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中药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医中药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herbology

课程号(代码):50506225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42 学分:2.5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三基”为主线,通过本课程学习,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中医气血津液及的脏腑含义及内容,熟悉各脏腑及气血津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掌握中医病因学的主要内容及各种致病邪气的特点。

2.熟悉辨证中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药学的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内容;掌握药物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4.记忆各节掌握中药的功效及部分药物的主治病证特点。

三、教学内容

上篇中医学基础

教学内容

1.绪论

1.1中医药发展简史。

1.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2.1整体观念。

1.2.2辨证论治

1.3.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2.阴阳五行

2.1阴阳学说

2.1.1阴阳的基本含义

2.1.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2五行学说

2.2.1五行的基本含义

2.2.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气血津液

3.1气的含义及分类、运行及生理功能

3.2血的含义、生成与运行及生理功能

3.3津液的含义、生成与输布排泄及生理功能

3.4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脏腑经络

4.1五脏

4.1.1心的生理功能

4.1.2肺的生理功能

4.1.3脾的生理功能

4.1.4肝的生理功能

4.1.5肾的生理功能

4.2六腑

4.2.1胆的生理功能

4.2.2胃的生理功能

4.2.3小肠的生理功能

4.2.4大肠的生理功能

4.2.5膀胱的生理功能

4.3奇恒之腑的内容

4.4脏腑之间的关系

4.5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5.病因

5.1六淫邪气内容及致病特点

5.2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

5.3七情的内容以及影响的脏腑

5.4饮食劳倦致病

5.5其他病因(痰饮与瘀血、外伤等)致病特点

6.病机与发病

6.1病机的发生、发展与变化

6.2发病条件

7.四诊

7.1望诊的主要内容

7.2闻诊的主要内容

7.3问诊的主要内容

7.4切诊的主要内容

8.辨证

8.1八纲辨证的内容及要点

8.2气血津液辨证的内容及要点

8.3脏腑辨证的内容及要点

8.4其他辨证的内容及要点

9.预防与治则

9.1预防疾病采取的措施

9.2中医治病的主要原则

教学要求

包括的内容、含义及致病特点;八纲辨证的内容,气病、血病辨证的内容以及“主证”特点。

2.熟悉中医学的特点;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脏腑(五脏六腑)的组成,呈表里关系的脏与腑;脏腑辨证包括的主要内容。

3.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奇恒之腑的内容;经络的含义与组成发病以及与病机、诊法的内容、其他辨证、预防与治则等的大致内容。

考核知识点

1.中医学的特点。

2.脏腑、五脏、六腑的内容;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呈表里关系的脏与腑;分别与官窍的关系。

3.气的含义以及包括内容;气、血、津液各自的生理功能。

4.六淫邪气、七情包括的内容,各自的致病特点以及七情影响的脏腑功能;瘀血、痰饮的致病特点及临床特点。

5.四诊的内容;望闻问切诊含内容。

6.辨证的主要内容;八纲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内容以及特点。

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常识与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中药的产地、采制与贮存的学习,要求掌握炮制的目的,了解中药材特定产地、恰当的采收时节、炮制加工是否合理以及药材贮存是否得当,均会直接影响药材质量,进而影响临床效应。

通过学习中药性能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的学习,充分认识中药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包括的内容。要求掌握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的含义,确定依据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掌握五味各味的作用特点;影响升降浮沉和毒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学习中药的应用,要求掌握中药的配伍关系,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内容;确定中

药用量的主要依据;中药七情配伍关系以及配伍禁忌。熟悉中药用量含义以及特殊煎煮方法。了解中药的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及食忌的含义以及包括的主要内容;汤剂的一般煎煮方法;服药方法。

(二)主要内容与考核内容

10.1中药的产地与采制与贮存

10.1.1道地药材的含义,各地代表性道地药材。

10.1.2植物药材中全草类、叶类、花类、果实或种子类、根或根(块)茎类、树皮或根皮类的一般采集原则。

10.1.3炮制的目的;炮制方法的分类;水飞、炙的含义。

10.2中药性能的含义以及包含的内容

10.2.1四气的含义以及确定依据,四气的临床意义。

10.2.2五味的含义,各味代表的药物作用。

10.2.3升降浮沉的含义,以及临床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0.2.4归经的含义,确定依据,以及临床意义。

