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后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并衡量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货币制度

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5、本位币

即主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也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

6、辅币

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7、格雷欣法则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因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即劣币把良币逐出流通领域。

二、问答题

1、如今的货币职能有哪些?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我国的货币层次有哪些?

?原因

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

?我国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3、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①货币材料;

②货币单位;

③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④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4、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特点

①金币为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④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原因

以自然金作为货币材料,它的价值量与它的含金量是一致的。它忠实的履行了货币的职能:

①作为价值尺度,它是现实的金子;

②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它是足值的黄金;

③作为储藏手段,它自动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通货膨胀;

④作为世界货币,它为世界市场所公认.

5、现代不兑现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①黄金退出流通,流通中全是不兑现的纸币,即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为本位币;

②国家垄断纸币发行,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③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在银行信用发展基础上,现金流通减少,非现金流通日益扩大;

④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⑤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

第二章信用与利率

一、基本概念

1、信用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2、消费信用

企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3、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形式是赊销。(最早出现)

4、国家信用

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政府信用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5、单利

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

算的方法。(其计算方便,手续简单)

6、复利

复利是指将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加入本金,一并计算出来的利息. 复利是更能符合利

息定义的计算方法。

●我国实行单利,但是没有否认复利

利率的分类

?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

7、官定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融机构必须执行.

8、公定利率

由民间权威性金融组织商定的利率,各成员机构必须执行.

9、市场利率

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

10、基准利率

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

变化.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1、实际利率

指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物价变动率即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

8、利率的风险结构

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因风险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

9、利率的期限结构

不同期限的利率之间的关系。

10、到期收益率

来自于某种信用工具的收入的现值总和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时的利率水平。

二、简答题

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有何不同?

①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②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

2、决定与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利率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是什么?(结合我国分析)

?主要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②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③社会再生产状况

④物价变动状况

⑤国家经济政策

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⑦国际经济环境

?作用

?对社会:

①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

②通过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例如提高利率会减少社会投

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

对企业:

③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对个人:

④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

为。

?条件

①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

②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随之变化的机制;

③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能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

图;

③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利率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可以体现经济发展的时

期、产业、区域及风险差别。

第三章金融市场

一、基本概念

1、衍生金融工具

是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

2、远期和约

简称金融远期,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3、期权合约

简称金融期权(financial options),赋予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4、股票价格指数

简称股价指数(stock price index),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

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5、货币市场(m o n e y m a r k e t):

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6、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

活动的市场。

7、国库券

国库券(TreasurySecurities)是指国家财政当局为弥补国库收支不平衡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票据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性和效率的票据,央行票据可

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易,也可以用作回购交易的工具。

金融工具的种类

9、商业票据(c o m m e r c i a l p a p e r):

起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基

础的短期无担保的债权债务凭证。

10、股票(s t o c k)

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

的凭证。

11、债券(b o n d)

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12、基金(i n v e s t m e n t f u n d s)

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

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

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13、回购协议

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

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款协议。

14、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C D存单)

是一种由银行发给存款人一定金额、一定期限、约定利率、可以转让流通的金

融工具。

二、简答题

1、比较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

贴现: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并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的业务。票据到期后,银行可以向票据载明的付款人收取票款,而利息则预先扣除。

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

2、金融工具有哪些特点?了解各种金融工具。

特点:

期限、流动、风险、收益

⑴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 :

起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基

础的短期无担保的债权债务凭证。

商业票据主要分为本票和汇票两种

商业本票:

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

证。

②商业汇票:

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

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商业票据特点:

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容,具有不可争议性和流动性。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商业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办理贴现。

⑵股票(stock):

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股票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将股票转让和出售。

股票有多种分类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按股东权利划分为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前者的股息随公司的盈利而增减,后者的股息率固定。

③债券(bond)

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有规范的券面格式。上面载明债券发行机构、面额、期限、利率等事项。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的发行人不同,因此有不同的风险和利率。

④基金(investment funds)

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

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

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基金的分类

依据运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基金

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根据投资理念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

3、如何看待金融衍生工具?

①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根据原生性金融工具价格走势的预期而定值。

②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

③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杠杆性、高风险性和虚拟性的特点。

4、货币市场由哪些部分构成?

①短期信贷市场

②票据市场

③国库券市场

④回购协议市场

⑤可转让大额订单协议市场

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基本概念

1、商业银行

是以盈利为目的,直接面向社会企业单位和个人,以经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要业务的信用机构,是唯一创造信用货币的金融机构,又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政策性银行

?特点:

(1)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

(2)其资金来源主要靠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及财政拨款;

(3)其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要坚持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

(4)政策性银行一般不设分支机构,其业务一般由商业银行代理。

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责是以融资手段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

?三个政策性银行:

①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是为国家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基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②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农业基础建设、农副产品、农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二、简答题

1、了解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体系。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外资合资金融机构

第五章商业银行

一、基本概念

1、分支银行制(也称总分行制)

法律允许除银行总部外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甚至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而形成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

2、中间业务

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通过为客户办理各种事项,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3、表外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

系密切,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业务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

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获得利息收入,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4、原始存款

