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金恒玉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发展,教育科研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其实,在当下的初中教育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学与科研始终是学校工作最主

要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关系处理的好坏,不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学校发展,或则对老师个人发展,都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那么,在实际的教育

教学中,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两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在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从教育科研表面上来看,教学与科研,这二者既有他们对立的方面,也有他们统一的方面。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确是有冲突的。首先,

从其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来看,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目的是不同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输知识,让知识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而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新知识。其次,从教育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所要求的参与者的个人素

质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知道,实际的教育教学注重参与者的素质除了口才外,还有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具体的要求。教育科研则不同,教育科研注重的素质要求,重点是在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对口才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再者,我们从时间和精力方面来看,教师个人教学参与多了,势必会减少教

育科研方面的精力和时间,这些会影响到科研的深化和提高。因而,二者之间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冲突的。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又是相互统一和兼容的。我们来看,首先从最终目分析来说,二者是统一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都是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在这方面,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其次,从二者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影响来看,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也是内在统一的,他们之间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这二者的相互促进还是很明显的。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科研能够创新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的

基础是科研。第二点是科研是深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深化,他们的基础也是科研。教育教学对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其实就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未来的教育科研的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科研研究的人才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科研的进一步深化。教学过程,其实是一

个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知识发现的过程。对同一个人而言,教学是果,科研是根,教学与科研从根本上也是统一的。我们知道,要想把教学

搞好,就必须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否则,教育教学就会显得苍白和无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可能误人子弟。所以,要想结出甜甜大大的教学之果,我们就必须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根好才能叶壮,结出的果实才有可能是优质的。

我们知道,教学和科研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既有其对立的一面,但也有其统一的一面,我们在具体工作和考核中,就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对象的不同,在权重上加以区别对待。在小学中,对老师而言,应当是教育教学大于教育科研;在初

中,对中学和一些成人学校的老师而言,教育科研所占的比重就要大于教学才比

较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重要的是知识的传输,而非创造,这时对老师的要

求和评价主要就是要看其教学效果如何,对中学而言,注重科研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初中,没有教育科研,名师的产生就会很难,没有科研能力和

成果的教师是不能称其为名师的,因为没有科研他们的教学水平就很难提高的,

因为科研是产生名师的基础。从我校实际情况看,也证实了这种观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知道二者的辩证关系后,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

关系,努力实现二者协调发展,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教育教学能够推动教育科研的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它强调的是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使受教育者在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

只有传授者是创造性人才,他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当今科技发展的态势来看,中学阶段的的教学,他是知识发展的关键阶段,否则人才

培养质量便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

2、教育科研促进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参与科研研究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掌握了知识的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让教师能在教学中统驭和把握知识体系,与时俱进。

我国《教育法》规定,中学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确定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就必须把教学置于最优先的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永恒的主题。把人、财、物等最主要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教学第一线上,在教学改革上动脑筋,在创造上下功夫,这才是教学型学校谋求发展的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还要重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道德调节作用。