10.2.5毒性的含义,影响毒性的因素以及对待中药毒性的正确态度。

10.3中药的应用

10.3.1中药的配伍:关于中药的配伍目的,七情配伍关系内容及各情含义;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的原则。

10.3.2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病证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主要内容)。

10.3.3中药的剂量的含义;确定剂量的依据。

10.3.4中药的用法包括给药途径、应用形式、汤剂的煎煮方法、服药方法等内容。

常用中药(170味)

[学习要求]

掌握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归属、功效与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特殊使用注意。熟悉中药应用以及6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用法用量与特殊使

用;并了解6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用量与特殊使用注意等内容。

[学习内容]

11.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11.1.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荆芥、紫苏、生姜)

11.1.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升麻、葛根、蝉蜕)

[目的要求]

通过对解表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解表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以及分类。

通过对解表药中发散风寒、发散风热各具体药物的学习:

要求掌握麻黄、防风、羌活、薄荷、桑叶、菊花(6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桂枝、荆芥、牛蒡子、柴胡、葛根(5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白芷、细辛、紫苏、生姜、蝉蜕、升麻(6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2.清热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

类。

11.2.1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夏枯草)

11.2.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

11.2.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

白头翁、马齿苋)

11.2.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

11.2.5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

[目的要求]

通过对清热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通过对清热药各类具体药物的学习:

要求掌握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牡丹皮、青蒿(9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栀子、夏枯草、黄柏、板蓝根、鱼腥草、玄参、赤芍、水牛角(8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芦根、龙胆、大青叶、蒲公英、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地骨皮(8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3泻下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11.3.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

11.3.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11.3.3峻下逐水药(甘遂、牵牛子)

[目的要求]

通过对泻下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泻下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以及分类。

通过对泻下药各类具体药物的学习:

要求掌握大黄、芒硝(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甘遂、牵牛子(5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4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11.4.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木瓜)

11.4.2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11.4.3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

[目的要求]

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以及分类。

通过对泻下药各类具体药物的学习:

要求掌握独活、桑寄生(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秦艽、五加皮(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威灵仙、木瓜、防己(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5化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广藿香、厚朴、苍术、砂仁

[目的要求]

通过对化湿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

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化湿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化湿各药的学习:

掌握广藿香、苍术、厚朴(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砂仁(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6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滑石、茵陈蒿、金钱草

[目的要求]

通过对利水渗湿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

与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利水渗湿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茯苓、茵陈(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

熟悉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泽泻、猪苓、滑石(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7温里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目的要求]

通过对温里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温里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温里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附子(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干姜、肉桂(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吴茱萸(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8理气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陈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

[目的要求]

通过对理气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理气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理气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陈皮、香附(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枳实、木香(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

了解薤白(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9消食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

[目的要求]

通过对消食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消食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消食各药的学习:

要求熟悉山楂、麦芽(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神曲(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0止血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小蓟、白及、仙鹤草、三七、艾叶

[目的要求]

通过对止血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止血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止血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白及、三七(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仙鹤草、艾叶(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小蓟(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1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牛膝、红花、益母草、莪术

通过对活血化瘀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

与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活血化瘀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川芎、丹参(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郁金、红花、益母草(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延胡索、牛膝、莪术(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2化痰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半夏、天南星、旋覆花、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

竹沥

[目的要求]

通过对化痰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化痰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化痰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化痰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半夏、川贝母(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桔梗、瓜蒌、浙贝母(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天南星、旋覆花、竹茹、竹沥(4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3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苦杏仁、紫苏子、枇杷叶、百部、紫菀、款冬花、桑白皮、葶

[目的要求]

通过对止咳平喘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

与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止咳平喘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苦杏仁、桑白皮(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紫苏子、百部、枇杷叶、白果(4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紫菀、款冬花、葶苈子(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

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4安神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朱砂、龙骨

[目的要求]

通过对安神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安神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

