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09:47:05.6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陈怀军

[导读] 摘要:带电检测技术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新技术手段,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技术成熟。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摘要:带电检测技术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新技术手段,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技术成熟。带电检测采用红外成像、超声波局放、特高频局放等技术手段,对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典型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可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带电检测技术可以提高供电设备的运维水平,其推广应用是地铁供电设备维护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

Application of 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metro power supply equipment

CHEN Huaijun

(Tianjin Metro O&M Co.,Ltd.,Tianjin 300222)

Abstract: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the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many years,and its technology is mature. Charged detection uses infrared imaging,ultrasonic partial discharge,UHF partial discharge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typical parameters of the equipment in operation,so as to discover the hidden troubles of the equipment in advance. 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level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and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ro power supply equipment maintenance.

Key words:metro;power supply equipment;charged detection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已发展至网络化运营阶段。地铁客运的特点是高效快捷、客运量大,发生延误时社会影响巨大。安全稳定的地铁供电系统是运营服务的基础条件,地铁运营对供电系统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停电检修时间窗口不断较小,传统的基于周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铁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地铁运营公司逐步推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

带电检测是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各类带电检测技术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准确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在超前防范设备隐患、降低故障损失、降低供电风险、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供电设备检修发展历程

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被动维修、计划性预防维修和状态检修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采用故障后维修的被动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设备管理模式。被动维修的特点是非计划性、维修不足,设备事故多、经济损失大,设备管理具有不可控性,多数情况不能接受,这种管理模式逐渐被淘汰。

国外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开始采用、国内当今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时间的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管理模式。供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大幅减少了突发性故障,但也存在维修成本高、维修过剩等弊端。

19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出现了状态维修模式,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得到较快发展。这种维修模式提高了设备检修的针对性、目的性,减少了大量的陪试情况和现场运维工作量。基于不停电检测的供电设备状态检修,能有效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减少设备操作,降低供电系统运行风险,是当前我国供电设备检修模式的发展大趋势。

2.带电检测技术简介

带电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带电检测技术突出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大部分供电设备在运条件下的状态诊断、缺陷部位的精确定位、缺陷程度的定量分析,达到故障超前发现并处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指导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电气设备在故障发生前或发生时,通常伴有“热、声、光、电、水、气”等多种故障特征信息,带电检测就是通过捕捉这些特征参数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带电检测按照被测参数主要包括光学成像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紫外成像检测、SF6气体泄漏成像检测等),化学量检测(油中溶解气体检测、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SF6气体微水检测等),机械量检测(超声波信号检测等),电气量检测(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暂态地电压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注重组合技术的应用,当一项参数异常后,可采取多项技术加以验证,通过组合技术的应用基本能够明确设备缺陷,最后通过停电检测来确诊处理。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

3.带电检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3.1 红外热像检测

红外热像检测是以设备的热分布状态为依据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可以高效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存在的隐患缺陷。

红外热像检测优势有很多,远离被检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测温范围宽,可视性好,能准确地发现设备的缺陷。大多数设备热效应缺陷都可以通过发热或热分布改变的特点反映出来,有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热像检测能准确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各裸露设备元器件以及各元件间连接部分的温度以及温度的变化,如地铁主变压器套管、油变散热器、整流变接线端子、二次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等,只要设备上没有阻隔物,可以直视的的部分都可以进行红外测量。

3.2 超声波信号检测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超声波局放技术是利用电气设备内部或外部发生局部放电时局放点会伴随着超声波向四周传播,采用超声波探测装置收集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并对采集到的声波波长类型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检测范围小但便于实现放电定位,受机械振动干扰较大,对于绝缘性缺陷不敏感。

超声波检测范围涵盖变压器、组合电器、开关柜、电缆终端、架空线路等各个电压等级的各类一次设备。线路超声波局放能检测所有

电力安全工器具定期实验合同

安全工器具定期实验合同 甲方: 乙方: 签订时间:年月日 1.甲乙双方经平等友好协商,本着共同发展的目的制定本合同。双方对本合同条款已尽说明之义务,并对本合同之所有条款均已充分注意并详细了解双方对各方根据本合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甲乙双方均认为本合同已反映其真实意思。因此,双方同意签署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2.定期实验的安全工器具名称及价格:见附表。 结算依据:乙方按照甲方要求分批次校验安全工器具,按签批后的实际校验清单结算。 3.合同价款及付款方式:本合同含17%税价款,全部工器具实验完毕并出具报告后,乙方开具正规增值税发票,甲方收到发票后30日内一次性付清全部货款。 4.技术规范:全部安全工器具的实验应遵循制造厂有关技术文件,并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选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最新版本时,应按照高标准执行。 5.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依据合同要求乙方按时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2)在合同期内、乙方如发生严重违法、违约行为,甲方有权解

