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孔子为易经加的十个翅膀

十翼:孔子为易经加的十个翅膀
十翼:孔子为易经加的十个翅膀

十翼

①即《易传》。“翼”有附翼、辅佐之义。因《易传》有十篇:

《序卦》、

《象》上下、

《系辞》上下、

《彖》上下、

《说卦》、

《文言》、

《杂卦》,故称“十翼”。

相传是孔子为《易》所作的注释。《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注》:“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象、下象、上彖、下彖、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序》:“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②指《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源出《易纬·坤凿度》:“仲尼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旋,请益于商扭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

孔子编辑《书》,

删定了《诗》,

编订了《礼》和《乐》,

作了《易》的一部分,

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

论《周易》的作用与影响

论《周易》的作用与影响 【摘要】《周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在科学技术未被人掌握的古代,人们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它可以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本文从《周易》的起源,《周易》的作用以及《周易》的现代影响介绍了《周易》。【关键词】人更三圣、六十四卦、占筮、古代预测、政治决策、自强不息《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箱,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西方文明有《圣经》,东方文明有《周易》。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到影响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周易》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后人。 一、《周易》的来源 (一)《周易》的作者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指六十四卦的卦形和卦爻辞;“传”,指阐释《周易》经文的十篇专论,亦称“十翼”。有关《周易》的作者,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承司马迁之说,将《周易》经传的作者及创作时代扼要地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谓“上古”的伏羲氏画八卦,“中古”的周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爻辞,“近古”的孔子作《易传》十篇。 (二)《周易》名字的含义 关于《周易》名字的由来及其含义现在也是众说纷纭,现在大都认为:“周”字之义:一曰“周”指周代;二曰“周”字义取“周普”。尚有兼取两说,而实主“周普”之义者。“易”字之义,古今说者尤为多,择其要者约有七种:其一“易”为“蜥蜴”;其二、“易”一名而含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其三、以“日月”为“易”;其四、“易”兼有“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五义其五、“易”为占卜之名又用以名占卜的官;其六、更简易;其七、“甲骨文“易”字的写法,取”日出“之形,变易。 (三)《周易》的的卦象

尔雅易经十讲答案(供参考)

易经十讲 第一讲(一):《易经》——人类生命的密码 1《易经》告诉人类生命密码。() 我的答案:√2《易经》凝聚了远古先辈的智慧,学《易》是接受教诲吸取天地之灵气的神圣行为。()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二):学《易》的三个境界 1王国维用宋词描述学《易》的境界,指的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易经》是一门现代科学,它研究世界的变化,有变易,不易,简易。() 我的答案:× 第一讲(三):《易经》中的宇宙全息论 1《易》有多少卦?()A、三十二B、四十八 C、六十四 D、八十一 我的答案:C 2《易》是从必然之中看到偶然。()

第一讲(四):山术、岐黄之术、卜数、相术 1以下关于山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自然界直接沟通 B、能直接调动正能量 C、主要内容有气功、太极拳、道术、符咒、丹道仙术等 D、山术是一门玄学 我的答案:D 2岐黄之术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养生术 D、太极拳 我的答案:D 3太极是喜回旋忌直冲。()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五):《周易》的成书 1《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易经》和()。 A、《易经》 B、《卦辞》 C、《易传》 D、《爻辞》

2人相包括()。 A、手相 B、骨相 C、面相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相术不包括()。 A、天相 B、地相 C、人相 D、道相 我的答案:D 4“三易”之说指的是()。A、连山易、归藏易、不易 B、归藏易、周易、变易 C、周易、变易、简易 D、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我的答案:D 5《易经》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 6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我的答案:√

2016年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孔子”与《易经》

?孔子?与《易经》 ◎万谷初 传说《易经》是我国古代几位圣人黄帝、文王、周公等相继写成的,虽然难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学习,一遍一遍地翻阅,不但认真阅读而且动手写了好多心得,后人把这些心得称为《易传》。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韦编三绝?这句成语,就是形容孔子勤奋好学《易经》的故事而来。 《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宝典。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对《易》的解释如下: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系辞》:?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 孔子的知行思想与易经有密切的关系,易经的智慧又将给现代人怎样的启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产,我们应当怎生消受?如何向孔子学习,融易经于生活,迈向更圆满的人生? 后世有人认为孔子只是?晚年喜易?,此实为?小道?。这使人不得不想起牛顿晚年专注于神学的故事。牛顿虽专

