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

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

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色。整个三峡长达七百里,两岸山峰重重,没有空隙。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只有在中午和午夜才能看到阳光和月亮。夏季时江水涨得很高,沿途阻塞。即使是朝命急传,也需要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乘坐最快的风也无法加快速度。

春冬季节,绿色的江水清澈见底,山峰倒影在水中。山峰上长满了奇怪的柏树,瀑布和泉水从山间飞流而过,景色非常美丽。在晴朗的早晨,山林寒冷,山谷寂静,经常有猴子长时间的啸叫,哀怨的声音回荡在空谷中。当地的渔民唱着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溯:沿着江水往上游走,道路被堵塞。(2)属引凄异属:属于凄凉和奇异的。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除了在中午和午夜,看不到阳光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即

使乘坐最快的风,也无法加快速度。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清荣峻茂”让我想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瀑布和泉水从山

间飞流而过,绿色的植被覆盖了整个山谷,山峰高耸入云。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景象,让人感到神奇和壮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色。整个三峡长达七百里,两岸山峰重重,没有空隙。山峰高耸,云雾缭绕,只有在中午和午夜才能看到阳光和月亮。夏季时江水涨得很高,沿途阻塞。即使是朝命急传,也需要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乘坐最快的风也无法加快速度。

春冬季节,绿色的江水清澈见底,山峰倒影在水中。山峰上长满了奇怪的柏树,瀑布和泉水从山间飞流而过,景色非常美丽。在晴朗的早晨,山林寒冷,山谷寂静,经常有猴子长时间的啸叫,哀怨的声音回荡在空谷中。当地的渔民唱着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没有空隙。(②虽乘奔御风奔:即使乘坐最快的风。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翻译:春冬季节,绿色的江水清澈见底,山峰倒影在水中。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A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我认为既有郦道元的功劳,也有三峡自然风光的吸引力。郦道元的《三峡》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色,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三峡的存在。但是,如果三峡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不可能吸引中外游客。因此,我认为既有郦道元的作品,也有三峡自身的魅力。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或王命急宣(王命:皇帝的命令)⑵虽乘奔御风(奔御风:指飞快行驶)⑶既而渐近(渐近:逐渐靠近)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指悬崖峭壁的山峰)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答案:A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清新繁盛,有很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译文:浙江的潮水是天下的壮观景象。

11.填空。(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奔腾、澎湃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平静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潭绿”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

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彩、形态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答案:B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

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答案:C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两岸山峰连绵,几乎没有空隙。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清新繁盛,有很多趣味。

五、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溯阻绝(沿着上游行驶,道路崎岖阻碍)②素湍绿潭(清澈的急流和绿色的潭水)

10、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4分)

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是山高水长,奇峰秀石,水势险恶,景色壮观。另写一句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0.本文介绍了三峡的景色和特点,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11.

⑴虽乘奔御风:即使骑着飞驰的马也无法快速通过。

⑵属引凄异:猿鸣引人凄凉、异样的情感。

12.作者通过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

月光辉,表现出三峡山势险峻、高耸入云的特点。

13.三峡夏季水位高涨,河流湍急;秋季水位下降,河流

变得平缓。

14.“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这句话描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景色,山上的奇特

树木、悬挂的瀑布、清澈的水流,构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景象。

24.

①虽乘奔御风:即使骑着飞驰的马也无法快速通过。

②其间千二百里:这段路程长达1200里。

③是日更定:决定好了日期。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的人和鸟都没有声音。

25.B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26.只有在午夜分时,才能看到日月光辉。

27.选项B分析有误,实际上“清荣峻茂”四字并不是状四物,而是描写山林茂盛的景象,体现了本文简洁凝练的特点。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

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改写:《三峡》中,作者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峦,重重叠叠,高耸入云,遮天蔽日。夏季水位上涨,沿途航行受到阻碍,即使乘坐快马飞奔,也无法快速通过。而在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巍峨的山峰上长满了奇异的柏树,瀑布飞瀑,清荣茂盛,充满了趣味。每当清晨,林间寒气袭人,高猿长啸,引人凄异,回响在空谷中,久久不绝。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连续三天大雪,湖中人和鸟儿的声音都消失了。我决定挑选一艘小船,穿上毛衣,带上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薄雾笼罩着湖面,天空、云彩、山峦和水面都被覆盖成一片白色。在湖面上,只有长堤、湖心亭以及我所在的小船的影子。