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

5、派生存款

银行的贷款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二、简答题

1、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货币银行学 章节题库 ch14

ECON320Chapter 14 Practice Test Professor C. James Hueng 1)A tool for managing interest rate risk that requires exchange of payment streams is a A)macro hedge. B)futures contract. C)swap. D)forward contract. E)micro hedge. 2)A financial contract that obligates one party to exchange a set of payments it owns for another set of payments owned by another party is called a A)hedge.B)swap.C)call option.D)put option. 3)A swap that involves the exchange of one set of interest payments for another set of interest payments is called a(n) A)currency swap.B)national swap.C)swaptions.D)interest rate swap. 4)If Second National Bank has more rate-sensitive assets than rate-sensitive liabilities, it can reduce interest rate risk with a swap that requires Second National to A)receive fixed rate while paying floating rate.B)both receive and pay fixed rate. C)pay fixed rate while receiving floating rate.D)both receive and pay floating rate. 5)If Second National Bank has more rate-sensitive liabilities then rate-sensitive assets, it can reduce interest rate risk with a swap that requires Second National to A)pay fixed rate while receiving floating rate.B)receive fixed rate while paying floating rate. C)both receive and pay fixed rate.D)both receive and pay floating rate. 6)If a bank has more rate-sensitive assets than rate-sensitive liabilities A)it reduces interest rate risk by swapping rate-sensitive income for fixed rate income. B)it increases interest rate risk by swapping rate-sensitive income for fixed rate income. C)it reduces interest rate risk by swapping fixed rate income for rate-sensitive income. D)it cannot reduce its interest rate risk. E)it neutralizes interest rate risk by receiving and paying fixed-rate streams. 7)Financial derivatives include A)bonds.B)futures.C)stocks.D)none of the above. 8)By hedging a portfolio, a bank manager A)reduces interest rate risk.B)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gains. C)increases exchange rate risk.D)increases reinvestment risk. 9)Hedging risk for a long position is accomplished by A)taking a neutral position. B)taking another long position. C)taking a short position. D)taking additional long and short positions in equal amounts. E)none of the above. 10)A contract that requires the investor to buy securities on a future date is called a A)cross.B)short contract.C)hedge.D)long contract. 11)A person who agrees to buy an asset at a future date has gone A)short.B)even.C)long.D)ahead.E)back.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6-10

第六章 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主要业务: (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 (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 (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 (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 (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 (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 区别: 投资银行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 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 开发银行是指专门为经济开发提供长期投资或贷款的金融机构。 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 A、资金来源 (1)政府投资 (2)发行债券 (3)吸收存款 (4)借入资金 (5)借入外资 B、资金运用 (1)贷款 (2)投资 (3)债务担保 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 基金公司是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收益的投资型金融中介机构。一般把基金公司称为投资基金或共同基金。 公司型基金:依公司法成立,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 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它是依据信托契约通过发行受益凭证而组建的投资基金。该类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人、基金保管人及投资者三方当事人订立信托契约。 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 (1)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 (3)财务公司 (4)证券公司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2、有限法偿:即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 3、无限法偿:指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接受。 4、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职能。价格标度。 5、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6、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价值状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7、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8、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双本位制下,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被熔化成金块或银块,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现象。 9、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10、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1、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伴随着信用的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泡沫经济中,依靠信用制度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经济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当信用扩张到已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由此引发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12、利息: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人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信用的基础。 13、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14、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全部金融性交易活动。狭义限定在以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 15、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主要工具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16、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双方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17、金融工具: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 18、金融资产: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金融工具对持有者来说是金融资产。 19、现货交易:成交约定在2-3天内实现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 20、期货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后,按照约定的价格、数量,经一定时期后才进行交割的交易形式。 21、商业票据: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 22、证券交易所:二级市场的组织形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23、证券行市: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的价格。 24、股票价格指数:是指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25、证券收益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一般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例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种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C)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填空题 1、货币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二是, 三是,四是。 2、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和。 3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 4、国际收支平衡有和两个概念。 5、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6、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 和。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8、保持币值稳定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二是,三是。10、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12、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和。 13、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和 之间的变量。 14、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和。 15、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16、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匣子”操作的。 17、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18、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2、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4、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5、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A、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B、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利率政策 D、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6、下列是指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A、统筹兼顾 B、相机抉择 C、政策搭配 D、单一规则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货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择什么样的本位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度。这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并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2018年第一次作业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 MI=流通中现金 B.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 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V 2.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 存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 A. 储藏手段 B. 价值尺度 C. 世界货币 D. 积累或储蓄手段V 3. 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V D. 消费信用 4. ()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 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 期票 B. 汇票V C. 本票 D. 支票 5. 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 成()关系。 A. 反比正比 B. 反比反比 C. 正比反比V

D. 正比正比 6.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V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V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V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V D.投资基金 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10. V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V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V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 减少储蓄V