注于神学,但在神学上却无大成就。这似乎也类于孔子,有人认为孔子在形而上学上也没有太多的论述。 后世有人认为,孔子只谈人伦之道德,而不谈形而上哲学。老子道:?大道隐,有仁义。?庄子认为儒家乃小道,后世喜欢佛道学说及哲学的学者都认为,孔子讲的只是人道(人伦),没有天道之论述(形而上学),中国形而上先由道家后由佛家来承担。 但笔者以为,一般人只知其《论语》(其弟子所为),而不知其深意所在。何况《论语》乃前期所为,后期则不然。《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柳诒徵之《中国文化史》孔子一章中举了这样一段话:?《易》经中孔子所明,第可曰伦理学,或曰伦理的解释。?但是,紧接着又道:?孔于圣人,决非不解《易》象之哲理。第孔于一生志向,专以对人宣明伦理一门,作人世法,至孔子之真实本领,哲理一门之出世法,始终未欲与世人道之,此正是孔子之高大处。故至今儒家所知之孔于,第知孔子本领之半而已。?他正是道出了孔子不为人知的另一半。 黎鸣也说:?孔子的一生,实际上是受易经思想的影响逐渐展开的。最明显的是孔子自述的一生六段、编选‘六经’、

孔子著《易经正释》【艮卦】

孔子著《易经正释》【艮卦】 宣圣讲义 艮卦与震乃一卦颠倒而成两卦。传曰震起也。艮止也。即一始一终之意。言自震起始。至艮终止也。又兼有动与定。初与成。本与末。下与上之别。而俗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息亦震艮也。行道者由甲地道途。达乙地休止。首途休止。亦震艮也。皆首尾去来之地。初终往返之时。概人事天道而言者也。有始则有终。有往则有复。理数如此。德用亦然。故震动于前。艮止于后。震起于下。艮休于上。震往则艮来。震升则艮降。犹日月之代明也。朝夕之相继也。岁时之往复也。荣枯之代谢也。有春有冬。岁序乃毕。有朝有夜。日用乃成。故艮者终也。成终者成其始。如夏正建寅。岁之始也。而由子丑至寅。亦可视为终。地之两极。终也。而由南北极以往返者。亦可视为始。故曰艮成终始。又曰成言乎艮。以艮一阳由初起者震。历中爻则坎也。至上止则为艮。三阳卦。非三阳并见。乃一阳历三级。而着其初成。示其升降耳。升者自下。降者自上。升极必降。降极必复升。来往亦然。直立者升降之道。平行者来往之途。故震起者。至艮则止。道若相反。德实相成。不有其止。何来自起。不有其终。何来所始。故成终者亦成始。而艮则终明乎始者也。艮主土。后天代坤。为五行之母。故艮始终。兼往返。概初成。天道人

事举不能外。以物象之。则山也。土之积也。土积而高出地面者为山。山高而气下。为其升而有降也。山之脊曰艮。音转为冈。冈者刚也。阳止于表也。俗犹有呼艮者。讹作峎。人之脊。亦艮也。阳行于背。上达于巅。以脊主之。艮之道也。故人立必赖脊。俯仰动息。必藉脊椎之力。人思必赖脑。精神气血。必藉脑之运用。脑之本。亦交脊下达于肾。中注于心。督脉所司。神气所贯。为其善止。故亦能行。为其有终。故亦能始。则艮者限也。范之也。有度有节。不偏不激。故中和不二。艮有退也。返本复始之道也。至极则变。达至则囘。行而先止。动以后静。故道功本焉。道以返原为的。逆行为用。故贵艮止。止而后定。定而后静。定静而后返于所始。复其天性。故止者一切之妙谛。而必适于进。遵乎道。盖非徒止也。止中之起。静中之动。是纯乎性。全其天者。不动以动。不行以行。无为以为。无思以虑。则艮之极。则道之至功。天地犹不能违。而况人乎。此震之次。必为艮也。周易之序。后天人道所遵也。 艮卦以阳在上。下覆两阴。与震卦以一阳承两阴者。恰相反。阳止于上。则不复升进。故义为止。而以中爻九三六四。合成既济之象。故利于行。止其所而利其行。则行止皆宜。是以为人道之本。下经三十四卦。艮当二十一卦。孚三七之数。亦与人道协。人道因于地。孚于天。天道七日来复。故艮数七。人道也。而合天地人三者。成其始终。则以人备