除合同; 3)甲方负责提供检验设备存放地、现场办公室等必要的工作便利。 6.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乙方必须按照《安全工器具试验项目、周期与要求》的规定向甲方提供科学准确、完整有效的实验报告; 乙方对甲方委托的实验项目因故不能实验时,可按规定委托外检,但乙方应派人参加检测,并对外检报告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 (3)乙方接受甲方委托后,应按照合同优先安排合同内单位的试验、检测。在议定时间内签发试验报告单。 (4)乙方的检测过程,必须按国家现行标准方法进行,其检测结果,必须项目齐全、数据可靠、结论明确,具有法律效力,负有法律责任。 7.补充条款:以上条款中未尽事宜双方可以补充条款附后,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争议解决:双方都同意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先通过协商或调解来解决,如协商或调解不成,双方同意在合同签订地有管辖权的法院诉讼。 9.生效条件:本合同为甲乙双方的买卖交易唯一具有法律效力之合同,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10.此合同一式陆份,甲方执肆份,乙方执贰份。

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6T09:47:05.6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1期作者:陈怀军 [导读] 摘要:带电检测技术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新技术手段,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技术成熟。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 摘要:带电检测技术是供电设备状态检修新技术手段,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应用多年,技术成熟。带电检测采用红外成像、超声波局放、特高频局放等技术手段,对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典型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可提前发现设备隐患。带电检测技术可以提高供电设备的运维水平,其推广应用是地铁供电设备维护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铁;供电设备;带电检测 Application of 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metro power supply equipment CHEN Huaijun (Tianjin Metro O&M Co.,Ltd.,Tianjin 300222) Abstract: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technology for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the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for many years,and its technology is mature. Charged detection uses infrared imaging,ultrasonic partial discharge,UHF partial discharge and other technical means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typical parameters of the equipment in operation,so as to discover the hidden troubles of the equipment in advance. Charged detection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level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and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ro power supply equipment maintenance. Key words:metro;power supply equipment;charged detection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已发展至网络化运营阶段。地铁客运的特点是高效快捷、客运量大,发生延误时社会影响巨大。安全稳定的地铁供电系统是运营服务的基础条件,地铁运营对供电系统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停电检修时间窗口不断较小,传统的基于周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铁供电可靠性不断提高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地铁运营公司逐步推行供电设备状态检修。 带电检测是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各类带电检测技术的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准确掌握设备实际运行状态,在超前防范设备隐患、降低故障损失、降低供电风险、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供电设备检修发展历程 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被动维修、计划性预防维修和状态检修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采用故障后维修的被动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设备管理模式。被动维修的特点是非计划性、维修不足,设备事故多、经济损失大,设备管理具有不可控性,多数情况不能接受,这种管理模式逐渐被淘汰。 国外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开始采用、国内当今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时间的预防性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管理模式。供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大幅减少了突发性故障,但也存在维修成本高、维修过剩等弊端。 19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出现了状态维修模式,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得到较快发展。这种维修模式提高了设备检修的针对性、目的性,减少了大量的陪试情况和现场运维工作量。基于不停电检测的供电设备状态检修,能有效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减少设备操作,降低供电系统运行风险,是当前我国供电设备检修模式的发展大趋势。 2.带电检测技术简介 带电检测,一般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对设备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其检测方式为带电短时间内检测,有别于长期连续的在线监测。带电检测技术突出特点在于可以实现大部分供电设备在运条件下的状态诊断、缺陷部位的精确定位、缺陷程度的定量分析,达到故障超前发现并处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并指导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检修。电气设备在故障发生前或发生时,通常伴有“热、声、光、电、水、气”等多种故障特征信息,带电检测就是通过捕捉这些特征参数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带电检测按照被测参数主要包括光学成像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紫外成像检测、SF6气体泄漏成像检测等),化学量检测(油中溶解气体检测、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SF6气体微水检测等),机械量检测(超声波信号检测等),电气量检测(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暂态地电压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注重组合技术的应用,当一项参数异常后,可采取多项技术加以验证,通过组合技术的应用基本能够明确设备缺陷,最后通过停电检测来确诊处理。带电检测是对常规停电检测的弥补,同时也是对停电检测的指导;但是带电检测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要时、部分常规项目还是需要停电检测。 3.带电检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3.1 红外热像检测 红外热像检测是以设备的热分布状态为依据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可以高效诊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其存在的隐患缺陷。 红外热像检测优势有很多,远离被检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测温范围宽,可视性好,能准确地发现设备的缺陷。大多数设备热效应缺陷都可以通过发热或热分布改变的特点反映出来,有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热像检测能准确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各裸露设备元器件以及各元件间连接部分的温度以及温度的变化,如地铁主变压器套管、油变散热器、整流变接线端子、二次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等,只要设备上没有阻隔物,可以直视的的部分都可以进行红外测量。 3.2 超声波信号检测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指对频率介于20kHz-200kHz区间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超声波局放技术是利用电气设备内部或外部发生局部放电时局放点会伴随着超声波向四周传播,采用超声波探测装置收集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并对采集到的声波波长类型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被试设备的绝缘状态。 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检测范围小但便于实现放电定位,受机械振动干扰较大,对于绝缘性缺陷不敏感。 超声波检测范围涵盖变压器、组合电器、开关柜、电缆终端、架空线路等各个电压等级的各类一次设备。线路超声波局放能检测所有