到达亭子时,看到两个人坐在毡子上,一个童子正在烧酒炉。他们看到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原来还有这样的人!”他们邀请我一起喝酒,我强行喝下了三杯白酒,然后告别了他们。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是从金陵来的客人。当我下船时,船夫喃喃自语:“别说那位先生痴呆,还有比他更痴呆的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改写:在《湖心亭看雪》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大雪天里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的经历。连续三天的大雪,湖中人和鸟儿的声音都消失了。他决定挑选一艘小船,穿上毛衣,带上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薄雾笼罩着湖面,天空、云彩、山峦和水面都被覆盖成一片白色。在湖面上,只有长堤、湖心亭以及他所在的小船的影子。到达亭子时,看到两个人坐在毡子上,一个童子正在烧酒炉。他们邀请作者一起喝酒,作者强行喝下了三杯白酒,然后告别了他们。当他下船时,船夫喃喃自语:“别说那位先生痴呆,还有比他更痴呆的人!”

7.逆流而上,连续不断的三峡,是中国最壮美的峡谷之一。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难以与船行相比。三峡春冬之际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象让人心情愉悦。

11.①略无阙处阙:略去无缺的地方。②虽乘奔御风奔:

即使乘着飞驰的快马。

12.B

1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和深潭清波回旋,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4.B

15.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他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是通过他的文章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当然,三峡本身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但是,没有郦道元的文笔,三峡可能不会这么著名。

三、

1.关于夏水襄陵,据说是指长江夏季水位上涨到襄阳城墙的高度。

2.夏季的长江水位高,到了十八日时水位最高。

五、

9.溯指逆流而上,素指白色。

10.描述三峡雄奇壮丽的景象,可以引用与山水相关的诗词。

六、

10.文章的作者是郦道元。

11.描述飞奔的马和延长的景象。

12.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三峡山高的特点。

13.描述三峡夏季水流急、秋季水枯的特点。

14.描述素湍绿潭和白色的激流回旋清波的景象。

描述怪柏和悬泉瀑布的景象,以及它们带来的情感。

24、即使代词,那代词,这都代词。

25、甲文和乙文都通过听觉描写景色。(2分)

甲文通过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营造出一种凄异的气氛,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描写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让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感。可以看出,甲文注重表现景,乙文注重表现情。(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因此,郦道元的作品对于三峡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因此,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峡》中考题汇总练习答案解析(学生版+教师版)diy

《三峡》中考题汇总16篇(学生版) 《三峡》中考题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凄.异(qī) 2.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B.良.多趣味(良:很) C.晴初霜旦.(旦:早晨) D.林寒涧肃.(肃:严肃) 3.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沿溯阻绝.(断)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C.或.王命急宣(或者)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郦道元。 B.用凝练的语言,依次描绘了三峡四季山水的特色,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夸张手法极写夏水之大,流速之快,与李白的“朝辞 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异曲同工。 D.课文最后引用渔歌,使文章描写真切,留有余韵,又是侧面烘托,渲染了悲情色彩。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或王命急宣()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5)每至晴初霜旦( )(6)略无阙处( ) (7)属引凄异()( 8)沿溯.阻绝() 3.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 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良多趣味(真,实在) C、林寒涧肃(严肃) D、或王命急宣(或者)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6。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8、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