孔子与《易》学

孔子与《易》学 一、《周易》为什么是儒家的群经之首? 举凡一提到《周易》,几乎所有了解一点《周易》的人都会联想到这样一句评语:“《周易》是群经之首”。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这

个“群经之首”指的乃是儒家一家的“群经之首”而不是诸子百家的“群经之首”! 譬如,道家的群经之首是《道德经》,佛家的群经之首青竹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决不是《周易》。 自秦以降,人们也很少注意到,《周易》这样一部对于中华文化影响至深至广的经典,被儒家一家当作独家的经典,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经典,诸子百家竟然都默认了,没有哪一家站出来说一声反对的意见。 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 答案既简单也复杂。 说简单,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传世本《周易》的本经是孔子一人的作品,而《易传》则是孔子门徒的手笔。唯其如此,《周易》的著作权是属于儒家一家的,儒家自家想把《周易》的地位抬高到什么地位都与诸子百家无涉。 说复杂,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包括众多的儒生)对于孔子对《易》做了些什么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以致于像班固这样的史家都弄不太清楚。

班氏曰:“孔氏为之《彖(tuàn)》、《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模糊认识。即,后世的很多人都认为孔子的贡献是作了《十翼》亦即《易传》。 这实在是天大的误解。 《易传》的易学价值固然很高,但古今不少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那绝不是孔子的作品。原因很简单,《易传》中出现了三处“子曰”,如果是孔子自己写的,他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吗?再有,《易传》各篇的行文风格、用词习惯和思想境界很不一致,那也绝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 既然《易传》不是孔子所作,那么,孔子唯一可做的就是创作《周易》本经了。 二、孔子是如何创作《周易》本经的? 一提到孔子创作,可能很多儒生就很反感,因为孔子自己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易经的奥秘1

第一集何为《易经》 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长久地被误解为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越来越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西方学者称之为“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 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懂的书。面对这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我们不禁要问,《易经》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要了解《易经》,首先要从“何为《易经》”这个题目开始。《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是这么记载的:《易》是群经之首。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把《易经》摆在最前面。实际上这句话太客气了,应该是“《易》为群经之始”。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易经》是什么?这种问题大概只有中国人听得懂,外国人不太喜欢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的答案不管怎么说都对,但是怎么说都只是说对一部分,不可能全对,因为《易经》太大了。就像偌大的北京城(见图1-1),不管是乘坐飞机、火车,还是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乡道路都能进得来,可是进来以后,谁都不能说自己真的就算是了解整个北京了。图1-1关于《易经》,为什么总是见仁见智,各执己见?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都只看到一个方面,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得很全。所以研究《易经》,一定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 《易经》是怎样完成的?按照一般的说法,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易经》的完成,经历了三位圣人: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他们一家人算作一个,第三个我们大家更为熟悉,就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而孔子在近古,或者叫下古(见图1-2)。图1-2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可以从孔子和《易传》说起。孔子及其后来的儒家对《易经》是很重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建构,不仅受到了《易经》中阴阳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阴阳相交的运动变法的启发,《中庸》就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所谓的以“仁”释“礼”的儒学,没有后者,就没有儒家思想的灵魂——中庸之道。孔子对《易经》的重视,历史上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相传,《易传》就为孔子晚年所作。《论语·述而》也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来,孔子是在50岁以后(有人说,孔子学《易》在68岁),才开始痴迷《周易》的,可谓相见恨晚。《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些能够相互印证的资料无疑表明:孔子对《易》是有过精深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据说,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正如他在上面感慨的那样:“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我们知道,孔子早期四处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得不到各路诸侯的采纳。而艰难困苦不改其志,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仍然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至于孔子的主张为什么的不到当时得不到认可呢?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孔子那一套以“仁”释“礼”的儒学建构缺少了内在的灵魂,很容易沦为一种死板的形式和教条。而知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读到《周易》。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像,当时看本书是很困难的,尤其像《周易》这样的书,属于官方的教科书,只能藏在周天子自己家里的小图书馆里,属于秘藏典籍,为太史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到。别说孔子这样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看到。所以说,孔子读《易》不得,是很苦恼的。孔子能最终读到《易经》,还是沾了时代的光。我们前面说过,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王室衰微以后,原来在周天子身边当文官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都跑到各路诸侯国去了。但这些人出走,并没有空着手,临走还要捞一把,随身带走了一些东西。带走的什么?文人嘛!当然带的是书。就像今天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搬家,最为珍贵的还是书籍。在被这些人带有的书籍当中,很可能就有《易经》。孔子晚年定居鲁国,当了个编纂鲁国历史的小官,才得以见到《易经》的庐山真面目。孔子看到《易经》

