水生植物,水边种植水生鸢尾、芦苇、水草、水杉、柳树等喜水湿的苗木。达到自然野趣的田园湿地景观。

滨河景观大道绿化。

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环境,给烈日下的行人提供清凉的空间。滨河大道是主要的南北交通干道。绿化的树种、大小和布局都要经过充分的研究,以选用适于生长的乔、灌木和地被,并与湿地的绿化景观遥相呼应,形成浓郁的氛围,在花卉选择上以春、夏、秋、冬三季开花植物为主,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滨河景观绿带主要设计植物布置以春夏秋冬四个段落布局。从北向南依次为春景、夏景、秋景和冬景。

春景主要营造以春天开花为主的景观,主要品种有植物樱花、紫荆、红叶李、美人梅、连翘、迎春等。

夏景主要营造以夏天开花为主的景观,主要品种有广玉兰、合欢、石榴、紫薇、月季等。

秋景主要营造以秋天开花为主的景观,主要品种有栾树、

红枫、乌桕、紫薇、红花木槿等。

冬景主要营造冬季有青松、红果的景观,主要品种有雪松、南天竹、腊梅、金银木、石楠等。

沿路两侧的护坡采用护坡植物紫穗槐和狗牙根草坪满栽而成。

八、竖向规划

设计除充分考虑了全方位的景观联系(景观的相互衬托组景)外,还注意了视觉的竖向感受。

对于整个用地范围的大空间来说,由于成林树木绿化背景作用,使得竖向空间在大尺度上层次分明,具有大层次感。

而对于各个围合的小空间来说,离游人最近的草皮及低矮的灌木、台阶、坡道、小品和休息设施,还有较原处高大挺拔的乔木,带给人们的除了私密性极好的空间外,还有良好的空间层次和与人亲近的细部。

地形的规划设计根据原有的地形进行人工处理,挖湖堆山,进行营造,因高就低,合理安排土方。竖向设计根据标高布置等高线。合理设计自然的微地形起伏,突出乡村田园的景观氛围。堆山时山体不大于土壤的自然安息角,以免滑坡。土中可以自然点缀石头。

沿东滨河路规划的一期绿色景观林带采用微地形处理,高低错落,地形高2-3米左右,分布多个小的山包,体现自然原始的乡村景观风景林。

某三峡乡村文化生态廊道景观设计方案文本(2017)

秭归县三峡多彩生态风景廊道建设规划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Three Gorges Colourfu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rridor In Zigui County 2017.3

1 项目概况 PROJECT OVERVIEW

S334S334S255S255 1、项目背景 / PROJECT BACKGROUND ■ 国家层面: 以习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前提,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建设长江三峡风景道,实现长江旅游联动发展。 长江三峡旅游经济带是国家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上与重庆三峡区域延伸发展并联动神农架,向下串联宜昌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延伸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形成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秭归县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 ■ 省、市级层面:高起点谋划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全国最具山水特色的绿道系统。在《宜昌市绿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宜昌市域绿道网络系统要求,秭归县建成133公里绿道,其中,沿S334省道(郭家坝—茅坪)建设绿道45公里。另提出,争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的“排头兵”、建成“桥头堡”,建设全域旅游城市。■ 县级层面:加强三峡后续建设和生态修复,改善移民人居环境,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由“旅游资源大县”和“文化大县”发展成为“全国旅游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县”、由“一般旅游目的地”培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秭归县1、项目背景 / PROJECT BACKGROUND 宜昌市域城市级绿道网秭归县绿道城市级绿道中心城区范围秭归县城市级绿道网 秭归县绿道S334