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教学与科研的运行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本着从大局出发的原则,权衡他们之间的利害得失关系。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学术进步的一致性,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前提下,不断的开展科研工作,完善科研工作。每位教师如果都这样做了,并且能够做到教学和科研的和谐统一,那么中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教育科研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下列各项活动中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大,效果明显,对于自己改善教学行为最有效的是什么?某校在一次问卷调查中的统计结果如下: 从本次调查结果看,该校教师对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的认同度,在问卷列举的项目中几乎是最低的。也就是绝大多数的教师认教师的教育科研对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几乎没有作用。为什么教师们会有这样的认识?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使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科研活动,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形态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透过表面的、零散的问题,从中找到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这些探索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是规律,就能指导以后的教育活动。 二.教育科研的作用 教育科研对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1、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就是通过传播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这也是学校教育科研至关重要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规律的表现,一旦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质量的巨大的现实力量。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总结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2、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具有推动作用。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学习理论,更新观念;可以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可以提炼经验,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长;可以验证教育假说,丰富教育理论。 许多教师把自身在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学习教育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在探讨中发现好的教育方法,改进不科学的教育行为,逐步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使之升华为理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使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科研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今学校的发展面临了许许多多新情况、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问题、遇到了形形色色新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因而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前提和基础。依此来看,教育科研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等结合在一起的,始终是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的,科研虽然不是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充分条件,但无疑是必要条件。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之所以提出中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要求,正是因为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后,自身的发展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性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于学校自身的科研,通过教师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的新气象。 然而,许多学校或教师的教育科研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忘”了这一出发点,科研的形态有了,但却没有直指学校的痼疾;科研行为有了,但却没有真正解决学校的问题。这样以来,虽然各学校也忙于申请这样或那样的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学校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没有切实转变教师的课堂行为以及与学生交往的其他行为,其结果是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至关重要的目的指向,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教学经验,积聚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从这一目的出发,学校教科研活动有必要密切关注教师的生活状态和职业生存方式,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来展开。要逐渐做到:透视一所学校教育科研的成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看是否借助于科研活动,带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使一些教师脱颖而出。 四.教育科研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教育科研兴起较晚,缺乏专业的科研队伍,中小学教师的研究素质较低。一些学校的科研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和科研素质有待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不明确或不正确,科研意识不强。 