孔子与周易

孔子与周易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与创始人,其开创儒学,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显然,在大部分人眼中孔子是儒学的代表,而《周易》即《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显然孔子更多是一种心理和形而上的研究,《周易》是形而下的研究,两者之间本没有太多关系。但是,根据太史公的说法,孔子晚年喜欢钻研《周易》,他详细解释了《彖辞》、《锡辞》、《卦》、《文言》等。而且孔子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也弄断了多次。他还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可见孔夫子对《易经》的喜爱程度,而《易经》也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因此,孔子与《易经》之间,是有着很深的联系的。 《易经》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占卜吉凶。然而孔子对《易经》的认识,与时人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利用《易经》的占卜功能,预卜行为的吉凶结果。通过史料记载,们可以看到孔子在许多的场合以及情景中,也通过《周易》去占卜。同时,翻阅《论语》等等儒家经典著作,我们也没有看到孔子本身对于《周易》占卜作用的否定。由此可以看到,孔子个人还是非常认可《周易》的占卜功能以及作用,认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去服务于我们日常的生活。 同时,我们看到孔子对《易经》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其“古之遗言”上,关注的是其道德训诫意义。孔子作《易传》别开生面,并非是为了作《易传》而作《易传》,这与汉学家标榜的严守经文的疏释原则是绝不相类的。占卜本身往往是一种预测,是对于未来以及自己所不能确定情况下所运用的一种预言方式,希望借助于这样一种方式去把不确定的情况确定下来,从而明确个人未来的行为。对于孔子而言,其出生于春秋战国时代,显然当时各国对于孔子的信任程度有限,且政治局势非常复杂,就连足智多谋的孔子也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到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不得已搬起了《周易》,通过占卜来决定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正应了“知谋远者,卜筮之繁”的“它日”之教。频繁地占筮,很自然地使孔子

周易的奥秘尔雅答案1

1.1 1 《周易》后天卦一共有(D)卦。 A、8 B、16 C、32 D、64 2 坤卦代表(C)。 A、人 B、山 C、地 D、天 3 与否卦卦象相反的卦是(B)。 A、乾卦 B、泰卦 C、坤卦 D、艮卦 4 乾卦是纯阴卦。(×) 5 讼卦卦象是乾上坎下。(√) 1.2 1 《周易》中文言传、系辞传来源于(A)。 A、孔子 B、周公 C、文王 D、孟子 2 “生生不息”最早出自(B)。 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尚书》3 相传,各卦的爻辞是周公所作。(√) 4 《周易》在儒家看来,仅仅是本算命的书。(×) 1.3 1 乾卦代表(A)。 A、天 B、地 C、风 D、雷 2 乾卦卦辞中的“元”可比作四季中(A)的德。 A、春 B、夏 C、秋 D、冬 3 乾卦卦辞中的“亨”可比作四季中(B)的德。 A、春 B、夏 C、秋 D、冬 4 乾卦四德可以比作春夏秋冬四时。(√) 5 乾卦卦辞中的“贞”可比作四季中秋季的德。(×) 2.1 1 “自强不息”出自(C)卦的象辞。 A、坎 B、离 C、乾 D、坤 2 阳爻用数字(A)来指代。