环网供电技术地铁供电中的应用 程敏

环网供电技术地铁供电中的应用程敏 发表时间:2019-07-08T11:52:37.4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程敏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扩建或者准备建设地铁,环网供电技术是地铁正常运行的供电保障本文先对环网供电技术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常见的地铁供电方式,接着对环网供电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其可靠性进行探讨。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省醴陵市 412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扩建或者准备建设地铁,环网供电技术是地铁正常运行的供电保障本文先对环网供电技术进行解释,然后分析常见的地铁供电方式,接着对环网供电在地铁中的应用及其可靠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铁;供电环网电缆敷设 1 前言 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供电系统的支持。一般来说,地铁的供电系统就是将城市电网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铁站,由于不同的供电系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电网供电方式也存在不同,所以包括集中供电、分散供电以及混合供电等。由于集中供电系统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稳定,而且还可以减少运营管理成本,所以成为城市地铁供电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就是集中供电系统。通过地铁供电系统自建的主变电所将城市的电网电能转换为地铁供电所需电能,并且利用环网电缆将电能传输到各个地铁站。由于地铁站之间的线路均位于地下而且区间结构非常复杂,所以在环网电缆敷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必须要加以深入研究。 2 环网供电概述 (1)环网供电的概念。城市的地铁主干线一般采用环形线路,这种线路是一个连续的配电线路,能够形成闭合的环形电路,它的起点和终点是在同一组母线上连接的,而为了增加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往往在每个区段内都会设置各自的断路器,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分段断路器将母线分为两段,再将两个端口连接在线路保护器的两端,线路保护器是一种纵差保护电路,这种保护器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通过保护器将故障电路从主线路中隔离出来,而不会影响到其他正常部分的电路工作。 (2)供电方式。环形电网可以划分为两种运行形式,即开环运行和闭环运行,而地铁中的供电系统主要是以闭环运行来展开的。这样可以将闭环供电不间断供电的特性发挥出来。而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由于其在装置的整定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通常采用开环运行。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对于开环点的选取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和设计之后才能够确定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是选取环网干线的中间位置来展开开环点的设置,如此一来,开环点就可以很好地将故障点隔离开来,现如今,我们国内的中压(10~35kV)环形电网都采用的是开环的运行模式。 3 常见的地铁供电方式 3.1采用集中式的供电方式 由于地铁线的长度过长,而电容量又受到限制,所以就必须在地铁站内建立专门的供电站,这一供电站要承担向地铁中的中压环形电网供电的责任。这种供电方式的好处是:供电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供电站内有专用的载调压变压器,能够为一些专用电路进行供电,供电的质量比较好;进行调度管理时,具有较强的自由度,当具有了优良的调度管理体系之后,地铁供电站所具有的高效性和可靠性的效能就可以最大的发挥出来;该供电方式的检修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涉及到的建设工程量比较小,比较容易实现。而缺点在于: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对于整个地铁站内供电系统的调度统筹要求比较高。 3.2采用分散式的供电方式 由于地铁沿线所引入的城市电网电源比较多,而区域内的变电所对地铁车站内采用直接降压的方式来完成供电的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的优点:投入的资金数量比较少,能够方便的实现城市电网的同意规划和管理。而所存在的缺陷就是:正常的供电过程容易受到其他的外界因素影响。由于与城市电网的连接较多,这就加大了城市电网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难度,如果出现供电故障则难以获取较为合适的解决办法;而整流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告辞谐波,这也会对城市电网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3.3采用混合式供电方式 将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供电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供电方式。其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将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供电方式进行并联,然后在整个地铁环线的供电网中,一部分采用集中式供电,另一部分采用分散式供电;②对地铁站的中压环线中主要采用集中供电的办法进行供电,而将集中供电站变为分散供电站的取电点,从而建立起分散式供电站的完整体系。 4 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4.1环网接线 我们常说的“N-1安全原则”是电网在供电过程中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原则,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通过对电网的接线方式和设备的运行率的调整来完成电网的安全运行的。传统的电网接线方式是单环网的接线方式,这种方式的供电网络,一旦出现线路故障,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进行人工倒闸、维修,然后才能够恢复供电,基于此,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方式的供电手段的稳定性相对来说较差,根本不能满足现阶段铁路运行的基本需求。而在地铁供电系统采用了双环形的供电网络之后,由于有两个独立的平行电源,即便是一个电源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备用电源的正常供电,这种采用并联方式将两个电源或者一个电源的不同母线连接起来的接线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证地铁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当整个供电系统正常工作时,所有的开关都处于打开的状态,而当某一路段的供电线路出现问题时,即刻通过开关的转换,将线路负荷转移到另外一个供电线路上,以保证地铁供电系统的正常。由此可见,利用合并开关的方式,将线路的故障控制在某一个封闭的单元内部,而不影响其他路段的正常供电,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供电的可靠性。这种始终留有备用线路的接线方式可以保证,当工作线路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备用线路完成正常的供电任务,如此一来,将地铁供电的可靠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之上,更提升了线路的综合利用率。 4.2地铁中压交流环网系统 为了达到调度方便,运行稳定的目的,在设计供电网络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线路的连接一定要尽可能的简单,运行过程要尽量灵活可靠,并具有较高的经济性;(2)对于供电网络的线路容量设计时,应当留有一定的容量空间;(3)地铁供电系统的线路应当按照

