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国家课程方案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快规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

校本课程开发使高中课程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中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与进步。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使学生获得实际发展需要的课程,促进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推动普通高中涵式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和《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自己所需课程,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最终追求。

2、促进学校发展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要因地制宜,激发教职员工的课程意识,引导并激励学校及教师通过反思,强化学习机制,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不断进步,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当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

4、目标导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国家确定的教育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准则与导向,减少课程开发的随意性,既保证国家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5、多样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

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不要勉强开设。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成立组织。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和社区相关人士等组成的苑庄镇中学课程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大决策的审议。

2、需要评估。在课程委员会的指导下,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学校布置科任教师以及各班班干部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情况,确定课程开的重点。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实施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

5、评价与完善。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校本课程。评价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3方面。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开发人员或社会公布。

五、校本课程开发方式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

发。在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六、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申报与审议。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填写申报书、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提交学校课程委员会进行审议。课程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20人以上,方可开课;

3、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要简要地说明开课教师、课程性质或类型、教学材料、学习时限、适合对象等;具体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4、制定《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凡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与说明》(包括课时、容、学分、任课教师、上课地点),提供给学生选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需填报志愿,每学期调整一次。

5、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实施中评价为差的应停上开课。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

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应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落实。

2、教研保障。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的环境。在实践中要抓问题,及时反馈,调整开发方向、容、形式等,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和调节行动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的教科研模式来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良好的成效。

3、师资保障。学校在落实校本培训的同时,要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机构建立联系,形成有力地推动校本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的网络。要逐步建立起教师共享机制。

4、课程资源保障。学校要充分挖掘、积极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鼓励联校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实现课程共享和课程资源的共享。

5、选课指导保障。学校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6、制度保障。学校要制定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对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集体或教师个人,给予课时奖励、荣誉奖励,并作为聘评教师的条件之一,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7.设备与经费保障

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苑庄镇中学

2011.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