A、九 B、八 C、六 D、四 3 “潜龙,勿用”是乾卦(D)的爻辞。 A、上九 B、九五 C、九三 D、初九 4 “亢龙有悔”出自(B)。 A、《史记》 B、《周易》 C、《老子》 D、《尚书》 5 阴爻用“六”来指代。(√) 2.2 1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出自(B)的爻辞。 A、乾卦 B、坤卦 C、需卦 D、离卦 2 屯卦讲的是(C)。 A、天 B、地 C、人 D、风 3 屯卦是(D)之卦。 A、天子 B、大夫 C、自然 D、诸侯 4 “乘马班如,注血涟如”是屯卦(B)的爻辞。 A、初九 B、上六 C、六四 D、九五 5 “厚德载物”出自坤卦的象辞。(√) 6 屯的象是震下坎上。(√) 2.3 1 拥有“坎下艮上”卦象的是(A)。 A、蒙卦 B、需卦 C、屯卦 D、讼卦 2 需卦的卦象是(B)。 A、乾上坤下 B、坎上乾下 C、震下坎上 D、坤上坎下3 讼卦主要论述了关于(A)的世相。 A、争讼 B、自然 C、天地 D、君子 4 “不速之客”出自《周易》的需卦。(√) 5 师卦是讲老师的卦。(×) 2.4 1 比卦的卦象是(D)。 A、坎下艮上 B、坤上坎下 C、坎上乾下 D、坎上坤下2

2016年易经十讲满分期末考试答案

1 要审慎的把握《易》这门大智慧的学问必须运用“三步曲”,其中不包括()。 1.0分 ?A、 首先打开《乾》《坤》两扇大门 ? ?B、 在《易经》殿堂中进行追寻 ? ?C、 做到学、悟、用 ? ?D、 戒贪、嗔、痴三毒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这句话的意思是()。 1.0分 ?A、 懂得《易经》的人不需要占卜 ? ?B、

会占卜的人不能给自己占卜 ? ?C、 懂易经的人要努力运用理性思维与德行修养来主导自己 ? ?D、 无疑不占,懂易学的人得获其真,不必再占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家人卦的爻位中居底线的是初九“闲有家,悔亡”,其中“闲”的意思是()。 1.0分 ?A、 清闲 ? ?B、 散漫 ? ?C、 防范 ? ?D、 通“咸”,少数 ?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老子在《清静经》中对道的做了阐释,下列错误的是()。 1.0分 ?A、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 ?B、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 ?C、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 ?D、 大道无踪,相生相化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 丰其蔀,日中见斗。蔀字的读音与下列哪个选项相同?()1.0分 ?A、 否 ?

?B、 曝 ? ?C、 劈 ? ?D、 部 ?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潜龙勿用的典故是()。1.0分 ?A、 尧耕历山做潜龙 ? ?B、 尧耕骊山做潜龙 ? ?C、 舜耕历山做潜龙 ? ?D、 舜耕骊山做潜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震卦是六十四卦中的卦()。 1.0分 ?A、 五十 ? ?B、 五十一 ? ?C、 五十二 ? ?D、 五十三 ?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8 《易经》告诉人们什么?()1.0分 ?A、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中走向辉煌