绿道景观设计说明

绿道景观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概况 2.1 地理位臵 2.2 自然条件 2.3 人文条件 三、现状分析 四、设计主导思想 五、项目设计原则 六、主题——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回归自然 6.1 静思 6.2 文化 6.3 脉络 七、景观要点阐述 八、生态陆地景观系统 九、绿化种植设计 9.1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9.2草坪为基调的配臵 9.3绿道的植物配臵 9.4绿道广场相邻绿地的植物配臵 9.5半封闭景区植物配臵 9.6四季花卉 十.景观水系设计 10.1 水系整体景观 10.2水循环处理 十一、公共设施设计 11.1导向系统 11.2夜间照明系统 11.3公共设施 十二、结语

犀湖绿道景观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名称:犀湖绿道景观开发 二:项目概况 2.1地理位臵 郫县位成都市西北近郊,与彭州、新都、金牛、温江、都江堰等5个县(市、区)的20个镇(乡)接壤。县城东至金牛区界13公里,西至都江堰市界16公里,南至温江区界8公里,北至彭州市界11.6公里,东北至新都区界12公里。该绿道地处蜀绣之乡郫县安靖镇。东临府河,外道则是蜀源大道;回水沱以北,由方庆村至绕城高速外300米。 2.2自然条件 本项目所处地理位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臵和各类大中型灌水,乔木,地被种植。造园设景因而显得顺理成章。 2.3人文条件 文化背景:郫县的历史是悠久的,有着很古老的居住文化。郫县是古蜀人最早的定居点,是战国以来,成都平原上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其名字的由来就与其优良的人居环境密不可分。事实上,郫县恰好处于都江堰-郫县-浣花溪-锦江这条从古至今最优良的人居线上。与此同时,郫县还位于古蜀文化的中轴线上,这都为郫县打造亲切宜居的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现状分析 沿蜀源大道和周围有大小不同的村落。公路扬尘很大,沿路分布着各种废弃厂房,树木杂乱无章,电线杆,垃圾随处可见。 四、设计主导思想 4.1 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便民美化环境为原则,使绿化和道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4.2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和休闲性。 4.3要充分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4.4要有符合都市田园城市发展生态文化、绿化、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 其设计特点有: A.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游人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B.植物配臵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C.绿化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并适当安臵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五、项目设计原则 生态性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_以南京为例