传感器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经常受电的、热的、机械的负荷作用,以及自然环境(气温、气压、湿度以及污秽等)的影响,长期工作会引起老化、疲劳、磨损,以致性能逐渐下降,可靠性逐渐降低。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系统的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的监视与检测。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设备的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以求在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之前,及时维修、更换,避免发生危及安全的事故。 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的传统方法是经常性的人工巡视与定期预防性检修、试验。设备在运行中由值班人员经常巡视,凭外观现象、指示仪表等进行判断,发现可能的异常,避免事故发生。传统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且可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危险。随着传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方法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向着预警式检修制度发展。电力设备状态的监测涉及面广,大量的非电参量(热学、力学、化学参量等)需要各种相应的传感器,传感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 装备各种传感器的具有状态监测功能的新型电力设备是构成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的基础,是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本文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对传感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一、检测对象 电力系统中大量设备需要检测温度信息,从而确定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运行调度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避免设备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电力设备过热的主要原因是过电流,单仅仅监视电流不能准确反映设备是否超温,因为温度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主要检测的对象有:电力设备导电连接处、插接处,干式变压器的绕组,电力变压器油温,箱式变电站的出线端、低压开关和高压开关进出线端等等。 二、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1)热电偶: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合同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及维护 合 同 书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地址:邮编: 电话: 传真:联系电话: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地址:邮编: 电话: 传真:联系电话: 汇款开户名: 开户银行: 开户账号: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合本合同实际情况,遵守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现就高低压配电设备委托乙方进行预防性试验及维护保养事宜,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及维护项目。 2.服务范围:高低压配电设备(具体清单详见附件1)及配套安全工器具。 二、服务标准 按照中国南方电网公司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干式电力变压器选用、验收、运行及维护规程CECS115-2000》规定的有关项目和标准进行相关的试验。 三、服务项目 1.试验服务

1.1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检测需求,结合各场站供配电现场实际情况,与甲方配合完成配电设备的停、送电工作。 1.2乙方须安排持有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作业人员(试用期或临时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须经“安规”考试合格)进行现场作业,且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经计量单位校准合格的试验仪器,并配备相关的工具、车辆等物资。 1.3乙方须按中国南方电网公司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标准在合同签订后2个月内对所有变压器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具体检测项目详见附件2),并在试验完毕后出具《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对电力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4乙方须按照《干式电力变压器选用、验收、运行及维护规程CECS115-2000》要求对所有干式变压器进行一次停电检查(具体项目详见附件3),并在检查完毕后出具检查记录。 1.5对试验检测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存在的其他故障、隐患问题,乙方应书面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1.6试验及维护设备有缺陷需进行维修、改造或更换的,维修、改造或更换所需物资及维修、改造人工费另计,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2.维护服务 2.1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乙方安排持有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的作业人员每3个月对所有电力设备进行一次巡检维护,巡检维护内容详见附件4。 2.2在合同有效期内,由乙方提供7*24小时应急维修、抢修服务,乙方需提供应急通讯电话及通讯联络人。因应急维修、抢修所需物资及维修、改造人工费另计,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2.3对巡检维护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存在的其他故障、隐患问题,乙方应书面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剖析 郭婷婷