使用注意;了解安神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安神各药的学习:

熟悉酸枣仁、远志、龙骨(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柏子仁、夜交藤、朱砂(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

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5平肝潜阳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具体药

物: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刺蒺藜

[目的要求]

通过对平肝潜阳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平肝潜阳药的含义、功效

通过对平肝潜阳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石决明、牡蛎(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珍珠母(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代赭石、刺蒺藜(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6息风止痉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僵蚕、地龙

[目的要求]

通过对息风止痉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息风止痉药的含义、功效

与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了解息风止痉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息风止痉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羚羊角、天麻(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珍牛黄、钩藤、地龙(3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僵蚕(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7开窍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目的要求]

通过对开窍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开窍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开窍各药的学习:

意。

熟悉冰片、石菖蒲(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苏合香(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8补虚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及分类。

11.18.1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11.18.2补血药(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白芍)

11.18.3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麦冬、枸杞子、女贞子、龟甲、鳖甲、黄精)

11.18.4补阳药(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冬虫夏草、菟丝子、补骨脂、紫河车)

[目的要求]

通过对补虚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补虚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以及分类。

通过对各类补虚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麦冬、枸杞子、鹿茸、杜仲(8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白术、党参、阿胶、何首乌、北沙参、女贞子、鳖甲、龟甲、淫羊藿、菟丝子(10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甘草、白芍、南沙参、黄精、巴戟天、补骨脂、冬虫夏草、紫河车(8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19收涩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乌梅、肉豆蔻、海螵蛸

[目的要求]

通过对收涩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通过对收涩各药的学习:

要求掌握五味子、山茱萸(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乌梅(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益智仁、桑螵蛸、肉豆蔻、海螵蛸(4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学习内容]

11.20驱虫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槟榔、使君子、苦楝皮

[目的要求]

通过对驱虫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驱虫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应用。

通过对驱虫各药的学习:

要求熟悉槟榔、使君子(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主治病证、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苦楝皮(1味)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11.21外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

具体药物:硫黄、升药

[目的要求]

通过对外用药概述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掌握外用药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

证,使用注意;了解外用药的配伍应用。

要求熟悉硫黄、升药(2味)的分类归属、功效与主治、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考核知识点

1.中药四气、五味的含义及内容,中药配伍以及归经、毒性的含义以及每一章药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应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策略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探讨其对教师教学成长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的教学案例和一些经验。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一)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

基础中医学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口腔专业试卷 学号姓名学院……………………密……………封……………线……………以……………内……………答……………题……………无…………… 效…………………… 《基础中医学》试题卷 大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成 绩 成 绩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精气学说滥觞于______,西汉时被______所同化。 2.精气概念的产生,源于______,其存在形式有两种:______、 ______。 3.气的概念源于______。 4.中医学的方法学体系,从上向下大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三个层次。 5.历代中医养生家称为人生“三宝”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人体气的运动必须______而______。 7.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_______的作用。 8.神凝则______,神散则_______。 9._________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阴阳消长大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 13.《类经附翼·医易》提出:“动极者_______,阴亢者______”。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在内,______;阳在外, ______”。 15.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

16.阳邪盛而导致的实热证,则用_______的方法;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则用_____的方法。 1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应于______证,《内经》称 为“________”。 1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应于_______证,《内经》称 为“_______”。 19.《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经典性的阐释:木曰______,火曰 ______,土爰______,金曰_______,水曰_______。 20.五行相乘的顺序与_______一致;五行相侮的顺序与________相反。 因此,相侮又称_______,或称_______。 二、单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本草经集注》新增的药物不可能见于( )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本草纲目拾遗 2.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苦味 B.甘味 C.辛味 D.咸味 E.酸味 3.既能祛风解表,又能解痉的药物是( ) A.荆芥 B.白芷 C.羌活 D.防风 E.藁本 4.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5.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用的药物是( ) A.温肾壮阳药 B.健脾利水药 C益脾滋肾药 D.滋补脾肾药 E.温补脾肾药 6.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胄气滞外,还常用治( ) A.肝气郁滞之胁痛 B.水湿停滞之水肿 C.泻痢腹痛、里急后重 D.肾不纳气之气喘 E.肝郁月经不调 7.具温肾纳气作用的药物是( ) A.沉香 B.木香 C.干姜 D.吴茱萸 E.橘皮 8.莱菔子的功效是( ) A.消食和中、化痰除痞 B.消食化积、积血祛瘀 C.消食导滞、疏肝下气 D.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E.行气导滞、涩精止遗 9.雷丸用于驱虫,宜( ) A.研末服从 B.与其他药同煎 C.另炖 D.先煎 E.后下 10.地榆与白茅根均能凉血止血,地榆又能( )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概论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药品?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共载药850种。 6、什么是阴阳、五行?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阴阳对立制约; ③阴阳互根互用;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②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所以称“肾为人体先天之本”。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中医学基础(一)自考试题 (3)