文章编号: 1009-6000 2007) ( 01-0051-08 中图分类号: X31;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0571055) 资助 作者简介: 官卫华, 硕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 究中心战略规划所主管规划师; 何流, 博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 任; 姚士谋,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城市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 博导; 叶菁华,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战略规划 所规划师。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
——以南京为例
Thought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官卫华 何流 姚士谋 叶菁华
GUAN Wei-hua HE Liu YAO Shi-mou YE Jing-hua
1 生态廊道的理论渊源与问题的提 出
“生态廊道” 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 研究领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扩 展,许多国家自然生境面积锐减,同时 在空间上越来越分散和破碎化。如美国 和加拿大均设有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但 其在地理空间上呈“岛屿状”彼此孤立 和隔离,进而对野生动物迁徙形成难以 跨越的鸿沟 (孤岛效应) 很难达到生态 , 保育的初衷。正是在关注濒危物种存续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之下,将各个 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的保育新思潮—— “生态廊道”理念应运而生。 1 9 9 7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 h 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提出 了保护区应采取“从岛屿式到网络式” 的规划方法。2000 年 Ferenc Jordan 研究 提出了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 念,即能够连接斑块,并且能够使特定 物种在斑块间迁移的地区,它们能够将 当地的小种群连接起来,增加种群间的
基因交流, 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2]。 日本 学者由井正敏等认为,针对不同的空间 尺度和保护对象,生态廊道可分为两 种:一是大廊道或生境廊道( h a b i t a t corridor), 主要起连接大型保护区及重点 保护区域的作用,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低 密度分布种;二是小廊道,指连接小面 积保护区的保留带以及河旁保护带等宽 度较窄的廊道,以利用廊道的小型动物 为保护对象。 国内学者李晓文等认为,生 态廊道是一种线状或带状斑块,它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 而影响着斑块间的物种、营养物质和能 量交流,并能够加强物种之间的基因交 换[3] 。达良俊等认为生态廊道是供野生 动物移动、 生物信息传递的通道[4]。 综合 起来,我们认为:生态廊道是异于周边 基质环境的狭长型地带,是生态系统中 实现各生态景观单元在空间上有效连接
2007(1)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的线性或带状景观生态空间类型。在宏 观层面,现今国外对生态廊道规划已有 许多成功案例,如“美洲生态廊道”北
[城市生态] 51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建设,城市绿道景观建设有利于城市绿色 网络空间的形成,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在缓解人们精神压力的同时,改善了生活环境。文章针对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探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 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探析 1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1.1城市绿道的概念。所谓的城市绿道主要是指城市内或者城市周边地区具有休闲、娱乐以及交通作用的开敞空间。 1.2城市绿道的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型绿道历史人文型绿道自然滨水型绿道游憩娱乐型绿道城市交通型绿道。 1.2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病”的高发阶段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向城 市引发了城市内部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空气污染加剧以及就业 困难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很容易引起城市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 安定团结。城市绿道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对汽车等高污染交通工具的依赖性并 使其更加愿意选择环保类型的交通工具或者步行。在环保、节能的同时增加了交通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这类绿道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情绪从而达到排压的目的。依托历史文 化古迹构建的历史人文绿道则借助文化载体打造城市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其在为群众提 供休闲场所的同时也将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告诉了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随着相应配套设施的 逐渐增设,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当地的就业率也因此有所增加。这些改变都充分证 明了城市绿道的经济效益功能。 2.城市绿道新型景观设计模式的应用 2.1通过对城市绿道生态化原则的遵守,可以实现城市生态的有效性保护,在城市绿道的修建过程中,需要利用原先的自然生态环境,比如绿地、河岸等,通过对基础自然环境的利用,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绿道建设的亲切性,使其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在城市绿道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地理环境及文化传统的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有助于陶冶居民的精神情操。在城市绿道建设过程中,进行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的体现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多 样性原则的遵守,要做好城市绿道的线路选择工作,使其靠近河流水系,让人们感受到不同 的城市绿道美丽,为了确保人们需求的满足,进行城市绿道多样性的维持是必要的。人民群 众是城市绿道的主要适用对象,无论是休闲型的绿道还是交通舒缓性的绿道,其最终消费者 是人民群众,因此,在城市绿道的建造过程中,进行人性化原则的遵守是必要的。为了提升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综合效益,必须遵循科学化的原则,从而实现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的规范化、环保化、可持续化。这就需要做好城市绿道景观设计工作,提升绿廊景观的设计效益, 进行绿廊整体连续性的彰显,实现景观整体审美效果的提升。 2.2在城市绿道景观设计模块,进行游客指示牌的设计是必要的,这需要做好标识系统的设计工作,确保内容设计的简洁性、明了性,进行生动形象的警示标识的使用,从而保证每 个人都能了解到标志牌的内在含义。城市绿道中的标识牌主要起到警示、解说、指示等的作用,从而更加方便的引导游客,使其享有更为便捷的生活服务,在出入口、交叉口等地段, 可以进行解说式标识牌的建立,通过对各种图片及文字的借助,进行不同地标事物的解释说明,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的使用需求。 2.3在绿廊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上中下三层的划分,为了提升绿道景观的观赏性,可以在中下层进行游玩观赏层的设计,以灌木、乔木为主要材料,实现中下层与上层的层次 性划分,提升空间色彩的丰富性、观赏性。在节点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进行绿道中广场、休 闲节点等设计环节的优化,做好绿道出入口的标识性工作,确保将机动车阻挡在城市绿道之外。通过对绿道中广场设计环节的优化,可以让居民体验到丰富的娱乐性功能,可以进行小 植物景观等的设置。城市绿道广场的规模整体比较小,在设计环节中,需要根据游客的数量,进行出入口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确保出入口与绿道整体风格的一致性。通过对树荫广