一部分中小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科研认识不明确,认识程度不高,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日复一日地从事着重复的教育教学工作,对科研抱有偏见,认为科研影响教学;认为科研很难,自己没有能力;把科研当作业余爱好;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把科研当作评职晋级、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金恒玉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前进发展,教育科研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其实,在当下的初中教育教学中,我们知道教学与科研始终是学校工作最主 要的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关系处理的好坏,不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学校发展,或则对老师个人发展,都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那么,在实际的教育 教学中,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两者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在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从教育科研表面上来看,教学与科研,这二者既有他们对立的方面,也有他们统一的方面。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感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确是有冲突的。首先, 从其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来看,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目的是不同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传输知识,让知识为学生所掌握和运用,而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新知识。其次,从教育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所要求的参与者的个人素 质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知道,实际的教育教学注重参与者的素质除了口才外,还有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具体的要求。教育科研则不同,教育科研注重的素质要求,重点是在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对口才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再者,我们从时间和精力方面来看,教师个人教学参与多了,势必会减少教 育科研方面的精力和时间,这些会影响到科研的深化和提高。因而,二者之间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冲突的。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又是相互统一和兼容的。我们来看,首先从最终目分析来说,二者是统一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都是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在这方面,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其次,从二者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影响来看,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也是内在统一的,他们之间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这二者的相互促进还是很明显的。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科研能够创新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深化的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

高校青年教师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 传统印象中认为,大学教师既是发表学术专著的学者,又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提到教学与科研,我们想当然成那是大学教师的必修课,因为它们都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力的必要条件,二者似乎并无矛盾。然而随着高校评审体制的改革和一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下降,特别是一些貌似公平竞争的评定职称与奖励制度使得我们的高校科研活动严重变形,应运而生的就是学术腐败,为世人诟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免引起人们的重新审视,那么教学与科研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当前的高校科研陷入了怎样的误区?对于走上高校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很值得去探讨一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三大职能已经得到公认。但是,不同的大学,由于科研的类型和范围不同,以及动机的差异,对教学所产生的作用亦迥然不同,有的科研活动对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的则微不足道,有的甚至产生消极的影响。 大学目前盛行的科研,根据其动机的不同,可分四种情形。首先是一种“形式上的科研”。应该说,科研本身是一种思维创造活动,它的成果可以以文章、产品等形式体现,但并不意味着写文章就等于搞科研,观念上的错误导致现实中把不同质量的文章数量当作衡量科研水平的尺度。大学教师们为了证明科研能力或职称评定需要,盲目地编写文章,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发表。一时间,学术刊物和书籍泛滥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可悲的是就有许多刊物就靠这种来源在生存。其次是一种“理论化的科研”。如果说科研工作取得一点进展,也大多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有80%以上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性尚待证明,如何纳入教学?尤其是面对经费短缺、设备陈旧、信息闭塞的普通院校,用纸上谈兵的科研去促进教学更是不免有些荒诞。第三是一种“效益的科研”。当今的高校已非“象牙塔”的纯净之地,受经济动机的驱使,很多教师投身于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研究之中,只要能有效益,他们无须考虑与谁合作,合作怎样的项目。客观上可能带给企业以活力,为社会提供了服务,然而,这种科研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是难以确定的。如果说这种研究活动鉴于它不同于形式上和理论化的“科研”,对教学会有一点影响的话,那也是极少的。第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科研。但是具体牵涉到与教学的关系,我想也不应并列地看待,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学科,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很难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应该因人而异。 作为大学教师,教育一个国家最有前途的年轻人这项工作才是他们最有意义的事业,倘若都舍本逐木地投身于所谓的研究之中,是不可想象的。还有随着教师级别的上升,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越发不明显。越有经验的教授实际上越来越脱离本科教学岗位,有些学校只能硬性规定教师必须担当本科教学。