周易、《易经》与易学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看了题目,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了: 同样一个主题,怎么有的时候说是周 易,有的时候说是《易经》,有的时 候又说是易学,它们到底是怎么个关 系?先简要的回答你:它们之间,既 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究 竟是怎样联系?又是如何区别呢?通 过下面的学习,列位就会明白了。我 们先从《易经》说起——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迄为止,在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历史之 悠久、发行量之大、版本之多、争议解释之繁杂者, 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了。(据有关专家统计, 目前以《易经》为研究对象的书籍已经超过4000余 部。)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最能代表人类智慧 的书籍有三本: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古印度 的《吠陀》,三是西方的《圣经》。可见,《易经》 是一本极古老的书。 3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易 经》就被列为“群经之首”,成为中国知 识分子必修的经典。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 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朝大 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 太医。”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 “不知易者,不得入阁。”被誉为“十七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伟大的哲学 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凭借《易经》的启示, 最终成就了对二进制算术、也就是现代计 算机机器内码的发明,他甚至给康熙皇帝 写信表达了对《易经》的崇敬,并要求加 入中国国籍。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 格尔也在自传中坦言他的辩证逻辑定律 得自于《易经》的启发。我国现代著名哲 学家冯友兰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经典中 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学基础入门 4

周易的奥秘2019尔雅答案100分

。。。。。。。。。。。。。。。。。。。。。。。。。。。。。。。。。。。。。。。。。。。。。。。。。。。。。。。。。。。。。。。。。。。。。。。。。。。。。。。。。。。。。。。。。。。。。。。。。。。。。。。。。。。。。。。。。。。。。。。。。。。。。。。。。。。。。。。。。。。。。。。。。。。。。。。。。。 1.1 1 《周易》后天卦一共有(D)卦。 A、8 B、16 C、32 D、64 2 坤卦代表(C)。 A、人 B、山 C、地 D、天 3 与否卦卦象相反的卦是(B)。 A、乾卦 B、泰卦 C、坤卦 D、艮卦 4 乾卦是纯阴卦。(×) 5 讼卦卦象是乾上坎下。(√) 1.2 1

《周易》中文言传、系辞传来源于(A)。 A、孔子 B、周公 C、文王 D、孟子 2 “生生不息”最早出自(B)。 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尚书》 3 相传,各卦的爻辞是周公所作。(√) 4 《周易》在儒家看来,仅仅是本算命的书。(×)1.3 1 乾卦代表(A)。 A、天 B、地 C、风 D、雷 2 乾卦卦辞中的“元”可比作四季中(A)的德。 A、春

C、秋 D、冬 3 乾卦卦辞中的“亨”可比作四季中(B)的德。 A、春 B、夏 C、秋 D、冬 4 乾卦四德可以比作春夏秋冬四时。(√) 5 乾卦卦辞中的“贞”可比作四季中秋季的德。(×)2.1 1 “自强不息”出自(C)卦的象辞。 A、坎 B、离 C、乾 D、坤 2 阳爻用数字(A)来指代。 A、九

C、六 D、四 3 “潜龙,勿用”是乾卦(D)的爻辞。 A、上九 B、九五 C、九三 D、初九 4 “亢龙有悔”出自(B)。 A、《史记》 B、《周易》 C、《老子》 D、《尚书》 5 阴爻用“六”来指代。(√) 2.2 1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出自(B)的爻辞。 A、乾卦 B、坤卦 C、需卦 D、离卦 2

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3.xx用()区分君子与小人。xx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xx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x可以通古今之理 D、在古代《春秋》只是xx才有的我的 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x曾是xx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xx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 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x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xx C、“天人”不是xx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xx”也属于xx我的 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行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 老子,又名老聃,李耳,春秋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光招学生,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著名的言论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对人对物提高自我修养方面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的思想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老子》中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著名的言论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外以济民,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亦不与浊俗同流合污。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保守。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出世倾向。 孔子的思想注重人的积极性,老子的思想注重生命内在底蕴的积累培育,儒家强调有为,道家强调无为。儒家学说重在强调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道家注重个人修养。 孔子思想追求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和而不同,因而有“儒风”“儒士”“儒臣”“儒将”,道家追求温文尔雅,内敛不露,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从容沉淀。儒家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应当爱护自然环境。 孔子思想主要用于待人,处世,而道家主要用于修身养性,孔子讲有为,讲爱人,讲入世,老子讲无为,无欲,出世。 孔子与老子也有相似的地方,都认为人性本善,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思想,都有“民本”思想。但是,老子讲“失道而后得,失德而后仁”,其中的得可以理解为天道,孔子讲的“德”和“仁”可以理解为人道。孔子宣传“仁”的思想,君为轻民为贵,老子宣传宁静无为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思想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对我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学智慧课后习题答案及考试题