城市绿色景观廊道的生态化建设

城市绿色景观廊道的生态化建设 摘要: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大背景下,将城市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打造合理的城市绿色景观廊道。 关键词:城市化发展;景观廊道;生态景观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大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自然景观与周边的一些生态大自然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关系到城市可持续性的发展。城市景观整体的发展规划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障生态环境的建设,这样才能使整个周边的环境得到全面的提升。针对目前国内的一些建设现状,运用基本的景观生态廊道建设的原理,总结出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绿色廊道的分类等。 1 绿色廊道建设的背景 随着目前国内基础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的环境污染、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影响人们生态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如: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等,这些污染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基础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景观廊道的建设将作为城市生态环

境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绿色景观廊道的重要作用 2.1 绿色景观廊道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城市的绿色景观廊道是紧紧与人们生活的空间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承担了人们户外活动场地的作用,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对生态、大自然环境向往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城市人们的休闲、锻炼、娱乐等活动的功能。绿色景观廊道已成为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素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2.2 绿色景观廊道可以调节城市暖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地球的空气质量在变差,这将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植物对整个环境的改善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而且这样改善环境的方式将会造福后世。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2.3 绿色廊道可以提升城市的人文景观建设 绿色廊道建设最初的目标是提升人们与环境的协调性,但绿色廊道的建设目前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它的基础使命,时代赋予它更高的要求和作用,它不仅可以优化环境功能而且还能丰富城市文化和艺术内涵,目前我国绿色廊道在规划与建设时需与城市周边的环境相融洽、和谐,营造具有地方特色、时代使命感的绿色廊道文化,丰富整个城市的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

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探讨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徐国斌 【摘要】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规划工作者将城市生态廊道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以期有效地控制大城市“摊大饼”式无序蔓延,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城市生态保护利益与地方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合适的规划策略,对生态廊道内的各项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和引导是规划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以武汉市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研究为例,通过生态研究、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探讨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和措施。【关键词】生态廊道;规划策略;生态研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1 引言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景观空间类型[1]。一方面城市生态廊道具有生态廊道的基本特征,是城市缓解“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减低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界定城市边界,控制土地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开发,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因开发建设而破坏生态廊道的现象。因此,规划工作者往往面临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抉择。 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六大生态廊道之一梁子湖-汤逊湖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的北部与武汉外环线(沪蓉高速公路)一线之隔,即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武汉科技新城,城市扩张的引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城市的整体利益与当地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相互交织,使得这一地区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域空间形态走势变得敏感而又复杂。如何客观、科学地对牛山湖北部廊道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使之能够在保障城市尺度的生态安全格局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惠及当前地方经济发展,造福当地人民,使该地区及武汉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保证,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态度。本文拟通过总结其经验,提出生态廊道相关发展策略。 2 研究目标和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的研究机制,一方面在保障牛山湖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谋求该地区经济;另一方面能为武汉市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同时这种研究机制的建立,也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廊道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生态廊道的研究机制主要通过四方面来实现:生态、产业、人口及基础设施,这四方面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互为补充的对生态廊道内的用地进行探索研究,并较好的解决了生态控制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表1 生态廊道研究机制 3 规划策略 3.1 生态策略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滨水规划优秀设计案例 篇一: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滨水植物景观优秀设计案例分析 四川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及甜城湖滨水植物景观 驳岸在滨水植物景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水陆过渡的主要界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驳岸形式设计出不一样的滨水植物景观,所以驳岸可以决定植物景观营造的形式和规模。内江谢家河湿地公园的驳岸设计是一大亮点,虽为人工打造但主要用石材和少量混凝土堆砌而成,最终以卵石缓坡入水,这种设计既承担了重要的防洪功能,又巧妙地柔化了河岸,保留自然水体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了人们亲水的可能性。与之对应的植物设计,则采用自然式水体的配置方式。设计使用了丰富的乡土滨水植物,河岸两边种植了柳树,形成整体骨架,周围配置紫叶李、木芙蓉等开花树种,再依次向水体方向配以美人蕉、万年青、迎春等花灌木以及菖蒲、再力花、鸢尾等水生植物,并将它们按照自然群落的结构设计,以乔、灌、草的结合方式,形成了具有物种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多层次的生态景观带。见图3-1 图1 内江市谢家河湿地公园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是内江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设计的特色,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共有木本植物约80种,其中乡土树种或是已经驯化了的树种达50种以上。其中常绿乔