如何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讲课教案

如何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如何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广西靖西市靖西中学黄雄杰 关键词:科研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对于中小学这一特殊年段,教学科研必须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并亟待解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切实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真正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中小学这个特殊年段中,一提起教学科研,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会觉得教学科研离自己很远,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平时组织他们进行教学科研,总有部分教师埋怨“现在教学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压力已很大,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去搞教学科研,如何承受得了”,于是无形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分配给教学科研任务时也不乐意接受或不主动配合,尤其是没有申报更高一级职称愿望的教师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导致出现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难于推进的局面。 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课题负责人所选的科研项目与教师教学实际相距太远,甚至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于是让老师们产生了教学科研分散他们的精力、增加他们负担、占用他们时间这样的错觉。 一、教学科研课题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科研课题要来自教学实际本身,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学问题即教学科研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难于解决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就是以这些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笔者所在的单位——靖西市靖西中学,是一所位于南国边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国边陲农村高中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于内地高中生来说就要少得多,陌生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越南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边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邻国的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等也随之不断渗透进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理想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政治思想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点问题。笔者适时地选取“南国边陲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问

如何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结合

如何将课题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读《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有感 华店镇蓝天小学张玉青 拜读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一书,感触颇深。对教育科研的实践研究在思想和认识上有了新的理解。 一、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科研,在认识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做教育科学研究应该是专业研究者的事,我们小学教师搞不了什么高深的教育科研,如果说搞科研就是写点论文、总结什么的,以此来表现学校所谓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力度和成果。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校本-----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主渠道;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实践研究者。 二、教育科研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活动。更加强调在整个学校的背景下审视教师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应该是整个学校的活动,而且也应该实实在在地把主要研究精力聚焦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展开。 这本书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指南,指导我们立足校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研究,指导我们把这些研究活动与我们教和学的知识技能的拓展以及整个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其中穿插了许多教学研究实例和实践教学片段,内容鲜活,生动丰富,充分将科研理论与实际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深受启发。 其研究的过程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展开。要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变化来进行。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生个体身心状态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问

题,教师需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借助于实践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效果。 树立研究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实践探索意识、总结提升意识。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就是教学研究。要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不能将教研与科研割裂开来,单独进行。 三、如何确定(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在日常的教育科研实践中,有时,会为如何确定研究问题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去发现问题;有时,为确定符合校本研究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困惑。学习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我知道了如何确定研究问题,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相对独立、本身有趣的、涉及到与他人合作并在某种程度上和教与学以及整个学校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的课堂研究重点作为最初的研究切入点。这给我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展一线的教育科研,如何从实际教学中去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提供了方向、方法。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本研究程序以及如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究主题。 制定实践研究计划、方案,计划、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计划要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使研究的主题系列化、层次化、可操作化。问题(校本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利于学校发展的问题)要清楚,(实践研究人员)分工要明确,实践研究的内容、方法要具体。 在这里要特别明确教育科研研究的内容、问题要具有普遍性,有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提要]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追求的两个重要指标。实际工作中,对教学和科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只强调教学或科研单方面的功能,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用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是高校良性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教学;科研;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