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剖析郭婷婷 发表时间:2018-08-09T09:58:52.8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作者:郭婷婷徐立华[导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电力系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用电与工业用电都与全部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联系。 (国网肥城市供电公司山东省肥城市 271600) 摘要:在当今社会电力系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用电与工业用电都与全部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有着联系。通常生活用电是从发电厂发出,然后由大面积的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最终从变电站传输到每一户居民。所以变电设备是电厂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对其加大投入力度,进而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带电检测技术;变电运维;应用 1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重要性分析 1.1变电运维的重要性 电力系统包含发电、输电、变电众多环节,首先从发电厂发出,然后经过大面积的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最终由变电站传输到每一户居民和工业用户中。变电运维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电力供应的正常进行。换句话说变电运维是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其通常是变电运维操作站和变电运维队两个部分组成。变电运维操作站的任务是电站的电力运行管理工作,在值班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对电站的电力运行进行深入的管理工作。变电运维队则是基站的巡逻和检修队伍,分为两个队伍:一个是操作队,另一个是巡检队。变电运维是以电网公司的大检修工作为基础,在关注到变电日常运行的基础上加强变电检修工作,进而预防变电设备的运行问题,确保其供电质量。 1.2带电检测技术的相关要求 变电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得整个变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带电检测,特别是变压器一些重要元件。对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期性的全方位带电检测,这其中主要包括相应的红外测温系统和频谱检测电器的放电检测等,利用多种带电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工作。对于已经放置人工智能系统的变电站,还需要在智能机器人进行巡检工作之后,由专业的运维人员进行复检。根据相应的检测数据判断出变电设备的隐患问题和缺陷漏洞,然后及时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特定的带电检测工作,在发现某一部分出现问题或者隐患时,为了保障变电设备的合理运行,需要采取停电处理解决的方式。 2带电检测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2.1脉冲电流法 现阶段,我国各个电力部门普遍使用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就是脉冲电流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也适用于直流条件下的局部放电检测。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变电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自身的经验合理采用脉冲电流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项检测方法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带电检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保障整个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下一步环节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红外线检测技术 技术人员可以在带电设备制热效应基础上利用红外检测技术,通过特定的仪器获取设备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信息。技术人员利用辐射信息判断辐射值是否存在偏差,进而判断出设备运行是否存在问题,找出问题所在。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机器获取辐射信息,不需要停电,同时即使是远距离也可以对收集到的红外线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因此,红外线检测技术在电力设备带电检测中应用价值高,也是各大电力部门普遍适用的带电检测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在利用该项技术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测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流程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将各种问题对设备损耗降到最低。 2.3无线电干扰电压法 一般情况下,电晕在放电的过程中会有电磁波产生,产生的电磁波会借助无线电干扰电压表进行检测,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电气设备局部放电进行科学检测。当前我国各大电力部门普遍使用的而检测方法就是利用频射传感器进行检测。技术人员通过利用无线电干扰电压法可以对放电强度进行电力定量这样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与保障数据的精确性,为运维工作开展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数据参考。 2.4介质损耗分析法 变电设备局部放电能力直接决定其对绝缘材料造成的破坏程度,二者成正比。也就是说一旦局部放电能量消耗提升,那么局部放电对绝缘材料的破坏程度就会随之加深。鉴于此,电力部门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放电消耗功率测量环节的重视程度。由于大多数绝缘结构中的气隙数目与电压变化正比,会跟随电压升高而不断增加。同时局部放电对介质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直接导致其运行数据出现明显变化。因此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数据变化来确定局部放电能量,从而判断绝缘材料是否遭到破坏。 2.5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通过使用该项技术可以更加有效测试出GIS中初始局部放电脉冲。利用该项测试仪器强大的测量频带以及衰减噪声信号的方式双管齐下可以更加有效降低噪声对放电检测的影响,提高整个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最大限度的再现局部放电脉冲。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频带的宽窄,将其分为超高频窄带检测或是宽频带检测两种。两者的中心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鉴于超高频宽频检测技术具有抑制噪音、涵盖大量信息的优势,因此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3带电检测技术实例分析 3.1利用带电检测设备完成跟踪检测 某500kV变电站在2015年对其变压器设备进行了更换。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对变压器内部的缺陷情况,利用带电检测设备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后,相关的技术人员要依据设备检测相关要求,在设备运行期间完成相应的检测工作[4]。具体作业期间,主变压器内存在的气体溶解现象,将会使检测数据出现异常,对设备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测时,检查应当分别在设备投入1d、7d、30d时进行,然后对变压器气体溶解问题进行集中研究与分析。通过检测发现,2号变压器的1d监测数据存在异常,但变压器运行良好;7d检查时,发现本体存在C4H2。为了分析C4H2对变压器运行造成的影响,通过色谱检测技术检测获取三相绝缘油的检测结果,最终的分析结果断定,2号主变器存在运行故障,会出现低能放电,需要对设备展开全面检测,且要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而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