专题06 三峡(八上)(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6 三峡(八上) 一、文言文阅读(共12题) 1.(2019八上·榆次期中)长江之美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给下列句中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属引凄异________ ②渡远荆门外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中 B.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D.哀转久觉/蝉则千转不穷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两岸都是相连的山,________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春冬季节,________ (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长江风光随地势不同而变化万千,三峡壮丽雄奇,郦道元用“________”(原文语句回答)表现了群山的高峻;江水冲出荆门山口,进入汉江平原,李白写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楚地________的特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 1)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 1.(1)随意摇曳;(2)指山峰高耸,互相竞争。 2.改写。 三峡》是一幅奇山异水的画卷,自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景色独一无二。碧绿的水底清晰可见,游鱼穿梭其间,急湍犹如箭一般,浪花翻腾。两岸高山生长着寒树,竞相向上生长,成千上万的山峰直指云霄。泉水激起石头的清脆声响,好鸟相互呼应,蝉鸣不断,猿啼不止。鸢鸟在空中盘旋,观峰静心,而经纶世务之人则在此窥见自己内心的渴望。交错的树枝遮蔽阳光,时而见日。 3.删除:无 4.改写。 三峡是一道壮美的风景线,每一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春夏时节,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美丽的景色,绝壁上的怪柏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秋冬时节,山峰苍劲挺拔,瀑布悬挂在空中,高猿长啸回荡在山谷之中,令人陶醉。无论何时,三峡都值得你的一游。 5.解释:无

6.改写。 这篇文章描绘了三峡的壮美景色。在七百里的河道中,两岸高山峰峦叠嶂,让人惊叹。夏季时,河水湍急,阻断了沿岸交通。即使是乘着奔驰的御风,从白帝城到江陵也需要千二百里的路程。而XXX之时,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景色,绝 壁上的怪柏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每到清晨,山谷中高猿长啸,回荡不绝,让人心生凄异之感。三峡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7.删除:第二段 8.改写。 在三峡这条河道上,两岸高山峰峦叠嶂,成为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夏季时,河水湍急,阻断了沿岸交通。即使是乘着奔驰的御风,从白帝城到江陵也需要千二百里的路程。而XXX 之时,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景色,绝壁上的怪柏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每到清晨,山谷中高猿长啸,回荡不绝,让人心生凄异之感。三峡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9.解释。 1)略无阙处:没有空缺之处。 2)夏水襄陵:夏季时河水湍急,阻断了沿岸交通。 3)不以疾也:即使乘着奔驰的御风,从白帝城到江陵也 需要千二百里的路程,速度并不快。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郦道元 阅读文段,答复以下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以下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风光,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芒。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9.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10.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11.本文写三峡四时风光,重在写水,为什么从山写起.而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1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何作用. 阅读【甲】【乙】文段,答复以下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三峡》 甲】从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连绵的山峦,几乎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山峰,遮蔽了天空,只有到了午夜,才能看到日月。到了夏天,水位上升,航行更加困难。有时,XXX急需传达,早晨从XXX出发,傍晚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两百里的路程,即使乘着风,也不能快速前进。 XXX之时,山林湖泊清新秀美,倒映出山峦和水面,峭 壁上长满了奇异的柏树,悬崖上有飞瀑流泉,清新而壮观,非常有趣。 每到晴朗的早晨或寒冷的霜天,林间寂静无声,常常有高猿长啸,引人入胜,回荡在空谷之间,悠长而凄美。因此,渔民们唱道:“在巴东的三峡和巫峡,XXX的哭声连绵不断,让 人感到悲伤,泪水湿透了衣裳。”