论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华章Magnificent Writing 二○一四年第十四期 论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陈蓉,李育冬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学研究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矛盾对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对二者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以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二者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科研;教学;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80567); (新疆大学世穿良一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SJU-SYLLF13003)); (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项,项目名称:将学科群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陈蓉,李育冬,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曾提出: “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它实际 上就是谈到了学校教育中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要正确处理 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就要弄清楚“什么是科研?什么是教 学?”正确认识二者间的联系和差异。 1.1教学和科研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教学和科研是两种不 同的活动,有其自己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人才培养活动,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师有计 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科研是为了 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 验、检测等活动,其基本任务就是在某个领域探索、认识未知, 进而创造新的理论体系。因此,科研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 独立性和差异性[2]。 1.2科研和教学的关联性。尽管科研和教学有一定的独立 性和差异性,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教学对科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一些概念、原理,需要进一步思考,这 个时候也许会有一些自己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被激发出来, 此刻就会做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就会对自己的科研提供 更多、更完善的信息。教学是使科学研究进行参与、推广和转 化的手段;教学过程是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通过教学中 遇到的难点疑点又可以深化科研工作,使教师在科研领域里不 断创新,有所发现[3]。 另一方面,科研也能提升教学质量。科研是教学发展和提 高的关键,教师在科研中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对于学生而 言,良好的科研实力也能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他们与外界的联系较多,认识的校外知 名专家也较多,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和机 会,能全面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4]。 2、正确处理科研科和教学的关系 2.1思想上正确定位二者间的关系。科研和教学是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时要避 免“一刀切”。我们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适度的科 研,以适度的科研服务于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 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另外,科研和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两 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科研、教学强则学校强;科研、教学弱 则学校弱。因此,要正确定位二者的关系。 2.2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引导 机制。科学的规划引导机制是一所高校对教学与科研进行宏 观调控的体制保证。在建立这一机制的时候我们要明确,教学 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其基础地位不容忽视。而高 校中的科研有它特殊的意义,它应该是把教学作为中心的基础 上的科研,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划时,时刻 不离教学这一中心[5];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当 前,为了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相当一部分高校把科研成果作 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个硬性条件,甚至有些学校把教师的科研 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所以我们要建立的评价机制一定要既 能正确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又能正确衡量教师科研能力;再次, 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目前,我们的高等院校确实需要 一批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人来加强教师队伍。 2.3加强高校的社会服务意识,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 前面列举的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把教学、科研和生 产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推动科研的进步,还可 以为社会谋福利,为学校谋利益。高等院校要有意识地把教 学、科研、生产结合起来,在获得社会效益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 推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2.4加强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是教学与科研两项中心任 务的直接执行者,是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贯通起来的关节点,是 把学校和学生联系起来的枢纽。高校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以学 生的存在为先导的,教书育人是其第一要务,教师必须将自己 的责任心和兴趣投入进去。教师必须从事科学研究,站在科学 前沿,加强自己原创性能力的培养[6]。 3、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关系的意义 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论对学校发展,还是对教师 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创新的基础 是人才,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创新型人才。学科间的交 叉与扩展,在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专业界限的淡化。 当今社会,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而出现的综合化、整体化 趋势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必须扩大视野,适应这一变革的客 观事实,立足科技前沿,通过教学改革,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最 新的科研成果融到本科教学体系中,构建厚基础、宽口径、模块 化的课程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只有 真正做到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才能真正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开拓学生的事业,才能促进 高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虎.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J].内肛科技,2011(9) [2]秦瑞苗,张云婷,吴雨琼.浅析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前 沿视角,2013(4):7. [3]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育研 究,2012(3):54. [4]吴梅兴.教学与科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谈高等教育中的教学 与科研的关系问题[N].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8(4) [5]叶深深.加强高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459) 132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科研的概念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宏观层面 历史演变 一、中世纪前期至中期,大学里面只有教学:1、中世纪大学主要是通过理智训练培养教师,并间接地满足教会、市政当局以及师生的期望;2、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和教材十分单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从当时的社会风气来看,中世纪是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理性探索限制在信仰的范围之内。 二、中世纪后期至文艺复兴时期。大学中也仅仅只有少量的科研,在这一时期对科学的贡献主要在大学之外,而大学无作为的原因如下:1、宗教的压制;2、大学的内在知识逻辑、组织构架以及环境因素(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法学家、公务人员、教士和医生的学习内容与近代科学的研究范式是相背的)。 三、经典模式的确立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正式确立了科学在大学中的地位。19世纪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成为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各国大学的根本原则。 四、从统一走向分离 从统一走向分离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1、观念方面:拉姆斯登和摩西认为:在学术界,鲜有信念像教学与科研彼此和谐互惠一样获得如此忠诚,这是一种“宗教信仰”。福克斯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克拉克称这是一个永久的原则。然而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化、市场化以及知识性质等方面的变化,“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德国有学者评论到:”从严格的传统意义上讲检查教学与科研统一的远离不存在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已失去了它神圣不可侵犯的和不可怀疑性,它们的分工关系被削弱了。” 2、实践层面:20实际初的教学与科研依然是统一的。自二战起,研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展与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科研被看作是大学可以发挥的正常作用,甚至是主要作用。这些科研最初主要出现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改变了政府与研究型大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的研究能力,在大学建立了许多国家研究室并使其承担了很多大的研究项目:如宇航、生物卫生、军事等研究,而这些研究与教学没什么关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推进,大学在数量和规模上变大,目的更多样,成为多元巨型大学。随之国家强化了对大学教授科研及相关活动的重视和奖励,导致各国大学,特别是那些注重排名的学校,过度看重大学教授的科研生产力和影响力,随之而来的就是“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而与这一现象伴随的是“科研漂移”和“教学漂移”。 五、十字路口的抉择 一、任凭二者在外界压力下继续分离 二、平衡二者的地位 三、主动构建二者积极的互动关系