探析SCADA系统在地铁供电方面的应用价值

探析SCADA系统在地铁供电方面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9-06-03T11:38:22.4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3期作者:卢小彪 [导读] 摘要:SCADA 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综合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又称为远动系统)贯穿于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供配电系统的监视和控制部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电力调度水平和效率,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地铁供电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SCADA 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综合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又称为远动系统)贯穿于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供配电系统的监视和控制部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电力调度水平和效率,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地铁供电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关键词:SCADA 系统;地铁供电;应用价值 1 SCADA 系统介绍 地铁供配电系统担负着向地铁各系统提供动力能源的任务。按照功能它可分为高压电源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供电系统。高压电源系统负责将城市电网高压电变为地铁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系统所需要的电压,由主变电站组成;牵引供电系统负责轨道电动车辆运行的电能,由牵引所和接触网组成;动力照明供电系统提供车站和区间各类照明、扶梯、风机、水泵等动力机械设备电源和通信、信号、自动控制等设备的电源,由降压所组成。一般,我们习惯于按照变电站降压等级分类,即主变电站(BSS)、牵引所(TSS)、降压所(SSS)。SCADA 系统(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综合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又称为远动系统)贯穿于麦加轻轨铁路项目供配电系统的监视和控制部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电力调度水平和效率,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地铁供电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2 SCADA 系统在地铁供电系统的应用价值 2.1 提高电力调度效率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若没有 SCADA 系统,则在电力调度工作中需要采用人工电话调度方式,而这种方式工作效率极低,送电时间一般在 85min 以上,对其他停送电作业效率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而采用 SCADA 系统后,可以利用 SCADA 系统自带远程遥控功能,实现全线路停送电卡片遥控,从而在25min 内实现停送电,有效提高了电力调度效率。 2.2 提高地铁运行经济效益 以某地地铁 1 号线为例,其内部供电系统具有 2 座110kV 主变电所,32 个车站变电所,2 个车辆段变电所及 2 个停车场变电所,共计38 个变电所。若该地地铁电力体系中没有 SCADA 系统,则变电所运行中必须配置值班人员,以每个值班点配置值班人员 6 人计算,共需值班人员 228 人,以每年年薪 8×10 4 元计算,每年可节省人力资源开支 1.824×10 7 元。 2.3 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体系中,SCADA 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模块,对整体城市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铁非正常运营阶段,电力调度人员可利用 SCADA 系统远程遥控功能,迅速调整地铁运行方式,保证电力资源正常供应,避免地铁供电长时间中断导致的地铁列车晚点。 3 SCADA 系统在地铁供电方面的应用模式 3.1 系统概况 某城市地铁于 2010 年开始引入电力 SCADA 系统,在2015 年完成了整体控制中心及 10 个 RTU 安装及验证工作,同时进行了 SCADA 系统试运行。基于该区域地铁用户的特殊性,相较于我国其他电网,该地铁中应用的 SCADA 系统在系统构造及功能方面具有诸多差异。 3.2 系统组成 该地铁供电体系中 SCADA 系统主要包括遥感通信、远程遥控、遥测数据分析、报警等模块。其中,遥感通信在地铁中主要分为位置遥感通信、维护遥感通信 2 个方面,针对不同信息的特点,可采取对应的信息处理措施。在位置遥感通信中,可通过模拟盘、遥控检查校核,获得各类开关状态的返讯,而维护遥感通信主要是针对地铁电力输送端口不同电气设备维护继电器动作进行返讯,以便保证系统检测信息的及时发出。 远程遥控主要是指变电站无人操作运作形式。在实际运行中,遥控功能主要为单步操作、紧急停电、顺序操作等不同的形式。其中,单步操作主要为电力输送枢纽任意开关的独立闭合或开启控制。顺序操作主要依据适当的排列组合形式,将1 个或 2 个以上的变电枢纽开关进行闭合、开启控制,紧急停电操作主要指供电故障发生后,由行车调度人员直接发出的断电操作控制信号。 相较于我国内部大型电网,地铁遥测数据较简单,主要为电压、电流 2 种模拟量信息的输入。利用数字式电度表经电平转换后,可向RTU 直接输入脉冲量。在 SCADA 系统内部遥测数据处理,主要在专门的方案图或场站图内,实时展示对应模拟量数值。同时通过模拟量越限报警限度的设置,可为终端模拟量预警提供有效的意见。 SCADA 系统中,报警体系主要为 CROMOS 报警,主要针对 RTU 现场相关报警信息及 SCADA 系统内软硬件故障信息,或通信网络故障风险,通过不同等级故障划分,利用域报警或行报警的方式,自动定义报警处理需求。 3.3 系统功能 在地铁供电方面,SCADA 系统主要功能为时钟同步控制、电力调度、电力监控等。其中,在时钟同步控制方面,SCADA 系统调度自动化主要站点可利用 2 个或多个 GPS 接收装置,引入高精密度时钟,在系统内部通过 NTP 实现调度自动化主要站点 SCADA 系统关联设备时钟同步。在某一事件发生后,地铁电力输送站点自动化系统会自动上传相关事件SOE 记录,并利用四线专线通道以 1250b/s 的波特率进行信息传输。在电力网络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变电站自动化助战每帧报文长度约为 250 个字符,而在相关事件发生后,SCADA 系统可在2.0s 内接收到该事件 SOE 记录;而在地铁运行故障时,可以通过 10s 内输送大量短信息,可有效保证整体站点内部时钟系统时间同步。 电力监控主要是利用双以太网进行组态系统设置,由编程或操作人员以手动控制的形式进行服务器、前置通信机主备通道的自由切换。若在地铁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某一网卡异常或台机推出,SCADA 系统可以依据前期状态监控自动调用备用设备或备用网卡,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在具体应用中,SCADA 系统主要以 RS485 总线方式与监控终端相连,而就地监控模块则是采用 PLC 与变送器结合的形式,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