木有桉树、杜英、女贞、枇杷、大叶榕、小叶榕、香樟等;落叶乔木有合欢、枫杨、二乔玉兰、鹅掌楸、梨、梅、毛白杨、构树、无患子、桃花、刺槐、梧桐、垂柳、银杏等;常绿灌木有枸骨、杜鹃、海桐、夹竹桃、金边黄杨、春羽、石楠、法国冬青、山茶、狭叶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落叶灌木有紫荆、蜡梅、紫薇、贴梗海棠、木芙蓉等;藤蔓植物有紫藤、爬山虎、迎春、多头蔷薇等;竹类植物有紫竹、早园竹、小琴丝竹、黄金间碧竹等;水生植物有再力花、鸢尾、菖蒲、水葱等。 这样的植物配置既保证了湖岸景观的观赏特性,又能更快、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生态原则。见图3-2、3-3、 3-4 图2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1) 图3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2) 图4内江市甜城湖湖岸植物景观(3) 甜城湖湖岸植物种植造景的另一特色就是观赏和实用并重,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整个甜城湖湖岸拥有贯穿全境的亲水步行道、石板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与种类、大小、姿态、色彩和疏密不同的植物群落像珍珠项链般者串连起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线效果和感受,形成了一个优美、和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滨水景观。见图3-5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 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 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 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通达便捷原则 3、生态先行原则 4、彰显特色原则 5、以人为本原则 第五条规划目标

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 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 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发 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 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 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 加便捷通达。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 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 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 合理。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 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 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 (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 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 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 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 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