我校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我校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张兵(外语系) 在现行大学管理体制下,高校教师一般要承担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然而,教学与科研在知识的掌握方式上实际上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教学要求体现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表达性方面,而科研要求体现在专业知识的专深性与创新性方面。两者都为大学教育所需要,并且两者具有不完全兼容性。再加上时间、资源与知识、资源、禀赋等约束条件,则这种不兼容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如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教学、科研双丰收,就必须要恰当处理这两者的矛盾。 一、充分认清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前提条件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个独立的活动。高校的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完成学校任务的根本手段,是课堂上或学校里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校最基本的活动;而高校的科研是发挥学校功能、实现学校价值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学与科研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矛盾,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充分认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个人学术、事业发展以及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以讲授全面性的、体系化的、相对稳定的知识为主,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知识等方面。而科研则要求高校教师对本学科某个方面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创新性、单一性、不稳定性是科学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的主要特点。这与教学无论在问题意识、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以及问题的关注点上均具有很大不同。其次,教学与科研的接受对象也存在较明显差异。大学教学的知识接受对象主体为本科生,而科研成果的接受对象主要为社会、企业、政府、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等。第三,由于个人兴趣、时间、精力有限等原因,高校教师关注的科研项目可能与正在教学的内容有很大脱节,或关系不大,比如说,我的研究兴趣是英美文学,而我现在代的课是大学英语公共课,两者很难相交。 其次,无庸置疑,教学与科研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第一,教师的备课活动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的研究过程。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度的使用和发展,如果没有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便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第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与发展过程。我国要求高校教师“应联系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激发他们解决学术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位教师不搞科学研究或不具备科研能力,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如何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如何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广西靖西市靖西中学黄雄杰 关键词:科研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内容提要:对于中小学这一特殊年段,教学科研必须特别关注教学过程中出现并亟待解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其研究成果切实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真正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科研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中小学这个特殊年段中,一提起教学科研,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就会觉得教学科研离自己很远,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平时组织他们进行教学科研,总有部分教师埋怨“现在教学工作任务已很繁重,压力已很大,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去搞教学科研,如何承受得了”,于是无形中产生了抵触心理,分配给教学科研任务时也不乐意接受或不主动配合,尤其是没有申报更高一级职称愿望的教师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导致出现各项教学科研工作难于推进的局面。 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课题负责人所选的科研项目与教师教学实际相距太远,甚至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于是让老师们产生了教学科研分散他们的精力、增加他们负担、占用他们时间这样的错觉。 一、教学科研课题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科研课题要来自教学实际本身,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教学问题即教学科研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各种各样难于解决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就是以这些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教学服务,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教学科研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 笔者所在的单位——靖西市靖西中学,是一所位于南国边陲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南国边陲农村高中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于内地高中生来说就要少得多,陌生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越南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边民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邻国的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人生观等也随之不断渗透进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南国边陲农村高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理想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政治思想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难点问题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高校的教育功能正在从注重传播知识,单纯强调教学职能,转向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思想的转变,导致了高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变化,赋教学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战略。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校中的科研。 首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的育人环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在育人这个目标下看教学和科研承担的功能,才能找到教学与科研的最佳结合点。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的源泉。高校是集科学与人才为一体的有机体。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是目的,受过教育的人才推动科学的研究,科学研究创造的知识反过来支持人才培养。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成高校的整体环境。 其次,教学与科研互动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互相对立。对教学和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科研也不例外;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是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因此,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只突出了教学与科研单方面的功能,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一面。科研为教学服务是高校科研区别于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开展科学研究为教学开辟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同时,高校教学过程也离不开科学研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教学内容要求之广度和深度,对教学方法要求之灵活,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教学改革的首要话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教学为中心。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得到发展。教师上好课,必须要研究:一是知识,二是要教学效率,研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学会学习的过程”,这些都需要科研做后盾。 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教学和科研较好地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产生许多矛盾。一是避免教学与科研脱节,如:不重视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科研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培养学生服务。二是避免教学与科研对立。惟教学至上和惟科研至上的管理行为都是不正确的。 三、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需要我们做许多工作: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教学与科研整合的管理思想。校长要转变观念,把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纳入一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在教与学中共同提高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其次,改革现行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体制是从上到下分属两条线,从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到各系主管教学的主任和教务秘书形成一条教学管理线,从主管科研的校长、科研处到各系主管科研的主任形成一条科研管理线,两条线分工明确,有了问题互相扯皮,或分权施政,令出多头,或各自为政,强调部门利益,客观上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分立,这是造成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互相脱节,教学和科研方向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这种现状,首先要改革这种管理体制,建立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打破科研和教学分立的局面。 第三,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对教师的各种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发挥教学和科研两个积极性,消除教学与科研对立的障碍。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时代对高校的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美国曾不遗余力地发展高科技,日本实施了“科技立国”方针,亚洲“四小龙”采用了腾飞策略。在中国,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也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要使科教兴国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的号召。 中国的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学、科研如何与经济时代相结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大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而多数论文在发表之后便束之高阁,科技成果的“鉴定会”成了科研成果的“告别会”,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很低。 迈向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知识的贡献,人才的贡献,还应有科技的贡献,产业的贡献。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业化,而要加快创新和产业化的步伐,就必须培养出一批批的优秀人才。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学校功能的合理延伸。 国外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已先走一步。如英国的沃瑞克大学,积极与企业结合并在校内兴建工程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有关公司在“硅谷”创造了近百亿美元的利润。日本、德国的高校也走上了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在我国,近些年涌现出一批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东大阿尔派等备受社会关注的科技企业。他们在探索和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其他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沈阳大学浆体输送研究所、信息工程学院焊接自动化研究所等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同样证明了只有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使科技成果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多年来,他们培养了一批懂管理、懂经营、懂业务的具有