乙】江水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的下方,形成了一个滩地,叫做黄牛滩。南岸的山峰重重叠叠,最外面的高崖上有一块石头,颜色像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非常分明。因为这块石头高耸入云,再加上江水回旋不息,即使是经过多次往返,仍然可以看到这个景象。因此,旅人们唱道:“早晨出发经过黄牛,晚上在黄牛留宿,三天三夜,黄牛不变。”这句话意思是,水路弯曲而深,回望如一。 答案解析: 1.D。沿溯应为顺流而上,不是顺流而下。 2.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和虽途迳信宿的意义 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时间的长短。 3.(1)山林湖泊清新秀美,生机勃勃,非常有趣。(2) 这块石头的形状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4.湍急纡回(深)。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江水自黄牛山东流而过,在山下形成了一个名为“黄牛滩”的石滩。南岸的山峰层峦叠嶂,最外面的高崖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个背着刀牵着牛的黑色人影和黄色牛,轮廓清晰,但这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三峡》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三峡》对比阅读四篇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潮液堆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 〃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海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L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沿: (2)不以疾也疾: 4.《三峡》和《巫峡》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2)指飞奔的马⑶肃杀,凄寒(4)白白地慈然 1.(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秋季。因为结合《巫峡》中的仙空夜猿啸〃可知,诗人听到了猿啼声, 而《三峡》写秋景时提到〃常有高猿长啸〃,因此判断为秋季。 3.《三峡》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及其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爰与赞美之情。而《巫峡》中诗人通过对巫峡险境的描绘, 表达自己以忠事君、以信处世、不畏艰险的信念,又暗含着内心的怨愤不平。 【参考译文】三峡的航程七百里,数巫峡道最长。重重山岩深远望不到头, 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天。山崖绝壁横在险关要隘,岩上苔葬像华丽的纹彩。到半夜天上的月光才见,无风时峡江也能掀起狂澜。忠信是我所遵循的准则,浪中行船又有何妨。我可去跋涉黄河中的砥柱,我可去漂荡泗水中的吕梁。巫山神女今在何方?她的精魂化成的灵芝还在散发着芳香。深夜听见那空山中的猿猴啼叫使我这个远行他乡的旅人泪眼汪汪。 ⑶发大溪口发: (4)仰视天如匹练然如……然: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SHZXZX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刘兵舰学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2018年滨州市)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 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 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 ・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SHZXZX 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朝 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_______ 描写。(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B.绝崛多生怪柏 ・ C.虽乘奔御风 ・ 自非亭午夜分 ・ 既人迹所绝 ・ 虽途迳信宿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2019整理《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 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溯:___ _____(2)属引凄异属:__ 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翻译:_____ 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翻译:_____ ___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l~15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近5年中考试题汇编

《三峡》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2015年 (2015·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乘奔.御风(2)属引.凄异 3.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5.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案: 1.郦道元 2.(1)飞奔的马(2)延长 3.围绕“侧面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示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山多、狭窄)的特点。

4.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5.找出原文语句,适当描写即可。 示例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 示例2: 绝巘多生怪柏。怪柏把根扎在悬崖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示例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些挂在山崖上的大大小小的瀑布,正带着欢畅的笑声,从高处飞冲而下。 (2015•衡阳市) 阅读《三峡》,完成9-12题。(12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沿溯.阻绝()②素.湍绿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以.疾也不以.物喜 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 C.春冬之.时乃记之.而去 D.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中考阅读试题集(基础+对比阅读) 原卷+答案解释版 2022年-2023学年八年级上部编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三峡》中考阅读试题集(原卷版) 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二、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l~15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略无阙处阙:②虽乘奔御风奔: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8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框的词语。(4分) )()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6分)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四、阅读《三峡》,完成10—14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中考语文专题4三峡对比阅读(原卷版)

三峡 (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 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 (一)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沿溯阻绝 .. 阻断,隔断;有的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 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译文: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带有春冬的气息。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历届中考文言文的三峡试题

历届中考文言文《三峡》阅读练习题汇编 1、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是()(朝代)()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2、解释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⑨或王命急宣() ⑩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翻译下列词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凸现了三峡什么特点? 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 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默写出来,能说出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6、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 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7、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狼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

专题10:三峡(学生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

专题9:三峡 一、(2022·天津·中考真题)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B.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二、(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②略无阙.处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绝:隔断

历年全国中考文言文试题一网打尽:《三峡》(12篇)

历年全国中考文言文试题一网打尽:《三峡》(12篇) 1、2004南京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 ..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 ..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

中考链接,看看考试会怎么考《三峡》 《三峡》中考试题集锦(二)(2010-01-06 09:55:30) 2006山西(非实验区)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7 ~10 题。(10分) [甲]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⑵窥欲忘反反()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 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乙文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 由甲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甲文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乙文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 D 甲文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乙文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字数在50个以内)(2分) 7.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反同“返”返回。8.⑴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⑵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尽是奇山异水,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9.B 10.例: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文段一】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2023年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

2023年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第一篇: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 郦道元《三峡》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 1、2023南京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转变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以下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动身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假如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答:①绝:②发:③而: 3.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答: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2.(3分)①A②D③B(每题1分)3.(3分)B 4.(2分)风霜高洁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2、2023年云南省玉溪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