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第26卷第9期2006年9月 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9Sep.,2006 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蔡婵静 1,2 ,周志翔 1,3 ,陈 芳1,郑忠明 1,3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2.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56;3.武汉市园林局,武汉 430010) 基金项目:武汉市建设局科研资助项目(200616)收稿日期:2005212226;修订日期:2006208205 作者简介:蔡婵静(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及生态评价、规划研究.E 2mail :caicj1026@https://www.360docs.net/doc/0a7270873.html, 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whzhouzx @https://www.360docs.net/doc/0a7270873.html, Found 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g overnment of Wuhan City (N o.200616)R eceived d ate :2005212226;Accepted d ate :2006208205 Biography :CAI Chan 2Jing ,M aster 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E 2mail :caicj1026@https://www.360docs.net/doc/0a7270873.html, 摘要:绿色廊道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在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探讨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从而指导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与建设。利用GIS 处理基础资料,对城市廊道系统进行提取与分类,生成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参数。从廊道景观的构成和绿色廊道的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武汉市建成区各行政区内各类型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武汉 市建成区内,灰色廊道最长,占廊道总长的63153%;绿色廊道极其缺乏,总密度仅为2163km Πkm 2 ;在绿色廊道中,绿色道路廊道 最长,占绿色廊道总长的60129%。绿色廊道普遍较窄,绿带的长度不到其它类型绿色廊道总长的1Π3;绿色道路廊道最窄,少数达20m 。绿色铁路廊道面积较小,为1168km 2,其它类型的绿色廊道面积相当,各占总面积的30%左右;3个行政区中,武昌的绿色廊道长度最长,面积最大。绿色廊道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网络结构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相对最复杂;绿带的网络连通性最差,没有回路存在;武昌的绿色河流廊道、绿带以及绿色铁路廊道网络结构最复杂,绿色道路廊道网络最复杂的是汉口。武汉市绿色廊道的建设,应注重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提高绿带的比例;重视各类型绿色廊道及其在各行政区间的均匀分布;减少绿色廊道的断开区,增加网络连通性;使其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兼顾通风走廊的功能。 关键词:绿色廊道;景观构成;网络结构;景观格局;武汉市 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922996209 中图分类号:Q149,S73112 文献标识码:A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City ,China C AI Chan 2Jing 1,2 ,ZH OU Zhi 2X iang 1,3 ,CHE N Fang 1,ZHE NG Zhong 2Ming 1,3  (1. College o 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Wuhan 430070,China ;2.College o 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Jianghan Univer sity ,Wuhan 430056,China ;3.Bureau o f Urban Utilities and Landscaping o f Wuhan ,Wuhan 43001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9):2996~3004. Abstract :As critical urban landscape com ponents ,the green corridor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maintain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im 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ulating m icroclimat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quantitative study method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urban green corridors taking the built 2up area of Wuhan as a case ,which can benefit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im 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green corridors.G IS technology was em ployed to process the basic data ,distill and classify Wuhan ’s corridors ,to obtain topological framew ork maps and to calc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each type of green corridors in each of the three districts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w o aspects ,the landscape com position of the corridor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green netw ork.The results indicate :(1)In the built 2up area in Wuhan ,the gray corridors ,which account for 63153percent of the total corridor length ,are the longest.The green corridors are scarce and their overall density is 2163km Πkm 2.Am ong the green corridors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are the longest and they are 60.29percent in the whole green corridors.(2)M ost Wuhan ’s green corridors are narrow.The green belts are less than one third of the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滨水景观的设计特色 ?作者:王玥富楷来源:点击量:47 更新时间:2011-10-12 9:49:00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高新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担负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使命。这座承载众多期待的未来生态科技之城,不仪要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还要探索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那么对于高新区景观设计来说,充分发掘滨水空间对高新区的城市价值和在功能及形象上的定位,是景观设计创新的基本出发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本文以青岛高新区咸水湖景观设计为例,将打造活力滨水空间的作为设计目标。 1 设计背景 1.1项目区位 青岛高新区咸水湖位于高新区核心区,毗邻红岛连接线和墨水河入海口生态湿地,区域位置重要,是城市绿化景观体系中重要的节点。规划面积约57万平米,其中陆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水面约31万平方米。 1.2上位规划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结合生态水系网络、道路绿化和城市生活设施布局,规划在新城区内重点建设羊毛沟滨水公园带、滨海湿地公园带和6处大型城市公园,并按国家规范标准配套组团级、居住区级公园。

其中咸水湖公园是围绕咸水湖周边建设以游憩、休闲为主的城市生活性公园,同时结合滨水岸线建设中小行游艇码头等设施,联系河口地区和胶州湾。 根据《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2008-2020 年),水系布局规划将培育形成“一带、一轴、两湖、三环、多廊道”的水系形态结构,营造“一湾环抱、水脉相融”的生态景观。其中: 一带——疏通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与红岛交界处水系,形成水系景观带。 一轴——沿羊毛沟水系形成城市发展轴。 两湖——中央泻湖与咸水湖。 三环——结合盐田改造,沿三个岛群周边形成环状水系。 多廊道——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内部形成多条水系景观廊道。 上层规划确定了核心区2个重要的休闲中心。一是以中央智力岛为核心形成高新区的商务休闲中心;二是以咸水湖环境为依托形成城市生活休闲中心,是满足居民和商务人士生活休闲、假日娱乐等需求的重要的城市节点。 2 设计理念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 3.1 绿道功能 (3) 3.2 绿道组成 (3) 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 4.1 绿道分级 (5) 4.2 绿道分类 (5) 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 5.1 规划设计原则 (6) 5.2 规划设计成果 (6) 6绿道选线 (9) 6.1 基本要求 (9) 6.2 分类选线 (10)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 7.1 绿道游径系统 (11) 7.2 绿道绿化 (14) 7.3 绿道设施 (15)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