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1]

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是本科高校的重要特征。科研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泉,是 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推进器。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推进科研促进教学,制定了《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 (一)加强科研设施、科研经费对改善本科教学条件支持力度 1.加强科研设施对改善本科教学的支持力度 学院要求凡是用科研经费购买的科研仪器必须服务于本科教学,科研基地必须 赋予教学实验和实训功能。用科研经费购买的科研图书资料必须从课题组转到各系、部资料室,要做到共享。要保证在科研中改善教学条件,在教学中促进科研,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的一体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加强科研经费对改善本科教学条件的支持力度 学院科研经费是指:①纵向课题科研经费;②横向课题科研经费;③院科研专 项经费(含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经费、科研发展配套资助专项经费、博士科研启动费、教改研究项目经费、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等);④院科研课题资助经费、青年科研基金。 要求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在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要有10%--15% 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科研教学仪器和科研图书资料;课题科研经费五万元以上的要有15%以上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科研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二)加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著作、课题、科研奖、产权成果和学术交流等。 为了促进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优先对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资助。 1.加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支持力度 为了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根据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 法,每年将优先资助博士论文及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加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内容支持力度。 2.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进入课堂 科研课题、论文和科研活动是教师科研促进教学的载体。要求教师通过吸收学 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将科研成果融入教材、进入课堂。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导,鼓励教师对学生科技活动加以指导。积极倡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作 1.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 学院在科研经费预算中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预算项目,用于支持大学生科 研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为“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2.组织具有科研潜力的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确立或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研究 开展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进行科研立项活动。对学生提出的科研课题经院专家评 审通过就可以获得大学生创新基金支持,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由负责课题的学生自行聘请。同时要求教师在确立课题时要吸收部分学生参加课题的研究过程,要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了解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给学生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1.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是高校的主要功能。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目的的贯彻落实和各种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学途径实现的。但教育和教学不能划等号,教学为教育服务,对高校而言,教育、育人才是最高目标。为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不仅是教学改革,更是教育改革,不能单纯地误认为是仅属于教学系列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事,应该从学校层面系统、科学、全面地予以组织和协调。 2.知识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是知识技能教育,蕴含了素质教育但是不能代替素质教育。育人必须要培养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课堂上的事。首先,学校教学单位的管理应该以其为中心工作,在师资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进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等内容上能有与之相适应的水平。同时,素质教育也不单是教学单位的事,而是全校的事情。除了“言传”,素质教育更需要“身教”和大学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实际上,从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论,素质教育与包含后勤、保卫工作在内的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所有教职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点点滴滴的言行全都有关系。人才培养是全校共同的事,涉及每一个人,素质教育及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并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就可以揽括全部,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 知识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首先搭建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是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的主体和核心,如何进一步加强能力培养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能力结构是知识结构的核心体现,而能力结构是否能很好体现出来,又要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知识结构的合理架构,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关系里面,还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是并重的,不能简单地说哪部分更重要,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对于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地方普通高校,相对于研究型重点高校而言,应有所突出实践教学。 4.专业培养方案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关系 就业市场需求是设置专业和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与改革的重要导向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甚至不是首要依据。其道理很简单,大学的办学和育人是一种长期行为,大学不仅仅是面对就业市场培养急需人才,更重要的还要有计划地、长期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有潜力、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建设者,以使国家的各条科技战线都后继有人,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同理,大学也只有坚持科学规划专业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单纯以眼前的就业市场需求为引导,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如何处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改革的科学性和面向就业需要的现实性问题,笔者认为,在现实之中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变通性、实用性,如可以允许在通过科学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学业实习计划和就业实习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到学生就业意向企业进行。但不能为了满足就业实习需要而放弃学业要求和学业实习计划的执行,放弃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严肃性。 5.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