专科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

专科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 重要名词: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 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2、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 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3、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 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 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5、衍生金融工具:原生金融工具主要有票据、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它 们是金融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也是衍生金融赖以存在的基础。 6、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在二级市 场上流通转让的各种有价证券都有其票面金额,但证券时的实际成交价格却往往高于或低于它的票面金额,这种买卖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就叫做证券行市。 7、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 活动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8、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 市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金融市场。 9、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 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 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 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12、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 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3、货币政策:所包含的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 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14、金融深化:当金融业能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作金融深化。 15、金融压制:当由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 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

货币银行学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并衡量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 3、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货币制度 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5、本位币 即主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也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 6、辅币 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7、格雷欣法则 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因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即劣币把良币逐出流通领域。 二、问答题 1、如今的货币职能有哪些?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我国的货币层次有哪些? ?原因 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 ?我国的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3、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①货币材料; ②货币单位; ③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④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4、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特点 ①金币为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④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原因 以自然金作为货币材料,它的价值量与它的含金量是一致的。它忠实的履行了货币的职能: ①作为价值尺度,它是现实的金子; ②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它是足值的黄金; ③作为储藏手段,它自动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通货膨胀; ④作为世界货币,它为世界市场所公认. 5、现代不兑现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①黄金退出流通,流通中全是不兑现的纸币,即中央银行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为本位币; ②国家垄断纸币发行,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货币银行学练习题 (2)

货币银行学练习题 第一章 判断题: 1、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贫富分化。 2、价格标准是各种商品在质上同一、在量上可以比较的共同基础。 3、用纸做的货币,比如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 4 、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5 、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同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的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指的就是这两者的总体。流通中的任一货币,往往是交替地发挥这两种职能。 6 7 造。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12 A 13 A 14 A 、银行吸收存款 B 、汽车购买 C 、工资支付 D 、商品购买 15 、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对: A 、世界货币的需求 B 、储藏手段的需求 C 、流通手段的需求 D 、支付手段的需求 第二章 三、判断 1、信用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interest)。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高利贷者除了货币需要者的负担能力和抵抗能力以外,再也不知道别的限制。

3、个人的货币收入总额,通常情况下就是个人可以支配的货币收入。 4、银行券无非是向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 四、不定项选择 1、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 2、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A、赊销B、有借有还C、票据化D、挂账 3、由债权人开出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是:A、商业票据B、支票C、商业汇票D、商业期票 4、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A、银行信用B、国家信用C、消费信用D、民间信用 5、信用的基本特征有:A、所有权转移B、偿还性C、使用权转移D、付息性 6、在商业信用中采用的商业票据有:A、支票B、传票C、期票D、汇票 7、消费信贷的基本类型有:A、银行信用B、合作信用C、商业信用D、国家信用 8、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亦即A、买卖行为B、借贷行为C、分配行为D、生产行为 9 10 11 A 12 13 14 A 15 16 1。借 制。 3 4 1 A 2 A、赊销 3 A、商业票据 B、支票 C、商业汇票 D、商业期票 4、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 D、民间信用 5、信用的基本特征有: A、所有权转移 B、偿还性 C、使用权转移 D、付息性 6、在商业信用中采用的商业票据有: A、支票 B、传票 C、期票 D、汇票 7、消费信贷的基本类型有: A、银行信用 B、合作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新版金融学 货币银行学 习题与答案

新版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_______的特殊商品。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它经历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阶段。 3、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职能。 4、货币制度的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要素。 5、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依次存在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四种货币制度 6、金银复本位制前后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形态. 7、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_________ . 8、金本位制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本位制。 二、选择题(以下选项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货币的产生是( )。 A 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B国家发明创造的 C 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D 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 2、货币在()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商品买卖 B 缴纳租金 C支付工资 D 给商品标价时 3、货币在( )时执行价值贮藏职能。 A 支付水电费B购买商品 C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D 准备用于明年的购买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 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 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5、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能自发的调节( ). A 货币流通 B 货币必要量 C 生产规模 D 投资规模 6、纸币产生的基础是货币的哪一职能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7、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是( )。 A 牡丹卡B VISA卡 C 长城卡 D 金穗卡 8、商品的价格是( ).

货币银行学 交大 第一次作业

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 一、解释下列词汇 1、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货币制度包括以下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等。 2、无限法偿 是指法律规定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无论是在哪种交易活动之中,无论交易的数额是多少,交易的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3、外汇 外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广义的外汇是包括以下几类:(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5)其他外汇资产。 4、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的外国货币为标准,用折算成若干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 5、固定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的固定比价。 6、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媒介、以货币为对象向其他经济个体提供的信用。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1.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 2.货币具有降低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的作用。 (√) 3.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上的实际汇率则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的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 (√ )

4.银行信用在信用领域居于主导地位。 (√ ) 三、单选题 1、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 C )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 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国际金块本位制 2、在汇率制度改革中,目前我国实现了( B )。 A.资本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B.经常账户下人民币自由兑换 C.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D.经常账户下人民币完全可兑换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C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4、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A)。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5、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 )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四、多选题 1、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2、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CD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3、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BE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复习——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内。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的排列,分成若干个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手段。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 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推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消费信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出口信贷: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等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商业票据:以信用形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所掌握的一种书面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行的,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出来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单利: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利息不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照一定的期限,将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 基准利率:是指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基础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将会影响到其他利率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