目录 摘要 (2) 前言 (2) 第一章高压断路器 (2) 第一节高压断路器的作用 (2) 第二节高压断路器的绝缘 (3) 第三节影响高压断路器绝缘性能 (3) 第四节断路器就其对地绝缘方式 (3) 第二章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简介 (4) 第三章高压断路器的在线监测 (4) 第一节交流泄漏电流的在线监测 (5) 第二节高频接地电流的在线监测 (5) 第三节开关特性的在线监测 (5) 第四节温度特性的在线监测 (6) 第五节真空断路器真空度的在线监测 (6) 结论 (7)

高压断路器的在线监测方法 摘要:通过对断路器状态监测方法的介绍, 分析了在线监测方法的诸多特点, 指出其监测内容丰富, 信息处理速度快, 对提高断路器故障的识别、分析、诊断和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提出为加强设备管理, 加强状态检修的需要, 应用在线监测技术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电力系统 前言: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开关设备。它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功能,既根据电网的运行的需要用它来可靠地投入或切除相应线路或电气设备。当线路或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将故障部分从电网中快速的切除,保证电网无故障部分正常的运行。如果断路器不能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是开断线路、消除故障,就会使事故扩大造成大面积的停电。因此,高压断路器性能的好坏、工作可靠程度是决定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在电力系统中工作的高压断路器必须满足灭弧、绝缘、发热和电动力方面的一般要求。 第一章高压断路器 第一节高压断路器的作用 高压断路器(或称高压开关)它不仅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可分为:油断路

我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研究

我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研究 (一)行业概况 1、检测基本概念 检测是指检测机构接受产品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达到政府、行业和用户要求的质量、安全、性能及法规等方面的标准。 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检测可以分为型式检测、认证检测、专业检测、入网检测、验收检测、监督检测、验证性检测、仲裁检测等。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检测可以分为工业品检测、日用消费品检测、食品检测、建筑建材检测、电子电气产品检测、电力设备检测等。 2、电力设备检测概述 (1)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一个将生产、变换、输送、消费电能的各类设备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由多种电力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电力系统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电力系统能量传递主要经过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四大环节,主要电气设备可以划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大类,具体如下: ①电力系统一次设备 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将自然界的各种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抗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 ②电力系统二次设备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并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包括通信信息系统、调度和管理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监控设备、电能计量系统、电源及辅助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微电网控制设备/工业电器等电气设备及系统。

(2)电力设备检测 电力设备检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国土面积跨度大、气候环境复杂,电力设备需要面对各类极端环境的考验。与此同时,我国电网向着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联方向发展,电网运行特性更加复杂,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对电力设备运行和控制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设备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带来极大的停电损失,因此,必须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测,确保其投入使用后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设备检测是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产品技术标准的要求,模拟电网内部各类运行环境,对电力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性能及稳定性进行考核,以评定电力设备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检测是从电气性能及安全、动态模拟、电磁兼容、通信规约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检测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性能,验证其是否能够满足电网安全稳定需求,是否能够投入电网使用。

电网设备状态带电检测检测题库(技能类)