1 总则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廊道空间的应用研究

廊道空间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道的基本理论,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规划,道路和河流廊道的一些评论的走廊的生态意义,在理论和中外近年来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在走廊走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国内外生态景观走廊,提出了廊道建设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廊道;景观格局;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 廊道是指景观和不同的线性相邻的边或带状结构,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要素有一本书描述的走廊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认为走廊几乎可以在各种渗透到每一个视图的方式。走廊根据内容或生态系统类型的森林走廊,河流廊道,廊道等。多样性的走廊式反映了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走廊包括形状,曲率,宽度,连接结构特点,内部环境和周围的补丁或矩阵的关系。根据楼道或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特点分为:线性走廊,如道路,公路,模糊限制语,红线,排灌,是指所有的边缘的物种为主的窄条带;(窄带)通道是生物体的内部丰富,宽条带的心脏内部环境;河(宽带)在两边的通道走廊分布,河的宽度尺寸的变化。五大功能:生境走廊,通道,过滤,源和汇。 1 廊道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廊道作为景观的基本要素,在结构反映了景观格局的划分,通道连通的景观单元)的二元性障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城市和道路,防止土壤侵蚀和过滤污染物,资源管理与全球变化。在今天的由于人类活动加剧的城市和景观的破碎的情况下,保护的快速膨胀引起的,建立或改变通道结构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景观格局的走廊,几乎所有的景观将画廊切割,同时将走廊在一起。走廊的影响结构和制约景观生态过程的区域内,影响信息,能源,材料,生物和人类在景观中的运动。 2 廊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廊道格局的理论研究廊道的重要的结构特征,包括走廊宽度,连通性,曲率之间的关系,内部环境和走廊和周围的补丁或矩阵。学术界对走廊宽度和连通性特点的探讨。 廊道的宽度特征对于廊道的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物种沿廊道和穿越廊道的迁移效率。一般认为廊道越宽越好,窄带廊道易对敏感生物种的迁移产生影响,并影响廊道对有害物种和污染物的过滤。随宽度增加,多数物种可沿廊道迁移,并且宽度越大,环境异质性也会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都会随之增加。 2.2 廊道理论的应用研究城市绿色廊道的设计研究。城市景观与人的优势,生态脆弱性和城市三大特色景观破碎化,人口密度大,材料,资源和污染,对城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达良俊1,2,3 余 倩1 蔡北溟1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上海 200062 2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3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 200062 文章归纳了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重点讨论了廊道的生境和通道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存在的宽度确定、群落配置和廊道连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上海目前分布的主要6种野生兽类确定了合理的廊道宽度,提出了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配置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的廊道构建模式,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生态道路(eco-road)”建设的初步设想。 1 城市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一种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状或带状斑块区域[1],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或阻抑物质、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2],是支撑生态体系运作的重要一环[3]。城市生态廊道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由纵横交错的沿道路、河流林带系统构成,并与绿色节点有机结合,形成城市生态网络系统[4-5]。 作为城市生态廊道主体的林带,基本功能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生态功能,第二是景观美学功能。 笔者认为林带更应被赋予重要的生境(h a b i t a t)功能与通道(c o n d u i t)功能,即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所需的资源(食物、 庇护所、水)和环境条件,在提供栖 息空间的同时,成为其移动及传递生 物信息的通道。在个体水平上,是动 物日常活动及季节移动的通道[6];由 于能够提高斑块间物种迁移率,方 便不同斑块个体间的交配[7],在种群 水平上,它又是种群扩散、基因交 流,乃至气候变动时物种在分布区 域间迁移的通路,对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中需解决的 关键技术问题 近年,森林城市成为城市生 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贵 阳、沈阳、长沙、成都、广州、杭 州、威海、宝鸡、临安、无锡等地 相继开展包括片林、沿河沿路、环 工业区、环城镇林带在内的城市森 林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8]。上海 从2003年起开始现代城市森林发 展规划研究,除大型片林之外, 规划建设了宽1000m的环淀山湖、 宽500m的黄浦江两岸水源涵养 林,长97k m宽500m的外环林带, 长23.5k m宽30~200m不等的张家 浜滨水绿带,城市森林面积已达 11.63%。 由于林带的建设大都集中于 景观、防污染隔离或部分游憩功能 的追求,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及 经营管理的三个层面,忽略了林带 的生态廊道功能。在人们关注城市 生物多样性,甚至尝试让乡土动物 回归故土、恢复区域原有动物相 (fauna)的当今,已建成的林带在 功能上略显欠缺。因此,如何对已 建林带生态廊道化以及构建具有生 态廊道功能的林带,是当前城市森 林建设中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关 键科学、技术问题。在具体的实践 中,林带宽度、群落配置、林段连 接是目前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瓶颈 问题。 2.1 林带宽度的设计 宽度是城市生态廊道设计中 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其生 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宽 度过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 所产生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会 降低边缘种和内部种的数量,也会 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9]; 但廊道也不宜过宽,否则促使生物 在两侧间的运动,从而增长动物的 行走时间,增加暴露于捕食者的机 会,而在城市土地资源异常紧缺现 状下,既不符合省地原则,又难以 操作实现。 如何科学合理确定具有生态廊 道功能的林带宽度是关键的科学技 术问题。