. 浙江省2004年1月自考中医学基础(一)试题 课程代码:029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下列何项属阳消阴长( )。 A.由春及夏 B.由冬及春 C.由秋及冬 D.由冷变热 2.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3.大怒导致咳血是( )。 A.木克金 B.木乘金 C.木侮金 D.金侮木 4.五脏六腑之华盖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5.下列何项不属“肾气不固”( )。 A.滑精 B.脱肛 C.遗尿 D.大便滑脱 6.“孤府”是指( )。 A.胆 B.胃 C.大肠 D.小肠 7.血液生成与哪个脏关系最密切( )。 A.心 B.肝 C.脾 D.肺 8.手足同名阳经的相交处是( )。 A.手部 B.足部 C.头部 D.胸腹部 9.《素问·热论》曰“先夏至日者”为( )。 A.病温 B.病暑 C.阴暑 D.阳暑 10.六淫七情中具有收引闭合特性的是( )。 A.湿惊 B.寒思 C.寒惊 D.湿思 11.瘀血致病的特点是( )。 A.疼痛肿块 B.紫绀出血 C.舌质紫暗 D.以上都是 12.外感热病热盛伤津属( )。 A.真实假虚证 B.因实转虚证 C.虚中夹实证 D.实中夹虚证 13.下列何项不属治则( )。 A.三因制宜 B.以热治热

C.调整阴阳 D.扶正祛邪 14.瘀血崩漏应该运用( )。 A.先补后攻 B.先攻后补 C.攻补兼施 D.健脾摄血 15.不寐的病位在:( )。 A.心 B.肝 C.脾 D.肺 16.虚脉的形象是:( )。 A.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B.沉细而软,应指无力 C.极细极软,似有似无 D.脉体加线,软弱无力 17.阳盛格阴是:( )。 A.表寒里热证 B.热证转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18.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A.形体消瘦 B.形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脉细舌净 19.经常眩晕,神疲乏力,胁痛如刺而拒按,舌淡嫩有瘀斑,脉涩无力,拟诊为:( )。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血虚挟瘀 D.气血两虚 20.口干、尿少、便干、咯痰粘稠且量少难出,此属:( )。 A.风热犯肺 B.痰热阻肺 C.肺阴亏损 D.燥邪伤肺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整体观包括哪两个内容( )。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应 C.形神相合 D.人是有机整体 E.人禀天地之气生 2.事物组成阴阳,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A.相互对立 B.相互影响 C.相互关联 D.同类性质 E.相互类同 3.属心之体、窍是( )。 A.筋 B.脉 C.口 D.唇 E.舌 4.宗气不足主要病变的脏腑是( )。 A.心 B.肺 C.肝胆 D.脾胃 E.肾 5.在足小趾端相交接的经脉是( )。 A.肾经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膀胱经 6.气的哪两种病变可形成瘀血( )。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思维导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终稿)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全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经验交 流 招远市泉山学校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提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新课改以来,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课题。 一、研究背景 为了“和谐高效”课堂的运转,高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在教研室的领导下,大胆地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自2014年暑期的远程研修,老师们就已经接触了思维导图,一致认可了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增强使用者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和总体规划能力。历年来专家们研究证明: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主题明确,利于发散思维,层次分明,使用图形,便于联想和记忆,并且颜色鲜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思维导图