红外热像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变电站内支柱绝缘子的例行试验项目。(D) A、红外热像检测B、现场污秽度评估 C、例行检查 D、绝缘电阻测试 2、红外测温发现设备热点,应调整亮漆(所有颜色)的发射率为(D)。 A、0.88 B、0.3-0.4 C、0.59-0.61 D、0.9 3、红外测温发现设备热点,应调整黑亮漆(在粗糙铁上)的发射率为(A) A、0.88 B、0.3-0.4 C、0.59-0.61 D、0.9 4、负荷及其近(C)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A、1小时B、 2小时 C、 3小时D、 4小时 5、下列试验项目(C)不属于Q/GDW 168-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中规定的高压套管的例行试验项目。 A、绝缘电阻 B、红外热像检测 C、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电容型) 6、若电气设备的绝缘等级是B级,那么它的极限工作温度是(D)℃。 A、100 B、110 C、120 D、130 7、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严重缺陷的为(C)。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8、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危急缺陷的为(D)。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9、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一般缺陷的为(A)。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10、红外热像仪的启动时间应不小于(A)。 A、1min B、 2min C、 3min D、 4min 11、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一般缺陷的为(A)。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12、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严重缺陷的为(C)。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13、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危急缺陷的为(D)。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14、关于红外辐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红外辐射可传透大气而没有任何衰减 B、红外辐射可通过光亮金属反射 C、红外辐射可透过玻璃 D、红外辐射对人体有损害 15、物体在多少温度以上就辐射出红外线?(A)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 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关于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2T10:15:23.89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作者:李斌[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的持续深入,地铁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 510000 身份证号码:43040419850123XXXX)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城市化的持续深入,地铁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环网供电技术展现出较大优势,有效确保了列车的安全运行,缓解交通堵塞情况的发生。就实际情况来看,环网供电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优化,以更好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基于此,文章就地铁供电中环网供电技术的应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环网供电;技术应用伴随着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水平的各类问题逐步渗透到电力系统的规划中去,根据实际的设计、运行、管理等各项内容,准确的分析电力企业实际的综合化管理和分析深入方法,准确的判断供电可靠价值的生产管理水平,分析其实际的比重量。地铁供电系统中采用环网供电方式,通过现网配置符合的调整,然后再进行分配,确保环网接线如何实际多路电源的负荷转供需求,逐步缩短各类小故障问题,增强供电的可靠水平。一、环网供电概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铁环网供电的接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手拉手”环网、“网格式”环网、电缆单环网、电缆双环网等。而目前基本上不会使用“手拉手”环网、“网格式”环网,如今在我国地铁交通中比较多的是电缆双环网,其是电缆单环网的组合,主要是利用了二回电缆线路,其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有效的解决单环网供电方式中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地铁站的中压环线的供电方式还是主要以地铁站的中压环线。可分为单环网以及双环网两种。单环网的充电站主接线应为单母线不分段,双环网的充电站主接线应为单母线分段系统。单环网形式:电源引入点车站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每段母线引入一回10 kV进线,其他各站均采用单母线不分段形式,全线充电站通过10 kV开关柜串接形成“手拉手”的单环网供电方式。由于电源引入点的车站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形式,引入两路独立的电源,可以满足牵引负荷用电来自两路独立电源的要求。双环网形式:充电站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通过10 kV开关柜连接形成双环网供电方式。正常情况下,母联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两回进线分别为两段母线供电。当一回进线故障,闭合母联开关,由另一回进行供电。车站中压供电网络,既要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各种技术指标,使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又要能节约工程投资和以后的运营管理费用。由单环网和双环网的接线形式可知,双环网形式供电可靠性很高,单环网形式可靠性相对较低,但能满足供电要求。单环网形式每座充电站只一回进线和一回出线,接线简单,设备数量少;双环网形式每座充电站有两回进线和两回出线,并设置有母联开关,接线复杂,设备比单环网多,且电缆数量比单环网多,区间电缆的敷设难度大,设备占地面积比单环网大。从工程投资上说,双环网形式投资造价较高。 二、常见的地铁供电方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铁供电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集中式的供电方式。地铁线长度太长,电容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会选择在地铁的内站监理供电站,其主要的作用是承受中压环形电网的供电。对于这个供电站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供电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影响,可靠性非常强。同时其有专门的载调压变压器,能够确保供电的质量。在调度的管理过程中自由度非常高,当能够进行很好的调度管理的时候能够在最大程度发挥其性能。对于供电方式的检修过程也非常简单,能够很好的开展该项工作。会需要很大的资金成本,供电系统统筹要求非常高。2)分散式的供电方式。地铁沿线所引入的电源多,对于区域内的变电所在地铁车站中主要使用的方式是直接降压,对于这种方式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是:成本少,同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管理。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会连接很多的城市电网,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管理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故障,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不仅如此,整流机也会在工作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电网的运行。3)混合式供电方式。该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有效的结合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属于一种新的供电方式。目前其有2个表现形式,即:①集中式和分散式是处于并联状态,进行地铁环线供电的时候会分别采用这两种形式,集中式供电和分散式供电。②地铁站的中压环线的供电方式还是主要以地铁站的中压环线为主要,集中供电站会分解为多个取电点,这样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三、环网供电的实施原则 在线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电压等级,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1)充分的满足安全可靠的供电要求。2)变电所会存在2个独立的电源。3)关于设备的容量需要满足相关要求。4)符合在分配的时候需要满足相应的要求。5)在电源的接入过程中需要靠近供电分期。5)确保满足相关的经济指标。6)达到相关继电保护要求。7)接线的过程中要简单。8)确保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的主接线处于一致的状态。9)对于管理方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10)对于设备的选型需要满足相关要求。 四、环网供电技术在地铁供电中的应用(一)环网接线 在地铁供电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N一1安全原则”。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有效的进行电网接线和设备的调节来确保运行的安全,目前环网的接线主要是采用单环网和双环网,单环网接线性能不好,一般在遇到故障的时候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解决,对于地铁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基本不采用该种方法。对于双网络电网接线其主要是2个独立电源进行供电,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电源出现故障的时候其能够自动的切换到另一个电源,这样地铁的电网也能够继续正常使用,能够更好的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双网络接线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了开关把出现故障的线路进行隔离,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供电线路,确保整个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备用的线路,其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线路的可靠性,保障电网的性能。(二)地铁中压交流环网系统中压环网系统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指标进行设计,例如地铁中的备用电路,如果一个线路退出工作的时候,另外一个线路能够承担其中的负荷,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压损失率,有效的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环网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关要求,即:1)供电系统需要确保经济性能,并且要确保简单,保障安全性能。2)对于电容量的设计需要达到相关符合的要求。3)地铁电网系统需要按照一级负荷的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保证整个过程由2个独立电源进行供电。4)供电系统中的设备容量和电缆载流量需要达到负荷的要求,如果其中一个变电所出现故障的时候,另外一个设备能够自动进行使用,这样能够有效的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 五、环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