5、五十而知天命,所以正确对待天命的态度是听天由命。()正确 6、《周易》的“易”的意思有:变易、(不易)、简易。 7、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尚书》 8、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周易》 9、《周易》的八个基本的卦分别是:乾、坤、震、艮、坎、离、兑、巽。()正确 10、《周易》是群经之首。()正确 1、读《周易》要有阴阳平衡,()的视角。对立统一 2、《周易》具有培养人的含蓄万物,()的胸怀。兼容并包 3、《周易》中的“地”指的是()地域 4、《周易》就是一本占卜之书。正确 5、《周易》是周文王那个时代的很多人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包括宇宙认识的一个总结。 正确 6、《周易》讲的德行就是一种对人的()。勉励 7、读《周易》我们要有一种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精神。 8、《周易》的最后一个卦?即济未济 9、化境就是一种变化状态,达到的一种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0、化境就是一种在变化中达到的最完美的状态。正确 1、《周易》这本书里边所体会出来的一种精神叫?秩序意识 2、读《周易》具有培养协理三才(超凡)的境界。不选广博包容 3、《周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 4、《周易》里边只有两个卦讲天和地。正确 5、乾卦和坤卦是讲人和神。错误 6、“明德”指的是像日月一样的德行,给人以(光明)和温暖。 7、“新民”的“新”的意思是(革新)。 8、《大学》放在四书的第一篇主要是因为《大学》准确概括了儒家的(宗旨)。 9、大艺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并不包含人的修养。()错误

10、小艺指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六书。()正确 1、“英雄相惜”是讲(贤良)的人相惜。 2、“新民”的意思?改变自己 3、儒家所说的“君子”指的是能够担当()的大任。、治国利民 4、“定而后能静”的“静”指的是安心做事。()正确 5、“知止而后有定”的“止”就是止于至善。()正确 6、一个人要想成长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需要八个发展的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确 7、“安而后能虑”的“虑”指的是()。思虑周详 8、“静而后能安”的安指的是(),心安理得。安定 9、正心是讨论中国人性的一个本源。()正确 10、格物指的是明理。()正确 1、《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正确 2、“正心”指的是每个人要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心性 3、“治国”就是管理一个(小诸侯),把他治理好。 4、儒家强调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两个方向是指?物我关系和人际关系 5、《大学》里讲端正是方向,忠正是原则。()正确 6、《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7、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来讲更重要的要具备几方面的素养?3 8、不属于领导干部要具备的素养的是()。奢侈 9、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谁讲的?老子 10、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所积累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 经验。正确 1、“气度”是(管理)的问题。 2、法家的“因性说”的“因”是(顺着)的意思。

易经十翼

易经十翼 默认分类2011-03-21 12:03:08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十翼 《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易传》 内容 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彖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 二、彖下传 三、象上传(又称“大象”) 四、象下传(又称“小象”) 五、系辞上传 六、系辞下传 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 八、序卦传 九、说卦传 十、杂卦传。 作者考证 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