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为此,我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小组,首先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实现思维导图复习课、新授课模式的使用,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二、研究内容 1.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2.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新授课的基本模式; 3.研究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高层次)。 三、实施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4、11-----2015、01,课题组成员对mindmanager软件的安装、运用、功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和功能的初步探索、运用,课题组老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各项功能的灵活运用,每位老师都能够独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思维导图,完成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后,各位课题组老师利用软件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共同研究,找出问题和疑惑,予以解决。 2.以教带研。2015、03——2015、07,课题组成员在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技术后,就各自在教研组内进行课件的制作,并根据需要实现思维导图与幻灯片的有机结合。然后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思维导图复习课的示范,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于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服务。这样,各学科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老师给予技术指导与支持,相互评判,取长补短,继续夯实技术。 3.以研促教。2015、09-----2016、01,为助推科研为教学服务,我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基础理论Z6-8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Z》第6次作业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1.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2. 具有主血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3. 具有主生血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4. 具有主闭藏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5. 具有司呼吸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6. 具有主藏血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参考答案为:A,您选择的答案为:C 7. 具有主纳气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8. 具有主统血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9. 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参考答案为:D,您选择的答案为:B 10. 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11. 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12. 具有主气功能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13. 肺在体为 [1分] A B C D E 14. 肝在体为 [1分] A B C D E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15. 心在液为 [1分] A B C D E 16. 肾在液为 [1分] A B C D E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17. 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是 [1分] A B C D E 18. 具有受纳水谷功能的是 [1分]

A B C D E A.怒 B.喜 C.思 D.忧 E.恐 19. 心在志为 [1分] A B C D E 20. 肾在志为 [1分] A B C D E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21. 肾在窍为 [1分] A B C D E 22. 肝在窍为 [1分] A B C D E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23. 具有“主液”功能的是 [1分] A B C D E 24. 具有“主津”功能的是 [1分] A B C D E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5. “君主之官”指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26. “刚脏”指的脏是 [1分] A B C D E 27. “相傅之官”指的脏是 [1分]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疫气说的医家就是 A.吴鞠通 B.吴又可 C.叶天上 D.薛生白 2.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3.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就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4.下列属土的就是 A.目B、舌C、口 D.鼻 5.以下何种说法错误 A.舌为心之苗 B.汗为心之液 C.血为心之府 D.喜为心之志 6.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就是 A.肝B、肺 C.脾 D.心 7.“水谷之海”就是指 A.小肠 B.胃 C.脾 D.肝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就是 A.津血同源 B.汗为心之液 C.精血同源 D.肝肾同源 9.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就是 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 10、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的奇经就是 A.冲脉、任脉、带脉 B.督脉、任脉、冲脉 C.任脉、督脉、带脉 D.督脉、冲脉、带脉 11.既能耗气伤津,又能生风动血的邪气就是 A.风 B.暑 C.燥 D.火 12.下列何项不属于劳逸损伤( ) A.劳力过度 B.饮食过度 C.安逸过度 D.劳神过度 13.阴阳失调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就是( ) A.阴阳亡失 B.阴阳互损 C.阴阳偏衰 D.阴阳格拒 1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用于治疗( )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热证 D.阴损及阳证 15.阴虚火旺与虚阳浮越除以下何症相似外,其它都不同( ) A.面色赤 B.四肢寒温 C.舌象 D.脉象 16.用不轻不重指力持脉“委曲求之”叫做( ) A.总按 B.单按 C.寻 D.举 17.脉来应指圆滑,如珠走盘者为( ) A.动脉 B.长脉 C.滑脉 D.数脉 18.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 A.食积 B.气滞 C.水停 D.内燥 19.下述哪些不就是表证的特点( ) A.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C.必发展成里证 D.恶寒发热并见 20.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其头痛的症状特点就是( ) A.头晕胀痛 B.头晕健忘 C.头痛剧烈 D.头痛绵绵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目前世界现存的唯一的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 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 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 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 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 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 ②说明生理功能 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的应用 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 ⑤治疗上的应用 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 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 2)归纳药性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 特性:升浮——阳,沉降——阴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