生态廊道

2.1.1 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 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概念,指的是呈线形或带状的具有系统性的景观生态空间。城 市中的廊道一般包括铁路、城市道路、河流、绿化带等都属于廊道。 城市生态廊道则是指城市中联系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之间 的廊道。按照城市生态廊道的产生方式,将其分成三类:自然廊道、人工廊道和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廊道。本文所研究的沣西新城中心绿廊是介于自然廊道与人工廊道之间的城市生态廊道,是在现状农田基础上规划的连接城市重要河流的连续性生态廊道。 城市生态廊道除了自身基本内容之外还具有文化属性。城市生态廊道的建立应该站 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而且应该把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因此,城市生态廊道也体现着生态文明的城市文化。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由纵横交错的城市绿带与绿色节点、绿色 片区相互结合,形成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高度关联性的生态特征,是城市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复合系统重构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与行动方案。 其次,从城市形象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空间组成元素,在城市生态的保护、修复、管理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自然生态作用,体现着城市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最后,从城市文化出发,城市生态廊道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表现。可持续发 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重要的发展理念,城市生态廊道是上述发展理念基础内容。 因此,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城市中多种多样的城市廊道进行 保护、治理,打造成为兼具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绿地系统重构的,具有东西方景观园林设计精髓的现代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2.1.2 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原理 生态廊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连续性原理、数目原理、构成原理以及宽度原理。 (1)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原理 由于社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干扰,破坏了自然景观的整体性,景观的功 能流动受到阻隔。现代城市规划以及城市景观体系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被切割、分散的、孤立的城市生态板块间的有机联系。因此,生态廊道应当具有连续性。(2)生态廊道的数目原理 生态廊道是对生态系统流动与维护有利的景观生态空间,因此,生态廊道的数量越多,对生态系统的分割与阻隔影响就越小。 (3)生态廊道的构成原理 生态廊道应当由生态、本土的植物构成,并且与其所连接的生态斑块构成相接近, 加强生态斑块之间的延续性与关联性。 (4)生态廊道的宽度原理 生态廊道的功能性与其宽度成正比,达到一定宽度的生态廊道才能促进对分散、孤 立的生态斑块的联系与沟通,这是生态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 11] 。 2.1.3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霍华德的理想模型田园城市与沙里宁为解决城市盲目扩大的有机疏散理论,都是关 注到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