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丁宽,梁地人。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假如帛书经文与传文为同时抄成的话,则其抄写的年代基本可界定在汉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 首先,这批帛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据考,马王堆三号汉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故帛《易》的抄写年代不会晚于汉文帝十二年。 其次,今本师卦上六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其“开国承家”帛本作“启国承家”,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之《周易》经文(以下简称“竹书”)作“启邦丞”。今、帛本作“开国”“启国”而竹书作“启邦”,由《象》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可证《象》作者所见《易》本作“邦”而不作“国”。帛本改“邦”为“国”,疑为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也。据此,帛《易》的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时或其后。 第三,今本《系辞》“易有太极”,帛本作“易有大恒”。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是不避文帝刘恒之名讳。故帛《易》当抄写于文帝之前。而今本《系辞》及《彖》《象》等今本《易传》其他主要篇章,似当基本修订完备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稍后。因由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对比而考之,知今本《系辞》较之帛本在文字上作了一些补充与修订。但若仔细考察这些修订文字,很显然是在帛本原文的基础上做出的。此外,从上述避讳的角度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今本改“大恒”为“太极”、改“启国”为“开国”以避文、景二帝之名讳,显然其抄写时间应在文、景之后也。再结合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中“恒先”之义考之,当以帛本作“大恒”为确,“太极”当由“大恒”而来。可以认定,今本“十翼”之文,是在帛《易》基础上修订完备而成,其时间大致在文、景之后的武帝时期,即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之后。 可以这样设想:因为武帝设了《易》学博士,博士所用之《易》本经传,即是代表官方的正本。因此,武帝时对田何所传之今文本经传,必须在文字上作统一的修正与增订。此一工作疑在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时期。 《汉书·楚元王传》载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说:“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博士集而读之。故诏书称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等。恐怕就是在“博士集而读之”时,对传文作了统一的

孔子解周易

孔子解《易》十九则述要 摘要:孔子解《易》十九则见于今本《系辞传》。孔子解语,影响后世学术慧命世教人心至大,可由《中庸》“言而世为天下则”一语以蔽之。此十九则包括: 一、慎言行。为君子之枢机,一身之荣辱系焉; 二、同心之利。孔子以其臭如兰、其利断金为喻; 三、谨慎。言慎之为用至大,百行之所宜先务; 四、谦。易特立(谦卦)六爻皆吉,<周易)仅见; 五、戒亢。过高极亢,动而有悔; 六、慎密。凡机密军国大计,万不可外泄; 七、咎由自取,不可怨天尤人; 八、履信思顺。守信顺理而行,无往不利; 九、感应为宇宙真理,精诚人无靡不感通; 十、凶,言处困当知所据,否则辱,危立至; 十一、藏器待时,为国家培育有用之人才; 十二、惩小人以安社会; 十三、善可日益,恶不可积累; 十四、居安思危。存亡、治乱之机在焉; 十五、度德量力,为自处之道; 十六、烛照机先,知机之谓; 十七、不远而复,改过之速; 十八、阴阳和合而万物育焉; 十九、贪得无厌之求,凶败立至。 孔子解《易》十九则,见于今本《系辞传》。此十九则影响后世学术慧命之钜大,暨世教人心之深远,可由《中庸》一语以肯定之。《中庸》第二十九章:“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此君子实目圣人“言而世为天下则”句,于孔子解《易》十九则,可谓一言以蔽之矣,又可断为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矣。孟子遵孔子之道(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以待后之学者,其论诐、淫、邪、遁之辞,生心害政,发政害事,自信之笃则曰:“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公孙丑上》,即十九则而言,固大可谓圣人复起,必从孔子之言矣。故孟子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今细读十九则,一语一字靡不发人深省,浸润心脾。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认可义理)有如此。而修己立人,内圣外王之道,靡不毕具,尤在加强吾民族忧患之意识,维护、巩固吾华立国之大本者,昭昭在兹,且纯以义理,鲜及象数,诚千古解经不易之宗法,永启后世治《易》之津逮也。若夫“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直孔子分内之事,不待词费而自喻矣。十九则分次于下: 一、慎言行 《中孚》九二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手?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按中孚,内怀诚信也。《说文三下爪部》:“孚,卵即孚也。从爪、子。一日信也。”段注:“鸡卵之必为鸡,鸟卵之必为鸟。人言之信如是。”《易》中“孚”字训信。《中孚·彖传》:“豚鱼吉(卦辞),信及豚鱼也”。《坎》卦辞:“有孚维心亨。”《彖传》:“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足证孚之为信,为诚信。九二,鹤鸣于幽隐之处,而其子应和,应之者,中心之愿相通(好爵分与同好亦中心之愿相通。《象传》:“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此帛声气之相通也。《文言传》谓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子由应和之义衍申于人之言行(此偏重言)。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故言为君子之枢机,荣辱由之而决。又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者,此已及于感通之理,当于第九则详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